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检验杂志

临床检验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江苏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江苏省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764X
  • 国内刊号:32-1204/R
  • 影响因子:0.74
  • 创刊:1983
  • 周期:月刊
  • 发行:江苏
  • 语言:中文
  • 邮发:28-104
  • 全年订价:24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维普收录(中)
  • 全国优秀科技期刊(1997,三部委)
  • 临床医学
临床检验杂志   2017年10期文献
  • 12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分离西弗射盾子囊霉的鉴定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自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中耳分泌物分离的西弗射盾子囊霉的实验室检查特征,为少见真菌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纳入西弗射盾子囊霉相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12例.培养其中耳分泌物,观察真菌的菌落特征和镜下特征,采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菌种鉴定.结果 西弗射盾子囊霉在血平板、巧克力平板和沙氏平板等临床常用培养基上均可生长,且在28℃和35℃均生长较好.培养1周后菌落呈奶油色、镶嵌生长,质地硬,周边呈花边样.该菌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上为中央蓝色、边缘白色的凸起小菌落.镜下特征为孢子和菌丝同时可见,小培养观察时可见菌丝有分隔,真菌孢子呈芽生型、形态卵圆、部分可沿菌丝排列.西弗射盾子囊霉可同化利用许多碳水化合物和常见氨基酸.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可鉴定该菌.结论 西弗射盾子囊霉是一种非常少见的机会致病性真菌,临床实验室应重视中耳分泌物中此真菌的培养鉴定.

    作者:马晓波;徐和平;房丽丽;时艺;朱波;郑燕青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阿萨希毛孢子菌泌尿系感染的流行病学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目的 分析阿萨希毛孢子菌泌尿系感染的流行病学、感染状况、危险因素以及微生物学的特征,指导临床选择及时、有效的抗真菌治疗.方法 收集分离自2013至2016年泌尿系感染患者的18株阿萨希毛孢子菌,对该病原菌的分离鉴定、药敏试验以及病历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回顾性调查.结果 18株阿萨希毛孢子菌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0、5.6%、0、0、0,但是伊曲康唑的敏感率仅为50.0%.阿萨希毛孢子菌泌尿系统感染的风险因素以男性、患有基础疾病(占100%)、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占100%)、留导尿管(占83.3%)、皮质激素的应用(占50.0%)、免疫抑制剂应用(占38.9%)为主,粒细胞减少的比例较少(占5.6%).临床16例选用氟康唑治疗好转,另2例用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治疗后死亡,其主要死亡原因与真菌治疗无关.结论 阿萨希毛孢子菌可引起泌尿系统感染,高危因素主要有基础疾病、广谱抗菌药物的长期使用和留置导尿管等,治疗首选氟康唑.及早明确病原学诊断、正确选用抗真菌药物是成功治疗阿萨希毛孢子菌感染的关键.

    作者:黄俊云;陆文仙;廖一群;凌宝殿;卢洪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特敏增强荧光染色法在浅部真菌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特敏增强荧光染色法在浅部真菌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例临床高度怀疑真菌感染的标本分别用特敏增强荧光染色法、钙白荧光染色法和传统的1.78 mol/L KOH湿片法对真菌进行镜下形态学观察,并比较真菌检出率.结果 特敏增强荧光染色法视野背景干净,菌丝及孢子均为亮蓝色,真菌的形态结构清晰易辨.特敏增强荧光染色法检出率高于钙白荧光染色法和KOH湿片法(x2=17.984,P<0.05;x2 =32.063,P<0.05).结论 荧光染色法是一种快速有效的真菌染色镜检技术,在临床实验室早期诊断真菌病中有推广价值.

    作者:罗云鹏;高仰敏;金云;江情;李婕;樊心怡;占萍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全封闭一次性小培养基的研制及其在丝状真菌小培养中的应用

    目的 研制一种安全实用的一次性真菌小培养基.方法 参照钢圈小培养法原理.底板选用透明度高的PVC为原材料,同常规使用的载玻片大小(25.2 mm ×75.9 mm×1.05 mm),板面两端磨砂设计;圆形培养皿直径19.4 mm,侧面高3.75mm,其上接种孔直径为2.4 mm,可随用户需求灌注PDA琼脂等培养基,加孔塞封闭;上封盖片采用钢化玻璃制成.一次性真菌小培养基用培养湿盒进行保存,两端水槽内加海绵条,加盖密封盖.分别观察临床丝状真菌在该全封闭一次性小培养基中的生长状况、镜下形态及染色效果以及培养基的保存效果.结果 该全封闭一次性小培养基实际应用效果良好,真菌生长状况可视、色素明显,镜下可观察到真菌原生态生长形态,可直接进行染料灌注染色,且效果良好.培养基包装后于4℃保存3个月后外观不变,量未见减少.结论 成功研制一种操作简单、透明度高、密封效果好、培养性能可靠、生物安全性高的全封闭一次性小培养基.可随时在镜下观察生长状况、适用于油镜下直接观察、可直接进行棉蓝染色,临床试用效果良好,适用于各级实验室的真菌形态学检查.

    作者:陈东科;邓存兴;许宏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以痰涂片形态学为核心的肺曲霉病诊断六步法的介绍

    介绍根据工作实践建立的肺曲霉病诊断六步法:以痰涂片镜检为核心,包括不染色标本查看脓细胞、1.78 mol/L KOH透明后集菌镜检查菌丝、革兰染色观察菌丝的包裹现象以及中性粒细胞的退行性变化,另外综合应用培养、GM试验、CT、PCR等多种手段进行肺曲霉病的诊断.肺曲霉病诊断六步法是以痰涂片形态学为核心的综合应用多种诊断手段相结合的诊断体系,可提升该类疾病的检出率,一定程度上减少漏诊.

    作者:卢先雷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改良透明胶带法在丝状真菌形态观察中的应用

    目的 建立一种操作简单且显微成像效果较佳的丝状真菌制片技术.方法 将玻片的非毛玻璃端粘贴一层透明胶带,其上垂直平贴粘有真菌的透明胶带,真菌刚好邻近两条胶带的交叉线,然后在胶带交叉处侧面滴加微量乳酸酚棉蓝,待染液浸染真菌后,镜下观察真菌的形态特征.结果 改良透明胶带法制片观察可见,真菌孢子形态、特征及孢子间、菌丝间、孢子和菌丝间位置排列较清晰,镜检效果尚佳.结论 改良透明胶带法与传统透明胶带法相比,乳酸酚棉蓝染色镜检背景清晰、丝状真菌完整的典型结构较易获得,但存在丝状真菌有时不在同一平面导致成像模糊的缺陷,仍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冯长海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烟曲霉合并诺卡菌致肺脓肿1例并文献复习

    随着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和抗肿瘤药物的广泛应用以及器官移植治疗的开展,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不断增加,但曲霉合并诺卡菌感染的病例较为少见.本文报道1例烟曲霉合并盖尔森基兴诺卡菌导致的肺部感染伴脓肿形成的病例,并对目前已报道的曲霉合并诺卡菌感染的文献进行回顾总结.

    作者:陈中举;左鹏;熊盛道;孙自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威克海姆无绿藻致手指关节腱鞘炎1例并文献复习

    无绿藻病(protothecoses)是由条件致病真菌无绿藻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多发生于免疫受损人群,免疫正常人群亦有报道.该病通常病灶局限,进展缓慢.本文报道我院收治的1例由威克海姆无绿藻引起手指关节腱鞘炎的诊疗经过,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1 病历摘要患者,女,54岁,餐厅洗碗工,因右手无名指红斑、起疹、脓肿伴痒、痛1年,于2017年3月14日来我院就诊.患者1年前右手无名指出现红斑、脓肿,伴轻微瘙痒及疼痛,脓肿逐渐加重,表面出现多个脓头,可挤出脓性分泌物,于当地多家医院就诊,予消炎药静滴(具体不详),无明显疗效;患者起疹前曾3次因“双手多个手指红肿痛”于当地诊所诊治,诊断“风湿性关节炎”,予封闭治疗,治疗后红肿痛可完全缓解.既往史、家族史无异常.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系统查体未见异常.专科情况:右手无名指第二、三指节见暗红斑,表面见点状结痂,第二指节肿胀,质软,压痛阳性,可抽取出脓性分泌物.X线检查示:右手无名指骨质未见明显异常;右手无名指软组织明显肿胀.

    作者:凌宝殿;胡蓉;黄俊云;杨惠芳;陆文仙;卢洪飞;廖一群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胶孢炭疽菌性角膜溃疡2例并文献复习

    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pp),异名刺盘孢属,是常见的一类植物病原真菌[1].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是一种重要的炭疽菌,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及温带国家和地区,可以引起多种植物炭疽病,宿主包括橡胶、芒果、西瓜、香蕉、柱花草、桃等[2-3].胶孢炭疽菌很少对人类产生感染,胶孢炭疽菌性角膜炎更是罕见.国内尚未见类似报道,国外有一些病例报告[4-9].本文报告胶孢炭疽菌引起角膜溃疡2例.

    作者:叶定兴;徐一;毛丽萍;王大选;陈鹏飞;李丹;连特女;郑美琴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不规则根毛霉致皮肤组织感染1例及文献复习

    毛霉病是由毛霉目中某些种类引起的人体抵抗力低下的一种感染性疾病.此疾病死亡率高,常超过50%[1-2],呈进行性、侵袭性发展.感染特征是破坏和堵塞血管,周围组织梗死,产生黑色和坏死性损伤.不规则根毛霉(以前称为多变根毛霉)感染部位主要是面部和四肢皮肤,病变可以持续多年而不侵犯血管,终导致严重皮肤损害和毁容[3-4].本文报道1例不规则根毛霉引起的患者右上臂感染.

    作者:张微;蔺咏梅;邓明慧;侯轩;王辉;陶俊齐;辜依海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裂褶菌感染引起变应性支气管肺真菌病1例

    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裂褶菌科,裂褶菌属,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有很高的食用、药用价值[1],其致病力较弱,故临床上裂褶菌感染的病例少见.感染病例可见于正常免疫力和免疫抑制或缺陷患者[2].有报道的病例包括支气管黏蛋白嵌入(mucoid impaction of the bronchi,MIB)、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allergic fungal rhinosinusitis,AFRS) [3-4]、变应性支气管肺真菌病(allergicbronchopulmonary mycosis,ABPM)[5-6],亦有引起脑脓肿、脑膜炎[7]、眼部感染[8]等.现报道1例2015年11月明确诊断的裂褶菌引起变应性支气管肺真菌病.

    作者:吴锐浩;陈栎江;徐春泉;周翠;吴庆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外伤引发尖端赛多孢颅内感染1例

    尖端赛多孢(Scedosporium apiospermum)普遍存在于自然界,是一种侵袭性和致病性较强的条件致病真菌.其所致感染通常发生于AIDS、器官移植、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以及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等免疫力低下患者,也可见于外伤、污水淹溺等免疫功能正常者,可引起致命性的侵袭性真菌病.现报道1例由尖端赛多孢引起脑外伤手术后颅内感染的病例.

    作者:李军;胡咏梅;王海晨;税剑;黄紫嫣;晏群;刘文恩;邹明祥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艾滋病合并梅毒患者咽拭子及血培养分离马尔尼菲蓝状菌1例并文献复习

    马尔尼菲青霉(Penicillium marneffei,PM),新名为马尔尼菲蓝状菌,该菌是引起患者严重系统性真菌病的双相真菌之一[1-2].近期,我们检出宝鸡地区首例艾滋病并发播散性马尔尼菲蓝状菌病(Penicilliosis mameffei,PSM)以及合并梅毒感染的病例,报道如下.1 病历摘要患者,男,32岁,未婚,于2017年1月30日以“发热5d,咳嗽4d”入院.入院体温38.5℃,咽充血,咽后壁及扁桃体可见白色片状分泌物附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双侧腋下可触及肿大淋巴结,双肺呼吸音略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及胸膜摩擦音.临床诊断“发热待查”.入院检查:血液WBC4.9×109/L,血小板244×109/L;血沉39 mm/h;C反应蛋白54.90 mg/L;降钙素原0.073 ng/mL,铁蛋白884.10 ng/mL,甲胎蛋白1.06 ng/mL;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阳性、密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阳性、抗HIV抗体阳性.1月31日咽拭子涂片检查见真菌,未做培养.G试验和GM试验因我院没有开展而未做.胸部CT见纵隔内多发稍大淋巴结.患者长期口服复方磺胺甲噁唑预防卡氏肺孢子菌感染,加用苄星青霉素治疗梅毒.2月6日血培养报告阳性结果,考虑PM,但患者已于2月1日转北京某医院治疗,电话告知其培养情况,患者于当地医院调整用药,口服伊曲康唑,抗感染成功,截止9月初回访病人,情况良好.

    作者:白雅红;王华;李月阳;陈东科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轮枝镰刀菌眼部感染1例

    镰刀菌为条件致病性真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土壤、植物的地上及地下部分或植物碎片.我国从事农业人口居多,农业性眼外伤多见,为镰刀菌的角膜种植性感染提供机会[1].本文介绍1例眼部感染轮枝镰刀菌的病例.1 病历摘要患者,男,73岁.2个多月前,劳作时左眼不慎被红薯藤叶划伤,4d后出现左眼红痛、畏光、流泪、视力下降,伴眼胀痛、异物感,于当地医院就诊,予以抗炎药物(抗生素滴眼液,具体不详)对症治疗,效果不明显.1个月前左眼病情加重,继续使用抗生素点眼治疗无效,为求进一步治疗,于2017年2月9日入住本院眼科.查体:T 36.4℃,P 76次/min,血压150/90 mmHg.右眼视力0.8,左眼视力光感,左眼结膜混合充血、水肿,左眼中央角膜全层浸润浑浊,卫星灶(见图1),颞上、鼻上角膜轻度水肿,角膜内皮斑,前房黏稠积脓,内窥不清.

    作者:侯轩;辜依海;邓明惠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菌核曲霉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曲霉在自然环境中是为常见的真菌种类之一,也是实验室检查过程中较常见的污染菌,其中以黄曲霉、烟曲霉、黑曲霉等曲霉菌种常见.菌核曲霉是临床上罕见的曲霉菌种,本文首次报道菌核曲霉致人类眼部感染1例.1 病历摘要患者,男,40岁,农民,因双眼上睑下垂矫正术后眼球暴露、视力下降来九江学院附属医院就诊.患者于6d前行双眼上睑下垂矫正术,术后双眼闭合困难,未涂眼膏,渐出现双眼眼痛及视力下降,无头痛,症状渐加重,门诊以“暴露性角膜溃疡、眶蜂窝织炎”于2017年1月23日收入眼科.平素健康状况良好,否认系统性疾病史.体检:一般状况良好,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眼科情况:视力右眼指数/眼前30cm,左眼指数/眼前视物模糊.

    作者:帅丽华;孙晓红;陈东科;李雁鹏;徐和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1例疑似播散型荚膜组织胞浆菌病治疗前后骨髓涂片形态变化分析

    组织胞浆菌病是主要由荚膜组织胞浆菌(Histoplasma capsulatum)感染所致的一种深部真菌感染性疾病.既往报道,此病多继发于免疫功能低下患者[1],由于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极易漏诊、误诊.本文报道我院1例疑似播散型荚膜组织胞浆菌所致发热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辅助检查资料.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2岁,云南省红河州人,司机,长期野外疲劳驾驶,饮食极不规律.患者起病缓慢,病程稍长,间歇发热,2016年2月不明原因持续发热近1月,外院抗生素及抗痨治疗1周无效后,于2016年3月5日转入我院血液科.入院体格检查:神志清楚、贫血面容、咳嗽、咳痰等症状,皮肤、黏膜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双下肺可闻及湿性啰音,体温38.8℃,脉搏101次/min,呼吸27次/min,血压99/56mmHg,脾肋下4 cm,肝大,肝下缘接近脐水平,肝区明显压痛、叩击痛等.

    作者:何成禄;单斌;李娅;朱敏;李林燕;石洪琼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淡紫拟青霉致角膜溃疡1例并文献复习

    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是土壤和植物中普遍存在的腐生菌,是实验室及医疗器械常见的污染菌之一,对人类是一种机会致病真菌.其感染常为医源性感染或外伤所致,尤其好发于免疫缺陷宿主.本文报道1例由淡紫拟青霉引起的角膜溃疡.1 病历摘要患者,女,66岁,于4年前在农田作业时用衣物擦拭右眼后即出现眼红、眼痛、畏光、流泪,伴视力下降,未予特殊处理.上述症状出现2周后在外院就诊,诊断为“感染性角膜炎”,予局部抗真菌、抗细菌治疗(具体不详),刮取角膜分泌物涂片+培养,未发现细菌和真菌.患者自觉症状无好转,为求进一步诊治于2016年3月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右眼角膜炎”收入眼科.患者主诉有高血压病史10年,否认糖尿病史、肝炎病史、病毒感染史,无免疫缺陷,否认外伤史.专科检查:右眼视力为0.2,眼压18.3;左眼视力为0.7,眼压12.8.右眼睑红肿(+),结膜充血(++),角膜混浊,表面呈溃疡面,有脓性分泌物.角膜病灶呈不同程度的白色苔垢样物覆盖,见图1.根据角膜刮片、培养和分子生物学结果,终诊断为淡紫拟青霉菌引起的真菌性角膜溃疡.用克霉唑眼膏、那他霉素眼液、两性霉素B眼液滴右眼,营养角膜上皮药物对症治疗,治疗3周后患者症状好转,右眼视力恢复至0.5,结膜轻度充血,溃疡面明显缩小.刮取角膜分泌物镜检、真菌培养均阴性,予出院.出院后扔按上述方案治疗3个月,以巩固治疗防止复发,并返院复查,至今无复发.

    作者:王露霞;彭亮红;李建勋;李雪梅;黄晓燕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微生物图片拍摄技术的应用探讨

    微生物形态学图片在微生物鉴定、临床涂片报告(图文报告)、鉴定仪器的专家系统、室间质量评价、教学及学术交流、资料保存等方面十分重要,因此,拍摄微生物图片是临床微生物检验人员需要掌握的技能之一.该文介绍了拍摄微生物图片需要运用到的摄影知识,拍摄前对制片、染色和培养的要求,手工或辅助拍摄装置,探讨拍摄不染色和染色标本镜下形态、感染部位、菌落形态、药物敏感性试验的图片时对构图、背景、光线、比例尺等的运用技巧和注意事项,指出拍摄图片的清晰度与拍摄器材的像素、拍摄稳定性、光线等有直接关系,镜下图片的拍摄效果用辅助拍摄装置的比手持拍摄效果好,菌落拍摄除设备外还与拍摄技巧有关.

    作者:陈东科;孙长贵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真菌检验技术进展

    真菌检验技术主要包括传统的真菌涂片镜检和真菌培养、组织病理学检查、血清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技术和质谱技术.近年来,在临床需求的促进下,真菌检验技术的开展受到重视.传统技术进一步优化和改良,新技术日益推广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质谱相关技术持续研发,变革带来的成果有目共睹.该文对近年来重要的真菌检验新技术(真菌涂片荧光染色技术、血清学检验技术中抗体检测、抗原检测和真菌细胞壁葡聚糖检测)的应用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和质谱相关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余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肺真菌病的临床诊断与实验室检查进展

    肺真菌病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其发病率不断增加,但临床诊断和治疗依然较为困难,病死率居高不下.肺真菌病的诊断,特别是早期诊断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肺真菌病目前主要采取分级诊断和治疗.肺部真菌感染以曲霉、念珠菌及隐球菌多见.实验室检查主要以痰和分泌物的涂片和培养、穿刺标本的病理检查、真菌抗原和抗体检测以及核酸检测等方法为主.一些新的检查技术,如宏基因组检测和现场快速评估技术(ROSE)等也在进一步探索当中.病原快速检测指导目标治疗技术也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作者:施毅;史家欣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常见皮肤真菌病临床及真菌形态学检查

    真菌感染所致疾病包括浅部、皮下和深部真菌病,其中浅部真菌主要为皮肤癣菌、马拉色菌,引起毛发、头皮、甲、掌跖及光滑皮肤感染;皮下和深部真菌多为条件致病菌,如念珠菌、孢子丝菌、暗色真菌、接合菌等.一种真菌可致多种临床表现,相似皮损可由多种真菌引起.该文特介绍皮肤科临床常见真菌感染皮损所对应的真菌镜检、培养等形态学特征.

    作者:冉玉平;杨琴;庄凯文;唐教清;徐小茜;游紫梦;肖慧;冉昕;代亚玲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临床常见曲霉形态学鉴定

    曲霉感染发生率居系统性真菌感染的第二位,快速准确检测和鉴别曲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曲霉鉴定方法包括传统的形态学鉴定、质谱、DNA序列分析等技术.对于广大的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而言,曲霉的形态学鉴别还是目前主要的鉴定手段.该文介绍当前曲霉的分类进展,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详细描述标本中曲霉的菌丝形态、培养条件、各属形态学特点,对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鉴定曲霉有参考和指导价值.

    作者:徐和平;黄江山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临床酵母样真菌实验室检查

    酵母样真菌是一类以单细胞形式存在的真菌,临床上重要的酵母样真菌多属于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精准的实验室诊断是实现精准临床诊疗的前提和基础.该文介绍了酵母样真菌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及临床应用,包括基于培养的检查方法,如菌落形态、镜下形态、显色培养基、芽管形成试验、生化反应、DNA测序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菌落鉴定;以及非培养检查方法,包括标本直接镜检、组织病理、抗原检测、核酸检测和MALDI-TOF MS对临床标本的直接检测等,并分析各方法性能特点.

    作者:王瑶;徐英春 刊期: 201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