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原因不明反复自然流产(URSA)患者外周血TLR2、TLR4的表达及CD4+ CD25+调节性T(Treg)细胞变化的关系.方法 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流式细胞术检测35例URSA患者、24例妊娠孕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LR2、TLR4mRNA及其蛋白质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CD4+ CD25+ Treg细胞的比例,并分析表达TLR2、TLR4蛋白与CD4+ CD25+ Treg细胞的相关性.结果 URSA组PBMC中TLR2、TLR4 mRNA分别为0.52±0.04、3.26±1.37;表达TLR2、TLR4蛋白的PBMC比例分别为(32.36±4.18)%、(41.29±3.67)%;与妊娠对照组相比,URSA组外周血TLR4 mRNA及表达TLR4蛋白的PBMC比例差异显著(t分别为19.84和21.85,P均<0.05);URSA组CD4+ CD25+ Treg细胞的比例为(2.75±0.62)%,显著低于妊娠对照组的(5.17±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40,P<0.01);URSA患者表达TLR4蛋白的PBMC与CD4+ CD25+ Treg细胞的比例降低呈显著相关(r =0.724,P<0.05).结论 URSA患者外周血中低表达的CD4+ CD25+ Treg细胞、高表达的TLR4可能参与了URSA的发生.
作者:杜久伟;朱瑞;王飞;方立异;周昕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评估一种用于抗分枝杆菌药物高通量筛选的XTT/mPMS组合显色系统.方法 评估XTT/mPMS系统的检测限、稳定性、细胞毒性、培养基组分干扰作用以及药物筛选试验的信噪比、Z’因子等性能指标,进行常用抗分枝杆菌药物低抑菌浓度(MIC)测定,与刃天青显色法(resazurin microtitre assay,REMA)结果比较.结果 XTT/mPMS对分枝杆菌的检测下限为2.4×107 CFU/mL,检测上限不同菌种在1.8×10s ~7.5×108 CFU/mL之间.XTT/mPMS和7H9培养基37℃恒温共培养时至少在7d内保持相对稳定.XTT/mPMS能与7H9-S培养基组分的营养添加剂(OADC)发生非细胞还原反应;其工作浓度(XTT 0.2 mmol/L,mPMS 0.04 mmol/L)对分枝杆菌具有低细胞毒性;XTT/mPMS检测的Z’因子均大于0.8,信噪比较低;分枝杆菌7H9-S液体培养MIC检测5~7d(快生菌36 ~48 h)即可获得结果;MIC结果除M.tuberculosis的乙胺丁醇(EMB)有差异外基本与REMA法一致.结论 XTT/mPMS组合显色系统反应快速、稳定、低毒,适合于抗分枝杆菌药物高通量快速筛选.
作者:张朝宝;马峻;温子禄;玄松花;周业成;余晓丽;孙战强;张舒林;王洪海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快速鉴定引起血流感染的大肠埃希菌.方法 用SELDI-TOF-MS建立大肠埃希菌的蛋白质指纹模型.临床分离的168株菌经SELDI-TOF-MS检测,数据与大肠埃希菌模型进行相似度比较,对该模型进行评价.SELDI-TOF-MS检测88株微生物血培养分析仪阳性报警的革兰阴性杆菌,与大肠埃希菌蛋白质指纹模型进行相似度比较,对其中的大肠埃希菌进行鉴定.结果 19株建模组菌株经PCR及测序鉴定均为大肠埃希菌,并建立了该菌的蛋白质指纹模型;用168株验证组菌株对该模型进行验证,对大肠埃希菌鉴定的符合率为100% (60/60);用该模型对88株引起血流感染的革兰阴性杆菌进行鉴定,鉴定结果与传统微生物学鉴定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0.905).结论 SELDI-TOF-MS可快速鉴定引起血流感染的大肠埃希菌,为血流感染细菌的快速诊断提供了新技术.
作者:肖代雯;喻华;杨永长;刘华;解春宝;张航烽;钟敏;黄文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用大肠埃希菌(E.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研究新型免疫标记物——纳米荧光碳点(CDs)对此两种细菌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以洽草为材料合成CDs,通过透射电镜(TEM)、荧光光谱仪和傅立叶红外分析仪研究合成的CDs的特征.借助比色计和扫描电镜(SEM)观察这两种细菌分别与CDs共培养后的生长曲线,及CDs对细菌形态的影响.用傅立叶变换衰减全反式红外分析(ATR-FTIR)和荧光光谱仪分析此两种菌对CDs的直接效应.结果 合成得到形态较均一的CDs.与细菌共培养的CDs对E.coli和S.aureus的生长无明显影响,但可影响细菌的形态;细菌能够黏附或吞噬一定量的CDs,并可致CDs的荧光衰减.结论 CDs对E.coli和S.aureus有一定的生物相容性,但有细胞毒性;而此两种菌对CDs荧光有非特异性猝灭作用.
作者:章佳英;张元;成静;李小平;张苗苗;杜凤仪;姜德立;陈敏;邵启祥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肝癌缺失基因1(deleted in liver cancer-1,DLC-1)启动子在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中的甲基化情况及与临床参数的关系.方法 收集37例RB石蜡切片,4例正常眼部组织标本和2株RB细胞系(WERI-Rb1及Y79).用甲基化敏感性高分辨率熔解(MS-HRM)法定量检测DLC-1甲基化情况,用亚硫酸氢盐测序对其进行验证,并用RT-PCR检测WERI-Rb1和Y79细胞系中DLC-1 mRNA的表达.结果 35,1%的RB中存在DLC-1启动子甲基化,而在正常眼部组织中未发现甲基化;WERI-Rb1和Y79检测出DLC-1 mRNA表达.DLC-1启动子甲基化与肿瘤分化、伴随其他肿瘤和家族史均无显著关系,但单侧RB患者中的DLC-1甲基化率明显高于双侧患者(P<0.05).结论 RB患者DLC-1启动子存在一定程度的甲基化,DLC-1甲基化在RB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周丹秋;马玮哲;张心菊;康志华;关明;柯碧莲 刊期: 2013年第05期
血脂分析对动脉粥样硬化(As)和心脑血管病的危险评估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血脂测定的标准化取得了长足进步,低密度脂蛋白颗粒(LDL-P)、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和载脂蛋白B(apo B)等指标对心血管病危险分层与血脂干预治疗临床获益的预测价值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临床血脂分析与应用的新进展给因脂质代谢异常所致的慢性非传染病患者的健康管理研究提供了新方向与新手段.
作者:李江;鄢盛恺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前,越来越多的针对心血管疾病(CVD)的生物标志物不断被发现与研究.本文对与CVD危险评估相关的新生物标志物特别是炎症因子、纤溶相关蛋白、脂蛋白及其亚型、肾功能标志物及microRNAs等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简述.以期缩小CVD诊断的窗口期、发现更好的方法来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
作者:郑芳;鄢盛恺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对脂蛋白(a)的建议根据对已发表文献的全面综述,提出以下CHD和卒中一级预防危险评估时Lp(a)临床应用和检测建议.建议1在CHD一级预防和心血管危险评估时,进行Lp(a)筛查是没有依据的.建议分类:Ⅲ(反对测定)证据权重:A建议2如果中度危险(10%~20%),并且使用预防性治疗措施(如他汀类或阿司匹林)具有不确定性,则可遵医嘱测定Lp(a).
作者:Gerald R. Cooper;Peter W.F. Wilson;Gary L. Myers;Scott M. Grundy;Darwin R. Labarthe;李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评估生物标志物测定对推动科学发展、指导危险筛查策略、影响临床护理的作用时,应牢记几条一般原则.评估生物标志物的第1步是判断其浓度在患者与非患者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研究初会使用病例对照设计,报告结果集中于与标志物相关的特定危险,其次要考虑统计学校正.在此阶段公开发表的报道会相对高估新标志物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的相对危险.
作者:Peter W.F. Wilson;夏良裕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对LDL亚型及颗粒大小的建议根据对已发表文献全面综述,提出以下LDL亚型及颗粒浓度在CHD和卒中评估一级预防危险的临床应用和建议.建议1脂蛋白亚型,特别是sdLDL颗粒的数量或浓度与CHD事件的发生发展相关.现有的研究数据结果还不足以体现sdLDL检测在一级预防中对标准危险评估有获益.建议分类:Ⅲ(不推荐脂蛋白亚型的检测)证据权重A建议2没有充分数据显示脂蛋白亚型检测对评估疗效有用.
作者:Peter W.F. Wilson;Gary L. Myers;Gerald R. Cooper;Scott M. Grundy;Darwin R. Labarthe;郑芳;李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对炎症生物标志物的建议炎症参与许多疾病过程,近10年来,炎症参与CVD的病理生理过程这一理论受到广泛赞同[1].目前发现多种炎症标志物,表3中24种炎症标志物已被许多观察研究数据所证实.根据炎症标志物的临床应用实际,如是否可有标准化的商品化检测试剂及观察数据是否充分等进行归类.CRP、Fib和WBC被挑选作进一步评估.
作者:Mary Cushman;Christie M. Ballantyne;Daniel Levy;Nader Rifai;Gerald R. Cooper;Gary L. Myers;梁红艳;王腾姣 刊期: 2013年第05期
本文件编写的目的是提供美国临床生化科学院(NACB)关于心血管疾病(CVD)和卒中一级预防中新生物标志物的检验医学实践指南.NACB是美国临床化学协会(AACC)的学术委员会,一项重要职能是制定检验医学实践指南以帮助临床和实验室对患者特定疾病危险增高时进行实际判定.
作者:Gary L. Myers;Robert H. Christenson;程歆琦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对B型钠尿肽(BNP)和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的建议根据对文献综述,提出BNP和NT-proBNP在CVD和卒中一级预防危险评估时的临床应用和检测建议.建议1BNP和NT-proBNP浓度升高与未来2~7年基于社区人群的死亡率升高有关.但是基于这种检测结果进行治疗的益处还不确定,用于CVD一级预防危险评估的检测是没有依据的.
作者:Robert H. Christenson;Gary L. Myers;Gerald R. Cooper;徐国宾;李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对肾脏标志物的建议根据对文献的综述,提出以下肾功能标志物在CHD和卒中一级预防危险评估时的临床应用和检测建议.建议1如果10年预测危险<5%,且无明确的慢性肾血管病(CKD)或CVD危险因素,则不建议常规CKD检测项目用于CKD检出或CVD危险评估.建议分类Ⅲ(反对常规检测)证据权重C建议2为达到一级预防的目的,应对所有高血压、糖尿病、CKD家族史及CVD中危(10% ~ 20%)个体进行CKD项目的检测,包括估算肾小球滤过率(GFR)的血清肌酐测定及尿微量清蛋白的测定.此外,所有的65岁以上的老年人都应该检测血清肌酐浓度以评估GFR水平.对有其他CKD危险因素的患者建议进行个体化决策.
作者:Gary L. Myers;徐国宾;林文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这些指南的采用是自愿的.文献会随着新信息的发表和其他新的心脏病和卒中的生物标志物的出现而继续增多.随着这些候选生物标志物的出现,适当评估它们的临床应用价值显得越来越重要.由于研究范围不断地延伸,现行的NACB指南要求不断回顾和更新对CVD及卒中一级预防的现存及新的生物标志物的相关知识.
作者:Gary L. Myers;徐国宾 刊期: 2013年第05期
高半胱氨酸的建议高半胱氨酸(homoysteine,Hcy)检测在CVD一级预防危险评估中的临床应用还不确定,源于我们文献综述报道一些研究时发现B族维生素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无益于或无法降低CVD危险.根据对已发表的文献全面综述,提出以下CHD和卒中的危险评估时的临床应用和Hcy检测的建议.建议1根据已标准化的检测,不同类型患者Hcy浓度(μmol/L)如下:理想值:≤10中间值(由低到高):10 ~ 15高值:15 ~30极高值:≥30建议分类:Ⅱa证据权重:C级建议2临床检测Hey的分析性能目标是:偏移<10%,不精密度<5%,总误差<18%.Hcy诊断试剂盒的制造商应该量值溯源到标准化测定方法,才能用于CVD危险评估.
作者:Gerald R. Cooper;Christine M. Pfeiffer;徐国宾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对载脂蛋白AI与载脂蛋白B的建议根据对文献的综述,提出以下载脂蛋白AI(apo AI)和载脂蛋白B(apo B)在CHD和卒中一级预防危险评估中的临床应用及测定建议.建议1监测调脂治疗疗效的第1步是测定LDL-C的含量[以及TG高的患者血清非高密度脂蚕白胆固醇(non-HDL-C)的含量]建议分类:I证据权重:A建议2虽然apo B反映的是致As的脂蛋白,且对CVD危险预测是一个很好的指标(至少等同于LDL-C和non-HDL-C),但其预测能力仅仅略优于当前的血脂谱,不应该在此时被用做整体危险评估的常规检测.
作者:Gary L. Myers;Peter W.F. Wilson;Gerald R. Cooper;Scott M. Grundy;Darwin R. Labarthe;王永志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D-二聚体(D-D)水平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检测并比较75例体检健康者及14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101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107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浆D-D水平,用ROC曲线评价D-D的诊断性能.结果 健康人对照组及UAP组、NSTEMI组、STEMI组患者血浆D-D水平分别为329(126,537)、634(200,1333)、771(299,1400)和1160(388,2418) μg/L;1支、2支和≥3支血管病变组患者血浆D-D水平分别为817(200,1751)、1002 (262,2418)和1 276(322,2341) μg/L.STEMI组患者血浆D-D水平高于UAP组和NSTEMI组(U分别为198.1、96.5,P均<0.01);≥3支血管病变组高于单支血管病变组(U=459.9,P<0.01).D-D诊断STEM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6(95% CI:0.793 ~0.939),当cut off值为793 μg/L时,D-D诊断STEMI的敏感性为84.8%,特异性为69.3%.经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血浆D-D水平增高是ACS患者死亡风险的独立预测指标.结论 ACS患者血浆D-D水平显著增高,特别是在辅助诊断STEMI时有较高的敏感性,且具有预后判断的参考价值.
作者:任静;姚朱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s,miRNAs)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s,主要在基因转录后水平调控靶基因的表达.研究发现,miRNAs参与调控心血管疾病(CVD)的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包括心肌肥大、心律失常以及血管生成等.循环miRNAs稳定性高,可望作为CVD诊断的新型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本文就miRNAs与CVD的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汪俊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低密度脂蛋白(LDL)颗粒在密度、体积、理化特性上具有异质性.小而密LDL (sdLDL)是与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一类LDL亚型,是冠心病的危险因子.研发简易、高效的sdLDL检测方法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对目前检测sdLDL的方法进行综述,并介绍新建立的快速、准确、简便的sdLDL匀相测定法.此法可直接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定量检测sdLDL-C,适用于临床常规检测,有助于推动sdLDL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于群 刊期: 2013年第05期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不能有效地反映HDL的异质性及HDL相关动脉粥样硬化(As)的危险.测定血清或HDL介导的巨噬细胞胆固醇逆向转运(RCT),即胆固醇从巨噬细胞的流出或RCT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评价HDL功能的重要手段.目前此类方法已经建立并用于As的危险分析.本文着重介绍胆固醇流出的测定方法、胆固醇流出与HDL亚类及As的关系,胆固醇流出作为HDL功能评价和心血管疾病(CVD)危险预示指标需要解决的问题等.
作者:王默;董军;陈文祥 刊期: 2013年第05期
载脂蛋白M(apo M)是新发现的一种脂蛋白超家族成员.apo M在人血浆脂蛋白中的分布以高密度脂蛋白(HDL)为主.近期研究表明,apo M表达受瘦素(leptin)、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生长因子(GF)、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IL)等多种炎症因子调节,其血浆或组织表达水平在冠心病、糖尿病、肝硬化、乙型肝炎、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脓毒血症、重症下肢缺血等炎症相关疾病中有所改变,提示apo M与炎症关系紧密,可能参与各种系统性炎症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其炎性作用可能与其基因定位于人6号染色体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Ⅲ区有关.
作者:王玲;胡敏 刊期: 201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