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1例水芹致原发刺激性接触性皮炎.患者男性,23岁,因用水芹捣碎贴敷于肩、背、双膝后,出现与贴敷部位一致的水肿性红斑,其上有大疱,部分皮肤似烫伤样表皮剥脱.自觉剧烈灼热、刺痛,无痒感.经抗炎治疗7天后痊愈出院.
作者:夏秋;李利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经典型Kaposi肉瘤(CKS)在我国汉族人中罕见,我们对1例汉族CKS患者进行血清多种病毒抗体和性激素水平、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电子显微镜和免疫组织化学等检查,以期了解 CKS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作者:孙新芬;田润梅;方丽;廖康煌;魏明辉;罗燕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报道1例以水疱和脓疱为主要临床表现、病理见表皮细胞间嗜中性粒细胞和棘层松解细胞、直接免疫荧光见细胞间IgA+++沉积的IgA型天疱疮.
作者:骆肖群;翁孟武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患者女,34岁,外阴溃烂1个月伴疼痛10天.查体见双侧小阴唇及会阴正中下方3处溃疡,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溃疡面涂片查见梅毒螺旋体,细菌培养为产硷假单胞菌生长.RPR1∶8.诊断为一期梅毒多发性硬下疳合并产硷单胞菌感染.
作者:赵婕;朱桂芝;陈峰;肖春玲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患者女性,54岁,两上眼睑紫红色水肿性红斑3年,未出现肌肉损害的临床表现,与肌肉损害有关的实验室检查及肌电图、肌活检均无异常发现.JO 1抗体弱阳性,ANA滴度1∶160,皮损的组织病理变化及直接免疫荧光检查结果符合皮肌炎诊断.
作者:孙建方;林路泽;姜伟群;林彤;王一玲;吴瑞彬;曾学思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报告1例新生儿梅毒,用阿奇霉素治疗,疗效佳.
作者:张红;黄小兵;冯丽春 刊期: 2000年第04期
5例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均有典型的临床表现、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5例发病均与用药有关.
作者:陈有英;郭爱莲;孙国钧 刊期: 2000年第04期
210例花斑癣患者,每日口服伊曲康唑200mg,连服7天或14天,治愈率93.3%,总有效率99.5%,真菌镜检阴转率99.5% ,培养阴转率98.3%.未见副作用.
作者:金学洙;刘喜福;庞传超;姜日花;刘兵;罗庆禄;崔志新;金哲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比较用斯皮仁诺两种不同疗程治疗40例体、股癣的疗效,结果显示7日组(200mgq.d.服7日)与14日组(200mgq.d.服14日)的疗效无统计学的差异.
作者:张红;褚小玲;孙立元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应用伊曲康唑、特比萘芬、氟康唑3种不同抗真菌药物治疗120例甲真菌病患者,并作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显示,3种药物均有较好的抗真菌疗效,特比萘芬疗效优于伊曲康唑及氟康唑,伊曲康唑疗效优于氟康唑.3种药物近、中、远期临床治愈率及真菌学阴转率、复发率P值均>0.05,无统计学意义 .
作者:唐亚娟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患者男性,65岁.患寻常天疱疮5年,曾反复用地塞米松、泼尼松治疗.舌部、口腔内颊部粘膜奶黄色厚膜半年,厚膜真菌学检查鉴定为近平滑念珠菌.给予特比萘芬250mg/d ,连用80天治愈.
作者:曹雪辉;廖列辉;陈茶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应用PLTL 1型翠绿宝石染料激光仪对1072例雀斑进行治疗.波长510nm,脉宽100ms,光斑直径3mm,能量密度1.75J/cm2.结果:痊愈875例(81.6%),显效191例(17.8%),无效6例,总有效率 99.4%.
作者:陈量;陈闻英;许爱娥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应用0.025%维特明霜治疗30例寻常痤疮,有效率为86.7%,其中轻、中、重度寻常痤疮的有效率分别为84.6%、92.9 %及66.7%.
作者:冯爱平;郑岳臣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用特比萘芬治疗179例皮肤浅部真菌病(250mg/d,手足癣3周,体股癣2周,甲癣至少6周),结果痊愈149例,显效20例,进步6例,无效4例.治愈率为83.2%,有效率为94.4%,真菌清除率为95.0%.
作者:梁虹;方春红;胡萍;谷沅珉;徐世正 刊期: 2000年第04期
采乐洗剂(治疗组)与复方雷锁锌搽剂(对照组)对比治疗花斑癣70例,结果显示:两组近期效果相当,而其远期效果,预防复发,治疗组则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5).
作者:陆健群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为了探讨脉冲染料激光治疗酒渣鼻的疗效,用PhotoGenica-V型脉冲染料激光,照射酒渣鼻,每2月重复1次,观察疗效.经1~6次照射后,11例患者8例治愈,显效3例.未见明显副作用,为目前治疗酒渣鼻的一种安全、有的效的方法.
作者:邓波;杜乾君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应用艾迪特软膏治疗50例局限性湿疹和神经性皮炎患者,慢性湿疹患者治疗4周后,皮损程度、皮损面积和自觉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总有效率为73.9%.神经性皮炎患者治疗2周后,3项指标亦明显改善(P<0.01),总有效率为66. 6%.
作者:王继文;刘华昌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大疱性类天疱疮(BP)多用皮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治疗[1],我科应用血浆置换疗法(PE)治疗BP2例,报告如下.
作者:卢海刚;宁晓红;贺卫东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本文报道应用强力脉痔灵和桂利嗪联合治疗53例静脉曲张性湿疹.治疗组总有效率58.9%,对照组41.2%,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88.7%,显著优于单用的其它两组(P<0.001).
作者:胡敢;张红;王正元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我科于1998年5月至1999年2月,使用自制的20%壬二酸霜对50 例黄褐斑患者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胡康容;吴润达;王侠生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为探讨Bcl-2蛋白与皮肤肿瘤的关系,作者用流式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了33例皮肤良恶性病变.结果显示:Bcl-2蛋白的相对含量FI(fluorescenceindex)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良性肿瘤,P<0.001.提示细胞凋亡抑止作用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研究下调Bcl-2的机制,可能成为Bcl-蛋白过度表达肿瘤治疗的一种途径.
作者:万力;高顺强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口周皮炎患者大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不适感,对73例口周皮炎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幽门螺杆菌抗体,结果显示61例患者阳性.给予口周皮炎患者进行抗幽门螺杆菌的三联治疗,疗效显著.
作者:陈薇;叶庆佾;蔡瑞康;周潘洁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为了解精神心理刺激诱发加重银屑病的原因,探讨神经肽在银屑病发病机理中的作用.研究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银屑病皮损中的分泌与表达,并确定CGRP作用的靶细胞.应用特异性放射免疫反相法分析,测定32例寻常型银屑病慢性斑块型皮损组织提取液中CGRP的含量,用抗生物素蛋白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和兔抗人CGRP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CGRP分泌表达的部位和作用的靶细胞.结果寻常型银屑病慢性斑块型皮损组织提取物中CGRP的含量高于正常人,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免疫组化染色形态学观察发现CGRP分泌表达于皮损真皮毛细血管壁周及内皮细胞表面,以及表皮细胞间和树枝状细胞表面.提示寻常型银屑病斑块型皮损局部神经肽CGRP的分泌增加,皮损真皮微血管内皮细胞和表皮树枝状细胞与神经肽CGRP密切接触.CGRP与银屑病局部病变密切相关.
作者:何焱玲;丁桂凤;候凌飞;邓玉兰;王宪;朱铁君;范少光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为了控讨非淋菌性尿道炎(NGU)的病原体及其临床特点,对189例NGU进行了分析,结果有18.52%为混合感染.认为NGU症状隐匿,不易获得及时诊治,更易传播和蔓延.性病混合感染率高,临床诊治应尽可能作病原体检查,无条件者建议针对淋球菌和沙眼衣原体联合用药.
作者:朱秀芳;单小云;许建波 刊期: 2000年第04期
200例梅毒中,潜伏梅毒58例占29%,一期梅毒63例占32%,二期梅毒75例占37%,一期、二期皮损共存4例占2%.在一期阶段正规足量药物治疗,较二期梅毒治愈恢复快,有利于本病的控制.
作者:殷载扬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回顾分析了34例儿童淋菌性尿道炎病例,其中男女比例为1∶3.25,平均年龄5.8岁.本组淋球菌培养均为阳性,1994年后的17例患儿还进行了沙眼衣原体培养和RPR、HIV检测及真菌培养,有6例沙眼衣原体培养阳性.本组中有5例患儿为同一幼儿园群体发病,提示儿童、尤其是女童较易受间接感染.同时应重视可能同时存在的沙眼衣原体感染.
作者:王丽珍;赵正平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应用复方蛇草汤治疗寻常痤疮42例,总有效率76.2%,对照组28例服用异维A酸,总有效率82.1%,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治疗组患者血清睾酮、雌二醇水平,进行皮损表皮分层剥离扫描电镜观察;测定痤疮丙酸杆菌对复方蛇草汤的敏感性.实验结果显示:复方蛇草汤可有效升高男性患者血清中降低的雌二醇水平(P<0.05),对女性患者血清中升高的睾酮水平降低不明显(P>0.05);对痤疮丙酸杆菌有体外抑制作用;对痤疮患者皮损有良好的修复作用.
作者:沈冬;许铣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测定38例慢性荨订疹(其中12例为人工性荨麻疹)患者血清IL-4、IFN-γ及IgE水平,结果患者组IL-4高于对照组(正常人,P<0.01),患者组IFN-γ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组IgE水平对照组(P<0.01)
作者:党倩丽;陆学东;张小艳 刊期: 2000年第04期
采用GAEC培养基培养了144份私人和公共养鸽场所的鸽粪标本,从中共分离得32株新生隐球菌,阳性率达22.2%.37℃生长良好.尿素试验均为阳性.血清因子分型结果证实阳性标本均为新生隐球菌新生变种,全是A血清型,动物接种后能重新分离出该菌.病理证实具致病性.
作者:李莉;王家春;章强强;王家俊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皮肤衰老是机体衰老的重要外在表现之一,已引起老年学和皮肤科学的重视.体外的皮肤细胞衰老可部分反映机体皮肤老化状况.同时角质形成细胞在皮肤衰老中的作用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因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在皮肤衰老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如同真皮成纤维细胞一样日益受到关注.加速有关皮肤衰老的研究可为阐明皮肤衰老机制、为老年皮肤病学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指导临床用药和皮肤疾病的防治.
作者:符移才;金锡鹏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本文阐述原发性皮肤B细胞淋巴瘤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命名、分类以及原发性皮肤滤泡中心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
作者:邱丙森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我们从1998年10月~1999年10月期间采用口服斯皮仁诺、外用洗悠神治疗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36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俊岗;龚长根;辛勇 刊期: 2000年第04期
选择门诊黄褐斑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2组各30例,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与病程均相近,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晏洪波;刘辉;吴宁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患者女,26岁,因面部寻常痤疮自行用芦荟捣碎成汁外敷,约1小时后局部皮肤开始出现境界清楚的红斑,继而迅速出现皮疹,有灼热痒感.皮肤科情况:面部皮肤红肿以下颏部明显,其上有密集粟粒大丘疹,并布满大小不等的水疱,疱壁紧张,内容澄清,个别水疱破溃,有大量渗出.诊断:接触性皮炎.治疗:给予口服皮质类固醇及维生素C、E,并采用3%硼酸液泠湿敷,6天后痊愈.1个月以后,用芦荟汁对患者进行常规斑贴试验,48h后均呈阳性反应.
作者:于海英;孙荣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例1,女,18岁.因患阴道和外阴尖锐湿疣,经醋酸白试验和病理切片确诊.于1998年11月在我科行CO2激光手术,术后应用赛诺金(深圳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批号970507)肌注,每日100万u,10天共用塞诺金1000万u.1998年11月末次月经后停经2个月.给予安宫黄体酮4mg肌肉注射,每日1次,共10天.停药后月经来潮,观察3个月,月经恢复如前.
作者:颜仕忠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方法:以去炎松注射液作皮损内注射,每1~2周注射1次,约需2~4次,必要时可用小剂量追加注射,以防止其复发.注射去炎松剂应视具体情况而定.但一次极量不超过2mg/kg体重.应用此法共治疗66例,其中增生性瘢痕21例、瘢痕疙瘩45例,经2~5年随访,治愈率分别为81%和20%,基本治愈率分别为19 %和62%.
作者:葛殿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我科遇见一家2代3例同患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例1,女,13岁.出生后3个月时,发现面颊部出现毛细血管扩张,逐年加重,近5年反复鼻衄.皮肤科所见:面部、双面颊、口唇、双耳廓、颈部、双上肢伸侧见密集成簇细小的毛细血管扩张,色鲜红、呈圆点状或斑片状,压之退色.鼻腔粘膜可见几个点状毛细血管扩张,口腔粘膜,软腭、颊粘膜、舌根部可见散在几个点状毛细血管扩张.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尿常规、出凝血时间,全凝血机制检查正常.
作者:赵桂兰;刘丹;杨薇;李艳;王学军;吴梅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作者:陈宏;王家璧;方凯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对皮肤恶性淋巴瘤EORTC分类、恶性淋巴瘤(ML)的REAL分类、WHO分类建议以及修正kiel分类和工作规范分析比较,指出RORTC的原发性CML的分类系根据DCLWG积累626例的资料,提供了有关临床、治疗和预后的经验,取得了较重要的进展,但不足之处系基于器官特异性分类,可妨碍对侵犯多个解剖部位的ML的共同特点的认识,引起命名的紊乱而造成不适当的治疗.寻求相互沟通、包括所有ML、适合临床应用的标准国际性分类,对诊治ML至为重要.
作者:邱丙森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本文综述了1999年9月至2000年1月国外部分期刊皮肤病治疗方面的报告.
作者:蔡林;郭利劭;朱铁君;张建中 刊期: 2000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