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观察颈康Ⅰ号方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96例气虚血瘀伴痰热交阻型颈椎病患者按单盲随机法分为两组:治疗组64例(用颈康Ⅰ号方治疗)和对照组32例(用颈痛灵治疗).共治疗2个月,并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疗效与治疗前比较皆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0.01).提示颈康Ⅰ号方对气虚血瘀伴痰热交阻型颈椎病疗效确切.
作者:莫文;王拥军;吴弢;侯宝兴;施杞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为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中医证候特点与疗效.16例患者在诊断方面以中医四诊和西医检查予确诊和辨证分型;在治疗方面除均服用熊去氧胆酸外,进行中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治疗.结果:中医证型的发生依次为:肝肾亏虚型、脾胃虚弱型和肝胆湿热型;经中西药物治疗后,肝功能及症状、体征得到明显改善.提示:该病病位在肝脾肾三脏,病机为本虚标实,中西医结合治疗有一定疗效.
作者:蒋健;何淼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观察中药肺岩宁(黄芪、白术等)对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EGF)分泌的影响及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侵袭转移的临床疗效.将(91例)病例分为化疗组(31例)、肺岩宁+化疗组(综合组32例)、肺岩宁组(28例).化疗组化疗后对症治疗,综合组化疗前后服肺岩宁方,肺岩宁组单纯服用肺岩宁;治疗前后测定血清VEGF水平,观察患者原发瘤灶、转移灶变化和新转移灶出现情况,评价生活质量和毒副反应.疗程3~4个月.结果:治疗后原发病灶瘤体综合组与化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转移灶瘤体综合组治疗后转移灶的增大显著低于化疗组(P<0.05);新转移灶肺岩宁组和综合组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化疗组(P<0.05);治疗前后相比,化疗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表现出上升趋势,肺岩宁组和综合组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显著下降(P<0.05).实验采用C57BL/6小鼠,接种Lewis肺癌细胞株,随机分为对照组、化疗组、肺岩宁组、综合组.实验结果: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肿瘤切片的VEGF表达,小鼠肿瘤VEGF的表达.结论:益气养精、解毒抗癌的肺岩宁具有抗肺癌侵袭转移的作用,减少VEGF分泌,抑制血管生成,可能是肺岩宁抗肺癌生长转移的机理之一.
作者:徐振晔;王中奇;朱晏伟;周卫东;张晖;邓海滨;张铭;高虹;姜维洁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为观察扶正祛邪法对改善乳腺癌患者化疗毒副作用的疗效,将60例乳腺癌化疗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化疗期间接受中医治疗,对照组常规处理化疗期间的毒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在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免疫功能、肝肾功能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组在白细胞抑制、恶心呕吐、部分细胞免疫指标方面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在心肌损害、肝肾功能及淋巴转移方面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以扶正祛邪为原则的中医治疗可部分减轻乳腺癌患者化疗毒副作用,提高其免疫功能.
作者:翁永强;唐汉钧;程爱群;唐健雄;陈玉英;李翔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为观察强骨膏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的疗效及机理,选择自然绝经5年以上、骨密度(BMD)低于同性别峰值骨量13%以上无其他合并症、未经治疗的PMOP患者13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102例服强骨膏,对照组36例服葡萄糖酸钙,疗程均为6个月;治疗前后检测股骨颈BMD和骨代谢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骨痛显著改善,BMP平均提高5.89%,雌二醇(E2)、碱性磷酸酶(ALP)、血钙(Ca)显著增高,尿吡啶酚(PYD)显著下降.总有效率为93.14%.以上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未出现不良反应.提示强骨膏能有效防治PMOP.
作者:彭涛;褚志荣;鲁毅;齐昆;刘建勤;黄荆洪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观察前列通瘀胶囊(主药:黄芪、鹿含草、桃仁等)对精液不液化症的疗效.服前列通瘀胶囊77例,75日为1个疗程.结果:对精液不液化症的有效率达85.7%.同时能提高患者精子密度和活力,NIH-CPSI评分降低率为55.44%.结论:前列通瘀胶囊能安全有效改善精液不液化症,对该症的精子数量及活力有正面影响;该药的有效性可能与改善引起该病常见的原因即慢性前列腺炎有关.
作者:王东辉;陈志光;凤仪萍;欧阳智兴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根据本院名老中医工作室建立的战略思考、组织构架和运作方式及取得的初步成绩,探讨当今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的培养模式.
作者:江启中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为研究慢性胃炎患者舌苔脱落细胞化学成分检测与不同证型之间的关系,利用细胞化学和图像分析系统检测102例慢性胃炎患者舌苔脱落细胞中葡萄糖-6-磷酸脱氢(G-6-PDH)、琥珀酸脱氢酶(SDH)、糖原(PAS)的含量变化.结果:PAS 平均灰度值比较,脾气虚弱组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1),其他各证型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其中肝胃郁热兼肝郁气滞组高(P<0.01);SDH 平均灰度值比较,除肝胃郁热兼肝郁气滞组外,其他各证型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0.05),其中,湿浊中阻组较脾气虚弱组升高(P<0.05).各证型 G-6-PDH 平均灰度值均较正常组升高,湿浊中阻组、湿浊中阻兼脾气虚弱组、脾气虚弱组明显升高(P<0.01).提示舌苔脱落细胞化学成分检测可以作为慢性胃炎中医辨证的客观参考指标之一.
作者:郭丽;李福凤;王忆勤;石强;李靖;朱龙英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为探讨扶正化瘀方影响间质性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采用二甲基亚硝胺腹腔注射4w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与治疗组;治疗组成模后以扶正化瘀方灌胃4w,模型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检测血清肝功能与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蛋白印迹法分析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Ⅰ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13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蛋白表达,同位素标记底物凝胶法检测间质性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结果:扶正化瘀方显著改善模型大鼠肝功能与肝组织胶原沉积;明显降低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抑制肝组织α-SMA、Ⅰ型胶原蛋白表达;对基质金属蛋白酶-13蛋白表达无影响,但明显降低PAI-1蛋白表达,促进间质性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提示扶正化瘀方可促进肝纤维化大鼠间质性基质金属蛋白酶酶原的激活与活性水平,该作用是扶正化瘀方逆转肝纤维化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崔红燕;姜哲浩;刘成;刘成海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为探讨不同补肾方药治疗再障的作用机理,用温肾方、滋肾方灌喂DBA/2大鼠,抽取、制备含中药血清;Ba1b/C小鼠经60Co 5.5 Gy γ射线照射后由尾静脉输入取自DBA/2小鼠胸腺淋巴结混合细胞悬液形成免疫介导再障模型.在含补肾方药血清的液体培养体系中培养再障小鼠骨髓造血细胞,检测培养体系中IL-3、IFN-γ的浓度.结果:液体培养体系中滋肾血清使正常小鼠的IL-3浓度升高,而在再障小鼠IL-3浓度则表现降低,温肾血清仅使正常小鼠的IL-3浓度升高;两组中药血清对IFN-γ无影响.结论:滋肾方对IL-3的生成有影响,温肾方、滋肾方对培养体系中IFN-γ的生成均无影响.推测补肾方药临床治疗再障的作用是影响IL-3的生成,也可能影响造血组织局部IFN-γ的生成进而促进造血干/祖细胞增殖、分化有关.
作者:丁敬远;黄振翘;周永明;黄韬;薛志忠;孙关林;盛民立;王克强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福建宁德及云南文山县产肉桂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的分析.用水蒸气蒸馏法从2种肉桂中提取挥发油.并对不同类型的毛细管柱进行分析,找出佳分析条件,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百分含量,以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显示福建宁德产肉桂共鉴定了37个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78%以上;云南文山县产肉桂共鉴定了44个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72%以上.本法稳定可靠,重现性好,适用于中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作者:邱琴;崔兆杰;韦栋梁;赵文强;张莉;刘延礼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为探讨动物望诊的客观指标、建立正常昆明小鼠后爪标准图谱,20只18~20g雄性鼠左后爪,相同条件下以数码相机每周拍摄1次,连续8次;在此基础上,对所有照片进行图像处理,并对其掌部作RGB色度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小鼠后爪图谱的RGB分量值作为实验小鼠望诊的客观指标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作者:潘志强;方肇勤;阚卫兵;陈晓;付晓伶;吴中华;王少墨;许家佗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为研究调心方(主药:党参、桂枝、茯苓、菖蒲、远志)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机理,将SD 雄性大鼠脑室内注射 DHF-FeCl3-ADP,造成氧化损伤型类 AD 模型(造模前1周起以调心方灌胃,每日1次,连续4周);采用 Clark 氧电极法观察鼠脑线粒体呼吸链氧化酶活性;HPLC-荧光法观察鼠脑氨基酸递质含量;RT-PCR 法观察大脑皮质 NMDAR(NR1a和NR2a)mRNA 表达,以及调心方对 AD 大鼠上述指标变化的影响,并与 Donepezil 治疗组比较.结果:模型大鼠脑组织氨基酸递质含量和 NMDAR(NR1a和NR2a)mRNA 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线粒体呼吸链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则显著下降;调心方对上述各项指标有不同程度的纠正作用.提示调心方可以通过纠正 AD 模型鼠脑组织呼吸链氧化酶活性和氨基酸递质的异常变化,这可能是该方防治 AD 的机理之一.
作者:金国琴;邱宏;孙泉;张学礼;戴薇薇;赵伟康;林水淼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从OMIM检索出的头痛相关基因与<名医类案>等相关资料进行遗传性对比分析的结果显示:①采用调整障碍型基因表达法治疗头痛的首选靶基因:一般头痛和偏头痛为家族性成簇性头痛基因(119915),偏瘫性偏头痛为家族性偏瘫性偏头痛1型(MHP1);其次选靶基因:一般头痛为谷氨酸钠敏感性(231630),亮氨酸转运RNA1(MTTL1),苯丙氨酸tRNA(MTTF),转甲状腺素蛋白(TTR),成纤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FGFR2);偏头痛为MTTL复合体1ND4亚单位(MTND4),ATP合成酶6(MTATP6).②有很多罕见性疾病亦诱发头痛.③从偏头痛基因诱发的脑性疾病数估计偏头痛的个体间差异数,约有5万种之多.
作者:林乔;王米渠;吴斌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为探讨舌诊客观化的方法,依据中医纹理判断的特点,针对舌象纹理特征分析,应用灰度差分统计方法,从对比度(CON)、角度方向二阶矩(ASM)、熵(ENT)、平均值(MEAN)四个参数,进行舌象纹理的量化和定义分类,并尝试将舌质老嫩的判别方法应用与临床舌质的判别,总体识别率为74%.
作者:许家佗;孙炀;张志枫;周昌乐;包怡敏;李文书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鉴于中西医学不同的哲学概念、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阐述了中西医学在基础理论、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方面各自的优势和特色,主张各取所长,优势互补,并加强对中医的理论研究,以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姚楚芳;王芳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形式对应理论为翻译理论开拓了崭新的发展空间.从汉英两种语言不同的组织特点--意合和形合着手,对中医汉英翻译中两个重点问题--主谓结构和语篇组织手段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形式对应的本质及其可行性.提出中医汉英翻译中形式对应的本质应当是在灵活中求对应,在个别对应中求整体对应.
作者:罗磊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中医学与其他医学或生命科学具有相同的观控对象和观控目标,相互之间共性是主要的.与现代生命科学一样,中医学无法避免复杂性科学规律的支配.继续讨论复杂性科学与多样性或个性、不确定性和混沌动力学的关系;从动力学视点探讨作为中国古代科学基石的太极阴阳图符的循环零维空间的哲学意义;以心脏泵血为例,描述了太极循环零维空间与人体的关系;后以中医学气论为例分析了中医学层次动力学的特征.
作者:包含飞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回顾近5年来研究从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病证结合的模型制作的文献,中医药强固胃壁屏障作用机制、对模型鼠胃分泌、胃肠运动功能及胃肠激素的影响、对胃黏膜病理组织形态学及超微结构的变化和对相关癌基因表达调控作用等几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探讨了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及未来发展的趋势.
作者:朱方石;姒健敏 刊期: 200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