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检验杂志

临床检验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江苏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江苏省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764X
  • 国内刊号:32-1204/R
  • 影响因子:0.74
  • 创刊:1983
  • 周期:月刊
  • 发行:江苏
  • 语言:中文
  • 邮发:28-104
  • 全年订价:24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维普收录(中)
  • 全国优秀科技期刊(1997,三部委)
  • 临床医学
临床检验杂志   2014年6期文献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药物降压期间血尿酸与左心室射血分数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规律服用降压药控制血压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尿酸(UA)水平与射血分数(EF)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3年1~11月在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7例,详细询问病史,均行常规实验室检查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测定EF.根据UA测定值将研究对象分成两组:高UA组和UA正常组.统计分析血UA水平与血压、EF及与心功能的关系.结果 服用降压药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UA水平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无相关性(P>0.05),但与EF成负相关(r=-0.332,P<0.01).EF值与UA、尿素(Urea)及空腹血糖(FPG)水平呈负相关(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0.295、-0.220、-0.230,P均<0.01).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药物降压期间血UA水平与左心室EF密切相关.

    作者:阴赬茜;王晓菁;石洪涛;齐冠鸣;王绿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HE4、CA125和CA19-9单项和联合检测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评价人附睾蛋白4(HE4)、CA125和CA19-9单项和联合检测对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手术前子宫内膜癌患者100例、内膜良性病变患者70例以及体检健康者60例的血清标本,分别用Architect i2000SR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仪测定HE4,用E170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CA125和CA19-9水平.绘制3项指标单项和联合诊断子宫内膜癌的ROC曲线,确立各指标的佳诊断临界值并比较HE4、CA125和CA19-9单项和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以单变量统计分析治疗前HE4、CA125和CA19-9在不同子宫内膜癌预后因素组的表达水平.结果 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HE4、CA125和CA19-9的水平分别与内膜良性病变和健康人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E4、CA125和CA19-9单项和联合检测诊断子宫内膜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8、0.686、0.667和0.834.单项检测时,HE4的敏感性(53%)显著高于CA125(38%)和CA19-9(33%);3指标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5%和98%.3项指标在肌层浸润深度< 1/2和宫颈间质未受累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分别显著低于肌层浸润深度>1/2和宫颈间质受累患者,同时HE4与CA125在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Ⅰ~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Ⅲ~Ⅳ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E4作为子宫内膜癌的肿瘤标志物,具有比CA125和CA19-9更好的诊断价值.术前联合检测3项指标不仅可提高子宫内膜癌严重程度的诊断准确性,而且有助于判断子宫内膜癌患者严重程度.

    作者:林莺莺;陈燕;胡敏华;陈岩松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2株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发现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

    目的 调查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基因(New Delhi metallo-β-lactamase 1,blaNDM-1)在我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肠杆菌科细菌中的流行状况.方法 收集并鉴定临床分离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肠杆菌科细菌51株.药物敏感试验用琼脂稀释法;改良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亚胺培南和亚胺培南+EDTA双纸片协同法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PCR法检测blaNDM-1基因及其他主要的碳青霉烯酶基因(blaVIM、blaIMP、blaSIM、blaKPc、blaGES、blaSME、blaOXA-48),PCR扩增产物进行DNA测序分析.通过质粒转化试验来确定耐药基因的转移性.结果 1株阴沟肠杆菌和1株大肠埃希菌检出blaNDM-1基因,其他碳青霉烯酶基因阴性.2株细菌改良Hodge试验均为阳性,均产金属β-内酰胺酶,对所有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均耐药.耐药基因质粒转化试验阳性,转化子blaNDM-1基因检测阳性,并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以及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产生较高的耐药性.结论 在本地区首次发现blaNDM-1基因,临床工作者应高度重视,加强对此类耐药基因的监测.

    作者:康海全;邓丽华;施德仕;赵晓杰;姜飞;李洪春;马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CTLA-4+49A/G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的荟萃分析

    目的 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CTLA-4)外显子上49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收集CTLA-4+ 49A/G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文献,应用荟萃(meta)分析软件对各项研究进行异质性检验,计算合并OR值及其95%可信区间(CI),并进行发表偏移的评估.结果 国内外共有7篇文献纳入研究(结直肠癌患者1 084例,对照组1 93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CTLA-4+ 49A/G基因多态性在全部人群中与结直肠癌有相关性:显性遗传模型(AG+GGvsAA:OR=l.81,95%CI=1.17 ~2.81,P<0.05);隐性遗传模型总体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群分层分析发现,CTLA-4+ 49A/G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在亚洲人群中有相关性:显性遗传模型(AG+ GG vs AA:OR =2.42,95% CI=1.40 ~4.16,P<0.05);隐性遗传模型总体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欧洲人群结直肠癌易感性无明显相关:显性遗传模型(AG+GGvs AA:OR=0.93,95% CI=0.65 ~ 1.33,P>0.05);隐性遗传模型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LA-4+ 49A/G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相关,但主要表现在亚洲人群.

    作者:毛华杰;王晓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胶原诱导关节炎模型小鼠CCP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量子点标记检测及其与CCP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的关系

    目的 建立基于量子点(quantum dots,QDs)标记环瓜氨酸肽(CCP)抗原特异性T细胞(CCP-AST)的流式细胞分析术(FCM),研究胶原诱导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模型小鼠CCP-AST的阳性率及其与CCP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 构建CIA小鼠模型,用QDs标记链霉亲合素(QD705-SA)结合生物素化的CCP对CCP-AST(CD4+ CD8-CCP-TCR+)进行体外标记与FCM检测,同时将CCP与小鼠脾单个核细胞(MSMC)进行共培养,并对其增殖刺激指数(SI)、CCP-AST阳性率及其他参数做相关分析.结果 成功建立检测QDs标记CCP-AST的FCM术,发现CIA组小鼠CCP-AST阳性率[中位数(第25分位数,第75分位数)]为0.575% (0.475%,1.185%),显著高于PD2B对照肽的0.165% (0.113%,0.240%)和健康组小鼠的0.085% (0.000%,0.2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叭).CIA组小鼠经CCP刺激,MSMC出现明显的增殖反应,SI值为4.710,高于健康组小鼠CCP刺激的SI值0.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CIA组小鼠CCP-AST阳性率与CCP刺激MSMC的SI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734,P<0.05),与关节炎症指数之间亦呈正相关(r=0.611,P<0.05).结论 QD705-SA结合生物素化的CCP,可实现对CCP-AST的有效标记和FCM检测,CIA组小鼠CCP-AST阳性率与CCP抗原刺激的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结果显著相关,并与CIA小鼠关节肿胀和炎症程度关系密切.

    作者:张敏杰;张晶;夏海萍;刘国瑞;严孝岭;虞伟;李晓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检测华法林代谢酶基因多态性

    目的 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建立检测人群中华法林代谢酶基因多态性的方法.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患者10例,采集外周血,提取全血基因组DNA,用MALDI-TOF-MS技术检测10例患者华法林代谢酶基因CYP2C9*2(rs1799853)、CYP2C9* 3(rs1057910)、CYP2C9*6(rs9332131)、VKORC1 C>T(rs9923231)(-1639G> A)、GGCXG>C(rs11676382)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并用Sanger测序法进行验证.结果 用MALDI-TOF-MS技术可以同时完成10份标本3个华法林代谢酶基因5个SNP位点的检测.10名服华法林的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中,发现VKORC1-1639G>A AG型2例,AA型8例,A等位基因频率为90%.未发现CYP2C9*2(rs1799853)、CYP2C9*3(rs1057910)、CYP2C9* 6(rs9332131)和GGCXG>C(rs11676382)突变.经与Sanger测序法比较,符合率为100%.结论 成功建立MALDI-TOF-MS技术检测华法林代谢酶基因多态性的平台,该法具有高通量、快速、准确的特点,在个性化医疗上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郭俊;李小燕;蔡伦;张魁;董然;王绿娅;杜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四重TaqMan实时荧光PCR检测α地中海贫血——SEA、-α3.7和-α4.2 缺失

    目的 建立并评价一种基于珠蛋白基因拷贝数相对定量技术的α地中海贫血(α地贫)--SEA、-α3.7和-α4.2缺失基因型快速检测方法.方法 建立四重TaqMan实时荧光PCR体系结合2-△△Ct数据分析的方法,同时检测ψα、α2和α1基因相对拷贝数,快速诊断α地贫缺失基因型;以此方法检测28例已知α地贫缺失基因型标本和309例临床标本,并与gap-PCR平行对比检测,评价该方法的准确性与实用性.结果 建立的检测体系扩增效率均接近100%;28例已知基因型及309例临床标本的检测结果显示其准确性达到100%,且能有效消除微量或少量外源污染导致的假阴性和假阳性.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基于珠蛋白基因拷贝数相对定量技术的α地贫-SEA、-α3.7和-α4.2缺失基因型检测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结果准确可靠,适合大规模人群筛查和常规分子诊断.

    作者:赵学峰;王格;周万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高分辨率熔解技术检测冠心病患者TNF-α及其受体基因多态性

    目的 用高分辨率熔解(HRM)技术检测兰州地区汉族人群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其受体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探讨其与冠心病(CHD)易感性及血脂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建立TNFA-238G>A、TNFA-308G>A、TNFA-857C>T、TNFA-863C>A、TNFRl-383A>C和TNFR2-exonT>G 6个SNP位点的PCR-HRM检测方法,并对207例CHD患者和274例健康对照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其与CHD易感性及血脂指标的关系.结果 仅TNFA-863C>A位点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CHD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20,0.013),性别分层后仅存在于男性患者(P=0.026,0.018),CA基因型明显增加CHD患病风险(OR=1.999,P=0.029).针对TNF-α基因的单倍型分析显示TNFA-238G/-308 G/-857 C/-863A(GGCA)单倍型明显增加CHD患病风险(OR=1.695,P=0.016).病例组的血脂分析显示TNFR2-exon位点与CHD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有关(F=5.126,P=0.024).结论 TNFA-863C>A位点和单倍型TNFA-GGCA与兰州地区汉族人群CHD易感性相关,TNFR2-exonT>G位点与CHD患者HDL-C水平相关联.

    作者:齐晓明;张蕊;李倩男;卢明华;尤崇革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DNA甲基化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DNA甲基化是早发现的表观遗传修饰方式之一,也是目前该领域研究的热点.甲基化修饰虽不改变DNA序列,但对基因的表达与沉默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心血管疾病(CVD)具有多基因遗传性,其发生过程往往是多因素、多疾病协同的结果,存在众多危险因素,被认为是受表观遗传学规律控制的人类重要疾病.研究显示,DNA甲基化修饰参与调控CVD危险因素的发生、发展.本文就近年来DNA甲基化与CVD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袁云龙;王锋;汪俊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白细胞介素-12家族与感染性疾病相关研究进展

    白细胞介素-12(IL-12)家族是一类由异源二聚体分子组成的细胞因子,其成员有IL-12、IL-23、IL-27和IL-35.IL-12家族是桥连(bridge)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反应的一类重要细胞因子,特别在经典的TH1、TH 17和Treg细胞参与的适应性免疫过程中作用尤为突出.IL-12家族各成员通过共享部分亚基及受体,借助JAK-STAT信号通路共同参与适应性免疫反应,其调控网络极其复杂.在抵御微生物感染过程中,IL-12和IL-23主要表现出促炎作用,而IL-27和IL-35常表现出抑炎作用.本文就IL-12家族各成员在感染性疾病相关研究中的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揭示IL-12家族各成员在感染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作者:杨景英;陈学利;吴文钦;曾今诚;徐军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维生素D及其检测与腺癌

    维生素D (VitD)是人体必需的重要物质,其经典生理作用为参与钙磷代谢,维持骨骼代谢平衡.近年来,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VitD水平与多种腺癌的患病率相关,补充VitD后可降低腺癌的发生和骨转移的发生率.针对乳腺、前列腺、甲状腺等腺癌的研究也发现,VitD通过与其受体结合后,作用于下游靶基因,产生一系列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的生物学效应,预示其在临床肿瘤检验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吕晓楠;蔡良良;叶辉铭;郑立谋;曾骥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肺癌患者血清畸胎瘤衍生生长因子、VEGF和TK1水平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畸胎瘤细胞衍生生长因子(PCD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细胞质胸苷激酶1(TK1)与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判断其在肺癌联合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用ELISA法检测123例肺癌患者、60例肺良性疾病患者和61例体检健康者血清PCDGF、VEGF的含量;酶免疫点印迹化学发光法检测标本中TK1的含量.结果 肺癌组血清PCDGF、VEGF、TK1含量分别为18.27(6.24,58.86) ng/mL、1072.73 (272.42,2 686.46) ng/mL和1.59(0.21,8.21) pmol/L,均显著高于肺良性疾病组及健康对照组(Z分别为81.349、85.769和18.818,P均<0.05).血清PCDGF含量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均有统计学意义(Z分别为8.063、2.488,P均<0.05).VEGF含量对区分不同组织学类型肺癌具有统计学意义(Z=6.634,P<0.05).经直线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清PCDGF与VEGF含量间无相关性(r=0.017,P=0.786).PCDGF诊断肺癌的敏感性为83.7%,三项联合检测的敏感性高为95.9%,TK1的特异性高为90.7%,而三项指标的准确性均较低.结论 PCDGF、VEGF、TK1含量在肺癌患者血清中显著增高.PCDGF与肺癌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有望作为肺癌诊断及恶性程度评价的潜在血清标志物.

    作者:邹永祎;王智刚;张克新;王远;刘娟;徐斌;陆明洋;蒋敬庭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心血管因素及血清高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与脑梗死患者死亡风险的相关分析

    目的 探讨心血管因素及血清高半胱氨酸(Hcy)水平升高与脑梗死患者1年死亡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69例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及1年内生存情况.用x2检验分析正常组和异常组死亡率差异,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各危险因素的风险比,并绘制累计死亡曲线.结果 心脏形态异常、颈动脉斑块形成及血清Hcy水平升高患者的死亡率较对照组增高(P<0.05).单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显示心脏形态异常、颈动脉斑块形成以及Hcy水平升高均与患者1年死亡风险增高相关(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心脏形态异常、颈动脉斑块形成及血清Hcy高水平可增加脑梗死患者1年内死亡风险.

    作者:高云;阴赪茜;孙涛;李志忠;张京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PCR检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miR-146a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用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miR-146a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R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以U6为内参照,用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RA患者48例(活动期30例、缓解期18例)、骨性关节炎(OA)患者22例和体检健康者25例血清miR-146a的表达水平,并进行ROC曲线分析;对各组进行红细胞沉降率(ESR)检测.结果 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活动期RA患者血清miR-146a水平为(2.42±0.75),显著高于缓解期RA患者(1.66±0.29)、OA患者(1.12±0.43)和体检健康者(1.01±0.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iR-146a诊断活动期RA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914(95% CI:0.872 ~0.926);以1.96为cut off值,敏感性为95.0%、特异性为87.5%、准确性为91.9%.活动期RA组ESR为(37.5±5.2) mm/h,缓解期RA组为(14.4±4.7)mm/h,OA组为(11.6±5.1) mm/h,健康对照组为(9.6±3.9) mm/h,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7.01,P<0.01).结论 建立的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PCR可用于RA患者血清miR-146a的检测.miR-146a可用于诊断活动期RA.

    作者:刘琴;王伟;张仙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肝细胞癌患者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的基因多态性与血清水平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基因多态性及血清可溶性TRAIL (sTRAIL)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HCC患者173例和健康人对照170例,提取全血基因组DNA,用测序法和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分析TRAIL基因第5外显子3’端非编码区(UTR) 1289C/T、1525G/A、1588G/A、1595C/T基因多态性;用ELISA法检测血清sTRAIL浓度;用电化学发光法和生化定量分析法分别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和α-L岩藻糖苷酶(AFU)浓度.结果 HCC组与对照组比较,1289C/T、1588G/A、1595C/T基因型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CC组1289C、1525G、1588G、1595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CC组血清sTRAIL水平(78.8±49.2) 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106.2±64.4) pg/mL(P<0.05);根据TNM分期,Ⅰ、Ⅱ期HCC患者sTRAIL浓度明显高于Ⅲ、Ⅳ期(P均<0.05).HCC组根据TNM分期和肿瘤大小分组,TRAIL基因1289C/T、1525G/A、1588G/A、1595C/T位点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根据TRAIL基因各位点基因型分组,组间血清sTRAIL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CC患者sTRAIL浓度与血清AFP、AFU浓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 TRAIL基因(1289C/T、1525G/A、1588G/A、1595C/T)多态性及血清sTRAIL水平与HCC发生、发展可能相关,此结论还需继续研究.

    作者:闫晓华;刘瑞磊;张纪云;吴佳学;董立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结核病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

    通过结核病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结核病县级实验室与市级实验室之间可进行信息实时传递,实现了实验室之间的数据传输和信息共享,提高了实验室检测覆盖能力,为结核病的控制、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作者:刘亚芹;杨振斌;冯冬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胆碱酯酶测量系统不精密度与线性范围评价

    目的 观察胆碱酯酶(ChE)检测系统的不精密度、线性范围与ChE试剂盒说明书范围是否一致.方法 收集患者血清标本,制备活性水平分别为2 673、7 345、12 645 U/L的标本组1及活性水平分别为845、14 004 U/L的标本组2.以标本组1为不精密度评价标本,优选Roc he(A)、迈瑞(B)、九强(C)、利德曼(D)、威特曼(E)、夸克(F)公司ChE试剂盒,分别与日立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组成检测系统,按EP15-A2文件评价各检测系统测量ChE的不精密度.以标本组2按比例配制活性水平分别为845、1 785、2 725、3 665、4 605、5 545、6 485、7 425、8 364、9 304、10 244、11 184、12 124、13 064、14 004 U/L的标本组3,按EP6-A文件评价A~F检测系统的线性范围.结果 A~F检测系统在重复性条件下测量低、中、高活性水平标本的变异系数(CV)分别是1.34%、0.88%、0.50%、0.89%、1.21%、1.14%;0.98%、0.44%、0.63%、0.77%、1.03%、0.87%;0.78%、0.43%、0.68%、0.73%、0.84%、0.96%.在实验室内复现性条件下测量相同标本的CV分别是1.61%、1.25%、0.86%、1.06%、1.32%、1.29%;1.09%、0.94%、0.90%、0.97%、1.15%、0.93%; 1.23%、1.22%、0.84%、0.91%、1.00%、1.20%.A~F检测系统线性范围分别为1 785~ 13 064 U/L、1 785 ~9 304 U/L、1 785~9 304 U/L、1 785 ~ 14 004 U/L、1 785~10244U/L、2 725 ~ 10 224 U/L.结论 A~F检测系统的不精密度均符合公认的临床检验技术指标(CV<2.7%).除A测量系统与厂家声称不精密度范围不符外,其他系统均符合要求.

    作者:金仁玲;孙慧颖;胡滨;刘春龙;陈宝荣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14项临床化学检验指标分析前不确定度评定

    目的 以14项临床生化指标为例,探讨评定分析前不确定度的方法.方法 招募25名志愿者,各采集左右手臂共7管血,按照设定的参照方法及常规检验所用方法处理标本血清,于同一批内将结果配对计算分析.结果 LDH对每个因素都敏感,分析前相对不确定度为12.01%;其次为AST、Glu,大于6.00%;Urea、TC分别为1.05%、1.61%;ALT、ALP、GGT、Cr、UA、TG、HDL-C、LDL-C、CK为2.5%~5.0%.AST、ALP、Urea、Cr、TC、TG因采血手臂不同带来的不确定度大;ALT、LDH、GGT、Glu由凝血时间不同带来的不确定度较大;LDL-C受运输方式的影响较大;UA、HDL-C、CK受真空管类型不同影响较大.结论 通过计算各分析前不确定度,说明采取相应对策从源头上减小不确定度值的必要性;其计算方式有望应用于其他指标与因素.

    作者:李娴;季伙燕;苏建友;景蓉蓉;沈荣春;王惠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汉族人群BCL11A基因内含子2表达调控相关区序列分析

    目的 对汉族人群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11A(BCL11A)基因内含子2表达调控相关区序列进行分析,探讨BCL11A基因内含子2中影响表达调控的DNA序列.方法 收集225例健康汉族个体的外周血,抽提基因组DNA;通过PCR扩增BCL11A基因内含子2中与表达调控相关的DNA区域;DNA测序检测其序列.结果 在健康汉族人群中,BCL11A基因内含子2中与表达调控相关的DNA区域内含两个多态性位点,即rs11886868位点C/T多态性和rs34211119位点del T多态性.rs11886868位点C和T的多态性频率分别为97.56%和2.44%,rs34211119位点del T的多态性频率为2.44%,且rs11886868位点T与rs34211119位点del T遗传共分离.结论 BCL1A基因内含子2的表达调控功能可能与rs 11886868位点和rs34211119位点均相关.

    作者:孙顺昌;陈曦;彭运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Toll样受体10基因启动子区rs10004195基因多态性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10(TLR-10)基因启动子区rs10004195基因多态性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3C-尿素呼气试验确诊的H.pylori阳性201例与阴性182例,用测序方法检测TLR0启动子区rs10004195基因型.结果 病例rs10004195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Hpylori阳性组AA基因型频率(26.9%)明显高于H.pylori阴性组(18.1%)(x2=4.150,P<0.05,OR=1.66,95% CI:1.02 ~2.71).结论 TLR10启动子区rs10004195基因多态性与H.ylori的易感性有关,AA基因型者易感染H.pylori.

    作者:于新娟;董全江;孙桂荣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新疆地区汉族帕金森病伴认知障碍患者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

    目的 用基因表达谱芯片筛选新疆地区汉族帕金森病伴认知障碍(PD-CI)患者外周血的相关致病基因,分析其致病机制.方法 用Illumina表达谱芯片筛查3例新疆地区汉族男性PD-CI患者与体检健康者的外周血标本,并用RT-PCR在35例PD-CI患者和47例体检健康者中验证可能与PD-CI机制有关的差异基因.结果 与体检健康者相比,PD-CI患者外周血中差异表达2倍以上的基因共176个,其中68个上调、108个下调.KEGG Pathway分析显示,涉及胆碱能突触和多巴胺的信号通路的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46,P=0.005).35例PD-CI患者和47例体检健康者相比,其ATP结合盒转运子A1(ABCA1)基因表达明显下降(Z=-2.742,P=0.006).结论 胆碱能突触异常可能与PD-CI的发生有关;ABCA1基因可能是新疆地区汉族PD-CI发生的潜在标志物.

    作者:罗琴;夏欢;杨新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流式荧光技术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方法学性能评价与应用评估

    目的 对基于流式荧光技术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Ⅱ的方法学进行性能评价与临床评估.方法 评价PG Ⅰ/Ⅱ定量测定试剂盒(流式荧光发光法)低检测限、线性范围、精密度、回收率、抗干扰能力、Hook效应出现浓度、特异性,通过临床血清样本与Abbott公司化学发光法试剂盒进行方法比对,初步建立健康人群PG Ⅰ、PG Ⅰ/PGⅡ比值的参考值范围.结果 基于流式荧光技术的PG Ⅰ、PGⅡ定量检测试剂盒检测PG Ⅰ、PGⅡ检测低限分别为0.62 ng/mL、0.21 ng/mL.PG Ⅰ、PGⅡ线性范围上限分别可达到180 ng/mL、100 ng/mL.PG Ⅰ检测批内变异系数(CV)为2.72% ~ 3.20%,室内CV为5.19%~5.74%.PGⅡ检测批内CV为3.47%~4.57%,室内CV为5.71%~7.43%.PG Ⅰ、PGⅡ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5%、91.7%.200 mg/mL三酰甘油、10 mg/mL胆红素、10 mg/mL Hb对各指标检测无显著影响.PG Ⅰ与PGⅡ分别在16 414ng/mL、7 281 ng/mL以下浓度未出现Hook效应.PG Ⅰ与PGⅡ检测间不存在彼此交叉的情况.与化学发光法进行方法学比对,存在线性关系.线性方程分别为PG Ⅰ:Y=0.968 4X +2.049 4,相关系数(r) =0.985 4;PGⅡ:y=0.9736X+0.656,r=0.982 0.确定的健康人群PG Ⅰ与PG Ⅰ/PGⅡ比值第5百分位数分别为71.93 ng/mL和3.57;第1百分位数分别为54.04ng/mL和2.57.结论 流式荧光技术可以实现PG Ⅰ、PGⅡ并行测试,方法学性能良好,能应用于临床检验并可有效提高检测效率.

    作者:徐燕萍;李敏;赵荣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自制医用试剂开瓶器介绍

    目前医学检验用试剂多为公司提供的一次性使用密封包装,内有螺旋瓶盖,检验科工作人员在拧开瓶盖时需用较大力气,而瓶盖下沿毛糙,可能将手指磨出水泡或划伤.为省时、省力,便于开启试剂瓶,并减少瓶盖对手指的损伤.我们经过实践,研制了一种新型医用试剂开瓶器,介绍如下.

    作者:罗晓云;李建华;唐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α-乙酸萘酚酯酶染色固定技术的优选

    α-乙酸萘酚酯酶(α-NAE)染色是急性白血病形态学分型时的常规细胞化学染色,对单核细胞白血病与粒细胞白血病鉴别意义较大.α-NAE染色方法简单,但染色失败的情况较常见,假阴性常与固定技术有关.为探讨固定方法对α-NAE染色的影响,本研究以3种固定技术和不同固定时间进行了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晓荣;胡蕊;邓虎重;杨洪乐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国际血液学标准委员会关于裂红细胞的标准化及临床应用建议

    裂红细胞(schistocytes)检测目前是通过对外周血涂片、染色和显微镜下观察进行的.但由于裂红细胞形态学上的多样性和异质性,检测者的主观性和对形态认知的不一致性,以及计数方法多样性,不同实验室、操作人员之间形态学描述和报告可能不统一,影响治疗和临床效果.如何建立一个公认的、报告结果可以互相比对的标准越来越受临床重视.为减少不同操作者之间的不一致性,提高裂红细胞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不同国家的学术团体和组织先后发布临床应用建议或专家共识.法国的细胞形态学组织从2000年就开始广泛调查和收集相关专家和从业人员的实践经验和建议,着手建立识别和计数裂红细胞的国家共识并制定教育计划.2008年,国际血液学标准委员会(ICSH)成立了国际裂红细胞工作组,历时3年左右就裂红细胞的形态学标准、计数的标准方法、诊断血栓性微血管病性贫血(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ic anemia,TMA)的临界值及自动化红细胞碎片检测的可靠性和临床应用等问题达成一致建议,制定了规则,以便促进裂红细胞辨识鉴别、计数和报告的标准化[1].

    作者:鲁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