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制订测定枇杷叶中10种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的方法,并对10份样品进行测定.方法:用有机溶剂提取并经净化,用气相色谱配电子捕获检测器进行测定.结果:方法回收率为74.0%~102.0%,方法相对标准偏差<15.0%,所测定10个样品中总BHC和总DDT含量<0.08 μg*g-1.结论: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枇杷叶药材的测定,所测样品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低于相关标准,可以安全使用.
作者:薛健;张琪;张国良;王力为;陈建民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考察因素对诱导白木香愈伤组织产生的影响.方法:用不同外植体、光照条件、激素进行实验.结果:叶的诱导效果优于茎,暗培养优于光照培养,5号激素配比优于其他组合.结论:以叶作外植体,在MS+6-BA 0.8 mg*L-1+NAA 1.0 mg*L-1的培养基上进行黑暗培养对诱导白木香愈伤组织效果好.
作者:杜勤;王振华;刘书芬;梁惠珍;江小间;吴晓萍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研究鱼腥草氮、磷、钾营养吸收特性,为鱼腥草高产栽培、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方法:定期定点采集鱼腥草样品,分别测定不同器官的氮、磷、钾含量.结果:鱼腥草不同生育时期养分含量不同,同一生育时期不同器官养分含量也不相同,其地上部分养分含量总体高于地下部分.鱼腥草为喜钾植物,其吸钾量大于吸氮量,磷的吸收量少,而不同时期氮、磷、钾的吸收比例也不同.5~8月为鱼腥草氮和磷累积速度快时期,钾的累积速度则与4~7月快.每生产100 kg干鱼腥草全草,约需吸收氮1.615 kg,P2O5 0.712 kg,K2O 3.486 kg.结论:鱼腥草生产中应及时追肥,尤其钾的补充于4月下旬即可进行.追肥时还可根据具体情况在不同生育时期追施不同配比的养分,并建议采用叶面施肥,以加快地上部分对养分的吸收和运转.
作者:吴卫;郑有良;杨瑞武;马勇;陈远学;任方伟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从满山香茎藤中分离鉴定化学成分.方法:溶剂提取及柱色谱法分离,光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分得6个联苯环辛二烯木脂素,tigloylgomisin P(1),angeloylgomisin O(2),angeloylisogomisin O(3),kadsulignan L(4),(±)5,8-epoxyl-6,7-dimethyl-2′,3′,2″,3″-dimethylenedioxy-4′,1″-dimethyl-1,2∶3,4-dibenzo-1,3-cyclooctadiene(5)和五味子丙素(6).结论:化合物4和5为首次自五味子属植物中发现的6,9位形成氧桥环的木脂素,其余化合物均系首次自本植物中分得.
作者:陈业高;秦国伟;谢毓元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活血化瘀中药,保护血管内皮细胞(VEC)的作用,进一步为探讨血瘀证及活血化瘀机理,提供新思路和途径.方法:用注射肾上腺素,并附加冰浴的方法,复制血管内皮损伤的血瘀模型,检测血循环内皮细胞(CEC)数和血液流变学,并观察灌服大鼠水蛭或丹参及其复方5 d或10 d后的变化.结果:该血瘀模型,具有高度重复性的CEC数增加,与全血粘度、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压积增加相并行.服中药的各组,CEC数明显减少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善.结论:该血瘀模型有明显的血管内皮损伤,水蛭、丹参及其复方均有保护VEC的作用.
作者:李凤文;张立石;刘红;蔡永春;潘静华;贾晓元;丁家欣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探索多糖、生物碱、微量元素等有效成分在细茎石斛不同部位中的含量分布情况以及加工处理工艺对石斛质量的影响.方法:分析细茎石斛茎的上、中、下部及根部中的多糖、生物碱、必需微量元素含量.应用硫酸-苯酚法测定多糖;氯仿-溴甲酚绿法测定总生物碱;ICP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微量元素.结果:细茎石斛含有较高的多糖、总生物碱和钾、钙、镁、铁、锰、锶、钛、铜等微量元素,不同部位含量存在较为显著差异;干燥工艺对细茎石斛多糖含量及不同部位的多糖、生物碱分布有较大影响.结论:细茎石斛含有较高的多糖、生物碱、微量元素等活性物质;石斛干燥加工以高温杀青后60℃烘干为宜.
作者:陈云龙;张铭;华允芬;何国庆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对斜萼草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方法:柱色谱技术分离;MS,1H NMR,13C NMR以及2D-NMR方法鉴定结构.结果:从全草中分离鉴定出3个化合物poliothrysoside,棕榈酸,酪氨酸和1个β-谷甾醇与豆甾醇的混合物.结论:首次报道该植物的化学成分.
作者:张晓;王明安;张勇;王明奎;丁立生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研究灯盏花的化学成分.方法:硅胶色谱分离纯化,IR,MS,NMR及2D-NMR鉴定结构.结果:从全草的乙醇提取物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并鉴定了2个苷类化合物,为5,4′-二羟基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丁酯和3,5-二甲氧基苯甲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结论:2个化合物均为新的苷类化合物.
作者:张卫东;陈万生;王永红;刘文庸;孔德云;李惠庭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改进黄褐毛忍冬总皂苷的提取分离方法.方法:采用D3520型大孔吸附树脂用于黄褐毛忍冬总皂苷的提取分离.结果与结论:该方法能明显提高皂苷的收率和纯度.
作者:杜江;丁宁;贾宪生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研究青蒿琥酯的抗肝癌作用.方法: 运用小鼠肝癌H22癌模型、MTT法和集落形成法,观察青蒿琥酯对荷瘤鼠和人肝癌SMMC-7721细胞株的作用.结果: 口服青蒿琥酯300mg*kg-1*d-1,肿瘤受到明显抑制,抑瘤率在3次实验中分别为49.1%,48.7%,46.6%;小鼠生存时间明显延长.青蒿琥酯与5-氟尿嘧啶有协同抗肿瘤作用.青蒿琥酯体外对人肝癌细胞有明显细胞毒作用,其IC50为2.07 μg*ml-1 , 同时抑制人肝癌SMMC-7721克隆原细胞形成集落,其IC50为2.48μg*ml-1.结论: 口服青蒿琥酯有抗肝肿瘤作用.
作者:王勤;吴理茂;李爱媛;赵一;王乃平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研究香青兰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RA型大孔树脂和硅胶柱色谱法分离纯化,薄层色谱及光谱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乙醇提取物中分得4个化合物,鉴定为tilianin,agastachoside,acacetin和oleanolic acid.结论:4个化合物均为该植物中首次分得.
作者:李建北;丁怡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研究中药白及的化学成分.方法:多种色谱方法分离,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3个化合物,3-(4-羟基-3-甲氧基苯)-反式丙烯酸二十六醇酯(1),大黄素甲醚(2)和环巴拉甾醇(3).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王立新;韩广轩;舒莹;刘文庸;张卫东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研究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花椒挥发油并分析挥发油组成.方法: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花椒挥发油,用GC-MS联用技术对挥发油进行分离鉴定.结果:挥发油的佳萃取条件:压力为32 MPa,温度为40 ℃,时间为1 h.花椒挥发油含量为4.24%,挥发油由9,7-十八烯醛等58个化学成分组成.结论: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花椒挥发油与水蒸气蒸馏法相比较,该法具有提取时间短、提取完全等优点.
作者:陈振德;许重远;谢立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延胡索的药用部位形态构造及其发生发育规律,为正确认识延胡索膨大的地下变态茎类型和正确鉴别延胡索药材提供依据.方法:定期采集和栽培观察,显微切片观察.结果:结合图片描述延胡索药用部位的形态发生和发育规律及其形态结构特征.结论:证实了延胡索的药用部位是鳞茎,纠正了延胡索为块茎的错误概念.
作者:刘守金;刘业飞;武祖发;胡珂;司志鸿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考察炮制对骨碎补有效成分总黄酮及柚皮苷含量的影响.方法: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骨碎补不同炮制品中总黄酮的含量,HPLC法测定柚皮苷含量.结果与结论:骨碎补经去毛净制后,可提高总黄酮及柚皮苷含量;经砂烫、酒制、盐制后,并不影响总黄酮及柚皮苷含量,却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
作者:杨中林;韦英杰;何执静;唐登峰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比较梅花鹿茸多肽和马鹿茸多肽化学组成及生物活性异同.方法:用相同工艺提取梅花鹿茸和马鹿茸多肽组分;采用电泳和质谱等分离分析手段比较多肽组分的化学性质;用[3H]TdR参入细胞DNA比较两种鹿茸多肽的促细胞增殖活性.结果:梅花鹿茸和马鹿茸多肽组分的电泳图谱和质谱有明显差异,而中国的东北马鹿茸和新西兰马鹿茸多肽的图谱十分相近;梅花鹿茸和马鹿茸多肽对软骨细胞和表皮细胞分裂都有促进作用,但马鹿茸多肽对表皮细胞的增殖作用比梅花鹿茸多肽强.结论:梅花鹿茸和马鹿茸多肽的化学性质和生物活性有较大差异.
作者:周秋丽;刘永强;王颖;郭颖洁;王本祥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为确认中药白芷的基原植物提供化学成分方面的资料.方法:运用高效液相及与标准品对照的方法对4类栽培白芷(川、杭、祁、禹白芷)和3种近缘野生植物(兴安白芷、台湾白芷、雾灵当归),以及另外2种当归属野生植物(黑水当归、芷叶白芷)进行了香豆素类成分的比较分析.结果:4类栽培白芷和3种近缘野生植物的香豆素类成分无论在化合物种类还是在含量方面都相当近似,而与另外2种当归属野生植物差别较大.结论:从香豆素类成分特征来看,4类栽培白芷和3种近缘野生植物可分为3个类群,即:①川、杭、祁、禹4类白芷和台湾白芷.②兴安白芷.③雾灵当归.台湾白芷与中药白芷更为接近.
作者:王年鹤;谷口雅彦;杨滨;黄璐琦;袁昌齐;马场きみ江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概括长春花生物碱生物合成途径.探讨长春花生物碱生物合成途径中代谢调控规律.方法:通过细胞培养,组织培养及毛状根的培养分析了目的生物碱合成的关键步骤.并从光照培养,添加前体物,诱导子诱导等方面论述了代谢调控的研究进展.结果与结论:长春花目的生物碱合成的主要障碍在于缺乏文多灵碱的积累.为达到工业化生产,还需进一步深入到酶与基因水平上的调控.
作者:汪洪;孙敏;伍春莲;王颖 刊期: 2001年第10期
乌头类药物,包括草乌、川乌、炮制品制草乌、制川乌、附子以及含有这些药材的中成药制剂等.药材川乌、草乌分别是毛茛科乌头属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和北乌头A. kusnezoffii Reichb.的干燥块根,而附子则是乌头的子根加工品[1].乌头类药物能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湿麻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等,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例如伤寒论载方113个,有附子者20个,占总载方量的18%;<中国药典>1990,1995,2000年版及卫生部标准第1~19册中含有乌头类的中成药制剂共计338种(已扣重复品种),所占比重很大.而以上标准中,检查乌头碱限量或规定乌头碱含量测定的仅有6种.
作者:李娅萍;田颂九;王国荣 刊期: 2001年第10期
中药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三大部分.中药的现代化应包括中药学术水平、中药管理水平和中药生产技术水平3个方面的现代化.就生产技术而言,应在保持中药材生产道地性条件下,实现中药材的种植、采收和产地加工等一整套符合GAP要求的规范化生产管理及技术要求,提供品质优良可控的中药材原料;采用基原明确、品质优良的中药材原料,按照规范化的炮制技术,进行严格而认真的净制、切制和炮炙处理,生产出品质精良可控的中药饮片;根据中医辨证论治要求和组方原则,采用优质中药饮片投料和先进的制剂生产工艺技术条件,制成品质精良可控的中成药供临床使用.所以,中药的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药材栽培、植物保护、药材加工、饮片炮制、成药制剂、化学、药理、毒理、企业管理、市场策划等众多相关学科的通力合作,开展一系列严密的科学研究,提供足够的可以信赖的科学依据和创新理论的指导.由此可知,中药现代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作为中药科技工作者,既要有紧迫感,又要有求实冷静的科学态度.欲速则不达,急躁更无益.脚踏实地,勤奋努力,步步求进才是可取的.
作者:原思通;肖永庆 刊期: 2001年第10期
急性细菌性痢疾是儿科夏秋季节的多发病,临床主要运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但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耐药菌株比例逐年增高,临床疗效常不稳定,并有不容忽视的副作用.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自拟了清热止痢煎剂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人45例,其中住院病人39例,门诊病人6例.45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3岁7例,3~7岁12例,8~10岁3例,11~14岁3例;对照组男12例,女8例.年龄<3岁6例,3~7岁9例,8~10岁4例,11~14岁1例.二组临床症状见表1.
作者:海鸿;郭薇 刊期: 2001年第10期
作为发酵产品老范志万应神曲[1]历史悠久[老字号范志曲系清雍正11年(即1733年)闽南名医吴亦飞亲手秘制,配方独特[2],制法精妙,具有疏风解表、消积化湿、醒脾开胃的功效,用于治疗伤风感冒、夏令中暑、食积腹痛、呕吐泄泻等症.由于药品疗效卓著,自问世以来,深受欢迎.本文就该产品在制作中的发酵工艺问题,作一些初浅剖析,以供参考.
作者:李维德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牛黄解毒片为常用中成药,<中国药典>自1977年版开始收载,方中雄黄为医药之一,具攻毒消肿之功效[1].雄黄的主要成分为二硫化二砷(As2S2),中药复方制剂中砷等重金属的含量问题,近年来已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2].<中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牛黄解毒片项下只有雄黄的显微定性鉴别,无含量测定指标[3].本文采用<中国药典>方法对牛黄解毒片中雄黄含量(以As2S2计)进行测定,方法简便,数据可靠,重现性好,并对不同厂家生产的11批样品雄黄含量进行考察,为有关部门修订其质量标准提供参考.
作者:茅向军;许乾丽 刊期: 2001年第10期
舒郁乐胶囊是保健药品,由丹参、郁金、三棱、莪术、巴戟天、淫羊藿、肉苁蓉、炒麦芽、柴胡、大黄、车前子等中药组成,其中丹参、三棱、巴戟天、淫羊藿、大黄、炒麦芽粉碎成细粉,郁金、莪术等经乙醇提取制成复方中药制剂,具有开郁消胀,活血化瘀,调补肾气等功效,适用于妇女经期、产后以及更年期前后的周期性瘀胀水肿等症.丹参酮ⅡA为君药丹参的主要化学成分之一,目前关于丹参酮ⅡA含量测定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法、薄层扫描法[1,2],测定波长均为270 nm.我们参照现行<中国药典>丹参薄层层析条件建立了丹参酮ⅡA的含量测定方法.经实验证明,该方法均具有良好的重现性,操作简单,便于进行常规检查.
作者:张留记;翟乙娟;崔爱民 刊期: 2001年第10期
衡生颗粒为中药复方制剂,由12味药味组成.该制剂具有活血行气、延缓衰老的功效.处方中黄芪用量大,并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功效.黄芪中含十几种皂苷,以黄芪甲苷含量高,其药理实验表明,其具有抗炎、降压、镇痛、调节代谢等多种生理活性.为此我们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1~3],对制剂中黄芪甲苷进行含量测定,作为控制该制剂的质量指标.
作者:王宇;于超;付善全;周华蓉 刊期: 2001年第10期
小儿清肺颗粒是在小儿清肺散(卫生部中药标准第二册)基础上研制的新药(中药四类),由黄芩、百部、冰片、清半夏、川贝母、胆南星、石膏、沉香、茯苓、白前等10味中药组成,具有清热化痰之功效,临床用于感冒引起的儿童肺热咳喘病.黄芩苷为本品有效成分之一,且含量较高.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小儿清肺颗粒中黄芩苷进行了含量测定,方法简便,结果可靠,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孙立新;赵挺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天然药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袁昌齐研究员主编、专业委员会主任周荣汉教授主审的<天然药物资源开发利用>这部专著已于2000年12月由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公开出版.它的问世,极富时代意义,必将对今后我国天然药物的开发利用起到有力的推动和指导作用,并将在医疗保健事业和促进经济繁荣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本书含总论、各论(108种药物)、中文索引和拉丁学名索引四个部分,80万字,精装16开本,书首有中国药科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国钧和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石玉林两先生的序言、作者前言及编写说明.
作者:谢宗万 刊期: 2001年第10期
·每个药材的色谱指纹图谱和各药材中活性成分或特征性指标成分的化学特性.·药材生产者(加工者)的姓名和地址.·药材制备方法的描述,包括:收集、清洗、保存和/或去毒和保存程序. 设备和用量、使用温度、加工(炮制)时间、全过程控制和收率应当详细说明.·药材提供者所用的质量控制试验应当包括以下内容:·植物鉴定.·光谱或色谱指纹图谱的化学鉴别.·活性成分的化学鉴别.如果不知道其中的活性成分,可以对特征性指标成分进行化学鉴别.
作者:叶祖光;王智民 刊期: 200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