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H+交换器是一类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膜上的离子交换蛋白,可介导胞外钠离子和胞内氢离子的交换,与肿瘤生长、代谢、血管新生以及多药耐药等密切相关,故有望成为抗肿瘤药物开发的新靶点.介绍了Na+ -H+交换器基本原理及其抑制剂研究进展,旨在为抗肿瘤新药的开发拓宽思路并提供参考.
作者:王卓;徐云根;郭青龙;王秋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介绍近年来胃内滞留释药系统的研究进展.胃内滞留释药系统可增加以胃肠道上部吸收为主的药物的吸收,延长药物作用时间,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目前胃内滞留释药系统主要有5种类型:胃内漂浮型、胃内黏附型、胃内膨胀型、胃底沉降型和磁性胃内滞留型.
作者:施祥杰;周建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雌激素受体β在多种妇科肿瘤中表达异常,且与绝经后综合征等雌激素相关疾病的关系密切.介绍雌激素受体β的结构与亚型,其与几种常见妇科肿瘤的关系,以及与该受体相关药物的研发近况.
作者:李慧;安莲效;顾月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概述了网格计算技术的基本原理,系统介绍了网格计算技术的主要体系架构及在医药行业中的主要应用.网格计算作为新一代的分布式计算技术,为医药科研工作提供了高效、低成本的资源共享和信息处理解决方案,已在发达国家的医药企业和科研机构得到广泛的应用.
作者:焦强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基因技术公司(Genentech)近期报告了两项Ⅲ期临床研究结果,宣布由其开发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Lucentis(ranibizumab)可改善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患者的视力.
作者:杨臻峥 刊期: 2010年第02期
Salix制药公司近期宣布其开发的广谱抗生素Xifaxan(rifaximin)的两项Ⅲ期临床研究获得了阳性结果.在这两项大规模、多中心、各由600名非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参加的研究中,受试者接受Xifaxan 550 mg或安慰剂,每日3次,共2周.
作者:杨臻峥 刊期: 2010年第02期
葛兰素史克(GSK)开发的口服血管生成抑制剂Votrient(pazopanib) 对肾癌的疗效已获得了FDA抗肿瘤药专家组的肯定.
作者:杨臻峥 刊期: 2010年第02期
近期,FDA专家组一致推荐将Auxilium制药公司开发的Xiaflex(梭状芽孢杆菌胶原酶,CCH)用于杜普伊特伦挛缩(Dupuytren's disease)的治疗.关节炎顾问小组称,Xiaflex对患有杜普伊特伦挛缩的病人有显著疗效,且安全性比外科手术更高.
作者:杨臻峥 刊期: 2010年第02期
诺华公司(Novartis)近期公布了对其开发的口服多发性硬化症治疗药物fingolimod(FTY-720)进行的一项名为FREEDOMS的Ⅲ期临床研究结果,宣布已达到研究的主要指标,即本品可显著降低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的年复发率(ARR).
作者:杨臻峥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在国际头痛协会举办的第14届会议上,NuPathe公司报告了一项在530名偏头痛病人中进行的双盲、安慰剂对照的Ⅲ期临床研究结果,宣布其开发的Zelrix(舒马曲坦透皮贴剂)达到了研究的主要指标,即用药2小时后,在Zelrix组,疼痛消除的病人比例显著高于安慰剂组(18% vs 9%)(P<0.009 2);此外,Zelrix组和安慰剂组分别有53%和29%的病人获得疼痛缓解(P<0.000 1),并分别有84%和63%的病人恶心症状消失(P<0.000 1),分别有51%和36%的病人畏光症状消失(P<0.002 8).
作者:杨臻峥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拓扑异构酶Ⅱ抑制剂voreloxin(SNS-595)是日本住友制药(Dainippon Sumitomo)开发的一种抗肿瘤新药,能在肿瘤细胞周期的S期造成复制依赖性DNA损伤,使肿瘤细胞不可逆地停滞在G2期,终发生凋亡.
作者:巫凤娟;杨臻峥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嘌呤受体亚型P2Y2激动剂denufosol 四钠盐(INS-37217)是由Inspire制药公司开发的囊性纤维化(CF)治疗药物,与P2Y2受体的天然配体尿苷三磷酸(UTP)具有相似的药理作用,能增加氯和水的分泌,纤毛波动频率及黏蛋白的释放,还可增强体内黏液的转运.
作者:巫凤娟;杨臻峥 刊期: 2010年第02期
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indacaterol(QAB-149)是由诺华制药公司开发的用于治疗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新药.
作者:巫凤娟;杨臻峥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云南红药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大鼠足肿胀的抑制作用以及对大鼠血清IL-1β和TNF-α含量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以及云南红药高、中、低剂量组.除空白组外,用Ⅱ型胶原蛋白诱导其余各组大鼠建立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阳性对照组灌胃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2 mg·kg-1,云南红药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予云南红药 0.4、0.2和0.1 g·kg-1,空白组、模型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0.01 mL·g-1,所有大鼠均为每日给药1次,连续28天.记录各组大鼠右后足肿胀程度变化情况,并于第28天处死大鼠,检测其血清IL-1β和TNF-α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在注射Ⅱ型胶原蛋白后的第15天,云南红药高、中、低3个剂量组的大鼠分别在注射Ⅱ型胶原蛋白后的第22、20、18天右足肿胀率达100%;与模型组相比,云南红药高、中剂量在给药16天后即能显著抑制大鼠足肿胀(P<0.05),而云南红药低剂量组在给药24天后才产生显著抑制作用(P<0.05);云南红药高、中剂量组大鼠的血清IL-1β和TNF-α的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L-1β和TNF-α的含量分别为152.34 ng·L-1和31.76 μg·L-1,高剂量组分别为69.64 ng·L-1和15.37 μg·L-1,中剂量组分别为82.21 ng·L-1和19.44 μg·L-1.结论:云南红药能够有效阻止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发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致炎因子IL-1β和TNF-α的水平有关.
作者:吕小波;李文;杨东加;黄春球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小檗碱对腹主动脉狭窄性心肌病模型大鼠的心肌细胞中瞬时外向钾电流(Ito)和内向整流钾电流(IK1)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对大鼠进行腹主动脉狭窄手术建立心肌病模型,以急性酶解法分离大鼠单个左心室肌细胞,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钾电流.结果:相比于假手术组,心肌病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Ito和IK1的电流密度明显增加;小檗碱(10~100 μmol·L-1)可浓度依赖性降低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Ito电流密度,IC50为(43.61 ±4.31) μmol·L-1,并使Ito稳态失活曲线向负电位方向移动,半数失活电压减少,而对Ito稳态激活曲线和Ito失活后恢复曲线无明显影响;此外,小檗碱可显著降低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IK1电流密度.结论:小檗碱对腹主动脉狭窄所致心肌病中出现异常增大的Ito和IK1离子流有明显阻断作用.
作者:张伟东;林木森;于锋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建立HPLC法,对庚铂R-和S-异构体进行拆分并检测其中S-异构体含量.方法:色谱柱采用Chirobiotic R 手性柱(Astec, 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0.1% 三乙胺溶液(用乙酸调节pH为6.8)-异丙醇(55∶45);流速为0.5 mL·min-1;柱温为30 ℃;检测波长210 nm;进样量10 μL.结果:本法对庚铂异构体的分离度为2.1,S-异构体的线性范围为0.51~10.20 mg·L-1(r=0.999 8),检测限为0.2 ng,平均回收率为99.1%(RSD=0.65%,n=9).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分离效果好,可用于庚铂中S-异构体含量测定.
作者:杨小明;赵冬梅;刘钦伟;李语如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