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
  • 国际刊号:2-52
  • 国内刊号:1003-5370
  • 影响因子:2.14
  • 创刊:1981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52
  • 全年订价:46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哥白尼索引(波兰),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中西医结合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3年9期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85例SARS恢复期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对SARS恢复期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SARS恢复期患者85例,分为治疗组62例,对照组23例,两组均采用西医的对症治疗,治疗组另加用中药系列方辨证用药,每日1剂内服,共治疗3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生存质量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前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经过3周后复查,两组的生存质量评分较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总分以及心理情绪评分,治疗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为优.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改善SARS恢复期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边永君;齐文生;宋庆桥;李攻戍;付亚龙;唐旭东;姜在晻;王映辉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络活胶囊降压作用及对血浆肾上腺髓质素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的影响

    目的:观察络活胶囊降压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分层、单盲、阳性药物对照进行临床试验.9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服用络活胶囊;对照组服用北京降压0号,疗程4周.观察指标:安全性观测、临床症状、血压、血液流变学检查、血脂、肾上腺髓质素(AdM)、血浆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结果:络活胶囊降压总有效率85.00%,对照组总有效率86.67%,两组降压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915);络活胶囊组部分临床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络活胶囊组可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状态(P<0.01)、减轻高血压病患者血脂紊乱的状态(P<0.05)、调节血浆肾上腺髓质素(P<0.05)及血浆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水平(P<0.05).结论:络活胶囊治疗Ⅰ、Ⅱ级高血压是安全的,无毒副反应出现.

    作者:于向东;周文泉;崔玲;金龙;王硕仁;李艳荣;秦腊酶;刘京华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康欣胶囊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及β-淀粉样蛋白的影响

    目的:观察康欣胶囊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D)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 β-Ap)的影响.方法:将VD患者6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加服康欣胶囊,对照组加服喜得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HCY、β-Ap水平及简易智能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日常生活功能水平(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量表、中医证候评分的变化.结果:康欣胶囊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浆HCY、β-Ap水平(P<0.01),提高MMSE评分,降低ADL评分,改善中医证候.结论:康欣胶囊可有效调节VD患者血浆HCY、β-Ap水平.

    作者:蔡晶;杜建;黄俊山;林求诚;陈可冀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参附注射液对全身麻醉苏醒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全身麻醉苏醒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40例ASAⅠ~Ⅱ级、全身麻醉时间为3~4h的择期腹部手术患者,手术结束后送入麻醉恢复室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试验组,入室后静脉滴注参附注射液1.0ml/kg(加入生理盐水共100ml);对照组,入室后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采用双盲原则,观察并记录用药后患者自主通气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离室时间及格拉斯哥(GCS)评分情况,并于用药前,用药后5、15、30min各采外周静脉血2ml测定各时间点血浆β-内啡肽(β-EP)的含量.结果:试验组的自主通气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离室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1);试验组的GCS评分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血浆β-EP随着患者逐渐苏醒其浓度逐渐升高,而试验组与对照组同期血浆β-EP的含量比较,用药前与用药后5min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用药后15min、30min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1);各组用药后5min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用药后15、30min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参附注射液可加快全身麻醉后苏醒,其机制可能与其升高血浆β-EP的作用有关.

    作者:郑传东;闵苏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治风化痰平哮方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发作期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治风化痰平哮方对小儿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的疗效.方法:将60例小儿支气管哮喘发作期轻、中度患者随机分为治风化痰平哮方组(以下简称治疗组,40例)和西药对照组(以下简称对照组,20例).治疗前后对疗效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血清IgE、血浆内皮素(ET)等指标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2.5%,与对照组(75.0%)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寒哮、热哮分型与疗效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ET、IgE、EOS均较治疗前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治风化痰平哮方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疗效与西药对照组相当,有改善实验室指标的作用.

    作者:陈可静;郝小梅;刘梅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生长抑素应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在现有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基础上,早期短疗程联合应用生长抑素,能否进一步提高疗效.方法:将6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生长抑素组(30例)和基础治疗组(30例).两组均给予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生长抑素组另加用生长抑素以250μg/h连续用唯泵静脉泵入持续72h.比较两组多项实验室指标、病情程度、脏器功能衰竭发生率、局部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等疗效指标.结果:生长抑素组血淀粉酶、血脂肪酶、C反应蛋白(CRP)、乳酸脱氢酶(LDH)、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等的恢复优于基础治疗组(P<0.05).生长抑素组局部并发症和脏器衰竭发生率低于基础治疗组,但差异无显著性.两组病死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中西医结合联合早期短疗程应用生长抑素可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病情,对病死率的影响尚需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作者:夏庆;袁琳;杨晓楠;蒋俊明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针刺治疗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2001年8月-2002年9月,笔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早期配合针刺治疗脑出血患者,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晓辉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双黄连滴眼液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疗效观察

    近年来我们采用国家新药20%双黄连滴眼液治疗树枝状、地图状浅层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对照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高殿文;陈立忠;王爱媛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中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62例疗效观察

    我院1969年开始用雷公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其良效已为世人公认.但随着雷公藤应用研究的深入,发现其有相当的副作用及复发率高的缺点,故近年来我院致力于探讨雷公藤配合其他中药治疗RA,以期解决以上问题,结果令人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恩霖;邢芳;吴文宗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分析

    自1997年2月-2002年3月,笔者对318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用不同方法分组治疗,观察疗效,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宁刚;王佩军;刘杰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艾迪注射液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观察

    我科于2000年12月-2002年12月以艾迪注射液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29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曹明溶;汤汉林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艾迪注射液配合放、化疗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

    中药在减轻放、化疗毒副作用的同时,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治疗肿瘤的效果,从而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现将我科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放、化疗和放、化疗配合艾迪注射液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

    作者:赵兴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补气养阴化瘀法防治阿霉素心脏毒性的临床观察

    我们于1996年4月-2002年1月,以补气养阴化瘀法并研制出纯中药制剂保心康,用于防治阿霉素(adriamycin,ADR)心脏毒性,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隋道敬;冯晓敬;王淼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三七总皂甙对免疫介导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造血祖细胞的增殖作用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甙(PNS)对免疫介导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小鼠模型血细胞生成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介导法进行再障造模,Balb/c小鼠经60Coγ射线亚致死量照射后,自尾静脉输入DBA/2小鼠的淋巴细胞,随机分成4组,即模型组、PNS治疗高、中和低剂量组(每只3.2、1.6、0.8mg/d),并设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给药,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治疗12天后,做血白细胞计数、骨髓病理检查和粒系、红系造血祖细胞(CFU-GM、CFU-E)集落培养.结果:(1)PNS升高白细胞数,与模型组比较,PNS高、中和低剂量组的白细胞数提高率分别为(34.3±2.9)%,(29.2±1.7)%和(14.5±1.6)%(P<0.01或P<0.05).(2)改善骨髓抑制,骨髓病理检查模型组出现大片空白区,被大量的脂肪组织代替,而PNS治疗组造血组织结构较完整,造血细胞量丰富.(3)促进造血祖细胞增殖,高、中和低剂量PNS对CFU-GM集落提高率分别为(64.4±2.8)%、(67.3±2.4)%和(21.9±1.8)%(均P<0.01);CFU-E集落的提高率分别为(31.9±3.6)%、(20.7±2.4)%和(12.8±2.6)%(P<0.01或P<0.05).结论:免疫介导性再障小鼠在骨髓抑制、造血功能低下时,PNS通过促进骨髓粒系、红系造血祖细胞的增殖,改善骨髓造血组织增生,从而促进血细胞的生成.

    作者:盖云;高瑞兰;牛泱平;金锦海;史亦谦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补肾通脉方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胰岛素信号转导的影响

    目的:观察补肾通脉方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胰岛素抵抗(IR)模型大鼠肌肉和脂肪组织中胰岛素刺激后的胰岛素受体(InsR)和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酪氨酸磷酸化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治疗组以纯中药制剂补肾通脉方进行干预;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均用脂肪占总热卡含量61%的高脂饲料饲养8周,正常组喂以普通饲料;常规测定空腹血糖(FBG)及葡萄糖负荷后1、2h血糖(BG-1h, BG-2h),以放射免疫法测定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采用免疫沉淀及Western blot技术测其肌肉及脂肪组织中胰岛素刺激后的InsR和IRS-1酪氨酸磷酸化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FBG虽无明显变化,但Fins显著降低(P<0.01),因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明显升高(P<0.01);治疗组BG-1h和BG-2h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P<0.01);治疗组大鼠肌肉和脂肪组织中InsR β亚单位和IRS-1酪氨酸磷酸化蛋白电泳条带密度明显增加.结论:补肾通脉方对大鼠IR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IR大鼠肌肉和脂肪组织中InsR和IRS-1在胰岛素刺激后的酪氨酸磷酸化水平,改善胰岛素信号转导等环节有关.

    作者:黄冬梅;陆付耳;黄光英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的建立及智脑胶囊干预作用的研究

    目的:建立符合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病, AD)临床及病理特征的实验性AD动物模型,观察智脑胶囊对该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及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β-淀粉样蛋白(β-AP)大鼠侧脑室注射及转移生长因子β1(TGFβ1)脑内注射制作实验性AD大鼠模型.应用避暗法和水迷路法测定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并采用免疫组化及图像分析定量法检测实验性AD模型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结构CA1区β-AP沉积斑数目及截面积.结果:经改进由β-AP联用TGFβ1诱导的实验性AD模型大鼠既表现有行为学改变(学习记忆障碍),又具典型的AD病理学特征(β-AP沉积斑).智脑胶囊能有效地改善实验性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减少模型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结构CA1区β-AP沉积斑数目及截面积.结论:β-AP联用TGFβ1诱导的实验性AD模型大鼠是一接近临床的较好模型,可用于抗痴呆药物的筛选和药效评价.智脑胶囊能明显提高该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减少模型大鼠大脑皮层、海马结构CA1区β-AP沉积斑数目及截面积,这是其发挥抗痴呆效应的主要机制.

    作者:韩明向;杨文明;李泽庚;张国梁;鲍远程;邵正斌;胡兵;刘爱平;丁锦东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消肿化结散治疗预防接种致局部软组织红肿硬结210例

    笔者采用自制消肿化结散,局部外用湿热敷治疗接种百白破三联疫苗(DPT)后引起的局部软组织红肿硬结210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琪;刘慎英;王立芹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的体会

    1996年2月-2001年12月,笔者应用叶任高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慢肾衰)的经验方作为基本方,随证加减治疗113例早、中期慢肾衰患者并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文;关晓东;叶任高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川芎嗪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心肌微循环的保护作用

    我们进行了川芎嗪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后心肌微循环保护作用的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楼正家;郑文龙;诸葛丽敏;欧阳侃;林荔华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中药体外抗肿瘤效应血清药理学研究现状与前景

    体外抗肿瘤的实验方法是中药抗肿瘤机理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但对于抗肿瘤中药及其复方来说,因粗制品含有大量杂质,如直接加入离体反应系统,其渗透压、pH值、糅质、无机盐离子等非特异性理化因素将会严重干扰实验的结果,科学性差,难以反映药效的真实性.

    作者:韩克起;凌昌全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新癀片、龙血竭和血康胶囊治疗舌乳头炎的临床观察

    舌粘膜不仅是许多口腔粘膜病的好发部位,而且许多全身性疾病有特殊的征兆反映于舌粘膜.中医对舌的情况非常重视,认为心主舌,在窍为舌.已有研究表明口腔粘膜病与血液流变学等微循环因素关系密切[1-4].舌乳头炎的发生和发展亦与多因素有关,且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常规治疗方法疗效不佳[1,2],近几年来我们对该病的血液流变学等微循环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应用新癀片、龙血竭和血康胶囊治疗舌乳头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延琳;王嘉陵;杨芙蓉;李明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40例疗效观察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呼吸困难性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呼吸系统疾病.笔者在常规平喘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镇喘汤治疗发作期支气管哮喘4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达仁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中医治疗高血压病若干思考

    高血压病是我国目前非传染性疾病中患病率高、心脑血管并发症严重的疾病.40年来,中医主要以肝肾阴阳模式治疗本病,取得了一些成绩,笔者在此就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一些问题谈一些看法,不当之处,敬请同道指正.

    作者:王振涛;韩丽华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滋阴泻火中药对性早熟模型大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及其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滋阴泻火中药对达那唑诱导的性早熟模型大鼠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和垂体GnRH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滋阴泻火中药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动物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生理盐水组和中药组.模型组、生理盐水组和中药组动物5日龄时皮下注射达那唑300μg;中药组在15日龄时开始喂饲滋阴泻火中药,生理盐水组同时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大鼠下丘脑GnRH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观察下丘脑GnRHmRNA和垂体GnRH受体mRNA的表达.结果:和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生理盐水组大鼠阴门开启和建立性周期的时间提前,下丘脑GnRHmRNA和垂体GnRH受体mRNA的表达升高,下丘脑GnRH免疫阳性神经元减少;中药组大鼠阴门开启和建立性周期的时间延缓,下丘脑GnRHmRNA和垂体GnRH受体mRNA的表达降低,下丘脑GnRH免疫阳性神经元增多.结论:滋阴泻火中药可能通过抑制下丘脑GnRH的合成和释放以及降低垂体对GnRH的反应性,抑制提前启动的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这可能是滋阴泻火中药治疗性早熟的机理.

    作者:田占庄;赵宏;陈伯英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中药狼疮静颗粒对狼疮性BXSB小鼠脾脏CD4+T、CD19+B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研究中药狼疮静颗粒对BXSB狼疮性小鼠脾脏CD4+T、CD19+B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运用流式细胞术、免疫双荧光染色法检测脾脏CD4+T、CD19+B细胞凋亡.结果:雄性BXSB小鼠脾脏CD4+T、CD19+B细胞凋亡加速,中药狼疮静颗粒可明显抑制BXSB小鼠脾脏CD4+T、CD19+B细胞凋亡率.结论:中药狼疮静颗粒通过抑制T、B淋巴细胞过度凋亡,可能阻抑了过量核酸抗原释放,从而抑制了B细胞的异常增生活化,使自身抗体产生减少而达到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目的.

    作者:刘喜德;金实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新世纪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规划教材主编、副主编会议纪要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中药治愈嗜酸细胞性小肠炎1例

    病历简介患者,女性,64岁,因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1天于2003年1月27日就诊.

    作者:杨卓;王长洪;王立新;朱虹;陈山泉;张再辉;刘杨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静脉滴注穿琥宁致过敏反应1例

    病历简介患者,男,27岁,战士,因咽痛2天,发热5h入院检查,T:39.1℃,P:125次/min,Bp:120/80mmHg,血常规:白细胞12.9×109,其中淋巴细胞:0.20,单核细胞:0.025,粒细胞:0.773.

    作者:刘丽娜;宋立哲;武俊荣 刊期: 200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