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药通报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1-2272/R
  • 国内刊号:11-2272/R
  • 影响因子:1.71
  • 创刊:1955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156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际药学文摘, 国家图书馆馆藏,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万方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医学文摘,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中药学
中国中药杂志   2002年9期文献
  • 大鼠肠内菌对黄山药总皂苷代谢及代谢产物鉴定

    目的:观察大鼠肠内菌离体对黄山药总皂苷(TSDP)的代谢及整体给予TSDP后吸收入血成分鉴定.方法:用薄层色谱 (TLC) 及电喷雾质谱 (ESI-MS)法检测离体肠内菌对TSDP的代谢产物.给大鼠ig TSDP 900 mg*kg-1,于给药后不同时间采集尿及血样品,用ESI-MS检测吸收入血成分.结果:TSDP容易被大鼠消化道菌群代谢,随着代谢时间的延长,出现了各种甾体皂苷的降解产物及终产物薯蓣皂苷元(Dio).整体实验表明,在大鼠血及尿中均发现分子量为 415.3(amu)的代谢产物,经ESI-MS二级质谱分析,上述分子量的单体化合物为Dio.结论:TSDP可被大鼠肠内菌代谢,大鼠ig TSDP后Dio被吸收入血中.

    作者:马海英;周秋丽;王继彦;王本祥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白芷总挥发油对疼痛模型大鼠的β-内啡肽、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一氧化氮及前阿黑皮素的影响

    目的:探讨白芷总挥发油(essential oil of Radix Angelicae Dahuricae,EOAD)对甲醛所致的伤害性疼痛模型大鼠的β-内啡肽、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一氧化氮(NO)及前阿黑皮素(Proopiomelanocortin,POMC)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β-内啡肽、ACTH,化学法测定NO的含量;并用原位杂交方法研究EOAD对前阿黑皮素信使核糖核酸(POMC mRNA)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EOAD能显著升高甲醛所致的伤害性疼痛模型大鼠下丘脑的β-内啡肽、NO含量;使下丘脑、脑干POMC mRNA表达阳性细胞数大幅度增加;而对血中的ACTH没有影响.结论:EOAD可能通过增加中枢POMC mRNA表达阳性细胞数和内源性镇痛物质含量,激活内源性镇痛机制而镇痛,其作用部位可能在中枢.

    作者:聂红;沈映君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补骨脂中两个黄酮类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

    目的:同时测定补骨脂中的两个黄酮类成分.方法:以实验室制备的补骨脂二氢黄酮和补骨脂异黄酮为对照品,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Techsphere ODS色谱柱(4.6 mm×250 mm, 5 μm);流动相为甲醇-20 mmol*L-1 醋酸铵缓冲液(pH 4.0) (67∶33);检测波长240 nm.结果:补骨脂二氢黄酮和补骨脂异黄酮浓度为1.25~20 μg*mL-1,线性关系良好;补骨脂二氢黄酮和补骨脂异黄酮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4.9%和96.2%;RSD分别为3.1%和3.6%.结论:首次建立了同时测定补骨脂中补骨脂二氢黄酮和补骨脂异黄酮的HPLC分析方法,本方法结果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补骨脂黄酮类成分的分析测定.

    作者:林瑞民;王大为;熊志立;许勇;李发美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广西藤茶总黄酮降血糖的实验研究

    目的:为了研究广西藤茶总黄酮(GXTF)的降血糖作用,观察了GXTF对多种动物模型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四氧嘧啶所致糖尿病模型、肾上腺素和葡萄糖引起的高血糖小鼠模型,以及正常小鼠口服给药,测定各模型小鼠的血糖水平;并对GXTF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结果:GXTF对四氧嘧啶所致糖尿病小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对肾上腺素、葡萄糖引起的高血糖小鼠也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但对正常小鼠血糖无明显影响.急性毒性试验表明,其大灌胃量为26.0 g*kg-1.结论:GXTF对多种动物模型具有较好的降血糖作用,且毒性很小.

    作者:钟正贤;覃洁萍;周桂芬;陈学芬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小野芝麻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目的:对小野芝麻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化学鉴定.方法:采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利用FAB-MS,IR,UV,1-HNMR,13-CNMR,DEPT,HMQC,HMBC等手段及理化常数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分别为芹菜素-7-O-β-D-(6′-对羟基肉桂酸基)-甘露糖苷(I),毛蕊花糖苷(Ⅱ).结论:化合物I为新化合物,化合物Ⅱ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蒋受军;朱斌;魏锋;林瑞超;鲁静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竹黄的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竹黄的化学成分.方法: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竹红菌甲素(Ⅰ),竹红菌乙素(Ⅱ),竹红菌丙素(Ⅲ),hypomycin A(Ⅳ),麦角甾醇(Ⅴ),过氧化麦角甾醇(Ⅵ)和1,8-二羟基蒽醌(Ⅶ).结论:化合物(Ⅳ)~(Ⅶ)为首次从竹黄中分得.

    作者:沈云修;荣先国;高宗华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小毛茛内酯影响耐药结核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SHSP和GLS表达的研究

    目的:研究小毛茛内酯(Ternatolide, Tern)抗人PBL内结核休眠菌感染的分子免疫学机理.方法: 用Tern 200 mg*L-1体外分别培养PBL 24,36,48,60,72,84 h后,采用PCR方法检测84 例耐药、多耐药结核患者体外PBL内结核菌小热休克蛋白(16 KDa SHSP)基因的表达;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半定量(QC-RT-PCR)方法,测定其PBL内颗粒裂解肽 (Granulysin,GLS) mRNA的表达.结果:Tern 能显著减少耐药结核患者PBL内结核菌16 KDa SHSP基因拷贝表达量(P<0.001),这种表达减少与培养时间成正比;同时显著增加了PBL GLS mRNA 的表达水平(P<0.001).结论:Tern可能通过减少结核休眠菌16KDa SHSP的表达,激活休眠菌的同时促进GLS mRNA高水平的表达,增强机体CTL杀菌能力,达到抗耐药的作用.

    作者:詹莉;戴华成;杨治平;易著文;成诗明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贮库组成对青蒿琥酯经皮渗透的影响

    目的:通过对青蒿琥酯在不同贮库基质中的经皮渗透研究,确定影响其经皮渗透的主要因素,为青蒿琥酯透皮吸收制剂的研制提供有效数据.方法:以透皮吸收速率常数和12 h累积渗透量为考察指标,应用正交设计追加试验法,探讨不同比例组成的IPA/Water/IPM、药物浓度及pH值对青蒿琥酯经皮渗透影响.结果:药物浓度和pH值对青蒿琥酯的经皮渗透产生主要影响.结论:适当组成的贮库基质可较好地促进青蒿琥酯的经皮渗透,若对其进一步研究,青蒿琥酯有望制成透皮吸收制剂.

    作者:周莉玲;侯海霞;李锐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中药牡丹皮原植物及药材的质量研究

    目的: 近的植物学研究表明,道地药材凤丹皮的原植物凤丹(杨山牡丹)与牡丹是两个不同的植物学种.本文从药学的角度研究来源于两种不同植物的药材在质量上的差别.方法: 用HPLC法对同一时间和地域采集的凤丹5个样品(包括野生和栽培)、牡丹4个样品以及6个购买的商品药材进行了芍药苷和丹皮酚的含量测定,并考察了其中所含的芍药苷类和丹皮酚类主要成分的情况.结果与结论:①凤丹和牡丹在有效成分含量和各种成分构成上无明显差异,但考虑到二者的形态差别,建议药典将牡丹皮的来源确定为凤丹Paeonia ostii T.Hong et J.X.Zhang和牡丹P.suffruticosa Andrews;②在药材的采收加工和储藏的过程中,有丹皮酚苷类向丹皮酚转化的趋势,因而在以丹皮酚的含量评价药材或成药的质量时应予注意.

    作者:郭宝林;巴桑德吉;肖培根;洪德元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北京和东北地区西洋参种子的带菌检测

    目的: 对北京和东北两地西洋参种子样品的带菌量和带菌种类进行检测.方法: 分别用水洗法和表面消毒培养法分离种子表面和种子内部寄藏真菌.结果: 13个西洋参种子样品携带真菌类群主要有镰刀菌属Fusarium spp.、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p.、青霉属Penicilium spp.、头孢霉属Cephalosporium sp.、根霉属Rhizopus spp.及少量的毛霉属Mucor、曲霉属Agspergillus、木霉属Tritroderma和矛菌属Doratomyces等共十余个属的劣势真菌.结论: 西洋参种子带菌率较高,种壳带菌率为36%~100%,种胚带菌率为40%~100%.不同地点的种子外部带菌量差异明显,种胚寄藏的优势真菌种类和分离频率与种壳的结果基本一致.

    作者:张国珍;张树峰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葛根中不同提取物对外周血免疫细胞R 调节机理研究

    目的:探讨葛根对免疫系统调节作用的机理.方法:利用鲁米诺介导的化学发光方法,研究葛根的不同提取部分(水溶性部分,醇溶性部分)对PMA 刺激人外周血中淋巴细胞(LC)及嗜酸细胞(EC)产生活性介质的影响.结果:水溶性部分对LC及EC具有激活作用,可以促进PMA 体外刺激LC和EC产生多量活性介质,而且其增强作用与水溶部分浓度呈正相关;但醇溶部分则相反,它对PMA刺激LC,EC所产生的活性介质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强度同样与醇溶部分浓度相关.结论:同一种中草药葛根对实验细胞具有双向作用,其物质基础来自于它所具有的不同化学成分.

    作者:宋淑珍;董振南;谷峰;田亚平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四维灵芝液中核苷类成分的含量

    目的:建立毛细管电泳测定液体制剂--四维灵芝液中核苷类成分的方法.方法:熔融石英毛细管柱75 μm id×57 cm (有效长度50 cm);缓冲体系 20 mmol*L-1硼砂含30 mmol*L-1 SDS,添加5%乙醇(95%),pH 10.0(1 mol*L-1NaOH调节);气动进样时间15 s;分离电压10 kV(恒压方式);柱温 20 ℃;检测波长 254 nm .结果:回归方程腺苷:Y=0.0705+0.01707X(r=0.9995);鸟苷:Y=0.0232+0.01864X(r=0.9999).平均回收率(n=5):腺苷为99.22%,RSD=3.66%;鸟苷为104.3%,RSD=1.91%.根据建立的方法,测定了9批样品腺苷与鸟苷的含量.结论: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样品核苷类成分测定.

    作者:戴敬;鲁静;林瑞超;刘文英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卡波普作为干粘合剂在中药片剂中的应用

    为了改善中药片剂的外观,减少片剂中糖和滑石粉的用量,提高传统中药制剂的质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将中药片剂由原来的糖衣改为薄膜衣.然而,由于中药浸膏本身可压性差的特性,通常压出的素片难以符合薄膜包衣的要求.因此有必要通过制剂技术来改善中药浸膏可压性差的特性.

    作者:郑建津;沈慧凤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清解退热颗粒剂检测方法的研究

    清解退热颗粒是由大黄、姜黄、蝉蜕、僵蚕4味中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正在申报国家三类新药,并已获准进入临床实验阶段.大黄为君药,其中大黄素、大黄酚是其主要成分,文献报道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测定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1~3],本实验经研究,采用甲醇-水-冰醋酸系统为流动相,其方法简便、灵敏、准确、重现性好,且更适用于本复方制剂中化学成分的分析.另外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大黄、姜黄素;为该产品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作者:杜勇;刘颖;张小茜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瓦楞子炮制前后砷含量的研究

    瓦楞子味甘、咸,性平.可消痰化瘀,软坚散结,制酸止痛.治疗瘰疬瘿瘤、顽痰久咳、胃痛吐酸、牙疳、外伤出血、冻疮及烫火伤等.内服煎汤或入丸散,外用煅后研末调敷[1].瓦楞子可以煅制、醋制、盐制,以适应不同病症.

    作者:铁步荣;刘菁菁;张谦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颈康胶囊定性定量方法研究

    颈康胶囊是根据临床经验方正在研究的中药三类新药,处方由郁金、菖蒲、酸枣仁、天竺黄、葛根、丹参、川芎、穿山甲、桔梗组成,具有开心利窍、化痰除湿、攻窜通瘀的功效,用于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经药理研究表明,具有改善脑血流,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为了控制本品的质量,对其进行定性定量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天信;李根林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埃及药用植物中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药物的研究

    对来自埃及的97种药用植物的天然植物及其甲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的抑制逆转录(RT)酶和抑制HIV-1诱导的细胞病理作用(CPE)进行体外评价.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果实的甲醇提取物显示出很强的抑制HIV-1的RT作用,其50%抑制浓度(IC50)值为9 μg*mL-1.对甲醇提取物通过生物活性导向分级分离(bioactivity-guided fractionation)得到抑制性有效物质Putranjivain A (PA),其IC50值为3.9 μm.巴豆Croton tiglium种子的水提物和甲醇提取物可以显著的抑制传染性和HIV-1诱导的MT-4细胞的CPE,它们的IC50值分别为0.025 μg*mL-1和2.0 μg*mL-1,且均低于产生细胞毒性的浓度(选择性指数分别为34.4和50.0).通过生物活性导向分级分离,从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种佛波醇酯,对它们抑制HIV-1诱导的MT-4细胞的CPE的活性进行评价.发现12-O-十四(烷)酰佛波醇-13-乙酸酯(TPA)既是HIV-1诱导的CPE的抑制剂(IC100值为0.48 ng*mL-1),又是PKC的活化剂.另证明,12-O-乙酰佛波醇-13-癸酸酯(APD)有抗HIV-1的作用(IC100值为7.6 ng*mL-1),但没有PKC的活化作用.

    作者:孙晓芳;王巍;杜贵友;吕维柏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中药国际化探讨

    分析中药生产、研究与开发的国际国内形势,结合笔者自己的工作体会,指出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认为中药国际化应当以国际化的跨国医药集团公司为先锋,以国际化的一流研究中心为核心,政府合理引导和协调,扎扎实实从资源到产品一步一步地把工作做好.

    作者:贾伟;高文远;段宏泉;肖培根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四季三黄片和四季三黄丸薄层色谱分析

    四季三黄片和四季三黄丸是处方相同的两种不同剂型的制剂,分别收载于<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和第二十册,具有消炎退热,通便利水功效,常用于口鼻生疮、咽疼齿痛、口干舌燥、小便赤黄等.原标准中两种制剂末收载鉴别.为进一步完善质量标准,本文采用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一部.2000.)对该制剂中大黄、黄柏,黄芩及栀子进行了薄层色谱鉴别分析,方法简便、稳定、重现性好.

    作者:宋文焕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黄芪的薄层色谱荧光鉴别

    为提高中药制剂研制水平和质量控制水平,制剂中的每一味药都应有专属性强的鉴别法.黄芪甲苷为黄芪的特征成分,因此黄芪甲苷的薄层鉴别成了黄芪及其制剂中黄芪的代表,<中国药典>1995,2000年版也正式给予法定,至今为止的科研报道、新药研制、医院制剂也都采用此方法.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此法用于鉴别单味或药味少的复方制剂中的黄芪较合适,当用于药味较多的制剂时,存在明显的不足,表现为:黄芪甲苷的极性较大,在正相薄层色谱图中的Rf值较小,出现在斑点密集区,且与前后相邻成分不易分开;为使斑点可见,点样量一般要达拖尾,而拖尾却严重影响斑点的识别;制剂中黄芪以外的药味造成的背景干扰很大,特别是阴性对照品在此位置往往有斑点出现,干扰结果的正确判断.

    作者:金芳;俞明霞;顾凯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砂烫马钱子的炮制方法改进

    马钱子为马钱科植物马钱Strychnos nux-vomica L.的干燥成熟种子,具有通络止痛、散结消肿的作用,常用于风湿顽痹、麻木瘫痪、跌打损伤、痈疽肿痛等症.马钱子属毒性药品,在临床中多采用砂烫法来降低其毒性.其传统的炮制方法是将砂置热锅内,用武火加热至灵活状态时,投入大小一致的马钱子,不断翻动,至外皮呈灰褐色、内部鼓起小泡时取出,筛去砂,放凉,除去绒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用眼睛来观察砂温是否适合,药物是否炮制到位,这样很容易造成主观感觉的误差,且在操作中也不易掌握.因此近年来有人研究用远红外烘箱代替砂烫法,控制适宜的温度,制品质量易控制,且此法可达到传统砂烫法的结果.但在基层单位欲代替传统的砂烫法还存在一定的距离.

    作者:马艳平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步长脑心通治疗冠心病合并血脂紊乱的疗效观察

    血脂紊乱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主要发病因素,调脂治疗以缓解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近众多学者认为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更是重要的危险因素.步长脑心通是由黄芪、丹参、桃仁、红花、乳香、地龙、全蝎等16味纯天然中药精制而成,该药既能有效调脂、降低胆固醇,又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其对冠心病、血脂异常的临床疗效及对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的影响.

    作者:张敬贤;陆伟;国建秋;王雷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中药口服及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124例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病程较长,发作频繁,缠绵难愈,临床治疗效果较差.笔者自1994年以来,以自拟健脾益肠汤与愈疡煎治疗该病124例,并同期设对照组62例给西药治疗,进行对比观察,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苏路侠;王守才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超大量煎服关木通致肾功能衰竭1例

    近十年来,关木通中毒致肾脏损害屡有报道,但时至今日仍有发生,可能与习惯认为植物药不如化学药物毒性大有关,为提醒同仁重视关木通对肾脏毒性作用的认识,笔者报道1例关木通中毒致肾功能衰竭的案例.

    作者:王立;王亚平;同生志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加味逐瘀止血汤治疗宫内节育器致子宫异常出血57例疗效观察

    采用宫内节育器(IUD)避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被广大育龄妇女采用.但应用IUD后,相当一部分妇女出现月经异常和腰腹酸痛等症状,影响患者心身健康,不可忽视.笔者自1999年10月~2002年6月,采用加味逐瘀止血汤治疗57例患者,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蔡雪芬;蔡雪霞;余平;许泓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美国药典》收载植物药情况简介

    近年来,随着绿色消费热的兴起,植物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其质量标准问题日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管理部门、消费者和医疗保健业的重视,美国FDA(美国药品食品管理局)和USP(美国药典)也专门组织力量加强对植物产品的管理,通过多次研究和讨论,USP 24-NF 19(美国药典24版-国家处方集19版)增加了9种植物品种,作为食品补充剂(Dietary Supplement)收载于NF 19.为使国内同行了解USP对植物产品的收载原则,笔者拟介绍USP有关收载植物品种过程中对一些问题的考虑,使我国同行初步了解美国有关部门对植物产品的态度和管理要求,并就我国中药走向世界面临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陈琴鸣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中药致皮肤变态反应245例分析

    药物变态反应(drug allergy)是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ADRs)之一.中药导致的变态反应占中药ADRs的比例逐年升高[1],其中药源性皮疹(药疹)的发生率占60.2%[2].本文对1998年以来医药学期刊报道的245例中药所致皮肤变态反应进行分析,以供临床安全用药参考.

    作者:华碧春;陈小峰 刊期: 200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