1病证结合、方证相应的概念病是以病理学内容为核心的疾病分类体系以及以此为基础的诊断模式,是指有特定病因、发病形式、病机、发展规律和转归的一种完整过程.证是以病机为核心的疾病分类体系以及以此为基础的诊断模式,是指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它包括病的原因、部位、性质、邪正关系,反映了疾病发展过程中该阶段病理变化的全面情况.
作者:刘丽梅;陈琳;王瑞海;刘振丽;卢贺起;张玲;宋志前 刊期: 2009年第05期
1痿厥冬三月,此谓闭藏……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本文所引<素问>原文及王冰注文皆出自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年影印明·顾从德翻刻宋本<黄帝内经素问>).三阳为病,发寒热,下为痈肿,及为痿厥腨 (<素问·阴阳别论>).
作者:鲍良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精气神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内容,精气神涵义非常广泛,但对于精气神所指的具体内容,历来没有严格区分哲学的涵义和医学的涵义.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医学,笔者对<内经>中精气神的涵义进行研究并略有心得,愿与各位同道同享,以求指正.
作者:郭海;龚婕宁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王叔和<脉经>(以下简称<脉经>)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脉学著作,奠定了中医学脉学基础,但目前对<脉经>脉诊法的研究尚不够深入.本文运用文献、理论研究方法,结合计量系统研究<脉经>中前6卷所有寸口部脉象的特点,并与<三指禅>的相应内容进行比较,以简要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分析其对现代脉诊法的意义.从一个角度反映<脉经>作为中医脉诊法发展的历史阶段的意义.
作者:王鑫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引言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仍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不仅可引起急、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而且与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关系密切.国内外对HBV感染免疫治疗策略已形成共识,但目前尚缺乏特异性免疫治疗方法.中西医结合防治HBV感染是我国独特的方法,中医药对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是大多数中药抗病毒的主要机制之一,其治疗优势在于辨证论治.为进行HBV携带不同免疫状态中医证候学及辨证基本规律的研究,开展了HBV携带不同免疫状态中医证候分布的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丽莎;王秋萍;周劲刚;李胜联;蒋冬香;苏元英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心肌肥厚是心力衰竭的主要代偿机制和重要病理生理环节.对心肌肥厚走向心衰过程的干预可能成为防治心衰的新办法,其中重要机制之一是影响心肌细胞肌浆网钙转运功能,从而影响心肌细胞收缩一舒张功能,心肌肥厚的发展与中医气虚血瘀病机具有关联性,肌浆网钙转运可能是研究气虚血瘀证实质的切入点,为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衰提供新思路.
作者:安超;农一兵;温志浩;林谦 刊期: 2009年第05期
长期临床实践证明,中药配合或辅助化疗治疗难治性白血病,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缓解率与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通过临床实践发现,痰、瘀在难治性白血病的发病、病机转化、临床表现上占有重要地位,以化痰散结、活血化瘀立法的复方浙贝颗粒应用于临床收到良效,现论述如下.
作者:李冬云;陈信义;侯丽;姜靖雯 刊期: 2009年第05期
1脾与血的关系中西医对血的概念是一致的,都是指循行于血管中的血液.缺铁性贫血是贫血中常见的类型,是因铁元素的不足,终导致血液中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减少.中医认为,胃受纳腐熟水谷,脾运化水谷产生的水谷之精化生营气和津液,营气和津液进入脉中,变化而成红色的血液,所以说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当脾的运化功能正常、有充足的饮食可供运化时,化生的水谷精微充足则血的生成充足;若饮食摄入不足或虽摄入充足但脾的运化功能减退,则致水谷精微的生成减少进而使血的生成不足.因此血的充足或不足与脾的运化功能强弱密切相关.
作者:王建青;袁静;刘先华;周雪梅;朱春沁;程维克;张红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在历代医案中有1085种不同描述.本文以这些描述为研究对象,提取了25种胃脘痛的临床特征,其中许多内容是现代中西医权威著作所没有记载的.1 定义胃脘痛的临床特征是指胃脘痛的牵及部位、性质和限定因素(诱发、加重和缓解因素,发生、加重和缓解时间).
作者:闫丽芳;张启明;王义国;张明鑫;白舒霞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益气温阳活血方对慢性心衰大鼠心室重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的影响.方法:体内、外实验检测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含量、PPARγ mRNA及蛋白质表达水平在益气温阳活血方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模型组治疗前MMP-9含量明显升高,PPARγmRNA与蛋白质表达则降低;益气温阳活血方能减少MMP-9含量及上调PPARγ mRNA与蛋白质表达.结论:益气温阳活血方通过调节PPARγ表达减少MMP-9含量抑制慢性心衰心室重构.
作者:杨冬花;付蓉;卞震炯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肺气虚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气道重构中支气管肺组织NF-kB和MMP-9的表达变化.方法:用烟、SO2定量熏吸并复合木瓜蛋白酶雾化吸入法,建立肺气虚证COPD大鼠模型;20只雄性Wise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光镜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半定量图像分析法测量小气道管壁和平滑肌层厚度;免疫组化法检测支气管肺组织NF-kB活化和MMP-9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NF-kB活化和MMP-9蛋白在支气管肺组织中高表达(P<0.01),小气道管壁及平滑肌层均显著增厚(P<0.01).结论:NF-kB可能通过调控肺气虚证COPD支气管肺组织中MMPs表达,和直接影响其支气管平滑肌增殖,从而参与肺气虚证COPD气道重构的病理过程.
作者:张葵;张樱;陈翌江;芦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还脑益聪方对老龄认知障碍-痴呆(AD)大鼠学习记忆、脂质代谢和海马内质网Aβ相关结合蛋白(ERAβ)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Morris水迷宫筛选老龄认知障碍大鼠40只,按随机表分为还脑益聪方大剂量(13.68g生药/kg)组、小剂量(6.84g生药/kg)组、阳性药物对照组(盐酸多奈哌齐片,0.45mg/kg)组和模型(认知障碍老龄大鼠)对照组,每组10只,灌胃给药8周,观察大鼠学习记忆行为,血脂指标和海马组织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ERAβ表达的变化.另设健康青年组大鼠10只和健康老年组大鼠10只作为对照组.结果:与青年组大鼠比较,老龄认知障碍大鼠的血脂水平增高(P<0.05),海马组织病理形态改变明显,ERAβ表达显著增高(P<0.01).与老龄认知障碍模型大鼠比较,还脑益聪方能显著缩短AD大鼠寻台时间和寻台路线(P<0.01,P<0.05),降低血清胆固醇的水平(P<0.01),改善大鼠海马组织的病理形态,抑制大鼠海马ERAβ的表达.结论:还脑益聪方具有调节老龄痴呆大鼠的血脂水平,抑制ERAβ的表达,从而减轻海马区神经元损伤,提高老龄认知障碍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作者:李浩;刘剑刚;姚明江;赵文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中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与外界环境息患相关,人的个性、体质既受遗传、历史、文化背景、四时与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同时自身又对心理、生理、病理过程产生一定影响,不同的个性、体质类型其反映不同,亦是亚健康与疾病发生的内在条件,决定其转归和疾病的预后,中医药学在这个领域占有重要位置.
作者:杨秋莉;徐蕊;于迎;刘婉婷;薛崇成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人有胖瘦之分,而脉象亦随着体型胖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目前对这方面的研究较少.脉诊研究的关键之一是要能准确客观地定脉,以往的研究中,定脉或是单以医师诊脉结果为依据,或是单以脉象仪检测结果为依据,而这两种方法各有所长,因此笔者试将这两种方法相结合以准确测定脉象,观察体型胖瘦对脉象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作者:唐亚平;侯恩存;戴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健康保健意识的增长,对于健康的认识已不仅仅是有病没病,而是更加重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相应的养生保健与预防措施,以保持健康状态,远离疾病.而在健康和疾病之间存在第三种状态,即现今所熟知的亚健康状态(Sub-health Status),是当今人们所关注的话题,已经成为当前影响国人健康的重要问题.针对亚健康人群制定相应的预防保健方案,以达到早期发现、早期干预的措施,与中医学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养生保健原则不谋而合.中医学在长期的实践中累积了丰富宝贵的经验,对于维持健康与养生益寿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与调理方法,因此运用中医学特色的健康养生保健方法对全民健康的提高有正面积极的意义.
作者:郑孟姗;何丽云;王天芳;于思源;张雅静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大约有60%的人程度不同地生活在亚健康状态中,越是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亚健康状态的人数越多.现代医学专家对亚健康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至今未发现特异病因和发病机制,因而缺乏真正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手段.本文拟从以下5个方面对亚健康状态进行剖析.
作者:赵晖;陈家旭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综述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现状与进展,认为中医药在延缓恶性胸腔积液发展、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等方面有鲜明的特色,疗效满意;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优势肯定,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应用前景,并对本病目前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与展望.
作者:施展;花宝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脾胃学说萌芽于马王堆古医书,初创于<内经>,发展于仲景,建立于东垣,充实于叶桂.脾胃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脾胃理论不仅在消化系疾病的治疗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在各科的疾病防治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阅读近10年脾胃理论研究的文献,大多围绕着传统中医理论,遵循整体观的原则,从不同侧面展开研究,可谓丰富多彩,兹综述如下,期望对同道们有所借鉴.
作者:刘娜;位燕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笔者在临床中,通过用显微镜对精液液化过程的观察,提出精液不液化与精液黏稠度过高的区分方法,并采用中药消癥饮治疗湿热瘀滞型精液不液化不育,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王祖龙;宋竖旗 刊期: 2009年第05期
1痛经概述痛经是中青年女性的多发病之一.痛者,痛则不通,不通则痛,是其常理.然而,痛经的发病原因却是多样性的,有气滞血瘀的实证痛经,多见胸胁苦满,心烦易怒,少腹疼痛剧烈,经血色暗有血块,舌苔厚腻,脉聚关部;有气血两虚的虚证痛经,多见心悸气短,酸软乏力,少腹隐隐作痛,经血色淡量少,舌苔薄白,脉见涩象;有肝阳上亢的热证痛经,多见头晕耳鸣,口苦咽干,少腹阵痛,经血色红量多,舌苔黄燥,脉溢于上鱼际;有寒湿凝结的寒证经痛,多见于少腹冷痛,腰困肢冷,月经色暗而淋漓,舌苔白,脉弦沉于尺下.痛经的病因不同,病性各异,单用纠偏之治,往往顾此失彼,收不到满意的效果.须采用协调疗法,痛经一证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
作者:彭丽娜;宿明良;杨燕贤 刊期: 200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