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皮肤科杂志

临床皮肤科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江苏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国际刊号:1000-4963
  • 国内刊号:32-1202/R
  • 影响因子:0.44
  • 创刊:1972
  • 周期:月刊
  • 发行:江苏
  • 语言:中文
  • 邮发:28-7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医学文摘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皮肤病与性病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7年2期文献
  • Kyrle病

    报告1例Kyrle病.患者女,46岁.全身散发角化过度性丘疹及结节2年.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角化过度,表皮全层可见角化过度和角化不全的角栓,并穿过表皮进入真皮,角质形成细胞几乎与真皮接触.根据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改变诊断为Kyrle病,并给予对症治疗,皮损好转.

    作者:左亚刚;刘跃华;方凯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先天性厚甲综合征1例

    患者男,18岁.因双指、趾甲进行性增厚18年,全身散在丘疹12年,于2005年6月就诊.患者生后3个月出现20甲板同时增厚、变黄,随着年龄增长甲病变逐渐加重,并失去光泽.于7岁时每年夏季全身出现毛囊角化性丘疹,自额部开始,渐蔓延至躯干、四肢,伴中度瘙痒.

    作者:李鑫;王哲;陈淑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接种非结核疫苗后发生皮肤结核2例

    1 病历资料例1.女,23岁.因右上臂皮肤反复溃烂、溢脓3年,于2005年6月至我院就诊.患者3年前右上臂接种森林脑炎疫苗,约1周后注射部位出现一红色结节,花生米大,伴轻度疼痛.结节逐渐增大,并破溃、溢脓.在当地医院先后予口服抗生素、外用硝酸益康唑和曲安奈德霜(派瑞松)等治疗,效果欠佳,病情迁延不愈,遂到我院就诊.既往体健,无结核病史.

    作者:丁晓岚;蔡林;张建中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光线性紫癜1例

    患者男,72岁.因胸部反复出现瘀点、瘀斑2年,于2006年4月10日来我院就诊.患者2年前开始胸部反复出现暗紫色瘀点或瘀斑,伴轻度瘙痒,每于沐浴后出现,可自行消退.皮损逐渐增多,曾以过敏性紫癜在外院治疗(具体用药不详),效果欠佳,遂来我院就诊.

    作者:刘辉;罗平;左中;徐赤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二期复发梅毒1例

    患者男,27岁.因口周环状红斑1年就诊.1年前患者在鼻唇沟处出现一约2 cm长的隆起于皮面的条状斑块,无自觉症状,自行外用碘酒治疗,皮损逐渐消退.随后在口角两侧又出现类似皮损,渐累及颏部,伴有少量渗出.

    作者:岳学苹;王爱平;涂平;朱学骏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阴囊获得性淋巴管瘤1例

    患儿男,16岁.10岁时因交通事故致下腹部、会阴部皮肤撕脱,在我院烧伤科行皮瓣移植术.术后皮瓣坏死,至上海某医院再次行整形手术治疗.术后2年阴茎、阴囊肿大,1年后阴囊出现米粒大水疱,因皮损逐渐增多、增大,溢液明显,患儿自觉阴囊坠胀不适,于2006年3月16日到我科就诊.

    作者:张莹;张朝栋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毛发上皮瘤一家系报告

    先证者女,22岁.面部丘疹、结节14年,于2006年3月5日就诊.患者7岁时鼻根部出现一粟粒大肤色丘疹,并逐渐在鼻部两侧、额头、上唇等处出现多个类似丘疹和结节,无明显自觉症状.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智力正常,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

    作者:马一平;卢宪梅;于美玲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白癜风并发鲍恩病1例

    患者男,67岁.左大腿屈侧上部出现鳞屑性斑块7年,于2006年2月16日就诊.患者1972年在左上唇近鼻翼部出现红斑、水疱,愈后遗留条状色素脱失斑.1年后全身相继出现色素脱失斑,大小不等,呈乳白色.

    作者:肖朝庆;张安方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残留性多指症

    报告3例残留性多指症.患者双手小指尺侧或单侧拇指桡侧出生时即有肤色丘疹,无明显自觉症状,不伴有眼、齿、指(趾)发育不良.组织病理学检查示真皮乳头层大量触觉小体,真皮网状层内见增多的神经纤维束.

    作者:廖文俊;胡雪慧;樊平申;李强;高天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疣状表皮发育不良继发皮角和基底细胞癌1例

    1 病历摘要患者女,41岁.因面部、躯干及四肢淡褐色斑20余年,额部角化性增生物3年,于2005年10月来我院就诊.患者2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双手背出现散在黄豆大淡褐色斑丘疹,无自觉症状,当时未予重视.其后面部、躯干、四肢亦出现类似皮损,尤以手背处为多,呈暗红色,部分皮损融合.

    作者:马烈;杨建勋;周航;马月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以鱼鳞病样皮损为首发表现的蕈样肉芽肿

    报告1例以鱼鳞病样皮损为首发表现的蕈样肉芽肿.患者女,28岁.全身泛发灰褐色色素沉着,四肢伸侧可见大小不等的深褐色菱形或多角形鳞状斑片,表面轻度萎缩,伴糠皮样脱屑.皮损组织病理学改变符合蕈样肉芽肿.

    作者:东晓仙;刘跃华;渠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寻常性银屑病并发大疱性类天疱疮1例

    1 病历摘要患者男,49岁.躯干、四肢红斑鳞屑7年,于2004年12月13日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性病科就诊.7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背部出现数个红斑,红斑上覆盖鳞屑,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寻常性银屑病,治疗情况不详.

    作者:王用峰;王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以多形红斑为表现的疱疹样天疱疮1例

    患者女,70岁.因全身反复出现环状红斑、水疱,伴瘙痒1个月余,于2005年6月22日收入我院.1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双下肢出现散在豆大红斑,瘙痒明显.红斑逐渐向外扩大成环状,中心部位红斑不消退,且很快变成水疱,易破溃,不久破溃面干燥.

    作者:袁艳霞;林麟;陈敏;贾虹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组织样麻风瘤1例

    组织样麻风瘤是一种少见的多菌型麻风,早期皮损无特异性,加之可能缺乏其他特异性体征,临床上容易误诊.现将我科近诊治的1例皮损类似环状肉芽肿的组织样麻风瘤报告如下.患者男,35岁.因全身丘疹、结节,伴轻度瘙痒半年,于2006年3月15日来我院门诊就诊.

    作者:宋志强;郝飞;杨希川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外用氮芥酊后出现多发性樱桃状血管瘤

    报告1例外用氮芥酊后引起多发性樱桃状血管瘤.患者男,27岁.躯干散在白色斑片7年,经局部连续外用0.001%氮芥5年后,在复色的白斑区周围突然出现许多红色丘疹,并进行性增多,无自觉症状.停用氮芥后,无新发皮损.经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证实红色丘疹为樱桃状血管瘤.笔者认为低浓度氮芥液局部长期外用可能与多发性樱桃状血管瘤的形成有关.

    作者:马慧军;赵广;王毅侠;史飞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先天性皮肤缺损1例

    患儿男,4 d.因头皮缺损于2004年2月8日收入我院新生儿监护病房.患儿系第4胎第1产,足月剖宫产,出生时体重3.5kg,Apgar评分10分.其母孕期无特殊用药史,无外伤史,无放射性物质接触史.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遗传病史.

    作者:潘永正;王飞;周云龙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银屑病并发白血病及移植物抗宿主病1例

    1 病历摘要患者女,40岁.全身泛发暗红斑,干燥、脱屑,伴发热、疼痛3个月,于2005年6月28日入院诊治.18年前因红斑、鳞屑被诊断为银屑病.1年前患者在当地医院因被诊断为急性髓性白血病M4,而至北京某医院进行化疗.

    作者:杨维玲;张继刚;王秋枫;乔均晓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表现为巨大溃疡的孢子丝菌病1例

    患者男,74岁,农民.因左足跟溃疡7个月余,于2005年10月24日入院.7个月前患者干农活时左足跟不慎受伤,局部出现红肿,边界清楚.在当地医院诊治(具体用药情况不详)半个月余无好转,受伤处形成直径约2 cm大的溃疡,无明显疼痛,局部清创后皮损仍无好转.

    作者:赵琳琳;牟韵竹;张正中;刘成才;眭维耻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限局性线状鱼鳞病1例

    患者女,19岁.头颈部、躯干、四肢反复出现环状红褐色鳞屑性斑19年,于2003年1月就诊.患者出生时全身皮肤发红,先从双手臂开始,逐渐向躯干、双下肢、头颈部蔓延,反复发生游走性多环状的红褐色鳞屑性斑疹,无自觉症状,皮损夏季发生,冬季消退,不遗留痕迹.

    作者:刘琼珍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生长期头发松动症

    报告1例生长期头发松动症.患者女,11岁.头发反复脱落、生长缓慢3年.平素头发很容易被拔出,且没有任何感觉.对拨出头发行光镜检查,镜下见头发处于生长期,毛根扭曲变形.扫描电镜下毛根缺少毛小皮,表面凹凸不平,毛干近端的毛小皮呈波纹状.

    作者:周乃慧;范卫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头部上皮样肉瘤

    报告1例头部上皮样肉瘤.患者女,30岁.右侧颞部结节11年,溃疡1个月.皮肤科检查:右侧颞部见一2.5 cm×2.5cm大、深约1 cm的溃疡,中央表面结深黑色痂,周围有脓性分泌物.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中下部胶原间有结节状和交错排列的上皮样细胞团块,可见较多核分裂相,部分团块有坏死和裂隙样结构形成,问质中有许多淋巴细胞及少量浆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示肿瘤细胞角蛋白(CK)、上皮膜抗原(EMA)、波形蛋白(vim)、CD34均阳性.

    作者:王辉;陈柳青;范昉;全根;段逸群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白色纤维性丘疹病

    报告1例白色纤维性丘疹病.患者女,44岁.躯干四肢丘疹3年,无自觉症状.丘疹直径3~5 mm,象牙白色或肤色,部分皮损萎缩.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显示真皮乳头层及网状层上方胶原纤维增生,呈均质化改变.弹性纤维染色显示真皮浅层带状弹性纤维消失.

    作者:陈声利;孙建方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皮肤巨淋巴结病性窦组织细胞增生症

    报告1例皮肤巨淋巴结病性窦组织细胞增生症.患者女,47岁.面颈部无痛性棕黄色斑块3年,无淋巴结增大及其他系统受累.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显示真皮全层及皮下组织中有大量组织细胞浸润,其间有淋巴细胞及浆细胞,并可见组织细胞内吞噬淋巴细胞及浆细胞.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示组织细胞S-100蛋白、CD68均阳性.皮损组织分枝杆菌PCR扩增、分枝杆菌培养及真菌培养均为阴性.诊断:皮肤巨淋巴结病性窦组织细胞增生症.

    作者:杜娟;蔡林;沈丹华;张建中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播散型Paget样网状细胞增生病国内首报

    报告1例播散型Paget样网状细胞增生病.患者男,68岁.全身泛发浸润性斑块、脱屑30年,多发溃疡半年,伴发热.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真皮有异形淋巴样细胞浸润,类似Paget细胞.不典型淋巴样细胞免疫组化染色示CD45RO和CD3阳性.基因重排T细胞受体(TCR)-γ阳性.诊断:播散型Paget样网状细胞增生病.给予患者化疗,皮损迅速消退,但出现胸腔积液和腹水,腹腔淋巴结增大,后死于多脏器衰竭.

    作者:崔炳南;渠涛;赵岩松;李理;丁旭;李香;华华;刘瓦利;李博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红皮病120例病因分析

    目的;探讨红皮病的病因及并发感染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红皮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0例患者中73.3%红皮病继发于原有皮肤病,其他致病原因依次为药物过敏、肿瘤,部分原因不明.28.3%并发感染的红皮病患者中,41~60岁组和>60岁年龄组的感染率高于≤40岁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浆白蛋白降低组患者感染率高于血浆白蛋白正常组患者,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红皮病病因多种多样,不能忽视非常见病因的存在.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血浆白蛋白的降低,红皮病患者的感染率增加,应注意皮肤护理及早期支持治疗.

    作者:孙怡;赵克宁;王玉坤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分析

    笔者对2003年10月-2006年4月在我科住院的76例过敏性紫癜患者采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许飏;陈德宇;钟建桥;廖勇梅;何渊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和雄激素受体在乳房外paget病中的表达

    目的:了解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和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在乳房外Paget病(EMPD)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PSA和AR在30例EMPD患者皮损中的表达情况.结果:①在30例EMPD患者皮损中13例PSA表达阳性,14例AR表达阳性,且在男性患者中PSA和AR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女性患者(P<0.01);②在男性EMPD患者中,PSA和AR阳性表达间有明显相关性.结论:PSA和AR在男性EMPD患者中过度表达,PSA和(或)AR信号传导通路可能在男性EMPD形成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林能兴;刘厚君;占部和敬;古江增隆;涂亚庭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检测游泳池肉芽肿中海分枝杆菌

    目的:探讨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法快速检测游泳池肉芽肿组织中海分枝杆菌.方法:对疑诊为游泳池肉芽肿患者5份皮损组织DNA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分别用BstE Ⅱ和Hae Ⅲ两种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切,再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RFLP分析,并与培养结果进行比较.结果:5份标本中均检测出海分枝杆菌,与培养结果一致.经过3~7个月治疗,4例患者治愈,1例患者好转.结论:用PCR-RFLP可以快速鉴定海分枝杆菌,有利于该类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

    作者:蔡林;陈雪;赵亭;丁北川;张建中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半胱天冬酶-3、Bcl-2在扁平苔藓皮损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半胱天冬酶(caspase)-3和Bcl-2在扁平苔藓(LP)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30例LP患者皮损和10名正常对照者皮肤中半胱天冬酶-3和Bcl-2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半胱天冬酶-3在LP皮损表皮中表达明显增强,Bcl-2在LP皮损表皮、真皮淋巴细胞浸润带的表达均明显增强;正常对照者皮肤基底细胞中半胱天冬酶-3表达仅为20%,Bcl-2偶见表达.结论:半胱天冬酶-3和Bcl-2在皮肤LP发生和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张雪梅;吕德华;姚占非;张晓梅;张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射频电波刀治疗扁平疣52例疗效观察

    笔者采用射频电波刀治疗扁平疣,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良;王玮蓁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胎盘脂多糖联合左旋咪唑预防尖湿疣复发的临床疗效观察

    为了降低尖锐湿疣的复发率,笔者采用电离子治疗机去除尖锐湿疣疣体后,给予患者人胎盘脂多糖注射液肌内注射和左旋咪唑口服以预防尖锐湿疣的复发,并与5组采用不同办法治疗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郝思辉;张宝生;史书林;王志兰;杨蓉;莫启忠;张佩莉;杨展;姚琴;王宪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阿维A治疗掌跖脓疱病临床疗效观察

    掌跖脓疱病是一种局限于掌跖部位的慢性复发性皮肤病.笔者于2003年7月-2005年5月采用阿维A胶囊治疗掌跖脓疱病21例,取得满意的近期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庞晓文;王玉颖;赵密萍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薄芝糖肽联合鬼臼毒素酊治疗尖锐湿疣疗效及复发的观察

    近年来我国尖锐湿疣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目前常见的性传播性疾病之一.自2005年2月起笔者采用薄芝糖肽联合鬼臼毒素酊治疗36例尖锐湿疣患者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叶小茵;赵敬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阿维A联合血管扩张剂治疗6例系统性硬皮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阿维A联合血管扩张剂治疗系统性硬皮病(SS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00-2005年住院和门诊就诊的6例SSc患者,主要使用阿维A 0.5~0.6 mg/(kg·d)和扩张血管药物等治疗.皮肤受累程度采用改良的Rodnan评分法评估,治疗后评分减少75%以上为临床显效.结果:6例患者中有5例伴有关节疼和雷诺征(83.33%),另1例伴有吞咽困难(16.67%),均无其他内脏受累;治疗前皮肤硬化程度评分平均为(22.00±6.96)分(12~30分).治疗2周后,所有患者的关节疼、雷诺征及吞咽困难逐渐缓解,部分患者面部等处皮肤开始变软;8周后,所有患者的皮肤症状改善,皮肤硬化程度平均评分下降至(7.17±3.92)分(2~12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例患者疗效显著,2例患者在治疗2周后出现肝功能异常、血脂升高.结论:阿维A联合血管扩张剂治疗SSc有效.

    作者:崔盘根;李晶冰;张彩萍;王淼淼;张传福;蒋明军;林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窄谱蓝光治疗寻常痤疮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窄谱蓝光对寻常痤疮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6例轻、中度寻常痤疮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用窄谱蓝光照射,对照组外用5%硫磺洗剂.采用痤疮综合分级系统(GAGS)评价治疗前、后疗效.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79.55%和42.85%;GAGS综合分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但试验组下降更显著.结论:窄谱蓝光治疗轻、中度寻常痤疮疗效好,不良反应小.

    作者:钟建桥;先德海;陈德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他克莫司治疗白癜风的现状和机制

    自2002年首次报道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白癜风以来,该药治疗白癜风的现状和疗效陆续见诸文献.为了全面了解该药,笔者对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白癜风的治疗现状、治疗机制及该药在治疗白癜风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

    作者:常建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硬化萎缩性苔藓的病因学研究进展

    硬化萎缩性苔藓(LSA)病因尚不清楚,大量研究表明免疫因素、遗传因素、疏螺旋体属的感染、性激素水平及其受体的减少和氧化应激损伤均与该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作者:苏丽娜;傅雯雯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暂时性棘层松解性皮病

    暂时性棘层松解性皮病(transient acantholytic dermatosis,TAD)病因不明,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丘疹、丘疱疹、水疱等.组织病理学改变多种多样,可类似天疱疮、家族性良性天疱疮或毛囊角化病(Darier病).治疗以外用或口服糖皮质激素、维A酸制剂为主.

    作者:蔡林;杜娟;张建中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无绿藻病

    1 病例资料患者女,18岁.因面部、颈部红色丘疱疹、斑片1年余,于2002年5月7日入院.患者于2001年3月发现右耳后有五六个绿豆大淡红色丘疹,融合成片,无自觉症状,未诊治,皮损亦未增多,但有轻度瘙痒.

    作者:吴绍熙;吕桂霞;姜祎群;陈伟;郭宁如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泛发性线状表皮痣1例

    患儿男,12岁.面部、躯干、四肢泛发黑褐色丘疹10年,于2006年5月3 日就诊.患儿出生时躯干、四肢皮肤潮红,至2岁时面部及四肢皮肤出现小的角化性丘疹,并逐渐扩大,角化明显,呈灰褐色密集分布,触之表面粗糙、质硬,后渐累及躯干.随着年龄增长,大部分皮损颜色较前变深,表面覆少许白色鳞屑,无明显自觉症状.皮损冬重、夏轻.无系统性疾病史.家族中有类似疾病患者.

    作者:蔡艳霞;张锡宝;罗育武;何玉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皮肤混合瘤1例

    患者男,53岁.右鼻孔下方一结节伴轻度瘙痒3年,于2006年3月20日来我科就诊.患者于2003年始于右侧鼻孔下方起一粟粒大肤色丘疹,自觉轻度瘙痒,经常掐、挤皮损,仍不能完全去除,并逐渐增大.患者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其他系统疾病,亦无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病史.

    作者:王惠琳;叶庆佾;杨希川;钟白玉;邓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使用强效抗组胺药物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关键

    变态反应性疾病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荨麻疹,尤其是慢性荨麻疹对患者身体健康及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尽管目前有多种抗组胺药可供选择,但是对临床医生而言,非常需要一种作用迅速而强效的抗组胺药.

    作者:优时此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刊期: 200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