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麻醉学杂志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南京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南京分会
  • 国际刊号:1004-5805
  • 国内刊号:32-1211/R
  • 影响因子:2.22
  • 创刊:1985
  • 周期:月刊
  • 发行:江苏
  • 语言:中文
  • 邮发:28-35
  • 全年订价:40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知网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上海图书馆馆藏
  • 1989评为省优秀期刊三等奖
  • 外科学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5年9期文献
  • 氯胺酮与七氟醚麻醉诱导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采用压力记录分析法(PRAM)比较氯胺酮与七氟醚麻醉诱导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1~5岁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患儿32例,年龄1~5岁,随机均分为两组:氯胺酮(K组)和七氟醚组(S组),行基础麻醉后均给予哌库溴铵0.2 mg/kg、咪达唑仑0.2mg/kg、舒芬太尼1μg/kg及气管插管.用压力记录分析法记录基础麻醉时(T0)、静脉复合麻醉用药后1 min(T1)、2min(T2)、5min(T3)和插管后1min(T4)、2 min(T5)、5min(T5)、10 min(T7)的HR、SBP、DBP、每搏量指数(SVI)、C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反映左心室收缩力的压力升支大速率(dp/dt),计算心率-血压乘积(RPP).结果 与K组比较,S组T0~T7时HR明显减慢、RPP明显降低(P<0.01)、T1~T7时SVI明显升高(P<0.05),T0、T1时SBP、T0~T2、T4、T5时SVRI、T0~T3时dp/dt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两组各时点C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一例患儿发生低血压、心动过速、心律失常不良反应.结论 与七氟醚比较,氯胺酮产生了明显负性肌力作用及血流动力学波动,七氟醚可能更适合于以低心排为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基础麻醉.

    作者:韩丁;刘亚光;贾清彦;马骏;罗毅;李稼;欧阳川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SLIPA喉罩用于肥胖患者平卧位全麻手术中气道管理的效果

    目的 观察SLIPA喉罩用于肥胖患者平卧位全麻手术中气道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全麻手术患者BMI>30 kg/m2 60例,年龄18~65岁.随机均分为两组:SLIPA喉罩组(S组)和气管插管组(T组).记录插管时间、插入次数、成功率、拔管时间、苏醒时间;观察入室后、插管前、插管即刻、拔管前、拔管即刻HR、SBP、DBP、SpO2、气道峰压(Ppeak)、PETCO2及反流、呛咳及术后1h咽喉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入室后比较,插管前两组SBP、DBP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P<0.05).与插管前比较,插管即刻T组SBP、DBP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P<0.05).与拔管前比较,拔管即刻T组SBP、DBP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P<0.05).与T组比较,插管即刻、拔管即刻S组SBP、DBP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P<0.05).两组SpO2、Ppeak、PET CO2均在正常范围.T组一次插管22例(73.3%),二次插管3例(10%),改用光棒插管5例(16.7%);S组一次插入喉罩27例(90%),二次插入喉罩3例(10%),明显高于T组(P<0.05).S组插入时间(12.1±4.2)s,明显短于T组(52.4±11.2)s (P<0.01).苏醒期S组无一例患者发生呛咳,明显低于T组11例(36.7%)(P<0.01).两组术后1h咽喉部疼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发生反流不良反应.结论 肥胖患者全麻手术中SLIPA喉罩与气管插管通气效果相同,但插管期和拔管期应激反应更小,不良反应少,操作简便快捷.SLIPA喉罩用于肥胖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程震;蒋金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不同压力持续气道正压对单肺通气时患者氧合作用和肺内分流量及内源性抗氧化酶变化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压力持续气道正压(CPAP)对单肺通气时患者氧合作用和肺内分流量(Qs/Qt)及内源性抗氧化酶变化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40例,ASA 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五组,全程采取双肺通气(TLV组)、在单肺通气时非通气侧肺的支气管导管直接开放于大气(OLV-0组)、在非通气侧肺连接CPAP系统,分别给予CPAP 3 cm H2O(OLV-3组),6 cm H2O(OLV-6组)和9 cm H2O(OLV-9组).于平卧位开胸前(T0)、侧卧位单肺通气后(TLV组于开胸后15 min,T1)、30 min(T2)、60 min(T3)、90 min(T4)、120 min(T5)、150 min(T6)及手术结束时(T7),分别采取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并计算Qs/Qt,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内源性抗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转移酶(GST)的活性,观察术中肺萎陷质量.结果 与TLV组比较,T1~T6时OLV-0组和T4~T6时OLV-3组Qs/Qt明显升高、PaO2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T0时比较,T2~T6时OLV-0组和T4~T6时OLV-3组Qs/Qt明显升高、而PaO2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TLV组比较,T1~T6时OLV-0组四种酶及OLV-3组GR、CAT、GST活性明显下降(P<0.05),而T5、T6时OLV-3组GPX活性明显下降(P<0.05).与T0时比较,T1~T6时OLV-0、OLV-3组CAT、GR、GST活性明显下降(P<0.05),而T4~T6时OLV-0组和T6时OLV-3组GPX活性明显下降(P<0.05),在单肺通气期间OLV-6、OLV-9组四种内源性抗氧化酶的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LV-0、OLV-3及OLV-6组术侧肺萎陷质量Ⅰ级例数明显多于OLV-9组(P<0.05).结论 单肺通气期间非通气侧肺实施6cm H2O的CPAP和9 cm H2O的CPAP可明显提高患者氧分压,减少Qs/Qt,增加内源性抗氧化酶的活性,且6 cm H2O的CPAP更有利于手术的操作.

    作者:范薇;孙勇;张钧;郑颖;刘奕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术后发生急性肺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术后发生急性肺损伤(ALI)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2月至2013年12月的择期手术患者1 309例,其中术后发生ALI患者38例、未发生ALI患者1 271例,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非ALI患者比较,ALI患者年龄>60岁、高风险手术(心脏、主动脉、胸部)、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限制性肺疾病、胃食管反流病、肝硬化、吸烟和酗酒的例数明显增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发生ALI的危险因素为高风险心脏手术(OR=7.27,95% CI 3.73~11.52)、主动脉手术(OR=18.41,95%CI 8.91~32.77)、胸部手术(OR=5.55,95% CI 2.27~9.08)、糖尿病(OR=1.72,95%CI 1.26~3.3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OR=2.85,95%CI 1.60~4.28)、胃食管反流病(OR=2.07,95%CI 1.37~2.89)和酗酒(OR=2.32,95%CI 1.48~3.31)(P<0.05).结论 高风险手术(心脏、主动脉、胸部)、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胃食管反流病和酗酒是术后发生ALI的危险因素.

    作者:钟宝琳;黄桂明;李以平;陈以健;李优春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5%转化糖电解质液不同输注速度对患者围术期血糖及电解质的影响

    目的 观察5%转化糖电解质液不同输注速度对患者围术期血糖及电解质的影响.方法 2013年4~9月择期手术患者96例,ASA Ⅰ或Ⅱ级,按5%转化糖电解质液输注速度随机分为4 ml/min输注组(A组)、8 ml/min输注组(B组)和12 ml/min输注组(C组).观察并记录三组患者5%转化糖电解质液输入前(T0)、输入后即刻(T1)、输入后1 h(T2)、2 h(T3)的患者静脉血血糖及动脉血气电解质分析结果.结果 与T0时比较,T1时B组和T1、T2时C组血糖明显升高(P<0.05);T1时C组Na+、K+明显升高(P<0.05).与A组比较,T1时B组和T1、T2时C组血糖明显升高(P<0.05);T1时C组Na+、K+明显升高(P<0.05).与B组比较,C组T1、T2时血糖、T1时Na+、K+明显升高(P<0.05).结论 5%转化糖电解质液输注速度不超过8 ml/min,不仅为患者扩充容量,且维持电解质的稳定,适用于手术患者围术期的补液.

    作者:任柏林;杨清存;卢锡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帕瑞昔布钠在经产妇剖宫产术后减轻子宫收缩痛的观察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钠在经产妇剖宫产术后减轻子宫收缩痛的作用.方法 选取需择期剖宫产手术经产妇80例,ASA Ⅰ或Ⅱ级,单胎足月,随机均分为两组:帕瑞昔布钠组(P组),帕瑞昔布钠40 mg用生理盐水稀释到5 ml;对照组(C组),生理盐水5 ml,分别于胎儿娩出断脐后静脉推注(大于1 min),术后接硬膜外镇痛泵.术后如出现子宫收缩疼痛,可肌注哌替啶50 mg.记录胎儿娩出后子宫复旧程度,术中是否应用其他缩宫药物;记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记录产后2、4、8和24 h子宫收缩疼痛(VAS)评分和睡眠情况.有无应用哌替啶及计算产后24 h出血量.结果 两组子宫复旧程度和胃肠道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两组含服米索前列腺素片及其他宫缩药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组术后2、4、8h子宫收缩痛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P组睡眠质量明显好于C组(P<0.05);P组需要肌注哌替啶的例数明显低于C组(P<0.05).两组间产后24 h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帕瑞昔布钠可减轻经产妇产后子宫收缩痛,而不增加产后24 h出血量和不良反应.

    作者:徐一刚;孙正英;孙杰;钱燕宁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布托啡诺对癫痫患者颅内电极埋置术后镇痛的影响

    目的 观察布托啡诺对癫痫患者颅内电极埋置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6~11月于我院神经外科行择期颅内电极埋置手术的癫痫患者100例ASA 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五组.分别于术毕前30 min肌注生理盐水(C组)、布托啡诺0.5 mg (B1组)、1 mg(B2组)、2 mg (B3组)、4 mg(B4组),采用VAS记录术后0、0.5、1、2、4、8、24 h疼痛程度,并计算布托啡诺的半数有效镇痛剂量(AD50).记录术后首次自主呼吸时间、睁眼时间、气管导管拔除时间、拔管时镇静-躁动(SAS)评分、拔管后15 min的Ramsay镇静评分以及术后24 h内的不良反应.结果 采用非线性拟合模型计算AD50为1.448 mg.与C组和B1组比较,B2组、B3组和B4组曲线上面积(AACs)明显减少,术后24 h内VAS评分明显降低(P<0.01或P<0.05),B3组、B4组自主呼吸出现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明显延长(P<0.01或P<0.05),Ramsay镇静评分明显升高、SAS评分明显降低(P<0.01或P<0.05);与B2组比较,B3组、B4组AACs明显减少,术后24 h内VAS评分明显降低(P<0.01);与B3组比较,1B4组AACs明显减少,术后24 h内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或P<0.01),自主呼吸出现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明显延长(P<0.01);但SAS评分明显低于B2组(P<0.01).结论 术毕30 min前单次剂量布托啡诺肌注可安全地用于癫痫患者颅内电极埋置术的术后镇痛,减轻患者麻醉恢复期因疼痛应激引起的躁动,其AD50为1.448 mg.

    作者:高贤伟;吴黄辉;魏大岫;陈东生;陈国忠;卢韬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每搏变异度联合左室射血时间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胃肠道手术中容量治疗的临床效果

    目的 观察每搏变异度(SW)联合校正左室射血时间(LVETc)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胃肠道手术中容量治疗的效果.方法2012年8月至2013年1月择期胃肠道手术患者40例,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T组)和对照组(S组),每组20例.T组:当SW<13%,LVETc>400 ms时暂停补液.S组:维持术中SW在8%~12%.记录麻醉诱导前(T1)、切皮前(T2)、消化道重建吻合时(T3)、手术结束时(T4)、拔出气管导管时(T5)的心输出量(CO)、每搏量(SV)和SW,记录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等指标.结果 与S组比较,T组围术期输液量明显减少,术后带管时间明显缩短(P<0.05).T1~T5时两组患者CO、SV和S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d内心脏不良事件T组有4例,S组有9例.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胃肠道手术,观察SW联合LVETc,能够更加准确地指导围术期容量治疗,防止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洪毅;叶建荣;韩宝义;郑宏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地佐辛术后镇痛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血浆儿茶酚胺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地佐辛用于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对血浆儿茶酚胺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地佐辛组(D组)和芬太尼组(F组),采用静脉复合全麻,术毕使用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D组PCIA配方为地佐辛0.8mg/kg加托烷司琼6 mg加生理盐水配至100 ml,F组PCIA配方为芬太尼0.01 mg/kg加托烷司琼6 mg加生理盐水配至100ml.记录患者术前(T0)、术毕(T1)、术后2 h(T2)、6 h(T3)、24 h(T4)和48h(T5)的SBP、DBP、HR、SpO2及T1~T5时静息时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恶心、呕吐、低血压、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于T0、T1、T4、T5时抽取静脉血4 ml,其中2 ml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OP)水平,剩余2 ml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活性.结果 两组患者SBP、DBP、HR、SpQ、Ramsay镇静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T4时D组安静时和活动时VAS评分明显低于F组(P<0.05).与T0时比较,T1时两组E、NE、DOP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T1时比较,T4、T5时两组E、NE、DOP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F组比较,T4、T5时D组NE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T0时比较,T1、T4时D组CD3+、CD4+、CD4+/CD8+、NK细胞活性明显降低(P<0.01),T1时CD8+活性明显升高(P<0.01),T1时F组CD3+、CD4+、CD4+/CD8+、NK细胞活性和T4时CD3-、NK细胞活性,T5时NK细胞活性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F组比较,T5时D组CD3+、CD4+、NK细胞活性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两组患者术后48 h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地佐辛用于妇科恶性肿瘤术后镇痛安全有效,与芬太尼比较镇痛效果好,术后应激反应较轻、细胞免疫功能恢复更快.

    作者:辜晓岚;李彭依;顾连兵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对中重度创伤性脑损伤手术患者的脑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HSH40)对中重度创伤性脑损伤(TBI)手术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脑外伤手术患者60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8~10分,随机均分为:HSH40组和甘露醇组,打开硬脑膜前30 min分别输注HSH405 ml/kg和甘露醇5 ml/kg.记录液体输注前(T0)、输注结束后30 min(T1)、60 min(T2)、120 min(T3)的PaO2、SaO2、动脉血红蛋白含量(Hba)、颈内静脉球氧分压(PjvO2)、颈内静脉球氧饱和度(SjvO)、颈内静脉球血红蛋白含量(Hbv).根据Fick公式计算动脉血氧含量(CaO2)、颈内静脉血氧含量(CjvO2)、脑动脉-颈内静脉球氧含量差(Ca-jvDO2),并计算脑氧摄取率(CERO2);于手术前(a1)、液体输注结束后即刻(a2)、术后2 h(a3)、1 d(a4)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神经损伤标志物S100β蛋白含量.采用GOS量表和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结果 与T0时比较,T2、T3时两组SjvO2明显升高、T1~T3时两组Ca-jvDO2和HSH40组CERO2明显降低(P<0.05).与甘露醇组比较,T2、T3时HSH40组SjvO2明显升高(P<0.05);T1~T3时Ca-jvDO2和CERO2明显降低(P<0.05).a3时甘露醇组和a4时两组S100β蛋白含量明显高于a1时(P<0.01),且a3时HSH40组S100β蛋白含量明显低于甘露醇组(P<0.05),HSH40组Barthel指数评定完全自理和轻度缺陷患者18例(60%),明显高于甘露醇组12例(40%)(P<0.05).中、重度缺陷患者12例(40%),明显低于甘露醇组18例(60%)(P<0.05).结论 HSH40注射液和甘露醇均可减少创伤性脑损伤手术患者的脑组织耗氧和S100β蛋白含量,改善GOS评分及Barthel指数,两者均有脑保护作用,且前者保护作用更为显著.

    作者:高礼;张山;孟雅静;张毅;李艳丽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右美托咪定对不同类型垂体肿瘤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不同类型垂体肿瘤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13年8月至11月接受经鼻-蝶窦垂体肿瘤切除术的患者60例,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24例,对照组(C组)36例,右美托咪定组患者麻醉诱导后静脉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 kg-1 ·h-1,直至手术结束;对照组接受常规全身麻醉.进一步分析右美托咪定对垂体无功能腺瘤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记录麻醉前(术前)、切除垂体腺瘤期间(术中)及在麻醉恢复室苏醒期(术后)的SBP、DBP和HR的高值(max)与低值(min);术前、术后WBC、Hb、Plt的变化;术前与术后体温,术中芬太尼用量、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住院天数等.结果 与C组比较,D组患者术中SBPmax,术后SBPmax、SBPmin均明显降低,HRmax明显减慢(P<0.05);垂体无功能腺瘤患者术中SBPmax,术后苏醒期SBPmax、SBPmin、DBPmax、DBPmin明显降低,HRmax明显减慢(P<0.05).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对生长激素腺瘤或库欣病腺瘤患者术中及术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明显影响.两组患者术中芬太尼用量、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住院天数以及术前术后体温、外周血WBC、Hb与Plt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中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1 ·h-1有助于维持术中、术后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平稳,尤其对于垂体无功能腺瘤患者更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申乐;王武涛;虞雪融;张秀华;黄宇光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规律间断给药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产间发热的影响

    目的 评价规律间断给药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产间发热(体温≥38℃)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0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12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规律间断给药组(RIB组),每小时给予单次剂量10 ml(0.08%罗哌卡因8 mg+0.4μg/ml舒芬太尼4 μg),持续给药组(CI组),按10 ml/h速度持续给药.记录硬膜外镇痛前、镇痛后1、2、3、4、5h、分娩时、分娩后1h产妇的鼓膜体温、硬膜外感觉阻滞水平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计算产妇产间发热发生率.结果 镇痛后4、5h、分娩时、分娩后1h两组产妇鼓膜体温明显高于镇痛前(P<0.05或P<0.01);镇痛后1、2、3、4、5h、分娩时、分娩后1h时IL-6水平明显高于镇痛前(P<0.01).镇痛后3、4 h RIB组VAS评分明显低于CI组(P<0.05)两组产间发热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规律间断给药与持续给药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产间发热发生率相近,体温升高可能与IL-6水平的升高有关,但镇痛效果更佳.

    作者:冯善武;徐世琴;王娴;王楠;雷黎明;沈晓凤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七氟醚预处理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

    目的 评价七氟醚预处理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下拟行初次单侧TKA患者30例,随机均分为七氟醚预处理组(S组)和对照组(C组).S组在止血带充气前吸入1 MAC七氟醚30 min,而C组患者只吸入纯氧.记录两组患者术后6h、1、3、5、7和14 d VAS疼痛评分.测量术前、术后1、3、7及14 d患肢小腿肿胀程度(腓肠肌周径)、膝关节周径(髌骨上极)及股四头肌肿胀程度(髌骨上缘近侧4横指处),分别计算术前与术后周径的增加率.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3、7、14 d直腿抬高度数及两组患者术后3、7、14、30 d关节自主活动度.结果 C组患者术后1、3、7及14 d小腿肿胀程度、膝关节周径及股四头肌肿胀增加率均明显大于S组(P<0.05);C组患者术后6h、1、3、5、7 d VAS疼痛评分明显高于S组(P<0.05);S组患者术后1、3、7、14 d直腿抬高度数明显高于C组(P<0.05);S组患者术后3、7、14及30 d膝关节自主活动度均高于C组(P<0.05).结论 七氟醚预处理可减轻TKA手术患者止血带诱发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可显著提高患者早期康复质量.

    作者:张海龙;赵丽琴;李民;胡国东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患儿心脏直视手术围术期血糖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 回顾性分析患儿心脏直视手术围术期血糖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233例接受开胸手术及心肺转流术(CPB)的患儿,其中男137例,女96例,年龄3~7个月.根据术后有无并发症将患儿分为无并发症组及并发症组,并收集所有患儿围术期血糖值、一般资料及手术资料.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及x2检验等对患儿各资料进行分析,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CPB开始后患儿血糖明显高于CPB前(P<0.05),并于CPB结束20 min时达到峰值128.0 mg/dl(109.5~156.5)mg/dl,入ICU 1 d后血糖缓慢下降.142例(60.9%)患儿住院期间出现并发症.与无并发症组比较,并发症组患儿的围术期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为RACHS-1评分(OR=3.1,95%CI 1.4~5.3)、手术时间(OR=3.7,95%CI 2.2~6.1)及住院时间(OR=1.1,95%CI 1.0~1.1).结论 婴儿心脏直视手术围术期血糖水平不是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黄雪竹;徐颖;李有长;安民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纯氧对脓毒症大鼠所致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索纯氧通气对脓毒症大鼠所致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制备脓毒症模型,按照随机设计方法大鼠均分为四组:假手术+空气组(A组),假手术+纯氧组(P组),模型+空气组(C组),模型+纯氧组(O组).P组与O组动物在手术后6h持续吸入纯氧2h,A组与C组动物则给予自由呼吸空气.评估术后24h肺的组织学形态及组织学评分,肺干湿比、支气管灌洗液(bronchial 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肺组织匀浆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等肺损伤指标,以及动脉血气分析.记录大鼠手术后7d生存率.结果 A组和D组术后7d内生存率均为100%.与A组和P组比较,C组术后7d生存率明显降低(P<0.01),且肺部组织学形态改变明显(P<0.01);肺损伤指标明显升高(P<0.01);pH、PaO2、PaO/FiO2水平明显下降(P<0.01),PaCO2、血乳酸水平明显升高(P<0.01);O组术后7d生存率明显降低(P<0.05),肺组织病理也有损伤,且病理学评分轻微升高(P<0.05),但肺损伤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动脉血气分析仅血乳酸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O组术后7d生存率明显升高(P<0.05);肺组织病理改变改善,病理学评分、肺损伤指标、PaCO2明显降低(P<0.01);pH、PaO2、PaO2/FiO2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 本实验证实了纯氧对脓毒症大鼠所致急性肺损伤具有改善作用.

    作者:张二飞;袁清霞;罗志锴;侯立朝;胡彬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脂联素对脓毒症大鼠肝组织NLRP3炎性小体及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脂联素对脓毒症大鼠肝组织NLRP3炎性小体及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7~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均分为三组(n=10):假手术组(S组)、模型组(M组)和脂联素组(APN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LP)法建立脓毒症模型.S组剖腹后仅分离盲肠远端,不结扎穿孔.APN组于CLP前12h腹腔注射基因重组脂联素6 mg/kg.CLP后24 h处死,留取血样本后取肝组织标本.活性氧(ROS)的含量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IL-1β水平、Western Blot检测NLRP3及caspase-1含量.结果 与S组比较,M组和APN组大鼠血清IL-1β水平明显升高、肝组织ROS、NLRP3及caspase-1含量明显增加(P<0.05);与M组比较,APN组大鼠血清IL-1β水平明显降低,肝组织ROS、NLRP3及caspase-1含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 脂联素可改善脓毒症大鼠炎性反应,其机制可能与降低ROS含量、抑制NLRP3炎性小体活性有关.

    作者:徐亚杰;鲍红光;王晓亮;斯妍娜;谢欣怡;孙凡;潘笑笑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室功能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室功能和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右美托咪定+育亨宾组(D+Y组)和对照组(IR组),D组给予右美托咪定5μg·kg-1 ·h-1预处理1h,D+Y组静脉注射育亨宾1 mg/kg,10 min后按5μg·kg-1·h-1输注右美托咪定1 h;IR组仅输注等量生理盐水,建立Langendorff缺血-再灌注模型,每10分钟测定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内压大上升速率、下降速率(±dp/dtmax),计算左心室发展压(LVDP).60 min后取下心脏并以TUNEL检测心肌细胞的凋亡,RT-PCR检测Bcl-2 mRNA,Bax mRNA的表达.结果 与D组比较,再灌注后不同时点IR组和D+Y组大鼠LVDP、±dp/dtmax、Bcl-2 mRNA表达明显降低、LV-EDP、Bax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IR组和D+Y组LVDP、LVEDP、±dp/dtmax、Bcl-2mRNA和Bax mRNA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R组细胞阳性率为(36.1±9.2)%、D+Y组为(38.2±6.5)%,明显高于D组为(24.0±8.3)%(P<0.05),而IR组和D+Y组细胞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可以显著改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心室功能,并且可能通过调控凋亡基因Bcl-2 mRNA和促凋亡基因BaxmRNA的表达,减少心肌细胞凋亡.

    作者:吴志林;褚淑娟;桂平;伍静;姚尚龙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鞘内注射重组大鼠脂质运载蛋白-2对大鼠吗啡镇痛效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鞘内注射重组大鼠脂质运载蛋白-2(LCN2)对大鼠吗啡镇痛效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32只,体重150~1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鞘内置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四组(m=8):Ⅰ组为对照组:鞘内注射MES缓冲液10μl,Ⅱ组、Ⅲ组和Ⅳ组分别鞘内注射10μl含LCN2蛋白0.02、0.2、2μg的MES溶液,每天1次,连续5d.分别在鞘内给药前和给药后第6、7、8天皮下注射吗啡10 mg/kg,吗啡注射前和注射后45 min测定大鼠热辐射缩足潜伏期(PWTL),并计算大可能镇痛效应百分比(MPE).第8天行为学测试结束后处死动物,取脊髓腰膨大,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 MAPK)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星型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 与Ⅰ组和给药前比较,Ⅱ组大鼠鞘内给药后基础PWTL和MP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组、Ⅳ组鞘内给药后第6、7、8天基础PWTL和MPE均明显降低(P<0.05);与Ⅰ组比较,Ⅱ组鞘内给药后脊髓腰膨大内p-p38 MAPK、脊髓背角GFAP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组、Ⅳ组脊髓腰膨大内p-p38MAPK、脊髓背角GFAP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 大鼠连续5d鞘内注射LCN2蛋白0.2、2μg能够诱导热痛敏并导致吗啡镇痛效能下降,其机制可能与活化脊髓内星型胶质细胞和p38 MAPK有关.

    作者:王芬;谢滔;江姿潞;刘清珍;刘健;李伟彦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颈交感神经干离断对脓毒症大鼠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影响

    目的 评价颈交感神经干离断(TCST)对脓毒症大鼠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12~15周龄,体重300~3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组)、脓毒症组(CLP组)和颈交感神经干离断+脓毒症组(TCST组),每组24例.CLP组和TCST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CLP)制备大鼠脓毒症模型,TCST组于CLP前行右侧TCST.分别于CLP前即刻(T0)、CLP后2 h(T1)、4 h(T2)和6 h(T3)时每组随机取6只大鼠,经腹主动脉取血,检测血浆TNF-α、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Ⅲ(ATⅢ)、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D-二聚体(D-D)水平和Plt计数.结果 与T0和S组比较,T1~T3时CLP组和T2、T3时TCST组PT、APTT明显延长,血浆Fib及ATⅢ水平明显降低,血浆TNF-α、t-PA、PAI-1和D-D水平明显升高,Plt计数明显减少(P<0.05).与CLP组比较,T1~T3时TCST组PT、APTT明显缩短,血浆Fib及ATⅢ水平明显升高,血浆TNF-α、t-PA、PAI-1和D-D水平明显降低,Plt计数明显增加(P<0.05).结论 TCST可改善脓毒症大鼠凝血和纤溶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血浆TNF-α水平减轻炎性反应有关.

    作者:陈勇;童希忠;梁应平;赵红;涂静;胡衍辉;徐国海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糖尿病因素取消舒芬太尼后处理对大鼠缺血后心肌保护炎症机制的影响

    目的 研究糖尿病因素取消舒芬太尼后处理对大鼠缺血后心肌保护炎症机制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55mg/kg的方法制备1型糖尿病模型.取健康大鼠和造模成功的1型糖尿病大鼠各30只,随机分为六组(n=10):非糖尿病假手术组(NDM-SHAM组)、非糖尿病缺血-再灌注组(NDM-IR组)、非糖尿病舒芬太尼后处理组(NDM-SP组)、糖尿病假手术组(DM-SHAM组)、糖尿病缺血-再灌注组(DM-IR组)和糖尿病舒芬太尼后处理组(DM-SP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 30 min、再灌注120min,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舒芬太尼后处理组于再灌注前5 min予舒芬太尼1μg/kg股静脉注射.分别记录缺血前即刻、缺血30 min和再灌注120min时的HR、MAP的心率收缩压乘积(RPP).于再灌注120 min时计算心肌梗死面积(IS)和检测血浆肌钙蛋白Ⅰ(cTnⅠ)、TNF-α、IL-6、IL-8和IL-10的浓度.结果 与NDM-SHAM组比较,NDM-IR组和NDM-SP组再灌注120minHR明显减慢、缺血30 min、再灌注120minMAP和RPP明显降低,血浆cTnⅠ、IL-6、IL-8、IL-10和TNF-α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DM-SHAM组比较,缺血30 min、再灌注120 min DM-IR组、DM-SP组MAP和RPP明显降低,血浆cTnⅠ、IL-6、IL-8、IL-10和TNF-α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NDM-IR组比较,再灌注120 min DM-IR组HR明显减慢,NDM-SP组的IS、IS/AAR明显减少(P<0.05),血浆cTnⅠ、IL-6、IL-8和TNF-α浓度明显降低(P<0.05),IL-10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NDM-SP组比较,DM-SP组的IS/AAR明显升高(P<0.05),血浆cTnⅠ、IL-6、IL-8和TNF-α浓度明显升高(P<0.05),IL-10浓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 炎症机制参与了糖尿病因素取消舒芬太尼后处理对大鼠缺血后心肌保护炎症机制作用.

    作者:章雨雯;顾尔伟;张雷;朱冰青;赵仙雅;陈菁菁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跨血型亲属活体供肾移植麻醉处理一例

    患者,女,22岁,血型O型RhD阳性,诊断“慢性肾衰、尿毒症”,正规腹透一年.入院时慢性病容,BP 160/105mm Hg,HR 86次/分,心界稍扩大;Hb 67 g/L,RBC2.15×1012/L,血尿素氮(BUN) 14.65 mmol/L,肌酐(CREA)1 076μmol/L,K+3.39 mol/L;B超示双肾萎缩.供体为其母亲,47岁,血型B型RhD阳性,无特殊病史;术前常规检查无特殊.给予血透等对症处理,术前7d开始给予利妥昔单抗治疗;术前4d双重血浆滤过(DFPP)处理;术前2d血浆置换(PE)、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术前1 dPE.供肾取出即刻行高渗枸橼酸盐嘌呤溶液低温灌注后低温保存(4℃),供肾热缺血时间约2 min、冷缺血时间约75 min.

    作者:高玮;疏树华;柴小青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未矫治法洛四联症患儿行开颅手术麻醉一例

    患儿,男,7岁,身高126 cm,体重20 kg.以头痛、呕吐伴间断性发热收入院.颅脑MRI示:左侧额叶可见类圆形短T1长T2异常信号影,边界不清,直径4~5 cm,中线结构明显右侧移位,诊断为“脑脓肿”.患儿既往有法洛四联症(TOF)史,未行手术治疗,口唇略发绀,平静呼吸空气SpO2 84%.血常规:Hb 157 g/L,红细胞5.25×1012/L,肝肾功能及电解质均正常.心脏彩超:左房右室大,室间隔上端膜周部至肺动脉瓣下方0.6cm处探及回声中断,大小约1.73 cm.主动脉骑跨室间隔达50%.右室流出道肌性狭窄,内径约0.76 cm,肺动脉瓣瓣环直径1.2cm.拟于全麻下行开颅脑脓肿切除术.

    作者:张子斌;高成杰;王惠霞;王瑞雯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艾森曼格综合征介入封堵同期双肺移植的麻醉管理一例

    患者,女,33岁,身高162 cm,体重50 kg.因“体检发现房间隔缺损一年余,胸闷气喘2d”入院,心脏超声检查示:继发性房间隔缺损,右房右室增大,肺动脉增宽,肺动脉压力120 mm Hg.9月前曾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术后发现肺动脉压力无明显改变,收回封堵器,口服波生坦降低肺动脉压力治疗.入院诊断:1.房间隔缺损,2.重度肺动脉高压,3.艾森曼格综合征.拟在全麻下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然后在体外膜肺(ECMO)辅助下行双肺移植术.

    作者:秦钟;杨勇刚;王志萍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全麻诱导后牙关紧闭所致的困难插管一例

    患者,男,33岁,身高165 cm,体重49 kg.因右下肢肿胀疼痛伴发热20余天,诊断“右下肢肿胀待查,右下肢急性骨髓炎?”入院.入院后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决定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前各项检查均正常.患者身形消瘦,全身情况及精神状态尚可,ASAⅡ级.张口无受限,无巨舌症、龅牙及牙齿脱落,Mallampati分级Ⅱ级,颈椎活动度正常,颏甲距离≥3横指.

    作者:张伟;张璐;刘蕊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宫腔镜手术喉罩全麻后声音嘶哑伴饮水呛咳一例

    患者,女,58岁,体重55 kg,ASA Ⅰ级,因“绝经后出血”入院,拟于全凭静脉麻醉喉罩通气下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活检术,宫颈内膜活检术”.术后第1天,患者出现声音嘶哑、饮水呛咳症状,电子喉镜提示“声门闭合不良”.2周后喉镜复查“声门闭合基本正常”,声音嘶哑及饮水呛咳症状消失.

    作者:卢焱;徐铭军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气管狭窄患者麻醉处理一例

    患者,女,21岁,45 kg,入院前1个月因喝农药,呼吸机支持治疗1周,意识清楚后拔除气管导管后出现喘鸣、失音,逐渐加重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入院.气管三维重建示:气管狭窄;胸部CT示:甲状腺层面气管环形增厚伴管腔狭窄,窄处约5mm,右肺中叶支气管开口狭窄,左肺舌段以及肺下叶炎性病变.电子喉镜示:双声带形态以及运动正常,声门下可窥及痰痂样物质不完全阻塞气道.术前诊断:气管狭窄,拟行“胸骨正中切开气管环形切除断端吻合术”.患者入室后心电监护,吸氧,BP 120/95 mm Hg,HR 95次/分,SpO2 98%.建立左前臂静脉通道,左桡动脉置管测压.

    作者:李珺;梅斌;方卫平;李元海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胆心反射导致心跳骤停患者行胆囊切除术一例

    患者,女性,58岁,体重55 kg,初步诊断:心肺复苏术后,胆囊结石,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十年,口服“尼群地平、丹参片”,BP维持在140/80 mm Hg.2年前体检B超发现胆囊结石,7d前无诱因出现阵发性右上腹痛伴恶心、呕吐,T38.5℃,经抗炎治疗后无好转,当地医院行B超检查,当探头触压上腹部时出现“室颤”,静注肾上腺素、利多卡因等药物,心外按压,电除颤2次意识恢复,诉室颤转为短阵室速,给予胺碘酮;并转入我院心内科治疗.

    作者:刘悦;王志明;韩婷婷;韩建民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骨科手术中并发急性肺血栓栓塞一例

    患者,男,55岁,体重52 kg,ASAⅡ级,无药物过敏史,无高血压、心脏病病史,有长期大量吸烟史,ECG、胸部正位X线、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血常规、凝血四项均未见异常.因摔伤致右膝疼痛,活动受限7d入院,入院诊断为右胫骨平台骨折,入院后第3天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右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并植骨术.

    作者:欧阳爱平;黄桂明;李以平;钟宝林;刘功俭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利多卡因非麻醉作用研究进展

    局部麻醉药利多卡因为钠通道阻滞剂,具有膜稳定作用,应用于抗室性心律失常.近年来随着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的不断深入,利多卡因还具有免疫系统的调节功能,在炎性反应的多个环节发挥抗炎作用,其显著的抑制炎性反应、急性肺损伤,对抗癌药物增敏效应,抑菌,脑保护及减轻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等方面的作用受到临床学者的关注,现综述如下.

    作者:安敏;邱颐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瑞芬太尼在ICU中的研究进展

    目前在ICU使用广泛的镇痛药仍是强阿片类药物,包括吗啡、哌替啶、芬太尼、舒芬太尼、瑞芬太尼等.瑞芬太尼1996年8月在德国首次上市,是六氢吡啶的衍生物,有通常的阿片类药结构,具有镇痛效能强、对呼吸、循环、肝肾功能影响小等特点,因含有1个酯键,易被血液及其他组织中的非特异性酯酶快速降解,故体内清除快、半衰期短,消除速度不受给药时间和剂量影响,长期静脉滴注不产生明显蓄积作用,剂量效应曲线明确[1].由于瑞芬太尼自身药理特点的优势,被广泛引入ICU镇痛治疗,本文就瑞芬太尼在ICU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王伟;杨万杰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临床麻醉深度监测方法的新进展

    全身麻醉是一种特殊而复杂的状态,包括镇静催眠、记忆缺失、镇痛、应激抑制和肌肉松弛等多方面因素,并历经全麻诱导、维持及苏醒的全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均通过使用麻醉药物来控制.不同手术方式、不同人群及不同程度的术中刺激对麻醉药物反应性亦不同.麻醉药物用量不足造成的麻醉深度过浅,容易导致血流动力学波动、术中知晓和体动等不良反应,使手术无法顺利进行;麻醉药物过量造成的麻醉过深则对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在内的生命器官功能出现严重抑制,缺血缺氧,严重的可能导致患者脑功能损伤,危及生命.因此,术中麻醉深度监测既有利于控制麻醉质量,又可利用少的麻醉药物达到佳的麻醉效果,缩短术后苏醒时间.术中麻醉深度的精确监测和判断已成为临床麻醉医师高度关注和亟待解决的一项难题.现将近年来临床上常用的监测方法包括其应用原理、各自优缺点及新应用的监测技术综述如下.

    作者:贾娜;张昊鹏;文爱东;吴寅 刊期: 201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