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检验杂志

临床检验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江苏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江苏省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764X
  • 国内刊号:32-1204/R
  • 影响因子:0.74
  • 创刊:1983
  • 周期:月刊
  • 发行:江苏
  • 语言:中文
  • 邮发:28-104
  • 全年订价:24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维普收录(中)
  • 全国优秀科技期刊(1997,三部委)
  • 临床医学
临床检验杂志   2011年9期文献
  • 汶川地震伤员伤口感染细菌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汶川大地震伤员伤口感染细菌的耐药情况.方法 收集2008年5月~7月地震伤患者送检伤口标本中分离的非重复病原菌共34株.所有菌株以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到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药敏试验采用K-B法,其他细菌药敏试验采用Vitek-32配套药敏卡(GP119,GN48),按2008年CLSI规定进行结果分析.结果 80.0%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耐药,对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及氟喹诺酮类的耐药率高达70%以上,但未检测到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革兰阳性菌;肠杆菌科细菌对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抗生素及碳青酶烯类药物都敏感,而非发酵菌耐药程度严重,除了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16.7%,其他均在30%以上,而且4株为多耐药菌(其中2株为泛耐药菌).结论 地震伤员伤口感染病原菌耐药较严重,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同时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作者:王卫萍;黄梅;史利宁;邵海枫;范明;李晓军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唾液与血清尿素、肌酐、尿酸水平的相关性及参考值调查

    目的 分析唾液与血清尿素( Urea)、肌酐(Cr)、尿酸(UA)水平的相关性,分别建立本实验室的参考值.方法 用Hitachi 7600-02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唾液和血清Urea、Cr、UA水平,计算二者Urea、Cr、UA的相关系数(r)及唾液Urea、Cr、UA参考值.结果 健康人群唾液与血清Urea、Cr、UA水平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918、0.932、0.844;<50岁男性唾液Urea、Cr、UA的参考值上限分别为6.72 mmol/L、11.13 μmol/L、448.96 μmol/L女性分别为6.43 mmol/L、9.25 μmol/L、353.62μmol/L;≥50岁男性唾液Urea、Cr、UA参考值上限为7.43 mmol/L、12.71 μmol/L、445.36 μmol/L,女性分别为7.56 mmol/L、12.11 μmol/L、430.5 μmol/L.结论 唾液与血清Urea、Cr、UA水平高度相关,可用于评估和监测患者肾功能水平.

    作者:夏运成;周志芳;彭灿辉;屈申;肖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张家港市孕妇孕早期和孕中期尿碘水平的调查

    为了解本市孕妇碘营养情况,2010年我们对本市1100例孕妇进行了尿碘的监测和分析,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本市常住并参加围产期保健的孕妇1 100例,年龄17 ~42岁;非妊娠婚检女性400例,18~ 36岁,作为对照组.

    作者:孙建方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清Hcy和CRP水平的初步观察

    血中高半胱氨酸(Hcy)升高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PIH)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1].本研究用循环酶法检测PIH患者和健康妊娠者血清Hcy水平,用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CRP水平,现将初步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PIH组:选择2008年1月~2010年6月本院妇产科PIH住院患者200例,其中轻度152例,重度48例,参照《妇产科学》第6版[2]诊断,年龄20~ 38岁,平均26.1岁;孕周>16周,平均24.7周.健康妊娠组:选择同期健康妊娠者300例,年龄19~40岁,平均24.5岁;孕周>16周,平均24.1周.所有研究对象均为单胎妊娠,既往身体健康,无原发性高血压及糖尿病,无不良嗜好及长期用药史.

    作者:陈桂媛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定量检测HBsAg水平在评价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定量检测HBsAg水平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疗效评价中的应用.方法 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法检测30例CHB患者在拉米夫定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HBsAg水平的变化,同时检测血清ALT、HBsAg、HBeAg和HBV DNA水平,并分析HBV DNA与HBsAg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前18例HBeAg阳性患者的HBsAg水平为(3 564.16±2 592.69) IU/mL,12例HBeAg阴性患者为(1 120.15±815 68) IU/mL;30例CHB患者血清ALT水平为(96.77±15.40) U/L;HBV DNA水平为(5.96±1.20) copies/mL,其与HBsAg浓度呈正相关(r=0.447,P<0.05).治疗1年后HBeAg阳性患者血清HBsAg为(1 064.62±529.96) IU/mL,与治疗前比较,t=3.78,P<0.01;治疗后HBeAg阴性组为(728.15±510.86) IU/mL,与治疗前比较,t=0.20,P>0.05;血清ALT水平为(30.31±10.24) U/L(t=19.62,P<0.01),HBV DNA水平为(3.11±1.51) copies/mL(t=8.04,P<0.01).在治疗3个月后,8例CHB患者出现YMDD变异,产生拉米夫定耐药,从而导致HBV DNA与HBsAg水平反弹,而血清ALT水平反弹时间滞后于HBsAg和HBV DNA约3个月.结论 动态监测HBsAg浓度,有助于评估拉米夫定疗效和发现早期耐药.

    作者:阮福明;许立新;周镇先;夏敦年;龚希平;任军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MP-1基因mRNA的表达及其与耐药性的关系

    目的 从IMP-1型金属酶基因mRNA表达的角度,对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酶情况和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前期课题实验中IMP-1基因阳性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12株,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其对亚胺培南的小抑菌浓度(MIC),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IMP-1基因的mRNA表达量,分析其表达量与细菌对亚胺培南MIC之间的关系.结果 低MIC组和高MIC组的MIC范围分别为16~64 μg/mL和256~2 048 μg/mL;低MIC组的IMP-1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高MIC组(P<0.05).结论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中IMP-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与细菌对亚胺培南MIC值的高低有关.

    作者:门昆;魏殿军;张敬伟;王洪礼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3-氨基苯硼酸纸片法检测肺炎克雷伯菌高产AmpC酶

    目的 建立并评价一种检测肺炎克雷伯菌高产AmpC酶的新方法.方法 用3-氨基苯硼酸(APB)双纸片协同法、三维试验和PCR法,对临床分离的头孢西丁耐药的87株肺炎克雷伯菌进行AmpC酶检测,将APB双纸片协同试验检测的结果分别与三维试验和PCR法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87株肺炎克雷伯菌中,APB双纸片协同法、三维试验、PCR法对AmpC酶的检出率分别为48.3%、39.1%、41.4%.APB双纸片协同法与三维试验和PCR法结果的总符合率均为77.0%,Kappa值均为0.54,方法间的一致性较好.如以PCR结果为标准,APB双纸片协同法的敏感性为80.6%,特异性为74.5%,阳性预测值为69.0%,阴性预测值为84.5%.结论 APB双纸片协同试验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可靠、无需特殊仪器等优点,可用于AmpC酶常规检测.

    作者:李静;胡志东;田彬;徐海茹;李金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葡萄糖

    目的 建立一种测定血清葡萄糖(glucose,Glu)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探讨其能否作为血清Glu测定的参考方法.方法 以D-半乳糖(D-galactose)为内标物,用无水乙醇沉淀、去除血清中的蛋白质,在pH9.1条件下与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反应,用HPLC测定血清Glu衍生产物、D-半乳糖衍生产物,用标准曲线法定量;对建立的方法进行方法学评价.结果 本法测定血清Glu的批内变异系数(CV)为0.33%~ 0.67%,平均0.51%;批间CV为0.02%~ 0.85%,平均0.38%;总CV为0.47%~ 1.03%,平均0.68%.回收率为98.22% ~ 101.96%.分析Glu的参考物质SRM 965a,测定结果与认定值的偏差为-0.928%~0.347%,平均偏差为- 0.072%.结论初步建立了测定血清Glu的HPLC法;该法准确、精密,有望作为血清Glu测定的候选参考方法.

    作者:陈忠余;张天娇;张传宝;张江涛;周伟燕;闫颖;陈文祥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树突状细胞TLR7/8信号通路机制的研究进展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抗原提呈功能强的细胞,也是联接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桥梁和纽带.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是天然免疫中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在DCs分化和功能成熟中发挥重要作用.它能够识别细菌、真菌、病毒、原虫等病原体的高度保守结构基序——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s),在机体抗病原体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人浆细胞样DCs(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s,pDCs)中大量表达TLR7/8,并成为pDCs识别病毒核酸的主要PRR.本文就TLR7/8在DCs的表达及其信号通路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侯学伶;史伟峰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脑梗死患者血清高半胱氨酸检测的初步应用

    目的 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清高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探讨Hcy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检测138例脑梗死患者和115例非脑梗死患者(其中相关疾病对照组46例,健康人对照组69例)血清Hcy含量,并评价其诊断脑梗死的性能.结果脑梗死组有101例(73.2%)患有高血压,相关疾病对照组有21例(45.7%)患有高血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组血清Hcy的中位浓度为12.60 μmol/L,相关疾病对照组为10.35 μmol/L,健康人对照组为8.20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Hcy以10.7 μmol/L为临界值,其诊断脑梗死的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74%.结论 血清Hcy水平增高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Hcy的常规检测有望用于脑梗死的预测.

    作者:雷忠英;赵艳丰;张益红;魏永越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重型肝炎患者T淋巴细胞PD-1/B7-H1通路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研究重型肝炎(SH)患者T淋巴细胞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及其配体B7-H1的表达以及对疾病预后的影响.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H患者、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体检健康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PD-1/B7-H1的表达水平及T细胞亚群计数.分析存活及死亡SH患者PD-1/B7-H1的阳性率.结果 SH患者T淋巴细胞PD-1、B7 -H1阳性表达率[(5.16±0.72)%、(7.73±0.89)%]与CHB患者[(10.26±1.24)%、(16.86±2.32)%)]均高于健康对照组[(1.72±0.23)%、(1.96±0.30)%],P均<0.05;SH患者CD4+、CD8+细胞数为(44±8.3)%、(12±5.4)%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的(54±10.5)%、(25±8.3)%,P均<0.01;CD4+/CD8+为(3.67±0.26)高于健康对照组的(2.18±0.18),P<0.01.与死亡的SH患者PD-1/B7-H1 (6.75±0.84)%和(9.24±0.95)%相比,存活SH患者为(3.86±0.58)%和(5.94±0.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6、t=9.43,P均<0.01).结论 SH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PD-1/B7-H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与疾病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徐晓凤;叶金松;蒋丽华;陶岚;徐丽芳;刘灿均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循环microRNA-21的表达与意义

    目的 了解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循环microRNA-21 (miR-21)的表达情况.方法 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4例MM患者循环miR-21的表达水平,并与血清Ig的总量(IgG+ IgA+ IgM)、lambda轻链、kappa轻链、Ca2+、乳酸脱氢酶(LDH)、清蛋白(Alb)、β2-微球蛋白(β2-MG)、血红蛋白(Hb)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MM组循环miR-21的相对表达水平为2.01±0.27,显著高于意义不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MGUS)组0.76±0.20(t=15.39,P<0.01)和健康人对照(NC)组0.43±0.11(t=27.74,P<0.01).MM组Ⅰ期的miR-21水平显著低于Ⅱ期和Ⅲ期(t=-4.16,t=-4.32,P均<0.01).MM组循环miR-21水平与血kappa轻链(r=0.532,P<0.05)、血lambda轻链(r=0.615,P<0.01)、Ig的总量(IgG+ IgM+ IgA)(r=0.625,P<0.05)及血清β2-MG(r =0.491,P<0.05)均呈显著正相关,与血清Alb呈负相关(r=-0.585,P<0.01).而与LDH(r=0.250,P>0.05)、Hb(r=-0.286,P>0.05)及Ca2+(r=-0.227,P>0.05)均无相关性.结论 MM患者循环miR-21可以反映骨髓瘤细胞的负荷,监测MM病情进展.

    作者:乔永红;张霞;徐光;鞠少卿;王跃国;王惠民;王旭东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ATM基因D1853N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食管癌易感性分析

    目的 探讨ATM基因D1853N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食管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收集158例食管癌患者以及160例体检健康者外周血标本,用TaqMan技术检测ATM基因D1853N单核苷酸多态性,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食管癌患者与健康体检人群基因型分布.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ATM基因D1853N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食管癌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食管癌患者与体检健康者ATM D1853N基因型在性别、年龄和饮酒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吸烟和肿瘤家族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OR(95% CI)分别为2.684(1.491~4.831),2.713(1.379~5.336),P均<0.01].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结果表明,食管癌患者与健康体检者基因型频率相符合,P>0.05.食管癌患者G/G基因型占63.9%(101/158),G/A基因型占29.8%(47/158),A/A基因型占6.3% (10/158);而体检健康者分别为70.0%(112/160)、27.5%(44/160)和25.6%(41/160).与G/G基因型相比,G/A基因型OR(95% CI)为1.185(0.725~1.936),P>0.05;A/A基因型为2.772(0.843 ~9.116),P<0.05.结论A TM D1853N A/A纯合子可能增加了患食管癌的风险概率.

    作者:祁金友;樊卫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ADVIACentaur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检测B型钠尿肽的性能评价

    目的 评价ADVIA Centaur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检测B型钠尿肽(BNP)的分析性能.方法 参考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发布的方法学评价系列文件(EP文件)及有关文献,对西门子公司ADVIA Centaur CLIA系统检测BNP的精密度、空白限(LoB)、检出限(LoD)、功能灵敏度(FS)、分析测量范围(AMR)、大稀释度和临床可报告范围(CRR)以及胆红素、Hb和乳糜对分析的干扰进行全面系统地评价,比较肝素抗凝管、EDTA抗凝管、分离胶管和血清管4种不同标本类型及放置不同时间对BNP测定的影响,并对单纯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和急性脑梗死合并心衰患者的血浆BNP和血清NT-proBNP浓度进行检测,观察二者在不同疾病状态下的相关性.结果 ADVIA Centaur CLIA系统检测BNP的批内不精密度(批内CV)和总CV分别为1.1%~2.3%和2.3% ~3.6%,LoB、LoD和FS分别为0.86、3.61和4.64 pg/mL,AMR为4~5 094 pg/mL,大允许稀释度为1:2,CRR为5~10 188 pg/mL,胆红素(428 μmol/L)、Hb(2 g/L)和乳糜(2 200 FIU)对BNP测定无干扰;单纯心衰患者BNP与NT-proBNP的检测结果有良好的相关性(P <0.001),而急性脑梗死合并心衰患者二者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西门子公司ADVIA Centaur CLIA系统检测BNP的主要分析性能达到厂商声明的性能和有关的质量要求,建立的LoD、FS、大稀释度和CRR可为临床提供更好的质量保证,但在急性脑梗死合并心衰患者BNP与NT-proBNP的变化不一致,在临床应用时应引起重视.

    作者:李飞;王伟佳;温冬梅;张秀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3种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检测性激素结果的一致性比较

    目的 按NCCLS的EP-9A2方法对3种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系统检测的性激素结果进行比较,以保证实验室结果的一致性.方法 对Access(美国)、AIA 360(日本)和Maglumi 2 000(国产)的3种CLIA系统采用配套校准品校正,经Bio-Rad定值质控品验证符合后,按NCCLS的EP-9A2方法对促滤泡素(FSH)、促黄体素(LH)、促乳素(PRL)、睾酮(TESTO)、黄体酮(PROG)、雌二醇(E2)进行结果的比对.结果 按EP-9A2“相关系数r(略)2≥0.95,结果为一致性”进行分析,则Access和AIA 360在6个项目中有FSH、LH、PRL、TESTO 4个项目均为一致,而Maglumi 2 000检测系统与两家国外系统相比均只有FSH、LH、PRL为一致.其余项目均为非一致.而按我国的《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准确度-方法学比对)指导原则》中“免疫类的相关系数r2≥0.90,结果为一致性”来分析,则国外两个系统的6个项目均为一致,而国产CLIA系统与它们相比较均有项目为非一致性(r2 <0.90).结论 通过比对,可以验证不同检测系统性激素测定结果的一致性;对非一致性的项目应实行单种仪器测定,以防止误导临床.

    作者:袁建芬;喻海忠;肖春红;李海波;吴志美;郁小龙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活细胞工作站技术在小鼠卵母细胞实时观察中的应用

    目的 将活细胞工作站(LCS)应用于实时观察小鼠卵母细胞后期成熟和极体排放过程.方法 运用LCS技术平台,利用hoechst 33342标记DNA,同时结合明场观察,实时记录小鼠卵母细胞后期成熟和第二极体排放过程.结果 在建立适工作条件后,成功将LCS技术平台应用于小鼠卵母细胞观察,获得了第二极体排放的实时影像.结论 LCS技术可成功地应用于小鼠卵母细胞观察,为进一步扩展LCS应用范围,获得卵母细胞及早期胚胎生长发育过程的实时影像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毕晔;张克梅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自体CIK过继免疫治疗恶性肿瘤的佳输注时间

    目的 研究恶性肿瘤患者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的免疫表型与细胞毒活性的变化规律,探讨肿瘤患者CIK过继免疫治疗输注的佳时间.方法 采集40例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由IFN-γ、rhIL-1 α、rhIL-2等细胞因子和CD3单克隆抗体体外诱导培养成CIK.用流式细胞术动态监测免疫表型,MTT法分析细胞毒活性.结果 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PBMC中CD3+、CD3+CD8+、CD3+ CD56+表型细胞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CD3+ CD4+细胞在7d达到峰值,随后缓慢下降.CD25+细胞在培养的早期(3~7 d)即达峰值,7~14 d缓慢下降,14~21 d快速下降.HLA-DR+细胞在0~14d处于上升期,14 d达峰值后快速下降.成熟CIK细胞毒活性[(52.49±7.70)%]较未活化的PBMC[( 7.02±2.00)%]显著增高(P<0.01).结论 14 d左右能诱导出典型的CIK,CD3+ CD56+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确立自体CIK过继免疫治疗恶性肿瘤的佳输注时间为第14天.

    作者:邓海峰;陆明洋;徐斌;郑晓;李敏;刘检;周怡;孙青;石红兵;吴昌平;蒋敬庭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EB病毒感染患儿血小板假性减少1例

    2011年3月,我科发现1例因EB病毒感染致血小板假性减少的患儿,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儿,女,3岁,无明显诱因发热、咳嗽,体温38.4℃,口服感冒灵冲剂1d无缓解.2011年2月25日于当地医院就诊,WBC 10.53×109/L,N0.76,L0.21,PLT 55×109/L,予以青霉素静脉滴注每天1次,每次2×106 U,治疗3d,体温恢复正常,咳嗽未见好转.复查血常规,WBC 15.6×109/L,N0.26,L 0.68,PLT 43×109/L.

    作者:李喆倩;戈建军;高岭;常勇;陈红兵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也谈临床检验测量的不确定度

    通俗地理解,不确定度是指因测量误差的存在,测量结果不能肯定的程度.它是描述某分析方法的离散度和测定量值与真值或约定值之间偏差的参数.该指标也可代表分析结果的可信赖程度,是测量结果质量的指标.不确定度越小,所述结果与被测量的真值越接近,质量越高,水平越高,其使用价值越高;不确定度越大,测量结果的质量越低,水平越低,其使用价值也越低.在物理学、化学测量领域,它是个非常普通的名词.不确定度有多种合成方法,而且不同合成方法有其坚实的微分和积分理论基础.从计量学的角度看,在报告测量的结果时,如果给出相应的不确定度,这样便于使用者评定该测定量值的可靠性,从而可以评价不同人或不同实验室测定结果的可比性.

    作者:徐国宾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医学检验中的测量不确定度

    医学检验结果报告单定量检测结果包含了测量不确定度才是完整的,以判断检测结果是否达到预期检测目的.比较相关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时,也必须报告测量不确定度[1].测量不确定度可定量地评价检测结果的质量,是参考实验室和常规实验室质量体系的核心部分.1995年7个国际组织联合发布了《测量不确定度表示指南》(简称GUM)[2],对测量不确定度的定义、评定方法以及报告方式做了相应的规定.随后,ISO/IEC 17025[3]《检测和校准实验室的通用要求》和ISO 15189[4]《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具体要求》中均要求满足条件的实验室需参考GUM提供检测结果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程序.GUM应用数学理论和实际经验对测量程序中所有组分的标准不确定度进行评估,是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基本原则,适用于所有测量.如何将GUM应用于医学检验,制定医学检验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标准是检验工作者的一大难题.本文参照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5]、CNAS-CL07《测量不确定度评估和报告通用要求》[6]、CNAS-CL33《检测和核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临床酶学参考测量领域的应用说明》[7]和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研究院(CLSI)发布的《医学实验室测量不确定度的表示》(征求意见稿)[8]等文件,阐述了医学检验中的测量不确定度.

    作者:肖静;杨梅;倪红兵;陆青云;王惠民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常规法测定不同GGT催化活性的不确定度评定

    目的 评定常规方法测定不同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活性的不确定度.方法 用实验室常规方法和IFCC推荐的参考方法分别检测混合血清,以参考方法为依据评定常规方法测定GGT活性的不确定度,并绘制GGT活性测定的不确定度特征曲线,建立不确定度与酶活性水平间的函数关系.结果 运用不确定度特征曲线分析,当GGT活性较低时,应使用不确定度的绝对形式表示;当GGT活性较高时,应用相对不确定度表示.建立了GGT活性(x)与不确定度(u)之间的近似关系:u(x)≈2.42 +0.033x.结论 绘制不确定度特征曲线或建立不确定度与活性水平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方便地指导临床实验室评定测量不确定度.

    作者:沈蕾;王建新;季伙燕;苏建友;蒙杰;赵芳;王惠民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利用代表样品评定常规检验结果的不确定度

    目的 探讨一种适用于临床检验实验室常规检验结果不确定度评定的方法.方法 (1)以Roche系统测量GGT为例,用2个活性水平的标准物质和商品质控品、6个活性水平的新鲜患者血清,检验代表样品与患者样品测量结果的差异.(2)分别采用分析标准物质、与IFCC参考方法比较等方法评价常规测量系统的偏移,以标准物质3验证Roche系统和自建系统GGT测量结果的偏移;以IFCC方法评价Roche系统测量偏移.(3)以Roche系统GGT测量为例,采用1个活性水平标准物质和商品质控品、1个活性水平的新鲜患者血清,检验代表样品与患者样品的稳定性.(4)以本实验室6个月GGT室内质控变异系数(CV)为实验室内复现性精密度.(5)用公式uc(代表样品)=[u2(偏移)+u2(精密度)]1/2评定代表样品的测量不确定度.(6)用公式uc(抽样)=[u2(检验前)+u2(个体差异)+u2(样品间差异)]1/2评定抽样引入的不确定度.(7)用公式uc(患者样品)=[u2(代表样品)+u2(抽样)]1/2评价GGT检验结果的不确定度.结果 (1)2个活性水平的标准物质和商品质控品与6个活性水平的新鲜患者血清GGT测量结果CV为0.43% ~0.63%,相近浓度标准物质和商品质控品与新鲜患者血清测量变异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无显著性差异(低浓度水平F=0.41,高浓度水平F=0.32).(2)用标准物质3验证常规方法偏移时,Roche系统GGT测量结果偏移为-12.1%,自建系统GGT测量结果无偏移;用IFCC参考方法验证Roche系统GGT测量结果偏移为-6.47%.(3)标准物质、商品质控品、新鲜患者血清稳定性变化曲线的斜率分别为0.106 89、0.137 43和0.058084.与新鲜患者血清比较,标准物质和商品质控品的En值分别为0.63和0.06,无显著性差异(En≤1).(4)本实验室6个月室内复现性精密度为2.36%.(5)用分析标准物质方法计算时,Roche系统相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12,5%,自建系统为2.43%.用与IFCC参考方法比较法计算时Roche系统的相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6.89%.(6)抽样引入的不确定度为10.27%.(7)GGT检验结果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以GGT为17.9 U/L为例):采用“自上而下”方法评定时,Roche系统uc(患者样本)=2.9 U/L;自建系统uc(患者样本)=1.9 U/L,用“自上而下”方法评定时,Roche系统uc(患者样本)=3.0 U/L.结论 建立了一种简便可行的适用于临床检验实验室检验结果不确定度评定的方法.

    作者:吕京;陈宝荣;史光华;邵燕;胡滨;李月玲;孙慧颖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Excel表格在临床酶学参考实验室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中的初步应用

    目的 探讨Excel表格在临床酶学参考实验室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中的应用.方法 以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为例,用“自下而上”方法分析GGT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并对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评定.用Microsoft Excel 2007表格记录并计算.结果 GGT的扩展不确定度为4.4 U/L.GGT的测量结果报告为:(207.4±4.4) U/L,k=2.结论 Excel表格使用方便、快速,可用于临床酶学参考实验室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作者:王建新;王惠民;倪红兵;蒙杰;季伙燕;孙长江;沈蕾;曹金德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临床检验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随着对测量不确定度(uncertainty of measurement)的研究不断深入,其在医学检验中的作用和意义不可忽视.首先,实验室认可准则的国际标准ISO 17025和ISO 15189都对测量不确定度提出了明确要求,实验室要通过认可就必须考虑测量不确定度;其次,国内外的相关标准和规范明确规定参考测量结果和标准物质定值都必须给出测量不确定度;后,如果要将患者的检测结果与以前的结果或者临床决定水平(如参考值)进行比较,需要获得测量程序不确定度的信息.因此,临床实验室的管理和医学检验的发展离不开测量不确定度,但如不能为临床实验室建立一个简单、实用的评定常规检验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的方法,则会限制测量不确定度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和发展.

    作者:胡丽涛;何法霖;王薇;王治国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酶学参考实验室参考方法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指南

    [前言]本标准依据GUM、QUAM等不确定度评定理论,结合酶学参考实验室参考方法测量特点起草.在起草过程中参阅了CE等文献,标准初稿曾邀请国内计量领域、临床实验室管理机构、酶学参考实验室的数十位专家以函审、会审方式审阅并充分研讨、修定形成本标准.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卫生部临床检验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为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北京航天总医院,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北京协和医院,北京世纪坛医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为杨振华,陈宝荣,王惠民,黄宪章,汪静,居漪,邱玲,张曼.

    作者: 刊期: 2011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