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辨证针刺与普通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疗效差异.方法 采用Excel软件随机数分组技术将70例FD患者分为辨证针刺组(34例)和普通针刺组(36例).辨证针刺组取中脘、天枢、足三里为主穴,并根据患者症状辨证分型后选取不同的配穴进行治疗.普通针刺组仅选取与辨证针刺组相同的主穴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每天针刺1次,每次30 min,6天1个疗程,共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2个疗程后测定患者的空腹胃泌素(Gastrin,GAS)、胃动素(Motilin,MTL)水平,评估治疗前、2个疗程后及治疗后1个月受试者的生活质量评分(36-item Short-form Heath Survey,SF-36)及尼平消化不良指数(Nepean Dyspepsia Index,NDI),NDI包括症状指数(Nepean DyspepsiaSymptom Index,NDSI)和生活质量指数(Nepean Dyspepsia Life Quality Index,NDLQI).结果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2个疗程后GAS与MTL水平均增高(P<0.05),且辨证针刺组优于普通针刺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2个疗程后及治疗后1个月SF-36及NDLQI评分均增高(P<0.05),NDSI评分下降(P<0.05);与普通针刺组比较,辨证针刺组2个疗程后及治疗后1个月SF-36及NDLQI评分均明显增高(P <0.05,P<0.01),治疗后1个月NDSI评分低于普通针刺组(P<0.01).结论 辨证针刺能明显改善FD患者的消化不良症状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杨洋;艾芬;马朝阳;万文俊;李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虚寒证和虚热证线粒体复合体Ⅱ活性的变化规律.方法 选择2012年11月在校的河南中医学院1~3年级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中医体质量表和专家诊断筛选出虚寒证组(20例)、虚热证组(20例)及平和体质人群为健康对照组(20名).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各组不同环境温度下线粒体复合体Ⅱ活性值.结果 (1)各组不同温度下复合体Ⅱ活性比较:与本组室温条件下比较,健康对照组低温下复合体Ⅱ活性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虚寒证组、虚热证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虚寒证组低温、室温下复合体Ⅱ活性值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虚寒证组比较,虚热证组在室温、低温下复合体Ⅱ活性值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复合体Ⅱ活性调节速率变化:与本组室温条件下比较,健康对照组、虚热证组复合体Ⅱ活性低温下调节速率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虚寒证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虚寒证、虚热证低温、室温下调节速率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虚寒证组比较,虚热证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环境温度可影响线粒体复合体Ⅱ活性,且对不同证型人群的影响程度不同,但其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作者:闫盼盼;杨丽萍;黄睿;胡研萍;侯俊林;李新民;詹向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穴位按压对宫颈癌术后并发尿潴留是否有缓解作用.方法 107例Ⅲ级根治性全子宫切除术术后尿潴留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阳性穴位组(40例)、阴性穴位组(32例)和无穴位组(35例).各组患者均进行保护性1/5 000高锰酸钾坐浴,每天3次,15 ~20 min/次.阳性穴位组进行阳性穴位按压(利尿穴、气海穴)同时辅以辨证选穴(关元、中极、肾俞、足三里、三阴交及太溪穴),阴性穴位组进行阴性穴位按压(调节胃肠功能的穴位);无穴位组仅仅按照常规坐浴.各组均为每天3次,7天为1个疗程,共21天.检测患者的残余尿量,记录膀胱功能恢复时间及各组第7、14、21天的平均残余尿量.结果 与阴性穴位组及无穴位组比较,阳性穴位组轻、重度患者留置尿管时间均缩短(P<0.01),轻、重度患者术后第7、14、21天残余尿量均减少(P<0.01).结论 宫颈癌术后尿潴留患者通过自行穴位按压可以起到缓解作用.
作者:王慧芳;王丹波;陈英汉;周明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乌灵胶囊联合匹维溴铵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4例IB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给予口服乌灵胶囊(0.33 9/粒),1次3粒,每日3次,并联合口服匹维溴铵片(50 mg/片),1次1片,每日3次;对照组仅口服匹维溴铵片(50 mg/片),1次1片,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6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各项IBS症状评分和IBS生活质量评价量表(IBS-Quality of Life,IBS-QOL)评分的变化,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进行心理评估,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腹痛、大便次数、大便性状症状改善,积分变化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IBS-QOL烦躁不安、身体意象、健康忧虑、饮食限制的评分改善,评分变化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SDS和SAS的评分改善,评分变化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乌灵胶囊联合匹维溴铵治疗IBS,能够进一步改善IBS患者腹痛及排便症状,减轻抑郁焦虑,且安全性高.
作者:吴晓尉;侯煜;季洪赞;梁铭铭;许莲娥;汪芳裕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应用偏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法评估九一丹外用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安全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观察50例九一丹外用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在用药前、用药后第4天、停药第1、14天检测的血尿生化指标;在用药前、用药后第1、4、7天、停药第1、14天检测患者血汞、尿汞,并于停药第28天和停药3个月检测患者尿汞含量.并在用药前、用药后第1、4、7天及停药第1天记录创面情况,用药量及用药天数.在筛选到有重要影响的安全性指标后,PLS-DA建立影响因素的潜在安全性判别模型,采用ROC曲线下面积评估模型的适用性,并使用变量重要性投影(variable importance in the projection,VIP)评价潜在的重要影响因素.结果 九一丹外用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对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24 h尿蛋白及α1微球蛋白(α1-MG)影响较大;PLSDA判别模型预测准确率为74.00%,模型的特异度、灵敏度及ROC曲线下面积分別为0.7826、0.7037及0.8084.通过模型筛选到3个对潜在安全性具有较大影响的因素:用药前疮腔体积、用药天数和用药量.结论 PLSDA法能够用于分析中医临床的相关信息,筛选出九一丹外用安全性监测的主要指标为尿β2-MG和尿NAG;用药量和用药时间是影响血汞、尿汞的主要因素,依据这两大因素建立的九一丹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安全性分级仿真模型能在一定程度上评估临床九一丹外用的安全性.
作者:叶媚娜;杨铭;程亦勤;王冰;朱滢;夏亚茹;孟畑;陈豪;陈莉颖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调肝理脾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99例肝郁脾虚证NAFL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66例和对照组33例,分别给予调肝理脾方及安慰剂治疗,每日1剂,疗程均为12周.两组在药物治疗同时均予以生活方式干预(包括中度有氧运动、中等程度的热量限制、改变饮食组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CT指标、肝功能及血脂情况.结果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症状总积分降低(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肝脾CT比值升高(P<0.01),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均降低(P <0.05,P<0.01),对照组ALT降低(P<0.05),且治疗组ALT、AST、GGT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疗效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79.69% (51/64),腹部CT总有效率为54.69% (35/64),肝功能总有效率为67.65% (23/34),血脂总有效率为67.39% (31/46);对照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56.25% (18/32),腹部CT总有效率为25.00% (8/32),肝功能总有效率为33.33% (6/18),血脂总有效率为55.56%(10/18);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调肝理脾方配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NAFLD肝郁脾虚证,能够安全、有效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肝脾CT比值,并起到保肝抗炎和降脂的作用.
作者:郁强;张声生;周滔;熊鹰;赵鲁卿;丁洋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黄芩苷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取2010年6月-2011年1月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分院和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内科门诊、住院部及消化内镜中心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UC患者33例(UC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患者30例(IBS-D组),以30名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取不同浓度的黄芩苷体外干预U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Q-PCR检测不同浓度黄芩苷体外干预下UC患者IL23R基因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4、STAT6及磷酸化(p)-STAT4、p-STAT6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中IFN-γ、IL-4及IL-10水平变化,同时检测不同浓度黄芩苷对U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蛋白表达及细胞因子IFN-γ、IL-4及IL-10水平的影响.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浓度为40 μmoL黄芩苷对US患者IL23R'基因表达明显下降(P<0.01).与健康对照组和IBS-D组比较,US组患者p-STAT4/STAT4值均增高(P<0.05),p-STAT6/STAT6值均下降(P<0.05),IFN-γ、IL-4及IL-10水平均升高(P<0.05).UC患者在体外黄芩苷干预下,分别与阴性对照组、黄芩苷5、10μmoL组比较,浓度为20、40 μmoL黄芩苷p-STAT4/STAT4值均下降(P<0.05),浓度为20、40 μmoL/L黄芩苷p-STAT6/STAT6值均增高(P<0.05);浓度为20、40 μmoL黄芩苷IFN-γ、IL-4水平降低(P<0.05),IL-10水平升高(P<0.05).结论 浓度为40 μmoL黄芩苷的体外抑制p-STAT4/STAT4,调节p-STAT6/STAT6及相关细胞因子,使免疫平衡而缓解溃疡性结肠的炎症反应.
作者:于丰彦;黄绍刚;张海燕;迟宏罡;邹颖;吕汝西;郑学宝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T)镇痛作用是否与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voltage-gated calcium channels,VGCCs) N-型有关.方法 45只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部分坐骨神经结扎(partial sciatic nerve ligation,PSNL)疼痛模型组(模型组)和OMT给药组,每组15只.采用结扎部分坐骨神经的方法建立部分坐骨神经结扎疼痛模型.分离小鼠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alia,DRG),培养DRG神经元细胞.利用Fluo-3荧光探针检测各组DRG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小鼠大脑及DRG组织中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的N-型(Cav2.2)和L-型(Cav1.3)蛋白水平表达的差异.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DRG神经元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P<0.05),大脑组织中Cav2.2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DRG组织中Cav2.2蛋白表达量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OMT给药组DRG神经元细胞内钙离子浓度降低(P<0.05),大脑组织中Cav2.2蛋白表达量降低(P<0.01),DRG组织中Cav2.2蛋白表达量升高(P<0.01).而各组间大脑和DRG组织中Cav1.3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MT的镇痛机制可能与Cav2.2通道介导的钙离子流动有关.
作者:吴世星;杨丽;吕晓强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芪冬活血饮对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l)大鼠炎性因子及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4 mRNA的影响.方法 将50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体重分层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模型组及芪冬活血饮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芪冬活血饮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于造模前24、12 h及造模后12h给予4、8、16 mL/kg芪冬活血饮灌胃,空白对照组、LPS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采用气管内滴入LPS制备大鼠模型,造模24 h后处死动物,制备肺泡灌洗液,采用ELISA法测定TNF-α、IL-1 β及IL-10水平;RT-PCR测定肺组织TLR4 mRNA表达.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LPS模型组TNF-α、IL-1 β及IL-10含量均增高(P<0.01),TLR4 mRNA表达亦增高(P<0.01).与LPS模型组比较,芪冬活血饮高、中剂量组TNF-α、IL-1β含量降低(P <0.05,P<0.01),IL-10含量增高(P<0.01),且TLR4 mRNA表达降低(P<0.01).与芪冬活血饮高剂量组比较,芪冬活血饮中、低剂量组TNF-α、IL-1β含量增高(P<0.05),低剂量组IL-10水平降低(P<0.05),低剂量组TLR4mRNA表达亦增高(P<0.05).与芪冬活血饮中剂量组比较,芪冬活血饮低剂量组IL-10水平降低(P<0.05),而TLR4 mRNA表达增高(P<0.05).结论 芪冬活血饮对LPS导致的大鼠ALl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TLR4 mRNA表达,进而导致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 β下降、抗炎细胞因子IL-10升高,纠正炎症失衡有关.
作者:曹羽;洪辉华;杨珺超;赵玮;朱渊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观察针刺不同部位腧穴对小脑顶核(fastigial nucleus,FN)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影响,探讨不同部位针刺信号是否传入小脑顶核及相应的效应特征.方法 120只SD雄性大鼠,在20%乌拉坦麻醉状态下定位右侧小脑顶核(坐标:AP 11.6 mm,RL1.0 mm,H5.6 mm),采用细胞外玻璃微电极记录的方法,记录该神经元自发放电作为基线.采用随机顺序依次针刺足三里、曲池、胃俞、中脘穴,与每次针刺前基线比较,观察对小脑顶核神经元放电的影响.结果 与同穴位针刺前比较,针刺足三里、曲池、胃俞、中脘穴过程中FN神经元放电频率均增高(P <0.01,P<0.05).中脘穴对FN放电反应率为56.00%(28/50),足三里、曲池、胃俞穴反应率分别为35.00% (21/60)、34.62% (18/52)、36.36% (20/55),中脘穴反应率明显高于其他穴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01,P<0.05).结论 针刺足三里、曲池、胃俞、中脘穴均可增高小脑顶核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中脘穴对小脑FN具有优势调节作用.
作者:梁超;王媛;徐斌;余芝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温肾健脾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大鼠血清T细胞亚群CD45+%、CD3+%及CD4 +/CD8+表达的影响.方法 参照AL-Chaer造模方法联合夹尾及番泻叶灌胃制备IBS-D大鼠模型,造模后3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四神丸方组及温肾健脾方高、中、低剂量组,每组6只,同时设正常组SD大鼠6只.温肾健脾方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温肾健脾方免煎剂3.100、1.550、0.775 g/(kg·d)灌胃治疗,四神丸方组给予四神丸方免煎剂0.736 g/(kg·d)灌胃,同时正常组和模型组分别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持续灌胃2周.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血清T细胞亚群CD45+%、CD3+%及CD4+/CD8+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CD45+及CD3+均升高,CD4 +/CD8+值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温肾健脾方高、中、低剂量组及四神丸方组大鼠血清中CD45+及CD3+均降低,CD4+/CD8+值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四神丸方组比较,除温肾健脾方低剂量组CD45+外,其他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温肾健脾方低剂量组比较,温肾健脾方高、中剂量组及四神丸方组大鼠血清中CD3+均降低,四神丸方组及温肾健脾方高剂量组CD4 +/CD8+值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肾健脾方对IBS-D大鼠有较好治疗作用,而温肾健脾法治疗IBS-D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血清T细胞亚群CD45+%、CD3+%及CD4+/CD8+比值而起到调节免疫的作用.
作者:苏晓兰;魏茹涵;魏玮;张静;白亦冰;史海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研究解毒祛瘀滋肾方对CpG寡脱氧核苷酸(CpG oligodeoxynucletide,CpG ODN)刺激后小鼠单核巨噬细胞Toll样受体9(Toll like receptor 9,TLR9)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解毒祛瘀滋肾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增效减毒的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小鼠单核巨噬细胞,随机分为空白血清组、CpG ODN刺激组、CpG ODN加地塞米松组及CpG ODN加含药血清组.干预24 h后收集细胞,采用RT-PCR法检测TLR9、髓样分化因子88 (MyD88)、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干扰素-α(IFN-α)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TLR9、NF-κB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NF-κB转录活力的变化.结果 与空白血清组比较,CpG ODN刺激组TLR9、MyD88、NF-κB、IFN-αmRNA表达、TLR9、NFκ-B蛋白表达和NF-κB转录活力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CpG ODN刺激组比较,CpG ODN加地塞米松组MyD88、NF-κB、IFN-αmRNA表达、NF-κB蛋白表达和NF-κB转录活力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pG ODN加含药血清组TLR9、MyD88、NF-κB、IFN-α mRNA、TLR9、NFκ-B蛋白表达和NF-κB转录活力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解毒祛瘀滋肾方治疗SLE所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TLR9信号通路来实现的.
作者:吴德鸿;范永升;谢冠群;季巾君;徐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冬虫夏草菌粉对5/6肾大部切除大鼠肾脏氧化应激及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初步探讨其肾脏保护机制.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采用一步法5/6肾大部切除术制备大鼠模型.治疗组大鼠给予2.0 g/(kg·d)虫草菌粉剂量行灌胃处理,1天1次,同时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灌胃给予等量的双蒸水,持续12周.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及大鼠术前、术后第2、4、6、8、10、12周体重及血压变化;检测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血清肌酐(SCr)及尿素氮(BUN)量;光镜下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及评分比较;透射电镜观察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形态变化;检测新鲜肾组织匀浆氧化应激相关指标:还原型谷胱甘肽(GSH)、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及丙二醛(MDA);提取肾组织线粒体检测膜电位及活性氧(ROS)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及胞浆细胞色素-C(Cyto-C)、抗增殖蛋白(Prohibitin)表达程度.结果 (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术后第2周体重下降(P<0.01),术后第4周血压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术后第12周体重升高(P<0.01),术后第8周血压明显降低(P<0.01).(2)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尿NAG、血SCr及BUN明显升高(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尿、血生化指标均明显下降(均P<0.01).(3)肾脏病理评分结果:模型组肾小球小球硬化指数、小管间质纤维化及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均高于假手术组(均P<0.01),而治疗组各检测指标较模型组明显改善(P<0.01).(4)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MnSOD、GSH-Px活性明显下降(均P<0.01),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大鼠比较,治疗组MnSOD、GSH-Px活性升高(P <0.05,P<0.01),MDA含量下降(P<0.01).(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P<0.01),ROS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线粒体膜电位升高(P<0.01),而抑制了ROS产生增加趋势(P<0.01).(6) Western blot结果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皮质线粒体Cyto-C、Prohibitin表达降低(P<0.01),而在胞浆中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各指标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结论 冬虫夏草菌粉具有肾脏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部分依赖于对氧化应激的抑制以及对线粒体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明辉;潘明明;倪海峰;陈俊峰;徐敏;弓玉祥;陈平圣;刘必成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二甲基肼(DMH)诱导的大鼠大肠癌发生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20只)和姜黄素组(20只),同时设正常对照组(10只).应用DMH 20 mg/kg皮下注射诱导制备大鼠大肠癌模型.计算各组大鼠大肠肿瘤的诱癌率及抑制率;利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方法观察姜黄素对大鼠大肠黏膜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表达的影响.培养人结肠癌HT 29细胞株,分为正常对照组、姜黄素加2-氯-5-硝基-N-苯基苯酰胺(GW9662)干预组和姜黄素组.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姜黄素对人结肠癌HT 29细胞株生长的抑制作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姜黄素对人结肠癌HT 29细胞株PPARγ表达的影响.结果 模型组大鼠诱癌率为80.00%(12/15),明显高于姜黄素组58.82%(10/17)(P<0.05),姜黄素对DMH诱导的大鼠大肠癌的抑制率达26.46%.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姜黄素组PPARγ表达均明显增强(P<0.01);与模型组同期比较,姜黄素组PPARγ表达亦明显增强(P<0.05).MTT实验表明姜黄素可以抑制体外培养人结肠癌细胞株HT 29的增殖,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GW9662干预组及姜素组PPARγ表达均增强(P<0.01);与GW9662干预组比较,姜黄素组PPARγ表达亦增强(P<0.05).结论 姜黄素可抑制DMH诱导的大鼠大肠癌的形成,抑制体外培养的大肠癌细胞增殖,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PPARγ途径实现.
作者:刘留宾;段长农;马增翼;许刚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熟地超滤膜提取物对氯化镉(CdCl2)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增殖及遗传稳定性变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微核实验、染色体分析、流式细胞术观察熟地超滤膜提取物对化学毒性物质CdCl2诱导BMSCs增殖、细胞微核率、染色体畸变率及凋亡率的影响.结果 与CdCl2组比较,不同分子量段熟地超滤膜提取物在浓度为0.8 g/L对CdCl2诱导的BMSCs有明显的促进增殖作用(P<0.05).与对照组比较,CdCl2组细胞微核率、染色体畸变率及凋亡率均明显增高(P<0.05);与CdCl2组比较,不同分子量段熟地超滤膜提取物对CdCl2诱导的BMSCs微核率、染色畸变率及凋亡率均明显降低(P<0.05),其中BMSCs微核率及染色畸变率以10 000分子量以下组降低为明显(P<0.05),凋亡率以10 000~200 000分子量组下降明显(P <0.05).结论 熟地提取物可以减少CdCl2诱导BMSCs的凋亡率,降低BMSCs的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
作者:刘永琦;张齐;李静雅;达瑞;骆亚莉;苏韫;伍志伟;颜春鲁;聂蕾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到2050年,我国老龄化将达到峰值,60岁及以上人口将超过4亿,占总人口的30%以上;65岁及以上人口将超过3亿,占总人口的20%以上[1].Harman D[2]指出衰老是疾病发生重要的决定性因素.有研究证实,即使在心血管疾病其他危险因素有效控制的情况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仍然会随着年龄而增加,而这种差异与年龄相关的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相关,因此血管年龄是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重要的预测因素[3].血管老化是人体衰老发生的关键因素,不仅加速了机体衰老的进程,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而且可以诱发多种疾病[4].
作者:王强;雷燕;李敏;王洋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有些中西药物合用,发生了有益的药效学变化,能增强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减少用药量、缩短疗程、扩大适应症范围等,提高了治疗的依从性和用药的合理性,为进一步提高诊治和合理用药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韩伯杨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肛管直肠指诊作为肛门直肠疾病重要的检查法,对痔、肛瘘、肛周脓肿、肛门直肠肿瘤等疾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笔者在临床运用直肠指诊过程中体会到,直肠指诊用得好,也同样可掌握有关便秘的很多信息,有助于便秘的辨病与辨证.现就在便秘的疾病诊断及辨证治疗中运用直肠指诊的经验与体会作一介绍.
作者:史仁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便秘是一类以排便困难为特征的病证,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便不尽感、排便费时、排便间隔时间延长及需手法协助排便等[1,2].慢性便秘(chronicconstipation,CC)是指便秘的病程超过6个月.慢性便秘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病证,据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统计,世界各地报道的成年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约为2.5%~79%[3].我国成年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为3.19%~11.6%[4-8].随年龄增长而升高,60岁以上人群慢性便秘患病率可高达22%[9].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男女患病率之比为1∶1.22~1∶4.59[6,7].
作者:贾小强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便秘是一种基于症状的诊断.为统一认识,国际上制定了罗马Ⅲ标准,我国参照其重新修定了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1].指南对便秘的定义强调病史,即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且近3个月内至少25%的时间存在下列6项症状中的两项:努挣排便、坚硬或块状大便、排便不尽感、排便梗阻或阻塞感、手助排便及每周排便少于3次.
作者:赵克;尹淑慧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于2015年1月24日在北京隆重召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以及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等部门有关领导和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360余位会员代表出席大会.
作者:冯哲;孔令青;吕文良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名老中医传承研究是中医药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定性访谈法兼顾医生经验的主观性和个性化,是探索挖掘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的一个主要研究方法.本文在总结名老中医传承研究现状基础上,探讨了定性访谈法在名老中医传承研究中应用的可行性.同时结合课题组在名老中医传承研究工作中的体会,提出了定性访谈法在名老中医传承研究设计、访谈实施、资料转录与分析、报告撰写过程中应用的思路和建议,以期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名老中医传承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作者:罗静;付长庚;徐浩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近20年来,美国结合医学临床、科研和教学均得到迅猛发展.民众的热情要求西医师能够了解互补替代医学(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CAM)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能够提供临床咨询.美国的全科医学,尤其是家庭科,是早接纳结合医学的专业学科,因为两者诊治的疾病谱存在交叉和重叠,也强调基本相同的核心价值,如以患者为中心、循证医疗、治疗的主动性及连续性.随着结合医学全科医师项目的发展,全科医学的教育人员试图通过加入结合医学的核心要素来提高全科医学的学科能力和建设,如发展出培训课程设计指南和需掌握结合医学核心的可测量的能力指标.当前全美有超过40个全科医学项目宣称其加入CAM和结合医学的内容,同时各结合医学中心根据自己的特点也发展了具有不同特色的全科医师项目.这种以西医师为主体的结合医学从业人员结构与中国的中西医结合医学初创时相似.时值中国在强调基层西医学习中医项目之际,希望本文能提供一定的借鉴.
作者:张卫军;许家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王拥军教授带领团队长期致力于“中西医结合防治骨退行性病变(慢性筋骨病)”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成果:提出了“气虚血瘀肾亏,筋损骨衰髓空”是筋骨退变的重要病理基础,创立了“调和法”(调和气血、补益肝肾)和“调衡法”(调衡筋骨、恢复平衡)的防治思想体系以及“调和气血法”、“调和(肾)阴阳法”、“补肾益精法”、“筋骨平衡法”等法则和技术方法,形成了“慢性筋骨病”防治学术思想体系,提高了临床疗效,降低了手术率及医疗费用,从疗效机制、研究方法和理论内涵等方面为中医药研究开创了全新的模式.
作者:梁倩倩;崔学军;唐德志;卞琴;舒冰;李晨光;赵东峰;徐浩;王晶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