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检验杂志

临床检验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江苏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江苏省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764X
  • 国内刊号:32-1204/R
  • 影响因子:0.74
  • 创刊:1983
  • 周期:月刊
  • 发行:江苏
  • 语言:中文
  • 邮发:28-104
  • 全年订价:24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维普收录(中)
  • 全国优秀科技期刊(1997,三部委)
  • 临床医学
临床检验杂志   2019年1期文献
  • 临床革兰阴性杆菌整合子携带情况及其与耐药性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研究临床分离的4种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与整合子的关系.方法 收集江苏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10月-12月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56株、大肠埃希菌49株、铜绿假单胞菌45株及鲍曼不动杆菌48株,Vitek 2 Compact全自动鉴定和药敏分析仪及K-B法进行药敏试验;多重PCR法检测细菌携带Ⅰ类、Ⅱ类和Ⅲ类整合子情况,并比较细菌耐药性与携带整合子之间的关系.结果 4种革兰阴性杆菌中共有37.37%的菌株检出Ⅰ类整合酶基因,其中鲍曼不动杆菌的阳性率为54.17%,大肠埃希菌的阳性率为46.94%,肺炎克雷伯菌的阳性率为39.29%,铜绿假单胞菌的阳性率为6.67%,所有菌株均未检测到Ⅱ类和Ⅲ类整合酶基因.4种革兰阴性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携带Ⅰ类整合子菌株对部分药物的耐药率较未携带整合子菌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携带Ⅰ类整合子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较未携带菌株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Ⅰ类整合子在镇江地区临床分离革兰阴性杆菌中普遍存在,且与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周亚玲;陈红;朱丽华;段秀杰;臧福平;高悦;吴亮;姜旭淦;陈盛霞;阴晴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碳青霉烯耐药非产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的药物敏感性及分子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碳青霉烯耐药非产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 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 without producing carbapenemase,CRKPPC)的抗菌药物敏感性、β-内酰胺酶基因和外排泵基因的分布及外排泵抑制剂的抑制作用.方法 收集2012-2014年我院碳青霉烯不敏感肺炎克雷伯菌108株,用Mastdiscs combi Carba plus纸片系统检测碳青霉烯酶表型.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CRKPPC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用PCR和DNA测序技术检测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包括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ESBL)和质粒介导的头孢菌素酶(AmpC)编码基因及外排泵基因acrAB-tolC、kexD、kdeA、kpnEF和kpnGH;外排泵抑制剂羰基氰化物间氯苯腙(CCCP)和利血平抑制试验分析外排泵在碳青霉烯耐药中的作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细菌外膜孔蛋白OmpK35和OmpK36的表达.结果 碳青霉烯不敏感肺炎克雷伯菌菌株中有26株细菌为CRKPPC;这26株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高度耐药,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较高,但对替加环素、多黏菌素、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和氨曲南/阿雏巴坦等有很好的敏感性;blacTx-M和blaSHV检出率依次为76.9%和57.7%;外膜孔蛋白OmpK35和OmpK36均有不同程度的缺失,缺失率分别为57.7%和19.2%;80%以上的细菌中存在acrAB-tolC、kexD、kdeA、kpnEF和kpnGH基因;CCCP对碳青霉烯类药物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利血平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 替加环素、多黏菌素可以作为CRKPPC联合用药的基础药物.CRKPPC菌株中存在AmpC、ESBLs及不同程度的外膜孔蛋白OmpK35和OmpK36缺失,但外排泵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外排作用是CRKPPC对碳青霉烯耐药的主要机制,外排泵抑制剂可能在这种细菌引起的感染治疗中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黎蕾;曹小利;程莉;周万青;张之烽;沈瀚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铜绿假单胞菌中T3SS毒力基因分布、表达及与抗菌药物耐药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究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中T3SS毒力基因分布、表达及与耐药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5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共68株.琼脂稀释法检测抗菌药物的敏感性;PCR法检测不同来源菌株exoU、eroS、exoT、exoY4种毒力基因的分布,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部分菌株中转录调控相关基因ptrA、exsA以及效应蛋白基因exoT、exoS的表达情况,并对4种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68株铜绿假单胞菌中,exoT和exoY检出率较高,分别为79.4%和75.0%,其中exoT在创面来源菌株中的检出率高于痰液(97.0% vs 61.8%,P<0.01),且以exoU-/exoS+基因型常见,占51.5% (35/68).痰液来源的菌株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显著高于创面来源菌株(47.1% vs 8.8%,47.1%vs 14.7%,P<0.01);携带exoU基因的菌株对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和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均高于其他3种基因型菌株.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trA基因表达量与exoT、exoS、exsA基因表达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本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T3SS毒力基因exoT和exoY的携带率较高,毒力基因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相关,ptrA可能是T3SS毒力基因表达的潜在负调控基因.

    作者:张秀彩;张肖肖;王忠永;陈栎江;董郭枫;周铁丽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及相关基因分析

    目的 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表型与相关基因的关系.方法 收集100株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用刚果红培养基法进行生物膜筛选;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生物膜的形成;用PCR方法 检测生物膜相关基因.结果 10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79株产生生物膜,阳性率为79.0%.ebh、icaA、icaD 、fnbA的检出率分别为53.2%、94.9%、94.9%、81%.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阳性菌株和生物膜阴性菌株之间生物膜相关基因ebh、icaA、icaD 、fnbA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bh、icaA、icaD、fnbA 4种基因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密切相关.

    作者:魏莲花;陈晓青;李可可;余甜;谢跃;王晓宁;景双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细胞结合补体活化产物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检测外周血T、B淋巴细胞和红细胞结合补体活化片段C3d、C4d水平,评价细胞结合补体活化产物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随机收集68例SLE患者、70例非SLE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和68例体检健康者外周血样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结合补体活化产物T-C4d、B-C4d、E-C4d、T-C3d、B-C3d、E-C3d的表达水平,同时检测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anti-dsDNA)、外周血细胞计数等相关指标,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非参数检验、敏感性、特异性等统计学方法 分析3组间细胞结合补体活化产物的分布差异.结果 T-C4d、B-C4d、E-C4d、T-C3d、B-C3d、E-C3d在SLE患者中的特异性中位荧光强度(SMFI)均高于非SLE的自免性疾病患者和正常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C4d、B-C4d和E-C4d在SLE患者中的表达水平高,分别为3.8(1.2,13.1)、22.1(6.2,67.9)和19.6(1.8,52.4);T-C4d、B-C4d和E-C4d在红细胞和/或淋巴细胞减少患者中的水平也显著高于无红细胞和/或淋巴细胞减少患者(P均<0.05);T-C4d、B-C4d、E-C4d、T-C3d、B-C3d、E-C3d 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1、0.763、0.663、0.631、0.611、0.615(P均<0.05).T-C4d、B-C4d联合诊断SLE的敏感性为73.5%,优于anti-dsDNA的36.8%.结论 外周血细胞结合补体活化产物在SLE患者中特异性高表达,联合检测不同系细胞补体活化产物有助于SLE诊断.

    作者:黄建军;李光曦;张军;李志;程龙;张鹏;李小宁;冯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毒力基因检测及同源性分析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arbapenem-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CR-PA)毒力基因exoU与exoS携带情况、耐药特征及同源性.方法 收集2016-2017年临床分离CR-PA 54株,PCR扩增exoU和exoS毒力基因,比较exoS+exoU-株和exoS-exoU+株间耐药率差异及其分离患者临床特征,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RAPD)分析菌株间亲缘关系.结果 54株CR-PA中,exoS和exoU基因阳性株数分别为38株和13株,其中exoS+exoU-、exoS-exoU+、exoS+exoU+和exoS-exoU-型分别为37株、12株、1株和4株.exoS-exoU+株对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耐药率高于exoS+exoU-株(x2=7.734,P<0.05;x2=4.274,P<0.05).30株CR-PA可聚类,exoS+exoU-型株居多(32.4%),集中分布于ICU和神经内科.结论 本院exoS+exoU-型CR-PA临床分离率高.与exoS+exoU-型相比,exoS-exoU+型CR-PA对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高.

    作者:尹娟;王莹超;眭阳;周莉靖;江春;朱超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4种不同方法用于院内感染肺炎克雷伯菌菌株同源性分析的价值比较

    目的 比较不同同源性方法 对暴发感染的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的价值.方法 用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对福建省立医院儿科ICU 1个月内7名新生儿患者检出的15株肺炎克雷伯菌进行同源性分析,并用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进行菌株ST分型.结果 15株肺炎克雷伯菌经ERIC-PCR分为a类(7株)、b类(7株)和c类(1株);PFGE分为A类(7株)、B类(1株)和C类(7株);MALDI-TOF MS分为Ⅰ类(7株)、Ⅱ类(7株)和Ⅲ类(1株);MLST将菌株分为3个ST型:ST37(7株)、新型ST3006(7株)(gapA 69,infB 19,mdh 90,pgi 20,phoE 125,rpoB 18,新型tonB 406)和ST1224(1株).结论 MALDI-TOF MS可用于院内感染肺炎克雷伯菌菌株的同源性分析,与ERIC-PCR、PFGE和MLST方法一致性较好,并具有便捷、快速等特点.

    作者:胡辛兰;陈东杰;吴长生;李宁;吴绍莲;李珍;陈丽清;陈发林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粪便隐血联合检测在克罗恩病与肠易激综合征辅助鉴别中的意义

    目的 观察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粪便隐血(0B)联合检测在克罗恩病与肠易激综合征辅助鉴别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就诊于上海长海医院的克罗恩病患者129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120例,记录患者NLR、CRP、ESR、OB结果;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4个指标并生成联合诊断因子,用ROC曲线比较联合诊断因子与4个指标对克罗恩病的辅助鉴别价值;通过将个体患者的数据代入回归模型进行辅助鉴别.结果 克罗恩病患者NLR、CRP、ESR、OB水平高于肠易激综合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067-4.148,P<O.01).联合诊断因子曲线下面积为0.881,高于NLR、CRP、ESR、OB的曲线下面积(0.759、0.695、0.652、0.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9~5.60,P<0.01),佳临界值为0.498时,敏感性为79.1%,特异性为83.3%,诊断准确性为81.1%.随机选取1例不在本次实验统计范围内的患者,将其数据代入模型,得出P=0.831,大于临界值0.498,表明在诊断准确性81.1%的条件下,判断该患者患有克罗恩病.结论 用Logistic回归模型联合检测NLR、CRP、ESR、OB辅助鉴别克罗恩病与肠易激综合征相比于各单项检测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周正宇;景丽玲;宋珊珊;周利华;高谦;岳展伊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血清及其成分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目的 研究血清及其主要成分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 在96孔板中用结晶紫染色法检测血清、清蛋白和转铁蛋白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激光头聚焦显微镜观察血清处理后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态.结果 马血清能显著促进PAO1生物膜的形成,使生物膜的形成量从2.26±0.42增加到3.42+0.08(t=4.71,P<0.01);而人血清能抑制其生物膜的形成,使生物膜形成量减少至0.81±0.10(t =4.71,P<0.01).马血清可显著增加生物膜的总量并使生物膜呈片状分布;而人血清可显著抑制生物膜的形成,并使其呈散在点状分布.马血清可促进部分临床菌株生物膜的形成,而人血清能显著抑制所有临床菌株生物膜的形成.2.5 g/L清蛋白可使PAO1生物膜形成量从1.96±0.22增加到2.54+0.18(t=3.55,P<0.05),而5 g/L转铁蛋白可使PAO1生物膜形成量从1.85±0.36减少到0.84±0.24(t 4.03,P<0.05).结论 马血清和清蛋白可显著促进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成,而人血清和转铁蛋白可抑制生物膜的形成.

    作者:王央霞;孙婷;马俊芬;佘鹏飞;马小涵;吴凡;平洁丹;明亮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儿童分离流感嗜血杆菌的耐药性及β-内酰胺酶基因分型

    目的 探讨流感嗜血杆菌在儿童患者中的耐药情况和β-内酰胺酶基因分型.方法 收集2016年上海市儿童医院临床分离流感嗜血杆菌316株;纸片扩散法检测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头孢硝噻吩纸片法检测细菌β-内酰胺酶表型,PCR方法对细菌β-内酰胺酶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316株流感嗜血杆菌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氨苄西林、阿奇霉素、头孢呋辛和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分别为67.7%、52.2%、28.5%、26.9%和10.8%,对头孢噻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敏感率均>90%.41.1% (130/316)菌株检测到β-内酰胺酶基因,与表型一致,基因分型均为TE M-1型,未检测到ROB-1型.结论 三代头孢和加酶抑制剂抗菌药物(头孢噻肟和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对儿童感染流感嗜血杆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流感嗜血杆菌β-内酰胺酶基因分型均为TEM-1型.

    作者:秦惠宏;王春;潘芬;刘昌颀;张泓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从新生儿标本中分离3株ST1642型产NDM-5型碳青霉烯酶大肠埃希菌

    目的 分析新生儿科3株产NDM-5型碳青霉烯耐药大肠埃希菌的分子流行特征.方法 收集2017年8-9月新生儿科病房分离的3株碳青霉烯耐药大肠埃希菌(E1、E2和E3).采用Vitek 2 Compact系统联合K-B法、E-test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PCR扩增碳青霉烯耐药基因及其他相关耐药基因;PCR技术检测质粒复制子分型;质粒接合试验探讨质粒的可接合传递性;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菌株同源性.结果 3株细菌对绝大多数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除外氨曲南(E1、E3敏感,E2耐药),对喹诺酮类药物、复方磺胺甲噁唑耐药,对氨基糖苷类药物敏感.PCR及测序提示3株细菌均检出blaNDM-5基因,同时检出部分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blasHv、blaTEM或blaCrx-M);质粒复制子类型均为IncX3,E1质粒接合转移试验成功;MLST提示3株细菌均为ST1642型,PFGE显示3株细菌条带一致.结论 新生儿科3株碳青霉烯耐药大肠埃希菌均产NDM-5型碳青霉烯酶,同时携带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MLST和PFGE提示3株细菌为同一克隆来源.

    作者:丁卉;史杨;赵赟安;黄建胜;赵志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白念珠菌环介导等温扩增法的建立及其应用价值

    目的 建立一种简单快速检测白念珠菌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并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Primer Explorer5.0软件,针对白念珠菌RPSO基因设计4条引物,对LAMP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进行优化,评价检测特异性和检测限;收集123例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组和42例正常对照组的女性阴道拭子,平行进行真菌培养、LAMP检测、PCR检测、1.79 mol/L KOH镜检,真菌培养作为VVC诊断参考方法;组间检测方法阳性率的比较采用Pearson x2检验,LAMP、PCR、镜检与培养法的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用ROC曲线分析法评价LAMP、PCR在VVC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LAMP技术的适反应温度为61℃,且特异性高,与其他常见菌株无交叉反应,检测限为103 copies/μL;VVC组和正常对照组的LAMP、PCR、镜检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AMP,x2=68.576;PCR,x2=64.918;镜检,x2=50.076,P<0.01).LAMP和PCR与培养法有较好的一致性(к=0.744,0.720),镜检与培养法一致性较差(к=0.533);LAMP对VVC的诊断敏感性为87.62%,特异性为88.33%,阳性预测值为92.93%,阴性预测值为80.30%.LAMP、PCR诊断VVC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3、0.888,两者的诊断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49,P=0.395 6),但LAMP检测时间短于1h.结论 建立的检测白念珠菌的LAMP技术快速可靠、敏感性好、特异性高,综合筛查性能优于实验室常规方法,可用于白念珠菌感染的辅助诊断和疗效监控.

    作者:肖晶晶;王丽娟;孔继烈;方雪恩;吴文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特发性炎性肌病相关自身抗体临床应用进展

    特发性炎性肌病(ⅡMs)是一组慢性、进展性自身免疫病,可累及多个组织和器官.ⅡMs的诊断相对困难,尤其是无肌病性皮肌炎.自身抗体的检测是诊断ⅡMs的重要参考指标,其与疾病的诊断、分型、治疗和预后相关.该文就特发性肌炎病相关的自身抗体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丰智雪;姚顺国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肺炎克雷伯菌对消毒剂抗性的研究进展

    当前,细菌对消毒剂的抗性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国内外对消毒剂抗性也作了大量的研究.该文介绍消毒剂抗性的概念以及消毒剂抗性的产生机制,探讨消毒剂抗性的研究方法,重点回顾对肺炎克雷伯菌的消毒剂抗性方面的研究成果,并进行简要分析,指出目前消毒剂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对今后该领域研究发展的方向给出建议.

    作者:李祥;鲁辛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4种促甲状腺素免疫法检测系统结果的一致性评价

    目的 比较4种促甲状腺素(TSH)免疫法检测系统结果 的一致性.方法 收集2018年3至4月北京协和医院临床检测剩余新鲜血清标本共102份.参考CLSI EP15-A2及EP9-A2方案进行精密度评价和方法学比对.分别采用雅培i2000、贝克曼DXI 800、西门子ADVIA Centaur XP及罗氏e601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标为A~D)检测102份血清的TSH水平,应用passing-bablok及Bland Ahman进行比对分析.以0.27μIU/mL、5.33 μIU/mL为医学决定水平,比较各检测系统的预期偏倚.结果 A~D4种检测系统的精密度分别为1.7%~3.3%、2.3%~3.9%、0.7%~2.3%、0.6% ~ 1.5%,中位数(25分位数,75分位数)分别为1.898(0.518,4.809)μIU/mL、2.819(0.719,7.020) μIU/mL、2.502(0.692,6.888) μIU/mL、3.105(0.886,7.905) μIU/mL.4种检测系统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R2)均>0.975,相关系数(r)在0.993 5~0.997 1之间,截距和斜率分别为0~0.06、0.59~ 1.15,其中B与C两个检测系统直线回归图斜率为1.02,截距为O,相关性好;偏差图显示不同检测系统的百分偏倚在-48.1%~ 17.3%,A与D检测系统偏倚大,B与C检测系统偏倚小.4种检测系统在医学决定水平处的预期偏倚为-40.7%~ 37.2%.结论 贝克曼与西门子TSH检测试剂一致性较好,罗氏、雅培TSH检测试剂与另外两家一致性存在差异.

    作者:王丹晨;禹松林;尹逸丛;国秀芝;程歆琦;邱玲;马超超;张瑞丽;刘茜;刘荔;高学慧;张葵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标本质量分级评估的信息化解决方案

    目的 以流水线为基础,建立标本质量分级评估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方法 利用流水线前处理拍照的图像结果 初筛标本,对疑似问题的标本加测血清指数,设定标本质量的分级标准并建立适合本实验室的血清指数警报阈值,将血清指数结果编译为相应文字描述自动写入结果报告备注中,标本采血管图片保存于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中并可在审核界面随时调阅,自动审核拦截的问题标本由人工进行审核.结果 溶血、脂血和黄疸血指数重复性以变异系数(CV)表示,分别为0.6%、0.7%、1.3%,提示重复性良好.统计流水线检测的657 770份标本,前处理筛选的疑似问题标本占总标本量的11.9%,进行血清指数检测并证实为溶血、脂血和黄疸血的标本分别占总标本量的1.6%、1.2%和0.3%.根据干扰实验结果,11个项目设定溶血血清指数警报阈值,而脂血和黄疸血各1项.结论 通过建立基于流水线的标本质量解决方案,实现了标本质量的分级实时提示,确保无漏检,有助于减少血清质量导致的分析前误差,简化了实验室工作流程.

    作者:穆润清;满东亮;宋鉴清;康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外周血涂片检出马尔尼菲蓝状菌2例

    马尔尼菲蓝状菌(Talaromyces marneffei,TM)原名马尔尼菲青霉菌,是罕见的温度依赖性双相真菌,感染发病率低,常发生于免疫抑制、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者.马尔尼菲蓝状菌病是由TM感染引起的真菌病.据泰国一回顾性研究显示,245例侵袭性真菌病中,26例(10.6%)为TM感染,TM已成为侵袭性真菌病常见的霉菌型致病菌[1].国内一研究显示,北京地坛医院12例感染TM的HIV患者,主要来自中国的南部和西南部地区[2].近年来,在非流行地区也有感染TM的病例报道[3].因此,正确认识此病及早期诊断对治疗马尔尼菲蓝状菌病非常重要.现报道2例因初诊血小板计数减少行外周血涂片镜检时查出的马尔尼菲蓝状菌病例2例.

    作者:王庚;赵天赐;张小江;吴卫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生物素对生物素-链霉亲合素免疫分析系统干扰的研究进展

    外源性生物素对生物素-链霉亲合素免疫分析系统的干扰现象,近几年广受关注.使用该系统方法进行检测的常规项目,如激素、心肌标志物和肿瘤标志物,可受到生物素不同程度的干扰,导致结果异常,甚至造成疾病的误诊或误治.该文对生物素的应用及其干扰生物素-链霉亲合素免疫分析系统的情况进行概述,并分析消除干扰的对策.

    作者:冯珍如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用EP9-A3评价2种血凝分析仪凝血酶原时间检测结果的一致性

    目的 观察STAGO STA-R Evolution和迈瑞Precil C351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检测结果 的可比性.方法 用STA-R Evolution、Precil C3510血凝分析仪同时测定69例临床血浆样品PT,比较2种血凝仪PT结果.依据EP9-A3指南,用ESD法进行离群值检验,绘制散点图、偏差图、频数分布图,用Passing-Bablok回归及Bland-Akman图进行方法学比对和偏移评估.结果 STA-R Evolution、Precil C3510血凝仪PT检测结果 分别为19.00(13.85,25.65)s、20.50(13.83,26.30)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D法未发现离群值,PT差值具有恒定CV变化;2种血凝仪PT结果比较,无系统差异、随机差异和比例差异,2种血凝仪间偏移在临床可接受水平内(1/2 CLIA'88 TEa);PT各医学决定水平点预估偏移均在临床可接受水平内.结论 Precil C3510和STA-R Evolution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PT结果具有可比性,偏移在临床接受范围,满足临床诊疗需求.

    作者:张强;宗晓龙;李东明;林静;李鹏;王劲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临床实验室检验结果解释性注释室间质量评价进展

    检验结果的解释作为临床实验室服务的一部分,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做出正确的决策.临床检验结果解释性注释的室间质量评价计划是长期参加者能力跟踪的连续性计划,有助于教育、培训和专业持续发展.解释性注释的室间质量评价计划向实验室专业人员提供教育机会并促进质量改进.该文总结英国临床生化检验结果解释性注释的室间质量评价计划以及澳大利亚皇家病理学院开展的患者报告注释计划,根据ISO17043:2010关于解释性注释的要求,提出解释性注释室间质量评价计划的标准结构建议,供国内室间质量评价组织者参考.

    作者:黄钰竹;王薇;赵海建;杜雨轩;何法霖;钟堃;袁帅;王治国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