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药学学科的飞速发展对具有国际视野的拔尖药学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目前相对单一的药学本科生专业理论教育模式,积极探索适应药学专业发展的新型药学教育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提高药学本科生专业理论的教育效果为目的,在本科教育中导入国外专家授课模式,提高专业课的课堂活力和教学质量,得到药学本科学生的普遍欢迎.
作者:韩峰;黄继云;朱卡林;楼宜嘉 刊期: 2011年第03期
药理学作为一门生物医学课程和桥梁学科,在医学和中医专业本科生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培养符合医学教育标准要求的人才,改善教学质量,需要建立更合理的药理学教学模式.分析药理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对药理学专题式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组织实施和教学评价进行具体阐述.
作者:王志琪;曾嵘;唐映红;贺卫和;师振予;郭亦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在发酵制药设备与技术课程的改革中,基于职业能力培养制订课程标准、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
作者:宋小平;王雅洁;蔡晶晶 刊期: 2011年第03期
通过对药学专业分析化学教学中分层次教学的教改探索,总结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适合当前形势的药学专业分析化学课程体系改革的模式,探索开设新生研讨课、高水平的选修课以及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活动等适合分层次教学的教学方式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作用.
作者:胡育筑;严拯宇;杜迎翔;沈卫阳;钟文英 刊期: 2011年第03期
通过典型案例介绍,引导学生参与案例剖析,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掌握中药制剂质量研究的科学方法.案例教学可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沟通能力,培养创新思维,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作者:张明昶;麻秀萍;徐文芬;梁祝 刊期: 2011年第03期
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的关键环节,也是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在前期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基础上,结合药物分析实验考核的现状,试行学生自主选药设计的药物分析实验考核模式,取得良好的效果.提出自主选药设计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为完善药物分析实验考核方式积累经验.
作者:马家骅;谭承佳;黄仁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作为药动学扩展的创新课程,首次在药学本科学员中开展药动学-药效学模型实验.选用氟比洛芬作为模型药物,HPLC法测定口服给药后家兔的血药浓度.采用内毒素发热家兔模型,考察氟比洛芬的药动学和药效学参数.与传统药物动力学实验相比,药动学-药效学模型实验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新模式.
作者:陈琰;张翮;钟延强;邹豪;鲁莹;俞媛;孙治国;高静;邓莉;丁雪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为适应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增强学生判断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八角茴香油提取试验为例,阐述自主设计法在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调整、改革中的可行性及可操作性,从而真正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验中得到锻炼和培养.
作者:康文艺;王金梅;关爱民;冯文平;王海燕 刊期: 2011年第03期
高职院校培养能直接从事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在这个过程中校内实训基地起着重要的作用.结合本院药学实训中心的建设及管理实践,阐述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建设药学实训中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提高实训效果,实现规范化运行管理,使之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吴梅青;李鸿;谭进 刊期: 2011年第03期
为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构建学生创新平台.行动研究法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运用行动研究法探索在创新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本研究对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完善高校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吴敏;许小红;昝旺 刊期: 2011年第03期
民族地区具有丰富的绿色资源和深厚的民族文化资源,由于地理交通等因素影响,经济发展相对比较缓慢.医药院校在服务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时,要紧抓自身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加强技术和人才培养帮扶工作,结合地方特色资源和优势资源,开展可持续的、绿色环保和富民的健康产业等项目帮扶合作.
作者:徐位良 刊期: 2011年第03期
根据护理教育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接轨切实可行,提出结合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开展药学教学,让学生尽早了解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重要性,以执业驱动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作者:陈红英 刊期: 2011年第03期
校企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能有效整合高校与企业的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双方优势,培养面向社会需求的应用型本科人才.高校应努力探索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路子,与企业进行多形式、多层次的合作,实现高校、企业、学生三方的共赢局面.
作者:蔡志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重点实验室是科研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北京市教委依托首都医科大学化学生物学与药学院建立了多肽及小分子药物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本文分析了重点实验室在5 年的建设中夯实重点实验室内涵建设,培育创新型人才到形成科学的培养创新人才体系的状况.
作者:杨贞春;赵明;徐艳霞;王玉记;吴建辉;彭师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依靠山东大学的优势,建设长学制临床药学专业.对临床药学专业的办学基础、教学资源、综合性优势及教材建设、课程设置、学生实习、科研素养、交流合作和首届毕业生分配去向等方面的情况进行总结,展望临床药学专业的前景.
作者:张泰松;邵伟;张庆柱;郝国祥;李晶晶 刊期: 2011年第03期
以药学研究生就业为探讨对象,结合新时期药学研究生培养的特点,分析当前药学研究生就业面临的各种问题,并阐述对策.
作者:唐廷科;张福珍 刊期: 2011年第03期
随着高等医学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医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事实已经突显.通过客观数据认真分析医学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原因,剖析医学毕业生指导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对医学毕业生出路指导提出对策与建议.
作者:赵兰芳;何崇军 刊期: 201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