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上海医学杂志

上海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上海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上海市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3-9934
  • 国内刊号:31-1366/R
  • 影响因子:0.58
  • 创刊:1978
  • 周期:月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 国家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上海医学杂志   2004年6期文献
  • 非类固醇抗炎药与消化道穿孔

    目的探讨消化道穿孔与非类固醇抗炎药(NSAIDs)服药史的关系及其他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在3所医院就诊并明确诊断的消化道穿孔患者76例作为穿孔组,选取同时期的152例非消化道穿孔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分析.结果穿孔组中,79%为上消化道穿孔,21%为下消化道穿孔;71%的患者在发病前有NSAIDs服药史;而对照组仅为27%(P<0.01).Log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饮酒、关节炎和服用NSAIDs是消化道穿孔的4个独立的危险因素,而幽门螺杆菌(Hp)阳性与消化道穿孔的发生不相关.穿孔患者的病死率与其年龄相关,与NSAIDs服用量不相关.结论NSAID是上、下消化道穿孔的危险因素,吸烟和饮酒可使危险性进一步增加.

    作者:霍惠峰;葛军;杨伟刚;李智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POEMS综合征的内分泌表现及预后分析

    目的提高对POEMS综合征内分泌表现的认识,以进一步研究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案.方法分析85例POEMS综合征患者内分泌改变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资料,总结其治疗方案和治疗效果.结果85例中,男性勃起功能障碍46例,男性乳房发育25例,女性闭经11例,皮肤色素沉着67例,皮肤多毛31例,甲状腺功能减退12例,糖耐量异常16例,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1例.应用皮质激素治疗后,临床症状可短暂缓解,减量或停用时易复发;2例患者改用雄激素治疗和2例试用三苯氧胺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且随访无复发.结论本病好发于中年男性.内分泌紊乱多表现为性功能低下,其次为甲状腺功能低下及糖耐量异常,肾上腺功能低下少见.三苯氧胺或雄激素等抗雌激素药物治疗POEMS综合征的疗效明确,且复发少.

    作者:鲁瑾;邹大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脑灌注与认知相关性研究

    目的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技术了解老年冠心病和脑血管疾病患者脑血流灌注及其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老年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66例,男61例,女5例,平均年龄为(74.50±6.33)岁,其中冠心病组16例,脑血管疾病组50例.对患者进行脑血流灌注SPECT检查,同时应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中国成人智力量表(CISA)和临床记忆量表全面检测患者的认知功能水平,对脑血流灌注与认知功能作相关性分析.结果扣带回、左丘脑、右侧顶叶灌注与部分认知功能特别是记忆功能成正相关,而CISA和MMSE与脑灌注的关系不明显.扣带回血流灌注与多项认知功能成绩成明显正相关,在脑血管疾病组中更明显.结论脑血流灌注的降低与老年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认知功能存在一定相关性.

    作者:陈启稚;陆惠华;金贤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总结采用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ECABG)治疗6 h内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失败和左冠状动脉主干(LM)严重狭窄患者的临床经验.方法2001年1月~2003年2月分别对9例6 h内AMI、2例PTCA失败和9例LM严重狭窄的患者行ECABG手术.结果平均移植血管桥(2.6±0.7)支,心脏自动复跳17例,使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装置(IABP)7例;体外循环时间为(109±23)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为(78±17)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为(20±13)h;住院期间死亡2例;肾功能衰竭行急诊血液透析2例,院内感染9例,心低排血量8例,难治性心律失常6例,脑血管意外1例,胸骨感染1例,下肢感染1例.全组患者无围术期心肌梗死,无再次手术止血.平均随访(16.4±4.3)个月,仅1例于术后2个月出现反复右心功能衰竭症状,其余患者心绞痛症状完全消失.复查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收缩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只要适应证选择得当,对6 h内AMI、LM严重狭窄和PTCA失败的患者行ECABG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周嘉;陈长志;池浩;陈彤宇;成少飞;王维俊;汤敏;周文雄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纳络酮治疗肺性脑病昏迷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观察β-内啡肽特异性拮抗剂纳络酮治疗肺性脑病昏迷的苏醒疗效.方法65例肺性脑病昏迷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仅予综合治疗(吸氧、抗感染、平喘、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呼吸兴奋剂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纳络酮2~8 mg/d.比较两组清醒前、后血气分析值、清醒所需时间和病死率.结果治疗组清醒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值的差异无显著性(t=0.95和1.36,P值均>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清醒所需时间明显缩短(t=34.55,P<0.05),病死率明显下降(x2=5.18,P<0.05).结论纳络酮对肺性脑病昏迷具有苏醒作用,其机制与综合治疗后清醒的机制不同.该药在肺性脑病昏迷的治疗方面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史习勤;郑明芳;徐侃;贡伟;赵冰清;葛晓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罗格列酮对胰岛素抵抗和脂代谢异常作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罗格列酮(RSG)对胰岛素抵抗和脂代谢异常的作用.方法11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均分为RSG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2 h血糖、空腹及餐后2 h胰岛素、稳态模式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三酰甘油、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RSG组治疗12周后空腹及餐后2 h血糖分别下降(2.1±0.8)mmol/L及(3.6±1.4)mmol/L,空腹及餐后2 h胰岛素分别降低(2.93±0.89)μU/ml及(5.08±3.92)μU/ml,HOMA-IR降低1.9±0.01,三酰甘油下降(1.08±0.61)mmol/L,高密度脂蛋白升高(0.40±0.28)mmol/L,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显著性;两组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前、后低密度脂蛋白和胆固醇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RSG组血脂的改善与胰岛素敏感性增高显著相关.结论RSG显著降低胰岛素抵抗的同时,能有效改善脂代谢异常.

    作者:隋春华;叶林;杨裕国;吴万龄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人类白细胞抗原Ⅱ基因对乙型肝炎病毒易感性和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影响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1和-DQB1等位基因多态性是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易感性及干扰素(IFN)抗HBV治疗的影响.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检测上海地区69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HLA-DRB1和-DQB1等位基因以及200名健康准骨髓捐献者的HLADRB1等位基因.其中32例接受α-1b干扰素治疗24周.结果CHB患者HLA-DRB1*06和-DRB1*08等位基因的频度高于健康人(2.17%对0%,RR=3.963,95%CI:3.425~4.585,P=0.017;11.59%对5.50%,RR=2.253,95%CI:1.147~4.428,P=0.021);而DRB1*07等位基因的频度则低于健康人(2.90%对7.75%,RR=0.355,95%CI:0.123~1.025,P=0.047).IFN治疗的患者中,10例应答者DRB1*14等位基因频度高于22例非应答者(20.0%对2.3%,RR=10.750,95%CI:1.116~103.558,P=0.030);而DQB1*07分布则相反(10.0%对38.6%,RR=0.176,95%CI:0.036~0.856,P=0.022).结论HLA等位基因多态性可能与上海地区人群HBV的易感性和IFN抗HBV治疗有关.与其他HLA-DRB1等位基因比较,HLA-DRB1*06和DRB1*08可能与HBV易感性有关,而HLA-DRB1*07则相反,可能为抵抗基因;DRB1*14可能与IFN的高应答有关.与其他HLA-DQB1等位基因比较,DQB1*07可能与IFN低应答有关.

    作者:韩永年;杨金龙;郑水根;汤群;游龙英;张工梁;杨影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康莱特诱导人胰腺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康莱特(KLT)对人胰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观察KLT对人胰腺癌细胞株8988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TUNEL染色、DNA梯度电泳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改变,并以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凋亡调节基因p53和bcl-2的表达.结果KLT能明显抑制人胰腺癌8988细胞的生长,且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KLT作用后8988细胞呈现凋亡特征,TUNEL染色可见发黄绿色荧光的凋亡细胞,DNA电泳可见典型梯形条带,流式细胞术显示凋亡细胞比例升高.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可见p53基因表达显著增加,而bcl-2基因表达减少.结论KLT能诱导人胰腺癌细胞凋亡,其作用可能与凋亡调节基因p53的上调和bcl-2的下调有关.

    作者:鲍英;夏璐;姜华;张学军;袁耀宗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1型糖尿病大鼠心肌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耐受性及其机制

    目的研究1型糖尿病大鼠心肌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耐受性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以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制作1型糖尿病模型,血糖升高3~4周后取心脏在体外进行灌注,并进行缺血再灌注实验.依据心肌磷酸肌酸激酶(CPK)释放量、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再灌注心律失常判定心脏缺血再灌注损害程度.测定冠状动脉流出液中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及糖酵解产物乳酸盐含量.结果与正常大鼠相比,糖尿病大鼠基础心脏收缩功能显著减弱,但缺血再灌注后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恢复较对照组显著增强,心肌CPK释放量减少,心律失常严重程度减轻.糖尿病大鼠心脏冠状动脉流出液中的MDA含量显著升高,乳酸盐含量显著减少,提示糖尿病心肌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糖酵解受抑制.结论1型糖尿病大鼠心肌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耐受性显著增强,心肌糖酵解抑制使酸性代谢产物减少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作者:王莉萍;刘涛;陈红;陈红专;高平进;朱鼎良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分侧肾静脉肾素测定比值与肾血管性高血压术后疗效关系的探讨

    目的通过对经介入或手术治疗的肾动脉狭窄患者2年的随访,探讨分侧肾静脉肾素测定对肾血管性高血压术后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单侧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患者42例,分别行肾动脉球囊扩张术、支架置放术或血管重建术.术前检测血肌酐和肾血流,术中测定分侧肾静脉肾素水平.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周内、6个月、24个月的血压.血压明显改善的标准: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均下降≥20 mm Hg(1 mm Hg=0.133kpa);或DBP下降≥10 mm Hg,且血压<140/90 mm Hg.结果42例患者中,术后双侧肾静脉肾素测定比值≥2.0有19例,1.5~1.9有11例,<1.5有12例.术后1周内血压明显改善者中,肾素比值≥2.0有19例,1.5~1.9有8例,<1.5有6例;术后6个月血压明显改善者中,肾素比值≥2.0有17例,1.5~1.9有6例,<1.5有4例;术后24个月血压明显改善者中,肾素比值≥2.0有15例,1.5~1.9有5例,<1.5有2例.结论测定肾素比值对单侧肾动脉狭窄引起的高血压患者近期(术后至2年)血压的改善有预测价值.

    作者:陆旭辉;林伯贤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高血压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清尿酸(U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80例高血压病不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分为有冠状动脉病变组(106例)和无冠状动脉病变组(74例),测定血清UA水平及其他临床生化指标.结果有冠状动脉病变组的UA水平为(430.01±122.33)mmol/L,无冠状动脉病变组为(403.18±94.98)mmol/L,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应用QCA分析系统定量分析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与血清UA水平和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之间呈线性相关.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有可能进一步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吴莹;戴秋艳;孙宝贵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激素替代治疗对绝经后高血压患者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

    目的观察激素替代治疗(HRT)对绝经后高血压妇女血压及凝血纤溶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绝经后轻、中度高血压妇女50例(绝经后高血压组),随机均分为降压治疗亚组和联合治疗亚组.降压治疗亚组给予福辛普利10 mg/d或加吲达帕安2.5 mg/d;联合治疗亚组的降压治疗同前组,同时选择7-甲基异炔诺酮(替勃龙)2.5 mg/d接受HRT治疗.两组平均治疗9个月.观察血压、凝血纤溶及抗凝指标的变化.另设绝经后正常血压妇女22例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绝经后高血压组11脱氢血栓烷B2(11DHTXB2)增高5倍,前列腺素E2(PGE2)增高1.5倍(P值均<0.01),蛋白C活性(PC:A)明显下降(P<0.05),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抗原(tPA:Ag)增高(P<0.0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因子1(PAI-1)比值上升(P<0.01).提示绝经后高血压患者有明显的凝血倾向.降压治疗亚组治疗后血压明显下降,凝血纤溶平衡无明显变化.联合治疗亚组治疗后血压明显下降,11DHTXB2下降44%,PGE2上升34%,活化的凝血因子FⅦ(FⅦ:C)下降15%,PC、抗凝血酶(AT)、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无明显变化,纤溶酶原(PLG)增加12%,tPA、PAI-1分别下降29%和4%,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减少31%和28%(P值均<0.01),提示凝血倾向明显改善.结论绝经后高血压妇女存在明显的血栓前状态,降压药物福辛普利或加吲达帕安不影响凝血纤溶系统;7-甲基异炔诺酮可以显著改善绝经后高血压的高凝状态,对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性可能有益.

    作者:杜俭;孔燕;龚艳春;唐晓峰;刘延;汪召葵;郭冀珍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高血压发生、发展过程中动脉神经肽Y-Y1受体数量变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动脉壁上的神经肽Y(NPY)-Y1受体在高血压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方法实验用SHR和WKY大鼠(每组各5只).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分离血管的NPY-Y1受体,应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取像.结果从形态学的角度证实NPY-Y1受体存在,并发现其在小动脉上的分布特点为间隔条带状分布.在脑部动脉中,随着血管直径的减小,NPY-Y1受体表达量增加.在发生高血压前,SHR大鼠的NPY-Y1受体已高于WKY大鼠,出现高血压后,其表达量反而下降,但仍高于WKY大鼠.结论高血压的靶血管损害主要在阻力血管,而NPY-Y1受体主要分布于小血管,NPY-Y1受体的这种分布特点可能是高血压形成并损害血管的一种机制.

    作者:魏峰涛;方宁远;曲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上海市人群高血压流行病学特点及变化趋势--1998年上海城乡164 343人血压抽样调查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上海城乡人群高血压的基线调查资料,研究城乡人群的高血压发病率、血压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收集1998年上海市6个街道和2个农村>35岁的164 343人的高血压基线调查资料,对城乡不同年龄组血压值的百分点及均数进行分析.并与1991年的城乡高血压抽样调查资料作对比.结果①1998年上海市城乡人群高血压[收缩压≥140和(或)舒张压≥90 mm Hg和(或)2周内在服用抗高血压药物,1 mm Hg=0.133 kPa]患病率为29.2%;②城乡人群无论是青年期进入中年期,还是中年期进入老年期,血压的升幅均为快,大升幅为8~10 mm Hg;③≥45岁城市人群的血压呈现高于农村的趋势,而农村人群血压的增长幅度大于城市人群.结论上海地区人群血压的特点为:①7年中高血压的患病率增加29.73%;②中年人群血压升幅大,应将中年人作为高血压治疗的主要对象;③城乡血压差别正在明显缩小,要防止农村人群中以高血压为主的心、脑血管疾病的流行.

    作者:钱岳晟;傅华;朱鼎良;丁永明;王崇行;赵光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亚临床炎症状态

    目的探讨炎症与原发性高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超敏感的方法检测血清超敏感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采用ELISA法检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水平,比较60例正常人(对照组)及10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病例组)之间炎症标志水平的差异,分析炎症标志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各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对照组血清hsCRP浓度为0.18~4.14mg/L,中位数为0.62 mg/L;病例组为0.18~22.00mg/L,中位数为1.17 mg/L,病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中,hsCRP水平与收缩压(SBP)、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空腹胰岛素(F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临床指标均呈等级相关性(P<0.05),以hsCRP作为应变量,以相关临床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BMI、SBP进入方程.高血压病患者的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6均与BMI相关(r值分别为0.220、0.229,P<0.05),IL-6与SBP显著相关(r=0.234,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亚临床炎症状态,SBP增高及肥胖是可能的促进炎症因素.

    作者:李华;龚艳春;郭冀珍;朱鼎良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替米沙坦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ARB)替米沙坦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苯那普利对负鼠近端小管上皮细胞(OK细胞)增殖和Na+-K+-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培养的OK细胞采用低渗方法制备细胞膜悬液,以BCA-100蛋白质定量测定试剂盒测定膜蛋白;Na+-K+-ATP酶活性采用孔雀绿比色分析法测定释放的无机磷(Pi)含量,培养液中分别加入AngⅡ、AngⅡ+替米沙坦、AngⅡ+苯那普利,观察其对OK细胞Na+-K+-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①对照组Na+-K+-ATP酶活性为(0.089 6±0.006 6)μmol·mg蛋白质·L-1·h-1,1×10-10 mol/L AngⅡ组为(0.097 2±0.008 1)μmol·mg蛋白质·L-1·h-1,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培养液中同时加入1×10-10 md/L AngⅡ和1×10-9 mol/L替米沙坦时为(0.062 3±0.005 3)μmol·mg蛋白质·L-1·h-1,较1×10-10mol/L AngⅡ组明显降低(P<0.05);培养液中同时加入1×10-10 mol/LAngⅡ和1×10-9mol/L苯那普利为(0.102 7±0.001 7)μmol·mg蛋白质·L-1·h-1,与1×10-10 mol/L AngⅡ组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AngⅡ对OK细胞DNA合成有刺激作用,随着浓度的升高(1×10-10~1×10-6mol/L)作用加强,且呈剂量依赖关系,当浓度进一步升高至1×10-5mol/L时,作用反而减弱.③当培养液中同时加入AngⅡ和替米沙坦时,随着替米沙坦浓度的升高,抗AngⅡ增殖作用逐步增强.④当培养液中同时加入AngⅡ和苯那普利时,随着苯那普利浓度的升高,抗AngⅡ增殖作用逐步增强.结论AngⅡ作为一种生长因子,不仅能刺激细胞增殖,又能调节近端小管的离子转运,增加Na+-K+-ATP酶活性;替米沙坦能抑制AngⅡ引起的OK细胞Na+-K+-ATP酶活性增加;替米沙坦和苯那普利能抑制AngⅡ引起的细胞增殖作用,对肾脏细胞可能有直接保护作用.

    作者:胡亚蓉;郭冀珍;陈绍行;崔永耀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抗血管新生与动脉粥样硬化

    人体各组织器官的正常工作离不开动脉输送的氧气和营养.而动脉管壁本身的养分则由管腔直接扩散或由滋养血管提供.大多数动脉包括冠状动脉,滋养血管只出现在血管外膜.然而,当动脉管壁厚度超过0.5 mm时,滋养血管必须伸入中膜层,明显增厚时甚至可伸人内膜.有报道,高脂血症猪模型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前即有外膜新生滋养血管增多[1].尸体解剖结果也显示,动脉壁的粥样硬化范围与滋养血管发生有很强的相关性[2].

    作者:尤蓓;尹桂芝;于金德;李彪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钠通道阻断剂用于治疗慢性疼痛的进展

    慢性疼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类疾病,大都由外周神经元损伤或外周神经组织受炎性刺激所致,其临床表现有痛觉过敏、自发性疼痛、触诱发痛和烧灼痛等.慢性疼痛的发病机制较复杂,神经损伤后,信号发生的异常位点参与神经纤维及感觉神经元损伤的过程,这些位点持续激发动作电位,从而表现为疼痛.此外,在背角神经元中的脊髓易化及兴奋过程扩大了疼痛的感知,导致慢性疼痛的发生[1].其生理基础是自发性异位放电活动的产生,而离子通道和受体的堆积则形成了异位电活动.

    作者:朱凌兰;姜晓钟;赵云富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肩胛骨骨折

    肩胛骨骨折较少见,往往由后上或侧上方的直接冲击力所致,90%的患者会发生联合损伤[1].由于这些联合损伤往往危及生命,常转移了医师的注意力,不能对肩胛骨骨折作出正确的诊断及处理.现就肩胛骨骨折分型、手术途径及术后康复作一综述.

    作者:唐昊;谭瑞星;谭蔚锋;王秋根;张秋林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合并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

    儿童消化性溃疡伴幽门螺杆菌(Hp)感染并不少见,治疗往往参照成人方案,本研究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和H2受体拮抗剂法莫替丁治疗儿童消化性溃疡,并对其疗效及采用含克拉霉素的三联疗法根除Hp的效果进行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红;娄菁;沈林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急性重症四亚甲基二砜四胺中毒患者血心肌酶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四亚甲基二砜四胺(毒鼠强)为国家禁止生产、销售的剧毒杀鼠剂.2002年9月14日南京汤山镇因人故意投毒导致大批群众发生四亚甲基二砜四胺中毒,我院接诊了中毒患者,发现其入院第1天和第7天血心肌酶谱值明显升高,现报道如下.

    作者:阳世宇;钱晓明;吴学豪;唐文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老年人戊型病毒性肝炎临床分析

    目前,戊型病毒性肝炎(戊肝)的发病率不断增高,且老年戊肝所占比例增加明显,其病情和预后与中青年患者存在明显差异[1].现将我院近4年来收治的单纯戊肝患者资料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商振球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短蛋白聚糖mRNA的表达

    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以星形细胞瘤为常见.胶质瘤具有侵袭性生长的特点,手术难以彻底切除,且复发率高,预后不良.以往的研究表明,胶质瘤的侵袭性与神经系统细胞外基质密切相关.短蛋白聚糖(brevican)是脑内丰富的细胞外基质分子之一.有研究表明,短蛋白聚糖在人脑胶质瘤中显著增高,且与胶质瘤的侵袭性相关.本研究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短蛋白聚糖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探讨其与星形细胞瘤恶性程度的关系.

    作者:韩晞;董艳;胡国汉;卢亦成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应用气管支气管成形术治疗气管和支气管肺肿瘤

    气管、支气管成形术是治疗支气管和肺部肿瘤的一种重要术式.本组资料回顾性总结我院1965~2002年行气管、隆突、支气管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该手术方法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瑞;张金文;姚计方;张泽峰;王增林;徐振海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下呼吸道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监测

    由于第三代头孢菌素对需氧革兰阴性菌的抗菌作用强、抗菌谱广,且毒性低,被广泛用于治疗革兰阴性杆菌感染[1].近年来国内外的病原学研究表明,革兰阴性杆菌对此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逐年上升[2].主要是由于第三代头孢菌素能诱导细菌产生基因位点突变,使细菌产生质粒介导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它能水解青霉素、头孢菌素及单环类抗生素[1,3].我国三级医院中已广泛开展ESBLs的基础研究[4],加强二级医院使用抗生素的监测及管理也是必要的.

    作者:奚峰;余小明;汪瑞忠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长时间虹膜外露手术复位探讨

    因各种原因所致虹膜脱出(外露)于眼球外的患者大多能及时就诊,但也有部分患者因未能及时就诊而延误治疗.我院1995年4月~2002年11月共收治33例长时间虹膜外露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作先;朱丽清;刘涛;张云忠;王毓琴;鲁风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药物中毒致多系统脏器衰竭一例

    患者男,32岁,有精神病史1年余.2003年7月26日因与家人发生矛盾,一次性自服利培酮(维思通)片(含量不祥)100片、艾司唑仑(舒乐安定)片20片、氯氮平片50片后昏睡整3 d,于7月29日凌晨被送入我院.体检:体温39.5℃,脉搏158次/min,呼吸56次/min,血压10/6 kPa;呈深度昏迷状,口唇发绀,呼吸浅速;双侧瞳孔缩小,直径约1 mm,对光反射减弱;双肺闻及少量干性啰音及大量中湿性啰音;腹软,肠鸣音尚活跃;生理反射消失,未引出病理反射.

    作者:郑祖年;张满;陈俊海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内镜诊断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二例

    例1:患者女,60岁.因自觉肛门部肿块突出,伴鲜血便及便后滴血1月余就诊,肛肠科诊断为痔疮,外用药物治疗2个月症状无缓解.结肠镜下见肛管直肠交界处一直径为2.5 cm的宽蒂息肉,活动度大,表面欠完整,局部溃疡形成,质中偏硬.考虑肛管直肠息肉,恶变可能.活检病理示低分化腺癌.收治外科行腹会阴根治性直肠切除术,术中见肛管齿状线上方、直肠前壁有一宽蒂息肉样肿块,侵及阴道后壁、右侧盆腔和髂动脉旁淋巴结.术后病理示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髂动脉旁和肿瘤旁淋巴结见肿瘤转移.

    作者:乐伟芬;金慧敏;许蕙敏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重视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的防治

    20世纪90年代以前,普遍认为收缩压随年龄增长而增高是一自然现象,并将舒张压视为比收缩压更为重要的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因此,这一时期的高血压指南和临床实践都将舒张压作为主要的诊断依据和评价降压疗效的主要指标.

    作者:朱鼎良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一种适合临床工作者的统计软件--PEMS 3.0统计软件包简介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2004年《介入放射学杂志》征订启事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