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艾迪注射液对食管鳞癌放疗患者Th1/Th2转录因子和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60例食管鳞癌患者随机分为放疗组和放疗加艾迪注射液组(治疗组),每组各30例,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外周血Th1和Th2型转录因子与细胞因子的表达,同期选取20名体检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Q-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转录因子T-bet、GATA-3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中细胞因子IFN-γ、IL-2、IL-4及IL-10的表达.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食管鳞癌患者Th1型转录因子T-bet和细胞因子IFN-γ、IL-2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Th2型转录因子GATA-3和细胞因子IL-4、IL-10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治疗前比较,放疗组治疗后T-bet、IFN-γ及IL-2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GATA-3和IL-4、IL-10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治疗组治疗后T-bet、IFN-γ及IL-2的表达水平略降低,GATA-3、IL-4及IL-10的表达水平略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鳞癌患者体内存在Th1/Th2漂移,放疗不能逆转Th1/Th2漂移,放疗同期静脉滴注艾迪注射液能抑制Th1/Th2漂移,提高机体免疫力,同时具有放射增敏和减轻放疗不良反应的作用.
作者:王强;陈德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参麦注射液对体外循环(CPB)所致急性肺损伤(ALI)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30例CPB下首次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两组患者常规麻醉后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试验组于麻醉诱导插管后CPB转机前将参麦注射液0.6 mL/kg加入25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完毕,对照组在同一时间予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分别于麻醉诱导前、CPB停机后0.5、2、6、24 h,取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记录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吸入氧浓度(FiO2),计算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DO2]以及呼吸指数(RI),并留取血清测定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nsion molelue-1,sICAM-1)、血内皮素-1(endothelin-1, ET-1)和一氧化氮(NO)浓度.结果 两组术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主动脉开放和CPB停机后时间的延长,P(A-a)DO2、RI显著升高,并于停机后2 h达高峰,试验组停机后0.5~24 h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各时点P(A-a)DO2与本组麻醉诱导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停机后2~24 h RI与本组麻醉诱导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sICAM-1浓度CPB后逐渐升高,停机后2 h达到高峰,停机后0.5~6 h明显高于术前(P<0.05或P<0.01);两组ET-1浓度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或P<0.01),而停机后0.5~2 h试验组升高的幅度低于对照组(P<0.01);血NO浓度在CPB后明显下降,CPB停机后0.5~24 h均明显低于术前(均P<0.01),但试验组下降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参麦注射液通过抑制炎性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对抗脂质过氧化,改善CPB后肺换气和氧合功能,减轻CPB后急性肺损伤.
作者:陈菲菲;林丽娜;缪剑霞;胡明伦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候与临床症状及生物学指标间的相似性.方法 在对变量进行归一化处理的基础上,采用夹角余弦、相关系数、相似度D及谱图相似度等4种相似度分析方法对279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临床表征信息(症状)、生物学指标和证候进行相似性分析.结果 获得相应的相似度矩阵,以分别反映中医证候和症状与生物学指标之间的相似性,4种方法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相似度D法、夹角余弦法和谱图相似度法与传统的相关系数法相比匹配度显著提高,灵敏度高、取舍定量合理,方法可靠,较切合临床实际.结论 通过相似度分析方法所得证候与临床信息间的相似关系与临床实际基本相符.该技术可简化临床指标数量,为寻找中医证候特征提供简捷、可靠的方法.
作者:苏越;王磊;张华;张琴;陆奕宇;刘平;苏式兵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四子种王胶囊结合西药治疗男性不育症的疗效.方法 将精液异常导致男性不育患者261例随机分为3组.西医组64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中医组87例,采用中药四子种王胶囊治疗;中西医结合组110例,采用常规西药加中药四子种王胶囊治疗.各组均治疗 90天为1个疗程,比较用药前后各组精液参数变化并对其配偶妊娠情况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西医组用药前后精液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组、中西医结合组用药后精液参数改善,用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中西医结合组用药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妊娠率明显提高,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四子种王胶囊结合西医治疗男性不育症,可改善男性不育患者精液质量,提高男性不育症的治愈率.
作者:王旭初;王国华;徐福琴;刘文轩;王琰;潘天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淋巴瘤前后超声造影灌注的动态变化.方法 10例恶性淋巴瘤患者经不同周期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对21个病变淋巴结(颈部、髂血管旁、后腹膜)和7个脾浸润病灶进行超声造影观察,分析其造影增强的图像特点.结果 淋巴结病灶治疗前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方法(CDFI)示血流分布类型及连续增强超声造影(CEUS)增强分布方式均有明显差异(P<0.05);脾脏病灶治疗前后CEUS增强方式分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超声造影能有效地用于恶性淋巴瘤中西医结合治疗后随访并指导后续治疗.
作者:郑笑娟;蒋勇;史晓龙;彭敏霞;杨序春;张国良;邱蕾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行肠汤加减干预对慢传输型便秘的结肠动力学的影响,观察其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慢传输型便秘患者118例,分层区随机分为治疗组59例,予行肠汤加减治疗;对照组59例,予肠动力药莫沙必利治疗;疗程均为30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72 h结肠传输试验,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症状积分,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并随访1年,比较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积分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愈率为76.27%,总有效率为93.22%,对照组治愈率为47.45%,总有效率为72.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1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χ2=10.40,P=0.001);治疗组治疗后结肠传输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过程仅见轻度胃肠道反应,不良反应率低(治疗组5.08%;对照组8.47%),均未影响治疗.结论 行肠汤能有效改善胃肠动力学,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张玲玲;张君;王玉中;王丹霞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补阳还五汤有效组分生物碱、苷对凝血酶刺激的血管内皮细胞株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及其信号转导机制.方法 (1)体外培养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细胞,以凝血酶(Thr)刺激,加入原方、生物碱、苷后培养,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黏附分子PECAM-1(CD31)、ICAM-1(CD54)、E-selectin和PKCα的表达;(2)培养的ECV-304细胞,分别给予Thr、Thr+H7[1-(5-异喹啉磺酰基)-2-甲基哌嗪]、PMA(佛波脂)、PMA+H7、Thr+CATG(组织蛋白酶-G)、Thr+原方、Thr+生物碱、Thr+苷,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蛋白激酶Cα(protein kinase C α,PKCα)、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hospho-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p38MAPK)、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hospho-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p-ERK)和核因子-κB (nuclear factor-κB,NF-κB)表达的变化.结果 (1)凝血酶刺激后黏附分子PECAM-1、ICAM-1和E-selectin增强(P<0.05).与凝血酶组比较,原方组这3种黏附分子表达降低(P<0.05);生物碱组和苷组PECAM-1、ICAM-1表达降低(P<0.05), E-selectin表达无显著变化;(2)凝血酶可促进ECV-304细胞PKCα的表达(P<0.01).PKC激活剂PMA刺激细胞后,PKCα表达增强(P<0.01);PKC抑制剂H7作用于PMA刺激的ECV-304细胞后,PKCα表达被抑制;PAR-1抑制剂CATG作用于凝血酶刺激的细胞后,PKCα表达被显著抑制(P<0.05).原方(50、100 mg/mL)、生物碱(2 mg/mL)和苷(1.25、2.5、5 mg/mL)均可显著抑制凝血酶诱导的PKCα表达(P<0.05);(3)凝血酶刺激后细胞p-p38MAPK及p-ERK表达无变化,加入PMA、H7、CATG后,p-p38MAPK及p-ERK表达亦无变化.原方及有效组分生物碱和苷对p-p38MAPK和p-ERK表达无显著影响;(4)各组NF-κB的表达均无显著变化.结论 补阳还五汤可下调凝血酶诱导的ECV-304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生物碱和苷可能是方中产生该作用的有效物质.凝血酶激活ECV-304细胞的作用主要是通过PKC活化而介导的,p38MAPK、ERK、NF-κB信号通路并不是凝血酶活化ECV-304细胞的主要信号途径,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组分生物碱、苷可能通过抑制凝血酶激活PKC这一信号途径而发挥其抗凝血酶活化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
作者:欧明娥;唐利文;李花;邓常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阿司匹林(Asp)及二者联用对人胃腺癌SGC-7901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建立人胃腺癌SGC-7901裸鼠左腋窝外侧皮下移植瘤模型31只,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对照组7只,Asp组8只,As2O3组8只,联合用药组8只;均腹腔给药,连续用药14天.停药48 h后处死裸鼠,测量各组裸鼠移植瘤体积、重量变化,计算肿瘤抑制率;观察移植瘤及各组织(心、肝、肾等)变化;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增殖相关蛋白Ki 67及凋亡抑制蛋白Bcl-2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的表达情况.结果 联合用药组肿瘤体积及重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重量与As2O3组、Asp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s2O3组、Asp组及联合用药组体积抑瘤率分别为59.12%、47.60%、76.70%;重量抑瘤率分别为35.60%、45.44%、63.90%.SP染色显示,与对照组比较,As2O3组、Asp组、联合用药组均可不同程度下调蛋白Ki 67和Bcl-2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与As2O3组、Asp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Bax的表达与其他组比较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As2O3和Asp对抑制胃癌细胞生长具有一定协同增效作用,且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作者:邱静;吴永平;柳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柴胡皂甙-d(saikosaponin d, SSd)对鸡胚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的机制.方法 制备鸡胚绒毛尿囊膜 (chorioallantoic membrane, CAM)模型,86个制备成功,鸡胚开窗后,随机分为4组:SSd大剂量(20 μg/mL)组,16个;SSd中剂量(10 μg/mL)组,19个;SSd小剂量(5 μg/mL)组, 25个;对照(PBS,0.01 mol/L)组,26个.将药物或试剂20 μL置于CAM表面的载体上.3天后,用数码照相机照像记录血管生长情况;HE染色,普通光镜下观察炎性细胞计数;Leica图像分析系统计算血管生成反应阳性率.结果 胚龄第6天时,CAM血管生长呈叶脉状,以载体为中心呈放射状生长,可见血管辐轴,贯穿于载体.加样后SSd各剂量组血管生成明显减少,明胶海绵周围放射状走行的微血管极不明显,可见血管截断、缺如现象.显微镜下SSd各剂量组明胶海绵内及周围CAM间充质内微血管数目及炎性细胞浸润数目均较对照组减少.SSd对中、小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明显(P<0.05, P<0.01),而对大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较弱,和对照组比较(5.06±1.89 vs 5.56±2.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CAM大血管生成数目与炎性细胞浸润程度未见明显的相关关系(r=0.117,P>0.05);随着炎性细胞浸润数目的 增加,CAM小血管生成明显增多,两者呈显著正相关(r=0.971,P<0.01).结论 SSd能够抑制鸡胚生理性血管生成,对中、小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明显,而对大血管形成未见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SSd抑制白细胞的游走、活化作用密切相关.
作者:王宝峰;程延安;党双锁;刘振国;贾晓黎;马红兵;王西京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是一种以黏膜和黏膜下层浸润为主,特发于大肠的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 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样脓血便、里急后重.近年来东欧、南美、亚洲等低发地区的发病率有大幅增加的趋势[1].UC病因复杂,目前多认为与环境、微生物感染、遗传、免疫等多种因素有关.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UC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免疫因素尤其是细胞免疫在UC发病机制中的地位越来越受重视,同时中医学对其研究也取得较大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作者:翁一洁;郑学宝 刊期: 2009年第05期
21世纪生物和信息在科学、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得尤为突出.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顺利完成,蛋白质组学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它作为后基因时代功能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核心技术之一,在生物学、医学等各个领域日益成为强大的技术支撑.而蛋白质组学从整体水平研究蛋白质的表达和功能的方法与中医基础理论的整体观相符,能够为中医药的研究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实验平台.
作者:杨东宁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由于医学技术水平的进展,使得小儿恶性肿瘤5年的生存率由20%~30%上升到40%~50%,其中肾母细胞瘤的生存率已达90%,横纹肌肉瘤和神经母细胞瘤的生存率也分别达到60%和50%左右[1].但是化疗对实体瘤小儿的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仍是困扰家长和临床医生的问题.我们应用扶正健脾中药对正在接受化疗的实体瘤患儿进行了减轻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史学;祝秀丹;王焕民;秦红;李海天 刊期: 2009年第05期
2003-2007年笔者应用糖脂浓缩胶囊联合胰岛素对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进行治疗,并与单纯注射胰岛素治疗的病例作对比观察,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黄静;邹彦;薛玲玲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近年来,全子宫切除术在妇科领域施行已很普遍,是否对妇女内分泌、生活质量造成一定影响至今为止仍是医患所共同关心的话题,本研究对30例绝经前妇女行全子宫切除术者予补肾益气化瘀方,与30例未用该方者进行比较,探讨患者手术前后的生活质量,全子宫切除术对妇女生活质量的影响及补肾益气化瘀法改善生活质量的作用.
作者:詹新林;田丰莲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肿瘤的复发转移是导致恶性肿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寻求防治恶性肿瘤复发及转移的靶点是目前肿瘤研究的重点.研究表明肿瘤干细胞在肿瘤的复发转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目前尚没有靶向调控肿瘤干细胞功能的成熟的方法.中医药在防治恶性肿瘤复发转移中有较好的疗效,为了更好地发挥这种疗效,并深入探讨其作用机制,应对中医药调控肿瘤干细胞功能进行相关研究,找出中医药作用的终作用靶点.
作者:张英;林洪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本文分别从中、西药物本身特点及药动学、药效学方面对中西药物相互作用进行探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中西药物间存在配伍上和药理学上的相互协同、相互制约;合用可能增加或减少不良反应,甚至发生毒性反应.中西药物合用时,应了解组方中各种药物化学成分的性质及药理作用,进行佳的合并应用,避免不良的药物相互作用,以达到提高疗效、安全无害的目的 .
作者:龙项;李浩;湛延风;冯默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温阳益气平喘方对支气管哮喘大鼠肺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及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1)的调节作用.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组、模型组、温阳益气平喘高剂量组、温阳益气平喘低剂量组、桂龙咳喘宁组及氨茶碱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以卵蛋白致敏并吸入激发法制备大鼠支气管哮喘模型,各治疗组均从第1次哮喘激发开始(造模第3周)至处死前每天灌胃给药,给药4周后处死大鼠,观察肺组织NO和ET-1含量和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低剂量组大鼠支气管管壁和平滑肌厚度、嗜酸性粒细胞以及肺组织NO、ET-1含量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支气管管壁和平滑肌厚度、嗜酸性粒细胞以及肺组织NO、ET-1含量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高、低剂量组明显低于桂龙咳喘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氨茶碱组比较,高剂量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O、ET-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阳益气平喘方可减少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降低肺组织NO和ET-1含量,抑制支气管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等病理过程.
作者:王晓红;杨牧祥;于文涛;段旭东;徐华洲;王保法 刊期: 2009年第05期
随着西方现代医学大量传入中国,中国传统医学面临许多障碍.(1) 针灸穴位特异性证明;(2) 针灸手法特异效果的证明;(3) 安慰剂疗效在中医疗法中的作用;(4) 中医学辨证施治的优越性的临床证明;(5) 中药质量控制和剂型的现代化;(6) 中药临床安全性和毒性的分类和分级;(7) 应用随机双盲试验证明中药复方对治疗和预防疾病或症状的有效性;(8) 中西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9) 西医学诊断、化验、检验在中医学辨证辨病中的应用;(10) 现代中医学临床行医的佳模式.对于这些难题的深入研究和解决无疑将会促进中医学被科学界和西方社会所接受.
作者:李永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治疗中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152例中晚期大肠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76例和对照组76例,治疗组采用参芪扶正注射液加FOLFOX化疗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FOLFOX方案化疗,对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CR+PR)分别为63.2%(48/76)、46.1%(35/76)(P<0.05),治疗组中位生存期为31周,对照组中位生存期为28周,治疗组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中的CD4/CD8比值(1.56±0.21,1.64±0.28)有明显提高(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比值(1.58±0.22,1.46±0.33)有明显降低(P<0.01),生活质量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恶心呕吐反应及白细胞减少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能提高治疗有效率、延长中位生存期、减轻化疗某些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降低化疗对大肠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梁启廉;潘达超;谢杰荣;蔡良真;李姝君;杨勤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大承气颗粒剂对妇科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围手术期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择腹腔镜微创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20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03例,术前1天下午4时口服大承气颗粒剂9 g(3袋),术后16 h口服大承气颗粒剂6 g(2袋);对照组98例,术前1天晚8时肥皂水400 mL灌肠1次,术后16 h新斯的明1 mL足三里穴位注射.结果 201例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均在镜下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治疗组手术时间平均(116.8±29.7)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41.6±25.1)mL,术后体温平均(37.38±1.39)℃;对照组手术时间平均(119.6±28.4)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50.2±22.1)mL,术后体温平均(37.55±0.43)℃,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白细胞计数:治疗组平均(11.18±2.93)×109/L,对照组平均(12.57±3.55)×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排气时间:治疗组平均(35.66±5.72)h,对照组平均(41.77±6.06)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排便时间治疗组平均(48.47±18.97)h, 对照组平均(54.81±21.30)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及术后早期使用大承气颗粒剂,不仅优于术前灌肠,保证妇科手术顺利进行,而且明显促进术后早期胃肠功能恢复,提高围手术期治疗效果.
作者:曹保利;焦丽;刘笑梅;张乃岩;毛雪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裴正学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学者,临床医学、教学、科研工作50余年,有丰富的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治经验.笔者就随师学习20余年来的一些个人体会做一阐述,望能抛砖引玉,共同学习之.
作者:张太峰;张桂琼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中国是一个胃癌的高发国家,国内胃癌患者约占全球的40%以上[1].2008年(简称指南)中提到,中国胃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居各种恶性肿瘤的首位,中国胃癌人口调整死亡率为男性40.8/10万,女性18.6/10万,分别是欧美发达国家的4.2~7.9倍和3.8~8.0倍,并且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别[2].由于国内没有开展胃癌筛查,早期胃癌诊断率低,就诊时大多已进入中晚期,预后较差.
作者:魏品康;赵颖 刊期: 200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