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采用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对全国(不含港、澳、台地区)包虫病月报告病例数进行预测,为包虫病的防控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通过SPSS 24.0软件,分别以2007-2015年和2007-2014年全国包虫病月报告病例数,分别建立优的ARIMA模型,并进行模型比较.结果2007-2015年全国包虫病月报告病例数的优模型为ARIMA(1,0,0)(1,1,0)12,预测相对误差为-13.97%,AR(1)=0.367(t=3.816,P<0.001)、SAR(1)=-0.328(t=-3.361,P=0.001),Ljung-Box Q=14.119(df=16,P=0.590).2007-2014年全国包虫病月报告病例数的优模型为ARIMA(1,0,0)(1,0,1)12,预测相对误差为0.56%,AR(1)=0.413(t=4.244,P<0.001),SAR(1)=0.809 (t=9.584,P<0.001),SMA(1)=0.356(t=2.278,P=0.025),Ljung-Box Q=18.924(df=15,P=0.217).结论 时间序列不同,所建立的预测模型可能不同.数据积累越多、预测时间越短、预测误差越小的情况还需得到进一步验证.模型的建立和预测应用是动态过程,需要不断根据积累的数据进行调整,但同时要充分考虑影响传染病报告病例数相关工作(普查和专项调查等)的影响.
作者:谭恩丽;王正峰;周文策;李石柱;卢艳;艾琳;蔡玉春;滕雪娇;张顺先;党志胜;杨春利;陈家旭;胡薇;周晓农;田利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掌握江苏省2016年疟疾疫情及流行特征,为制订和调整适合本省的消除疟疾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6年全省网络报告疟疾疫情和专报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6年江苏省共报告疟疾308例,较2015年的405例下降了23.95%.308例疟疾病例中,恶性疟237例、间日疟11例、三日疟8例、卵形疟51例、恶性疟与三日疟混合感染1例;除1例为输血感染外,其余均为境外输入病例.病例数居前5位的设区市分别为:南通市(53例)、淮安市(41例)、泰州市(40例)、连云港市(36例)、扬州市(29例),5市病例数共占全省报告病例数的64.61% (199/308).结论 截至2016年,江苏省连续五年实现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虽较2015年有所下降,但仍是本省疟疾防控工作的重点.应加强对出国务工人员的疟防知识宣传,提高其自我防护意识,并提高各级医疗机构相关人员对疟疾的诊断和治疗能力,提升疾控机构专业人员病原复核、疫点调查和处置能力,确保如期实现消除疟疾目标.
作者:周华云;王伟明;朱国鼎;曹园园;顾亚萍;徐岁;张超;陆凤;曹俊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江苏省县级血防机构开展血吸虫病病原学检测水平,提高专业技术人员血吸虫病病原学检测能力,为构建血吸虫病现场查病质控体系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人工获取家兔血吸虫肝卵,制备成4个不同浓度的虫卵悬液,采用单盲法开展虫卵孵化检测,比较县级工作员检测结果与标准结果的符合率、误检率和漏检率.结果 江苏省28个县(市、区)共检测虫卵悬液560份,检出阳性283份,阴性203份,总符合率为86.79%,总误检率为9.38%,总漏检率为15.77%,检测结果与标准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9,P<0.01).28个县(市、区)中有20个县(市、区)出现了漏检,占71.43%;13个县(市、区)出现了误检,占46.43%.江滩、山丘、水网和湖滩4类地区病原学检测误检率为4.55%~4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34,P<0.01);漏检率为4.17%~20.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09,P=0.17).传播控制和传播阻断2类流行区病原学检测误检与漏检率分别为7.50%、13.33%与10.42%、17.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9、0.575,P均>0.05).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10年及以上和不足10年地区误检与漏检率分别为11.81%、5.00%与16.67%、14.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04、2.848,P均>0.05).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10年及以上与不足10年地区误检率分别为11.54%与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9,P=0.792);漏检率分别为10.90%与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364,P<0.01).结论 江苏省县级水平血吸虫病查病工作存在漏检、误检现象,现场病原学检测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张键锋;姚韵怡;熊春蓉;赵松;冯云;王鑫瑶;李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山东省不同地理株及实验室不同抗性品系淡色库蚊及5种常见蚊种的线粒体DNA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mtDNA-COⅠ)基因序列特征,分析其遗传多样性.方法 采用山东省济南、济宁、青岛等地现场采集及实验室选育的淡色库蚊成蚊,以济宁市现场采集的5种蚊(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白纹伊蚊、骚扰阿蚊)作为样本, PCR扩增mtDNA-COⅠ基因并测序,分析序列特征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 PCR特异扩增8个不同地理株及4个实验室抗性品系的淡色库蚊mtDNA-COⅠ区域,获得长度均为528 bp的扩增片段,A+T含量为67.4%,存在两个变异位点.不同地理株淡色库蚊mtDNA-COⅠ基因同源性为99.95%,不同抗性品系淡色库蚊基因序列相同,所有蚊虫COⅠ基因具有高度保守性.5种常见蚊虫的mtDNA-COⅠ基因片段长度均为528 bp,有408个保守位点,120个变异位点,42个简约信息位点,78个单态位点,A+T含量为65.7%~68.0%,同源性分析发现蚊种间基因同源性为86.17%~92.05%,所有蚊虫的COⅠ基因分子鉴定与其形态学相吻合.系统进化关系显示,同种和同属之间呈明显的聚集,但阿蚊属成单独的分支,与其他蚊种亲缘关系较远.结论 线粒体COⅠ作为不同地理株及实验室不同品系淡色库蚊的遗传进化分子标记不够理想,但该基因具有种间和属间特异性,可用于蚊虫属和种的区分.
作者:郭秀霞;程鹏;刘丽娟;张崇星;王海防;王怀位;公茂庆;马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以全面淘汰牛羊为重点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的成本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6-2016年君山区试点村淘汰牛羊、查治病、查灭螺及各项血防经费投入等资料,统计各项血防措施的成本,计算不同时期的成本效果比.结果2006-2016年君山区试点村居民血吸虫感染率从3.44%下降至0,血防工作共投入7259.48万元.2006-2008、2009-2012年和2013-2016年三个阶段的年平均血防成本分别为470.85万、509.47万元和952.27万元.成本-效果分析显示,2006-2008、2009-2012年和2013-2016年三个时期居民血吸虫感染率每下降1%的年均血防成本分别为7.95万、10.12万元和9.52万元.结论 君山区采取的以全面淘汰牛羊为重点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可向其他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推广.
作者:杨亚;李见兵;柳昊;李石桂;何忠;蔡斌;李林瀚;程婉婷;杨宇;周杰;李之阳;任光辉;罗志红;周艺彪;姜庆五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人群日本血吸虫病治疗后抗体滴度变化,为制订监测巩固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定群前瞻性研究法,以江陵县2014年检出的粪检阳性病人及血检阳性滴度1:80以上(含1:80)者为对象,先用吡喹酮2日疗法治疗,于治疗后半年、1年、2年分别采集血样、粪样,进行IHA抗体检测和集卵孵化法检测.结果2014年粪检阳性病例251人,年龄以41岁以上为主,占93.23%(234/251);IHA法检测抗体高滴度病例581人,年龄以41岁以上为主,占89.16% (518/581).粪检阳性人群治疗后半年、1年、2年粪检转阴率分别为99.60%(250/251)、100%(239/239)、100%(234/234), IHA法检测抗体转阴率分别是21.91%(55/251)、64.11%(156/239)和76.89%(193/234);IHA法检测抗体高滴度人群治疗后半年、1年、2年转阴率分别为38.04%(221/581)、64.11%(359/560)、77.86%(429/551);抗体转阴率进行χ2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7.538、183.412、25.469,P值均<0.001).分别对两组人群治疗前后不同时间段抗体滴度的几何均值进行t检验,治疗前两组人群的抗体滴度几何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76,P<0.01);治疗后半年、1年、2年两组人群抗体滴度的几何均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46、1.165、-0.132,P均>0.01).结论 日本血吸虫病治疗后人群血清中抗体水平消退缓慢,尚需开发特异的诊断技术以满足监测需求.
作者:胡合华;张瑕;张纯彬;姚义斌;崔彩霞;李霞;文晓红;刘军;肖传云;刘雄;曹淳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秋冬季节钉螺种群的动态变化及水位和气象因素与钉螺消长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7-2014年10-12月,以东洞庭湖区的草滩为现场,系统抽样查螺,同时测量调查点的高程以及收集水位和气象资料,计算各年水淹天数和开始水淹时间.描述钉螺及可能影响因素的分布情况,用多元回归模型研究水位和气象因素与钉螺密度的关系.结果 钉螺密度呈波动变化,高值在2012年10月,为41.88只/0.1 m2;低值在2008年11月,为1.23只/0.1 m2.死亡率高出现在2008年11月,为73.72 %;低出现在2012年10月,为1.09%.多元回归模型拟合发现1月平均低温度和开始水淹时间与ln(钉螺密度)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利用该模型计算得到的ln(钉螺密度)的预测值与实际值的相关系数为0.927(P=0.001).结论 在东洞庭湖,1月份平均低温度和开始水淹时间对当年秋冬季的钉螺密度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程婉婷;潘翔;杨亚;杨宇;李林瀚;何忠;蔡斌;万伟;姜杰;姜庆五;周艺彪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日本血吸虫热休克蛋白60(SjHSP60)增强小鼠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免疫抑制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体外研究探索SjHSP60对Treg细胞功能的影响,通过体外细胞增殖实验检测SjHSP60促进Treg细胞免疫抑制功能增强的途径,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reg细胞表达IL-10和TGF-β的水平以及Treg细胞Foxp3和CTLA-4表达水平.结果 体外实验证实,SjHSP60可增强Treg细胞的免疫抑制功能(t=6.466,P=0.006);体外细胞增殖实验表明,SjHSP60刺激后的Treg细胞可通过分泌可溶性细胞因子IL-10(t=7.363,P=0.002)和TGF-β(t=11.262,P=0)发挥免疫抑制功能;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SjHSP60刺激后的Treg细胞IL-10(t=12.367,P=0)、TGF-β(t=8.431,P=0.001)、Foxp3(比例:t=5.225,P=0.006;平均荧光强度:t=8.319,P=0.001)和CTLA-4(比例:t=3.518,P=0.024;平均荧光强度:t=4.164,P=0.014)表达水平显著增加.结论 SjHSP60可通过促进Treg细胞表达IL-10和TGF-β增强其免疫抑制功能,并可能与SjHSP60诱导Treg细胞表达Foxp3和CTLA-4有关.
作者:齐倩倩;王小番;张丽娜;董利阳;朱继峰;陈晓军;徐志鹏;李娅琳;刘丰;周莎;苏川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评估百色市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终期效果,为血吸虫病消除后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分析百色市实施血防中长期规划期间(2004-2015年)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数据.结果 截至2015年底,规划实施期间累计血清学筛查常住人口10244人次,阳性649人次;粪检查病2158人次;流动人口筛查2683人次;查螺面积150.04 hm2,累计灭螺面积2.03 hm2.未检出血吸虫病病人以及感染性钉螺.结论 百色市实施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效果理想,达到了消除血吸虫病的标准.
作者:邓积广;余水兰;农智;蒋智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台湾地区储藏食物粉螨的孳生情况.方法 采用直接镜检法对采集带回的样本螨进行分离,再将挑出的螨制成玻片标本置于显微镜下观察、鉴定.结果 共从采集的39种市售样本中分离出13种粉螨,隶属于6科11属,即粗脚粉螨(Acarus siro)、腐食酪螨(Tyrophagus putrescentiae)、长食酪螨(Tyrophagus longior)、椭圆食粉螨(Aleurogly-phus ovatus)、伯氏嗜木螨(Caloglyphus berlesei)、纳氏皱皮螨(Suidasia nesbitti)、河野脂螨(Lardoglyphus konoi)、害嗜鳞螨(Lepidoglyphus destructor)、棕脊足螨(Gohieria fuscus)、拱殖嗜渣螨(Chortoglyphus arcuatus)、甜果螨(Carpoglyphus lactis)、粉尘螨(Dermatophagoides farinae)、屋尘螨(Dermatophagoides pteronyssinus).结论 台湾省新竹市市售食物中发现粉螨孳生,应采取相关措施控制粉螨的孳生.
作者:陶宁;李远珍;王辉;李朝品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面粉厂地脚粉中皱皮螨的孳生情况,并进一步对比观察其形态特征.方法 从面粉厂不同的生境中采集样本,用分样筛分离样本,留取碎屑部分.在光镜下从碎屑中挑选出螨进行计数,并制作螨玻片标本进行螨种鉴定.结果 经分离、鉴定,在淮北某面粉厂的地脚粉样本中检出了纳氏皱皮螨和棉兰皱皮螨.共采集地脚粉样本20份,其中13份检出了皱皮螨,检出率为65.0%.共在200 g地脚粉样本中检出皱皮螨2876只,样本中的皱皮螨平均孳生密度为14.38只/g.结论 皱皮螨在面粉中孳生较普遍,因其可引起人体螨病及螨过敏性哮喘等,故应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
作者:柴强;洪勇;王少圣;李朝品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溧阳市农村居民重点寄生虫感染现况及其相关防治知识、态度、行为状况,为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与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在溧阳市抽取3个乡(镇)各1个村共3个调查点,调查对象为3岁以上居住超过6个月的居民.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居民粪便中肠道寄生虫虫卵,透明胶纸肛试法检查3~6岁儿童蛲虫卵,碘液涂片法和生理盐水涂片法检查肠道原虫包囊或滋养体,并用试管滤纸培养法鉴定钩虫虫种.同时,通过问卷调查居民重点寄生虫病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结果3个农村调查点共调查759人,检出寄生虫感染2人,总感染率为0.26%,均为轻度感染,无混合感染.年龄及文化程度是影响居民寄生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的重要因素.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基本卫生行为形成率分别为83.8%、92.1%;11.6%的村民平时生吃、半生吃淡水鱼虾,53.0%的村民没有生熟砧板分开处理食物;使用新鲜粪便施肥、赤脚下地劳动的居民分别占13.8%、22.8%.觉得能改掉、不能改掉、不确定能否改掉寄生虫感染风险行为习惯的分别占40.2%、28.5%和31.4%.结论 溧阳市农村居民重点寄生虫感染水平较低,寄生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也低,应加强居民寄生虫病防治宣传教育,改变不良卫生、饮食及劳作习惯,持续改善环境卫生,以阻断居民感染寄生虫的途径.
作者:郭燕丽;邹永根;谢轶青;陈弘;何明祯;吕来福;黄立中;金小林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2012-2016年济南市疟疾监测系统发现的疟疾病例流行特点,为进一步提高疟疾诊治水平和防控能力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2016年济南市疟疾监测结果.结果2012-2016年,济南市共发现疟疾病例91例,死亡1例.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其中自非洲输入多,占95.60%(87例);虫种以恶性疟多,占82.42%(75例).病例均为成年男性,以农民工为主.病例自发病至确诊,中位数为5d,从首次就诊至确诊,中位数为1d.首次就诊单位以市级医疗单位为主,占46.15%(42例).首次就诊误诊率较高,村、乡镇级误诊率分别为100%(8/8、2/2);市级医疗机构误诊率低,为7.14%(3/42).45.05%(41例)的疟疾病例出现并发症.结论 济南市输入性疟疾疫情日趋严峻,需进一步加强医务人员相关培训和多部门合作开展宣传教育,及时发现病例,积极救治,防止二代病例的发生.
作者:赵小冬;韩笃菊;于秋燕;徐淑慧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在传播控制、人群感染率低的血吸虫病流行形势下,调查湖北省荆州市血吸虫病流行区居民血吸虫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为制定科学有效的血吸虫病健康教育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和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江陵县和公安县血吸虫病流行区居民的血吸虫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对其进行描述性统计、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发放、回收有效问卷826份,有效率为100%.97.0%的调查对象听说过血吸虫病,86.3%的调查对象知道经皮肤接触疫水感染血吸虫.高年龄组(41~84岁)对于本地区是否为流行区(χ2=57.860)、如何感染血吸虫(χ2=87.045)、晚期血吸虫病的症状(χ2=27.268)、钉螺传播血吸虫(χ2=55.856)的知晓率显著高于低年龄组(6~17岁)(P均<0.05);男性对于本地区是否为流行区的知晓高于女性(χ2=13.442,P<0.05).36.6%的调查对象一天多次接触湖泊或池塘水, 66.5%的被调查者愿意参加血防宣传活动.结论 荆州市江陵县和公安县血吸虫病流行区居民对血吸虫病知识的知晓率较高,应重点加强对流行区中小学生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高自觉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作者:李艳伟;胡合华;贺正文;徐肇纲;张纯彬;周晓珊;李瑶;刘镕;董惠芬;赵琴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山东省淡色库蚊冬季生态习性.方法 于2015年12月至2016年1月,在山东省选取调查点进行淡色库蚊越冬情况的调查.结果 淡色库蚊在山东省以成蚊越冬,越冬场所在农村主要为地窖、水井、山洞等;在城市则以防空洞、城墙洞、下水道、花窖等处为主,在人房内和牲畜房内均较少.结论 山东省淡色库蚊越冬处所多为高温高湿且避光的地窖和坑洞为主,且其幼虫不能越冬.
作者:严冬梅;石桂红;李怀菊;张崇星;魏冬冬;刘波 刊期: 2018年第01期
囊尾蚴病是由于猪带绦虫幼虫囊尾蚴寄生于人、畜体内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被忽视的热带病之一.囊尾蚴病呈世界性分布,主要流行于中、低收入经济水平的发展中国家.由于我国西南、民族地区医疗卫生水平不高、民族饮食习俗难以改变,囊尾蚴病病例仍然较多,表现为局部高流行.该病通常以CT和MRI影像学技术诊断为主,血清学检测为辅.现阶段我国囊尾蚴病防控仍较为薄弱.本文就囊尾蚴病的流行现状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囊尾蚴病的防控提出进一步建议.
作者:李焕璋;臧新中;钱门宝;薛靖波;周长海;陈颖丹;田添;曹淳力;李石柱 刊期: 2018年第01期
弓形虫病目前尚无理想的特效治疗药物和防治措施,研制安全便捷、保护力强的核酸疫苗是弓形虫病防治的有效策略.棒状体蛋白(Rhoptry protein,ROPs)是弓形虫在入侵宿主细胞过程中所分泌的一类蛋白,其在弓形虫入侵宿主细胞、纳虫空泡(Parsitophorous vacuole,PV)形成及胞内弓形虫的增殖调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具潜力的疫苗候选抗原分子之一.本文就ROPs家族重要成员特性、表达载体选择及其核酸疫苗在动物实验中的免疫原性,以及免疫保护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概述.
作者:马荣;孙慧;闫歌;魏庆宽 刊期: 2018年第01期
包虫病主要是由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幼虫引起的人畜共患性寄生虫病,主要累及肝脏,且手术治疗是目前根治肝包虫病的主要方法之一.治疗肝包虫病的手术方式较多,不同手术之间的适应症及风险也有很大区别.随着精准手术及无瘤手术标准的引用,以及手术方式的不断创新为治疗复杂肝包虫病提供了可能,本文综述目前临床中使用的手术方式及适应症,为更好选择手术治疗方案提供帮助.
作者:安永德;朱文君;郭亚民;韩秀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发现并收治5例老年人Griesinger综合征,其临床表现多样化,无特异性,大便虫卵检查阳性率低,胃镜检查有助于诊断.
作者:谭丹;匡建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制定及应用血吸虫病防治主题摄影作品的评审标准,为防治血吸虫病健康教育传播载体提供科学性建议,以丰富防治血吸虫病健康教育措施.方法 通过文献调查和专家咨询法,制定防治血吸虫病摄影作品评审标准.分别以建设新貌、自然风光、工作场面和防治成果等4个专题进行评比.结果 制订的主题摄影作品评审标准分为作品主题(占60%)、摄影构图(占15%)、对焦曝光(占15%)和色彩饱和度(占10%)4个方面.在全国血吸虫病流行区共征集到59家单位、77位作者的495幅作品.经过初筛和评审,共评选出了防治成果与建设新貌类、工作场面类、自然风光类等3个专题的一等奖6幅、二等奖12幅、三等奖18幅(组),以及优秀奖20幅.结论 主题摄影作品的评审标准应兼顾摄影技术元素和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规范;应开展防治人员摄影专题培训与指导,以提高记录、宣传防治工作者风采和防治成果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发挥正确宣传防治工作服务的导向作用.
作者:曹淳力;洪青标;郭京萍;刘方;汪天平;刘建兵;陈琳;汪昊;梁幼生;郭家钢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我国全球卫生与热带病短期培训班的效果,为培训全球卫生领域的热带病专业人才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员基本信息、培训效果等情况,探讨影响全球卫生知识知晓率的相关因素.结果89人参加了培训评估调查,68.5%(61/89)的学员年龄在35岁以上,85.4%(76/89)的学员来自省级疾病防治机构.全球卫生知识合格率从培训前的18.0%(16/89)提升到68.2%(58/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30,P<0.05).全球卫生知晓率与学员学历、年龄、职称以及国际合作经历密切相关,但与学员性别无显著相关.结论 短期培训班显著提高了公共卫生人员对全球热带病预防控制的理解和认识,可望成为推动全球卫生热带病预防控制领域国际合作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者:李红梅;丁玮;黄璐璐;钱颖骏;马雪娇;官亚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掌握河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机构人力资源现状,为加强寄生虫病防治队伍建设提供建议.方法 采用普查法,先设计调查表,由河南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集、填写本单位从事寄生虫病专业人员信息及流动情况等,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共调查179个疾控机构,设有独立寄生虫病防治所/科的占19.0%(34/179).全省从事寄生虫病防治工作的专职人员共258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仅占61.9%(159/258).卫生技术人员中大专及以下学历占60.3% (96/159),初级及以下职称占57.9%(92/159),工作年限在20年及以上占42.1%.结论 河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机构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占比总体偏低,应重点加强基层寄防人力资源配置.
作者:张雅兰;朱岩昆;陈伟奇;邓艳;李蓬 刊期: 201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