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VEGF通路和Notch通路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重点阐述两者的相互作用在肿瘤血管形成中的意义,并概述以这两条信号通路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研发现状.
作者:原雪;郭青龙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海洋特殊的生态系统是天然抗肿瘤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之一,许多源于海洋生物的抗肿瘤活性化合物已经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简要介绍海洋天然抗肿瘤活性产物的作用机制,综述新近发现的海洋天然抗肿瘤活性化合物的新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连炜;叶波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综述各种新兴口服固体制剂掩味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制备过程,并简述口服掩味技术评价方法的新进展.口服固体制剂中许多药物由于受到不良口味的影响,致使病人的用药顺应性差、临床应用受限.近年来在使用矫味剂、麻痹剂等掩味手段的基础上产生了许多新兴的掩味技术,如喷动床包衣、粉末包衣和盐析包衣等.
作者:陈曼;操锋;平其能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综述亚硝酸盐向一氧化氮(NO)转化的主要方式,亚硝酸盐-NO转化途径对缺血组织的调节保护作用及相关新药的研发.亚硝酸盐是体内NO的生物储库,在组织缺血时,它能被还原成NO而发挥细胞保护和维持血管正常生理功能的作用,因此对心肌梗死、脑卒中、休克等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
作者:黄逸;王友群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根据2009年国外期刊提供的信息[1]与相关资料,2008年全球首次上市新药30个,其中23个新分子实体(New Molecular Entities,简称NMEs)都是采用有机合成方法研发的新化学药(又称新化学实体,New Chemical Entities,简称NCEs),其余7个是采用生物技术研发的新生物药(New Biologicals).这些上市新药的分布是:美国13个(其中10个经FDA批准后当年就在美国上市[2] ,本文在药名前均加*表示),英国和日本各4个,加拿大和德国各3个,中国、瑞士和瑞典各1个.
作者:廖斌;丛欣;廖清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新研究表明,将质子泵抑制剂(PPIs)与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氯吡格雷(商品名:波立维)合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时,不但会降低血小板聚集抑制剂的疗效,而且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这一研究结果发表在2009年3月4日的JAMA杂志上.该发现虽然是基于回顾性分析结果,但由于PPIs常被用来降低那些为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复发率而接受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双重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患者胃肠道出血的风险,从而可能影响到PPIs在这些人群中的使用.
作者:邢爱敏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美国FDA近日要求抗癫痫药物唑尼沙胺(zonisamide)的生产厂商在其产品标签上增加有关该药存在代谢性酸中毒风险的警告.唑尼沙胺的产品标签中此前已列出严重皮肤反应、Stevens-Johnson综合征以及有关抑郁和自杀倾向的认知/神经精神病方面的不良反应.代谢性酸中毒由体内酸碱平衡失调所致,体内酸碱平衡被打破后,血浆碳酸氢钠水平便下降,造成酸度上升.酸中毒的症状包括换气过度、疲劳、厌食,甚至心律失常和昏迷.急性代谢性酸中毒会对肾脏和骨骼产生诸多不良影响,还能造成儿童发育迟缓.
作者:邢爱敏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据官方披露的上市后报告称,由罗氏旗下的Chugai公司研发并在日本上市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一线治疗药单克隆抗体tocilizumab(商品名:Actemra)与日本15名死亡病例不无关系.该数据涉及自Acetmra上市后的2008年4月中旬至2009年2月15日期间使用人白细胞介素-6(IL-6)受体阻滞剂的4 915名患者.这15名死亡病例来自221份严重副作用报告,占总人数的0.3%,Chugai公司将此数据报告给日本厚生劳动省.报告指出,虽然尚不能明确将死亡归因于Actemra的使用,但并不能排除这种可能.
作者:邢爱敏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近期研究显示,在缺氧状态下,例如在肿瘤细胞中,线粒体会产生大量活性氧簇(ROS),当ROS累积到一定量时会引发细胞凋亡.因此,那些能促进ROS产生的药物可能具有潜在抗癌作用.体外研究表明,小分子化合物elesclomol(STA-4783)可通过一系列效应选择性引发癌细胞凋亡,而对正常细胞无影响或只有较小影响.这些效应起始于ROS的增加,继而应激蛋白如热休克蛋白70(HSP70)水平升高,线粒体脂质心磷脂发生氧化,随后细胞色素C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依赖的线粒体凋亡通路被激活,终导致细胞死亡.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偏头痛是一种慢性神经血管功能障碍引起的常见的头痛症状.目前针对偏头痛的药物疗法分为缓解性和预防性疗法,前者也被称为顿挫疗法.美国头痛治疗协会推荐5-HT1B/1D受体激动剂(包括曲坦类化合物)为中、重度偏头痛的一线治疗药物.然而,曲坦类药物并非对所有偏头痛患者都有疗效.偏头痛常见的预防用药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抗抑郁药物、赛庚啶和a型肉毒毒素(Botox),但目前美国FDA仅批准双丙戊酸钠、普萘洛尔、马来酸噻吗洛尔、托吡酯这4种药物用于该适应证.预防用药能降低偏头痛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减少头痛持续时间,但一般不能完全消除头痛症状,且常伴随严重的副作用.偏头痛发病机制尚未阐明.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坎格雷洛(代号:AR-C69931MX)是一种非噻吩并吡啶类直接作用型P2Y12受体拮抗剂,可用于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还可作为静脉注射用速效抗血栓药物.坎格雷洛可迅速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且在体内不经代谢就能产生活性.体外实验发现,坎格雷洛可减少ACS患者血液中血小板-白细胞反应,表明该药物可能还具有疾病改善功能.Ⅱ期临床研究显示,坎格雷洛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强于氯吡格雷,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另外,坎格雷洛的抗血小板聚集效果与糖蛋白pIIb/IIIa(gpIIb/IIIa)受体拮抗剂相当,能更好地控制出血时间.坎格雷洛还可增强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活化剂(t-PA)的纤溶效果.目前进行的Ⅲ期临床实验将进一步考察坎格雷洛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呼吸道合胞体病毒(RSV)是诱发婴幼儿及儿童病毒性细支气管炎和肺炎的主要病原体,为有包膜RNA病毒,主要入侵呼吸道上皮细胞.病毒包膜F糖蛋白介导包膜与宿主细胞膜的融合,被感染细胞随之也发生融合,终形成合胞体.不同RSV株的F蛋白序列类似,故而F蛋白可作为治疗靶标.RSV感染性疾病的症状直接由病毒性细胞病变以及对感染的宿主反应所引起.病毒复制与对RSV感染的超常的免疫应答紧密相关,而研究表明,RSV所诱发的细胞因子产生的方式影响病毒复制与宿主免疫应答之间的平衡,这终决定了疾病的表现形式.约有70%的婴儿在出生后1年内以及几乎所有儿童在2岁时均会感染RSV, 而早产儿和患有慢性肺病或先心病的患者罹患严重RSV感染性疾病的风险率高,常需住院治疗,其他高危人群包括老年人、有潜在呼吸系统疾病或心脏疾病者以及免疫力低下者.采用反向遗传学或载体疫苗技术开发的RSV减毒活疫苗有望能控制RSV感染.
作者:赵焱磊;邢爱敏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有效拆分苯磺酸氨氯地平对映体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以羟乙基-β-环糊精为手性选择剂对苯磺酸氨氯地平对映体进行拆分,并考察了缓冲液的pH值、手性选择剂的浓度、缓冲液浓度、电压及柱温等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确定了佳分离条件:背景电解质为含30 mmol·L-1羟乙基-β-环糊精的100 mmol·L-1磷酸-三乙醇胺( pH 4.0)体系,电压为28 kV,柱温为20 ℃,进样压力为6 kPa·s,检测波长为214 nm.在此条件下,10分钟内完全分离了1.0 g·L-1苯磺酸氨氯地平外消旋体,分离度为4.5,并测得3批市售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的光学纯度均不低于99.6%.结论:该法可快速有效地分离苯磺酸氨氯地平对映体,可用于其手性拆分及光学纯度测定.
作者:黄碧云;赵鑫;袁牧;刘夏雯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建立醋酸烯诺孕酮微球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该制剂中醋酸烯诺孕酮的含量,色谱柱为Diamonsil-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80∶20),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42 nm.结果:醋酸烯诺孕酮在9.92~59.52 μg·mL-1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9.7%,RSD为0.47%(n=9).结论:该法准确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醋酸烯诺孕酮微球的含量测定.
作者:白海芬;张蜀;邓红;林华庆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考察微生态制剂鼠李糖乳杆菌片对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高、中、低3个剂量的鼠李糖乳杆菌片实验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抗生素(氨苄青霉素)联合致病菌(鼠伤寒沙门菌)诱发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实验组分别灌胃不同剂量(1.0×108、1.0×107和1.0×106CFU·kg-1)的鼠李糖乳杆菌片,阳性对照组灌胃使用丽珠肠乐胶囊0.3 g,连续给药7天,通过对小鼠腹泻程度的观察和肠道菌群分析,考察该活菌制剂的干预作用.结果:用药7天后,鼠李糖乳杆菌片高、中剂量组小鼠的腹泻程度显著改善,量效关系明显.与模型组相比,该制剂高、中剂量组小鼠盲肠内容物中肠杆菌、肠球菌数量显著降低,且下降的乳杆菌、双歧杆菌的数量也恢复正常.结论:鼠李糖乳杆菌片可有效改善抗生素及致病菌诱发的小鼠肠道菌群失调及腹泻症状.
作者:王桂英 刊期: 200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