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g蛋白家族是一种具有促进多种组织和细胞增殖、抑制凋亡等多功能的蛋白超家族.新研究表明,Reg蛋白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密切相关.重点阐述Reg蛋白在糖尿病、自身免疫疾病、炎症、癌症等疾病中发挥的作用及其作为新型药物应用于相关疾病治疗的研究进展,为Reg蛋白的药物研发提供了思路.
作者:李想;张雪晴;尹天琦;王旻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由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s)介导的葡萄糖醛酸结合反应是多种内源性和外源性化合物在体内代谢、消除的重要途径.酚类化合物由于其多样的药理活性而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此类物质在体内易经UGTs代谢,生物利用度低.综述近年来酚类化合物经UGTs代谢及由UGTs介导的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胡光南;张尊建;宋瑞 刊期: 2018年第03期
Bromodomains (BRDs)是一类能够特异性识别乙酰化赖氨酸并形成驱动活性转录的蛋白质复合物的保守蛋白结构域,而组蛋白赖氨酸的N端乙酰化或去乙酰化修饰可改变染色质的结构,调控基因的转录激活和转录抑制.BRDs小分子抑制剂能够和乙酰化赖氨酸竞争性地与BRDs的疏水口袋结合,在表观遗传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治疗肿瘤、炎症、自身免疫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等方面也显示出巨大的研究潜力.综述BRDs抑制剂及其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为高效、选择性BRDs小分子抑制剂的设计与开发提供参考.
作者:卞媛媛;马宇;陈亚东;唐伟方 刊期: 2018年第03期
异柠檬酸脱氢酶(IDH)是人体代谢过程中重要的酶,参与三羧酸循环,催化异柠檬酸转化为α-酮戊二酸(α-KG).突变的IDH能催化α-KG转化为2-羟基戊二酸(2-HG),2-HG不是体内正常的代谢产物,高浓度的2-HG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及各种肿瘤的发生紧密相关.针对IDH突变的抑制剂能显著降低2-HG的水平,成为一些肿瘤药物开发的热点.综述IDH突变在AML和肿瘤中的作用及目前在研IDH突变体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禾;刘晓蓉;尤启冬 刊期: 2018年第03期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是日益普遍的全球性代谢性肝损伤,可能由遗传因素、多重代谢紊乱等多因素共同引起,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NASH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控制代谢状态、改变生活方式,但长期依从性很低,也不适用于所有NASH患者.传统中药不但具有抗氧化、抗炎和降低血脂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在临床研究中还表现出疗效较好、毒副作用较低的显著优势.主要从免疫代谢方面综述NASH的研究进展及中药干预,为深入研究NASH的药物治疗提供新靶点和新思路.
作者:范启林;郑侠;张玉彬 刊期: 2018年第03期
2018年2月,美国、欧盟和日本共批准26个新药,包括新分子实体、新有效成分、新生物制品、新增适应证及新剂型药物.对全球首次获得批准的新分子实体、新有效成分、新生物制品进行分析,重点介绍这些药物的临床研究结果和研发历史进程.
作者:孙友松 刊期: 2018年第03期
药物代谢产物鉴定是药物代谢研究的重要环节,也是药理药效研究的物质基础.在药物代谢产物分析检测中,质谱技术因具有适用范围广、灵敏度高等优势而成为药物代谢产物的主要检测手段.基于质谱技术的药物代谢产物鉴定常用的方法有标准品比对、文献及数据库比对、质谱图谱解析、放射性同位素标记以及计算机辅助鉴定.综述近年来常用于药物代谢产物鉴定的质谱鉴定方法研究进展,以期为药物代谢产物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王慧英;王锐;杨华;李萍 刊期: 2018年第03期
基于模型的meta分析(MBMA)是近年来新提出的一种用于药物研发的定量分析方法,通过建立药效学模型和统计模型,合并临床研究,并引入协变量来考察药物剂量、疗程、基线等因素对疗效的影响,且基于药效学模型进行不同给药方式或不同严重程度下药效的模拟和预测.MBMA是药物研发过程中比较药物疗效、制定药物研发决策以及优化给药方案的一个重要工具.简述MBMA方法及其特点,重点介绍近年来国内外有关MBMA在药物研发中应用情况,以期为MBMA在药物研发过程中进一步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韦春香;何华;柳晓泉 刊期: 2018年第03期
β-葡萄糖醛酸苷酶(GUS)是肠道菌群产生的一类重要的水解酶,其可催化多种药物及内源性激素的葡萄糖醛酸苷发生水解反应.研究显示肠道菌GUS可影响多种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行为和效应的发挥.值得注意的是,某些药物(如伊立替康、吲哚美辛等)的葡萄糖醛酸化产物可被肠道菌GUS快速水解为具有强毒性的苷元,后者在肠道局部累积可引发严重的胃肠不良反应.因此,肠道菌GUS已成为减缓伊立替康等药物胃肠不良反应的重要靶标之一,而开发安全、强效的肠道菌GUS抑制剂对于缓解临床药物引发的致死性腹泻具有重要意义.综述肠道菌GUS的结构及功能、GUS抑制剂的筛选方法及肠道菌GUS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作者:翁仔淼;吕珊珊;葛广波;王平;侯洁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糖皮质激素(GC)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其诱导的骨质疏松症(GIOP)为治疗引起的主要不良反应.由于对GIOP缺乏充分认知,很多长期服用GC的患者未进行及时合理的预防及治疗.根据相关文献及新指南,重点介绍了GIOP的发病率、发生机制、危险因素及防治方法,为临床防治GIOP提供参考.
作者:葛泳含;束庆;葛卫红 刊期: 2018年第03期
1 药源性疾病的研究现状药源性疾病(drug-induced disease,DID)是指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引起人体功能异常或组织结构损害而出现系列临床症状的疾病,是药物不良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后果[1].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更为多样和复杂的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亦可能引发药物不良反应,甚至诱发药源性疾病.据文献报道,药源性疾病也已成为主要致死性疾病之一,仅次于心脏病、癌症、慢性肺病和脑卒中,严重威胁了人类的健康,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2].因此,预防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实现早期诊断并建立行之有效的疾病风险防控措施是解决药源性疾病的关键所在.
作者:肖小河 刊期: 201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