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江苏中医药杂志

江苏中医药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江苏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江苏省中医药学会;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江苏省针灸学会
  • 国际刊号:1672-397X
  • 国内刊号:32-1630/R
  • 影响因子:0.66
  • 创刊:1956
  • 周期:月刊
  • 发行:江苏
  • 语言:中文
  • 邮发:28-8
  • 全年订价:235.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剑桥科学文摘, 上海图书馆馆藏, 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医学
江苏中医药杂志   2013年3期文献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医证候与p53、Her-2蛋白及Ki-67表达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肝郁气滞证、冲任失调证和正虚毒炽证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肿瘤组织中p53、Her-2蛋白及增殖指数Ki-67的表达特点和意义.方法:选择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279例,其中肝郁气滞证124例,冲任失调证99例,正虚毒炽证5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证型患者乳腺肿瘤组织内p53、Her-2蛋白及Ki-67表达情况并做统计学比较.结果:肝郁气滞证组p53蛋白阳性表达比例明显低于冲任失调证组和正虚毒炽证组(P<0.05),正虚毒炽证组Her-2蛋白阳性表达比例明显高于肝郁气滞证组和冲任失调证组(P<0.05),正虚毒炽证组Ki-67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肝郁气滞证组和冲任失调证组(P<0.05).结论:乳腺癌中医辨证分型与p53、Her-2蛋白表达程度及增殖指数Ki-67存在相关性,对于冲任失调证、正虚毒炽证和p53、Her-2蛋白及增殖指数Ki-67高表达的肝郁气滞证乳腺癌患者均应加强随访并定期复查.

    作者:冯钰晴;罗娅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定向控制挂线联合痔科生肌散治疗高位肛瘘13例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定向控制挂线联合痔科生肌散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高位肛瘘患者2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13例.治疗组采用定向控制挂线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挂线治疗.待橡皮筋脱落后,治疗组创面予院内制剂痔科生肌散外用,对照组予常规换药.比较2组患者术后橡皮筋脱落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以及肛门括约肌功能评分(Wexner评分),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和创面愈合1个月后肛管静息压(RRP)、肛管大收缩压(AMCP)改变情况.结果:对照组创面愈合1个月后RRP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则未见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橡皮筋脱落时间明显延长(P<0.05),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5),Wexner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定向控制挂线能够更好地减少肛门括约肌缺损,保护肛门功能,痔科生肌散能够促进创面愈合.

    作者:周阿成;储正达;黄伟;黄华丽;黄晓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健脾解毒方对大肠癌高危人群干预作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健脾解毒方对脾虚湿热型大肠癌高危人群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经大肠癌筛查属高危人群且符合脾虚湿热证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均予常规对症处理及健康教育,观察组服用健脾解毒方煎剂,对照组服用健脾解毒方安慰剂,均每日1剂,连续服用6个月.比较2组便溏不爽、脘腹胀闷、神疲乏力等中医证候积分改变情况及大便隐血试验(FOBT)转阴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中医证候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单项症状中观察组便溏不爽、食少纳呆、口渴少饮、身热不扬、脘腹胀闷、肢体困重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观察组FOBT阳性患者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健脾解毒方可以明显改善脾虚湿热型大肠癌高危人群的临床症状,降低大便隐血试验阳性率,从而降低大肠癌发生的风险.

    作者:杨燕青;唐逸韵;邓皖利;李琦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30例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医调和营卫法配合常规西医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戊酸雌二醇片,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给予桂枝汤治疗,2组均治疗3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Kupperman评分、血清促卵泡激素(FSH)、雌二醇(E2)和促黄体素(LH)水平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Kupperman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总分及部分单项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FSH、LH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E2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清性激素水平,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军伟;刘芹;马一丹;柏莉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针刺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治疗脑卒中后抑郁43例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抗抑郁药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北京老年医院治疗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10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针刺三阴交(双)、神门(双)、内关(双)、太冲(双)、四神聪、百会,1次/d,每周连续针刺5次.2组均于治疗4周后比较疗效,统计并比较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巴塞尔(Barthel)评分.结果:治疗3周和4周后,2组患者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2%(P<0.05).治疗后2组患者Barthel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与治疗药物有关的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抗抑郁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疗法可降低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程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张力;武海燕;马丽;曹萌;张守字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超微针刀结合特定电磁波谱治疗头夹肌损伤3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超微针刀结合特定电磁波谱(TDP)治疗头夹肌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头夹肌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在TDP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结合超微针刀,对照组结合针刺.1周为1个疗程,2组均治疗3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麦吉尔疼痛量表(MPQ)评分变化情况,并评估近远期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MPQ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治疗1个疗程、3个疗程后及随访3个月时评分均明显低于同时期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3个疗程后总有效率93.33%,优于对照组的73.33%(P<0.05);治疗组随访3个月时总有效率93.3%,优于对照组的70.00%(P<0.05).结论:超微针刀结合TDP能有效治疗头夹肌损伤,减轻患者头颈部疼痛,缓解局部活动受限,且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邱雪丽;陈柏书;文舒宁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经方治疗肿瘤相关并发症验案4则

    现代肿瘤治疗引起的并发症纷繁复杂,而仲景之方,因处方灵活精妙,历来为医家所推崇.笔者在临床喜用经方化繁就简,常有意外收获,兹举验案4则.

    作者:崔德利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王霞芳辨证论治儿童多动症验案3则

    儿童多动症又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儿童时期一种常见的行为障碍性疾病,临床以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不分场合的动作过多,情绪冲动,可伴有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为特征.

    作者:丁惠玲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沈洪古方新用治疗脾胃病验案3则

    沈洪教授是江苏省中医院消化科主任中医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致力于消化系统疾病临床研究30余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沈教授深谙中医经典,擅用古方疗今病,疗效显著.笔者跟师随诊,受益良多,现将沈师运用古方治疗消化科疾病验案3则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作者:丁旭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女科经纶》月经不调诊疗理论框架探析

    《女科经纶》为清代医家箫埙所著,全书收录上自《黄帝内经》,下迄清初的各家思想,源流分明,精于凝练,出注按语.现以月经生理和月经不调为主线,凝练《女科经纶》一书对月经不调的诊疗理论框架.萧氏对月经的生成构建了冲脉、冲任督三脉、心与小肠二经、天癸、饮食五味之精为月经之原的理论框架.对月经不调产生的原因归纳为合非其时、阴阳相胜、感于风冷外邪、伤于忧思郁怒的病因病机理论框架.对于月经不调的治则治法建立了调经须寒温与天地相应、调经养血莫先开郁行气、养心实脾为调经之要法、调经养血莫如滋水养火、调经以补养脾胃为大法的理论框架.上述理论均对妇科月经不调的临床诊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马丹;傅海燕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定喘汤对哮喘模型小鼠肺组织炎性病变及Th2细胞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

    目的:研究定喘汤对哮喘模型小鼠气道炎症及气道阻力的干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04只雄性C56BL/6小鼠随机均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定喘汤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定喘汤治疗组,每组26只.哮喘模型组与定喘汤治疗组小鼠予卵蛋白(OVA)致敏和激发建立哮喘模型.末次激发24h后,每组取10只小鼠测定气道阻力;每组取8只小鼠右下肺组织行HE染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免疫组化观察肺组织炎性病变,同时取左上肺组织提取蛋白,行蛋白印迹试验(western?blot)检测肺组织中GATA-3蛋白表达;每组取8只小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介素(IL)-4、IL-5、IL-13和TNF-α含量,计数BALF及外周血中炎性细胞.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哮喘模型组小鼠气道阻力显著升高,肺组织出现炎性病变,TNF-α表达升高,BALF及外周血的炎性细胞比例上升,BALF中IL-4、IL-5、IL-13和TNF-α含量升高,肺组织中GATA-3蛋白表达水平上升.与哮喘模型组比较,定喘汤治疗组小鼠气道阻力显著降低,肺组织炎性病变缓解,TNF-α表达降低,BALF及外周血的炎性细胞比例下降,BALF中IL-4、IL-5、IL-13和TNF-α含量降低,肺组织中GATA-3蛋白表达水平下降.上述指标在生理盐水对照组与定喘汤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定喘汤可减轻哮喘小鼠的气道炎性病变,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可能与经GATA-3介导抑制Th2细胞相关炎性因子有关.

    作者:颜延凤;朱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柯梦笔治疗慢性胃炎经验鳞爪

    柯梦笔主任中医师为江苏省名中医,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治疗慢性胃炎等脾胃系病证.笔者有幸待诊左右,受益匪浅.今对柯师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魏捷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易无庸治疗慢性肾衰竭临床经验探析

    慢性肾衰竭病程长,以脾肾亏虚为本,痰湿、浊毒停于体内为标,血瘀贯穿疾病全程.易无庸教授指出慢性肾衰的基本病机为肾虚血瘀,治以补肾固涩、活血化瘀为主,兼以内外合治祛除浊毒,固护胃气及改善患者睡眠.附验案1则以佐证.

    作者:卢春键;陈志红;袁常健;蔡玉纯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六味地黄丸治疗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的严重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的首要原因.六味地黄丸作为经典的补肾名方,广泛应用于DN的治疗.临床上,六味地黄丸可降低DN患者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血压,调节血脂,改善肾功能,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疗效确切.药理机制研究表明,六味地黄丸可减轻炎症反应,延缓肾纤维化,改善足细胞损伤,抗氧化应激,调节多元醇通路,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抑制蛋白激酶C活性等.目前部分临床研究忽略了对DN患者的辨证治疗,对六味地黄丸药理机制的探索尚局限在单一或几个指标,缺乏综合效应机制的研究.因此,以辨证论治的理念为指导,着力开展高质量的对照实验,积极探索针对多靶点的作用机制将是今后研究的重要方向.

    作者:王泽;王秋虹;李晓文;孙丰卉;林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临证指南医案》疮疡辨治特色浅析

    《临证指南医案·疮疡篇》共载医案44则,记录了叶天士诊治疮疡疾病的学术思想.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4方面:新发疮疡重视病因由外来者祛邪为主,从饮食而生者清阳明为主;血热久疮注重凉血养血,并以膏丸之剂缓图其功;疮疡变证注重气血状态,随证治之;颈项、乳房部位瘰疬、痰核则以少阳经络气血皆薄为基础,从肝胆气血痰火论治.

    作者:颉龙飞;徐竞一;付姝菲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尤怡治疗呕吐九法方药特色探析

    尤怡为明清时期吴门医派的著名医家,其治疗呕吐病证可概括为以下九法,即刚壮散寒、清凉和胃、消痰逐水、消食祛积、行气降逆、祛风和胃、理中安蛔、通腑导利以及温中益胃.其方药特色方面注重顾护胃之气阴,鲜用苦寒之品,善用经方化裁论治呕吐,这些都为后世医家治疗呕吐提供了有益经验.

    作者:王凯;连秋华;孙宏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关于处方中中药剂量的思考

    中药剂量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是临床用药的关键,历来受到医家们的高度重视.药物剂量的大小涉及多方面的因素,不仅与药物本身的功效特点相关,也受到用药目的、临床配伍、量效关系、病情轻重等方面的影响.因此在临床配方时应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拟定合理剂量,以期达到佳的临床疗效.

    作者:时文远;王正君;张晓云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王孟英治学方法探析

    王孟英是清代著名的温病学家,对温病学乃至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王氏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大家,与其治学方法密切相关,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颖悟勤勉,矢志于医;善采百家之长,并能融会贯通;善读古书,更可贵者,遵守古法而又不拘泥于古法;临证注意立案,处方必先立案,注重经验积累.

    作者:张蕾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肝血虚证因子分析及专家意见征询研究

    目的:探明肝血虚证的主症、次症和舌脉表现,客观揭示肝血虚证的本质,以指导临床辨证,并为病证的规范化及客观化服务.方法:搜集古今文献及临床病案资料308例肝血虚证患者,建立数据库,利用因子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合专家意见征询研究分析肝血虚证病位、病性特征.结果:肝血虚证主症为视物模糊、视力减退或雀盲、爪甲不荣、月经量少、经色暗淡、月经愆期;次症为胁肋隐痛、头晕、寐差、精神疲惫、肢倦乏力、面色萎黄、面白无华、耳鸣;若出现肌肉动、肢体拘急则为血虚生风证;舌脉为舌质淡白,苔薄白或白润,脉细、弦细、沉细或弱.结论:因子分析及专家意见征询可以应用于五脏系统病证规范化研究,可以为病证规范化提供方法学平台.

    作者:史话跃;杨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中医药强省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关于加快推进江苏中医药强省建设战略的思考与建议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发展中医药事业,制定了一系列保护中医药的方针政策和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措施,全国各地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大力促进中医药传承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一些中医药大省从战略的高度,作出了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决策部署,全方位推进地方中医药事业繁荣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党中央对中医药工作的更加重视,越来越多的省份加入了建设中医药强省行列.中医药强省建设战略,已成为在中医药发展上有基础、有资源、有条件、有潜力、有优势的省份,进一步实施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全方位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的重大举措.中医药强省建设是直接关系到地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战略部署.本研究课题组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初步探索提出中医药强省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结合江苏实际,就江苏中医药强省建设状况进行对照研究,以更好地推进江苏中医药强省建设,也可为其他省份实施中医药强省建设提供参考.

    作者:江苏中医药强省建设战略研究课题组;黄亚博;冯广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八珍汤防治局部晚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骨髓抑制40例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八珍汤防治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骨髓抑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住院行盆腔外照射,外照射结束后于门诊行内照射治疗.自接受外照射治疗开始当日起采用紫杉醇加顺铂方案(TP方案)行静脉同步全身化疗,28d为1个周期,连续化疗4个周期.治疗组从放化疗开始(研究起点)同时加服以八珍汤为主方的中药,直至全部放化疗结束后1个月(研究终点).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骨髓抑制情况、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悬浮红细胞及重组人白介素-11(IL-11)使用量以及生活质量和免疫功能等.结果:治疗组Ⅲ—Ⅳ级骨髓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使用剂量及悬浮红细胞输注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终点时治疗组KPS评分分值及稳定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终点时治疗组CD3+、CD4+细胞水平及CD4+/CD8+比值高于本组研究起点及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八珍汤能够显著减少局部晚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患者骨髓抑制发生率,延缓患者KPS评分下降趋势,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高患者治疗耐受度及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治疗作用.

    作者:王逸君;马珺;张碧云;鹿红;赵迪;宋威;于大海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脾肾阳虚证20例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原发性膜性肾病脾肾阳虚证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予ACEI/ARB、醋酸泼尼松0.5mg/(kg·d)、雷公藤多苷片20mg,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温阳健脾益肾方.2组疗程均为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4周、8周、12周观察24h尿蛋白定量(UTP)、血白蛋白(ALB),以及血常规、谷丙转氨酶(ALT).疗程3月.结果:治疗3个月,2组患者UTP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ALB均较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UTP低于对照组,ALB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对照组出现2例患者肝功能轻度异常,治疗组患者血常规、ALT未见明显变化.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降低膜性肾病患者24hUTP,提高ALB,安全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孙玄静;张秀胜 刊期: 201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