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检验杂志

临床检验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江苏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江苏省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764X
  • 国内刊号:32-1204/R
  • 影响因子:0.74
  • 创刊:1983
  • 周期:月刊
  • 发行:江苏
  • 语言:中文
  • 邮发:28-104
  • 全年订价:24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维普收录(中)
  • 全国优秀科技期刊(1997,三部委)
  • 临床医学
临床检验杂志   2013年4期文献
  • 河北沧州地区遗传性耳聋突变位点分析

    目的 分析河北沧州地区遗传性耳聋的基因突变位点.方法 对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47人)和听力下降患者(21人)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4个耳聋基因GJB2、GJB3、SLC26A4、线粒体DNA 12SrRNA的9个突变位点.结果 耳聋组47例患者中耳聋基因突变者17例(36.2%),GJB2基因突变15例(31.9%),其中235delC纯合突变9例(19.1%),235delC杂合突变1例(2.1%),299delAT纯合突变2例(4.3%),176del16和299delAT杂合突变1例(2.1%),235delC和299delAT杂合突变2例(4.3%);GJB3基因突变1例(2.1%);SLC26A4基因突变1例(2.1%).听力下降组21例患者中耳聋基因突变者7例(33.3%),GJB2基因突变3例(14.3%),SLC26A4基因突变者4例(19.0%).结论 河北沧州地区主要见GJB2、GJB3及SLC26A4基因突变.

    作者:孔祥军;王洪琴;刘颖;赵群;申镇维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济南地区3种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血清型分析

    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iag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DEC)是引起感染性腹泻的常见病原菌之一,可引起婴幼儿急、慢性腹泻和成年人散发腹泻,也会引起暴发流行.DEC主要包括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肠集聚性大肠埃希菌(EAEC)和弥散黏附性大肠埃希菌(ESIES)6类[1].其中,EPEC、ETEC、EIEC是当前我国主要检测到的3种DEC[2].目前许多临床医生对腹泻患者很少进行常规细菌学检测,致使大多数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不能及时明确诊断.我们收集济南地区腹泻患者标本进行了DEC的分离鉴定及血清型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靳晓红;崔玉玲;李彦;马凤龙;顾頠;李子建;刘元东;周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分析及基因型研究

    目的 探讨本院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的耐药性及基因型.方法 收集临床分离的30株CRE,用改良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表型,PCR检测碳青霉烯酶blaKPC、blaIMp、blaVIM、blaOXA-48及blaNDM-1基因,阳性结果进行DNA测序,BLAST比对确定基因型.结果 30株CRE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占80%;感染患者主要来自ICU;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93.3%;对常用抗菌药物呈多重耐药;其中25株改良Hodge试验阳性;PCR扩增和DNA测序显示11株为blaIMP-4,12株为blaIMP-8,未检出blaKPC、blaVIM、blaOXA-48及blaNDM-1目的基因.结论 blaIMP-4型和blaIMP-8型碳青霉烯酶是本院肠杆菌科细菌产碳青霉烯酶的主要型别,且已在ICU中局部流行.

    作者:庞峰;李艳华;贾秀芹;赵岐刚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30860例HBsAg阴性人群血清抗-HBs和抗-HBc检测结果回顾性分析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性别的HBsAg阴性人群血清抗-HBs和抗-HBc的检出情况.方法 收集30 860例HBsAg阴性人群血清抗-HBs和抗-HBc定量检测结果及资料,对抗-HBs和抗-HBc在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性别人群中的检出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抗-HBs+、抗-HBc+、抗-HBs++抗-HBc+、抗-HBs-+抗-HBc-的检出率和抗-HBs≥100 IU/L的总检出率分别为22.06%、12.62%、48.78%、16.53%和37.06%,在不同年龄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抗-HBs≥100 IU/L的总检出率在1 ~10岁(33.98%)和≥41岁(31.02%)低,抗-HBc+和抗-HBs++抗-HBc+的检出率随年龄的降低而减低,而抗-HBs+和抗-HBs-+抗-HBc-的检出率随年龄的降低而增加;男性抗-HBs检出率和抗-HBs≥100 IU/L总检出率低于女性(P均<0.01),而抗HBc+、抗-HBs+、抗-HBc+和抗-HBs-和抗-HBc-检出率高于女性(P均<0.01).结论 低龄人群(1~10岁)具有较低的抗-HBs≥100 IU/L总检出率和较高的抗-HBs-+抗-HBc-检出率,对低龄人群乙肝疫苗接种应后续加强免疫.

    作者:王强;蔡艳娟;杜琴;王东升;汪光蓉;卢小岚;凡瞿明;唐中;张国元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实验室检查特征

    目的 根据2008年WHO诊断标准,分析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14例PV、ET初诊患者血液、骨髓涂片、骨髓病理组织学及JAK2V617F基因检测结果.结果 与ET患者相比,PV患者WBC和Hb水平增高(P<0.05),PLT下降(P<0.05),红细胞系百分数增高(P<0.05).与JAK2V617F基因阴性PV患者相比,JAK2V617F基因阳性PV患者WBC、PLT明显增高(P<0.05),粒细胞系、粒/红比值、巨核细胞计数增高(P<0.05).JAK2V617F基因阳性ET患者骨髓活检多见三系增生,未见骨髓纤维化.结论 PV、ET患者及JAK2V617F基因阳性或阴性的PV、ET患者实验室检查特征不同,对指导临床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宋军;史敏;高占玺;刘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济南地区产ESBL福氏志贺菌耐药性及耐药基因型分析

    目的 了解产ESBL福氏志贺菌的耐药特征及传播方式,确定产ESBL菌株流行基因型.方法 用纸片扩散法对产ESBL菌株初步筛选,PCR检测编码ESBL的基因,用接合试验确认产ESBL菌株耐药性的传递方式.结果 53株福氏志贺菌中16株(30.2%)产ESBL.药敏结果显示,16株产ESBL福氏志贺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四环素、氯霉素、磺胺甲噁唑和甲氧苄啶完全耐药,对头孢西丁、亚胺培南和庆大霉素完全敏感,其中75.0% (12/16)的菌株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和氨曲南耐药,37.5% (6/16)对环丙沙星耐药;所有产ESBL株接合试验阳性;16株产ESBL志贺菌扩增出CTX-M、TEM和OXA基因,测序结果分别为blaCTX-M-15(12/16)和blaCTX-M-14(4/16)、blaTEM-1(11/16)、blaOXA-30(16/16).结论 济南地区福氏志贺菌存在严重多重耐药现象,流行的ESBL基因型为CTX-M-14和CTX-M-15.

    作者:闻新棉;边锋芝;孙玉国;郑秀峰;张延芳;江超;苑广盈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空腹血糖受损人群MCP-1、IL-6、IL-1和TNF-α水平调查

    目的 分析空腹血糖受损(IFG)人群促炎因子MCP-1、IL-6、IL-1、TNF-α水平的变化.方法 按空腹血糖(FBG)水平将126例研究对象分为IFG组和血糖正常组,检测血清MCP-1、IL-6、IL-1、TNF-α水平.结果 IFG组患者IL-6、TNF-α、MCP-1水平显著高于血糖正常组(P均<0.01),且与FB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呈正相关(r=0.365~0.440,P均<0.05).结论 IFG患者处于慢性炎症状态,血清IL-6、MCP-1、TNF-α升高.

    作者:刘志忠;张艳;陈燕;索凤霜;康熙雄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磷酸吡哆醛对血清ALT、AST测定的影响及相关参考值的初步建立

    目的 研究磷酸吡哆醛(PLP)对测量表观健康人群(未排除脂肪肝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催化活性浓度的影响,初步建立血清ALT和AST的参考值.方法 以问卷调查方式收集研究对象基本资料,并分为脂肪肝组和非脂肪肝组;将ALT、AST参考测量程序转移至生化分析仪;检测试剂含和不合PLP时的ALT、AST:ALT1(PLP+)、ALT2(PLP-)、AST1(PLP+)、AST2(PLP-);分析PLP对研究对象血清ALT和AST活性测定的影响,并建立参考值.结果 总人群、非脂肪肝组男、女间ALT1 、ALT2、AST1、AST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总人群男、女间ALT、AST激活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分别为17 985.5、19 111.0,P<0.05);非脂肪肝组男、女间ALT激活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9 616.0,P>0.05),AST激活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8 947.0,P<0.05);脂肪肝和非脂肪肝人群的ALT激活程度和AST激活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分别为8 552.0、16 502.5,P<0.01).若排除脂肪肝人群,试剂中加入PLP,男性ALT参考值为9.6~43.6 U/L,女性为7.0~30.2 U/L;男性AST参考值为19.8 ~39.6 U/L,女性为17.9~34.3 U/L.结论 若在纳入参考人群时严格排除脂肪肝患者,试剂中添加PLP后ALT及AST参考值与现行参考值较接近,可考虑推广加入含PLP的试剂.

    作者:沈蕾;倪红兵;苏建友;刘才旺;王建新;季伙燕;保方;王惠民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FBF1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早期B细胞因子1(EBF1)基因rs3843489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中国汉族人群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的相关性.方法 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对533例pSS患者和该563例健康人EBF1基因的rs3843489位点分型,用ELISA法检测抗SSA、SSB抗体,同时结合高球蛋白血症的临床资料,分析位点与疾病及其血清学检测指标和临床表型的相关性.结果 EBF1基因rs3843489位点的等位基因、基因型频率在pSS组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6,1.29,P均>0.05);在3个遗传模型中,位点在两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x2=1.20,0.15,0.01,P均>0.05);rs3843489位点在两组患者抗SSA、SSB抗体和高球蛋白血症中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BF1基因rs3843489位点多态性可能与中国汉族人群pSS的易感性不相关.

    作者:徐涓娟;孙菲;李萍;吴子燕;陈华;史群;李梦涛;王迁;徐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用不提取核酸PCR扩增孕妇血浆中胎儿游离DNA的SRY和FMR1基因

    目的 建立一种不提取核酸的孕妇血浆中胎儿游离DNA的检测方法.方法 构建不提取核酸PCR法,用巢式PCR扩增Y染色体上的SRY基因序列和X染色体上的FMR1基因序列,检测44例孕妇血浆中游离DNA.根据随访判断结果的准确性.结果 44例孕妇经随访确认24例有男性胎儿,20例有女性胎儿.24例孕男性胎儿的孕妇血浆标本中有21例扩增出SRY基因和FMR1基因,敏感性为87.5% (21/24);20例孕女性胎儿的孕妇血浆标本中有17例扩增出FMR1基因,敏感性为85.0% (17/20).结论 建立的不提取核酸PCR法具有快速、简便等优点,可用于性连锁遗传病的产前诊断.

    作者:陈斌;严伟;张琼;邹晓;周小棉;钟志敏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显微镜观察药物敏感性试验在结核性淋巴结炎中的应用评价

    目的 探讨显微镜观察药物敏感性试验(MODS)用于结核性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及直接进行结核分枝杆菌(MTB)耐药性检测的可能性.方法 对94例细针针吸细胞学(FNAC)诊断为结核性淋巴结炎患者,用MODS法、抗酸染色和改良罗氏培养基培养(以下简称罗氏法)对穿刺吸出物进行MTB检测;抗酸染色阳性标本同时用MODS法和绝对浓度法检测药敏,对两法检测结果不符的菌株进行低抑菌浓度(MIC)测定.结果 MODS法、罗氏法和抗酸染色法检测结核性淋巴结炎的阳性率分别为51.1%、39.4%和22.3%,MODS法阳性率均显著高于罗氏法和抗酸染色法(x2=7.69与25.04,P均<0.01).MODS法和罗氏法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86.2%.MODS检测时间中位数为13 d,明显短于罗氏培养法的29 d.MODS检测21株MTB对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和链霉素药敏结果与罗氏药敏结果符合率分别为95.0%、85.7%、85.7%、100%.7个MODS药敏结果与罗氏药敏检测结果不符,经MIC检测5个药敏结果支持MODS法结果.结论 MODS技术对结核性淋巴结类诊断和MTB药敏试验检测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在结核病防控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黄自坤;李俊明;程小平;徐晓萌;李玮婷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Stx1和stx2基因

    目的 建立一种检测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STEC)的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方法 根据stx1和stx2及其变种序列,设计PCR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进行灵敏度和特异性评价,并对STEC模拟粪便标本及动物粪便标本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含志贺毒素基因重组质粒的灵敏度为1×102 copies/反应体系;该法对17种常见肠道病原菌均无特异性扩增,对47株不同志贺毒素类型及变种的已知STEC菌株的检测特异性为100%;对模拟粪便标本的检测下限为3.55×103 CFU/g;对动物粪便标本的检测阳性率高于细菌分离培养.结论 建立的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可作为不同志贺毒素类型及变种的STEC菌株的快速鉴定方法,亦可用于人感染性腹泻标本和动物粪便标本STEC感染的快速筛查.

    作者:赵爱兰;孟琼;白向宁;刘学通;刘凯;熊衍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法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常见耐药突变基因

    目的 建立一套同步检测结核分枝杆菌(MTB)常见耐药突变基因的等位基因特异性PCR (AS-PCR)检测体系,以间接判断对利福平(RFP)与异烟肼(INH)的耐药性.方法 用AS-PCR技术同步检测58株MTB临床分离株rpoB基因516位、526位和531位,katG基因315位及inhA基因-15位密码子突变,并与DNA测序结果进行比对.结果 AS-PCR法对RFP耐药株检出率为95.1% (39/41),其中rpoB基因531位、526位、516位点突变分别检出28株、10株、2株,包括531位与526位联合点突变1株;未检出突变的2株RFP耐药株经测序验证1株未发生突变、1株发生533位点突变;RFP敏感株均未检测到突变.AS-PCR法对INH耐药株检出率为86.5%(45/52),其中katG基因315位点突变43株、inhA基因-15位点突变2株,未检出突变的7株INH耐药株经测序验证未见突变;INH敏感株均未检测到突变.结论 等位基因特异性PCR能够快速检测MTB常见突变基因,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快速经济、操作简便.

    作者:彭婉婵;刘文恩;谭耀驹;胡可;蔡杏珊;胡族琼;李艳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肿瘤相关exosomes的研究进展

    外体(exosomes)是由细胞内的晚期内涵体出芽形成多泡体(multivesicular bodys,MVBs),与质膜融合后释放到胞外的囊泡.Exosomes含有丰富的RNA和蛋白质,能介导细胞间物质与信息传递.肿瘤细胞分泌的exosomes能改变肿瘤的微环境,传递遗传物质促进肿瘤的侵袭与转移,诱导耐药.负载肿瘤抗原的exosomes能介导和扩大抗肿瘤免疫,可作为新型的肿瘤疫苗.exosomes是治疗基因的天然载体,为肿瘤的基因治疗开辟新的途径.此外,循环或体液中的exosomes还可作为判断肿瘤疗效和预后的标志,具有独特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许金金;赵建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IgG4和自身抗体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具有影像学、血清学和组织学特征,其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有关.血清IgG升高,特别是IgG4升高是诊断AIP的特征性指标;多种自身抗体,如抗胰蛋白酶原抗体、抗碳酸酐酶抗体、抗核抗体、抗乳铁蛋白抗体等对AIP具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宋淑然;刘晓雷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KPC型碳青霉烯酶研究概况及进展

    多重耐药(MDR)菌株广泛播散,在抗菌药物的选择性压力下,随着blaKPC耐药基因在不同菌种和菌株间播散,进一步加剧了抗感染治疗的风险和成本.本文通过对KPC型碳青霉烯酶研究的新进展作一简要综述,旨在为产KPC酶耐药细菌感染的预防、治疗及感染控制提供依据.

    作者:纪明宇;耿大影;裴凤艳;汪运山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基因多态性与妊娠糖尿病的关系

    目的 探讨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基因外显子上的52、54、57密码子以及其启动子区域-550位点多态性与妊娠糖尿病(GDM)发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GDM患者、正常妊娠对照各75例,检测血糖、血压、血清MBL水平,并用基因测序法检测并分析MBL基因外显子上的52、54、57密码子以及启动子区域-550位点的序列特征.结果 GDM组和正常妊娠对照组MBL基因外显子上的54位密码子和启动子区-550位点存在多态性,并且其对应的等位基因频率存在统计学差异(x2分别为5.811和6.475,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其突变型为GDM的危险因素.正常妊娠对照组血清MBL水平高于GDM组(t=3.10,P<0.05).54位密码子位点的野生型、杂合型、纯合突变型血清MBL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1.939,P<0.05).结论 MBL基因外显子上的54密码子及启动子区-550位点多态性位点与南京地区汉族GDM有关.

    作者:祁娟;许烨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一种新的IDUA基因复合杂合突变致姐弟同患Ⅰ型黏多糖贮积症

    目的 分析一家系中2例黏多糖贮积症Ⅰ型(MPS I)患儿α-L-艾杜糖醛酸酶(IDUA)基因突变.方法 用PCR结合直接测序技术分析患儿IDUA基因14个外显子及侧翼序列的突变,对107例健康人行限制性酶切分析以排除新发现的突变为多态变异.结果 2例患儿均携带IDUA基因复合杂合突变p.M1T/p.T179R,其父母分别为p.M1T突变和p.T179R突变的携带者.107例健康人未见p.T179R突变.结论 p.M1T/p.T179R突变可能是该家系2例患儿的致病原因.

    作者:杜娟;何文斌;赵晓蒙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人血清标准物质在改进临床实验室T-Bil测量结果正确度中的价值研究

    目的 研究人血清标准物质对改进临床实验室总胆红素(T-Bil)测量结果正确度的价值.方法 以北京市12家临床实验室血清T-Bil常规测量系统为例,分别用常规测量系统同时测量人血清T-Bil国家一级标准物质GBW09184、GBW09185,评价测量结果的正确度;再以GBW09184代替常规系统校准品重新测量GBW09185,分析各常规测量系统测量结果的正确度.分别用测量结果计量学可溯源、统计学可接受及临床可接受3个判断标准评价各常规系统测量结果的正确度,同时分析12家实验室测量结果的变异情况.结果 12家实验室T-Bil常规测量系统GBW09184、GBW09185标准物质测量结果分别为95.7~137.8 μmol/L、35.3 ~ 57.4 μmol/L,均值分别为116.6 μmol/L、47.7 μmol/L,偏移分别为+7.9%、+7.0%,总变异分别为10.25%、12.80%;用计量学溯源、统计学可接受、临床可接受标准判断分别有17% (2/12)、33% (4/12)、33% (4/12)的实验室测量结果正确.除4号外的其他11家实验室校准后,T-Bil常规测量系统GBW09185标准物质测量结果为40.7 ~ 57.3μmol/L,均值为46.3 μmol/L,偏移+3.8%,总变异为9.70%;用计量学溯源、统计学可接受、临床可接受标准判断分别有36%(4/11)、64%(7/11)、64% (7/ll)的实验室测量结果正确.结论 北京市80%临床实验室T-Bil常规测量系统测量结果的正确度不能满足IS017511的溯源要求;人血清T-Bil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可明显改善各临床实验室测量结果的正确度.

    作者:孙慧颖;陈宝荣;邵燕;胡滨;李月玲;陈燕;郭鸿雁;贺建勋;鲁辛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人胚胎干细胞向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初步研究

    目的 建立人胚胎干细胞(hESCs)向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方法,并初步鉴定hESCs来源的MSCs (hESC-MSCs).方法 用拟胚体法将hESCs分化为MSCs,对其形态进行观察;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志;测定细胞化学染色特性.结果 hESC-MSCs形态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MSCs)相似;流式细胞分析显示hESC-MSCs表达CD29、CD44、CD13,但不表达CD14、CD133、CD34、CD45,HLA-DR;细胞化学染色显示,hESC-MSCs碱性磷酸酶阴性,过碘酸-雪夫反应弱阳性.结论 hESCs在体外可分化为hESC-MSCs,hESC-MSCs符合MSCs特性.

    作者:胡嘉波;王晓慧;麻全慧;张微;王妍妍;闻向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HA-2FKBP-ABD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及与BCR-ABL的相互作用

    目的 构建经原核表达和纯化的HA-2FKBP-ABD(HF2A)融合蛋白,探讨HF2A对BCR-ABL的靶向作用.方法 用PCR扩增HF2A片段,将HF2A克隆入pET32a(+)原核表达载体,IPTG诱导表达,镍离子亲和层析柱纯化HF2A蛋白,SDS-PAGE分析诱导和纯化的条件,western blot鉴定HF2A蛋白的表达,pull down实验检测HF2A与BCR-ABL的相互作用.结果 重组原核表达载体经PCR、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证明构建正确;0.1 mmol/L IPTG 25℃诱导4h获得HF2A蛋白的高表达,其分子量(Mr)约为74 000,纯化后可获得高纯度的HF2A蛋白;HF2A与BCR-ABL能相互作用.结论 成功表达并纯化了HF2A融合蛋白,HF2A能够靶向作用BCR-ABL.

    作者:高淼;黄峥兰;李千音;李会;钟梁;冯文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重叠延伸PCR构建EB病毒BMRF1-BZLF1N融合基因

    目的 构建EB病毒BMRF1-BZLF1N融合基因,并分析其克隆表达.方法 用重叠延伸PCR将EB病毒的BMRF1基因和BZLF1N基因通过多肽接头(Gly4Ser)2的DNA序列进行连接,构建BMRF1-BZLF1N融合基因,并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 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融合基因BMRF1-Linker-BZLF1N的连接顺序、方向及序列完全正确.结论 成功构建了EB病毒BMRF1-BZLF1N融合基因,为该融合基因克隆表达产物的应用研究提供了依据.

    作者:伊强;陈丹;杨滨;欧启水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2009~2012年杭州地区甲型H1N1流感病毒HA与NA基因的进化分析

    目的 研究杭州地区2009年至2012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凝素(HA)与神经氨酸酶(NA)的基因进化特征,分析该病毒的遗传变异和抗原的分子水平转变.方法 用RT-PCR分别扩增甲型H1N1流感病毒HA基因和NA基因片段并进行测序,用DNAMAN和MEGA 4.0生物信息学软件对HA和NA基因序列进行进化分析.结果 建立的RT-PCR可成功检测HA(C)、HA(D)和NA基因,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杭州地区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HA与NA氨基酸序列的亲缘系数与WHO推荐的病毒株及国内代表株的同源性均为98.9% ~ 100%;三维构象结果表明,HA编码的蛋白质有5个位点发生改变,而NA编码的蛋白质仅发生2个位点改变.结论 2009年至2011年杭州地区甲型H1N1流感病毒HA和NA基因序列与世界范围内流行的病毒参考株具有高度同源性,但HA与NA蛋白质表位存在某些氨基酸位点的改变.

    作者:吴英萍;崔大伟;秦志梅;谢国良;杨先知;郑书发;余斐;范剑;陈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转化缺陷的R6菌株经黏膜免疫小鼠可抵抗肺炎链球菌有毒株感染

    目的 研制一种无转化能力的肺炎链球菌(S.pn)减毒株R6△comE,评价其作为S.pn活菌疫苗的保护效果.方法 构建comE基因缺陷的R6△comE株,评价R6、R6△comE株的转化能力及其毒力;用R6、R6△comE株分别对BALB/c小鼠进行黏膜免疫,用ELISA法检测免疫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效价和脾细胞上清中IFN-γ、IL-4及IL-17A水平;用D39株经鼻腔黏膜感染免疫小鼠,观察生存时间和生存率.结果 成功构建comE缺陷的R6△comE株.体外转化实验中R6株转化菌量中位数为1 970 CFU/mL,体内转化实验中每只小鼠34 CFU,体内外实验中R6△comE株转化菌量均为0;感染1×10sCFU D39株的小鼠于3d内全部死亡,而感染相同剂量R6、R6△comE株的小鼠均存活>21 d,且均于感染后72 h内清除细菌.R6、R6△comE株黏膜免疫小鼠后,血清抗体滴度的中位数(P25,P75)分别达1.0×106(6.4×105,1.8×106)、1.2×106(8.1×105,1.6×106),与相应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相应阴性对照组比较,R6、R6△comE株免疫组IL-4、IL-17A均升高(P均<0.01),而IFN-γ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黏膜免疫R6、R6△comE株的BALB/c小鼠可抵抗D39株感染,生存率分别为60%和70%.结论 R6△comE株毒力弱,无转化能力,可诱导对S.pn感染的免疫保护,是一株安全有潜力的S.pn减毒活菌疫苗.

    作者:徐绣宇;王一平;蔡莺莺;刘宇思;王虹;胥文春;何於娟;张雪梅;尹一兵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1例报告

    2013年2月底,在上海和安徽两地先后报道H7N9型禽流感病毒感染患者.鉴于该病毒此前尚无人感染病例,因此,当时未纳入我国法定传染病监测报告系统,亦无针对性疫苗.3月28日本院收治1名危重患者,后确诊为H7N9型禽流感病毒感染.现将其在本院治疗期间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情况作简要报告.

    作者:马小波;梁朝霞;张高明;徐庆雷;卢立国;闫卫彬 刊期: 201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