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建立稳定的抗小鼠肾小球基底膜(GBM)抗体诱导的小鼠肾炎模型,用于相关药物药效学及机制的研究.方法:①制备含抗小鼠GBM抗体的兔血清.分离获得小鼠GBM组分,制备成冻干粉免疫家兔,得到含抗小鼠GBM抗体的兔血清.②建立抗小鼠GBM抗体诱导的小鼠肾炎模型.将兔IgG与弗氏完全佐剂(CFA)充分乳化,于C57BL/6小鼠右脚脚掌注射进行致敏,3d后尾静脉注射兔血清进行再次免疫.③肾炎小鼠口服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醋酸泼尼松龙(PNS)进行干预治疗,口服给药14 d,2mg·kg-1 ·d-1,观察小鼠蛋白尿、蛋白肌酐比、血生化的变化.结果:注射含抗小鼠GBM抗体的兔血清(200μl,300μl,500μl),成功建立小鼠肾炎模型,模型小鼠蛋白尿及血清尿素氮(BUN)水平显著升高,血清白蛋白(ALB)水平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NS治疗后,能明显降低肾炎小鼠蛋白尿水平、蛋白肌酐比及BUN水平(P <0.05,P <0.01),缓解小鼠肾炎症状.结论:含抗小鼠GBM抗体的兔血清能够成功诱导小鼠肾炎模型,醋酸泼尼松龙能够有效发挥治疗作用,证实该模型可用于相关药物药效学及机制的研究.
作者:薛鲁;杨晓倩;朱峰华;唐炜;左建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中药升降散对脓毒症小鼠相关炎性细胞转录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72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脓毒症组和升降散组,造模前72 h升降散组灌胃中药升降散(12 ml/kg),其余两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2次/d.灌胃结束后予脓毒症造模,于不同时间段取脾脏标本制备脾细胞悬液,检测各组小鼠T细胞表达的T盒(T-bet)、GATA连接蛋白-3(GATA3)、维A酸相关孤核受体γt(RORγt)和叉头状螺旋转录因子-3(foxp3)浓度的变化.结果:T-bet水平在24h内脓毒症组呈逐渐上升趋势,升降散组呈逐渐下降趋势,且24h升降散组显著低于脓毒症组(P<0.01);GATA3水平24h内脓毒症组和升降散组均呈逐渐下降趋势,12h和24 h升降散组低于脓毒症组和正常组(P<0.05或<0.01);RORγγt水平24h内升降散组呈逐渐上升趋势,6h升降散组低于脓毒症组(P<0.05);foxp3水平24h内脓毒症组与升降散组呈逐渐上升趋势,12 h和24h升降散组低于脓毒症组(P<0.05或<0.01).结论:升降散具有调节脓毒症小鼠炎性细胞转录因子T-bet、GATA3、RORγt和foxp3的作用.
作者:奚耀;赵雷;钱义明;祁丽丽;安鹏;丁纯蕾;朱亮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龙胆苦苷对雨蛙素诱导的小鼠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腹腔连续注射雨蛙素(每次20 μg/kg,共5次),建立小鼠AP模型.龙胆苦苷高、低剂量组(300 mg/kg和150 mg/kg)在开始造模后1、5、9h腹腔注射给予龙胆苦苷,并于小鼠首次腹腔注射雨蛙素后12 h采集样本.观察血清淀粉酶(AMS)和脂肪酶(Lipase)活性,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β(IL-1β)浓度,小鼠胰腺重量系数,组织含水量和胰腺组织形态学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小鼠血清AMS、Lipase活性,TNF-α和IL-1β浓度以及胰腺重量系数和组织含水量均显著升高(P<0.05,P<0.01);龙胆苦苷高、低剂量组腹腔注射给药可显著减弱血清AMS、Lipase活性,降低血清TNF-α和IL-1β浓度,降低急性胰腺炎小鼠胰腺重量系数和组织含水量(P<0.05,P<0.01),改善胰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论:龙胆苦苷具有良好的抗急性胰腺炎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保护胰腺细胞、抑制炎症介质的激活和释放有关.
作者:顾伟梁;吕见;陈长勋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栀子苷元及其包合物对荷人胰腺癌PANC-1裸小鼠的抑瘤作用.方法:将荷人胰腺癌PANC-1裸小鼠随机分为栀子苷元小剂量组(50 mg/kg)、栀子苷元大剂量组(100 mg/kg)、栀子苷元包合物小剂量组(25 mg/kg)、栀子苷元包合物大剂量组(50 mg/kg)及模型组(生理盐水),每组10只.分别予尾静脉注射相应药物,干预治疗9周后计算抑瘤率,测定血清白介素(IL-1β、IL-2、IL-4、IL-5、IL-10)、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GM-CS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等浓度.结果:栀子苷元大剂量组和栀子苷元包合物小剂量组的肿瘤显著小于模型组(P<0.05或P<0.01),其中栀子苷元包合物小剂量组的抑瘤率高(60%);其余两组肿瘤体积与瘤重略小于模型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栀子苷元大剂量组IL-5、GM-CSF、TNF-α浓度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或P<0.01),栀子苷元包合物小剂量组IL-4、IL-5、GM-CSF、TNF-α浓度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而栀子苷元小剂量组和栀子苷元包合物大剂量组仅TNF-α浓度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或P<0.05).结论:栀子苷元和栀子苷元包合物对荷人胰腺癌PANC-1裸小鼠均有一定的抑瘤作用,且栀子苷元包合物作用优于栀子苷元;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机体的抗肿瘤免疫作用有关.
作者:黄小燕;赵源;米金霞;杨杨;丁越;张超超;张彤;蔡贞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对D-氨基半乳糖胺(D-GalN)/脂多糖(LPS)腹腔注射诱导的小鼠急性肝衰竭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D-GalN(900 mg/kg)/LPS(10 μg/kg)腹腔注射1次诱导急性肝衰竭模型,痰热清高、中、低剂量组于造模前4d开始给药,第5天给药后1h造模.动态观察小鼠24h生存率.造模后6h,HE染色观察肝组织炎症病理,采用试剂盒检测血清肝功能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胆碱酯酶(CHE);荧光原位明胶酶图法检测肝脏MMP2/9的活性,网状纤维染色观察肝组织网状支架结构,TUNEL染色观察肝细胞凋亡.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小鼠24 h生存率为5.0%;血清ALT、AST活性及TBA含量显著升高;肝组织病理显示肝小叶结构排列紊乱,肝窦散在出血灶伴炎性细胞浸润,网状支架破坏,细胞凋亡增多;肝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9 (MMP2/9)活性升高.与模型组比较,痰热清高、中剂量组均可显著提高小鼠24h生存率;降低血清ALT、AST、TBA水平;不同程度改善肝组织炎症病理,减少肝窦出血.结论:痰热清对D-GalN/LPS诱导的急性肝衰竭模型小鼠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显著提高其生存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肝脏炎症损伤、降低MMP2/9活性有关.
作者:雷扬;陶艳艳;刘成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中药坎离颗粒对腹主动脉缩窄致慢性心衰大鼠膈肌细胞肌浆网钙转运及膈肌张力的影响.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制备Wistar大鼠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模型.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坎离颗粒组、培哚普利组.坎离颗粒组、培哚普利组分别于造模后1周予坎离颗粒和培哚普利,其余两组予双蒸水,共干预32周.干预结束后处死各组大鼠并取膈肌,离体状态下测定大鼠膈肌抗疲劳能力及张力恢复程度,Furg-2法检测各组大鼠膈肌细胞肌浆网钙摄取和释放功能,定磷法测定肌浆网钙泵(SERCA2a)的活性.结果:①腹主动脉缩窄32周心衰大鼠的膈肌抗疲劳能力下降、张力恢复程度降低;②受损膈肌细胞肌浆网(SR) Ca2+-ATP酶活性下降,钙摄取速率降低,钙释放速率有下降趋势;③以中药验方坎离颗粒干预,可显著增加膈肌抗疲劳能力和张力恢复程度,提高膈肌细胞SR的Ca2+-ATP酶活性,增加SR钙摄取速率.结论:腹主动脉缩窄所致舒张性心衰大鼠存在骨骼肌张力减退,可能与肌细胞SR的Ca2-ATP酶活性减弱所致SR钙转运障碍有关;坎离颗粒干预可逆转这种病理改变.
作者:那木海;姚成增;蒋梅先;刘永明;徐裕亚;腾名子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区分MRL/lpr狼疮鼠体质,并观察不同周龄狼疮鼠病情程度及卵巢激素水平变化.方法:将12周龄MRL/lpr小鼠按体质分为寒体组、热体组、常体组,各组分别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10只.A组于12周龄时(发病前期)取材;B组于20周龄时(发病高峰期)取材.通过ELISA、放射免疫等检测方法,分别检测24h尿蛋白、外周血ds-DNA及卵巢激素水平.结果:12周龄时,不同体质MRL/lpr狼疮小鼠24h蛋白尿程度、外周血抗dsDNA抗体、卵巢孕酮(P)、雌二醇(E2)、睾酮(T)、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脏病理切片HE染色已显示出轻度损害.20周龄时,寒体组24 h蛋白尿程度、外周血抗dsDNA抗体、卵巢E2水平均低于常体组(P<0.05),卵巢T、P、LH、FSH无体质差异(P>0.05),肾脏病理切片HE染色显示出较为明显的肾脏病变,且寒体组肾损害表现较常体组及热体组轻微.与12周龄比较,20周龄常体组及热体组小鼠24h蛋白尿程度、外周血抗dsDNA抗体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寒体组小鼠24h蛋白尿程度、外周血抗dsDNA抗体水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体质组卵巢E2、T、LH、FSH均明显升高(P<0.01),但P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L/lpr狼疮鼠存在明显的体质差异;在发病高峰期,不同体质小鼠的发病程度及卵巢E2水平存在差别.
作者:王东建;曲环汝;王骁;茅建春;顾军花;丁之江;周珺;苏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建立LL/2-Luc-M38小鼠肺癌骨转移模型,探讨补肾散结方对肺癌骨转移及PTHrP、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在C57小鼠骨髓腔接种LL/2-Luc-M38肺癌细胞株建立骨转移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帕米膦酸钠组、补肾散结组.模型组以生理盐水灌胃,帕米膦酸钠组腹腔注射帕米膦酸钠(0.1 ml/次),补肾散结组小鼠以补肾散结方药液灌胃.观察小鼠X线股骨表现和骨转移细胞IVIS荧光信号,骨肿瘤组织病理,骨组织PTHrP、TGF-β1蛋白表达和mRNA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见明显溶骨性骨破损、肿瘤细胞密集,补肾散结组和帕米膦酸钠组骨皮质轻度破坏、肿瘤细胞减少;帕米膦酸钠组和补肾散结组骨组织肿瘤细胞荧光信号表达量均低于模型组(P <0.05,P<0.01);帕米膦酸钠组、补肾散结组骨组织PTHrP、TGF-β1 mRNA表达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 <0.05,P<0.01).结论:补肾散结方可能通过抑制TGF-β1、PTHrP蛋白和mRNA表达达到抗肿瘤骨转移的作用.
作者:赵凌艳;徐祖红;李炜;张炜;王中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清营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脓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80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服清营汤治疗,治疗周期为14 d.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72.5%,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血清CRP、TNF-α、IL-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营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脓毒症疗效较佳,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计高荣;何淼;张卓成;李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茵碧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脾虚兼湿热瘀血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西医常规的抗病毒治疗,治疗组患者加服茵碧方治疗,对照组患者加服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治疗周期为12周.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y-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水平的变化.结果:①临床疗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69.8%,对照组为17.8%,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②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62.8%,对照组为28.9%,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③肝功能指标: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TBIL、DBIL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患者的TBIL、DBI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ALT、AST、GGT、ALP水平的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碧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高胆红素血症患者(脾虚兼湿热瘀血型),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胆红素水平,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朱晓骏;孙学华;周振华;黄凌鹰;何峥;张鑫;杨婉凤;高月求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肛肠手术行穴位经皮刺激复合药物麻醉的抗应激效应及术后镇痛效应.方法:纳入70例肛肠疾病行肛肠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采用穴位经皮刺激复合药物麻醉,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麻醉.术后采用疼痛语言评价量表(VRS)评定患者的疼痛程度;手术前后收集患者的唾液样本,检测患者的唾液皮质醇和d淀粉酶水平.结果:术后2h,治疗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对照组患者的唾液皮质醇水平有所升高(P<0.05),且两组患者的唾液皮质醇手术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的唾液α淀粉酶水平的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经皮刺激复合药物麻醉较常规药物麻醉可缓解肛肠手术患者的术后疼痛,降低患者的应激水平.
作者:林玉芳;李寅;万钰茜;陈梁;杨巍;马文;沈卫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基于MRI针刀治疗冈上肌肌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冈上肌肌腱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采用针刀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观察周期为2周.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疼痛弧试验阳性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2%,对照组为84.8%,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患者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的疼痛弧试验阳性率均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患者的疼痛弧试验阳性率为17.65%,对照组为27.27%,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MRI针刀治疗冈上肌肌腱炎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的体征.
作者:印帅;吴楠;陈立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祛瘀化痰通腑中药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0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组患者加服祛瘀化痰通腑中药治疗,观察周期为2周.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两组患者脑内水肿带的体积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患者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的水肿带体积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的血清NSE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患者的血清NSE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祛瘀化痰通腑中药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减轻脑水肿,降低神经细胞的损伤程度.
作者:龚立;王静予;孔令军;许乐宜;邱锋;费智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活血潜阳方治疗高血压、改善胰岛素抵抗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方法:选择高血压合并胰岛素抵抗血瘀阳亢痰浊型的患者,随机分为活血潜阳方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组和贝那普利对照组,均治疗12周;检测各组患者的血压、症状积分、空腹血糖(FPG)、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管阻力指数(RI)、斑块分级及斑块Crouse积分,通过组间比较进一步验证活血潜阳方的相关临床疗效.结果:活血潜阳方治疗组比对照组更有效降低患者收缩压(P<0.05)、舒张压(P<0.01)、症状积分(P<0.01)、FPG(P <0.05)、FINS(P <0.01)、HOMA-IR(P<0.01)、颈动脉RI(P<0.01)、左侧IMT(P <0.05);而治疗前后两组的颈动脉斑块分级和Crouse积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活血潜阳方可改善“血瘀-阳亢-痰浊”型高血压病患者血压、胰岛素抵抗及颈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徐邦杰;符德玉;周训杰;桂明泰;姚磊;邓中龙;金露;王世红;戴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对易筋经与核心稳定性训练的锻炼方式及作用效果的研究进行比较分析.从两者的训练状态及对形体、呼吸、意识的调节方式入手,并结合其在增强肌力、提高平衡力、预防运动损伤方面所起的共同疗效进行深入思考,探讨易筋经锻炼可能对人体核心稳定性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易筋经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殷萱;姚斐;孙萍萍;房敏;蒋诗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应时”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特征之一,方之阴阳有常,时之阴阳屡迁,人体之阴阳也是应时往复、生长收藏.故应时而握机,因机而遣方,方时相应,刚柔相济,则更合于天地万物阴阳之道、人体疾病变化之理.依时象阴阳变化而采用“方组”的形式进行应时对治有其历史渊源,也是有待进一步阐发的一个新理念.较之应时单方,该理念更突出了中医学的整体衡动观,使“因时制宜”的通则落在了“方组”这个具体的点上,中医时间医学的研究对象也有了更强的针对性.在临床应用中,则需三才兼顾,整体合参,取舍有据,运用灵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把握主要矛盾为要.
作者:李鸿泓;张其成 刊期: 2015年第04期
适合中药复方的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对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适合中药复方的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主要包括中药渗透泵片剂、胃内漂浮制剂、巴布剂、原位凝胶剂等方面.这些新型给药系统均能提高中药疗效,降低毒副作用,便于中药临床应用.综述近年来几种适合中药复方的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现状,并展望其开发和应用前景.
作者:车富强;张国柱;韦邦年;韦玮;胡容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综述近年来有关益气养阴法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气阴两虚证是多种恶性肿瘤的常见证型,益气养阴法可延长生存期、预防远处转移、提高综合治疗疗效、减毒增效、促进术后恢复、抑制肿瘤增殖,其作用机制为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端粒酶活性等.
作者:杨晓霞;田建辉;张杰;毕凌;李和根;刘嘉湘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尝试将任务型教学(TBL)与案例教学(CBL)相结合,运用于《中医外科学》乳房疾病的教学.结果表明,两种新型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可发挥优势叠加的效应.教学内容丰富,互动性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在引导学生学习传统中医理论的同时,也给予了充分的空间去自主研习现代医学理论与研究进展;强化了课本知识的实际运用,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对有限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季亚婕;李琼;江科;陈玮黎;陆清;薛晓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分析我国高等中医院校留学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认为留学生教育中应完善生源结构,培育高素质的师资和管理队伍,编写相适应的特色教材,提供继续教育服务,不断提升办学竞争力.
作者:樊玉琦;沈琴峰;赵海磊 刊期: 2015年第04期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生活已经逐渐成为当今民众业余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处于大学阶段的青年学生是网络沟通与交流的主要参与者,因此网络德育建设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至关重要.通过分析大学生网络德育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针对中医药院校专业与文化的特殊性,对优化中医院校大学生网络德育提出了一些对策.
作者:洪静;王鑫;孙鸿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邵经明先生崇尚经典、博采众长,且善于开拓创新.在秉承澄江承氏针灸学术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辨证施治、精于针术、工于汤药、针药并施、中西汇通的学术特色,开创了邵氏针灸流派.
作者:王宇;杨永清;邵素菊;邵素霞;王培育;刘艳艳;尹磊淼;徐玉东;任重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