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气功意守状态下脑电非线性变化特点.方法:用多道动态生理记录仪对正常人和气功练习者进行脑电信号采样,分析多道脑电相空间重构的相关维数D2.结果:意守状态下D2都有升高,气功练习者在意守状态下有较长时间的稳定期.结论:意守状态下较长时间的D2稳定期有可能反映气功意守能力.
作者:沈仲元;Shinlin;竺英祺;余平;章其虎;瞿敏红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胶囊对单侧输尿管梗阻所致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血府逐瘀胶囊治疗组,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术(UUO)建立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术后21 d取各组大鼠肾组织HE染色及六胺银染色(PASM),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检测大鼠血肌酐和尿素氮含量,观察肾功能变化;放射免疫法检测肾组织中Ⅲ型前胶原含量,观察肾纤维化程度;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中核转录共抑制因子SnoN与Ski蛋白表达水平,观察TGF-β<,1>/Smad信号转导通路中逆向调控信号分子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小管基底膜明显增厚,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肾小管萎缩,管腔显著扩张,肾间质明显增宽;血肌酐与尿素氮含量以及肾组织中Ⅲ型前胶原含量显著增加:SnoN、Ski蛋白表达显著减少.血府逐瘀胶囊治疗组大鼠梗阻侧肾组织的病理变化明显改善,血肌酐与尿素氮水平以及肾组织中Ⅲ型前胶原含量明显降低,Sno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而Ski蛋白表达没有改变.结论:血府逐瘀胶囊可通过恢复SnoN蛋白表达水平,抑制TGF-β<,1>靶基因的活化,从而改善UUO大鼠的肾功能和肾间质纤维化程度.
作者:陆敏;周娟;王飞;陆海英;刘煜敏;林敏;张悦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标志EMT过程发生的间质细胞因子Vimentin、Fibronectin和N-cadherin在C57小鼠Lewis肺癌中的表达,以及肺岩宁方对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Real-Time PCR观察C57小鼠Lewis肺癌右腋下移植瘤和远处转移灶发生的肺组织中Vimentin、Fibronectin和N-cadherin mRNA表达及肺岩宁方对它表达的影响.结果:对于各组移植肿瘤组织中,间质细胞标志因子Vimentin经肺岩宁方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无差异(P>0.05);而Fibronectin和N-cadherin的表达经肺岩宁方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对于各组肺组织中,Vimentin、Fibronectin和N-cadherin在转移率发生高的模型组,其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P<0.01),而经过肺岩宁方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Fibronectin和N-cadherin标志因子表达均显著性下降(P<0.05),而Vimentin标志因子治疗前后无差异(P>0.05).结论:EMT有可能参与了肺癌转移的发生;肺岩宁方具有下调标志EMT过程发生的间质细胞因子Fibronectin和N-cadherin的作用.
作者:赵晓珍;徐振晔;吴中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扶正清瘿方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大鼠T reg细胞的影响.方法:复制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EAT)动物模型,分别给予扶正清瘿方、扶正方、清瘿方、地塞米松治疗,检测甲状腺淋巴细胞浸润分级指数、自身甲状腺抗体Tg-Ab、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CD4+FoxP3+、CD4-FoxP3+细胞的变化.结果:扶正清瘿方较清瘿方和扶正方具有更好的调高T调节淋巴细胞的作用(P<0.05),地塞米松在各组中具有佳的调高T调节淋巴细胞的作用(P<0.05),而清瘿方较扶正方具有更好的降低血清Tg-Ab抗体的作用(P<0.05).扶正方组在甲状腺淋巴细胞浸润指数上较清瘿方为优(P<0.05),其作用与地塞米松相类似.结论:扶正清瘿方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不同配伍组方的作用各有所长,扶正方长于抑制细胞损伤,而清瘿方长于降低自身抗体.
作者:刘晓鸫;唐汉钧;黄铮;李群;尹剑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芩珠凉血合剂对豚鼠银屑病模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2)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选择豚鼠32只,随机取8只为正常组;其余以5%心得安乳剂外涂耳部皮肤造模,使其产生银屑病样病理改变,并随机分为模型组、芩珠凉血合剂治疗组(治疗组)、复方氨肽素片对照组(对照组),分别予蒸馏水或相应药物干预4周.检测治疗前后银屑病样皮损豚鼠血清VEGF水平、皮损组织中VEGF与VEGFR2水平的变化,观察该变化与皮损表现的关系.结果:模型组豚鼠血清VEGF显著高于正常组.经药物干预治疗后,治疗组血清VEGF低于模型组和对照组,与正常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照组与模型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仍高于正常组(P<0.05).免疫组化切片经图像分析显示,模型组VEGF及其受体VEGFR2表达均高于其余3组.经治疗,两药物干预组豚鼠皮损处的VEGF表达仍高于正常组,且与模型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组VEGFR2表达却有显著降低,与对照组和模型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芩珠凉血合剂能明显改善豚鼠银屑病样皮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中VEGF水平和皮损处VEGFR2表达有关.
作者:李福伦;李斌;段彦娟;徐蓉;宋勋;余杨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菟丝子4个提取部位对雌二醇致肾阳虚模型小鼠的影响,探讨其药性的现代科学内涵.方法:ICR雄性小鼠8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桂附地黄丸组、菟丝子水提取部位组、菟丝子正丁醇提取部位组、菟丝子乙酸乙酯提取部位组和石油醚提取部位组等7组,每组12只.采用腹腔注射苯甲酸雌二醇造成小鼠肾阳虚模型.测定各组体征、肛温、抓力、游泳时间、自主活动、血清肌酐及尿素、血液学指标、睾丸和精囊腺指数.结果:菟丝子4个提取部位都能提高小鼠游泳时间、自主活动次数、睾丸和精囊腺指数,降低血清UR水平.水提取部位、正丁醇提取部位均能提高抓力、RBC、Hb、MCV、PLT;水提取部位还能提高肛温、WBC、LY、NE、EO:乙酸乙酯提取部位可升高肛温,石油醚提取部位可升高肛温、抓力,降低Cr水平.结论:菟丝子的药性有其科学内涵.菟丝子水提取部位、正丁醇提取部位的药效作用相似,有共同药效物质群,为临床应用和产品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作者:陈素红;范景;吕圭源;方哲;张伟;汤小华;李巍;李恒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考察活血化瘀中药成分抗肿瘤-血管内皮细胞黏附能力及其机制.方法:运用体外荧光标记肿瘤-内皮细胞黏附模型对中药成分抗肿瘤细胞黏附能力进行考察,并运用Westem blotting实验手段检测相关黏附分子蛋白表达.结果:对几种活血化瘀中药成分进行筛选后发现大黄素具有一定的抗肿瘤-内皮黏附能力,同时可降低内皮细胞黏附分子ICAM-1及E-selectin的表达.结论:大黄素具有抗肿瘤-内皮细胞黏附能力,可能是通过降低黏附分子表达的机制实现的.
作者:曾雄义;可燕;朱春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灵通散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机制.方法:以催产素诱发大鼠离体子宫收缩,然后在浴槽内加入终浓度分别为2.75、5.50、8.25 mg/ml的灵通散,观察子宫平滑肌收缩的幅度、频率、张力和活动力;采用催产素致大鼠痛经模型,分别给予灌胃灵通散浸膏粉0.15、0.3、0.6 g/kg,连续给药7 d,采用放免法检测大鼠子宫组织中内皮素(ET)以及血清雌二碋2)、孕酮(P)含量,硝酸还原法测定一氧化氮(NO)含量.实验均设月月舒颗粒剂为阳性药对照组.结果:灵通散能剂量依赖性地拮抗催产素所致的大鼠离体子宫收缩活动的增强;可升高痛经大鼠子宫组织中NO含量及降低ET含量,降低血清E2水平,对P水平无明显影响.结论:灵通散治疗痛经可能与抑制子宫平滑肌痉挛性收缩,调节大鼠子宫组织中ET、NO含量和调节性激素水平有关.
作者:徐鸽;金若敏;蒋健;符胜光;陈卫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临床采集3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应用多元统计主因子提取、系统聚类方法对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中医证候集中分布于风阳上扰兼督脉不利或气郁血瘀、气虚血瘀兼瘀热内盛、肝肾阴亏兼痰湿内滞、痰浊上蒙兼气虚血瘀4个主要证型.结论:结合应用多元统计主因子提取和系统聚类方法进行证候研究,有助于客观、全面地揭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
作者:霍清萍;孔林;李金菩;王宇新;梁芳;王兵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日的:观察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患者内关穴伏安特性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穴位伏安特性检测系统测定33例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内关穴和对照点伏安面积、惯性面积.结果:甲亢患者左右两侧内关穴增程、减程伏安面积,惯性面积显著小于对照点(P<0.05,P<0.01);健康志愿者左右内关穴增程、减程伏安面积和右侧内关穴惯性面积显著小于对照点(P<0.05,P<0.01):两侧穴位伏安特性比较显示,甲亢患者右侧内关穴惯性面积显著大于左侧(P<0.05);甲亢患者内关穴伏安特性与正常人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亢患者左右内关穴伏安特性存在失衡现象.
作者:魏建子;沈雪勇;毛慧娟;王霆;瞿筱逸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为进一步推动中医诊疗技术标准化研究,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充分结合现代数字技术,在建立中医舌脉象规范采集和信息处理方法及舌脉象分类判读标准的基础上,研制出ZBOX-Ⅰ型舌脉象数字化分析仪,并开展了部分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王忆勤;汤伟昌;李福凤;燕海霞;王广东;何建成;叶进;李果刚;庄燕鸿;吴巧教;鲍惠铸;付晶晶;张晓丹;倪正仙;员凤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研究特应性皮炎不同中医证型外周血TH1/Th2细胞表达.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特应性皮炎湿热型及脾虚血燥型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水平,并以20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湿热型外周血Th1细胞水平和Th1/Th2比值低于健康人(P<0.01),而Th2细胞水平高于健康人(P<0.01);脾虚血燥型Th1、Th2细胞水平均高于健康人(P<0.01,P<0.05);湿热型与脾虚血燥型比较,Th1和Th1/Th2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h1和Th2细胞表达可反应特应性皮炎中医证型的某些特点,可作为其辨证论治的参考依据.
作者:朱金土;何凤玲;张若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通过利用计算机检索统计技术,辅助分析清代6位温病名家10部医著中有关外感咳、喘的医案,归纳总结了各医家在外感咳喘的病变关键、发病要因、常见证型、治则治法等方面的临床证治规律,并列举代表性医案供参考分析.
作者:何新慧;吴中平;孔祥亮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调节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的信号转导通路中某一环节的异常,可引起细胞生长失控,导致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医药调控肿瘤信号转导己成为近年来中医药抗肿瘤机制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明确中医药抗肿瘤的整体作用优势以及开发新的抗肿瘤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周利红;李琦;唐中祥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循证医学并不排斥临床医师的个体经验和能力,它主张在医师丰富的个体经验和扎实的诊疗能力上,结合世界范围内新佳的研究证据,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出佳的诊疗方案.中医教育应逐步探索如何培养学生既具有在中医理论体系指导下较好地运用诊疗手段的能力,又掌握科学的临床实践方法,成为以中医诊疗为主体,以循证医学为表现形式的新型中医师.将循证医学理念引入中医教育,不会改变中医理论的精神实质,并使中医教学体系更加趋于系统和完善.运用循证医学理念指导中医教学,可使中医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巢臼,适应新时期社会对高层次中医人才的需要.
作者:林勋;马杰;李洁;胡鸿毅;杨明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青年教师在中医院校教师队伍中所占的比例日渐提高,即将成为中医教学的中坚力量.但是,青年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着许多困惑,如何采用可行性策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是中医院校青年教师值得思考的教学研究课题.
作者:胡静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从中医药人力资源流向状况出发,对中医药卫生行业人才流失情况、流向现状、原因及流向趋势进行全方位分析,并提出了一些防范举措,以期引起中医药人力管理部门广泛重视,做好中医药人才流失的防范工作.
作者:王思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对上海市中医药国际化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中医药对外医学教育、中医医疗、科技合作、中药出口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当前促进上海中医药国际化的对策建议.
作者:程勇;肖臻;阮龙德;蔡贞贞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考察地黄标准提取物的制备工艺,建立地黄标准提取物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法制备地黄标准提取物;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标准提物中梓醇含量的方法.结果:以XDA-1大孔吸附树脂制备地黄标准提取物的佳条件为:以梓醇浓度2.23 mg/ml的地黄药材总提取溶液上样,流速0.6 BV/h,吸附量9.79 mg/g,以2.5 BV的水和7.5 BV的20%乙醇梯度洗脱,流速分别为2.4、1.2 BV/h,制得的地黄标准提取物中梓醇含量约为10.26%,是地黄药材总提取物中梓醇含量的5倍多:梓醇浓度在7.86~0.12 mg/ml内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5),加样回收率为101.06%,RSD为2.29%.结论:XDA-1大孔吸附树脂制备地黄标准提取物的方法有效可行.高效液相色谱法可用于地黄标准提取物中梓醇的质量控制,为更深入的研究地黄标准提取物提供了基础.
作者:鲁艳柳;王长虹;王峥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从审证求因,首辨虚实;辨证施治,喜用药对;女科疾患,情志尤重等方面论述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思路与心得,并结合典型病例加以具体阐释.
作者:朱南孙 刊期: 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