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了解中国目前传播的麻风分枝杆菌(M.leprae)菌种及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型分布与特征.方法 对来自中国22个省市171例麻风患者皮损组织样本,采用巢式PCR扩增麻风分枝杆菌特异16S rRNA保守片段,并对PCR阳性产物直接测序,经BLAST进行序列比对;采用PCR产物限制性酶切基因多态性方法对麻风分枝杆菌进行SNP分型.结果 171例标本扩增片段与来自巴西的麻风分枝杆菌Br4923相似性达99%,均为M.leprae,未检出M.lepromatosis.在85例SNP分型标本中,SNP3型、SNP1型和SNP2型分别占78.8%(67/85)、20% (17/85)和1.2%(1/85),未检出SNP4型.130例16S rRNA序列存在C251T位碱基变异,不同临床型别标本中16S rRNA序列突变及SNP型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S rRNA基因C251T突变与麻风分枝杆菌菌株的SNP分型有一定的关联,存在突变的菌株多为SNP3型,少见SNP1型,未见SNP2型;不同地区的SNP型别分布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内陆地区的SNP3型菌株分布率97.1%(34/35)显著高于沿海66% (33/50)(x2=11.96,P<0.01).不同地区的16S rRNA序列突变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内陆地区的16S rRNA突变率94.8% (92/97)显著高于沿海51.4%(38/74)(x2 =43.56,P<0.01).结论 麻风分枝杆菌16S rRNA基因序列突变C251T与SNP分型有关,可提示不同基因型麻风分枝杆菌的地理分布.未发现麻风分枝杆菌M.lepromatosis菌种.
作者:奚琳琳;李威;温艳;尤元岗;蔡庆春;丁瑞敏;袁有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2016-2017年我国甲型流感病毒H3N2亚型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基因的分子特征,为甲型流感病毒H3N2亚型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全球共享禽流感数据库(GISAID)中获得我国2016~2017年分离的525株甲型流感病毒H3N2亚型病毒和13株H3N2亚型参考株的HA和NA基因序列.应用MEGA 6.0软件分析HA和NA的分子进化特征、氨基酸位点和耐药位点的变异情况.结果 进化树分析显示13株参考株之间HA和NA氨基酸的同源性均为96.9% ~99.1%.2016-2017年我国甲型流感病毒H3N2亚型的病毒株HA和NA氨基酸序列之间同源性均为96.3%~100%,HA和NA的优势亚分支均为3C.2a.1,相当一部分毒株分型不够明确.HA氨基酸变异分析显示9株发生N121E突变,103株发生N121K的突变且主要来源于2017年的香港毒株;182株发生G/R142K突变;A/Hong_Kong/3079/2017-HA和A/Guangdong-Chengguar/1383/2017-HA均发生A128I突变;NA蛋白仅3株(A/Hunan-Suxian/1980/2016-NA、A/Hunan-Yuhua/11799/2016-NA和A/Ningxia-Yuanzhou/1657/2016-NA)发现H275Y耐药位点突变.结论 2016-2017年我国甲型流感病毒H3N2亚型的HA和NA蛋白与参考株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优势亚型均为3C.2a.1;与病毒的毒力及药物相关的部分关键氨基酸位点发生变异.应密切关注H3N2病毒的分子特征,为其防控提供参考.
作者:鄢翠林;崔大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4种血流感染常见病原菌分别致小鼠血流感染后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a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和活化T细胞调节的、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细胞因子(regulated upon activation,normal T cell expressed and secreted factor,RANTES)的表达及变化规律,为细菌性血流感染的早期诊断提供研究基础.方法 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标准菌株的CD-1 (ICR)小鼠血流感染模型,用蛋白质液相芯片技术检测各实验组和PBS对照组感染后0.5h、1h、3h、6h、12 h、24 h和48 h时LIF和RANTES的浓度.结果 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致小鼠死亡的半数致死量(LD5o)分别约为8.1×108/mL、9.6×108/mL、8.1×108/mL和1.1×109/mL.细菌入血1h时血清中LIF的浓度明显升高,大肠埃希菌组、肺炎克雷伯菌组、金黄色葡萄球菌组和粪肠球菌组LIF的峰浓度分别为(51.6±5.0) pg/mL、(73.2±20.8) pg/mL、(7.3±0.9) pg/mL和(6.1±1.2) pg/m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粪肠球菌组、大肠埃希菌组和肺炎克雷伯菌组细菌入血1h时RANTES浓度明显升高,3h时升高更明显.且大肠埃希菌组和肺炎克雷伯菌组升高的幅度较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组更为明显.达峰值时浓度分别为(1 929.0±25.2)pg/mL、(1 218.1±227.4) pg/mL、(55.7±10.0) pg/mL和(179.2±9.2) pg/m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LIF和RANTES的浓度在细菌入血后1h即明显升高.感染后的2d内,大肠埃希菌组和肺炎克雷伯菌组LIF和RANTES浓度的升高幅度明显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组和粪肠球菌组.联合检测LIF和RANTES可能在细菌性血流感染早期诊断和区分革兰阴性/革兰阳性菌感染方面有一定作用.
作者:杨明;麻雅婷;何赏;陈琛;张可昕;王成彬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获得表面展示有16 kD抗原多肽(16kD91-110)的PP7噬菌体样颗粒(bacteriophage-like particle,BLPs),并评价其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用普通PCR技术扩增出含16kD91-110多肽编码基因的PP7衣壳蛋白基因,将其插入到pETDuet-2PP7载体中,获得pETDuet-2PP7-16kD91-110质粒;将上述重组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诱导表达产物用SDS-PAGE和westem blot进行鉴定;将纯化的2PP7-16kD91-110作为刺激抗原,用ELISA间接法检测结核病患者血清中的16 kD抗体水平.结果 SDS-PAGE及电镜结果显示成功表达2PP7-16kD91-110 BLPs,并且展示于PP7 BLPs表面的16kD91-110多肽表位能特异性与抗16 kD抗体结合;对活动性肺结核和潜伏性肺结核患者,以2PP7-16kD91-110 BLPs为刺激抗原的全血释放γ干扰素试验的敏感性分别为75%和82.9%,与北京万泰结核分枝杆菌相关γ干扰素释放试剂盒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成功制备表面展示有16kD91-110多肽的PP7 BLPs,为应用γ干扰素释放试验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提供了一种安全性高、稳定性好、价格低廉的刺激抗原,为结核病的诊断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作者:伊正君;孙艳花;赵荣兰;路晓红;李纾;李猛;孙艳丽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抑制剂增强碳青霉烯类灭活法(ieCIM)对革兰阴性杆菌碳青霉烯酶检测及初步分类的可靠性.方法 分别以他唑巴坦和乙二胺四乙酸作为碳青霉烯酶抑制剂,对CIM进行改良.选取临床分离的198株肠杆菌科细菌和35株非发酵菌,采用ieCIM检测碳青霉烯酶并进行初步分类,以PCR方法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作对比.结果 198株肠杆菌科细菌中碳青霉烯酶基因阳性101株,CIM检测阳性99株;碳青霉烯酶基因阴性97株,CIM检测均阴性.35株非发酵菌中碳青霉烯酶基因阳性25株,CIM检测阳性24株;碳青霉烯酶基因阴性10株,CIM检测均阴性.使用ieCIM初步分类碳青霉烯酶,87株产A类酶菌株中检出85株(97.7%),25株产B类酶菌株中检出22株(88.0%),12株产D类酶菌株和2株同时产A、B类酶菌株全部检出,ieCIM检测敏感性为96%,特异性100%.结论 ieCIM与基因检测结果一致性高,适合临床微生物常规工作中对碳青霉烯酶的检测及初步分类.
作者:孙青阳;杨燕;韦文君;林迪;陈坚;曾贤铭;成军;孙长贵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血清IgG4水平在IgG4相关肝胆疾病和其他肝胆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8月至2017年4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肝胆疾病患者270例,分为以下8组:肝硬化组(17例)、急性胰腺炎组(52例)、慢性胰腺炎组(33例)、胆囊炎和胆结石组(27例)、胆管癌组(30例)、胆管炎和胆管结石组(41例)、胰腺癌组(47例)、IgG4相关肝胆疾病组(23例).另外选取2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中IgG4的水平,应用ROC曲线评价IgG4鉴别诊断IgG4相关肝胆疾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与健康人对照组相比,肝硬化组和IgG4相关肝胆疾病组的IgG4水平明显增高(P均<0.05).与IgG4相关肝胆疾病组相比,肝硬化组、急性胰腺炎组、慢性胰腺炎组、胆囊炎和胆结石组、胆管癌组、胆管炎和胆管结石组、胰腺癌组的IgG4水平明显降低(Z值分别为-5.267,-6.802,-5.921,-6.005,-6.173,-6.513,-6.014;P值均<0.01).IgG4在区分IgG4相关肝胆疾病和其他肝胆疾病的AUC为0.982,以4.13 g/L为诊断界值点时,敏感性为95.7%,特异性为96.0%.12例IgG4相关肝胆疾病患者激素治疗后2个月IgG4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Z=-2.021,P=0.043).结论 血清IgG4升高并不是IgG4相关肝胆疾病所特有.以4.13 g/L为诊断界值点时,IgG4在鉴别诊断IgG4相关性肝胆疾病时具有很高的价值,同时对激素治疗后的疗效判断有一定作用,但需扩大样本进一步验证.
作者:黎村艳;苏姝;廖玲芝;陆建国;曹友德;谭黎明;吴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半乳甘露聚糖(GM)检测对非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的诊断价值,并探索其佳诊断cut off值.方法 收集95例非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血清及BALF标本,分为IPA组42例(确诊19例、临床诊断17例、拟诊6例)和非IPA组53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及BALF样本GM浓度;统计分析诊断cut off值分别为0.5、1、1.5和2时BALF-GM和血清GM检测对IPA的诊断价值;通过ROC曲线分析,确定佳cut off值.结果 IPA组BALF-GM检测结果[1.53(0.48,4.72)]高于非IPA组[0.33(0.23,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5.022,P<0.05);IPA组血清GM测定结果[0.38(0.16,0.66)]高于非IPA组[0.2(0.17,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2.231,P<0.05).cut off值分别为0.5、1、1.5和2时,BALF-GM测定的敏感性均高于血清G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3、25、20和15,P均<0.05);BALF-GM检测特异性除诊断cut off值为2时与血清GM检测相同,其他3个诊断cut off值的特异性结果均低于血清GM;随着cut off值的增加,BALF-GM测定的特异性增加,相应地敏感性降低.BALF-GM检测的佳cut off值为0.65,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71.4%、84.9%、78.9%和78.9%;血清GM佳cutoff值为0.425,其敏感性、特异性、PPV和NPV分别为47.6%、86.8%、80.0%和68.6%.结论 BALF-GM试验在诊断非免疫功能低下的IPA的敏感性明显高于血清标本GM试验,其佳诊断cut off值为0.65.
作者:王颖;黄梅;奚海燕;范明;陈勇;吴秋月;邵海枫;史利宁;王卫萍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CAD)患者血清补体1q(C1q)的水平,评估其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和稳定性冠心病(SCAD)的预测与区分价值.方法 选取52例ACS患者、66例SCAD患者和54例健康人对照者纳入研究.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1q、ELISA法测定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同时分析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计算CAD患者Gensini积分;并通过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C1q对ACS和SCAD的预测与区分价值.结果 与健康人对照组相比,ACS(C1q:t =4.405,P<0.001;ox-LDL:Z=5.941,P<0.001)和SCAD(C1q:t =2.320,P=0.022;ox-LDL:Z=4.119,P<0.001)组血清C1q、ox-LDL水平均显著升高;且ACS组血清C1q(t=2.344,P=0.021)、ox-LDL(Z=2.166,P=0.030)水平显著高于SCAD组.ACS组血清C1q水平与ox-LDL(r=0.246,P=0.028)、TG(r=0.232,P=0.002)及Gensini积分(r=0.341,P=0.020)呈显著正相关;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了年龄、性别及其他生化指标的影响后,ACS患者血清ox-LDL水平仍与C1q呈显著独立相关(β=0.676,P=0.045,校正R2=0.380).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1q、ox-LDL水平的升高均与ACS(C1q:OR=1.05,95% CI=1.03 ~ 1.08,P<0.001;ox-LDL:OR=1.18,95% CI=1.08 ~ 1.29,P< 0.001)、SCAD(C1q:OR=1.04,95% CI=1.01~1.06,P=0.003;ox-LDL:OR=1.11,95%CI=1.03 ~1.18,P=0.004)的发生密切相关;且有助于区分ACS和SCAD发生(C1q:OR=1.01,95% CI=1.00 ~ 1.03,P=0.022;ox-LDL:OR=1.06,95%CI=1.01~1.12,P=0.023).结论 CAD患者血清C1q水平升高;且ACS患者C1q水平高于SCAD患者.ACS患者血清C1q与ox-LDL水平显著独立相关.血清C1q水平可望作为预测与区分ACS和SCAD的新指标.
作者:季茳;吴嘉;王苏梦;李卓玲;汪俊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1株碳青霉烯类耐药非脱羧勒克菌的耐药机制.方法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技术及16S rRNA序列分析进行菌种鉴定;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常规药物敏感性试验,用E-test条检测菌株对亚胺培南的低抑菌浓度(MIC);改良碳青霉烯酶灭活试验(mCIM法)检测碳青霉烯酶表型;聚合酶链反应(PCR)及测序确定耐药基因型;采用接合试验、S1酶切脉冲场凝胶电泳(S1-PFGE)方法分析其携带质粒的特征.结果临床分离非脱羧勒克菌菌株对亚胺培南、除氨曲南外的其他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及氨基糖苷类耐药,对喹诺酮类和磺胺类药物敏感;接合试验使受体菌E.coli J53获得与非脱羧勒克菌相似的耐药谱.碳青霉烯酶表型试验阳性,PCR扩增及测序表明该菌株同时携带blaNDM-1、blaTEM和aac(6’)-Ib,而接合子仅携带blaNDM-1;S1-PFGE示非脱羧勒克菌具有3个质粒.结论非脱羧勒克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为携带blaNDM-1基因造成,该基因可能存在于100 kb左右的可接合传递的质粒上.
作者:俞凤;邓林强;钟桥石;杭亚平;刘衍伶;丁慧;陈艳慧;胡龙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头孢哌酮、头孢他啶、亚胺培南、替加环素、黏菌素单药及其与舒巴坦联合用药对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 选取2011-2012年抗菌药物耐药趋势监测研究(SMART)监测美罗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23株、关罗培南敏感鲍曼不动杆菌21株,采取棋盘稀释法进行联合药敏试验,计算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判定联合效应.结果 所有组合体外均未出现拮抗作用,头孢哌酮、替加环素与舒巴坦联合应用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效应以协同作用为主,FIC指数≤0.5的菌株分别达56.8%及50.0%;亚胺培南、黏菌素与舒巴坦联合应用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效应主要表现为协同和部分协同作用,FIC指数<1的菌株分别占61.4%和52.3%;头孢他啶和舒巴坦联合应用则主要表现为无关作用,FIC≥4的菌株占63.6%.结论 5种联合用药组合中,头孢哌酮与舒巴坦联合用药的体外协同作用效果好,尤其对碳青霉烯敏感的鲍曼不动杆菌,可增强其体外抗菌活性;亚胺培南、替加环素与舒巴坦联合用药可增加对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临床对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院内感染,可考虑联合应用亚胺培南/舒巴坦、替加环素/舒巴坦进行治疗.
作者:周梦兰;王瑶;程敬伟;徐志鹏;徐英春;赵玉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初步鉴定M蛋白峰完全重叠的双M蛋白血症.方法 用血清蛋白质电泳、免疫固定电泳、免疫球蛋白定量、并根据IgG、κ、λ定量推算IgG重/轻链配对比值,对患者血清进行综合鉴定.结果 血清蛋白质电泳显示在y区有1条明显的M蛋白峰,免疫球蛋白及轻链定量初步提示为IgM-κ型M蛋白;而重/轻链配对比值IgG-κ/IgG-λ> 7.8,显著高于IgG-κ/IgG-λ比值正常上限2.7,提示同时存在IgG-κ型M蛋白;琼脂糖免疫固定和毛细管免疫固定均证实该患者存在IgG-κ型和IgM-κ型双M蛋白,2条M蛋白完全重叠.结论 2种单克隆M蛋白电泳条带完全重叠时,血清蛋白电泳无法区分,免疫球蛋白重/轻链配对比值可以用于免疫球蛋白克隆性的初步鉴别.
作者:黄前川;艾翠芳;孟慧;刘莹;曹军皓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检测人诱骗受体3(DcR3)含量的ELISA方法.方法 建立固相双抗体夹心法定量检测DcR3:用抗DcR3抗体包被ELISA板,捕捉样本中DcR3,再加入生物素标记的抗DcR3抗体及亲合素标记的辣根过氧化物酶,形成含酶的固相复合物,后以底物显色,以同板上的标准曲线定量.对所建立的方法进行灵敏度、特异性、精密度、回收率、线性范围及血浆DcR3参考范围的评估.结果 所建立方法分析灵敏度为0.051 ng/mL,重复性和期间精密度分别小于10%和15%,平均回收率为90.50%.在包被抗体中加入2倍量抗TNF-α、在检测抗体中加入10倍量生物素标记的抗LIGHT、抗FAS或抗TNF-α或在DcR3标准品中加入10倍量的LIGHT纯蛋白,均不影响标准曲线的状态.检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25~16 ng/mL(r≥0.98).128例正常成人血浆DcR3的均值为(0.21±0.05) ng/mL,95%可信限参考值范围为0.14~ 0.28 ng/mL,无年龄及性别差异.结论 所建立的ELISA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高、灵敏度、精密度及线性好、可测范围大等特点,可用于检测人血DcR3含量.
作者:伍兵;陈纬;王锃;陈龙;陈锦容;吴海平;吴尚毅;汪宽福;张美;张震寰;张鲁榕;张亨山;林建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基于光激化学发光分析(LICA),采用竞争免疫分析模式建立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tIgE)的定量检测方法.方法 将抗人IgE抗体包被发光微球,生物素标记人IgE纯品,与血清原液(标准品)及包被有链霉亲合素的感光微球构成完整的分析体系,并对该方法进行条件优化、性能评估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本方法的重复性、期间精密度分别为5.50% ~ 7.73%和6.45%~9.90%;功能灵敏度为12.65 IU/mL;回收试验回收率在104.15% ~ 109.37%之间;总胆红素、血红蛋白、三酰甘油对不同浓度tIgE样本的干扰率在-4.49%~ 8.46%之间;在临床111例血清标本tIgE的检测中,该方法与Beckman CoulterIMMAGE 800免疫透射比浊法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2=0.959).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血清tIgE定量检测方法性能良好,可满足临床应用的基本要求.
作者:边颖;魏刚;李军普;崔亚琼;魏殿军;李会强 刊期: 2018年第01期
功能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的胃肠功能失调症.肠道菌群改变可能会导致便秘等肠道功能性疾病,而且肠道菌群的调节用于便秘等相关肠道功能性疾病的治疗疗效已得到确认.随着分子技术的发展,聚合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16S rRNA高通量焦磷酸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技术逐步取代传统的细菌培养法,被广泛用于肠道菌群分析.不同研究得出的功能性便秘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结果不尽一致,但大部分研究指出,功能性便秘患者肠道双歧杆菌下降以及肠道菌群物种丰富度降低.另一方面,肠道菌群的调节对功能性便秘的治疗疗效也不尽相同.益生菌(probiotics)、益生元(prebiotics)和合生元(synbiotics)等微生态制剂以及粪便菌群移植可用于肠道微生态调节.大多数研究指出,益生菌等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排便次数,减轻患者其他的相关症状.该文对功能性便秘患者肠道菌群的特征性改变以及微生态制剂对便秘的治疗疗效进行综述.
作者:徐娜娜;范文廷;毕茹茹;秦婷婷;马萍;顾兵 刊期: 2018年第01期
Ⅰ型自身免疫性肝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肝脏疾病,抗平滑肌抗体阳性是其诊断标准之一.大量研究表明,F-肌动蛋白特异性的抗平滑肌抗体(SMA)诊断Ⅰ型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特异性较高.目前常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SMA,观察是否呈现抗F-肌动蛋白荧光模式;也可用ELISA进一步检测抗F-肌动蛋白IgG类抗体,可大大提高疾病诊断的特异性.
作者:吴兆立 刊期: 2018年第01期
利奈唑胺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噁唑烷酮类药物,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在体外不易诱导细菌耐药的产生.但随着利奈唑胺的临床应用,细菌的耐药现象逐渐出现.目前已明确的肠球菌对利奈唑胺耐药机制主要有4种,包括23S rRNA的V区突变,L3、I4核糖体蛋白氨基酸突变,多重耐药基因cfr介导的耐药以及近来研究逐渐增多的optrA基因.该文就利奈唑胺耐药肠球菌的流行病学、耐药机制、相关实验室检测等做一综述,旨在规范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加强耐药监管工作,从而有效减少耐药菌的产生与流行.
作者:刘畅;孙宏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类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又名副干酪乳杆菌,属于乳杆菌属中的干酪乳杆菌群(Lactobacillus casei),革兰阳性杆菌,厌氧及兼性厌氧[1-2].乳杆菌通常寄生在人类口腔、肠道和阴道中,尤其是类干酪乳杆菌,是用于治疗阴道念珠菌感染和腹泻的益生菌.类干酪乳杆菌可引起感染性心内膜炎、胰腺炎[3].我们报道1例类干酪乳杆菌引起的感染性心内膜炎.
作者:李家徽;白媛媛;李俊武;王月玲 刊期: 2018年第01期
布鲁菌是一类人畜共患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菌,可引起肌痛、关节痛、脊柱炎、睾丸炎、肝脾肿大等一系列临床表现[1].常见由血液和骨髓中分离,少数患者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或主要临床表现,约占布鲁菌病的5%[2].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由布鲁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姜飞;张卫;邓丽华;马萍;顾兵 刊期: 2018年第01期
椎间隙感染是一种少见而严重的疾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人群,其与接触感染源、长期使用激素、合并基础疾病等因素有关.引起椎间隙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1],极少见沙门菌引起感染[2].波茨坦沙门菌(Salmonella potsdam)是沙门菌属的一个种,主要分离自粪便标本[3].我们于2017年7月在1例腰椎感染患者组织标本中分离出1株波茨坦沙门菌,现报道如下.
作者:肖斌龙;郭健莲;张阳根;江先海;徐忠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验证血液筛查实验室科华V2.2核酸检测系统(简称V2.2系统)的灵敏度,观察其检出弱反应核酸样品的能力.方法 采用6份样品合并(简称6混样)检测模式检测系列浓度HBV DNA、HCV RNA、HIV RNA标准品,验证V2.2系统的灵敏度.用V2.2系统与科华V2.1核酸检测系统(8份样品合并检测模式,简称V2.1系统)对HBV DNA弱反应样品同时进行混样检测,并进行卡方检验.选取无偿献血者血浆样品3 000例,用两系统平行检测,并进行卡方检验.结果 V2.2系统对HBV DNA载量为15、30、40、60 IU/mL标准品的检出率分别为53.5% (16/30)、70%(21/30)、90.0%(27/30)、93.3%(28/30);对HCV RNA载量为150、300、400IU/mL标准品的检出率分别为83.3% (25/30)、100% (30/30)、100% (30/30);对HIV RNA载量为150、300、400IU/mL标准品的检出率分别为83.3% (25/30)、96.7% (29/30)、96.7% (29/30).V2.2系统对HBV DNA弱反应标本的检出率为27.86% (39/140),V2.1系统的检出率为10.71% (15/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215,P<0.05).平行试验中V2.2系统的反应性检出率为0.07% (2/3 000),V2.1系统的反应性检出率为0.1% (3/3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67,P>0.05).结论 V2.2系统检测HCV RNA/HIV RNA的灵敏度与厂商提供的理论值相符合,HBV DNA的灵敏度与理论值存在一定差距.V2.2系统较V2.1系统检出HBV DNA弱反应性样品的能力高.
作者:朱姗姗;朱绍汶;蒋昵真;叶霞艳;朱胜江;朱瑞;王亚武;冯雅颂;冯涛;周彦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会经历不同感染阶段,结局也不尽相同.低水平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通常意味着病毒被人体免疫系统所控制,复制活性降低,或抗病毒治疗获得较好的应答.与此同时,低水平HBsAg样本容易受检验技术和试剂的影响,检测结果往往不一致.因此,解读HBsAg检验结果,尤其是“弱阳性”结果,需密切结合临床,科学判读.
作者:杨瑞锋;魏来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探究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MDA5)抗体对不同类型皮肌炎(DM)并发快速进展型间质性肺病(RPILD)及慢性间质性肺病(ILD)的诊断效能.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时间起止为建库至2017年5月.运用Meta-disc1.4行异质性检验,计算汇总敏感度、特异度、诊断比值比、阳性阴性似然比和SROC曲线.采用QUADAS-2和stata 12.0进行质量评价和发表偏倚.结果 共纳入32篇研究,文献质量较高,各部分不存在高偏倚风险,为中等异质性.抗MDA5抗体对成年DM合并RPILD的诊断效能(AUC=0.927,Q*=0.862)优于对成年DM合并慢性ILD(AUC=0.717,Q*=0.667)、幼年型皮肌炎(JDM)合并RPILD (AUC=0.836,Q*=0.768)的诊断效能.抗MDA5抗体对DM合并RPILD诊断准确性:临床无肌病型皮肌炎(CADM)(AUC =0.942,Q* =0.880)高于DM(AUC=0.926,Q* =0.860),亚洲(AUC=0.960,Q*=0.891)优于中国(AUC=0.925,Q*=0.859)及欧美人群(AUC=0.928,Q* =0.863),ELISA法(AUC=0.929,Q* =0.864)不劣于免疫沉淀法(AUC=0.927,Q* =0.859).Deek's漏斗图提示不存在发表偏倚.结论 抗MDA5抗体诊断成年及幼年型DM合并ILD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
作者:王怡;李颖;李升锦 刊期: 201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