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应用医院存储数据建立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癌胚抗原(CEA)间接参考区间.方法 收集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实验室信息系统(US)存储的所有Cyfra21-1、SCCA、CEA检测值,经数据筛选、线性拟合,建立其间接参考区间.选取2015年1~3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体检健康者454例,按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文件C28-A3要求,采用非参数方法建立上述项目参考区间.结果 存储数据组Cyfra21-1、SCCA、CEA间接参考区间为0~2.87 ng/mL、0~1.76 ng/mL、0~3.77 ng/mL,健康组数据建立的Cyfra21-1、SCCA、CEA间接参考区间为0~2.84 ng/mL、0~1.38ng/mL、0 ~3.60 ng/mL.结论 存储数据建立检验项目的生物参考区间省时、省力,可用于实验室现有参考区间的验证.
作者:李小佩;王惠民;王建新;陶赟;季伙燕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对20株亚胺培南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机制和分子流行病学进行研究.方法 改良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表型;PCR法检测碳青霉烯酶、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耐药基因及整合子,并进行测序及BLAST比对确定基因型;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菌株同源性和遗传相关性;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分析.结果 20株菌均携带KPC-2、TEM-1、SHV和CTX-M型基因,未检测到IMP、VIM、OXA和NDM碳青霉烯酶基因和ampC酶基因;20株菌均有Ⅰ类整合子,其中18株的整合子整合有耐药基因盒,主要整合基因是aadA2.20株菌中19株被PFGE分型为13个型别,其中P1型和P7型各有3株,P2和P10型各有2株;20株菌中17株为ST11型,其余3株分别为ST290、ST147和ST967型;20株菌呈多重耐药或泛耐药.结论 携带KPC-2是20株肺炎克雷伯菌耐亚胺培南的主要原因,多重耐药或泛耐药与其他β-内酰胺酶和整合子有关;院内存在克隆株流行;检出ST290和ST967型别产KPC肺炎克雷伯菌.
作者:冯福英;洪宇;郑宗富;曾琦;张薇;罗湘湘;杨湘越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2013~2014年杭州地区手足口病病原谱的分布,并对其病原基因特征进行分析.方法 采集2013年3月至2014年4月手足口病患儿标本l 340例,提取病毒核酸,通过逆转录和PCR扩增肠道病毒VP1序列并测序,经Blast比对确定病毒基因型.对柯萨奇病毒A6型(CA-A6)和A10型(CA-A10) VP1全长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 1 340例手足口病患儿标本中,肠道病毒检出阳性率为81.43%(1 090/1 340).其中,CV-A6阳性率为41.04%,取代EV-71 (14.48%)成为杭州地区检出阳性率高的肠道病毒;CV-A10检出率(8.51%)也高于CV-A16(3.81%),列于第三位.同源性比对及系统进化分析显示,2013~ 2014年的25株CV-A6病毒核苷酸同源性为89.0%~99.7%,主要分布于G、H基因亚型;15株CV-A10病毒核苷酸同源性为95.3% ~ 99.9%,分布于F、G基因亚型.结论 2013~ 2014年杭州地区儿童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发生重大变化,CV-A6病毒成为主要病原,CV-A10病毒也存在潜在威胁,需加强对其他肠道病毒的持续监测和分子特征分析.
作者:谢国良;崔大伟;郑书发;杨先知;余斐;陈瑜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miRNA-181 c(miR-181c)在人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人肺腺癌细胞系SPC-A1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收集37例肺腺癌患者组织标本,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检测肺腺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miR-181c的表达水平.脂质体法将miR-181c模拟物和miR-181c抑制剂分别转染至SPC-A1细胞中,CCK-8增殖实验检测转染后SPC-A1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法检测转染后SPC-A1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 肺腺癌组织中miR-181c的表达水平[3.259(1.637,4.920)× 10-3]高于癌旁组织[2.008(1.200,3.292)× 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641.0,P<0.05).miR-181c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转染SPC-A1细胞120 h后,miR-181c模拟物转染组的细胞增殖能力高于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29±0.034 vs 1.476±0.071;t =7.044,P<0.01);而miR-181c抑制剂转染组细胞的增殖能力弱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998±0.050 vs 1.414±0.058;t =5.461,P<0.01).Transwell结果显示,转染miR-181c模拟物后SPC-A1侵袭能力显著增强(432.00±12.22 vs 219.50 ±9.31;t=14.11,P<0.01),转染抑制剂后侵袭能力显著减弱(73.60±5.32 vs 227.30±11.27;t=11.52,P<0.01).结论 miR-181c在肺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并能促进SPC-A1细胞的增殖与侵袭.
作者:龚雪;莫冬萍;杨大恒;肖雪莲;孙瑞红;徐建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体外低氧环境对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NB4的细胞增殖及低氧诱导因子(HIF-1α)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NB4细胞,分别用0、50、100、200、400、800μmol/L二氯化钴(CoCl2)处理24、48、72 h,收集细胞观察CoCl2对NB4细胞增殖的影响,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率;RT-PCR检测HIF-1α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CCK-8法结果表明,CoCl2终浓度为0、50、100、200 μmol/L时的吸光度(A)值依次升高,400、800 μmol/L的A值依次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T-PCR结果显示,CoO2终浓度在50、100、200、400、800 μmol/L时的HIF-1α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显微镜下可观察到低浓度CoCl2促进细胞增殖,高浓度CoCl2致使细胞增殖受抑制.结论 低浓度的CoCl2可以促进NB4细胞增殖,HIF-lα基因可能参与该过程.
作者:周国忠;吴云路;倪晓妍;董学君;陶志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对氧磷酶-1(paraoxonase 1,PON1)基因多态性位点rs705381、rs854572、rs3735590、m854571和rs662与南京地区人群脑梗死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Massarray SNP分型技术检测并分析292例脑梗死患者和292例健康人群中上述5个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和频率分布;AU5400生化分析仪检测上述人群的常规生化指标;二元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上述位点不同基因型与脑梗死发病风险的相关性.结果 血压、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的表达异常与脑梗死相关(P均<0.05).PON1基因4个多态性位点(rs705381、rs854572、rs3735590和rs854571)在脑梗死患者和健康人群间的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脑梗死患者PON1基因rs662位点的CT(52.4% vs 41.44%,P<0.05,校准OR=1.62,95% CI=1.06 ~2.49)和CT/TT(65.41%vs 56.16%,P<0.05,校准OR=1.49,95% CI=1.00~2.25)基因型频率分布明显高于健康人群,但与上述临床指标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PON1基因rs662位点的多态性可能是南京地区脑梗死发病的遗传易感因素.
作者:侯进军;张荣宁;李建宁;何帮顺;王书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中B淋巴细胞诱导成熟蛋白-1(Blimp-1)基因的表达水平及化疗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 以30例缺铁性贫血(IDA)患者为相关疾病对照组,60例初诊MM患者为实验组.收集相关疾病对照组及MM患者化疗前后的骨髓标本,对其临床生化指标进行检测,荧光定量PCR分析各组BMMNCs中Blimp-1mR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与相关疾病对照组比较,MM患者治疗前Blimp-1 mRNA的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 =32.54,P<0.01);MM患者经过化疗后,Blimp-1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 =26.15,P <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M患者Blimp-1 mRNA的表达水平与β2-MG、LDH、CRP水平呈正相关(P均<0.05),与A1b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 检测BMMNCs中Blimp-1 mRNA表达水平可反映MM患者体内肿瘤负荷,化疗可降低其表达水平.
作者:刘俊文;胡文坛;李晋;刘红春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风疹病毒复合多表位肽,探讨其对风疹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诊断价值.方法 根据风疹病毒主要抗原分子E1、E2,设计并构建风疹病毒复合多表位肽的重组表达载体,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在大肠埃希菌Rosetta中进行诱导表达,并用Ni2+螯合柱亲和纯化获得复合多表位肽;经western blot鉴定其对风疹病毒感染后的IgM阳性血清的免疫反应性;建立基于风疹病毒复合多表位肽的IgM-ELISA检测方法,用于风疹病毒感染患者中血清IgM抗体的检测.结果 成功构建风疹病毒复合多表位肽,在大肠埃希菌Rosetta中获得了高效表达;纯化后的风疹病毒复合多表位肽经western blot分析显示,复合多表位肽对风疹病毒IgM阳性血清具有较好的免疫反应性;IgM-ELISA法检测结果表明,重组的复合多表位肽能够检测出风疹病毒感染后IgM阳性血清,与IgM阴性血清不发生反应.结论 制备的风疹病毒复合多表位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可用于风疹病毒感染患者IgM抗体的检测,提高风疹病毒感染的诊断效能.
作者:缪卫华;渠利利;庞露;李智洋;司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芯片(SNP array)技术在自闭症患儿遗传学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用SNP ar-ray技术对45例核型分析未见异常的自闭症患儿进行遗传学检测.结果 良性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NVs)的检出率为11.1%(5/45)、致病性CNVs的检出率为15.6% (7/45),未检出临床意义不明的CNVs (VOUS).7个致病性CNVs包括4个微缺失(3p14.2p14.1、3p26.3、16p13.12p13.11、Xp22.2p22.33)和3个微重复(3p26.3、15q11.2q13.3、16p13.1 1p12.3).结论 SNParray技术可提高自闭症患儿致病性CNVs的检出率,在自闭症患儿的遗传学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艳;胡平;林颖;张菁菁;刘翠云;许争峰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对比研究不同颜色量子点(QDs)标记链霉亲合素(SA)-生物素系统在抗核抗体(ANA)间接免疫荧光实验(IIFA)检测中的效果,评价其在临床样本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Hep-2细胞为抗原片,分别以QD655-SA、QD605-SA、QD565-SA结合生物素化羊抗人IgG(生物素化二抗),用IIFA检测临床样本血清ANA,以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二抗(FITC-二-抗)为对照.比较和评价3种QDs-SA的应用效果.结果 对114例患者血清研究发现,QD655-SA、QD605-SA、QD565-SA结合生物素二抗检测可见与FITC-二抗检测ANA结果相同或类似的荧光模式,阳性结果符合率均为100%,平均抗体滴度均高于FITC-二抗标记检测结果(P<0.01).尤其对核仁型、核均质型与核点型ANA荧光模式检测效果优于FITC--抗结果.相关分析结果显示:QD655-SA、QD605-SA、QD565-SA与FITC-二抗标记ANA定性结果高度一致(Kappa=0.979),滴度均呈高度正相关(P均<0.01).结论 QDs-SA用于IIFA法检测ANA总体结果稳定、灵敏、可行,可获得较FITC-二抗检测更加敏感和稳定的实验结果.
作者:张晶;虞伟;夏海萍;李晓军;张宇;顾宁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酶联免疫斑点技术(ELISPOT)和分枝杆菌改良罗氏固体培养法在肺结核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临床疑似肺结核的214例患者的血液和痰液,用ELISPOT技术(T-SPOT.TB试剂)分析血液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致敏T细胞的γ-干扰素释放情况;用酸性改良罗氏培养基进行痰液的分枝杆菌分离培养;用PNB固体培养法进行菌种初步鉴定,确定为结核复合群.比较两种方法在肺结核辅助诊断中的符合率和诊断效能.结果 两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8,P=0.21),两法符合率为85.5% (183/214).以临床确诊肺结核为金标准,固体培养法的敏感性为98.2%,特异性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98.1%,约登指数为0.98;T-SPOT.TB法敏感性为89.2%,特异性为83.5%,阳性预测值为85.3%,阴性预测值为87.8%,约登指数为0.73.结论 ELISPOT检测(T-SPOT.TB)对肺结核的诊断效能较好,检测周期较分枝杆菌固体培养方法短,在肺结核感染快速诊断和早期筛查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作者:王新宁;施旭东;刘根焰;赵旺胜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基于微流控技术和酶促化学发光免疫技术的原理建立一种用于检测癌胚抗原(CEA)的方法并进行初步应用评价.方法 采用碳二亚胺(EDC)/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化学偶联的方法将鼠抗人CEA包被于直径为1mum的二氧化硅微球表面,将其装载于毛细玻璃管中,在微量注射泵的作用下,用双抗体夹心酶免疫法检测CEA,并进行方法学与临床应用评价.结果 该方法可在30 rain内完成CEA检测,低检测浓度达0.54 ng/mL,与高浓度甲胎蛋白、间皮素无明显交叉反应,批内、批间CV为10.53% ~ 14.22%,回收率为91.20%~104.65%,与电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33,P=0.597),且成正相关(r=0.980,P<0.01).结论 基于微流控和酶促化学发光免疫技术的原理在毛细玻璃管中检测CEA,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且成本低,方法学性能良好.
作者:梁臻龙;王策;李炯;刘萍;陈运霞;王成彬 刊期: 2015年第12期
血清脂肪酶测量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其测量标准化是目前临床检验医学领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该文从脂肪酶的生物学特性及分类、测量方法、测量标准化现状等方面对血清脂肪酶的研究进行综述,旨在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血清脂肪酶测量标准化的研究进展,更好地开展我国血清脂肪酶测量的标准化工作.
作者:陈秋月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在炎症和肿瘤微环境中间充质干细胞(MSC)的作用备受关注,而调节性T细胞(Treg)、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cell 17,TH 17)对炎症和肿瘤的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但这3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及机制尚未明确.MSC可以通过旁分泌或直接接触的方式参与免疫反应的调节,在移植物抗宿主病或某些炎症反应中MSC可以上调Treg细胞并抑制TH 17细胞的活化,终抑制炎症的发展.在某些肿瘤环境中的MSC对Treg/TH 17细胞的极化均起重要作用.MSC对CD4+T细胞的调节作用因环境而异.MSC可以作为调节免疫反应的诊断、治疗靶点.
作者:孙晓仙;韩奕文;朱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肿瘤浸润CD4+T淋巴细胞是一群从肿瘤组织中发现的具有抗原特异性CD4阳性的T淋巴细胞.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包括CD4+T细胞亚群和CD8+特异性T细胞亚群.通过体外大量培养TILs再将其回输至患者体内的过继性细胞治疗(adoptive cell therapy,ACT)可有效杀伤肿瘤细胞,且其中CD8+T细胞起到直接杀伤肿瘤的作用.C14+T细胞通过识别MHC/肽段复合物杀伤肿瘤,在抗肿瘤免疫反应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有关CD4+T细胞在肿瘤免疫反应中作用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主要就肿瘤浸润性CD4+T细胞的主要分子特征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熊玉琪;任秀宝;卢斌峰;蒋敬庭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对尿碘检测的2种定量方法和1种半定量方法进行正确度和精密度评价,并对2种定量方法进行比对分析,为临床尿碘检测方法的选择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3种方法对4个水平的碘标准物质进行批内30次测定,判断3种方法的正确度和精密度.收集体检尿液40份,采用2种定量方法分别对其进行检测,并进行配对t检验及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2种定量尿碘检测方法的变异系数(CV)均小于6.1%,而半定量方法的CV很大(26.1%~36.4%);而与标准物质定值的偏倚均小于10%.对2种定量方法结果[(480.996±266.499) μg/L vs(490.273±280.646)μg/L]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58,P>0.05);经线性回归分析,r=0.991,大于0.975.结论 2种定量尿碘检测方法的正确度和精密度较好,能够满足临床需求,半定量方法所得结果精密度差.2种不同尿液冷消化方式与传统热消化方式的消化效果相同.
作者:李红海;李广平;张勇;欧阳向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自制不规则抗体筛查室内质控品并进行初步应用.方法 选择商品化单克隆IgG类抗D原液作为强阳性质控品,其稀释液作为弱阳性质控品,不规则抗体阴性的献血员AB型血浆作为阴性质控品.将强阳性、阴性质控品连续测定20次,确定其靶值;将单克隆IgG类抗D倍比稀释,确定红细胞凝集强度达到2+的高稀释倍数作为弱阳性质控品的佳稀释度,连续测定20次.质控品与待检标本同时按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测定,每天测定1次,共6个月.结果 强阳性质控品靶值为4+,弱阳性质控品靶值为2+,佳稀释度为1:500,其质控范围为1~3+.弱阳性质控品在6个月的使用过程中出控4次,强阳性、阴性质控品检测结果均在控.结论 实验室自制不规则抗体筛查室内质控品可行,功能上能够完全满足对检测项目的质量控制要求.
作者:张敏;芦慧霞;辛琪;张强;张正康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复现血小板计数的参考方法并应用于临床.方法 根据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推荐的流式细胞术计数血小板的参考方法,在本实验室复现该参考方法;通过2家校准实验室赋值新鲜全血,对4台不同型号血液分析仪的血小板计数结果进行正确度验证,并对结果不满意的仪器进行校准.结果 血小板计数参考方法检测高、中、低值标本PLT的不精密度(CV)分别为2.2%、2.0%、8.4%,PLT在21×109/L ~794×109/L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8),标本在6h内测定结果稳定,携带污染率为0.05%,正确度偏倚小于3%.正确度验证中,Mindray BC 6800、Sysmex XE-5000i和Sysmex XT 1800i血液分析仪细胞检测结果均在可接受限内,Sysmex XS 500i血液分析仪经校准后通过验证.结论 复现了ICSH推荐的血小板计数参考方法,其性能符合要求;赋值新鲜全血用于临床血液分析仪的正确度验证具有可行性,且可用于仪器的校准.
作者:林海标;彭桉平;王建兵;杨红玮;韩丽乔;张乔轩;吴新忠;柯培锋;黄宪章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人血清载脂蛋白A Ⅰ (apoA Ⅰ)国家二级标准物质[GBW(E) 090620]的互换性.方法 用迈瑞公司经美国华盛顿大学西北脂类研究实验室(NWLRL)标准化的试剂和中生北控公司apoA Ⅰ测定试剂分别组成的测量系统,对20份血清样本和GBW(E)090620进行测量,以标准化试剂测量结果为自变量,对中生北控试剂测量结果进行Deming回归,并计算95%预测区间和相对残差值.结果 GBW (E) 090620用中生北控试剂的测量结果落在95%预测区间内;相对残差值为-0.003,落在-2 ~2的区间内.结论 GBW(E) 090620在2个测量系统上与人血清样本具有良好的互换性.
作者:杨宗兵;王军;孙京昇;王英国 刊期: 2015年第12期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发病率相对较高,对治疗药物产生耐药性后易进展为急性白血病,其主要为急性髓细胞变,偶见急淋或急性双系列变[1-6].由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转化为CML的相关报道在国内外罕见.我院发现的1例AML转化为CML,报道如下.1 病历资料患者,男,37岁.2005年于我院确诊为伴成熟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M2),染色体核型分析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严丽娟;龚旭波;肖希斌;卢兴国;张晓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报道1例心肌损伤标志物大幅升高但临床症状、体征及其他辅助检查结果均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案例.方法 在3种检测平台上测定患者血液标本中的心肌损伤标志物以排除系统间差异和检测错误;排除溶血、纤维蛋白原、异嗜性抗体等干扰物的存在;密切结合超声心动图、核磁共振、冠脉造影等辅助检查手段寻找心肌损伤标志物大幅升高的原因.结果 结合多种辅助检查结果该患者终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左主干+三支病变.结论 该患者没有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典型症状,且心电图、超声心动表现与大面积心肌损伤不符,这主要是因为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冠脉血栓发生了自溶所致.
作者:高冉;邱玲;程歆琦;夏良裕;韩业晨;秦绪珍;张瑞丽;高学慧 刊期: 2015年第12期
WHO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是一种综合多种信息的、不断更新完善的分类方法,已经成为当今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诊断的主要标准.然而,2008版标准已经公布7年多,在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诊断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和认识亟需注意.本文就WHO分类中需要注意的6个主要问题作简要阐述.
作者:叶向军;卢兴国 刊期: 201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