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氮(NO)作为一种重要的信号分子,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重要影响.神经血管单元是近年来提出的从整体上描述中枢神经系统的新概念,NO对中枢系统的作用是多层次多角度的,NO与神经血管单元这个整体及其各组成单元均密切相关.综述NO及其合成酶的功能,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NO与神经血管单元的相互作用关系及以NO信号通路为靶点的相关药物研究进展.
作者:倪远宁;季晖;王琳娜;许昂;陈亚琼 刊期: 2015年第01期
2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总病例数的90%,目前研发的其新型治疗药物主要是通过调节糖代谢通路来控制血糖水平,它们可通过激活G蛋白偶联受体尤其是G蛋白偶联受体40,增强胰岛β细胞功能,促进胰岛素分泌,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达到治疗糖尿病的目的.G蛋白偶联受体40作为抗2型糖尿病的新靶点,以其潜在优势,在糖尿病治疗领域备受关注.简介G蛋白偶联受体与其配体游离脂肪酸,重点综述不同结构的G蛋白偶联受体40激动剂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牧星;杨凌云;周金培;张惠斌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吡咯并[4,3,2-de]喹啉类生物碱是从蟾蜍以及海洋生物等中提取出来的次级代谢物,具有抗寄生虫、抗病毒、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是一类有成药潜力的天然产物.综述部分吡咯并[4,3,2-de]喹啉类天然产物的生物活性、生物合成以及化学合成的研究进展,并对其现存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分析和展望.
作者:亓晨晓;杨圣伟;孙丽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涉及多条生理病理通路,选择不同通路中的多个生物标记物能够提高对心力衰竭风险评估的准确性.总结了心力衰竭发生发展过程中与心肌损伤、内皮功能障碍、神经激素紊乱、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过程相关的生物标记物,基于多标记物评价方法的数学模型及多标记物法在心力衰竭和药物心脏毒性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作者:严颐丹;江慧勇;王艺璇;何华;柳晓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多数抗肿瘤药物的水溶性差、系统毒性和多药耐药性已成为其临床应用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而利用聚乙二醇材料构建前药或合适的递药系统来克服这些问题,备受广大药学研究者的关注.以具有良好抗肿瘤活性和分子荧光特性的阿霉素为例,综述聚乙二醇在化疗药物前药和递药系统的构建及制备等成药性研究中的应用,为高效低毒抗肿瘤药品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作者:王林;丁娅;张灿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石墨烯及其衍生物氧化石墨烯因具有水溶性好、比表面积大、载药量高以及易于修饰等优势,近年来在生物医药领域尤其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应用研究发展迅速.综述石墨烯及氧化石墨烯作为新型药物载体材料所具有的特性和生物安全性、表面修饰方式以及在肿瘤靶向递药系统中的应用,为其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研究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
作者:赵媛媛;殷婷婕;霍美蓉;周建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雷洛昔芬和泰莫西芬是人工合成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具有与雌激素受体的高亲和力,并且拥有在不同的靶组织可分别表现为雌激素激动剂和拮抗剂的特性,因此又被称为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这类药物的出现为患绝经后综合征的女性病人提供了新的用药选择.着重综述雷洛昔芬和泰莫西芬等具代表性的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在绝经后女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潘建武;李慧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基于各学科信息作出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方面的综合评价是新药研究评价的灵魂,是一个多学科、多组织参与的综合决策过程.根据新药评价研究的实际工作经验,介绍一个新药临床试验综合评价的逻辑性、结构性的工作思考模式,有助于将不同专业的技术信息和技术结论有机整合,作出科学决策.
作者:王庆利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