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国际皮肤性病学(英文)杂志

国际皮肤性病学(英文)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
  • 国际刊号:2096-5540
  • 国内刊号:32-1880/R
  • 影响因子:0.27
  • 创刊:1964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41088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皮肤病与性病
国际皮肤性病学(英文)杂志   2002年2期文献
  • 马拉色菌与汗斑

    汗斑是由嗜脂酵母马拉色菌所引起的皮肤真菌感染,一般认为由糠秕马拉色菌引起,也有报道提出汗斑的致病菌为球形马拉色菌.汗斑常发生于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它是一种条件致病感染,免疫缺陷患者尤为好发.马拉色菌细胞壁中的脂质成分可诱导人体产生免疫逃逸.目前鞍治疗汗斑以唑类药物为主,它们作用于真菌的麦角固醇代谢环节.

    作者:陈炜;刘维达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新的免疫抑制剂——匹美克莫司

    匹美克莫司是一种新的免疫抑制剂,它与细胞浆内免疫亲和蛋白与macmphilin结合后抑制钙调磷酸酶的活性.还能抑制T细胞活化和肥大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可有效治疗炎症性皮肤病.本文重点介绍了匹美克莫司,简略介绍了其他子囊素衍生物.

    作者:高建明;陈志强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毛囊免疫赦免与斑秃

    近年来研究证实生长期毛囊为免疫赦免部位,生长期毛球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分子表达呈阴性.斑秃主要累及生长期毛囊,以毛囊周围淋巴细胞浸润和毛囊上皮细胞异常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和Ⅱ分子为特征.因此,目前认为斑秃发病与生长期毛囊丧失免疫赦免地位有关.

    作者:赵玉磊;范卫新;汤爱民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申克孢子丝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申克孢子丝菌是孢子丝菌病的致病菌,为双相致病真菌.发生孢子丝菌病是由于宿主体内酵母细胞增殖所致,同时还与宿主防御机制有关.对其基因分型、部分基因的鉴定、分子诊断方法及致病机理的分子基础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廉翠红;刘晓明;刘维达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系统药物治疗

    皮肤T细胞淋巴瘤是以T淋巴细胞异常增殖并侵犯皮肤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其分期不同则治疗方案不同,中、晚期或复发的以系统治疗为主.现就其系统治疗中的化学治疗和免疫治疗做一综述,主要包括一些新的化疗药物、细胞因子、融合毒素和单克隆抗体.

    作者:陈柳青;曾学思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银屑病病情严重程度评判指标的研究现状

    银屑病严重程度指标评分法作为银屑病病情严重程度评估指标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和认可.对银屑病严重程度指标评分法的概念、缺陷、改良以及其它方面包括实验室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张长宋;赵天恩;陈树民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银屑病与β趋化因子

    银屑病的病因不明,免疫-炎症机制正日益受到重视.近年来人们发现作为趋化因子家族中大的一类,β-趋化因子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它们在银屑病患者中表达异常,并且在治疗前后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作者:刘辉;顾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皮肌炎肺间质病变

    肺间质病变是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常见且严重的合并症,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就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免疫学异常、胸部高分辨率CT和肺组织病理改变及诊断、治疗进行了综述.

    作者:陈丽芳;李林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皮肤病、精神因素与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

    某些皮肤病可以由精神因素诱发或加重.已知神经一内分泌系统的精细调节能保证机体行使正常的免疫功能,一旦调节紊乱则促使疾病发生.大量临床资料提示与精神因素相关的皮肤病患者体内存在免疫功能失调,推测精神因素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途径而诱导皮肤病的发生发展.本文就精神因素、某些皮肤病及可能存在的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李雯;刘贞富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食物依赖运动激发性过敏反应

    食物依赖运动激发性过敏反应是近20年来才发现的一种较少见的过敏反应.患者摄入某种食物后,再经运动激发可出现临床症状.随着人们参加体育运动的增加,食物依赖运动激发性过敏反应性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由于其往往伴发全身性过敏,本病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本文简要介绍食物依赖运动激发性过敏反应性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

    作者:钱辉;冯信忠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红斑狼疮光敏感性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紫外线是激发红斑狼疮的重要因素之一,部分红斑狼疮患者具有光敏感性,红斑狼疮光敏感性常是多因素同时作用而导致的.现综述了与红斑狼疮光敏感性相关的多种因素:紫外线的致病波段及剂量、免疫学异常、遗传易感性、与其他疾病的相关性等.

    作者:陈崑;常宝珠;郑家润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及高危因素

    沙眼衣原体是泌尿生殖道感染常见的病原体之一,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其发生、传播和流行受许多因素的影响.现综合国外有关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研究,尤其是流行病学的文献,就其病原学、流行状况、传播和流行的危险因素作一概述.

    作者:陈声利;赵天恩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高危型人类乳头瘤病毒的致瘤分子机制

    高危型人类乳头瘤病毒(16,18等)感染已被证实可导致生殖系统、皮肤和口腔等的恶性肿瘤病变.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人类对肿瘤的发病机制的认识也越来越深人.本文旨从细胞周期调控与细胞凋亡,端粒与端粒酶,病毒逃逸分子机制等几个方面综述高危型人类乳头瘤病毒的致瘤分子机制.

    作者:刘泽虎;刘贞富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发病机制和基因治疗的进展

    免疫缺陷病常出现皮肤病变,成为皮肤病学研究的内容之一.近10年来,在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分子发病机制和基因治疗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尤其在2000年,采用基因治疗成功治愈X联锁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患者,被认为是基因治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现.本文综述了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分子发病机制和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肖生祥;彭振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细胞因子与表皮朗格汉斯细胞的成熟和迁移

    朗格汉斯细胞是存在于上皮组织中的一种抗原递呈细胞,在人体的防御系统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朗格汉斯细胞从表皮向引流淋巴结迁移的过程,亦是朗格汉斯细胞成熟的过程.朗格汉斯细胞的迁移和成熟在激发皮肤免疫反应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抗原特异性致敏反应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步,许多细胞因子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作者:黄琼;郑志忠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多形日光疹实验和临床研究进展

    多形日光疹是常见的特发性光照性皮肤病,好发于青年女性,春夏多发.作用光谱尚未明确,发病机制不清.发作季节、持续时间、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等因素决定了治疗方案的选择.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其作用光谱、发病机制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丽英;常宝珠;郑家润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莱姆病

    莱姆病是一种常见的蜱媒传染病,在世界范围内流行,以北半球温带地区为主,临床分为多个阶段,可造成多个器官损害,初发症状常以皮肤损害为主要表现.较系统地介绍莱姆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防、免疫等方面的特点及进展.

    作者:王展;曾凡钦;席丽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绿茶与皮肤

    绿茶中含有多种多酚成分,以儿茶酸为主,其实质是一种抗氧化剂,与自然界已知的任何一种抗氧化剂相比,具有更高的活性.大量临床前药理、动物实验及人体皮肤测试表明,绿茶及其多酚对皮肤具有抗炎症,抗肿瘤功效,并可抵御化学致癌物或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

    作者:何弘;高天文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黑素细胞的生物学和黑素生成的新进展

    近年来,已有少数新药用于治疗色素性皮肤病,已列出药理学干预黑素细胞和黑素生成的一些靶位.弄清皮肤生理性自然光防护、黑素细胞和黑素作用以及黑素生成的调控机理,以便采取新的安全措施来纠正异常肤色,增强皮肤预防长期过度Et晒后的有害作用.

    作者:贾虹;林麟 刊期: 200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