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补肾复方对压力负荷增加大鼠心肌α-MHC和β-MHC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补肾复方逆转心肌肥厚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卡托普利组、补肾复方大剂量组、补肾复方小剂量组.造模4周后,再药物干预4周.采用RT-PCR的方法检测大鼠左室心肌组织中α-MHC、β-MHC基因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左室心肌组织α-MHC mRNA表达较假手术组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卡托普利组、补肾复方大剂量组、小剂量组左室心肌组织α-MHC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P<0.01).模型组大鼠左室心肌组织β-MHC mRNA表达较假手术组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卡托普利组、补肾复方大剂量组、小剂量组左室心肌组织β-MHC mRNA表达下降(P<0.05).结论:补肾复方可增加α-MHC基因表达,降低β-MHC基因表达,具有逆转心肌肥厚的作用.
作者:赵智明;张群燕;董晓蕾;郭郡浩;商玮;蔡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大黄丹皮汤灌肠对创伤后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细胞因子和自由基的影响.方法:151例符合SIRS诊断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常规治疗组49例、大黄组51例、大黄丹皮汤组51例.于治疗第1、3、7天进行急性生理慢性健康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检测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脂质过氧物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结果:各组患者治疗后APACHE-Ⅱ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其中大黄丹皮汤组下降明显(P<0.05).各组患者治疗后TNF-α、IL-6、IL-10水平均逐渐下降;IL-4水平在治疗第3天明显增高,在第7天出现下降;IL-1β在治疗期间无明显波动.SOD活性和MDA水平治疗后逐渐下降,而GSH-PX活性和NO水平则逐渐升高.对IL-6、MDA、GSH-PX、NO等指标的干预作用大黄丹皮汤组优于大黄组.结论:大黄丹皮汤灌肠治疗能够调控炎性反应系统/抗炎性反应,具有清除自由基和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
作者:胡宗德;麦静愔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中药制剂肠吉泰对内脏高敏感性模型大鼠直肠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影响.方法:40只新生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肠吉泰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醋酸刺激法建立内脏高敏感性大鼠模型.肠吉泰各治疗组分别每日给予低剂量(2 g/ml)和高剂量(3.75 g/ml)中药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每日分别给予等量去离子水灌胃.治疗4周后,采用直肠气囊扩张法记录引起大鼠腹壁抬起和弓背抬起的压力值以评估内脏敏感性;采用ELISA法检测直肠组织NGF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肠吉泰低剂量组引起大鼠腹壁抬起和弓背抬起的压力值均明显降低(P<0.01,P<0.05),直肠组织NGF含量明显增高(P<0.05);肠吉泰高剂量组与正常组比较,压力值和直肠组织NGF含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肠吉泰能通过降低肠道组织NGF含量来降低内脏敏感性.
作者:林江;李熠萌;李莉;张亚楠;蔡淦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解毒通络生津法对干燥综合征自发性模型小鼠唾腺泪腺的影响.方法:将9周龄SPF级雌性非肥胖性糖尿病(NOD)小鼠随机分为解毒通络生津治疗组、养阴生津对照组和空白组.分别予灌胃解毒通络生津方、养阴生津方、生理盐水干预,共5周.观察小鼠饮水量等一般情况;实验结束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补体3(C3)浓度,HE染色法观察小鼠唾腺泪腺病理.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NOD小鼠饮水量的增加得到明显控制;对照组小鼠血清IgG、IgA、C3浓度升高,而治疗组仅有C3浓度上升,IgG、IgA无显著变化;各组小鼠唾腺泪腺组织病理学积分均无显著差异.结论:解毒通络生津法与传统养阴生津法均能改善NOD小鼠口干症状,升高C3,但均未能对该模型鼠唾腺泪腺病理学改变造成显著影响;而解毒通络生津法对NOD小鼠的IgG、IgA无显著影响.
作者:薛鸾;胡建东;李国陵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博莱霉素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肺内Th1/Th2状态,以及氧化苦参碱(OMT)对肺纤维化大鼠的干预作用.方法:气管内注射博来霉素制作大鼠肺纤维化模型.将72只雄性SD大鼠分组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氧化苦参碱治疗组.治疗组于造模后第2天起予腹腔注射氧化苦参碱注射液,直至处死.每组在造模后第3、7、14、28天随机处死6只,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计算机图形自动分析系统(CIAS)评估肺纤维化程度;检测肺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及肺组织匀浆γ-干扰素(IFN-γ)及白介素-4(IL-4).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表现为明显肺泡炎,炎性细胞浸润、严重肺纤维化.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肺泡炎和肺间质的纤维胶原组织增生均减轻(P<0.05).模型组第14、28天肺HYP含量高于同期正常组(P<0.05);治疗组第28天肺HYP含量明显低于同期模型组(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IFN-γ均降低(P<0.05),但治疗组各时间点IFN-γ水平较模型组升高(P<0.05),且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组、治疗组和模型组各时间点IL-4含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博莱霉素肺纤维化大鼠体内存在Th1反应不足现象,氧化苦参碱能减轻博莱霉素导致的大鼠肺纤维化程度,其可能与纠正肺纤维化大鼠Th1/Th2的失衡有关.
作者:徐佳波;李燕芹;刘斌;秦慧;邹静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莱菔硫烷(Sulforaphane,SFN)在体外对HepG-2细胞Bcl-2、Bax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SFN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不同浓度SFN处理体外培养的HepG-2细胞株48 h,采用SRB法测定SFN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凋亡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SFN作用后的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和RT-PCR法检测SFN在蛋白和mRNA水平上对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结果:SFN对HepG-2细胞的GI50为9.40 μmol/L,TGI为26.68 μmol/L;10、20、40 μmol/L的SFN作用于HepG-2细胞48 h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呈现典型的凋亡细胞形态,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7.42±0.43)%、(46.53±0.35)%和(58.92±0.48)%(P<0.01);细胞内Bcl-2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而20、40 μmol/L的SFN作用后细胞内Bax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Bcl-2/Bax和Bcl-2 mRNA/Bax mRNA均随SFN剂量的增加显著降低(P<0.01),且变化趋势均呈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结论:SFN能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诱导HepG-2细胞凋亡,可在翻译和转录水平下调Bcl-2、上调Bax的表达,这可能是SFN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主要机制之一.
作者:邹翔;曲中原;高鹏;季宇彬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芦笋多糖对S180小鼠红细胞调控淋巴细胞免疫反应能力的影响.方法:取正常小鼠抗凝全血制备淋巴细胞悬液(1×106/ml)和血浆,取正常小鼠和芦笋多糖不间剂量组S180小鼠抗凝全血制备红细胞悬液(1×108/ml),以癌细胞S180(1×106/ml)作为激活抗原,正常血浆作为反应基质,正常淋巴细胞作为效廊细胞,分别建立抗原激活及无抗原激活红细胞调控淋巴细胞免疫反应体系,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表面CD25表达阳性率.结果:在抗原激活情况下,小鼠红细胞能够对淋巴细胞的免疫反应发生正向调控作用,正常组小鼠红细胞作用下的CD25表达量明显高于肿瘤组,芦笋多糖组S180小鼠红细胞作用下的CD25表达量明显高于阴性组;无抗原激活情况下,红细胞同样能够单独对淋巴细胞进行正向调控,使CD25表达量升高,但各组表达量低于抗原激活情况下的表达量.结论:芦笋多精通过提高S180小鼠红细胞免疫调控功能,增强淋巴细胞免疫反应能力.
作者:汲晨锋;闵永萃;季宇彬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古墨膏的抗炎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小鼠耳肿胀、大鼠足跖肿胀及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等模型观察古墨膏的抗炎作用;同时测定古墨膏对角叉菜胶致足炎性渗出物中的前列腺素E2(PGE2)、丙二醛(MDA)蛋白含量和超氧化歧化酶(SOD)活力的影响,以及小鼠气囊炎性渗出液白细胞数、一氧化氮(NO)含量.结景:古墨膏能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P<0.01),明显减轻大鼠足跖肿胀度(P<0.01)、降低足炎性渗出物中的PGE2、MDA、蛋白含量(P<0.01),显著增加足跖局部炎症组织中SOD的活性(P<0.01)、减少小鼠气囊渗出液中白细胞数和NO含量(P<0.01),并具有抑制醋酸引起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作用.结论:古墨膏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GE2、NO等炎症介质合成、抑制脂质过氧化、增强自由基清除能力,抑制白细胞渗出有关.
作者:王思农;裴文涛;张小元;张兆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建立舌苔上清液中蛋白的提取及优化方法.方法:采用不同的离心条件、不同过滤器孔径及不同样本溶剂或芯片的选取等方法,对30例正常人、30例慢性肾衰竭(CRF)患者舌苔样本进行分组处理.对舌苔上清液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各组样本的OD值,并计算各组样本的蛋白浓度;通过SPSS11.5软件统计分析,筛选出蛋白浓度相对稳定的处理条件;基于SELDI-TOF-MS技术,使用不同类型的蛋白芯片点样,根据图谱中蛋白波谱峰分布情况,确定为优化的样本处理条件.结果:在选用不锈钢金属小匙取样溶于0.9%生理盐水,经过1 500 r/min,离心2 min的条件后取上清液,NP20蛋白芯片点样结果显示的蛋白波峰数多,波峰相对高度高且为稳定.结论:该实验为舌苔蛋白质组学的理论研究提供一定的科研思路与方法.
作者:程亚伟;廖萍;何磊;胡衡;金亚明;王文静;李福凤;王忆勤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益肾平肝方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血清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将10周龄SHR随机分为模型组(蒸馏水)、中药组(益肾平肝方)、西药组(洛汀新)、WKY作为正常对照组(蒸馏水),每组8只,用药12周.测量大鼠实验0、6、12周时血压;12周末,检测大鼠血清ET、NO含量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压、ET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而血NO含量均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血压、血ET含量均明显下降(P<0.01),血NO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中西药治疗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益肾平肝方可以调节血管内皮功能、舒张血管,从而降低血压.
作者:朱喜英;梁贤栋;胡宗仁;常晓铁;刘龙民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血栓前状态(PTS)检测的相关指标及其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对112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为气滞血瘀证、气血亏虚证、痰湿结聚证和热毒内蕴证;检测患者的PTS相关指标:D-二聚体(DDI)、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采用Binary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医证型与PTS多项指标的关系.结果:气滞血瘀证与FIB、DDI有明显相关性(P<0.05),气血亏虚证与WBC、PLT、N%、CRP有明显相关性(P<0.05);痰湿结聚证、热毒内蕴证同上述指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检测PTS相关指标对晚期恶性肿瘤的中医辨证具有一定的提示意义,同时也有助于指导中医药改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PTS的临床实践.
作者:蒋霆辉;陈越;潘龙赐;张庆荃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糖尿病足坏疽气血两虚证及湿热毒盛证患者血管内皮、血小板功能及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方法:对符合疾病诊断标准和中医证型诊断标准的35例糖尿病足坏疽气血两虚证患者和30例湿热毒盛证患者进行研究,并另外纳入35例健康老年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对3组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白细胞分化抗原CD3+、CD4+、CD8+的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内皮素(ET)、血栓素B2(TXB2)、前列腺素F1α(PGF1α)水平;采用硝酸还原法检测一氧化氮(NO)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糖尿病足坏疽气血两虚证及湿热毒盛证患者的CD3+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CD4+/CD8+、ET、TXB2/PGF1α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湿热毒盛证患者的ET、ET/NO水平高于气血两虚证患者(P<0.05),而NO水平低于气血两虚证患者(P<0.05).结论:糖尿病足坏疽气血两虚证及湿热毒盛证患者均存在免疫功能低下以及血管内皮、血小板功能异常的病理变化,湿热毒盛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尤为严重.
作者:王云飞;阙华发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癌性骨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珐:将68例恶性肿瘤骨转移伴有疼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2例,给予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1次/28d,用药2次;治疗组36例,在上述基础上给予中药愈骨汤口服以及膏药贴贴舒外敷,用药2个周期.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临床获益率、止痛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及骨扫描的变化;治疗不良反应方面观察患者体温、骨痛、下颌痛、血钙及肾功能的变化.结果:①止痛临床获益率比较,治疗组为94.4%,对照组为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止痛起效时间和可持续时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用药后治疗组1例出现骨痛、肌痛加重,对照组2例出现骨痛、肌痛加重,考虑与骨质严重损害及唑来膦酸的作用有关,改用帕米磷酸二钠继续治疗后缓解.治疗组发热2例,对照组发热1例,给予对症治疗后缓解.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钙及肾功能等未见明显变化.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癌性骨痛起效快,持续时间长,毒副反应轻,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杜业勤;张双燕;张国庆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从理论基础、诊视方法、观察内容、临床应用等方面对壮医甲诊与中医甲诊进行比较,探求其异同,揭示其实质,以期在保持各自特色的基础上相互借鉴,促进两者在诊疗疾病方面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蓝毓营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冬虫夏草是一种名贵的药用真菌,其在免疫调节方面的作用广泛.从免疫抑制剂角度出发,对冬虫夏草及其人工制剂在器官移植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治疗效应、虫草中具有免疫抑制效应成分的应用基础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蒋式骊;胡旭东;刘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丹参具有改善微循环、抗炎、抗氧化等药理作用.就丹参对多种原因导致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病理过程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作者:齐艳艳;史永照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临床教学是一种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更是一门演讲艺术.中医学枯燥难学,但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中医院校临床课程教学中,借鉴传统文化内涵和现代技术,巧妙地运用艺术手段进行演讲设计,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加强专业知识、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作者:王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优选野菊花提取物的制备工艺.方法:以绿原酸和蒙花苷为指标成分,通过正交设计实验法进行优选野菊花提取物的水提醇沉制备工艺.结果:野菊花提取物的佳制备工艺为浸泡6 h,分别以20倍和16倍量的水加热回流2次,每次1 h.结论:该工艺可以保证较高的浸膏得率、提取物中指标成分含量及转移率,工艺稳定、可行.
作者:彭朋;程雪梅;王长虹;王峥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