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上海医学杂志

上海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上海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上海市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3-9934
  • 国内刊号:31-1366/R
  • 影响因子:0.58
  • 创刊:1978
  • 周期:月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 国家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上海医学杂志   2010年6期文献
  • 胃癌患者外周血和肿瘤组织中LIM域特有蛋白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和肿瘤组织中LIM域特有蛋白1(LMO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上皮型钙黏素(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150例胃癌患者(研究组),以及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50名行健康体格检查者(对照组).取肿瘤和癌旁组织石蜡标本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组织LMO1、MMP-9、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ELISA法测定研究组术前、术后1个月和对照组的外周血中LMO1、MMP-9、E-cadherin蛋白表达量.结果 研究组胃癌组织中LMO1、MMP-9的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值均<0.01),E-cadherin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研究组术前外周血中LMO1、MMP-9水平显著高于同组术后1个月和对照组(P值均<0.05),E-cadherin水平显著低于同组术后1个月和对照组(P值均<0.05);而研究组术后1个月上述各项指标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胃癌组织LMO1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x2=4.894,P<0.05).研究组胃癌组织与外周血中LMO1表达呈正相关(r=0.351 2,P<0.001).研究组术前外周血LMO1与MMP-9呈正相关(r=0.273 4,P<0.001),与E-cadherin呈负相关(r=-0.186 6,P=0.022).结论 监测外周血LMO1可能对反映胃癌患者的疾病状态有帮助.

    作者:孙云;马国娟;胡晓杰;尹香云;冯博超;彭彦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右美托咪定抑制瑞芬太尼诱发痛觉过敏的量效研究

    目的 测定右美托咪定抑制瑞芬太尼诱发痛觉过敏(RIH)的半数有效量(ED50).方法 选择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64例,随机区组设计分为8组,每组8例.麻醉诱导前15 min,各组分别恒速经静脉泵注射右美托咪定0.28 μg/kg(右美1组)、0.40μg/kg(右美2组)、0.57 μg/kg(右美3组)、0.81 μg/kg(右美4组)、1.16 μg/kg(右美5组),氯胺酮1.0 mg/kg(氯胺酮组),芬太尼6μg/kg(芬太尼组);对照组经静脉泵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麻醉维持均采用经静脉泵注射瑞芬太尼0.25 μg/(kg· min)和丙泊酚4~5 mg/(kg·h).记录手术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和拔管后的Ramsay镇静评分.在患者清醒拔管后30 min对患者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疼痛VAS评分≤3分认为抑制RIH有效,>3分则认为抑制RIH无效.采用probit法获得右美托咪定抑制RIH的ED50和95%CI.结果 8组患者间年龄、性别构成、体重、瑞芬太尼用量、手术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和拔管后Ramsay镇静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照组清醒拔管后30 min的疼痛VAS评分显著高于除右美1组外的其他各组(P值分别<0.05、0.01).右美2、右美3、右美4、右美5组抑制RIH的有效例数逐渐增多,右美5、氯胺酮和芬太尼组可完全抑制RIH.右美托咪定抑制RIH的ED50为0.54 μg/kg(95%CI为0.42~0.70 μg/kg).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抑制瑞芬太尼诱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RIH,其ED50为0.54μg/kg.

    作者:杭黎华;束薇薇;陈正;顾志勇;金仁琴;蔡会凤;邵东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女性超重或肥胖对体外受精和(或)卵细胞质内单精子注射结局的影响的meta分析

    目的 通过meta分析,判断超重或肥胖对行体外受精(IVF)和(或)卵细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的患者的妊娠率和种植率是否有影响,从而确定肥胖是否影响女性IVF和(或)ICSI的结局.方法 在PubMed、Cochrane、Web of Science和EMBASE这4个权威数据库中,按一定的检索策略筛选文献,比较超重或肥胖组(BMI>25 kg/m2)与正常对照组(BMI 19~24.9 kg/m2)的IVF结局,用meta分析研究肥胖对IVF和(或)ICSI治疗的患者的妊娠率和种植率的影响.结果 meta分析结果显示,超重或肥胖组与正常对照组的临床妊娠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7,95%CI为0.99~1.15,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高加索人中,超重或肥胖组的临床妊娠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OR=1.12,95%CI为1.01~1.23,P=0.03);在蒙古人中,超重或肥胖组的临床妊娠率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99,95%CI为0.88~1.13,P>0.05).meta分析结果显示,超重或肥胖组与正常对照组间种植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10,95%CI为0.95~1.28,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未排除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亚组中,超重或肥胖组与正常对照组的种植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22,95% CI为1.00~1.49,P=0.05);在未排除>40岁亚组中,超重或肥胖组与正常对照组的种植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15,95%CI为1.05~1.25,P=0.002);在排除>40岁亚组中,超重或肥胖组与正常对照组的种植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8,95%CI为0.87~1.34,P>0.05).结论 超重或肥胖对女性IVF和(或)ICSI的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均无影响,但对高加索人的妊娠率,以及>40岁女性的IVF和(或)ICSI的种植率均有影响.

    作者:陈露婷;金丽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改良食物交换系统在妊娠期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基于血糖负荷概念的改良食物交换系统在妊娠期糖尿病(G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营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5月—2015年3月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GDM合并NAFL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纳入患者6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就诊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34例,采用改良食物交换份法营养干预)和对照组(31例,采用传统食物交换份法营养干预).均由专人统一按照两种不同方法通过门诊定期随访、讲课、现场示范与指导等形式进行营养治疗.比较两组间的年龄、孕次、首诊孕程、孕前体重,以及干预前与产后42 d(产后)的肝功能、血糖、血脂指标和B超检查结果.分娩时,记录两组巨大儿、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以及剖官产率.结果 干预结束时,研究组脱落6例,对照组脱落3例.两组间的年龄、孕次、首诊孕程、孕前体重,干预前轻度和中度脂肪肝患者比例,以及干预前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产后的轻度脂肪肝患者比例均显著高于同组干预前(P值均<0.05),中度脂肪肝患者比例均显著低于同组干预前(P值均<0.05);研究组产后的轻度脂肪肝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间(P<0.05),中度脂肪肝患者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间(P<0.05).两组患者产后的ALT、AST、2hPG、HbA1c、TG、LDL-C均显著低于同组干预前(P值均<0.05),HDL-C均显著高于同组干预前(P值均<0.05);研究组产后的ALT、AST、2hPG、HbA1c、TG、LDL-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间(P值均<0.05),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间(P<0.05).研究组的巨大儿、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以及剖宫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 较之传统食物交换份法,结合血糖负荷概念的改良食物交换份系统用于GDM合并NAFLD的营养治疗,更有助于改善糖脂代谢状况和肝功能,缓解脂肪肝病情,更有助于保障较好的妊娠结局.

    作者:薛俊;华玉蓉;管崟;王宏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血栓弹力图评价吸烟对双联抗血小板药物作用的影响

    目的 通过对血栓弹力图(TEG)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吸烟对双联抗血小板药物作用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2月—2013年7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收治的322例男性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有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在接受药物支架治疗的同时接受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负荷24 h后,通过TEG检测患者的血小板功能.分别通过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和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评价判断患者对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反应性.若患者AA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88.9%,则定义为阿司匹林低反应性.结果 阿司匹林负荷后,AA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的平均值为(83.7±16.8)%;氯吡格雷负荷后,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的平均值为(60.9±23.7)%.吸烟组AA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和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的平均值分别为(82.2±17.7)%和(61.0±24.1)%,不吸烟组AA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和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的平均值分别为(86.2±14.9)%和(60.6±23.2)%.吸烟组AA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显著低于不吸烟组(P<0.05),而两组间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组中55.9%(114例)存在阿司匹林低反应性,显著高于不吸烟组的39.8%(47例,P=0.006).纳入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吸烟和有脑卒中史等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仅吸烟(OR=1.914,95%CI为1.203~3.064,P=0.006)是阿司匹林低反应性的独立预测因素,而年龄(OR=1.002,95%CI为0.978~1.026)、高血压病(OR=0.848,95%CI为0.527~1.367)、2型糖尿病(OR=0.834,95%CI为0.476~1.464)、高胆固醇血症(OR=1.478,95%CI为0.814~2.684)和有脑卒中史(OR=0.807,95%CI为0.287~2.267)均非阿司匹林低反应性的独立预测因素(P值均>0.05).结论 通过TEG评价男性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的作用,发现吸烟会削弱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作用,但并未证实吸烟会增强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作用.

    作者:吴鸿谊;吕海辰;钱菊英;王齐兵;孙爱军;葛均波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左心室射血分数极度降低的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恢复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极度降低的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与LVEF变化的关系,评价临床指标对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恢复的预测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为心肌梗死的53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时的LVEF均≤0.4,且有门诊或再次住院心脏超声检查随访记录.根据治疗后LVEF的回升情况将患者分为心功能恢复良好组[射血分数差值(△EF)>0.05,26例]和心功能恢复欠佳组(△EF≤0.05,27例).比较两组患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他汀类药物、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使用情况,外周血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和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等实验室指标,室壁瘤发生率和心脏超声检查指标.采用二分类的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LVEF恢复的危险因素.结果 53例患者平均随访14个月,平均LVEF由0.366±0.040增至0.424±0.088.与心功能恢复良好组比较,心功能恢复欠佳组患者的室壁瘤发生率更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房内径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间其余临床指标和用药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VEDD(OR=0.897,95%CI为0.819~0.983)增大是LDEF极度低下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心功能恢复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1).结论 LVEDD增大是LVEF极度低下的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恢复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王张生;唐增;朱文青;许澎;葛雷;葛均波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聚多卡醇泡沫硬化剂闭合术与腔内激光闭合术治疗轻中度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对比

    目的 比较聚多卡醇泡沫硬化剂闭合术与腔内激光闭合术治疗轻中度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2-3月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收治的临床-病因学-解剖学-病理生理学分级系统(CEAP分级)C2、C3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80例,共80条患肢,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患者随机分成泡沫硬化剂组和腔内激光组,每组40例.泡沫硬化剂组行下肢曲张静脉聚多卡醇泡沫硬化剂闭合术,腔内激光组行腔内激光闭合术.术后2周和1、3、6个月门诊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时间、穿刺点数量、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早期有效性、术后再通情况和术后并发症情况(血栓性静脉炎、皮肤色素沉着、皮肤灼伤、皮肤感觉异常、术后残留曲张静脉).结果 泡沫硬化剂组患者单条患肢注入泡沫硬化剂(8.4±3.2) mL;腔内激光组患者大隐静脉主干使用激光能量为(2 047±498)J,分支使用激光能量为(581±405)J.泡沫硬化剂组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腔内激光组(P<0.05),穿刺点数量显著少于腔内激光组(P<0.05).泡沫硬化剂组(患者可门诊治疗不住院,为便于统计随访,均安排其住院1d)的术后住院天数和治疗总费用均显著少于腔内激光组(P值均<0.05).两组间患者术后早期治疗有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再通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腔内激光组的皮肤色素沉着发生率显著低于泡沫硬化剂组(P<0.05),皮肤感觉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泡沫硬化剂组(P<0.05);两组间血栓性静脉炎、皮肤灼伤、术后残留曲张静脉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聚多卡醇泡沫硬化剂闭合术与腔内激光闭合术治疗轻中度下肢静脉曲张的近期疗效相当,泡沫硬化剂治疗的手术时间、穿刺点数量、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均优于腔内激光闭合术,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陶悦;范隆华;李旭;房林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肋间神经阻滞治疗难治性肺癌胸痛的疗效评估

    目的 评估肋间神经阻滞治疗难治性肺癌胸痛患者的镇痛效果和选择佳疗效患者.方法 选取完成3次肋间神经阻滞治疗的178例胸背部疼痛的肺癌未手术患者,均为使用阿片类药物联合NSAID治疗后疼痛未能有效控制者.患者根据病情分成4组:不耐受阿片类药物有肋骨转移组(42例),不耐受阿片类药物无肋骨转移组(45例),大剂量阿片类药物有肋骨转移组(45例),大剂量阿片类药物无肋骨转移组(46例).记录各组3次治疗后疼痛缓解50%以上患者数、疼痛缓解50%以上的维持时间、阿片类药物减少30%以上患者数,以及注射后有无气胸、注射部位感染发生.结果 178例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4组间患者的性别构成和年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耐受阿片类药物有肋骨转移组、不耐受阿片类药物无肋骨转移组、大剂量阿片类药物有肋骨转移组间疼痛缓解50%以上患者数、疼痛缓解50%以上持续时间、阿片类药物减少30%以上患者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大剂量阿片类药物无肋骨转移组上述评估治疗有效性的指标均显著优于其他3组(P值均<0.05),治疗后80%的患者疼痛缓解50%以上,疼痛缓解50%以上的持续时间平均为(21.00±6.39)d,54%的患者阿片类药物减少30%以上.结论 难治性肺癌胸痛患者行肋间神经阻滞治疗安全有效,对于使用大剂量阿片类药物且无肋骨转移的疼痛未能控制的患者治疗效果好.

    作者:吴蔚宇;徐益萍;徐美英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医学生手卫生认知状况调查与分析

    目的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医学生对手卫生科学的认知状况和重视程度,旨在为进一步的教学建议和系统性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仁济临床医学院本科阶段的医学生进行调查,随机抽取实习前(见习组,56人)和实习后(实习组,35人)各1个班级的医学生,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进行手卫生科学的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91份,回收91份.对24道客观题予以计分,每题2分,总分共48分;主观题不计分.计算客观题答题正确率,比较两组医学生客观题平均分.统计主观题答题情况.结果 客观题答题总正确率为63.9%(15.33/24),其中外科手消毒的答题正确率高[78.0%(6.24/8)],其次为手卫生指征的答题正确率[58.8%(4.70/8)],手卫生知识的答题正确率低[56.1%(4.49/8)];实习组的客观题答题总平均分和手卫生指征平均分均显著高于见习组(P值均<0.01),两组间外科手消毒平均分和手卫生知识平均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主观题答题情况:医学生获取手卫生知识的途径为专业课程、实习或见习过程、同学介绍、上网主动了解、培训或讲座.见习组在今后的实习工作中手卫生依从性自我评估情况为一定会严格实行手卫生者占76.8%(43/56),视大家的情况决定是否实行手卫生者占21.4%(12/56),肯定坚持实行手卫生者占1.8%(1/56);实习组在实习工作中手卫生依从性自我评估情况为很重视严格执行手卫生者占40.0%(14/35),比较重视但有时会疏忽执行手卫生者占48.6%(17/35),不重视执行手卫生者占11.4%(4/35).实习组医学生认为实习工作中影响手卫生的因素为工作太忙易疏忽占71.4%(25/35),个人对手卫生不够重视占45.7%(16/35),对手卫生的作用持怀疑态度占31.4%(11/35),清洁剂或消毒剂影响皮肤占25.7%(9/35),洗手水池太少占20.0%(7/35),没有配备干手的工具占17.1%(6/35),医师或护师未形成手卫生的习惯占17.1%(6/35),医院或科室未给予足够的宣传教育和重视占14.3%(5/35).结论 医学生手卫生知识缺乏,主要是缺乏系统性的学习.应加强医学生手卫生科学的教育、宣传,并有效训练、监督医学生手卫生的执行,促其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作者:张军峰;陶泠烨;沈瑞红;霍砚淼;孙勇伟;花荣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硼替佐米作用于髓系白血病细胞的研究新进展

    在真核细胞中,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在维持正常细胞稳态中扮演重要角色,它可降解多数调节蛋白,从而影响细胞周期进程、细胞凋亡和DNA修复等过程[1].硼替佐米(bortezomib,商品名为万珂)是第一代蛋白酶体抑制剂(PI),它可阻断蛋白酶体途径及其下游级联反应,终可导致细胞生长停滞,甚至细胞死亡[2].与正常细胞相比,恶性肿瘤细胞通常具有较高水平的蛋白酶活性,同时其对蛋白酶体抑制反应也比正常细胞更敏感,因此,蛋白酶体成为了合理的肿瘤治疗靶点[3].

    作者:谢春;汤爱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胶质瘤血清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目前,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依然是诊断和判断胶质瘤预后的主要方法,各种CT和MRI成像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CT检查分辨率较低,放射性较大,对患者存在一定伤害;MRI检查耗时、耗力,受颅骨钛连接片、心脏支架、骨折固定物等患者金属内置物影响较大,且影像学检查的设备昂贵、操作复杂、诊断花费高,受阅片者的临床经验、主观判断的影响较大,其在鉴别肿瘤复发与放射性坏死时存在困难,从而影响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对肿瘤预后的判定[1].病理学检查是胶质瘤诊断的金标准,但需要通过手术、活组织检查等有创方式取得肿瘤组织标本,患者往往难以接受,且不能重复检查,不利于随访观察预后,因而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作者:刘振鹏;侯现增;刘广存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长链非编码RNA:膀胱癌研究的新热点

    膀胱癌是泌尿生殖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所需治疗费用多的恶性肿瘤之一[1].根据病理组织学特征,膀胱癌可分为肌层浸润和非肌层浸润两种类型.75%的膀胱癌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其中70%会复发,15%会进展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2],患者可能需要行多次膀胱镜检查和手术治疗,增加了其痛苦和经济负担.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更具侵袭性,约50%的患者会发生远处转移,5年生存率仅50%[3].尽管手术和早期诊断技术快速发展,但膀胱癌患者的病死率近20年无明显下降[4].因此,阐明膀胱癌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分子机制对于发现新的诊断标志物和制定高效且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尤为重要.

    作者:刘安伟;许传亮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半骨盆置换术麻醉管理十年回顾

    骨盆肿瘤可分为原发肿瘤和转移肿瘤.前者主要为软骨肉瘤、骨肉瘤、脊索瘤和神经源性肿瘤等,发病率占原发性骨肿瘤的10%~15%;后者常见于乳腺癌、肾癌、前列腺癌、肺癌等的骨转移n].1970年前对骨盆肿瘤,尤其是恶性肿瘤,主要采取半骨盆切除术(hemipelvectomy),即半侧骨盆与同侧下肢一并切除,也称后四分之一截肢术.这种手术方式给患者带来了永久性的残疾和严重的心理障碍.以后随着肿瘤治疗理念的进展,切除肿瘤而保留肢体的手术方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即行内骨盆切除术(internal hemipelvectomy)后应用假体重建骨盆环以恢复患侧下肢功能,也就是半骨盆置换术[2].

    作者:周思易;黄燕;孙宇;徐辉;姜虹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腹腔血管栓塞术后致神经源性休克一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31岁,因“解柏油样便2d,呕吐咖啡色胃液1次”,于2016年1月16日入院.2013年5月患者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住院治疗,予抑酸护胃等支持治疗好转后出院.入院前1周有服用新癀片史.患者否认药物和食物过敏史,但长期生活不规律,昼夜颠倒.入院体格检查:血压112/75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95次/min,血氧饱和度100%;神清,精神可,应答切题,面色萎黄;双肺听诊呼吸音清,未闻及哕音;全腹软,无明显压痛;四肢未见明显异常.患者入院后当晚18:00解柏油样便2次,约600 g,呕鲜红色液体100 mL,头晕乏力;当时测血压105/70mmHg,心率160次/min,律齐;双肺听诊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哕音;腹平软,无压痛和反跳痛,肠鸣音亢进,6或7次/min,双下肢无水肿.

    作者:张艳丽;张羽飞;张遂亮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腹膜透析导管植入手术专家共识

    腹膜透析导管是腹膜透析患者的生命线.成功的腹膜透析导管植入手术对维持性腹膜透析的顺利进行,减少和杜绝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极为关键的作用[1-2].腹膜透析导管植入手术已经开展了70余年,各家腹膜透析中心都有一些独到的手术经验值得总结和分享,而术中一些不恰当的细节问题则有待改进和完善,以进一步规范腹膜透析导管植入手术,减少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导管使用寿命,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

    作者:吉俊;滕杰;刘中华;俞小芳;张琳;徐灵菡;项波;吴薇薇;丁小强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右美托咪定对全身麻醉腹部手术后老年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腹部手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为临床预防和治疗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全身麻醉腹部手术后老年患者103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52例,拔除气管导管后即予0.1 μg/kg负荷量右美托咪定单次静脉给药,随后以0.3 μg/(kg·h)持续静脉输注至术后48 h]和对照组(51例,不使用右美托咪定).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4、48、72h的POCD发生率;分别于术前和术后2、24、48、72 h各时间点,记录患者的收缩压(SBP)、心率和IL-6、皮质醇稳定蛋白(Cort)、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IP-2)、S100钙结合蛋白(S-100β)水平;记录两组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和与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右美托咪定组术后24、48、72 h的POCD发生率分别为5.8%(3/52)、9.6%(5/52)和1.9%(1/52),对照组分别为13.7%(7/51)、19.6%(10/51)、2.0%(1/51),右美托咪定组术后24、48 h的POCD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两组间术后72 h的POCD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除了术后2h的Cort和术后72 h的IL-6、Cort、MIP-2,其他术后各时间点的IL-6、Cort、MIP-2和S-100β水平均显著高于同组术前(P值均<0.05),术后72 h的血清学指标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对照组术后各时间点的II-6、Cort、MIP-2和S-100β水平均显著高于同组术前(P值均<0.05);除了术后2h的MIP-2,其他术后各时间点右美托咪定组的IL-6、Cort、MIP-2和S-100β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右美托咪定组术后2、24、48 h的SBP均显著低于同组术前和对照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对照组组内各时间点间SBP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患者组内和组间各时间点间心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48 h内,右美托咪定组的平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镇痛泵按压次数和芬太尼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右美托咪定组术后48 h内发生低血压和窦性心动过缓各2例(3.8%),停药后恢复至术前水平;对照组术后48 h内发生血压下降1例(2.0%),无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以通过减轻术后应激反应和减少IL-6、Cort、MIP-2和S-100β血清释放降低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腹部手术后的POCD发生率,且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殷荣;王珊娟;杭燕南;余跃天;李昱洁;聂芳;皋源;曹建国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携带COL4A3或COL4A4基因突变的Ⅳ型胶原相关性肾病6个家系分析

    目的 分析总结携带COL4A3或COL4A4基因突变的Ⅳ型胶原相关性肾病患者的临床表型和基因突变的特点,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9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肾脏科明确诊断携带COL4A3或COL4A4基因突变的6个Ⅳ型胶原相关性肾病家系的临床、病理表型和基因突变.基因检测方法为首先对6个家系的先证者进行全外显子组捕获-二代测序(包括COL4A3、COL4A4、COL4A5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然后运用Sanger法对候选突变位点进行家系内验证.结果 在6个家系中共发现19例患者携带COL4A3或COL4A4基因杂合突变,其中5例携带COL4A3基因杂合突变,14例携带COL4A4基因杂合突变(有2例同时携带2个COL4A4基因杂合突变).共发现7种COL4A3或COL4A4基因突变且均为错义突变(6种为甘氨酸突变为其他氨基酸),其中6种突变之前未见报道.19例患者中,7例出现肾功能下降,其中4例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病(ESRD)并有1例死亡,发生肾功能下降和ESRD的年龄分别为(42.6±10.3)和(53.0±6.9)岁;18例患者有肾性血尿;13例患者有不同程度蛋白尿(其中4例患者尿蛋白水平>3.0 g/24 h).无患者合并耳聋和眼部病变.7例患者行肾活组织检查,光学显微镜下5例患者表现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2例患者表现为系膜增生性改变(其中1例免疫荧光表现为IgA肾病).电子显微镜下发现3例患者局部肾小球基底膜(GBM)变薄,无患者出现GBM致密层撕裂、分层等Alport综合征改变.7例患者α3、α5免疫荧光染色均未见异常.结论 携带COL4A3或COL4A4基因突变的Ⅳ型胶原相关性肾病患者中发生肾功能损害和ESRD的并不少见,光学显微镜下多表现为FSGS,易被误诊为其他肾小球疾病.建议对疑似Ⅳ型胶原相关性肾病的患者进行COL4A3、COL4A4、COL4A5基因检测,进一步确诊,予早期干预治疗.

    作者:林芙君;陆玮;单剑萍;朱淳;邹军;边帆;吴萍;管雯斌;张翀;蒋更如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原发性免疫球蛋白A肾病非透析患者高尿酸血症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原发性免疫球蛋白A(IgA)肾病非透析患者高尿酸血症(HUA)患病率及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于2005年1月-2009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肾脏科住院,年龄>18岁,肾穿刺明确诊断为原发性IgA肾病的914例非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Spearman或Pearson相关分析血尿酸(SUA)水平与其他生化指标的相关性,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原发性IgA肾病伴发HUA的危险因素,加权logistic回归分析血三酰甘油(TG)水平与HUA患病危险度的关系.结果 914例患者的总体HUA患病率为45.8%,其中男性HUA患病率为51.9%(255/491),显著高于女性的38.8%(164/423,P<0.001);年龄≥45岁的患者,男、女HUA患病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8).CKD 1至5期患者的HUA患病率分别为12.2%(31/254)、33.2%(72/217)、65.1%(164/252)、84.0%(89/106)、74.1%(63/85),随着肾功能的下降,CKD 1至4期患者的HUA患病率逐渐升高(P<0.05).HUA患者中的男性构成比、BMI、高血压患者比例、TG、血磷、血肌酐、SUA和24 h尿蛋白定量均显著高于非HUA患者(P值分别<0.01、0.05),年龄、血红蛋白(Hb)和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均显著低于非HUA患者(P值分别<0.05、0.01).相关性分析显示,SUA水平与BMI(r=0.142,P<0.001)、TG(r=0.278,P<0.001)、血磷(r=0.217,P<0.001)、24 h尿蛋白(r=0.255,P<0.001)均呈正相关,与Hb(r=-0.102,P=0.007)和eGFR(r=-0.580,P<0.001)均呈负相关,与年龄、血白蛋白、空腹血糖、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血钙均不相关(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多因素后原发性IgA肾病非透析患者伴发HUA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血TG(OR=1.297,95%CI为1.125~1.497,P<0.001)和CKD分期(OR=2.612,95%CI为2.108~3.236,P<0.001).进一步将患者按血TG水平五分位数由低到高分为<1.20 mmol/L组、1.20~<1.61 mmol/L组、1.61~<2.17 mmol/L组、2.17~<3.02 mmol/L组、≥3.02 mmol/L组,以<1.20 mmol/L组作为参照组,校正性别、年龄、BMI、伴发高血压、Hb、血磷、24 h尿蛋白和eGFR后,1.61~<2.17 mmol/L组(OR=1.896,95%CI为1.015~3.545,P=0.045)、2.17~<3.02 mmol/L组(OR=2.306,95%CI为1.233~4.312,P=0.009)、≥3.02 mmol/L组(OR=3.521,95%CI为1.845~6.721,P<0.001)的HUA患病风险均显著高于参照组,且血TG水平越高,HUA患病危险度OR值越高(P<0.001).结论 原发性IgA肾病非透析患者有较高的HUA患病率,其发生可能与肾功能受损和代谢紊乱均密切相关,血TG水平可能与HUA患病风险高度相关.

    作者:刘思梦;邢鹏;任红;张文;陈晓农;李晓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基于电子监控系统的住院患者急性肾损伤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 建立电子监控系统(E-Alerts),掌握住院患者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病情况和预后,以期降低AKI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方法 选取于2014年10月1日-2015年9月30日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住院的99 847例成年(年龄≥18岁)患者,按照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标准,通过E-Alerts筛选出AKI患者,将其分为AKI 1、2和3期,随访AKI患者,预后并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99 847例住院患者的AKI发病率为9.9%(9 898/99 847).9 898例AKI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1.0±15.2)岁,住院天数中位数为11.0(6.5,17.0)d,住院费用中位数为38 364(13 769,85 514)元,院内死亡率为5.7% (563/9 898);其中男性6 536例(占66.1%);社区获得性AKI(CA-AKI)3 747例(占37.9%),医院获得性AKI(HA-AKI)6 151例(占62.1%);AKI 1、2、3期发病率分别为8.0%(7 955/99 847)、0.7%(709/99 847)、1.2%(1 234/99 847),AKI 1、2、3期患者的院内死亡率分别为4.0%(316/7 955)、11.4%(81/709)、13.5%(166/1 234),AKI 1、2、3期患者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和院内死亡率随着AKI分期的升高而升高(P值均<0.001);仅773例(占7.8%)AKI患者邀请肾内科医师会诊,仅121例(占1.2%)AKI患者出院诊断中包含AKI相关诊断.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KI患者发生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OR=1.046,95%CI为1.040~1.051)、AKI分期(OR=1.799,95%CI为1.520~1.899)、HA-AKI(OR=3.018,95%CI为2.386~3.568)、肾脏替代治疗(OR=1.706,95%CI为1.177~2.330)、恶性肿瘤(OR=1.771,95%CI为1.494~2.005)、心力衰竭(OR=2.788,95%CI为2.093~3.326)、低白蛋白血症(OR=4.080,95% CI为3.439~4.891)和贫血(OR=1.584,95%CI为1.361~1.997,P值均<0.01).结论 住院患者AKI的发病率高,AKI 1、2、3期患者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和院内死亡率随着AKI分期的升高而升高.广大医师对AKI的认识不足,漏诊严重,肾内科会诊率低.E-Alerts和智能决策系统的建立和肾内科医师的积极介入,对提高AKI的防治和诊治水平,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者:蒋啸天;胡家昌;许佳瑞;姜物华;沈波;方艺;滕杰;王一梅;丁小强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肾结石经皮肾镜术后急性肾损伤患者术前血清和尿神经导向因子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肾结石患者术前血清和尿神经导向因子(Netrin-1)水平与经皮肾镜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关系,并分析术后AKI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于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上海长海医院泌尿外科住院行经皮肾镜术的肾结石患者334例,测定所有患者术前血生化指标(包括血清肌酐、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血清Netirin-1水平和尿Netrin-1/尿肌酐比值,以及术后血清肌酐水平.根据患者术前与术后血清肌酐水平的变化,诊断是否发生AKI,将患者分为AKI组(49例,14.7%)和非AKI组(285例,85.3%).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AK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AKI组患者术前血清肌酐水平显著高于非AKI组(P<0.05),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比例均显著高于非AKI组(P值均<0.01).AKI组术前血清Netrin-1水平和尿Netrin-1/尿肌酐比值分别为11.5(6.5,13.5) ng/L和78.1(36.5,96.8) ng/g,均显著高于非AKI组的5.2(4.6,5.9) ng/L和49.6(27.1,71.5) ng/g(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血清Netrin-1水平(OR=1.062,95%CI为1.005~1.179,P=0.036)和糖尿病(OR=2.138,95%CI为1.106~7.195,P=0.027)为肾结石患者经皮肾镜术后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血清和尿Netrin-1水平与肾结石患者经皮肾镜术后AKI的发生有关,术前血清Netrin-1水平和糖尿病是术后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侯颉玢;张书玥;谌卫;彭泳涵;李凌;高小峰;郭志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紧急起始腹膜透析治疗老年终末期肾病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

    目的 通过比较紧急起始腹膜透析(PD)与紧急起始血液透析(HD)治疗老年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的生存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探讨PD作为老年ESRD患者紧急起始透析方式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肾脏科就诊的年龄>65岁需行紧急起始透析治疗的ESRD患者,根据紧急起始透析方式分为PD组和HD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临床资料、基线实验室指标累积生存率,以及置管30 d内透析相关并发症(包括感染相关并发症和非感染相关并发症)、需重新置管的透析相关并发症和菌血症的发生率.结果 共入选94例患者,其中PD组53例(56.4%),HD组41例(43.6%).PD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比例显著高于HD组(P<0.01),血磷水平显著高于HD组(P<0.05);两组间年龄,查尔森合并症指数,性别构成,既往6个月内曾使用激素、糖尿病、高血压病、恶性肿瘤的患者比例,冠状动脉相关事件、慢性心力衰竭、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以及基线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清钾、酸碱度(pH值)、碳酸氢根、B型脑钠肽(BNP)、血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血清钙、校正血清钙、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PD组患者6个月、1年、2年、3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2.3%、82.4%、75.7%和69.5%,HD组分别为94.6%、81.3%、74.2%和60.6%,两组间患者的累积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5).PD组患者的透析相关并发症、感染性透析相关并发症、非感染性透析相关并发症、需重新置管的透析相关并发症、菌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5.7%(3/53)、1.9%(1/53)、3.8%(2/53)、1.9%(1/53)、3.8%(2/53),HD组分别为24.4%(10/41)、7.3% (3/41)、17.1%(7/41)、22.0%(9/41)、9.8%(4/41).PD组患者透析相关并发症、需重新置管的透析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HD组(P值均<0.01),两组间感染性透析相关并发症、非感染性透析相关并发症、菌血症的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人口统计学和基线指标后,紧急起始方式为HD是老年ESRD患者发生透析相关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4.760,95%CI为1.183~19.147,P=0.028).结论 与HD相比,PD作为老年ESRD患者紧急起始透析方式能够减少短期并发症的发生,且患者生存率不低于HD,可作为替代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行HD的紧急起始透析方式.

    作者:金海姣;方炜;俞赞喆;严豪;黄佳颖;章海芬;李振元;陆任华;牟姗;倪兆慧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校正后糖化白蛋白评估合并大量蛋白尿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的价值

    目的 探讨校正后糖化白蛋白(adjGA)评估糖尿病肾病合并大量蛋白尿患者血糖的价值.方法 共纳入166例24 h尿微量白蛋白(24hUP)>1.0 g/24 h的糖尿病肾病患者,按其24hUP水平分为显性蛋白尿组(24hUP<3.5 g,92例)和肾病综合征组(24hUP≥3.5g,74例).测定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白蛋白(GA)、体重、血清白蛋白(SA)水平.应用GA的校正公式计算adjGA,并比较两组间差异,分析GA和adjGA与其他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的FBG和PBG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肾病综合征组的GA和GA/HbA1c水平均显著低于显性蛋白尿组(P值均<0.01).经过数据校正,两组间adjGA的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djGA/HbA1c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5).单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全体患者中GA与FBG、PBG、HbA1c、eGFR和SA均呈显著正相关(R2值分别为0.101、0.067、0.474、0.095、0.072,P值均<0.01),与24hUP呈显著负相关(R2=0.205,P<0.01);adjGA与FBG、PBG、HbA1 c、eGFR均呈显著正相关(R2值分别为0.156、0.039、0.469、0.089,P值均<0.01),与24hUP、SA均无明显相关性(r值分别为0.024,-0.013,P值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全体患者中adjGA仅与PBG相关(R2=0.163,回归系数为0.497,P<0.05).结论 adjGA对评估糖尿病肾病合并大量蛋白尿患者的血糖水平有临床价值,尤其适用于肾病综合征大量蛋白尿患者,但仍需进一步行动态血糖监测数据和大样本研究验证.

    作者:费杨;盛晓华;陈廷芳;范瑛;程东生;汪年松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