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并比较了近15年来阳虚证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结果显示,在所有报道的阳虚模型中,肾阳虚模型所占比例大,约为80%;而心阳虚、肺阳虚及脾阳虚模型报道较少.依据文献的集中程度,将肾阳虚造模方式归纳为不同激素造模、其他药物造模、手术造模及传统病因造模等4种方式.
作者:卢文丽;方肇勤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为进行舌象的客观化研究,对舌象中点刺与瘀点的表现特征,依据景物匹配的原则,对其进行量化、定义和分类,建立相应的图像识别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与临床舌象的判别.结果:总体识别准确率为77.10%,为舌象计算机诊断识别的进一步展开奠定了基础.
作者:许家佗;张志枫;孙炀;包怡敏;李文书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为建立黄连素软膏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检测波长为344 nm.结果显示,线性浓度范围为4 μg/ml~l20 μg/ml,平均回收率为99.31%,RSD为0.89%.结论:本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该制剂的含量测定.
作者:奚燕;余敏英;杨铭;顾希钧;郝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从慢性胃炎湿证患者舌苔液、胃液进行分析,探讨慢性胃炎湿证的特征.采取慢性胃炎湿证(9例)、非湿证(7例)患者及正常组(4例)的舌苔液和胃液,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分析.结果:慢性胃炎湿证患者的舌苔液、胃液在5min左右处的吸收峰与非湿证、正常组有明显差异.结论:舌苔液、胃液电泳图谱对探索慢性胃炎湿证的物质基础有一定意义.
作者:王忆勤;李福凤;李琴韵;赵立宇;何建成;李靖;郭丽;王惠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根据血液病出血病证特点及多年临床经验,归纳分析出血病证的病机为肝火伤络为标,脾肾亏损为本,是标本互见之证.病机以实为主,采用泻肝火凉血分伏热为治本,止血为治标;以本虚为主,当脾肾同治,调气血、水火、阴阳及肝脾肾三脏.临床用药主张辨证施治,随证加减.
作者:周韶虹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为研究疏肝饮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脾不和型)的疗效,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疏肝饮治疗,对照组予得舒特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比较两组单项症状和综合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疏肝饮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脾不和型)的疗效与得舒特相似(P>0.05),但其对部分单项症状的改善优于得舒特.提示疏肝饮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可靠.
作者:谢建群;郑昱;费晓燕;潘相学;袁建业;薛筠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应用屈肘牵引法整复治疗小儿肱骨远端全骺分离16例.结果:骨折均于4周达临床治愈;随访5个月至2年,疗效优6例,良4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达62.5%.
作者:杨健松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从和解清化方方义解析、柴胡的运用等方面,论述黄吉赓运用该方治疗反复慢性肺部感染的经验.
作者:宣文豪;黄吉赓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对应分析是多因素分析中的一种统计方法.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患中医证候与病情分级的相关性研究,论述了对应分析在中医临床研究中的应用方法.
作者:尚景盛;王玉光;胡立胜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运用张继泽创制的疏肝健脾安肠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96例.经1周治疗治愈41例,2周治愈29例,3周治愈21例,好转5例.
作者:张挹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探讨王灵台学术思想特点,认为其在肝病临床研究中的特色体现在三个方面:立足临床,寻找科研课题;直面临床,开拓科研领域;情系临床,把握科研方向.并以慢性丙型肝炎中医证型规范化研究,亚临床肝性脑病中医药诊治的研究,慢性肝病胁痛外治法的研究等实例说明之.
作者:赵钢;高月求;陈建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根据张仲景的论述,结合临床体会,从病因病机、症状表现、鉴别诊断、预后转归及辨证治疗等方面探讨张仲景对诊治黄疸病的贡献.仲景关于黄疸病的辨治,自成体系,验之有效,对于诊治病毒性肝炎等急慢性肝脏疾病仍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刘成海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对胸痹的病因病机、辨证证型进行古今文献的比较研究,由此探讨胸痹的本质与特征,为现代胸痹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胡冬裴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从颈椎病与中医气血理论关系的渊源以及有关的现代研究进展两方面对文献做了回顾性综述,以期进一步总结出针对不同分型、不同组织、不同损伤机制和程度而采用的治则和治法.
作者:李晨光;王拥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医学史教学及其相关研究较为薄弱.中医药学术思想发展的现代化进程研究亟待加强,这是医学史学科本身发展的需要,对整个中医药学的发展都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有关医学史研究的学科及科研地位问题,仍有诸多不尽如人意,因此令人感到忧虑.
作者:殷平善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为研究穴位自发红外辐射特性,采用自制高灵敏度PHE201体表红外光谱仪检测47名健康成年人和50名冠心病患者太渊穴1.5~16μm波段自发红外辐射光谱.结果:冠心病患者与正常人太渊穴自发红外辐射光谱形态基本相似,其峰值相位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在某些波段,冠心病患者的红外辐射强度与正常人的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冠心病患者心脏病理信息在太渊穴红外辐射特性上的反映主要是某些特定波段红外辐射强度的变化.
作者:魏建子;沈雪勇;丁光宏;赵玲;应荐;周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总结王左教授对急性出血性中风的认识.本病病因病机可归结为耗气伤阴,正虚为本;离经血滞,血瘀为标;风火痰毒为兼邪.治则治法当益气养阴扶其正,活血行血化其瘀.并对有关用药原则进行了论述.
作者:周霞;王左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分析当前中医临床科研所存在的问题,并从诊断和治疗两个方面提出了中医临床科研的对策.认为应利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开展证的宏观客观化研究,了解证型分布及演变规律,分析危险证型;引进循证医学方法进行大样本、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研究,明确中药及中成药的适应症、禁忌症等.
作者:张敏州;丁邦晗 刊期: 2004年第04期
通过对我校、研究院附属研究所的现状进行分析,认为目前研究所存在管理体制不顺、人员结构不合理、学术梯队不完善、人才匮乏、发展战略和科技创新意识不够等问题.并从领导体制、内部运行制度、人才队伍建设、战略和科技创新意识的培养、符合研究机构特点管理制度的建立等方面,对我校研究所的发展提出建议.
作者:李国文;张怀琼;丁宁;姚晄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为了解2003年度上海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机构发表科技论文情况,选择CMCC数据库进行相关文献检索,并从发表论文数量、论文作者和部门分布情况、论文发表期刊情况以及论文的基金资助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校系统2003年度发表的科技论文在数量和质量上基本上反映了本校的科研现状,但在论文的发表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需要完善之处,建议科研管理部门和科研人员重视论文发表这个环节,以更加充分地展示我校的科研实力和学术地位.
作者:李艳红;杨雪军 刊期: 200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