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上海医学杂志

上海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上海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上海市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3-9934
  • 国内刊号:31-1366/R
  • 影响因子:0.58
  • 创刊:1978
  • 周期:月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 国家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上海医学杂志   2006年10期文献
  • 环氧合酶-2在幽门螺杆菌影响酸分泌机制中的作用

    目的 通过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动物模型研究胃黏膜环氧合酶-2(COX-2)蛋白表达在酸分泌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清洁级BALB/c小鼠40只,随机分4组:①阴性对照组予0.4 mL 0.9%氯化钠溶液灌喂;②急性感染组予0.4 mL Hp菌液灌喂;两组均为5 d,后1次灌喂2周后处死.③清除组和慢性感染组:予0.4 mLHp菌液灌喂,共5 d,后1次灌喂2个月后分为清除组(予克拉霉素3.5 mg·kg-1·d-1,分2次灌喂,连续7 d)和慢性感染组(予0.9%氯化钠溶液,方法同清除组);1个月后分别处死两组动物.均取胃黏膜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半定量法测定胃窦黏膜COX-2蛋白和H十-K十ATP酶mRNA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 阴性对照组COX-2蛋白表达率为(3.25±1.50)%,显著低于急性感染组(11.38±2.93)%、慢性感染组(31.18±6.78)%和清除组(23.80±5.92)%(P值均<0.05).4组的COX-2蛋白与H+-K+ATP酶mRNA基因表达均不相关(P值均>0.05).结论 Hp感染后COX-2蛋白表达增多伴H+-K+ATP酶mRNA基因表达下降,清除Hp后COX-2蛋白表达下降伴H十-K十ATP酶mRNA基因表达上升,但两者不相关.

    作者:刘懿;林苏;孙旭;黄剑平;钟良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死亡相关蛋白3参与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裸鼠胃癌移植瘤的生长

    目的 观察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rhTNF-α)对荷人胃癌细胞株BGC-823和HGC-27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并检测作用前、后移植瘤中死亡相关蛋白3(DAP3)的表达情况,探讨DAP3在rhTNF-α抑制裸鼠胃癌移植瘤生长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荷人胃癌细胞株BGC-823和HGC-27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rhTNF-α(0、1、5、10mg/kg)对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分别采用Western印迹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裸鼠移植瘤中DAP3蛋白和DAP3 mRNA表达情况.结果 ①腹腔注射5和10 mg/kg的rhTNF-α,裸鼠荷BGC-823和HGC-27移植瘤的瘤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而1 mg/kgrhTNF-α组与对照组瘤重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腹腔注射5和10 mg/kg的rhTNF-α 4周后,荷人胃癌细胞株BGC-823和HGC-27移植瘤中DAP3蛋白表达显著高于1 mg/kg组和对照组;5和10 mg/kg rhTNF-α可使移植瘤中DAP3 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结论 DAP3参与rhTNF-α抑制荷人胃癌细胞株BGC-823和HGC-27裸鼠移植瘤的生长作用,推测DAP3为一新的肿瘤治疗位点.

    作者:陈进宏;蔡端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肩关节退行性改变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肩关节退行性改变程度与年龄的关系及其临床表现.方法 200例患者共400肩,男48例(24%),女152例(76%),年龄70~101岁,平均为(84.2±6.7)岁.病史询问和理学检查的结果按Constant方法予以评分.所有患者均摄双肩旋转中立位、正位X线片,观察肩峰下间隙宽度(AHD)及盂肱关节的改变程度,并按Hamada方法进行分类.结果 AHD≥6mm 349肩(87.25%),平均为(9.89±2.00)mm,对应HamadaⅠ型;AHD<6 mm 51肩,平均为(3.08±1.70)mm,其中HamadaⅡ型21肩(5.25%),Ⅲ型16肩(4.00%),Ⅳ型5肩(1.25%),V型5肩(1.25%),另有4肩(1.00%)不能按Hamada分型进行归类.Hamada分型越高,Constant评分值越低.288肩(72.00%)盂肱关节间隙正常,93肩(23.25%)盂肱关节间隙正常但伴肱骨头或肩胛盂下方的骨赘形成,19肩(4.75%)盂肱关节狭窄或消失.随着盂肱关节间隙狭窄的程度加剧,Constant评分值降低,肩峰下间隙狭窄的发生率随之升高.在盂肱关节间隙改变的被调查者中,50%伴有肩峰下间隙的狭窄或消失.结论 肩袖撕裂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但盂肱关节骨关节炎的发生率仅有轻微升高.单纯的肩峰下间隙狭窄或消失的临床症状较轻,而盂肱关节间隙狭窄伴或不伴AHD改变的临床症状剧烈,表现为肩关节疼痛和关节僵硬.

    作者:吴晓明;L.Nove-Josserand;黄建华;张明贵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肺血栓栓塞症44例临床分析

    目的 了解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特点并提高诊断、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44例PTE的临床表现及胸部影像学、肺通气灌注显像、下肢深静脉核素造影、下肢深静脉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心电图和动脉血气分析的特点.结果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导致PTE主要的危险因素.慢性心肺疾患、风湿性疾病、糖尿病、外科手术、创伤、骨折和恶性肿瘤等也是其主要危险因素.本组患者无一例死亡.结论 PTE仍极易被临床忽视、漏诊和误诊.应密切关注其临床特点、辅助检查结果并进行综合分析,以及时、准确地诊断及治疗.

    作者:刘锦铭;高蓓兰;江平;吴文;李霞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曲马多联合小剂量吗啡、芬太尼用于术后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效果的临床研究

    目的 采用术后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PCEA)对曲马多联合小剂量吗啡或芬太尼的镇痛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将120例接受PCEA的腹部手术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T组镇痛液为0.6%曲马多,TM组为0.4%曲马多和0.004%吗啡,TF组为0.4%曲马多和0.000 4%芬太尼.采用相同PCEA参数:持续输注量2 mL/h,单次自控给药量1 mL,锁定时间为20 min.结果 TM组和TF组在镇痛早期(第4、8和24小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明显低于T组(P值均<0.01);在镇痛终点(第48小时)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T组的PCEA按压次数和总用量明显高于TM组和TF组(P<0.01或<0.05).TF组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等的发生率明显少于T组和TM组(P值均<0.05).TF组的患者总体满意度明显高于T组和TM组(P值均<0.05).结论 与单用曲马多相比,联合小剂量吗啡或芬太尼可取得更佳的镇痛效果,特别在镇痛早期.由于镇痛效果可靠和不良反应少,曲马多联合小剂量芬太尼是一种值得推荐的PCEA方法.

    作者:刘志强;杨立群;孙玉明;李泉;俞卫锋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腹腔镜手术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监测在腹腔镜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监测68例患者全麻腹腔镜手术中潮气量(VT)和PETCO2,观察腹腔充气前、后VT及PETCO2的变化,同时比较静脉复合全麻(静脉组)、静吸(异氟醚)复合全麻(静吸组)及加吸氧化亚氮(N2O)静吸复合全麻(加吸N2O静吸组)对VT和PETCO2的影响.结果 充气后各组VT均显著降低,PETCO2均显著升高(P值均<0.001).充气前,静脉组与静吸组PETCO2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两组均高于加吸N2O静吸组(P值均<0.05);充气后,静吸组的PETCO2较静脉组增高(P<0.05),但两组与加吸N2O静吸组的差异无显著性(P值均>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中VT随着气腹的增加明显下降,调整VT有助于提高手术安全性.此外,全麻方式的选择也可显著影响腹腔镜手术中VT及PETCO2的改变,加吸异氟醚或N2O复合静脉全麻会使PETCO2进一步升高.因此,PETCO2监测是腹腔镜手术中不可缺少的监测指标之一.

    作者:詹英;王丽娜;蔡姝;李健;杨建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实验性四氯化碳诱致的大鼠肝纤维化自发逆转研究

    目的 研究肝纤维化大鼠在去除诱导因素后肝脏的病理学改变,以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的动态变化及组织分布.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5组,1组作为正常对照组(N组),另4组建立大鼠四氯化碳(CCl4)肝纤维化模型后随机处死6只大鼠,定为肝纤维化组(F组),以后分别于停止注射后第7、20、30天各随机处死6只大鼠,分别定为肝纤维化自发逆转组(T1、T2、T3组),观察肝纤维化分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TGF-β1.结果 停止注射CCl4后30 d肝纤维化分级明显下降,停止注射CCl4后7 d TGF-β1表达水平已有下降.结论 去除致病因子后纤维化肝脏发生自发逆转过程,TGF-β1水平的下降早于病理组织学改变,与肝纤维化自发逆转过程密切相关.

    作者:朱纲;刘海林;黄欣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低氧诱导因子-1α基因体外转染内皮祖细胞的可行性及对其成内皮细胞活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因体外转染入内皮祖细胞(EPCs)的可行性及对其表现型的影响.方法 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EGFP-HIF-1α.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脐血CD34+单个核细胞(MNC CD34+).采用电穿孔基因转染,荧光显微镜检测转染效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IF-1α的表达.培养1周后,分为4组:A组:只加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诱导培养;B组:转染入空质粒pEGFP-C1,并加入VEGF、bFGF;C组:转染入pEGFP-HIF-1α质粒;D组:未加VEGF、bFGF诱导.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1阳性细胞百分率.结果 构建的pEGFP-HIF质粒基因序列与基因库(U22431,gi:881345)HIF-1α的CDS编码区完全一致.PBMC转染效率达38%,MNC CD34+转染效率达到42%.PBMC培养1周时,A、B、C组间CD31阳性率的差异无显著性(P值均>0.05),但均显著高于D组(P值均<0.05).MNC CD34+培养1周后,A、B、C组间CD31阳性率的差异无显著性(P值均>0.05).结论 真核表达载体pEGFP-HIF体外电穿孔转染入PBMC,提示转染HIF-1α能促祖细胞向内皮细胞分化,效果与加入细胞因子诱导相似,其能增加祖细胞增殖活性.

    作者:邵琴;王长谦;范华骅;何奔;姜萌;高跞;聂晓绚;刘嬿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尿激酶对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无复流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尿激酶对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无复流(NF)的疗效.方法 将7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直接PCI术后NF患者随机分成尿激酶组(35例)和对照组(36例),尿激酶组PCI术后即刻予25万U尿激酶冠状动脉内注射,15 min后行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心肌梗死溶栓研究(TIMI)和Blush血流分级改变情况,术后第1天起再予尿激酶25万U静脉滴注,共3 d.两组术中均根据血压情况予必要的常规处理,比较两组一般临床特征、心功能及随访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①尿激酶组TIMI及Blush血流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术后1 h ST段抬高下降幅度≥50%者占42.8%,与对照组(30.5%)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72 h ST段抬高下降幅度≥50%者占77.1%,与对照组(52.8%)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尿激酶组术后10 d梗死心肌节段心肌灌注积分为(3.00±1.2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77±1.36)分(P<0.05).③住院期间尿激酶组与对照组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室壁运动积分(WMSI)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值均>0.05).但尿激酶组随访期间的LVEDV、LVESV、WMSI较住院期间显著降低,LVEF则显著增加(P值均<0.05);对照组LVEDV、LVESV及WMSI较住院期间显著增加,LVEF则显著降低(P值均<0.05).④尿激酶组在住院期间及随访期间恶性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值均<0.05);不稳定心绞痛、再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及死亡发生率的差异无显著性(P值均>0.05).结论 应用小剂量尿激酶能改善心肌梗死后的左室重构,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对改善AMI直接PCI后NF的不良影响有一定作用.

    作者:汪蔚青;金惠根;蒋金法;刘宗军;杨伟;施佳;王大英;李英梅;王东毅;方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3%高渗盐水在择期颅脑外科手术中对脑氧供需平衡的影响

    目的 探讨3%高渗盐水(HTS)在择期颅脑外科手术中对脑氧供需平衡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择期行大脑半球胶质瘤切除术的患者,全麻诱导前行L3~4穿插置管测脑脊液压力(CSFP).采用静吸复合麻醉,异氟醚呼出浓度达低肺泡有效浓度(1 MAC)后,15 min内输注完毕3%HTS.分别检测输注前及输注后30、60、120 min的颅内压、平均动脉压、颈静脉球部和桡动脉血气分析,计算脑灌注压(CPP)、动-静脉氧含量差(Da-jvO2)、脑氧摄取率(OER).结果 输注3%HTS后30 min,CSFP为(11.00±2.31)mm Hg(1 mm Hg=0.133 kPa),较输注前的(15.57±2.76)mm Hg显著降低(P<0.05);CPP为(69.57±3.78)mm Hg,虽有下降趋势,但与输注前的(72.71±5.09)mm Hg差异无显著性(P>0.05);Da-jvO2和OER与输注前比较均有下降趋势,但仅输注后60、120 min与输注前的差异有显著性(P值均<0.05).结论 3%HTS具有降颅内压的作用,并可改善脑血流代谢耦联,可安全地应用于择期颅脑外科手术.

    作者:陈佳瑶;周守静;唐辉毅;施宏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长期体外培养大鼠胰岛的动态研究

    目的 观察长期体外培养大鼠胰岛在分泌功能、基因表达及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法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胶原酶灌注消化和Dextran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纯化获得大鼠胰岛;连续培养20 d,定期检测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GSIS);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胰高糖素(Glu)、胰岛素、胰腺十二指肠同源盒基因(PDX)-1、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2基因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 连续培养胰岛的GSIS水平持续下降;但RT-PCR及免疫荧光显示随培养时间延长,胰岛内关键基因表达并未见明显减弱.结论 长期体外培养大鼠胰岛的胰岛素分泌功能持续下降,并非由胰岛素含量减少所致,可能存在更深层次的原因.

    作者:李凤英;李鸿;周伟斌;顾燕云;张迪;周文中;骆天红;李果;陈名道;罗敏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并发肝功能损害11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并发肝功能损害(HLI)的发病特点、临床相关因素及其防治策略.方法 对1994年4月至2004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260例甲亢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病程中发生HLI的情况.结果 HLI发生率为44.23%(115/260例).HLI程度与甲亢患者的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而与性别无关.临床症状不典型.所有HLI患者在采取卧床休息、保肝、降酶及支持治疗的同时,分别给予抗甲状腺药物、放射性131碘和手术治疗控制原发病后,97例肝功能恢复正常,13例较前明显好转,4例仍在治疗观察中,1例失访,治疗有效率达95.65%,尚未发现复发及死亡病例.结论 提高临床医师对HLI的认识,加强原发病的治疗,合理选用治疗方案,以有效地减少并预防HLI的发生.

    作者:尹曙明;于晓峰;王一倩;陈芳;王根生;顾同进;尤传一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氧化应激水平和血管内皮功能观察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氧化应激状态和血管内皮功能血清相关标志物的变化.方法 正常健康对照者200名(正常对照组),男51名,女149名,平均年龄为(53.4±10.6)岁;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AG)诊断为冠心病患者200例(CAG阳性组),男163例,女37例,平均年龄为(60.3±10.4)岁;经CAG排除的非冠心病患者135例(CAG阴性组),男82例,女53例,平均年龄为(57.8±8.2)岁.患者为2004年9月至2006年1月在我院行首次CAG的住院患者,并排除合并脑血管意外等病变者.评估各组人群的糖、脂代谢等情况.采用分光比色法测定各组受试者的血清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活力、脂质过氧化物(MDA)、一氧化氮合酶总活力(t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力和一氧化氮(NO)水平,并对这些指标与冠心病发病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AG阳性组的血清抗O2·-活力、tNOS、iNOS、NO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值均<0.001),血清MDA水平则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CAG阳性组血清抗O2·-活力与CAG阴性组相近(P=0.634),但MDA水平仍明显高于CAG阴性组,同时tNOS、iNOS和NO水平均明显低于CAG阴性组(P值均≤0.001).CAG阴性组血清抗O2·-活力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2),MD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两组间tNOS水平相近(P=0.967),但CAG阴性组的iNOS和NO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CAG阳性组患者血清NO水平等指标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无明显线性相关.高血清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者患冠心病的风险减少(P=0.002),而男性、高龄、糖尿病及血清高MDA水平增加冠心病患病风险(P值均≤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存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体内氧化应激水平较高,其血清清除超氧阴离子能力下降.监测冠心病高危人群的血清NOS和MDA水平有助于冠心病风险的评估.

    作者:张斌;高鑫;李湘;高健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中国人早发及多发糖尿病家系中筛查葡萄糖激酶基因突变

    目的 探讨葡萄糖激酶(GCK)基因在中国人早发和(或)多发糖尿病家系发病中的参与情况.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对154例早发和(或)多发糖尿病家系先证者进行GCK基因扫查.对发现的突变/变异在家系其他成员及93名正常对照者中进一步检测和分析.结果 共见到6种碱基改变.其中IVS 1-28 G→A见于1例糖尿病家系先证者,在正常对照者中未见,且未见于以往报道.另有2个多态位点IVS 1c-62 G→A、IVS 5+29 G→T为尚未报道的新位点.对IVS 9+8 C→T在正常对照者中进行数量性状分析后发现,正常对照者中T等位基因携带者的空腹血糖和三酰甘油水平显著高于非T等位基因携带者(P值分别=0.033 3和0.006 5).结论 GCK基因突变不是中国人早发和(或)多发糖尿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但发现常见型变异IVS 9+8 C→T可能与糖尿病部分临床性状相关.

    作者:胡承;王从容;张蓉;方启晨;马晓静;贾伟平;项坤三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抵抗素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巨噬细胞脂质吞噬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抵抗素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巨噬细胞脂质吞噬功能的影响.方法 利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原代巨噬细胞抵抗素mRNA表达的影响.尼罗红染色观察抵抗素对THP-1分化的巨噬细胞脂质含量的影响.同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清道夫受体A型(SRA)、CD36 mRNA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ox-LDL明显促进巨噬细胞中抵抗素mRNA表达,4 h达到高峰,表达量约为非氧化LDL(nLDL)处理组的4倍(P<0.001).100 ng/mL抵抗素可使巨噬细胞内脂质荧光染色强度显著增加,表明促使脂质成分的吞噬.同时,抵抗素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在mRNA及蛋白水平促进清道夫Ⅱ型受体CD36和TLR4的表达,而对清道夫Ⅰ型受体SRA的表达无显著影响.结论 ox-LDL诱导巨噬细胞表达抵抗素;后者通过上调清道夫受体CD36的表达,促进巨噬细胞吞噬脂质颗粒,从而增加其胞内脂质含量,在泡沫细胞形成中发挥作用.

    作者:周文中;俞璐;徐伟斌;葛海良;罗敏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类固醇生成因子-1基因G146A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类固醇生成因子-1(SF-1)基因G146A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及其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方法,对151例2型糖尿病患者(病例组)与141名非糖尿病患者(对照组)G146A位点进行分析.结果 对照组SF-1 G146A中G/A+A/A基因频率为46.8%,显著低于病例组的58.3%(P=0.04).病例组A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中,G/A+A/A基因型携带者的空腹胰岛素水平、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稳态模型评估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HOMA-β)均显著高于G/G型携带者(P值均<0.05).结论 SF-1基因G146A多态性可能是发生2型糖尿病的易感因素,且与胰岛素抵抗作用相关.

    作者:黄融;刘伟;刘珉;范吴强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上海社区人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目的 了解上海社区人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的患病情况及伴随的其他代谢异常情况.方法 对两个社区5 628名≥20岁的社区人群(男2 430名,女3 198名)进行代谢综合征及相关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测定体重指数(BMI)、血压(BP)、空腹血糖(FBG)、糖负荷后2 h血糖、血脂谱和空腹胰岛素(FIN).结果 ①平均HDL-C值为(1.318±0.004)mmol/L,女性为(1.352±0.005)mmol/L,显著高于男性的(1.273±0.006)mmol/L(P<0.01).②据我国定义的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标准,患病率为8.90%;据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成人治疗组第3次报告(ATPⅢ)定义的标准,为15.16%.16.79%的被调查者HDL-C值≥1.56 mmol/L.③HDL-C<0.91 mmol/L的人群,患糖尿病、糖调节受损、高血压、高三酰甘油血症和肥胖的比例分别为22.27%、12.27%、47.73%、60.45%和57.27%;HDL-C≥0.91且<1.04 mmol/L的人群,分别为12.29%、12.97%、45.05%、62.46%和52.56%;HDL-C≥1.56 mmol/L的人群,分别为10.34%、9.35%、36.26%、43.63%和31.30%.④以HDL-C为应变量,年龄、性别、BMI、腰臀比(WHR)、FBG、收缩压、舒张压、三酰甘油(TG)和稳态模式评估法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性别、年龄、HOMA-IR、BMI、TG、FBG和WHR是HDL-C的影响因素(P值均<0.01).结论 ①HDL-C水平存在性别、种族差异.②随着HDL-C的下降,个体伴发高血糖、高血压、高三酰甘油血症和肥胖的比例逐步上升.③胰岛素抵抗、肥胖、高三酰甘油血症和高血糖是HDL-C的影响因素.

    作者:李青;贾伟平;陆俊茜;吴元民;姜素英;项坤三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妇女常见的内分泌紊乱性疾病,生育期妇女的发病率为4%~12%,以高雄激素血症和长期不排卵为主要临床特征,B超示双侧卵巢呈多囊改变.

    作者:张华;贾伟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抑制胰岛素信号传导

    以目前的发展趋势,预计到2025年,全世界将有3亿2型糖尿病患者,对2型糖尿病的干预研究非常迫切.

    作者:张丽娟;邹大进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基层医院开展听力筛查状况调查

    据报道正常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生率为0.1%~0.3%,其中重度至极重度听力障碍发生率为0.1%[1].听力障碍往往影响患儿语言、智力及心理发育,造成社会适应能力低下,是危害我国儿童健康的常见疾病.

    作者:汤国英;周静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106例成釉细胞瘤临床分析

    成釉细胞瘤是常见的牙源性肿瘤,具有局部浸润生长的特点,手术后复发率高,常需二次或多次手术.

    作者:丁月峰;高子彬;周培刚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多发性内分泌肿瘤Ⅰ型肿瘤抑制蛋白Menin在乳腺肿瘤中的检测

    Menin是多发性内分泌肿瘤Ⅰ型的肿瘤抑制基因MEN1基因编码的一个由610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MEN1基因的正常表达具有广泛的抑制肿瘤发生的作用.

    作者:郭卫军;李晓牧;高鑫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代谢综合征患者内脏脂肪组织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表达增多

    代谢综合征(MS)患者糖尿病(DM)、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是正常人群的数倍,但MS病因尚不清楚.近年研究提示,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可能是MS的重要病因[1].因此我们研究了MS患者内脏脂肪组织PTP-1B的表达.

    作者:王淼;邹大进;侯炯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自发性膀胱破裂误诊急腹症一例

    患者男,41岁,因全腹持续性疼痛19 h来院急诊.2005年3月15日晚饮2瓶黄酒后睡下,次日凌晨起全腹持续性疼痛,恶心、呕吐1次,为暗红色液体(300~400 mL),无黑便、腹泻和发热.

    作者:钟斐;卫波;余猛进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重症心肌炎伴多脏器损害一例

    患者女,26岁.因中上腹痛伴恶心、呕吐2 d于2006年1月12日入院.患者既往体健,入院前1周有鼻塞、流鼻涕、乏力、倦怠等感冒样症状.

    作者:王美华;张大东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糖尿病防治策略的深入和拓展

    糖尿病作为一种世界范围内的流行性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正日益显现,目前全球每年约有300万人死于糖尿病.新统计数据显示,在过去20年间,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从3 000万剧增至1.75亿,估计至2025年将达到3亿.

    作者:贾伟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医疗纠纷司法鉴定争议案例点评——特殊体质少女30片阿米替林致死争议

    一、案例摘要患者女,20岁.2005年5月2日中午,因与母亲争吵,吞服阿米替林30片企图自杀,于当日15时25分左右被家人发现后,送当地甲医院急诊并住院.

    作者:姚季生;胡永伟 刊期: 200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