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
  • 国际刊号:1008-861X
  • 国内刊号:31-1788/R
  • 影响因子:0.78
  • 创刊:1960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4-619
  • 全年订价:16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中医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2002年1期文献
  • 补肾固表方对肾阳虚小鼠模型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为探讨补肾固表方(主要药物:菟丝子、黄芪、党参、白术、防风、黄芩、柴胡、乌梅、麻黄根等)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复感)的机理,将60只C57BL雄性小鼠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A)、模型组(B)、补肾固表方组(C)、玉屏风散组(D)、核酪口服液(E).除A组外,其余小鼠予腹腔注射氢化可的松50mg*kg-1*d-1连续14d,以此造成肾阳虚,模拟复感发病环境.第15d起各组小鼠分别以相应药物灌胃,用量分别相当于临床的30倍,连续4周.之后处死小鼠,观察其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注射氢化可的松后,小鼠胸腺指数、血清皮质醇、CD+2、CD+3、CD+4、CD+8、CD+4/CD+8、NK均降低,用药组后各项指标有不同的程度的升高,其中C组更为明显.提示提高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可能是补肾固表方治疗复感的机理.

    作者:虞坚尔;李合国;叶伟成;赵坎金;刘俊朝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不同治则对 DEN 诱发大鼠肝癌作用的比较研究

    为研究不同中医治则对 DEN 诱发大鼠肝癌的作用差异,并探讨其机理.将60只大鼠以 DEN 诱发大鼠肝癌,并随机分为6组,模型组(B)、西药组(C)、全方组(D)、清热组(E)、活血组(F)、健脾组(G),每组10只.另取10只未造模大鼠为正常对照组(A),除 A、B 两组外,分别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6W 后处死全部大鼠,观察大鼠的一般状况及肝组织病理、AFP 等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所观察的各种中医治则均优于西药化疗,其中全方组、活血组综合疗效较好,而清热组对改善肝组织病理及降低肝组织 AFP 含量明显,健脾组疗效较差.结论:清热解毒法在肝癌局部治疗方面呈现出显著的特点,但多种治法组合后,其综合疗效要优于单一治法,这可能与原发性肝癌病机的复杂性有关.

    作者:方肇勤;管冬元;梁尚华;秦红友;李海燕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生血合剂及其拆方对免疫介导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作用的实验研究

    建立免疫介导再障小鼠模型,观察生血合剂及其拆方对再障模型小鼠的作用.结果:生血合剂能降低再障小鼠死亡率,增加外周血象、骨髓有核细胞;增高Th(CD4)百分值、Th/Ts(CD4/CD8)比值、IL-3、sIL-2R;降低Ts(CD8)、IL2、IFN-γ水平和脾细胞IFN-γ基因表达;生血Ⅰ号的作用优于生血Ⅱ号和CsA;单用健脾、补肾、活血方药对上述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作用,其中温肾药优于滋肾药和活血药;活血药优于健脾药.

    作者:周永明;程军;薛志忠;何炜;夏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补肾法对实验性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

    为探讨补肾法对实验性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理,将家兔以摘除卵巢和高脂伺料喂养的方法造模,在此基础上给于补肾中药(淫阳藿、菟丝子、泽泻、熟地黄等),并与肌注雌二醇组对照,12周后观察动物血脂、血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造模兔与正常兔相比,血脂、ET、MDA含量升高,而NO含量、SOD活性降低;中、西药物治疗组动物的上述指标均有恢复正常的趋势(P<0.05~0.01),但两治疗组之间无明显差异.提示补肾中药可替代雌二醇,用于防治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费震宇;王文健;陈伟华;应健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胃祺Ⅱ号方对实验性FD大鼠胃排空的影响与特点

    为研究益气健脾通络复方的作用,采用不规则进食加稀盐酸喂养制作大鼠功能性消化不良(FD)模型,并随机分成A、B、C、D四组,分别给予胃祺Ⅱ号方(主药:党参、黄芪、莪术、枳壳)、木香顺气丸、普瑞博思和蒸溜水灌胃,28d后观察胃排空、检测胃体组织中一氧化氮(NO)、下丘脑中促甲状腺释放激素(TRH)含量.结果:胃排空率A、B、C三组无差异(P>0.05),但A组胃排空水平恢复均匀平稳,接近E组(正常组);A组NO、TRH的变化明显,与D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0.01),而B、C组与D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胃祺Ⅱ号方对FD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能增强胃肠的动力顺应性,并可能对下丘脑中脑肠肽激素有调节作用.

    作者:胡鸿毅;陈更新;马贵同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扶正化瘀中药复方促进CCl4大鼠肝纤维化逆转的配伍机理研究

    探讨扶正化瘀方逆转肝纤维化的配伍机制,以Wistar大鼠皮下注射CCl4和高脂低蛋白饲料复合造模,重复正交试验设计,6因素(6味中药)、2水平(用与不用)、部分一级交互作用.模成后按L16(215)正交表随机分组经口给药4周.检测肝羟脯氨酸(Hyp),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和白蛋白(Alb),筛选出有显著作用的4味药物,再按上法用L8(27)正交表重复正交试验;根据2次结果,以秋水仙碱对照,比较单味桃仁(F药)与优化复方的作用.结果:F药降低肝组织Hyp含量的作用显著,重在提高肝组织金属基质蛋白酶-1(MMPI)活性;丹参(D)可显著提高血清白蛋白、降低血清TBil含量,虫草菌丝(A)既可显著提高血清白蛋白含量、也能有效降低血清ALT活性,七叶胆(C)重在降低血清ALT活性.ACDF复方提高肝MMP1活性,降低肝Hyp含量、血清ALT活性及TBil含量,提高血清Blb含量等均显著优于F单味药.结论:在治疗CCl4大鼠肝纤维化,化瘀药桃仁促进胶原降解,降低肝组织HyP含量;补虚益精的虫草菌丝、活血养血的丹参保护肝细胞,改善肝功能;清热解毒的七叶胆抗肝细胞损伤;4药配伍后,发挥出促进肝纤维化逆转的综合优势.

    作者:刘平;吴定中;刘成海;李风华;顾宏图;胡义扬;徐列明;刘成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冠心通脉汤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疗效观察

    为观察自拟冠心通脉汤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疗效.将60例缺血性心脏病伴有高流变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A组,40例)用冠心通脉汤加小剂量卡托普利,倍他乐克;对照组(B组,20例)用复方丹参片加卡托普利,倍他乐克.两组患者在用药前及用药后4周分别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及心电图和实验室相关指标.结果:总有效率、心电图、心功能改善程度及伴随症状,治疗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0.01);血脂、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治疗组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提示冠心通脉汤联合应用卡托普利、倍他乐克有较好的改善心脏缺血,改善症状,并能降低缺血性心脏病者的高流变性.

    作者:张志华;许根发;邬晓东;许德盛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清热利湿合剂治疗儿童过敏性湿疹648例临床观察

    将918例儿童过敏性湿疹(AD)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口服开瑞坦、外用丁酸氢化考的松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制中药清热利湿合剂(由茯苓、黄连、藿香、米仁、山栀等组成)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0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停用西药后治疗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中药清热利湿合剂对儿童AD患者具有明显的疗效.

    作者:王榴慧;周莲宝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王灵台教授诊治肝硬化腹水经验

    王灵台教授诊治肝硬化腹水有丰富经验,认为病机关键是气滞血瘀痰凝,治疗重点是审证攻补兼施,并强调治疗早期肝硬化腹水以疏肝健脾消导为主,中期以活血疏肝为主,危重期以调治肝脾肾三脏、行血利水为主。并附验案二例。

    作者:张有祥;张佳发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尿路清合剂治疗Uu感染的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临床研究

    为观察尿路清合剂(由白花蛇舌草、土茯苓、积雪草、黄柏、黄芪、旱莲草、地肤子等组成),治疗 Uu 感染的非淋菌性尿道炎(NGU)的疗效,将119例患者分成A、B、C三组,A组39例用尿路清合剂治疗,B组35例用强力霉素治疗,C组45例用尿路清合剂加强力霉素治疗,疗程均为2周.结果:三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1.8%、48.6%、88.9%,组间比较 P<0.05~P<0.001;Uu 培养阴转率比较C组与A、B组有差异,(P<0.05,P<0.01);临床量化指标比较显示A组、C组患者症状的缓解程度优于B组(P<0.01~0.05).提示尿路清合剂是治疗 NGU 的有效中药,与强力霉素合用对 Uu 转阴作用更显著.

    作者:陈达灿;陆原;池凤好;李鸣九;黄健玲;郑德全;廖列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扶正祛邪在治疗乳腺癌中的运用

    介绍临床治疗乳腺癌以健脾益气、滋阴生津、温肾助阳法为主扶助正气;以化痰软坚、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以毒攻毒祛除邪气,强调扶正祛邪的治疗方法和经验.

    作者:万华;吴雪卿;陆德铭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老年人肾虚及其证型的调查研究

    为探讨老年人肾虚及不同肾虚类型状态和分布特点.对上海市长宁区程桥街道2 137名≥60岁的常住健康老年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老年人肾虚发生率为78.80%,且呈增龄性增加,60~64岁、65~69岁、70~74岁、75~79岁、80岁以上年龄组肾虚率分别为63.38%、71.48%、86.23%、90.99%、97.40%;肾精虚衰、肾阴虚、肾气虚、肾阳虚、肾阴阳两虚分别占肾虚总数的80.82%、6.95%、5.76%、5.70%和0.77%.在性别方面,男性以肾阳虚、肾气虚居多,女性以肾阴虚居多,无论男女,肾精虚衰均占首位.提示肾精虚衰是老年人群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是加速衰老变化的重要机制.

    作者:陆金宝;周如倩;刘仁人;薛人华;林水淼;赵伟康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论中医学的地域、时代、方法与对象特点

    在明确中医学含义的基础上,从地域、时代、方法、研究对象四个方面阐述中医学的特点.认为:中医学从地域而言,是属于处在半封闭的大陆-海岸型生态环境中的中华民族;从时代而言,主要属于古代经验医学时期;从方法而言,主要是在元气论有机自然观指导下形成的系统整合型意象思维;从研究对象而言,重在整体层次上的机体反应状态.

    作者:邢玉瑞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俄藏黑水城佚名古方书辑校考释(续)

    (16-11)存15行其面颜不发有光色尾闾不禁谩说惟有苍龙玉泉开下穴有

    作者:张如青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古今足少阳经经穴图对比研究

    以文献研究的方法,通过比较古今具有代表性的<十四经发挥>、<针灸学手册>、<中医基础理论>和<经络学>中的经穴图,分析足少阳胆经的循行路线及交会穴的所属情况.认为该经目前较为公认的循行路线和交会穴是逐渐演变而来的,这对针灸文献的研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李恒;李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针刺调节膀胱功能的神经机制研究进展

    从临床和实验研究角度,回顾总结了近10多年来针刺对膀胱功能的调节效应及其神经作用机制.认为针刺可通过调节外周传入神经和中枢神经而改善膀胱的功能;针刺的这种调节作用具有双相性,穴位的选择有神经节段性.

    作者:陈跃来;钟蕾;刘光雯;钟晨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加快电子病历开发,促进医院信息化建设

    电子病历是指计算机化的病历,它不仅包括纸张病历的所有信息,而且包括其他诊疗、服务、管理相关信息系统.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医院的各种信息量大量增加,更需要建立电子病历,它对提高医疗质量和医院管理水平有诸多作用.由于电子病历涉及到的患者隐私、医疗安全、立法等敏感问题,制约了它的开发应用与医院信息化的发展.因此,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是,病历信息的保密性、易于存取性及安全可靠性,并积极争取法律界的支持,早日确立电子病历的法律地位,从而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作者:阮龙德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提脓祛腐法”浅析

    通过文献回顾与溯源性研究,介绍了外科提脓祛腐法的发展概况,认为提脓祛腐与煨脓长肉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临床上提脓祛腐药物多以升丹为主,亦有许多其他药物,每类药物各有利弊.提脓祛腐法理论上同现代医学酶学清创的方法类似,作为传统的外科治疗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

    作者:代红雨;唐汉钧 刊期: 200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