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皮肤科杂志

临床皮肤科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江苏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国际刊号:1000-4963
  • 国内刊号:32-1202/R
  • 影响因子:0.44
  • 创刊:1972
  • 周期:月刊
  • 发行:江苏
  • 语言:中文
  • 邮发:28-7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医学文摘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皮肤病与性病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17年2期文献
  • 无肌病性皮肌炎和皮肌炎患者肺间质病变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无肌病性皮肌炎(ADM)和皮肌炎(DM)患者肺间质病变(ILD)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差异.方法:对2005年3月—2012年8月该院皮肤科收治的11例ADM-ILD患者和37例DM-IL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DM患者比较,ADM患者发生急性ILD者更多,ADM-ILD患者氧合指数(PaO2/FiO2)比值较低,急性者更多见,且死亡率较高.结论:PaO2/FiO2比值可作为ADM-ILD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之一.

    作者:万学峰;张丽娟;夏宇;帕丽达·阿布力孜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中国汉族青年男性头发分布情况初探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青年男性头发正常分布的特点.方法:对500例健康青年男性志愿者的头皮毛发主要解剖标记部位进行测量定位,并分析头皮不同区域的毛发密度、毛囊单位密度及毛囊单位结构.结果:500例男性平均年龄(19.74±2.01)岁,前发际线类型主要以直线型为主(占53.04%),头皮各解剖部位毛发密度有明显差异,顶部密度高[(175.98±15.25)根/cm2];前发际线及颞前区主要以1根毛发的毛囊单位为主(分别为75.92%及76.76%),顶部及枕部则以2根毛发的毛囊单位为主(67.45%及60.59%),≥3根毛发的毛囊单位较为罕见(<1O%).结论:中国汉族青年男性头发密度低于白种人及黑种人,毛囊构成也存在差异.

    作者:鲍蕴琦;陈裕充;林尽染;周筠;赵宗兰;吴文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艾滋病患者皮肤疾病9例分析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并发皮肤疾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05年8月-2011年7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9例AIDS并发皮肤疾病的患者,分别从皮损、皮损组织病理和微生物学等方面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9例AIDS患者并发皮肤疾病包括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毛囊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隐球菌病、马尔尼菲青霉病、单纯疱疹感染、带状疱疹及脂溢性皮炎等,这些皮肤并发症分别具有各自的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特点.结论:AIDS并发皮肤疾病类型多样,多种检测技术融合有助于深入认识上述并发症.

    作者:夏西超;王卿;时炳钦;徐国昌;吴建勇;李宏军;徐飞;陶俊良;胡庆甫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湿疹患者外周血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4和白细胞介素-35mRNA水平变化与临床相关性研究

    目前认为以辅助性T细胞(Th)2细胞占优势地位的Th1和Th2细胞亚群失衡是湿疹发病的重要机制,大量Th2型细胞因子介导了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Ⅳ型变态反应[1].但新近研究发现,湿疹患者体内存在另外2种Th细胞的失衡状态,即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s)免疫失衡[2].作为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TAT)家族成员之一,STAT4是调控Th0细胞分化的重要转录因子,激活后的STAT4经过白细胞介素(IL)-12信号路径调节Th0细胞向Th1细胞分化[3].

    作者:冯爽;陈宏;潘小刚;门剑龙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斑秃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及甲状腺自身抗体的测定及分析

    目的:检测及分析斑秃(AA)患者甲状腺激素及自身抗体水平.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111例斑秃患者(AA组)和85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甲状腺球蛋自抗体(TGAb)及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并分别比较各组间甲状腺抗体的阳性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A组TSH水平降低,而FT3和FT4水平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A组TGAb阳性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POAb阳性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型及重型AA组间,复发性与非复发性AA组间TGAb及TPOAb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女性AA患者TPOAb阳性率高于男性AA患者(P<0.05).结论:AA患者TPOAb阳性率明显升高,且女性患者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

    作者:何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急性休止期脱发的临床及皮肤镜表现

    目的:探讨急性休止期脱发(ATE)患者的临床及皮肤镜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ATE患者(患者组)的临床资料和皮肤镜表现,收集10例正常人毛发皮肤镜表现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15例ATE患者脱发起病急,为弥漫性脱发,全头拉发试验弱阳性,病程持续5~11周,平均7.3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患者组皮肤镜下表现为新生毳毛的数目增多及近皮面毛干的渐进性色素减退,色素减退毛干所占比例与病程长度呈负相关.脱落的毛干近毛根处亦有色素减退,毛根为杵状休止期和柱状排出期,排出期毛根部较为狭窄.病情恢复后,所有患者毛发恢复良好.结论:ATE临床特征明显,结合皮肤镜表现可初步诊断,皮肤镜下新生毳毛及色素减退毛干的比例能够提示病程长度.该病具有自限性,可在数月内完全恢复.

    作者:朱昭慧;叶艳婷;曹慧;凌云霞;章星琪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0.5%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浅表型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观察

    婴幼儿血管瘤(IH)是由血管内皮细胞过度增殖引起的婴幼儿常见良性肿瘤,发病率高达10%,并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女性显著多于男性,女:男比例为(3~5)∶1[1],>60%发生于头部、面部及颈部[2],皮损可单发,也可多发,临床表现为柔软的红色斑丘疹、丘疹、斑块、结节及肿块.根据瘤体侵犯的深度本病可分为3型:位于乳头真皮层的血管瘤为浅表型血管瘤,之前称为毛细型血管瘤,现称为表皮血管瘤;位于网状真皮层或皮下组织的血管瘤为深部型血管瘤,之前称为海绵状血管瘤,现称为皮下血管瘤;2种病变并存的血管瘤为复合型血管瘤[3].

    作者:鲁红松;蒋冠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无色素性恶性黑素瘤

    报告1例无色素性恶性黑素瘤.患者女,46岁.因左侧拇趾长期不愈的溃疡和结节1年余就诊.患者20余年前发现左侧拇趾甲周一小黑痣,无自觉症状,1年前因外伤致小黑痣及周围皮肤破溃、流脓,随后溃疡一直未愈合.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溃疡形成,溃疡表面可见坏死物质,其下方真皮可见密集分布的肿瘤细胞,细胞核大、深染,有异形性,胞质内未见色素颗粒.免疫组化:肿瘤细胞S-100蛋白、HMB-45及Melan-A均(+).诊断:无色素性恶性黑素瘤.

    作者:刘薇;刘佳玮;马东来;方凯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舒尼替尼致手足皮肤反应1例

    1 病历摘要患者男,72岁.因手、足皮肤红斑、角化过度、脱屑伴疼痛3年,于2015年8月31日来我院就诊.患者于2012年3月因确诊右肾癌,肺部、骨骼及肾上腺转移,口服舒尼替尼,第1个疗程剂量25 mg/d(足量为50mg/d),服药4周,停药2周,未有不适;2个疗程(12周)后,剂量改为37.5 mg/d,在此疗程治疗期间患者双手掌、足底皮肤出现暗红色斑片,伴手、足肿胀,触痛,偶有烧灼及麻刺感;连续口服2个疗程(24周)后,药物剂量增至足量(50 mg/d),患者手、足皮肤皲裂及脱屑症状加重,曾至当地医院就诊,予外用糖皮质激素及尿素等治疗,症状仍反复出现;至2014年9月,药物剂量减至37.5 mg/d,服用至今.近1个月患者自觉手、足症状加重,双手握拳疼痛,双足行走疼痛.

    作者:陆凌怡;赖慧颖;鞠强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大疱型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

    报告1例大疱型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患者男,51岁.面部及双上肢出现红色斑块及水疱伴发热10余天.实验室检查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灶状水肿,真皮乳头高度水肿,局部真、表皮分离,真皮浅层致密团块状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局部红细胞溢出伴少许核尘,炎症累及中层血管周围.直接免疫荧光示IgG、IgM、IgA及C3均(-).诊断:大疱型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

    作者:沈芳;汪青良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浆细胞性龟头炎

    1 病历摘要患者男,64岁.因龟头红斑半年,于2015年9月来我科就诊.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龟头出现红斑,无自觉症状,未经诊治,病灶逐渐增大.既往体健,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体格检查:系统检查均正常.皮肤科检查:龟头处一2 cm×2 cm鲜红色斑片,境界较为清楚(图1A),无糜烂、触痛及浸润感.双侧腹股沟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增大.

    作者:唐娟;高兴华;郑松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白塞综合征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弱凋亡诱导因子及其受体成纤维细胞生长诱导因子14表达的初步研究

    白塞综合征(BS)是一种慢性、可累及多系统的血管炎性疾病.临床上以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葡萄膜炎和皮肤损害等反复发作为主要特征,亦可累及胃肠道、关节、心血管、肾脏及神经等多个系统.本病可能与遗传、自身免疫、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其具体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已有研究表明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弱凋亡诱导因子(TWEAK)和成纤维细胞生长诱导因子(Fn)14与心脏、脑、肝脏、肾脏、肺部、骨骼肌及关节的炎症和组织再生相关,而TWEAK与皮肤疾病的关系少有报道.

    作者:李萌萌;郭在培;陈涛;黎静宜;曹娜;秦沙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瘰疬性皮肤结核1例

    1 病历摘要患者女,28岁.颈部右侧包块近3个月,破溃形成溃疡1个月余.患者2015年4月25日发现颈部右侧一包块,逐渐增大,6月出现破溃,于当地医院多次行抗感染治疗无效,遂于7月23日来我院就诊,就诊时溃疡未愈.患者既往体健,否认肺部疾病史、结核病史及介入治疗史,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疾病患者.

    作者:方蔷;吴宁;晏洪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扁平苔藓致假性阿洪病

    报告l例扁平苔藓致假性阿洪病.患者女,25岁.因手部皮疹伴指(趾)甲脱落,左手拇指变细20年就诊.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颗粒层楔形增厚,真皮浅层单个核细胞苔藓样浸润.诊断:扁平苔藓致假性阿洪病.

    作者:罗颖;夏罡;晏洪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挪威疥3例并文献复习

    报告3例挪威疥.3例患者均因全身红斑、丘疹、鳞屑伴瘙痒就诊,曾被误诊为银屑病、剥脱性皮炎或湿疹.3例患者血常规检查均提示嗜酸性粒细胞升高,例1尤为明显.皮损组织病理检查:(例1)表皮角化不全伴角化过度,真皮浅层血管周围散在嗜酸性粒细胞.骨髓检查示骨髓增生活跃,浆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外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3例患者皮屑经镜检均发现典型疥虫形态,诊断为挪威疥.治疗:予外用林旦乳膏或J 香罗勒软膏,配合更换衣物、消毒等措施,皮疹好转,复查皮屑镜检疥虫均为(-).

    作者:章若画;闵仲生;郭顺;吉津;薛燕宁;刘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以掌部红斑为首发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

    报告1例以掌部红斑为首发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女,34岁.因双掌部反复红斑伴疼痛6个月,溃疡1周就诊,并发脱发及光敏现象.实验室检查:贫血,淋巴细胞减少,尿蛋白、补体下降,抗核抗体(ANA)及抗双链(ds)-DNA阳性.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及角栓形成,基底细胞层液化变性;真皮浅、中层血管扩张,部分血管壁纤维素样坏死,周围少量淋巴组织细胞浸润及核尘.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基膜IgG、IgA及IgM呈线状沉积.诊断为SLE.

    作者:郑晓枫;晋红中;方凯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色素性玫瑰糠疹1例

    患者女,24岁.患者于2015年6月无明显诱因下,躯干及四肢出现10余个大小不等椭圆形淡红色斑,表面有少许糠秕状鳞屑,无明显痒、痛感,红斑消退后,遗留色素沉着呈灰褐色斑疹,亦无发热、咳嗽及腹痛等不适.曾在当地卫生所诊治(具体不详),皮疹无明显好转且加重,渐蔓延至全身,遂于2016年1月16日来我科就诊.既往体健,无结核、肝炎等传染病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无长期用药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作者:王是;刘晓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痤疮丙酸杆菌与痤疮炎性反应关系的研究进展

    痤疮是一种发病率极高的皮肤病,但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研究表明,痤疮丙酸杆菌与痤疮的发生及发展有重要的关系,且在多个致病环节中起核心作用,随着抗生素的使用,痤疮丙酸杆菌的耐药菌株越来越多.该文对痤疮丙酸杆菌引起痤疮炎性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晓娟;林新瑜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多形性日光疹发病机制的研究

    多形性日光疹是常见的一种光线性皮肤病,目前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免疫、致病光谱、环境、氧化损伤及内分泌等因素有关.该文总结已有文献,对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胡瑜霞;杨绪娟;农祥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疱疹样天疱疮

    患者男,66岁.主诉:全身泛发皮疹伴瘙痒2个月余,加重1周.现病史:患者2个月余前无明显诱因脐周出现环形红斑及小水疱,伴轻微瘙痒,搔抓后破溃流脓.后皮损逐渐增多扩散至全身,未予以治疗.1周前自觉瘙痒加剧,皮疹有继续增多趋势,遂于2014年9月19日来我科就诊.既往史及家族史: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格检查:系统检查均无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躯干及四肢多发不规则钱币大片状环状红斑,部分融合成片,边缘稍隆起于皮面,部分皮损边缘可见针尖至绿豆大水疱,疱液清亮,疱壁紧张,不易破溃,部分水疱结痂(图1),皮损以躯干和四肢近端为重,尼氏征阴性,黏膜部位未见异常.

    作者:韩玉;刘琬;常建民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腱鞘巨细胞瘤

    患者女,58岁.主诉:左手示指末端皮下结节2年余.现病史: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左手示指末端屈侧出现一皮下结节,缓慢增大,无明显自觉症状,未予诊治.为明确诊断,于2015年1月10日来我科就诊.既往史、家族史及个人史:无特殊.体格检查:一般状况良好,全身系统检查均正常.皮肤科检查:左手示指末端屈侧一皮下结节,略高出于皮面,直径约0.3 cm,呈淡褐色,色素不均,界不清(图1),质硬,有轻度按压痛.

    作者:巴伟;杨怡;邢晓婧;王祎琳;赵文斌;李承新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