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
  • 国际刊号:2-52
  • 国内刊号:1003-5370
  • 影响因子:2.14
  • 创刊:1981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52
  • 全年订价:46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哥白尼索引(波兰),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中西医结合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年1期文献
  • 中医药辨证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 验证中医药辨证论治方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设计,将3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并分别用辨证论治(中药组)和匹维溴胺(西药组)治疗,疗程4周.结果 症状疗效评价:治疗后中药组在腹痛程度积分、排便满意度积分、生活干扰积分以及BSS(IBS病情变化积分表)总积分4个方面优于西药组(P<0.01,P<0.05);总体疗效上,中、西药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8%(165/173)和81.3%(143/17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项症状腹痛的评价:中、西药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1%(149/173)和70.3%(121/17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便性状疗效评价:治疗后中药组在每天排便的多次数、10天中排便急迫感的天数和Bristol大便性状分型3方面均优于西药组(P<0.01,P<0.05).结论 中医辨证论治IBS-D显示出较好的疗效.

    作者:张声生;汪红兵;李振华;唐旭东;王新月;刘建平;张福文;陈明;陶琳;唐博祥;朱培一;吴兵;李保双;宋秀江;刘敏;查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二至天癸颗粒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卵泡液代谢组学及Ca~(2+)浓度的影响

    目的 从人卵泡液代谢组学及Ca~(2+)浓度,探讨二至天癸颗粒提高卵细胞质量的机制.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周期人卵泡液代谢组学及钙离子(Ca~(2+))浓度、胆碱脂酶(ChE)、肌酐(Cr)对卵细胞质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57例IVF-ET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二至天癸颗粒加IVF-ET常规用药组,27例)和对照组(六味地黄颗粒合IVF-ET常规用药组,30例).观察患者取卵日肾阴虚证候较垂体降调节后的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卵泡液Ca~(2+)浓度、胆碱脂酶、肌酐的差异及两组卵泡液代谢组学的变化,取卵数、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和妊娠率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肾阴虚证候积分为8.30±1.46,受精率0.82±0.09,卵裂率0.97±0.07,优质胚胎率0.51±0.18,对照组分别为9.16±1.15,0.74±0.18,0.91±0.10,0.41±0.09,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两组卵泡液代谢组学,试验组主要分布在Ⅰ区;对照组主要分布在Ⅱ区.两组卵泡液代谢组学有明显差异.妊娠组卵泡液主要分布在Ⅰ区.试验组Ca~(2+)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hE、Cr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调节卵泡液代谢组学和Ca~(2+)浓度,提高卵细胞、胚胎质量,提高IVF-ET妊娠率方面,二至天癸颗粒优于六味地黄颗粒.

    作者:连方;赵斌;吕雪梅;张建伟;孙振高;张宁;王利红;刘延荷;马凤梅;牟善芳;孟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高血压病中医肝胆湿热证患者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

    目的 对高血压病(hypertensive disease,HD)肝胆湿热证患者血清蛋白质组学进行研究,试图寻找与肝胆湿热证相关的特异蛋白质.方法 选择HD患者60例,其中高血压病肝胆湿热组40例;高血压病非肝胆湿热组20例.另选择健康者39名作为对照.采用弱阳离子纳米磁性微球捕获血清中的蛋白质,ProteinChip PBS Ⅱ-C型蛋白质芯片阅读仪检测绘制成蛋白质质谱(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所有蛋白质质谱采用Biomarker Wizard 3.1分析之后用Biomarker Patterns Software 5.0识别肝胆湿热证特异表达的蛋白质,并建立证候决策模型.结果 HD肝胆湿热证与健康组之间共检测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蛋白质峰182个(P<0.05);肝胆湿热组与非肝胆湿热组之间共检测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蛋白质峰132个(P<0.05).经筛选以质荷比为2 761.555(表达增高),6 624.362(表达降低),2 487.192(表达增高),2 461.610(表达增高),2 744.318(表达降低)的5个蛋白峰组成的证候决策模型能很好地将肝胆湿热区分出来,该模型的敏感性为96.55%、特异性为90.00%、假阳性率10.00%、假阴性率3.45%.进一步对此决策模型进行盲法检验(前瞻性考核),结果其敏感性为81.82%、特异性为89.66%、假阳性率10.34%、假阴性率18.18%.结论 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是HD肝胆湿热证的物质基础,以此建立分子生物学证候决策模型.

    作者:褚瑜光;石洁;胡元会;吴华琴;刘贵建;王阶;李宜;张妍;朱紫嫣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凉血生肌方对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及心血管事件的干预

    目的 观察凉血生肌方对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的方法,100例冠心病支架植入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西药对照组和凉血生肌方治疗组,随访至少6个月后并继续随访,以介入术后再狭窄事件及心源性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复发心绞痛、严重心衰、再介入和冠脉搭桥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为主要观察指标,观察凉血生肌方对介入术后再狭窄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干预作用.结果 两组支架内再狭窄、复发心绞痛、估计再狭窄事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估计再狭窄事件的累积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减少单独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概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联合心血管事件而言,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2),两组患者发生联合心血管事件的累积风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6).结论 冠心病介入术后服用凉血生肌方药能降低联合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概率和累积风险,其益处约在术后6个月显现.

    作者:崔晓云;吴旸;农一兵;王轩;郭自强;金刚;宋麦芬;王旭升;林谦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滋肾生血方对肾性贫血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影响

    目的 通过观察滋肾生血方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肾性贫血的作用机制.方法 60例肾性贫血的长期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分别采用滋肾生血方口服配合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皮下注射和仅皮下注射rHuEpo治疗,疗程8周,比较两组患者的内源性人红细胞生成素(Epo)、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残余肾功能(RRF)等.结果 对照组血清Epo水平较用药前无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血清Epo水平较用药前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gb、Hct均较用药前明显上升(P<0.01),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RRF较用药前均有所下降,且对照组RRF较治疗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滋肾生血方能提高血清Epo、Hgb及Het水平,延缓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残余肾功能的下降,改善患者的肾性贫血状态.其机制可能是在促进内源性Epo分泌的同时,减轻尿毒症毒素对红细胞生成的抑制作用.

    作者:檀金川;胡金焕;苏敬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老年轻度认知障碍痰浊阻窍证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老年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痰浊阻窍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区组随机、双盲双模拟、对照的设计原则,将2007年12月-2009年2月入选6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同时筛选出老年健康者15名设为健康对照组,治疗组口服黄连温胆汤加味汤剂,每次200 mL,每天2次,同时服用模拟胶囊;对照组给予口服茴拉西坦胶囊,每次0.2 g(70岁以上0.1 g),每天3次,同时服用模拟汤剂.两组均用药3个月.观察患者中医证候、认知能力[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实验指标[乙酰胆碱(Ach)、超氧化物转化酶(SOD)、丙二醛(MDA)]及相关安全性指标.结果 两组治疗后MMSE分均提高,治疗组增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智能减退(健忘)、头沉或头昏不清、肢体困重积分降低,治疗组治疗后除痰多吐涎外,其余各中医症状积分值均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Ach、SOD均提高,MDA均降低,治疗组Ach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安全检测显示本研究所用方药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黄连温胆汤加味在改善老年轻度认知障碍痰浊阻窍证患者的症状、认知能力、提高Ach含量方面疗效优于茴拉西坦胶囊;在提高血清SOD活性、降低MDA含量方面与茴拉西坦胶囊疗效近似.

    作者:郭仁真;周文泉;罗增刚;李浩;崔玲;刘方;刘剑刚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SELDI蛋白芯片技术在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PBS Ⅱ+型表达增强激光解析-电离时间飞行质谱仪(surface-enhanc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SELDI)蛋白芯片技术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诊断、中医证型中的运用.方法 选择阴虚内热证轻、中度SLE患者18例作为治疗组和15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均为女性,采用SELDI方法建立治疗组治疗前、中、后及对照组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蛋白质指纹图谱,采用ZUCI-PDAS软件包分析处理数据和筛选标志物,以建立诊断模型.结果 治疗组退出2例,失访1例,终完成15例,与对照组比较,SLE组治疗前找出44个蛋白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 542 Da m/z和2 554 Da m/z模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SLE患者治疗12周与对照组比较,30个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建立3 365、7 104、3 882和6 796Da m/z构成的质谱峰模型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3.33%.SLE患者治疗前、中、后样品35个与对照组15个样品比较,55个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构建模型7 103、3 882、7 143Da m/z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1.43%.结论 阴虚内热证SLE治疗前、中、后与对照组比较均存在PBMC蛋白表达模式的显著差异,提示运用SELDI进行SLE诊断的可能,在效应蛋白筛选、活动度评分及中医证候研究等方面的应用值得深入研究.

    作者:赖梅生;范瑞强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补骨脂素加长波紫外线诱导NB4细胞凋亡及对Fas/FasL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自中药补骨脂中提取的补骨脂素(psoralen,PSO)加长波紫外线(ultraviolet A,UVA)诱导人白血病细胞NB4凋亡及对Fas/FasL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NB4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术、透射电镜、定量PCR等方法观察不同浓度的PSO,在不同时间的波长为360 nm的UVA照射下,细胞凋亡率、细胞超微结构以及细胞Fas/FasL基因、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1)补骨脂素加长波紫外线(PUVA)可诱导NB4细胞凋亡,当PSO浓度为10、20、40、80μg/mL时,UVA照射5 min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6.57±0.42)%、(30.67±0.11)%、(34.90±0.30)%、(24.63±0.38)%,凋亡率呈剂量-时间依赖性,两因素间有交互作用.(2)电镜下观察经PUVA处理后的NB4细胞超微结构,可见明显的凋亡形态学改变特征.(3)PUVA可上调NB4细胞Fas基因、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呈剂量-时间依赖性,在基因水平两因素间有交互作用,在蛋白水平两因素无交互作用.(4)PUVA可下调NB4细胞FasL基因、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呈剂量-时间依赖性,且两因素间有交互作用.结论 PUVA可诱导白血病细胞NB4发生凋亡,Fas/FasL系统是PUVA诱导NB4细胞发生凋亡的作用途径之一.

    作者:向阳;黄世林;陈楠楠;陈爱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颐年降压饮含药血清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内皮细胞增殖及PPAR-γ 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颐年降压饮含药血清对体外原代培养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内皮细胞增殖及PPAR-γ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SHR主动脉内皮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取3代后内皮细胞用于实验,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血清对照组和颐年降压饮高、中、低剂量组,给与高脂饮食喂养,分别灌服生理盐水和高、中、低剂量颐年降压饮(分别含生药5.2 g/mL、2.6 g/mL、1.3 g/mL),给药20天麻醉后开始收集血清,经灭活后作用各组内皮细胞.MTT法检测不同浓度血清作用各组2、4、8、16、24、48 h细胞活性;RT-PCR法检测作用4、8、16、24 h内皮细胞PPAR-γmRNA表达情况.结果 MTT检测OD值发现,4、8 h颐年降压饮高、中、低剂量组OD值均高于正常血清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颐年降压饮3剂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6 h颐年降压饮中剂量组OD值上升低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各组OD值均下降,但颐年降压饮高、中剂量组下降比低剂量、正常血清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 h各组OD值继续下降,颐年降压饮高剂量组比正常血清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RT-PCR检测不同血清作用内皮细胞4 h时,各组PPAR-γ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 h时颐年降压饮高剂量组PPARγmRNA表达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5);16 h颐年降压饮各剂量组PPAR-γmRNA表达比正常血清对照组高(P<0.05),其中颐年降压饮高剂量组PPARymRNA表达高,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4 h各组PPAR-γmRNA表达有所下降,但颐年降压饮低剂量组PPAR-γmRNA表达仍高于正常血清对照组(P<0.05).结论 颐年降压饮对内皮细胞增殖呈双向调节作用,或许与调节PPAR-γmRNA表达有关.颐年降压饮所具有的上调及维持PPAR-γmRNA表达作用,可能是该方药具有保护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压的机制之一.

    作者:赵永华;刘煜德;刘乃维;李焕仪;项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模型大鼠离子通道基因表达谱的变化

    目的 为研究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相关的离子通道基因,进行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模型大鼠非梗死区心肌组织和正常大鼠心肌组织基因的差异表达,及其生物信息学Stc-GO分析.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行左冠状动脉结扎术造成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模型,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每组6只.分别于心力衰竭形成期(术后10天)和稳定期(8周)取材,每组3只.取大鼠左心室非梗塞区和假手术组左心室心肌组织,进行总RNA抽提,逆转录制备探针,与双通道cDNA大鼠离子通道基因表达谱芯片进行杂交,杂交后信号经扫描仪检测,计算机分析筛选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并对所得结果进行Stc-GO功能集群分析,研究该类表达趋势中具有显著性意义的Gene Ontology(GO)分类.结果 按差异显著性标准,从746条基因中筛选出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10天大鼠的左心室非梗塞区中共同差异表达基因319条,均为上调表达.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8周大鼠的左心室非梗塞区中共同差异表达基因276条,其中上调表达的基因有274条,下调表达的基因有2条.对这些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了初步分类,表达上调的基因包括各类激素受体、细胞因子受体、神经激素受体、生长因子受体、核受体、蛋白磷酸化酶、G蛋白、配体或电压介导的各种离子通道、转运蛋白、受体干扰蛋白等,表达下调的基因包括钾通道、转运蛋白等.进一步的Stc-GO分析发现,肾上腺能受体激酶β1(βARK1)、盐酸阿米洛利敏感阳离子通道-2(Accn2)、电压依赖性钙离子通道γ亚基-1(Cacng1)、环核苷酸门控通道-α1(Cnga1)、谷氨酸盐受体海人藻酸2(Grik2),神经酪氨酸激酶受体-2(Ntrk2)等6条基因不但在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时是显著性的上调差异基因,而且都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呈下调趋势.经RT-PCR实验,有4条基因获得验证.结论 Accn2、Grik2、Ntrk2、Cacng1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中表达上调,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冬梅;吴爱明;娄利霞;赵明镜;王硕仁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紫龙金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目的 观察复方中药紫龙金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对其凋亡的诱导作用,探讨紫龙金治疗乳腺癌的作用机制.方法 依据培养液紫龙金浓度的差异,实验共设4组:(1)对照组:不加紫龙金干预的1640培养液;(2)紫龙金低浓度组:1.5 mg生药/mL紫龙金培养液;(3)紫龙金中浓度组:3 mg生药/mL紫龙金培养液;(4)紫龙金高浓度组:6 mg生药/mL紫龙金培养液.采用细胞计数法绘制生长曲线及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紫龙金对MCF-7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并应用流式细胞术、Hoechst 33342核染色法及DNA梯度形成法测定紫龙金诱导凋亡的作用.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紫龙金各剂量组的细胞计数在各时间点(24、48、72、96、120、144 h)明显减少,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紫龙金各剂量组间的生长抑制率差异除低、中浓度组间在24、72 h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各剂量组间两两比较在不同时间点(24、48、72、96、120、144 h),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紫龙金对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呈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2)紫龙金使细胞阻滞在G_0/G_1期;(3)中、高浓度紫龙金诱导MCF-7细胞凋亡,并形成DNA ladder.结论 紫龙金能抑制人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从而起到抗肿瘤的作用.

    作者:田志华;梁云燕;李振甫;王代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C57BL/6J小鼠腘窝淋巴结试验评价注射用双黄连的致敏性研究

    目的 比较注射用双黄连和致敏物引起的胭窝淋巴结(popliteal lymph node,PLN)反应,探讨注射用双黄连的致敏潜能.方法 雌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Veh)组、苯巴比妥(PB)组(1 mg/只)、HgCl_2组(50μg/只)和D-青霉胺(D-pen)组(2 mg/只)、注射用双黄连低剂量组(L组,1 mg/只)和高剂量组(H组,5 mg/只),每组10只.小鼠一侧足趾部皮下给予受试物,第8天处死动物,摘取两侧PLN,称重,计算质量指数(mass index,MI);每组将4只小鼠的PLN以4%中性多聚甲醛固定用于病理学检查,其余6只制备单细胞悬液,计算细胞指数(cells index,CI),比较PLN的变化.结果 H组MI、CI较Veh组升高(P<0.05),MI≥2和CI≥5.病理检查,PLN体积变大,生发中心明显,副皮质区内高内皮静脉(HEV)横断面增多.结论 注射用双黄连可诱导C57BL/6J小鼠产生明显的PLN反应,提示它具有一定的致敏潜能.

    作者:刘兆华;程芳;周庚寅;刘兆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结合研究新进展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系原因不明的大肠黏膜的慢性炎症和溃疡性病变,临床以腹痛、腹泻、黏膜脓血便为特征.

    作者:陈治水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自拟消疣煎降低尖锐湿疣复发率的临床观察

    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tium,CA)是由人乳头瘤病毒引起的外生殖器部位的增生性病变.由于其高发病率、高复发率、与癌症发生关系密切而引起人们的重视.研究CA复发的机理,探讨有效抗复发的治疗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作者:张春敏;魏国;庞力;徐永萍;张春红;张冬云;杜锡贤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四磨汤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气体的临床观察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改变为主要特征的功能性肠病,无任何器质性改变和生化指标的异常.

    作者:曹曙光;王建嶂;蔡振寨;吴昊;徐昌隆;郑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疾病证候分类原理与应用

    疾病和证候结合的诊疗模式已经成为中医学和中西医结合医学临床实践的主要模式.本研究结合疾病和证候两种分类方法,对疾病证候分类的原理进行了深入分析,阐释了疾病证候分类的方法及其生物科学基础,并且对于疾病证候分类在临床疗效评价、药效评价、安全性评价、新药研究开发、疾病研究的创新发现和疾病之间的内在联系等方面的重要应用价值以实际应用举例法进行了论证,指出对疾病进行中医证候分类是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的重要理论表现形式,是发扬中医学、创新生物医学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疾病证候分类研究不仅表现为其理论的指导意义,更具有现实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吕爱平;李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在冠心病研究中的应用

    炎症及炎症因子与冠心病的关系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促炎与抗炎因子平衡失调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亦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这为冠心痛的防治及中医药干预提供了新思路和角度.本文就促炎与抗炎因子在冠心痛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进行论述.

    作者:吴敏;王阶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扶正化瘀方抗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

    目的 观察扶正化瘀方抗氯化汞(HgCl_2)诱导的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病变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扶正化瘀方(FZHY)组及维生素E(VitE)组,模型组用HgCl_28 mg/kg灌胃9周,FZHY组(4.6 g/kg)和VitE组(100 mg/kg)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干预.检测肾功能情况(Cr和BUN),盐酸水解法检测肾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HE染色、Masson染色和六胺银(PASM)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形态,Western blot观察Ⅰ型胶原(Col Ⅰ)、纤维连接蛋白(F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FZHY组及VitE组大鼠肾体比(双肾质量/体重)明显下降(P<0.05)、肾组织Hyp含量明显下降(P<0.05),血清Cr和BUN含量明显下降(P<0.01),肾脏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其中FZHY组比VitE组轻.FZHY组和VitE组肾组织Col Ⅰ和FN表达均较模型组减弱(Col Ⅰ,P<0.05;FN,P<0.01).FZHY组α-SMA表达较模型组减弱(P<0.01),VitE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FZHY可改善HgCl_2诱导模型大鼠的肾功能损伤,减少细胞外基质沉积,减轻肾间质纤维化病变,其作用机制与抑制肌成纤维细胞活化有关.

    作者:袁继丽;张悦;姜哲浩;王清兰;陶艳艳;刘成;刘成海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温肺化饮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肺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温肺化饮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机制.方法 采用改良烟熏加气管滴加脂多糖方法复制COPD模型,二次造模复制成寒痰蕴肺型COPD.然后随机分为治疗组、模型组,治疗组灌服温肺化饮方,连续14天;模型组大鼠每天予2 mL生理盐水灌胃;另设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观察大鼠一般情况,体重增长指数,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肺组织形态学改变,电子显微镜观察超微结构,以及大鼠动脉血气分析,放射免疫法检测肺组织匀浆白细胞介素(IL)4、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含量.结果 治疗组大鼠扎堆恶寒现象、哮鸣音等症状及各级气道上皮细胞变性坏死、慢性炎性细胞浸润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纤毛倒伏、脱落及肺大泡数量较模型组显著减少;治疗组大鼠体重增长指数较模型组显著上升(P<0.01);治疗组降低动脉血二氧化碳方压(PaCO_2)、IL-4、IL-8、TNF-α水平,升高动脉血氧分压(PaO_2)、IFN-γ水平及IFN-γ//IL-4比值明显优于模型组(P<0.01,P<0.05).结论 温肺化饮方能纠正Th_1/Th_2比值的失衡,抑制炎性反应,对于COPD大鼠气道功能、结构改善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才擎;梁铁军;张心月;邵雨萌;何荣;张敏;龙飞;李道卫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中医名词术语英译中的信息密度与翻译策略和方法

    信息密度是指:在计算机记账中储存的单位信息所占用的空间越小,运载这一单位信息之间的信息密度就越高;单位信息从发送者到接收者所需要的时间越少,运载这一单位信息的信息密度就越高~([1]).

    作者:王洁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从循证医学看国内发表的中医药临床研究现状及改进策略

    评价是任何科学研究活动起始和终止的主要环节.本文从循证医学的角度,纵观近些年来国内发表的中医药临床研究文章的近况和质量,思考改进和提高中医药临床科研的质量,将有助于循证中医药的发展.

    作者:刘建平;曹卉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参麦注射液引起发热反应2例

    随着中药制剂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的报道也日益增多~([1,2]).参麦注射液有发生过敏反应的报道,但尚未发现引起发热的报道.

    作者:王亚红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