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教学是依托网络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该文对微课及其制作、微课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的区别及其在药学类专业课程中的运用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与探讨。
作者:徐丹丹;偶志红;毕小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在药学专业学科教学中,基于理解性学习的教学理念和价值启示,采用构建框架、举一反三、找关键词、教学演示等方法指导高职学生掌握合适的学法,积极有效学习,提升理解力和学习力。
作者:杨怀瑾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为了优化中药学专业课程群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通过利用现代教学资源,构建教学交流平台;编写立体化教材,达到特色、鲜明的教学效果;实施产学研并举的教学模式,拓展学生专业视野。即形成了“构建一个平台、提升两大能力、融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并付诸实践。取得教学改革的实效。
作者:刘晓秋;王延年;原忠;袁久志;潘英妮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教学质量显著提高,但在学生自我期望与自我要求之间、教师课程内容理论化与实用化之间、教师为主体的“注入式”教学与学生为主体的“体验式”教学之间仍然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建议应根据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使用体验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遵循启发性、互动性和感悟性策略,采取“体验理论导入-创设体验情景-实践体验感知-体验内化分享-反馈外化应用”五阶段循环流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促进职业能力的提升。在此基础上,将体验式教学法引入HRM课程中,构建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体验式教学模式,提出相应的教学保障措施。
作者:吴方;茅宁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引入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实现专业课“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改革将给职业教育注入新的活力,是职业教育适应时代保持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以药品零售技术为例,剖析该课程实现“做中学和学中做”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提出了项目化教材的编写体例。
作者:张一鸣;陈浩;陈江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在线考试是教育信息化环节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药学高等教育教学中在线考试系统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广东药学院为实例,在VERS维普考试资源系统和Blackboard教学平台基础上进行在线考试系统在药学高等教育中的研究探讨。
作者:李茂山;邵嘉亮;郑婷;刘胜;温玉琴;杜芳芳;詹振兴;杨帆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为对中药炮制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研意识,采用开放性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方式开展炮制教学实验,并对开放型综合设计性实验效果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开放性综合设计性实验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具有明显的作用。开放性综合设计性实验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中药炮制学的教学水平,还有助于提高实验的管理水平。
作者:王晖;王艳;窦志英;李佳玮;张艳军;何永志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在分析中药学专业实习岗位类型与特点的基础上,探讨毕业生实习岗位技能培养对提高实践教学质量、适应用人单位人才需求转变、化解实习与就业矛盾的意义,并从岗位与技能认知、非知识性技能因素影响、多岗主辅修实训制、岗前教育与培训、技能考核等方面思考岗位技能的培养与提高。
作者:符崖;高明;熊天琴;黄兆胜;田婧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根据中药分析的学科发展和药学人才培养的趋势,结合该课程自身的特点,对中药分析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一定作用。
作者:王磊;严方;汪丽霞;宋瑞;狄斌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为了使临床药学专业毕业生更加满足社会需求,山东大学参照卫生临床药师培训模式,在七年制临床药学专业毕业实习中加入了临床药师培训阶段。该文对该专业临床药学培训的安排、方式与内容、培训与考核等方面的问题做一介绍和讨论。
作者:郝国祥;张庆柱;张泰松;邵伟;张娜;帅翔;邵瑞琪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为了给公众提供更好的药学指导与服务,应当重视执业药师的培养与制度建设。药学教育也应适应我国目前对执业药师药学人才的需求而进行发展和提高。综述中国药学教育概况、执业药师的需求和构建多元化的药学教育体系,多方位培养药学人才。
作者:辛晓明;周延萌;费洪荣;曲晓兰;王浩;高永峰;徐晓燕;龙跃洲;张颜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网络的快速发展,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高校青年教师既是教师又是青年的身份特点,决定其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要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进一步更新工作理念,增强工作的互动性,提升工作的说服力,积极构建话语体系,切实推动高校青年教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
作者:王家红;范彬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我国药物代谢学课程开设并不广泛,但药物代谢科研方法在药学研究中的使用却快速扩展;如何通过高等教育协同创新,探索药物代谢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并推进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是一项重要任务。该文据此出发点,重点讨论药物代谢学在研究生教育中开展协同创新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实用性,初步探讨北京中医药大学药物代谢学的协同创新点及开课计划内容。
作者:刘洋;李强;赵保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北京市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为北京地区制药工程专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北京联合大学在制药工程专业培养方向上与北京其他高校形成了良好的互补。经过多年的专业建设,逐渐形成“重应用,强实践”的办学特色和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灵活人才培养模式,发展前景广阔。
作者:韩永萍;葛喜珍;刘红梅;张元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当前硕士研究生就业压力大、面临诸多难题,影响研究生就业的因素主要包括专业品牌、学校知名度、专业技能、性别年龄、就业心态和技巧。高校应提高研究生专业水平,加强毕业指导,从整体上提高研究生就业水平。
作者:刘太胜;王晖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国内外药用植物园历史悠久,科研与教学功能萌芽较早。目前,国内高校特别是医科院校普遍附设有药用植物园,其类型、规划设计不尽相同,但功能相近。探索高校药用植物园的环境育人功能与有效的实施途径,是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开展实践教学、提升校园文化水平的有益尝试。
作者:张尚智;王英;原霁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应用医学教育环境测量工具DREEM量表,测量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对教育环境的认知状况,了解学生对教育环境的综合感受以及学生学习体验的不利因素,提出进一步优化教育环境、提高教学质量的对策。
作者:苏中平;李会芬;李锦萍;陈静;杜宗明;陆召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新媒体时代的来临,给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如何解决传统理想信念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该文从分析新媒体的特点入手,分析当前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作者:祝艳斐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医学院校作为培养医务工作者的摇篮,不仅肩负着向医院输送高层次医疗人才、提高医务工作者技能水平的责任,更肩负着对医学生医德精神的教育重任。医德精神作为医学院校之所以为大学的灵魂所在,为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是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源头活水。思考和探索适合当代医学生医德精神的教育模式,对培养医学生道德素质,创新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高医学院校医德精神的教育水平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吕世军;冯丽华;谷朝霞;吴皓达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