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江苏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金陵医院肾脏病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298X
  • 国内刊号:32-1425/R
  • 影响因子:1.09
  • 创刊:1992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江苏
  • 语言:中文
  • 邮发:28-237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江苏省优秀期刊
  • 泌尿科学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009年2期文献
  • 肾活检患者中糖尿病肾病流行病学特点的变迁

    目的:分析肾活检患者中糖尿病肾病(DN)流行病学特点及其变迁. 方法:回顾性分析上世纪末(1994-01-01至2000-12-31)至本世纪初(2001-01-01至2007-12-31)在本研究所行肾活检的24 709例患者中DN的流行病学特点. 结果:14年间2型DN在同期肾活检患者中所占比例从上世纪末2.57%升至本世纪初4.31%(P<0.01);DN合并非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从10.9%升至18.8%(P<0.01).糖尿病患者的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53.0 vs 50.5,P<0.01).男女比例为1.66:1.2001~2007年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优于1994~2000年间患者(平均HbAlc 6.8% vs 7.5,P<0.01).单纯DN患者的年龄及糖尿病病程均大于合并非糖尿病肾病者(平均年龄51.7 vs 48.5岁,P<0.01;平均糖尿病病程84.9 vs 48.5月,P<0.01),而后组患者的肾脏病病程长于前组(平均肾脏病病程43.4 vs 24.7月).单纯DN患者镜下血尿发生率低于DN合并非糖尿病肾病患者(45.1% vs 64.5%,P<0.01).血肌酐水平及肾功能不全的比例前组也高于后组(平均血肌酐水平127.2 vs93.4 μmol/L,P<0.01;38.8% vs 22.6%P<0.01).DN中有部分合并非糖尿病肾脏损害,按比例依次为IgA肾病66例(53%)、膜性肾病38例(31%)、紫癜性肾炎7例(6%)、乙肝相关性肾炎5例(4%)、脂蛋白肾病1例(1%)及其他7例(5%). 结论:通过大样本肾活检证实本世纪初同期肾活检患者中2型DN发生率较上世纪末明显增加,并表现出显著的年轻化趋势.DN合并非糖尿病肾病并不少见,表明肾活检在这类患者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金波;刘志红;葛永纯;谢红浪;王少凡;伏幼娟;黎磊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透析液钠浓度对尿毒症患者血压和心脏功能的影响

    目的:了解相对性低钠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血压和心脏功能的影响及其安全性. 方法:选择合并高血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0例并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透析液钠离子浓度减为135 mmol/L,B组给予常规透析,透析液钠离子浓度142 mmoL/L.观察透析8周后两组患者血压、体重、血清尿素氮、肌酐、体重指数、Kt/V值、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透析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性别比例、透析时间、及研究前血压、血清尿素氮、肌酐、Kt/V、LVEF和BMI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A组患者在治疗后收缩压[(158.2±11.1) vs (156.8±10.0)mmHg,P<0.05]、舒张压[(88.1±9.4) vs (85.6±8.6)mmHg,P<0.01]和体重[(55.1±7.0) vs (54.7±6.5)kg,P<0.05]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患者LVEF较治疗前显著增加[(53.5±6.7)% vs (54.1±5.4)%,P<0.05],但血清尿素氮、肌酐、Kt/V和BMI较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患者治疗后上述各指标较治疗前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A组患者透析时低血压[5.96% vs3.48%,P<0.05]和透析失衡(3.65% vs 1.59%,P<0.05)的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透析时高血压、低血糖、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相对性低钠透析可有效降低血压和改善患者心脏功能,但增加透析时低血压和透析失衡的发生率,因而在临床应用时要加强防护措施.

    作者:夏运风;史伟;马建超;梁永正;叶锡兰;何朝生;梁馨苓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根据残余肾功能状态计算腹膜透析患者透析剂量的临床研究

    目的:回顾性分析了腹膜透析(PD)患者不同透析效能状态下所使用透析液剂量(PDV)与残余肾功能(RRF)及体表面积(BSA)之间的相关性,探讨符合国人生理及病情特点的透析液剂量计算方法. 方法:414例患者中位透析时间为14.8个月(6~161个月)共进行1 650例次测定.按2006 NKF-K/DOQI标准分为充分、临界及不充分三组,观察各组患者之间尿素Kt/V、肌酐清除率(CCr)、蛋白质表现率(nPNA)和血浆白蛋白(Alb)、残余肾小球滤过率(rGFR)、PDV及单位BSA透析剂量(PDV/BSA)改变及彼此间相互关系. 结果:1 650检测中,透析不充分391例次,占23.7%.分析三组患者除尿素Kt/V、Ccr及nPNA有明显差异外,透析充分组无论是尿量(UV)及rGFR均明显高于其它两组,各组间亦有明显差异(P<0.01);以PDV/BSA为单位计算透析剂量,并以此判断与Kt/V、Ccr及nPNA之间相关性,较PDV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透析充分组患者rGFR明显高于其它组(P<0.01),而PDV/BSA明显少于其它各组(P<0.01);按rGFR分组观察同样显示不同RRF所需透析剂量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F=189.3,P<0.01);探讨rGFR与PV/BSA的相关性发现,两者间的相关系数可以用以下公式表达:PV/BSA=4277.0-123.7×rGFR(r=-0.58,P<0.01).由此得到PD患者个体化透析剂量的计算公式:PDV(L/d)=(4.4-0.15×rGFR)×BSA. 结论:所有PD患者应根据RRF及BSA状态来计算透析剂量.这种个体化透析方案不仅可以大程度地发挥RRF在PD中的优势,还可以节约透析液用量,减少患者的经济开支.

    作者:俞雨生;周岩;张炯;李健东;唐政;季大玺;刘志红;黎磊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白细胞介素13诱导足细胞损伤及其作用机制

    目的:探讨Th2细胞因子IL-13是否直接介导足细胞损伤,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温度敏感的小鼠足细胞系(HSMP)上IL-13受体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使用不同浓度(10 ng/ml,50 ng/ml,100 ng/ml)的IL-13干预足细胞不同时间(8h、12h、24h),免疫荧光法分析足细胞骨架相关蛋白F-actin和细胞间连接蛋白ZO-1的变化情况.并进一步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内信号通路STAT 6的磷酸化水平,探讨IL-13损伤足细胞的作用机制. 结果:HSMP上存在IL-13 Ⅰ型受体mRNA和蛋白质表达.骨架蛋白F-actin和ZO-1的染色结果显示:IL-13可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对足细胞造成损伤.50ng/ml IL-13作用24h即可造成足细胞明显损伤.F-actin变细、紊乱,向细胞边缘聚集;ZO-1明显减弱和断裂.进一步的研究还表明,IL-13可诱导足细胞内细胞因子相关的STAT 6信号通路的活化.STAT 6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leflunomide可阻断IL-13对足细胞骨架蛋白结构和细胞间连接蛋白的影响. 结论:足细胞表面存在IL-13受体,IL-13可通过与其受体结合损伤足细胞的骨架结构和细胞间连接蛋白.IL-13对足细胞的损伤作用与STAT 6信号通路的活化有关.

    作者:洪亦眉;刘志红;陈朝红;张明超;郑春霞;黎磊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塌陷型和细胞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比较

    目的:特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组织形态学病变多样,塌陷型和细胞型病变性质特殊,不同于其他类型,尤其塌陷型患者对治疗反应及预后差,本文将探讨塌陷型、细胞型FSGS的临床病理特点并进行比较. 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经肾活检结合临床确诊的特发性FSGS患者共411例,依据哥伦比亚FSGS分型标准,比较塌陷型、细胞型FSGS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学特点及对治疗的反应.结果:(1)411例FSGS患者中,塌陷型20例(4.9%)、细胞型35例(8.5%)、经典型152例(36.9%)、顶部型159例(38.7%)、门周型45例(11%).(2)塌陷型和细胞型均以青少年男性多见,肾活检时年龄分别为(23.6±5.96)岁和(28.9±15.0)岁,病程分别为(22.2±61.0)月和(25.1±54.3)月.(3)塌陷型和细胞型FSGS患者肾活检时均表现为大量蛋白尿[(9.34±5.34)g/24h和(8.60±4.44)g/24h],塌陷型尿蛋白定量≥10 g/24h的发生率(55%)高于细胞型(37.1%),但尚未达统计学差异;细胞型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18.2±4.06)g/L]明显低于塌陷型患者[(22.3±8.95)g/L](P<0.05).(4)塌陷型和细胞型患者的肾小管功能损伤明显,尿NAG、尿RBP异常升高百分率分别为95%、100%和73.7%、85.3%;二者血清肌酐水平[(119.3±54.8) μmol/L和(125.5±58.3)μmol/L]和肾功能不全发生率(35.0%和54.3%)均无明显差别,高血压发生率(分别为30%和22.9%)和镜下血尿发生率(50%和45.7%)相似.(5)塌陷型患者球性、节段硬化比率[(9.15±17.3)%、(18.2±13.8)%]高于细胞型患者[(3.04±11.7)%、(13.5±9.17)%],未达统计学差异.塌陷型患者肾小管间质慢性病变发生率及血管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细胞型[(55% vs 25.7%),(65% vs 37.1%)](P<0.05).塌陷型患者中有9例(45.0%)合并有细胞型病变.(6)塌陷型、细胞型FSGS患者在经雷公藤多苷片或雷公藤多苷片联合激素治疗后,缓解率和肾功能恢复正常的比率分别为64.3%、68.2%和35.7%、40.9%. 结论:在特发性FSGS中,塌陷型、细胞型FSGS分别占4.9%和8.5%,二者在临床表现、病理改变以及对治疗的反应上有一定的重叠和相似性.这两型患者多见于青少年男性,塌陷型和细胞型FSGS均表现大量蛋白尿,但塌陷型超大量蛋白尿发生率更高(达55%).两型均伴有明显的肾小管功能损伤,塌陷型FSGS小管问质慢性病变更重.两型患者肾功能不全、高血压及镜下血尿发生率无差别.塌陷型和细胞型对激素和雷公藤多苷片均有较高的治疗缓解率.

    作者:张文;刘志红;曾彩虹;徐峰;张炯;黎磊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配对血浆滤过吸附串联透析治疗对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目的:初步探讨配对血浆滤过吸附(CPFA)串联血液透析对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MODS患者7例,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CPFA串联血液透析(A)和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B)治疗,A,B治疗顺序随机,间隔一夜洗脱期(12h).记录患者相关的临床情况并计算治疗前后APACHE Ⅱ评分及终人肾存活情况.分别在CPFA、HVHF治疗0、5、10h采集患者血浆,检测sE选择素、血栓调节蛋白(sTM)的浓度.另取不同治疗时间点患者血清与正常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共同孵育24h,检测上清液中sE选择素及sTM的浓度. 结果:(1)两种治疗平均动脉压(MAP)均明显升高(99.00±18.02 vs.120.75±20.02,92.33±18.33 vs.115.33±18.50,P<0.05),且升压药剂量减少;CPFA后APACHE Ⅱ评分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25±7.18 vs.19.00±6.83,P<0.05);HVHF后APACHE Ⅱ评分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00±5.29 vs.22.33±5.13,P>0.05);(2)患者体循环血清sE选择素、sTM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76.7±76.7 vs.35.1±10.4,8.44±1.81 vs.4.54±2.97,P<0.01);经过HVHF一个循环后E-选择及sTM水平略有下降(P>0.05),经过CPFA一个循环,这两种标志物的水平明显下降(179.1±77.4 vs.161.3±74.3,8.42±1.90 vs.6.83±1.39,P<0.05);HVHF或CPFA治疗后,患者体循环中血清sE选择素、sTM浓度有下降趋势,但均未达统计学意义(P>0.05);(3)HVHF治疗10h的血清刺激HUVEC,上清液中sTM水平明显下降(15.29±3.11 vs.10.29±2.74,P<0.05),5h时上清液中sE选择素、sTM的浓度变化不明显(37.33±8.33 vs.25.74±4.23,15.29±3.11 vs.12.93±3.12,P>0.05);CPFA治疗5h的血清刺激HUVEC,上清液中sTM的水平已明显下降(15.01±2.99 vs.11.41±2.72,P<0.05),到10h时上清液中sE选择素明显下降(37.99±8.75 vs.21.64±3.12,P<0.05),sTM浓度下降更显著(15.01±2.99 vs.9.32±3.21,P<0.01). 结论:MODS患者内皮细胞功能明显异常.CPFA较HVHF在一次循环中能更有效地清除sE选择素及sTM;体外实验表明相对于HVHF,CPFA能更早且更好的改善内皮细胞的功能.

    作者:余姝;毛慧娟;俞香宝;张波;张莉;胡建明;许贤荣;沈霞;王笑云;邢昌赢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蜂蜇伤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预后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蜂蜇伤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预后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至2007年收治的共81例蜂蜇伤患者,其中66例(80.2%)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ARF),60例(74.1%)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64例ARF患者采用血液净化治疗(APACHE评分:19.2±4.6):(1)CVVH/IHD组:前期行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24~72h,情况稳定后给予间歇性血液透析(IHD)治疗.(2)IHD组:采用IHD 1周3次治疗.(3)腹膜透析(PD)组:使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治疗.使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APACHE评分无统计学差异[(19.0±3.5) vs (18.6±5.2) vs (17.8±3.9),P>0.05].(1)CVVH/IHD组:19例(95%)患者好转出院,1例(5%)患者死亡.(2)IHD组:30例患者(78.9%)好转出院,3例患者(7.9%)死亡,5例患者(13.2%)失访.(3)PD组:无一例患者好转,2例(33.3%)死亡,3例(50.0%)转为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1例失访.CVVH/IHD组及IHD组患者生存率及临床好转率均明显优于PD组.CVVH/1HD组与IHD组相比较,在生存率及临床好转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早期总胆红素、肌酸激酶及白细胞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IHD组(P<0.05).而且在不良反应上(低血压),CVVH/IHD组低于IHD组. 结论:前期CVVH可能有利于患者受损器官功能的恢复,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但能否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CAPD疗效差,不应作为首选治疗.

    作者:张凌;付平;唐万欣;苏白海;秦伟;胡章学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血液透析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安全性、可行性与技术特点. 方法:38例HD行LC的患者为观察组,同期38例肾功能正常行LC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前后肾功能的改变,比较两组术前一般情况(凝血酶原时间、血压、血红蛋白)、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恢复通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观察组扣除血液透析费用). 结果:观察组术前和术后第1天、第3天BUN分别为(19.26±14.83)mmol/L、(22.52±10.67)mmol/L、(18.16±8.76)mmol/L,SCr分别为(518.42±268.77) μmol/L、(539.29±256.50) μmol/L、(529.24±226.85) μmol/L,Hb分别为(98.39±18.23)g/L、(97.16±17.36)s/L、(97.47±17.28)g/L,均无显著差异(P>0.05).二组在术前收缩压、Hb、凝血酶原时间的差异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余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恢复通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HD患者行LC手术是安全的、可行的,应把握合理的手术适应证,尤其要注重围手术期的处理.

    作者:张乐逸;程震;嵇武;丁凯;张宇飞;程东瑞;王丹;李令堂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缓慢连续性超滤时脱水速度对肾功能的影响

    缓慢连续性超滤(slow continuous ultrafil-tration,SCUF)系通过单纯超滤缓慢地清除体内过多液体.在现有的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技术中,SCUF疗法相对简单易行,对设备要求低,无需借助复杂的CRRT仪器,甚至只需一台血泵就可以在床旁实施治疗,故在基层单位也可以很方便地开展,甚至可以用于就地抢救患者.

    作者:丁小强;滕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缓慢连续性超滤的临床应用

    缓慢连续性超滤(slow continuous ultrafil-tration,SCUF)主要是以对流的方式清除溶质,并清除体内过多的液体.操作过程中不补充置换液,也不使用透析液.对溶质的清除不理想,不能有效清除肌酐及尿素氮等小分子毒素,对于肾衰竭患者,需辅以其他治疗方式.但因SCUF治疗模式简单、方便,有血泵即可进行治疗,所以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

    作者:史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缓慢连续性超滤的临床应用体会

    缓慢连续性超滤(slow continuous ultrafil-tration,SCUF)是指将血液引入滤器或透析器后,单纯依赖增加透析膜跨膜压力差达到清除体内水分,以对流的方式清除溶质,这也是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的一种类型.不同点是不补充置换液,也不应用透析,其目的是控制容量而不是清除溶质.

    作者:季大玺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家族性遗传性间质性肾炎

    间质性肾炎是一类以肾小管间质损伤为特点的疾病,其病因包括药物性、感染性、自身免疫性、代谢性、梗阻或返流等.上述病因引起的间质性肾炎其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预后均比较明确.然而对一些因基因突变、具有家族聚集和遗传现象,称之为家族性遗传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预后等方面,人们却知之甚少.本文对此类疾病的组成、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进行阐述.

    作者:徐峰;曾彩虹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肾脏疾病的筛查:传统指标与新的生物学标记物

    临床上各种急慢性肾脏疾病发生较为普遍,据统计,65岁以上人群中3期及3期以上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发生率高达11%[1],而急性肾脏损害(acute kidney injury,AKI)发生率依其定义及入院情况不尽相同,普通住院患者为7.1%[2],ICU患者可高达30%[3].由于大部分肾病患者起病隐匿,无明显临床症状,强调对一般人群,尤其是高危人群进行常规筛查显得十分必要.无论是AKI还是CKD,早期诊断都有助于提供更为有效地干预措施,缓解病情,改善预后.目前临床已采用多种生物学标记物来筛查肾脏疾病,各项指标的发现及临床实际应用时间见图1[4].本文就肾脏疾病筛查的传统检测指标及近年来新的生物学标记物作一综述.

    作者:汤天凤;曾彩虹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T细胞共刺激分子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T细胞的异常增殖和凋亡紊乱在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T细胞的活化需要两个不同的信号.第一信号来自T细胞受体(TCR)与抗原肽-MHC复合物相互作用,第二信号来自抗原呈递细胞(APC)提供的共刺激信号.适宜的共刺激信号可以降低T细胞活化时对第一信号的需求,缺乏第二信号的活化可使T细胞无能;抑制性共刺激信号可以减弱免疫反应或导致免疫耐受.CD28、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nducible co-stimulator,ICOS)、OX40、CD137、CD40为主要的活化性共刺激分子,细胞毒T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lymphocyteantigen4,CTLA4)、PD-1为抑制性共刺激分子.

    作者:高清;秦卫松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糖尿病患者应当严格控制餐后高血糖

    目前全世界糖尿病患者约为2.46亿[1],预计到2025年,该数字将达3.8亿,并且新增患者将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2007年,中国的糖尿病患者数已达3 980万,居世界第二位(第一位为印度,4 090万),因此对于象我国这样的发展中人口大国,糖尿病的防治任务将尤为艰巨.

    作者:谢红浪;刘志红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盐摄入及容量因素对透析患者血压的影响

    心血管疾病(CVD)是影响血液透析(HD)患者长期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而高血压则是导致CVD的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HD患者高血压发生率远较正常人群高.影响HD患者出现高血压的因素很多,其中容量因素及钠平衡在其中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正常机体可通过一系列调节机制,特别是通过肾脏调节钠重吸收,维持稳定容量状态,减少盐摄入变化对血压的影响.只有盐摄入量超过机体调节能力后,导致细胞外容积(EVC)增加,血管平滑肌持续收缩,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升高.

    作者:王霞;龚德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Claudin介导溶质转运与腹膜转运功能

    腹膜溶质转运是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的核心环节,也是透析效能好坏的决定因素,虽然腹膜间皮细胞的功能在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近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对溶质的转运作用不可忽视.claudin是紧密连接的的重要组成成分,claudin所介导的细胞旁溶质转运,由电化学梯度驱使,具有大小选择性和电荷选择性.claudin异常表达可导致上皮细胞、内皮细胞结构破坏,功能受损,组织渗透性升高,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近来关于claudin在小肠和肾脏中介导细胞旁转运研究取得明显的进展,但对腹膜溶质转运中的作用研究得很少.如果claudin广泛存在于上皮和内皮细胞,那么可以推测claudin对腹膜中孔径形成及溶质转运有重要作用.本文对claudin家族成员的基本特征和功能进行综述,并分析claudin对腹膜转运的影响.

    作者:余燕婷;俞雨生 刊期: 200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