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
  • 国际刊号:1008-861X
  • 国内刊号:31-1788/R
  • 影响因子:0.78
  • 创刊:1960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4-619
  • 全年订价:16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中医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2003年4期文献
  • 青叶霜外用治疗银屑病皮损的实验研究

    为探讨青叶霜外用对银屑病皮损微观结构的影响,以青叶霜外涂小鼠尾部,18d后观察各组小鼠尾部表皮颗粒细胞数的变化.结果:青叶霜组小鼠尾部表皮颗粒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单纯霜组.提示该药能改善银屑病皮损的病理形态,并使其向正常转化.

    作者:高尚璞;李咏梅;冯国强;宋瑜;于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化湿利水泄浊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主动脉血管结构的影响

    为观察化湿利水泄浊法(DTM)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主动脉血管结构的影响.27只12周龄SHR,随机分为模型组(B)、化湿利水泄浊组(C)、依那普利组(D),另选同周龄大鼠9只作为正常对照组(A),灌胃给药8周.测量清醒状态下尾动脉收缩压,及血浆内皮素(ET)、降钙基因相关肽(CGRP),血管壁厚度/管外径(WT/LD)、管壁面积/管面积(MA/WA)、管腔面积/管面积(LA/WA),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与A组比较,收缩压B组明显升高,C组明显下降;B组ET浓度升高,C组下降;B组主动脉超微结构见中膜纤维化改变,细胞间隙增宽,平滑肌细胞排列紊乱等改变;C、D组动脉超微结构改变较轻;B组平滑肌细胞PCNA表达明显增强,C、D组降低.提示化湿利水泄浊法能部分逆转SHR主动脉的超微结构改变,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可能是其发挥作用的机制之一.

    作者:何立人;王世君;钱义明;陈长勋;陶建生;张庆荣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氯霉素鱼肝油乳剂中氯霉素含量的测定

    为建立氯霉素鱼肝油乳剂中氯霉素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检测波长为275nm.结果显示,线性浓度范围为4.97μg/ml-29.82μg/ml,平均回收率为99.48%,RSD为2.08%.本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该制剂的含量测定.

    作者:余敏英;奚燕;杨铭;顾希钧;郝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健脾温中法对脾胃虚寒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血管活性肠肽影响的实验研究

    采用脾胃虚寒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观察健脾温中法(肠祺方)对脾胃虚寒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VIP(血管活性肠肽)的实验作用.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浆及肠组织中VIP较正常明显升高(P<0.05),用大剂量肠祺方可降低已经升高的VIP含量;而得舒特对血浆及组织中的VIP影响不明显.健脾温中法对血浆及肠组织中的VIP有明显的调节作用,提示中药可能通过调整紊乱的胃肠激素分泌、释放来达到治疗目的,其机理与对照组得舒特不同.

    作者:谢建群;陆雄;龚丽萍;胡鸿毅;马贵同;马军;潘相学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扶正化瘀方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明胶酶、TIMP-2和星状细胞凋亡的影响

    为研究扶正化瘀方(主药:丹参、桃仁、人工虫草菌丝等)治疗肝纤维化的机理,60只Wistar雄性大鼠,除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A,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外,52只大鼠腹腔注射0.5%对二甲基亚硝胺(共4周,每周3次,每次2ml/kg),造成肝纤维化模型,并随机分为3组,模型对照组(B,18只)、扶正化瘀方组(C,17只)、秋水仙碱组(D,17只),分别给予自来水以及相应中西药物灌胃,共4周.之后,处死大鼠取材检测各项指标.结果:C组大鼠Hyp和肝组织胶原分期下降,纤维化程度减轻;活化HSC减少,凋亡增加;肝组织MMP-2、MMP-9、TIMP-2表达下降.结论:促进活化HSC的凋亡、减少活化HSC的数量,并由此降低MMP-2、MMP-9、TIMP-2的表达、减轻肝纤维化程度,可能是扶正化瘀方的作用机理之一.

    作者:谭春雨;谭善忠;蒋健;徐列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健脾疏肝利水法为主内外合治恶性腹腔积液

    观察健脾疏肝利水为主的中医药内服外敷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疗效.设治疗组38例采用内服中药加中药外敷腹部,配服西药利尿剂.对照组27例,常规服西药利尿剂及对症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65.7%,对照组有效率为48.1%(P<0.05).生存期6个月以上、1年以上者:治疗组分别为12例、4例,对照组为5例、0例.提示以中医药内外合治为主对恶性腹腔积液疗效明显高于单纯用西药利尿剂.

    作者:王莉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扌衮)法推拿流派的临床辨证施治特色

    (扌衮)法推拿是对传统推拿手法的继承与创新.从现代病理学、解剖学、经络辨证、脊神经辨证等角度结合常见病症探讨(扌衮)法的临床辨证施治.

    作者:李映东;是有康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运用温病理论治疗 SARS 临床心得

    通过分析运用温病理论治疗上海市8例 SARS 患者的临床资料,认为 SARS 属中医温病范畴,病因以疫毒时邪为主,流通渠道为分邪与透邪,用药不可过于寒凉,甘寒之中配入咸寒,以及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在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方泓;刘芳;吴银根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益气化瘀方治疗气虚血瘀兼痰湿阻络型颈椎病30例

    为观察中药益气化瘀方对颈椎病的疗效,60例气虚血瘀兼痰湿阻络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口服益气化瘀方煎剂,对照组采用口服芬必得和弥可保片剂.在治疗8周和12周后观察、比较两组颈椎病常见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治疗8周后,其大部分症状和体征已有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在治疗12周后,其症状和体征才有改善(P<0.05),但不及治疗组明显;治疗组的综合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0.01).提示益气化瘀方在改善气虚血瘀型颈椎病的症状和体征方面疗效确切,且疗程比常规治疗短.

    作者:许理忠;侯宝兴;施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中医药防治肿瘤转移的探讨

    中医药以其独有的辨证论治的体系,在控制肿瘤转移方面的优势已得到医学界的重视及肯定.认为抓住控制肿瘤转移的治疗时机,依据转移癌特点加以防治;从理论上分析转移癌机理,提出转移癌的治疗原则,探讨转移征象的中医诊断依据.

    作者:闫洪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舒肝理气补肾活血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40例

    观察舒肝理气补肾活血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CP)的临床疗效.应用舒肝理气补肾活血法治疗.疗程6周,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卵磷脂小体、EPS-WBC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NIH前列腺炎症状评分、EPS-WBC计数等均明显降低,其中显效29例(72.5%),有效8例(20%),无效3例(7.5%),总有效率为92.5%.提示舒肝理气补肾活血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有较好疗效.

    作者:陈通文;陈和亮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紫竭生化汤配合米非司酮抗早孕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殖激素的影响

    为观察紫竭生化汤配合米非司酮抗早孕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殖激素的影响,①将352例早孕妇女随机分成米非司酮组200例、中药组152例,比较完全流产率、孕囊排出时间、阴道出血时间、阴道出血量、月经恢复时间等;②将90例早孕妇女随机分成米非司酮组、中药组和对照组各30例,比较用药前后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的变化.结果:①米非司酮组及中药组的完全流产率为86.73%、93.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囊排出时间分别为(76.68±7.93)小时及(74.51±6.65)小时,阴道出血天数及阴道出血量分别为(11.3±3.78)天、82.94%及(8.25±4.33)天、92.08%,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②米非司酮组及中药组对β-HCG、FSH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中药组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米非司酮组及中药组对E2、P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经比较两组的抑制作用无明显差异.二组均对LH无明显影响.结论:①采用紫竭生化汤配合米非司酮抗早孕可提高完全流产率,缩短孕囊排出时间,减少阴道出血量及缩短阴道出血时间.②紫竭生化汤配合米非司酮可促进对绒毛分泌HCG功能及对垂体激素FSH的抑制作用,这可能是紫竭生化汤的作用机理之一.

    作者:陈浩波;王香桂;周英;胡慧娟;白力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试论中医膏方之源流

    通过梳理中医膏方之源流,了解膏方发展之轨迹,反映膏方在历代中医的防病治病和养生保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宜古为今用,推广于临床.

    作者:胡冬裴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中医文献学术研究刍议

    就中医药史文献、中医医案文献、中医各家学说和学派文献、中医基础理论专题文献等学术研究的内容和思路方法进行归纳总结,阐明重点要领及学术价值.

    作者:童瑶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2002年MEDLINE网络数据库收录针灸文献的统计分析

    利用主题词检索,通过INTERNET查询到MEDLINE数据库2002年收录有关针灸学研究的文献333篇,并从作者、期刊、语种等方面对文献进行分析,以了解2002年针灸学研究的概况.结果表明,针灸学领域的研究在世界各地受到重视,有31个国家或地区开展了针灸学的研究.同时对我国针灸学文献在MEDLINE数据库中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作者:李艳红;施毅;王琼芳;邓宏勇;许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小鼠虚证模型实验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就近年来小鼠的各种虚证模型的实验方法和指标的研究进行了文献回顾,对现有小鼠虚证模型中存在的问题给予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从而为今后实验动物证的研究提出新的思路.

    作者:潘志强;方肇勤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试论中医医史课对素质教育的意义

    在医史教学过程中,从已有的资料中挖掘人文素材,从爱国主义、专业思想、人文素质等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升华人格、陶冶情操、发掘潜力,为更好地继承和发展祖国传统医学奠定基础.

    作者:陈丽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探讨我校学科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根据我校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提出如何调整思路和对策.如结合我校具体特点,突出中医中药的优势来加强学科管理、重视学术梯队建设和学科群建设,以提升我校的整体综合竞争力.

    作者:沈美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试论毒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关系

    用毒的概念探讨了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病因病机和治疗.认为毒是一类不同于痰、瘀、六淫、疫疠之邪具有强烈危害性的致病因素,它可以从口鼻、皮肤、胃肠而入或从体内化生损害肺脏,在 COPD 发生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从毒论治 COPD 是必要的,但仍应结合扶正化痰祛瘀之法.为进一步提高 COPD 临床疗效提供了思路.

    作者:陈玉龙;王庆其;司富春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双龙丸对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

    为观察双龙丸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影响,将131例诊断为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分为两组:双龙丸组(82例)服用双龙丸1.5克/次,每日3次,治疗6月;开搏通组(49例)服用开搏通12.5mg/次,每日2次,治疗6月.观察患者血压、心率,24小时动态心电图,颈动脉 IMT 和斑块面积变化.结果:两组均非常显著性降低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P<0.01).两组治疗前后 ST↓max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ST↓>1mm 时间有显著性降低(P<0.05);双龙丸组 ST↓>1mm 的次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 ST↓max 和 ST↓>1mm 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 IMT 均有非常显著性改变(P<0.01),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前后斑块面积均无显著性改变.提示双龙丸可能通过改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延缓动脉粥样硬化(AS)的进程.

    作者:薛金贵;胡婉英;王肖龙;唐靖一;钟丽萍;龚菊芬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