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上海医学杂志

上海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上海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上海市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3-9934
  • 国内刊号:31-1366/R
  • 影响因子:0.58
  • 创刊:1978
  • 周期:月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 国家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上海医学杂志   2012年10期文献
  • 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目的 探讨影响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根据93例初次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多导睡眠仪监测结果,将42例合并OSAHS患者入选OSAHS组,51例非OSAHS患者入选非OSAHS组.所有患者均行血液生化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①OSAHS组的体重、体质指数(BMI)、颈围、腰围、臀围、腰臀比、收缩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血肾素(Renin)、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颈总动脉IMT均显著高于非OSAHS组(P值分别<0.05、0.01).②OSAHS组的呼吸暂停或低通气次数、呼吸暂停或低通气累计时间、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平均血氧饱和度、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血氧饱和度<90%的时间、血氧饱和度<90%的时间内缺氧事件总数、睡眠期间血氧饱和度<90%的时间占睡眠时间的百分率均显著高于非OSAHS组(P值均<0.01).③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颈总动脉IMT与TC(r=0.36)、2hPG(r=0.019)、收缩压(r= 0.011)、LDL-C(r=0.015)、FPG(r=0.047)、呼吸暂停或低通气次数(r= 0.002)、呼吸暂停或低通气累计时间(r= 0.003)、AHI(r=0.004)、血氧饱和度<90%的时间(r=0.028)、血氧饱和度<90%的时间内缺氧事件总数(r=0.023)呈正相关(P值分别<0.05、0.01).④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AHI、呼吸暂停或低通气次数、收缩压、LDL-C是颈总动脉IMT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高血压合并OSAHS患者中,缺氧、高血压和血脂代谢异常共同参与并加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AHI、呼吸暂停或低通气次数、LDL-C、收缩压是颈总动脉IMT的独立影响因素.

    作者:赵普庆;邓兵;艾自胜;吴坚;徐洪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抗心绞痛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心绞痛伴焦虑抑郁症状的疗效

    目的 评价心绞痛伴有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给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的同时加用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照前瞻性、随机化、多组比较的设计.依据躯体症状及自评量表的评分,将106例确诊为心绞痛伴焦虑抑郁症状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3组:联合治疗组入选36例,完成随访33例;抗心绞痛组入选39例,完成随访36例;抗焦虑抑郁组31例,完成随访29例.联合治疗组:予异舒吉注射液20 mg和冠心宁注射液(成分为丹参、川芎)静脉滴注,盐酸氟西汀20 mg或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1片口服;有睡眠障碍者口服盐酸多塞平.抗心绞痛组:静脉用药同联合治疗组,但不予盐酸氟西汀及盐酸多塞平口服.抗焦虑抑郁组:口服盐酸氟西汀及盐酸多塞平,给予参芪注射液(成分为党参、黄芪)静脉滴注.观察3组患者心绞痛的改善程度、心电图变化以及住院天数.结果 联合治疗组的抗心绞痛治疗总有效率为81.8%,显著高于抗心绞痛组的61.1%和抗焦虑抑郁组的48.3%(P值均<0.05).联合治疗组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75.8%,显著高于抗心绞痛组的50.0%和抗焦虑抑郁组的34.5%(P值均<0.05).联合治疗组的住院天数显著短于抗心绞痛组及抗焦虑抑郁组(P值均<0.01),而抗心绞痛组与抗焦虑抑郁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绞痛伴焦虑抑郁症状患者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的同时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能更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且缩短住院天数.

    作者:陆露;毛家亮;赵焕昌;沈心逸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肝移植术后早期白细胞分类计数与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白细胞分类计数与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84例行经典原位肝移植术受者术后第7天在不应用糖皮质激素情况下的血样本,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及单核细胞计数的相关性.结果 Pearson分析显示,CD4+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单核细胞计数间均不相关(P值均>0.05),与淋巴细胞计数间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78、0.651,P值均<0.001).Spearman分析显示,CD4+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单核细胞计数间均不相关(P值均>0.05),与淋巴细胞计数间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48、0.702,P值均<0.001).非感染组的淋巴细胞计数、CD4+T淋巴细胞计数、CD8+T淋巴细胞计数均显著高于感染组(P值均<0.05).结论 肝移植术后早期淋巴细胞计数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可间接反应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

    作者:邹游;张磊;李瑞东;郭闻渊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手术的麻醉管理

    颅内动脉血管局部异常膨出即形成动脉瘤.颅内动脉瘤常出现于前交通动脉(30%~35%)、后交通动脉起始部(30%~35%)和大脑中动脉分岔处(20%)[1].其破裂可导致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死亡率高达50%.传统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是开颅动脉瘤结扎术,但近年来随着介入神经放射技术及相关仪器、材料的快速发展,血管内介入栓塞术被普及.尽管血管内介入手术的麻醉风险与传统神经外科手术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仍存在很大差异.麻醉医师需要理解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的特殊性、潜在的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并能够熟练调整患者的麻醉状态和生理参数,对于保证患者安全、保障手术顺利尤为重要.

    作者:张冉;罗猛强;侯炯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缺氧诱导因子-1与器官保护的研究进展

    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是缺氧缺血情况下机体表达的重要的转录因子.目前,已确定的HIF-1的目的基因涉及大脑的生长发育、细胞的能量代谢、血管生成、肿瘤转移、红细胞生成、炎症、细胞凋亡与增殖等.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HIF-1在缺氧缺血时与多个机体器官表现之间的关系,甚至HIF-1信号通路被认为是缺氧缺血疾病潜在的治疗靶点.鉴于HIF-1纷繁复杂的生理作用,以下就其器官保护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庄蕾;于布为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痛觉敏化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痛觉敏化是指组织或神经损伤后,正常情况下一定阈下痛刺激强度在损伤部位或损伤以外部位引起更强的痛,包括外周敏化和中枢敏化,在病理性疼痛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痛觉敏化的形成与神经胶质细胞密切相关,涉及多种细胞因子、递质、受体、离子通道和核内第三信使的表达.以下就近几年痛觉敏化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志谦;赵宝明;耿学斯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头颈部肿瘤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关系的研究进展

    恶性肿瘤的生长和侵袭转移与肿瘤血管的生成密切相关.当肿瘤体积>2 mm3后,局部缺血缺氧,需要产生新的毛细血管以维持肿瘤的生长,肿瘤细胞亦经新生血管发生血行转移.肿瘤血管生成是一个多因素调节的复杂过程,主要取决于血管生成促进因子和抑制因子的严密调节.

    作者:崔彩霞;戚乐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地塞米松伍用氟哌利多对急诊剖宫产舌下含服卡前列甲酯栓产妇恶心呕吐的预防作用

    急诊剖宫产产妇麻醉前常已进食或进饮,围术期恶心呕吐的风险度增高.尽管目前围术期恶心呕吐的确切机制尚不明确,但患者的自身状况、麻醉、用药和手术等都会引起恶心呕吐,其中卡前列甲酯栓的使用与围术期恶心呕吐的高发密切相关.有报道[1]称,应用小剂量氟哌利多和地塞米松可提高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本研究旨在观察地塞米松伍用小剂量氟哌利多预防急诊剖宫产舌下含服卡前列甲酯栓产妇围术期恶心呕吐的效果.

    作者:谢新龙;金卫芳;诸晓辉;杨赛锋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颈部气管牵拉法在左侧双腔管支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开胸手术时应用双腔管进行单肺通气不仅可以为术者提供良好的手术视野,而且可以减少纵隔摆动,减少围术期并发症[1].大部分开胸手术都可以采用左侧双腔管满足手术要求,但左侧双腔管有时可出现进入右侧支气管的情况,常导致插管失败.本研究采用颈部气管牵拉法,明显提高了左侧双腔管支气管插管的成功率.

    作者:陈远丰;张大鹏;郑永锋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蛛网膜下腔阻滞寒颤反应的影响

    寒颤反应是椎管内麻醉较常遇到的并发症之一.术中寒颤会干扰监护仪的监测和手术者的操作;增加患者的耗氧,使代谢率及乳酸中毒的发生率增加,由此引起心输出量和通气需要量增加,对原有心肺疾病的患者非常危险.寒颤还使眼内压和颅内压升高,增加了原有高眼压及高颅内压患者的手术风险.因此,重视和防治寒颤反应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蛛网膜下腔阻滞寒颤反应的影响.

    作者:马瑞;翁浩;徐振兴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七氟烷用于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下剖宫产术50例分析

    硬脊膜外腔阻滞为国内施行剖宫产手术的首选麻醉方法,可使产妇保持清醒状态,对胎儿无呼吸抑制作用,但常因麻醉平面局限而出现阻滞不全现象,且术中牵拉反应明显,常需静脉给予镇痛药以辅助麻醉,增加了产妇的痛苦,使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升高.作为一种新型的吸入性麻醉药,七氟烷具有对呼吸道的刺激小、诱导平顺、苏醒迅速、麻醉深度易控制等优点[1].本研究旨在观察七氟烷的麻醉效果、安全性及其对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

    作者:姚益冰;黄东升;徐峰;黄国栋;陈云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寰枢关节脱位术后内固定断裂困难气道处理

    1 临床资料 男性,33岁,身高173 cm,体重100 kg,20年前因外伤致寰枢关节脱位,先后于2000年和2007年行手术治疗,在此期间行气管切开术.患者严重肥胖,鼾症10余年,否认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病史.体格检查:张口2.5指,舌体大,Mallampatapi评分Ⅲ级,颈根极短,颈部气管切开瘢痕(不排除声门下狭窄可能),颈托固定,绝对制动,见图1(见插页);四肢肌力减退,肌张力升高,以右侧为重,伴有间断性四肢抽搐,二便失禁.呼吸频率18次/min,呼吸空气时脉搏血氧饱合度(SpO2)为96%.心电图检查示心率80次/min,频发房性早搏.颈部X线片和CT三维重建示寰枢关节内固定断裂,断端恰位于寰枢关节部位,紧贴于枕骨大孔下方压迫颈髓,见图2(见插页).

    作者:唐李隽;左苏宁;陈莲华;李士通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用于剖宫产术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前预填充的有效剂量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前静脉滴注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预防行剖宫产术的产妇术中低血压的有效剂量.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分级Ⅰ或Ⅱ级、孕38~40周、第1胎、择期行剖宫产术的产妇16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40例.平衡液组在麻醉前静脉滴注5 mL/kg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羟乙基淀粉低、中、高剂量组分别静脉滴注5、10、15 mL/kg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静脉输液结束后,在L3与L4间隙穿刺行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观察产妇入手术室(T1),静脉滴注液体完即刻(T2),鞘内注射药物5 min(T3)、10 min(T4)、20 min(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新生儿出生后1和5 min的Apgar评分.采集T1和T2时间点,产妇的动脉血及胎儿取出时的脐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结果 平衡液组和羟乙基淀粉低剂量组T3、T4、T5时间点的MAP均显著低于同组T1时间点(P值分别<0.05、0.01),羟乙基淀粉中、高剂量组组内各时间点间MAP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羟乙基淀粉中剂量组T4、T5时间点及羟乙基淀粉高剂量组T3、T4、T5时间点的MAP均显著高于平衡液组同时间点(P值分别<0.05、0.01).4组组内和组间SpO2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组间产妇动脉血和胎儿取出时脐动血的pH值、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平衡液组产妇的麻黄素使用率为30%,显著高于羟乙基淀粉低剂量组的10% (P <0.05),羟乙基淀粉中、高剂量组产妇均无未使用麻黄素.4组间新生儿出生后1、5 min的Apgar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择期行剖宫产术的产妇在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前静脉滴注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预防术中低血压的有效剂量为10 mL/kg.

    作者:李胜华;吴娟;罗威;王长社;陆勤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帝视观察用内镜在预计困难气管插管中的应用评价

    目的 评价帝视观察用内镜(Discopo,简称帝视镜)在预计困难气管插管中的使用效果.方法 选择62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分级Ⅰ或Ⅱ级预计困难气管插管的患者,分别采用帝视镜辅助下气管插管(帝视镜组,20例)、Glidescope视频喉镜(简称视频喉镜)辅助下气管插管(视频喉镜组,22例)和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辅助下气管插管(纤支镜组,20例).记录3组患者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前即刻、显露声门时及气管插管后即刻的血压和心率,同时记录插管时间、一次气管插管成功率和气管插管后并发症(出血、声嘶、咽痛)发生情况.结果 视频喉镜组有2例患者因气管插管失败退出研究.与同组麻醉诱导前比较,3组在气管插管前即刻及显露声门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帝视镜组在气管插管后即刻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3组在气管插管后即刻的心率均显著升高(P值均<0.05).与同组气管插管前即刻比较,视频喉镜组在显露声门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均显著升高(P值均<0.05),3组在气管插管后即刻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均显著升高(P值均<0.05).帝视镜组在气管插管后即刻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低于视频喉镜组和纤支镜组(P值均<0.05),在气管插管后即刻的心率显著低于纤支镜组(P<0.05).帝视镜组的插管时间为(34.3±11.9)s,显著短于视频喉镜组的(47.2±8.4)s和纤支镜组的(49.6±13.3)s(P值均<0.05).纤支镜组的一次气管插管成功率达100%,显著高于帝视镜组的80%和视频喉镜组的75%(P值均<0.05).3组间气管插管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帝视镜能安全有效地用于困难气管插管,并能显著减轻气管插管应激反应.

    作者:赵霖霖;葛东明;张晓丽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预扩容对母婴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影响

    目的 观察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HSH40)预扩容对母婴血浆胶体渗透压(COP)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剖宫产术的产妇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HSH40组预先静脉滴注HSH40 4 mL/kg,平衡液组预先静脉滴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4 mL/kg.监测并记录入手术室时(T0)、预充量静脉滴注完即刻(T1)、预充量静脉滴注后30 min(T2)、胎儿娩出时(T3)、术毕(T4)的心率和血压,并采集各时间点产妇的静脉血及胎儿娩出尚未建立呼吸时的脐动、静脉血检测血浆COP.结果 两组产妇的年龄、体重、麻醉诱导至胎儿娩出时间、子宫切开至胎儿娩出时间和手术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平衡液组同时间点比较,HSH40组在T1、T2、T3时间点的血浆COP水平均显著升高(P值均<0.05);与同组T0时间点比较,两组在T2、T3、T4时间点的血浆COP水平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两组间脐动、静脉血血浆COP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HSH40组产妇的低血压发生率为12.5%显著低于平衡液组的27.5% (P<0.05).两组间新生儿出生后1和5min Apgar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HSH40预扩容有利于维持产妇术中血浆COP和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且对胎儿血浆COP无影响.

    作者:朱慧琛;忻纪华;范逸辰;何征宇;何振洲;王祥瑞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右美托咪定在功能性鼻内镜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使用右美托咪定施行监测性麻醉管理(MAC)在功能性鼻内镜手术中的镇静效果.方法 择期在局部麻醉下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的男性患者60例,年龄20~41岁,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分级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丙泊酚组,每组30例.对患者行鼻部黏膜局部麻醉浸润后,右美托咪定组经静脉输液泵注射右美托咪定1 μg·kg-1·h-1,10 min后更改注射剂量为0.4 μg·kg-1·h-1;丙泊酚组静脉单次注射丙泊酚1.5 mg/kg,待患者入睡后经静脉输液泵维持注射剂量3 mg· kg-1·h-1.记录患者术前及手术开始15 min时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记录患者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术中Ramsay镇静评分、术中唤醒成功率(唤醒例数/总例数)、唤醒后配合度(准确配合例数/唤醒例数)、术中不良事件及术后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两组间术前和手术开始15 min时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丙泊酚组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右美托咪定组(P<0.01).右美托咪定组的术中Ramsay镇静评分显著好于丙泊酚组(P<0.01).两组间术后患者满意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的术中唤醒成功率和唤醒后配合度均显著高于丙泊酚组(P值均<0.01).丙泊酚组的呼吸抑制发生率显著高于右美托咪定组(P<0.01).结论 与丙泊酚相比,右美托咪定可唤醒的镇静效果更好,呼吸抑制发生率低,患者配合度好,更适合用于MAC辅助局部麻醉下功能性鼻内镜手术.

    作者:叶旻;汪汐;邹文焘;夏芹;傅舒昆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老年患者单侧下肢手术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剂量的选择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于老年患者单侧下肢闭合性骨折内固定手术的剂量.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分级为Ⅰ~Ⅲ级且年龄≥65岁的老年患者60例,采用Dixon的up-and-down序贯法,第1例老年患者的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剂量设定为15 mg,如阻滞完善则下1例患者的罗哌卡因剂量减少1个梯度(2.5 mg),阻滞不全则下1例患者的罗哌卡因剂量增加1个梯度,直至研究结束.应用Probit回归分析计算罗哌卡因用于老年患者下肢手术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局部麻醉药剂量及95%可信区间(CI).记录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及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 老年患者行单侧下肢闭合性骨折内固定手术的罗哌卡因高剂量为17.5 mg,50%的老年患者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下行下肢手术有效的局部麻醉药剂量(ED50,即低有效剂量)为12.07 mg(95%CI为10.93~13.29 mg),95%的老年患者有效的局部麻醉药剂量(ED95)为16.77 mg(95% CI为14.95~21.90 mg),99%的老年患者有效的局部麻醉药剂量(ED99)为18.71 mg(95%CI为16.30~25.78mg).15.03 mg对应85%的有效率,16.08 mg对应92%的有效率.所有患者术中均未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围术期未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术后出现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后头痛1例,经对症治疗后快速缓解.结论 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应用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是安全的,选择15 mg的剂量可基本满足老年患者下肢手术的麻醉需要.

    作者:杨永刚;严海;倪文宗;葛东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瑞芬太尼静脉连续输注在儿童和成人保留自主呼吸的剂量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在儿童和成人保留自主呼吸的剂量.方法41例行眼科手术的患者,根据年龄分为儿童组(1~14岁,18例)和成人组(≥14岁,23例).采用静脉吸入复合麻醉诱导,吸入体积分数为0.08的七氟烷5 L/min,静脉注射丙泊酚3 mg/kg、瑞芬太尼1.5 μg/kg,置入喉罩,停止吸入七氟烷.持续静脉滴注丙泊酚200 μg·kg-1·min-1,瑞芬太尼起始速度为0.2 μg·kg-1·min-1,然后每5 min减少瑞芬太尼滴注速度0.05 μg·kg-1·min-1直至患者呼吸频率>10次/min,此即瑞芬太尼呼吸恢复剂量.再上调瑞芬太尼滴注速度至患者呼吸频率≤10次/min或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65 mmHg(1 mmHg=0.133 kPa),此即瑞芬太尼呼吸抑制剂量.取瑞芬太尼呼吸恢复剂量和呼吸抑制剂量的算术均数为保留自主呼吸的瑞芬太尼平均剂量.记录并比较患者呼吸抑制即刻和呼吸恢复即刻的心率、血压和petCO2.结果 儿童组保留自主呼吸的瑞芬太尼平均剂量显著高于成人组(P<0.05).儿童组在呼吸抑制即刻、呼吸恢复即刻的心率均显著高于成人组(P值均<0.05),两组间petCO2和平均动脉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患者呼吸抑制即刻的petCO2均显著高于同组呼吸恢复即刻(P值均<0.05),而同组呼吸抑制即刻与呼吸恢复即刻间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所有患者麻醉效果均满意,顺利完成手术.其中儿童组2例和成人组1例患者因手术时间限制未能及时滴定出瑞芬太尼呼吸恢复剂量.儿童组3例和成人组4例患者在麻醉诱导时出现心动过缓(心率<60次/min),予阿托品0.01mg/kg静脉注射后缓解.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低氧血症(脉搏血氧饱和度<95%).结论 0.13和0.08 μg·kg-1·min-1可分别作为儿童和成人保留自主呼吸的瑞芬太尼的参考剂量.儿童耐受瑞芬太尼的剂量显著高于成人.

    作者:姚峥;徐静;陈莲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小剂量艾司洛尔对老年人围术期心肌肌钙蛋白I的影响

    目的 观察围术期小剂量艾司洛尔持续静脉滴注对老年患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表达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胃、肠道手术的老年患者120例,年龄60~75岁,随机分为艾司洛尔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艾司洛尔组从麻醉诱导前5 min开始持续静脉滴注艾司洛尔20 μg·kg-1·min-1,对照组则以相同的速度静脉滴注0.9%氯化钠溶液.记录患者入手术室后、麻醉诱导前、诱导后3 min、气管插管后即刻、气管插管后3 min、切皮前、切皮后3 min、探查腹腔前、探查腹腔后、手术结束时(缝完后一针)、气管插管拔管前、气管插管拔管后3 min各时间点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MAP).检测患者在手术开始前、手术结束时、术后24 h的血清cTnI水平.结果 对照组气管插管后即刻、切皮后3 min、探查腹腔后的心率均分别较该操作前显著加快(P值均<0.05),MAP均分别较该操作前显著升高(P值均<0.05).而艾司洛尔组仅气管插管后和探查腹腔后即刻的MAP较该操作前显著升高(P值均<0.05),其余时间点心率和MAP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各时间点血清cTnI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老年患者术中持续静脉滴注艾司洛尔20 μg·kg-1·min-1有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减轻气管插管等手术刺激时的心血管反应,但对血清cTnI水平无明显影响.

    作者:丁雯;陆志俊;沈亮;李永兴;罗艳;于布为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吗啡成瘾时脑细胞凋亡数目增加

    目的 观察吗啡成瘾大鼠脑细胞凋亡数目的变化.方法 将24只体重为190~210 g的成年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吗啡依赖组、吗啡戒断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依据药物递增原则,吗啡依赖组和吗啡戒断组大鼠腹腔内注射吗啡13d,建立吗啡成瘾模型.吗啡戒断组大鼠在成瘾后予腹腔内注射纳洛酮5 mg/kg,诱导戒断30 min.对照组大鼠在相同的治疗时间予腹腔内注射0.9%氯化钠溶液.应用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化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细胞凋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吗啡依赖组的戒断症状评分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著低于吗啡戒断组(P<0.01),表明吗啡成瘾模型建立成功.吗啡依赖组和吗啡戒断组的大鼠海马区脑细胞凋亡百分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1),吗啡依赖组与吗啡戒断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吗啡依赖组和吗啡戒断组的大鼠海马区脑细胞内Caspase-3蛋白表达阳性细胞百分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1),吗啡依赖组与吗啡戒断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应用吗啡可诱发大鼠脑细胞异常凋亡,这可能是阿片类药物引起脑内神经改变的机制之一.

    作者:刘立伟;王新华;傅强;吴青华;傅舒昆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型酪氨酸激酶受体-钾氯共转运体2信号通路在大鼠糖尿病周围神经痛机制中的作用

    目的 观察鞘内注射B型酪氨酸激酶受体(TrkB)抑制剂K252a对糖尿病大鼠机械性痛阈、脊髓背角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钾氯共转运体2(KCC2)表达的影响,以了解BDNF-TrkB-KCC2信号通路在糖尿病神经痛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第一部分:22只Sprague-Dawley (SD)雄性大鼠,10只分别于链脲霉素(STZ)注射前及注射后1、2、4周检测其机械性痛阈;上述时间点各取3只大鼠腰膨大处脊髓背角组织,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BDNF、KCC2的表达.第二部分:取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STZ+0.9%氯化钠溶液组、STZ+K252a组、STZ+K252a溶剂组,每组10只.STZ注射4周后,STZ 3组分别予鞘内注射0.9%氯化钠溶液10 μL、K252a 10 μg/10 μL、K252a的溶剂(0.01%二甲亚砜)10 μL,每天1次,连续4d.分别于给药前30 min及末次给药后30 min,检测大鼠的机械性痛阈值.行为学检测结束后,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腰膨大脊髓背角BDNF、KCC2的表达.结果 第一部分:STZ注射后2周,大鼠的机械性痛阈值较注射前及注射后1周显著降低(P值均<0.05);STZ注射后4周,大鼠的机械性痛阈值较注射后2周显著降低(P<0.05).STZ注射后2周,大鼠脊髓背角BDNF表达水平较注射前及注射后1周显著升高(P值均<0.05);STZ注射后4周,大鼠脊髓背角BDNF表达水平较注射后2周显著升高(P<0.05).STZ注射后2周,大鼠KCC2表达水平较注射前及注射后1周显著降低(P值均<0.05);STZ注射后4周,大鼠KCC2表达水平较注射后2周显著降低(P<0.05).第二部分:鞘内给药后,STZ+K252a组机械性痛阈值较给药前显著增加(P<0.05),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Z+0.9%氯化钠溶液组及STZ+ K252a溶剂组与给药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TZ+ K252a组BDNF表达水平较STZ+0.9%氯化钠溶液组及STZ+K252a溶剂组显著降低(P值均<0.05),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Z+K252a组KCC2表达水平较STZ+0.9%氯化钠溶液组及STZ+ K252a溶剂组显著升高(P值均<0.05),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连续鞘内注射K252a后,糖尿病神经痛大鼠机械性痛阈值及脊髓背角BDNF、KCC2表达水平均可恢复正常,BDNF-TrkB信号通路可能通过调节其下游KCC2蛋白的表达参与糖尿病神经痛的形成.

    作者:赵仲柏;薛庆生;于布为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猕猴视觉光学成像的麻醉方法

    目的 探讨猕猴视觉光学成像的长期麻醉方法以及麻醉药物的选择和用量.方法 选用15 mg/kg氯胺酮肌内注射麻醉诱导,应用1.5 mg· kg-1·h-1硫喷妥钠、0.15 mg·kg-1·h-1维库溴铵、体积分数为0.01 ~0.03的异氟烷、0.5~2 L/min氧化亚氮、1~2 L/min氧气和0.4 mg·kg-1·h-1地塞米松麻醉维持,给予猕猴正弦光栅视觉信号刺激,刺激方向为0和90°,时间频率为6 Hz,空间频率为1.5周/°,刺激4 s,对照1 s,间歇12s,共64个循环.在此过程中检测猕猴的心率、呼吸频率、体温、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收集猕猴视觉皮层图像信号并应用matlab程序把图像信号转换为代表图像强度的数字矩阵.结果 实验共使用8只猕猴,实验过程中平均心率为(143.8±15.2)次/min,平均呼吸频率为(33.5±2.3)次/min,平均体温为(37.9±0.2)℃,平均SpO2为(96.3±1.7)%,平均petCO2为(30.1±2.0) mmHg(1 mmHg=0.133 kPa),能较好地维持猕猴的麻醉状态,并得到满意的视觉光学成像结果.结论 选用此麻醉用药及用量能较好地实施麻醉及维持麻醉,并能得到很好的内源性成像信号.

    作者:陶静茹;任荣荣;赵璇;王英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异氟烷后处理减轻大鼠盲肠结扎穿孔所致急性肺损伤

    目的 研究异氟烷后处理对大鼠盲肠结扎穿孔(CLP)所致急性肺损伤(ALI)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48只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假手术组,单纯行开腹关腹术;CLP组,行CLP建立大鼠ALI模型;异氟烷组,CLP模型建立后4h,使大鼠吸入体积分数为0.014的异氟烷2h.分别在实验后6和24 h,每组各处死6只大鼠作为6h亚组和24 h亚组.取腹主动脉血行动脉血气分析,取左肺测定肺组织湿/干重比(W/D),取心脏血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浓度,取右肺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核转录因子(NF)-κB的表达.结果 假手术组大鼠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肺组织W/D及血清TNF-α和IL-6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LP组和异氟烷组的paO2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值均<0.05),肺组织W/D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大(P值均<0.05),血清TNF-α和IL-6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值均<0.05);但异氟烷组上述指标的变化均较CLP组小,与CLP组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大鼠的肺组织无明显损伤;CLP组大鼠的肺组织损伤严重,24 h亚组的损伤更为明显;异氟烷组大鼠的肺组织损伤较CLP组轻.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偶见NF-κB表达阳性细胞,CLP组见大量NF-κB表达阳性细胞,异氟烷组的NF-κB阳性细胞数目较CLP组减少.结论 异氟烷后处理对脓毒症ALI具有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能部分是通过抑制炎性因子和NF-κB的表达实现的.

    作者:吕翔;董翔;李启芳;姜虹;朱也森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深化临床研究,推进高渗液体的合理使用

    渗透压是指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的一种吸水力量,其大小取决于溶质颗粒数量的多少,而与溶质的分子质量、分子半径和构型等特性无关.由于血浆中晶体溶质的颗粒数目远大于胶体数目,所以血浆渗透压主要由晶体渗透压构成.血浆的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溶解于其中的晶体物质,特别是电解质.由于血浆与组织液中晶体物质的浓度几乎相等,所以其晶体渗透压也基本相等.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由蛋白质分子构成,其中白蛋白的分子质量较小,数量较多(分子数量上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是决定血浆胶体渗透压大小的主要因素.

    作者:李士通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神经阻滞复合静脉自控镇痛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复合坐骨神经阻滞、股神经阻滞、局部麻醉药膝关节局部浸润的多模式镇痛方法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为Ⅰ或Ⅱ级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多模式镇痛组和单纯PCIA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维持镇痛2d,记录术后2、24、48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以及术后PCIA按压次数、下肢运动功能阻滞程度、被动及主动膝关节屈曲角度、术后开始下床活动的时间和住院天数.结果 多模式镇痛组术后2、24 h静息状态和术后24、48 h运动状态的疼痛VAS评分<4分的患者构成比均显著高于单纯PCIA组同时间点(P值均<0.01).多模式镇痛组术后≤2h、>2 h且≤24 h、>24 h且≤48 h各时间段的PCIA按压次数均显著少于单纯PCIA组(P值均<0.01).两组患者术后24、48 h患肢运动功能评估均为0级,无1例出现运动阻滞.多模式镇痛组术后24、48 h膝关节主动屈曲至90°者的构成比均显著高于单纯PCIA组同时间点(P值均<0.01),多模式镇痛组患者术后开始下床活动的时间及住院无数均较单纯PCIA组显著缩短(P值均<0.01).结论 PCIA复合局部麻醉药行膝关节局部阻滞、坐骨神经阻滞、股神经阻滞的多模式镇痛方法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良好,对患者下肢肌力影响轻微,且并发症少,是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较理想的镇痛方法.

    作者:裘毅敏;黄小静;黄丽娜;陈敏;汪正平;李士通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应用于单侧肺叶切除术后镇痛镇静的效果

    目的 比较地佐辛、舒芬太尼及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用于单侧肺叶切除术后镇痛镇静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60例择期行单侧肺叶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地佐辛组、舒芬太尼组及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行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电子静脉镇痛泵中的药物配方:地佐辛组,地佐辛0.8 mg/kg加0.9%氯化钠溶液至100 mL;舒芬太尼组,舒芬太尼3μg/kg加0.9%氯化钠溶液至100mL;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组,舒芬太尼1.5 μg/kg联合地佐辛0.4 mg/kg加0.9%氯化钠溶液至100 mL.记录并比较术后0.5 h(T1)、12 h(T2)、24 h(T3)、48 h(T4)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Ramsay评分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组间在T1时间点的疼痛VAS评分和Ramsay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组与舒芬太尼组和地佐辛组间在T2、T3、T4时间点的疼痛VAS评分和Ramsay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舒芬太尼组与地佐辛组间的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在行单侧肺叶切除术的患者中,舒芬太尼术后镇痛的效果优于地佐辛及两者联合应用.

    作者:姜艳华;王秋石;马虹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右美托咪定用于涉及上气道手术监测性麻醉管理的镇静必须谨慎

    右美托咪定作为α2受体激动剂,作用于脑和脊髓的α2受体,具有镇静、镇痛、抗焦虑和抗交感等作用,因此可以提高患者围麻醉期的舒适度,缓解应激反应,减少麻醉药用量和减轻术后疼痛.由于右美托咪定独特的受体活性和药理学特性,可维持类似自然睡眠的镇静作用,可唤醒,患者的配合度高,有短暂遗忘作用,国外该药在成人重症监护病房的镇静、术中需行神经生理学检查或神经功能区定位的可唤醒麻醉中备受青睐.

    作者:陈莲华 刊期: 201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