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
  • 国际刊号:1008-861X
  • 国内刊号:31-1788/R
  • 影响因子:0.78
  • 创刊:1960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4-619
  • 全年订价:16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中医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2010年1期文献
  • 三七三醇皂苷对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不同恢复时期脑组织Nogo-A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Nogo-A mRNA和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以及三七三醇皂苷(PTS)对其影响.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药物干预组(PTS组),采用Lon-ga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阻塞与再灌注大鼠短暂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药物干预后,采用RT-PCR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大鼠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期(3 d,7 d)脑组织Nogo-A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Nogo-A mRNA和蛋白表达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后3 d时下降,7 d时上升.PTS组在3 d时大脑皮层和海马Nogo-A表达比模型组低,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7 d时Nogo-A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PTS可使缺血再灌注大鼠的Nogo-A表达下降,这可能是其发挥脑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作者:张利军;白宇;侯郁青;程记伟;陆蕴菊;张曦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扶正抑癌方含药血清对结肠癌lovo细胞侵袭转移能力及TGF-β1与TβRⅡ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扶正抑癌方含药血清对结肠癌lovo细胞侵袭转移能力及TGF-β1和TβRⅡ蛋白表达的影响,以探讨扶正抑癌方降低结肠癌转移的机制.方法:lovo细胞体外培养,制备大鼠不同浓度含药血清后,MTT测定不同浓度含药血清对细胞增殖的影响,以5-Fu作为阳性对照药;通过细胞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运动能力,肿瘤细胞体外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TGF-β1和TβRⅡ的蛋白表达.结果:高浓度含药血清24 h对lovo细胞作用有效,与对照组和空白组相比,扶正抑癌方含药血清能显著降低细胞的运动能力和侵袭能力,免疫组化提示扶正抑癌方含药血清能降低lovo细胞TGF-β1的蛋白表达和提高TβRⅡ的蛋白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扶正抑癌方含药血清能有效抑制lovo细胞的增值和降低其侵袭力和运动能力,初步认为其作用机制与降低lovo细胞TGF-β1的表达和升高βRⅡ的蛋白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李素云;周春仙;卫洪昌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脑缺血后内纹状体DA与其代谢产物的变化及电针的干预作用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后纹状体内多巴胺(DA)与其代谢产物的变化以及电针风池穴对其的影响.方法:将1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造模后电针风池穴治疗).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运用微透析采样,高效液相-电化学(HPLC-ED)检测,观察脑缺血后3d内纹状体内DA与其代谢产物的动态变化及电针对其的影响.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DA和高香草酸(HVA)含量下降,3,4-二羟基苯乙酸(DOPAC)含量略有升高;电针干预后第3天DA及其代谢产物含量接近正常组.结论:电针风池穴能调节脑缺血后DA的代谢紊乱.

    作者:周艳丽;赵丹;葛林宝;徐鸣曙;王志强;陈滢如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补骨脂与蛇床子抑制乳腺癌骨转移的体内实验

    目的:探讨温肾药补骨脂、蛇床子及其主要成分对乳腺癌骨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将雌性BALB/c裸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表柔比星组、补骨脂素组、蛇床子素组和中药煎剂(蛇床子+补骨脂)组.采用人乳腺癌骨高转移细胞株MDA-MB-231BO注射裸鼠左心室制作乳腺癌骨转移动物模型,予药物干预后评价各组骨转移情况,并通过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裸鼠骨转移灶中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PTHrP)、护骨素(OPG)、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ANKL)的蛋白表达量.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各药物组均能明显抑制裸鼠乳腺癌骨转移(P<0.05),其中补骨脂素、蛇床子素的效果优于中药煎剂,且蛇床子素的抑制作用强;各药物组均能明显降低裸鼠骨转移灶中PTHrP和RANKL蛋白表达(P<0.05),其中补骨脂素、蛇床子素可以明显升高裸鼠乳腺癌骨转移灶中OPG蛋白表达(P<0.05).结论:补骨脂、蛇床子及其主要成分可以在体内实验中抑制乳腺癌骨转移,其中中药单体的效果优于中药粗制剂.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乳腺癌细胞生长,降低乳腺癌细胞分泌促骨吸收因子PTHrP的量,从而降低成骨/基质细胞RANKL的表达,同时促进OPG的表达有关.

    作者:李琼;刘胜;杨顺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四君子汤对脾虚模型大鼠体内头孢羟氨苄药动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四君子汤对脾虚模型大鼠头孢羟氨苄药动学的影响.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组、生理盐水+四君子汤组、利血平组、利血平+四君子汤组.给予相应药物干预两周后,灌服头孢羟氨苄(60 mg/kg),给药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头孢羟氨苄的血药浓度,根据血药浓度-时间数据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利血平引起的大鼠症状类似于中医临床脾虚证.头孢羟氨苄在生理盐水组、生理盐水+四君子汤组、利血平组、利血平+四君子汤组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分别为:AUC(0~∞)=59.72±8.03,62.30±9.27,75.08±11.83和63.07±9.21 mg·h-1·L-1;Cmax=25.21±2.47,24.45±4.20,34.04±4.77和24.15±5.38 mg/L.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利血平组大鼠体内头孢羟氨苄的AUC(0~∞)和Cmax增加(P<0.05);与利血平组相比,利血平+四君子汤组大鼠体内头孢羟氨苄的AUC(0~∞)和Cmax降低(P<0.05),而生理盐水组与生理盐水+四君子汤组参数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脾虚状态下头孢羟氨苄的生物利用度有所增加,四君子汤可使其吸收恢复接近正常.

    作者:刘莹莹;马越鸣;贾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坎离颗粒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骨骼肌乳酸与葡萄糖水平及Ca2+-ATP酶活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坎离颗粒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骨骼肌乳酸、葡萄糖水平及Ca2+-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腹主动脉缩窄法复制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32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开搏通组、坎离颗粒组,每组8只.予相应的药物干预32周,观察各组大鼠骨骼肌组织乳酸、葡萄糖水平及Ca2+-ATP酶活性变化.结果:慢性心力衰竭大鼠骨骼肌组织Ca2+-ATP酶活性和葡萄糖水平降低,乳酸水平升高(P<0.05,P<0.01);中西药物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上述病理状况,但坎离颗粒在改善骨骼肌葡萄糖水平方面优于开搏通(P<0.01).结论:坎离颗粒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大鼠骨骼肌组织的糖代谢.

    作者:姚成增;蒋梅先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舒心祛风汤干预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舒心祛风汤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舒心祛风汤小剂量组、舒心祛风汤大剂量组、舒降之组,每组12只.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8周后检测血脂、血管紧张素Ⅰ、血管紧张素Ⅱ的含量;观察胸主动脉内膜的形态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P-选择素(Ps)的表达,RT-PCR法检测MCP-1、Ps的mRNA表达.结果:舒心祛风汤能降低血低密度脂蛋白,升高血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血管紧张素Ⅱ水平;调节血小板活化和趋化因子MCP-1的蛋白表达;减少MCP-1和Ps mRNA在转录水平上的过度表达.结论:舒心祛风汤对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血小板活化和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有关.

    作者:沈琳;林钟香;汤诺;何燕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及中医证型分析

    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及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方法:对29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和统计,并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将患者分为阴虚热盛、气阴两虚、阴阳两虚3个主证型及血瘀证兼证.根据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和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对两组患者的疾病相关因素及中医分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吸烟史、饮酒史、运动情况的OR值分别为2.581、2.318、2.272;两组间中医主证的分布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早期糖尿病肾病组的血瘀证兼证出现频率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烟、饮酒和缺乏运动是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容易出现血瘀证候.

    作者:林兰;郭小舟;倪青;赵浩;龚燕冰;王斌;刘颖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年龄分层及中医证型研究

    目的:观察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人群年龄分层的临床特征及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方法:通过流行病学现场调查,收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年龄≥60岁的老年人群组与年龄<60岁的中青年人群组在食管炎症程度、临床症状、中医证型及生活质量方面的差异.结果:老年人群泛酸症状的发生频率低于中青年人群(P<0.05);脘痞胀症状的发生频率高于中青年人群(P<0.05).老年人群中虚气逆证的比例高于中青年人群(P<0.05).老年人群在活力、生理功能、疼痛、总体健康4个维度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低于中青年人群(P<0.05).结论:胃食管反流病老年患者人群具有不同于中青年患者群的特点,应肖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

    作者:李黎;朱生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肾不纳气型COPD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肾不纳气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在急性加重期外周血白细胞中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根据入组标准,选择30例肾不纳气型COPD患者作为实验组(简称肾不纳气组),30例脾虚湿盛型COPD患者作为证型对照组(简称脾虚湿盛组),另外选择30例非COPD患者作为疾病对照组(简称非COPD组).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外周血白细胞中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含量,并分析GR与病程、肺功能、血清皮质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肾不纳气组GR的含量显著低于脾虚湿盛组与正常组(P<0.05),而脾虚湿盛组与正常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GR与病程呈负相关(P<0.05);与肺功能第一秒用力呼气量与用力呼气量比值(FEV1/FVC,1秒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预计值之比(FEV1%)呈正相关(P<0.05),与血清皮质醇呈正相关(P<0.05).结论:肾不纳气型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外周血白细胞中GR含量显著降低,且与血清皮质醇的含量呈同步下降趋势,可能与患者病情反复加重,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抑制肾上腺皮质功能,并下调GR的水平有关.GR含量的下降降低了糖皮质激素的抗炎疗效,进而导致患者气道炎症控制不佳.

    作者:孙朔;张惠勇;耿佩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中医药治疗高尿酸血症的实验研究进展

    高尿酸血症是当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严重的代谢性疾病,与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症等众多疾病都有密切的相关性.近年来,中医药防治高尿酸血症倍受关注,而且在基础研究方面对中药复方、单味药及有效成分的作用机制做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作者:王毅兴;段君毅;李晓刚;何立群;高建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概述

    对近5年来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归纳总结,介绍中医证候数据挖掘的特点、关键环节、应用方向和主要方法,并分析了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证候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作者:黄粤;高颖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中药对恶性肿瘤化学治疗引起骨髓抑制的干预作用动物实验研究进展

    骨髓抑制是化学治疗恶性肿瘤引起的不良反应之一.近年来,随着骨髓抑制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对骨髓抑制动物模型研究的日渐成熟,中药以其疗效肯定、作用缓慢温和、持续时间较长、有利于化疗的顺利进行、毒副反应小、价格便宜等独特优势,展现出治疗骨髓抑制的美好应用前景.

    作者:殷霁虹;沈小珩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试论大学英语作文规范的格式流程与遣词造句

    大学英语写作水平难以提高,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对英文作文的规范格式和流程缺乏基本的了解;对适切的遣词造句缺乏正确的认识.因此,清楚认识并采纳规范的格式流程以及正确的遣词造句,将会对大学英文作文教学效果产生实质性的提升.

    作者:郭小民;丁年青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PBL教学中教师角色功能定位与思考

    PBL教学实践逐渐成为国内医学院校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之一,其对教师的要求与传统教学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总结PBL教学实践基础上阐述PBL教学中教师角色功能定位,并对促进PBL教学中教师角色功能转变提出建议.

    作者:李丽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试论中医医史文献学的性质与任务及研究重点

    中医医史文献学运用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文字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研究中医药学理论与临床经验、学术特征、文化内涵、发展规律等.其主要任务是运用传统和现代的文史研究方法,对历代中医药文献进行完整、系统的整理和研究,提炼其学术精髓;研究重点是内容相互联系的人、物、事.

    作者:王丽丽;吴佐忻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草豆蔻化学成分及体外抗肿瘤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草豆蔻Alpinia katsumadai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多种柱层析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光谱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MTT法测定化合物对Bel7402和L0-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桤木酮(alnustone)、豆蔻明(cardamonin)、乔松素(pinocembrin)、蜡菊亭(helichrysetin)、山姜素(alpinetin)、反式桂皮酸(trans-cinnam-ic acid)、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香草酸(vanill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erol).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结果显示,在浓度为25μmol/L时,化合物1对Bel 7402和L0-2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62.61%和68.86%.结论:化合物反式桂皮酸、原儿茶酸、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桤木酮具有显著的抑制Bel 7402和L0-2细胞增殖作用.

    作者:李元圆;杨莉;王长虹;俞桂新;王峥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阴阳平衡与扶正治癌理论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

    分析肿瘤的病因病机,提出正气虚损导致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以及邪毒蕴郁是癌症发生的主要原因;在治疗上应遵循扶正培本的原则,着眼于调整人体的阴阳、气血和脏腑的平衡,以增强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发挥中医药治疗的优势和特长.

    作者:刘嘉湘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