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
  • 国际刊号:2-52
  • 国内刊号:1003-5370
  • 影响因子:2.14
  • 创刊:1981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52
  • 全年订价:46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哥白尼索引(波兰),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中西医结合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6期文献
  • 自拟金莲清热方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自拟金莲清热方联合干扰素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族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06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基础治疗上予以干扰素治疗,观察组(53例)基础治疗上予以自拟金莲清热方联合干扰素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间临床指标缓解、炎症指标、免疫功能变化及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有效率为71.70% (38/53),低于观察组[88.68% (47/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10,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溃疡愈合时间、斑疹消退时间及治疗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血清VEGF、TNF-α及白介素族水平降低,CD3+、CD4+水平升高,CD8+、CD4+/CD8+水平降低(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自拟金莲清热方联合干扰素可降低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血清VEGF、TNF-α及白介素族水平,提高免疫功能,疗效较单纯干扰素治疗更佳.

    作者:任娜;胡善雷;刘建民;王丽;陈岩岩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灵莲花颗粒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心肾不交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 评价灵莲花颗粒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心肾不交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方法,共纳入238例受试者,其中试验组119例,给予灵莲花颗粒(乌灵菌粉、栀子、女贞子、墨旱莲、百合、玫瑰花、益母草、远志,4 g/袋,含生药量13 g),每次1袋,每日2次;对照组119例,给予坤泰胶囊(熟地黄、黄连、白芍、黄芩、阿胶、茯苓,0.5 g/粒),每次4粒,每日3次.疗程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改良Kupperman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以评价疗效,并比较两组雌二醇(E2)、促卵泡生成激素(FSH)水平及中医证候疗效.结果 试验组完成病例118例,对照组完成116例.试验组改良Kupperman评分为(11.59±6.43)分,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10.09±6.85)分];PSQI下降(9.45 ±7.30)分,高于对照组[(6.97±7.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能升高性激素E2、降低FSH水平,且试验组略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医证候积分下降[(8.86±5.26)分],高于对照组[(7.21±4.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83.05% (92/118),愈显率21.19%(26/118),均高于对照组[75%(87/116)和12.93% (15/116)].试验组失眠、心烦不宁的有效率及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发生不良反应均为3例,未作特殊处理.结论 灵莲花颗粒在改善更年期综合征心肾不交证患者Kupperman评分、PSQI以及中医证候方面优于坤泰胶囊.

    作者:路遥;金哲;白文佩;罗颂平;于妍妍;邹婷;罗福兰;蔡智慧;黄向华;郝敏;吕淑兰;谢梅青;关婷;徐肖文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型与肌骨超声改变的关系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不同中医证型与肌骨超声改变的关系.方法 将87例RA患者按中医证候分型标准分为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肝肾亏虚证、肝郁脾虚证5型.应用超声技术探测关节的滑膜厚度、滑膜血流、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质破坏、关节积液、肌腱炎或腱鞘炎等情况,分析RA不同证型与超声改变的关系.结果 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肝肾亏虚证、肝郁脾虚证的滑膜增厚阳性率分别为88.46% (92/104)、77.78% (28/36)、86.67% (52/60)、61.90% (52/84)、62.50% (40/64);滑膜血流阳性率分别为84.62% (88/104)、55.56%(20/36)、46.67% (28/60)、47.62% (40/84)、25.00% (16/64);软骨及软骨下骨破坏阳性率分别为15.38% (16/104)、11.11%(4/36)、26.67% (16/60)、42.86%(36/84)、25.00% (16/64);关节积液的阳性率分别为80.77%(84/104)、55.56% (20/36)、73.33% (44/60)、66.67% (64/84)、62.50% (40/64);肌腱炎或腱鞘炎的阳性率15.38% (16/104)、11.11%(4/36)、46.67% (20/60)、9.52% (8/84)、18.75% (8/64).湿热痹阻证的滑膜增厚阳性率、血流阳性率、关节积液阳性率均高于肝肾亏虚证、肝郁脾虚证(P<0.05,P<0.01);肝肾亏虚证的软骨及软骨下骨破坏阳性率高(P<0.01);痰瘀痹阻证的肌腱炎或腱鞘炎的阳性率高(P<0.01).结论 RA患者的关节超声变化与中医证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湿热痹阻证滑膜增生明显,血流较丰富,易产生关节积液;肝肾亏虚证患者易出现骨破坏;痰瘀痹阻证易出现肌腱炎或腱鞘炎,为RA的辨证分型提供了一定的客观依据.

    作者:姜萍;马洪美;蒋雪梅;陶燕楠;庞爱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信息动态

    作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消瘀接骨散对骨关节炎患者血瘀指标及NF-κB/RelA通路的影响

    目的 观察消瘀接骨散对骨关节炎患者血瘀指标及核因子κB (nuclear factor κB,NF-κB)/目关因子A(related A,RelA)通路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骨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消瘀接骨散外敷、氨基葡萄糖口服)及对照组(氨基葡萄糖口服),每组30例,8周后观察两组血瘀指标[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血小板活化因子乙水解酶(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 A-hydrolase,PAF-AH)、血栓素B2(throm-boxane B2,TXB2)、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rostaglandin F1a,6-keto-PGF1a)、IL-1、IL-17]、NF-κB/RelA通路相关指标[NF-κB、RelA、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性激酶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ac-tivating kinase,TAK1)、NF-κB衔接蛋白激活剂1(activator1,ACT1)]的变化.结果 在治疗期间,观察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1例.与治疗前比较,治疗8周后,观察组D-D、FIB、PAF、TXB2均明显降低,两组PAF-AH、6-keto-PGF1a均明显升高,IL-1、IL-17、NF-κB、RelA、TKA1、ACT1均明显降低(P <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FIB、TXB2降低,6-keto-PGF1a升高更明显,IL-17、NF-κB、RelA降低更明显(P <0.05,P<0.01).结论 消瘀接骨散通过抑制NF-κB/RelA通路激活,下调IL-1、IL-17细胞因子表达,改善骨关节炎患者关节症状及血瘀状态.

    作者:万磊;刘健;黄传兵;张皖东;章平衡;黄旦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雷公藤多苷、白芍总苷联合柳氮磺胺吡啶诱导缓解并维持性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雷公藤多苷、白芍总苷胶囊联合柳氮磺胺吡啶诱导缓解并维持性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AS患者随机分为4组,4组开始均用西乐葆胶囊(每粒0.2g),每次0.2g,每日2次口服,6周后改为西乐葆胶囊,每次0.2g,每日1次口服,12周后停药.同时各组开始均给予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DMARDs),组1(G1)给予雷公藤多苷片(每片10 mg),每次20 mg,每日3次;白芍总苷胶囊(每粒0.3g),每次0.6g,每日3次;联合柳氮磺胺吡啶片(每片0.25 g),每次1 g,每日2次口服;组2(G2)给予雷公藤多苷片,每次20 mg,每日3次;联合柳氮磺胺吡啶片,每次1 g,每日2次口服;组3(G3)给予白芍总苷胶囊,每次0.6g,每日3次;联合柳氮磺胺吡啶片,每次1 g,每日2次口服;组4(G4)给予柳氮磺胺吡啶片,每次1 g,每日2次口服.分别在开始治疗前及治疗6、12、24周判断疗效,疗程24周.使用疾病活动性得分(ankylosingspondylitis disease activity score,ASDAS)-CRP(基于CRP计算)判断病情活动情况,并记录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结果 4组在治疗6周时ASDAS-CRP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但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24周时ASDAS-CRP评分G1、G2组均较G3、G4组低(P<0.05),G1较G2组低(P<0.05);G3组较G4组低(P<0.05).与治疗6周比较,G1、G2组治疗24周ASDAS-CRP评分减低(P<0.05).结论 雷公藤多苷、白芍总苷胶囊联合柳氮磺胺吡啶片三药联合治疗AS,尤其雷公藤多苷在疾病活动期可以帮助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加强诱导缓解,在维持性治疗阶段三药联合可以保证NSAIDS药物停用后疾病处于低活动状态.

    作者:郑红霞;章伟明;王圳;汪卫;于健宁;张雯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斑蝥提取物诱导宫颈癌细胞凋亡机制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斑蝥提取物(cantharis extract,CTE)诱导人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宫颈癌细胞系Hela,利用CCK-8法检测CTE对Hela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光学显微镜及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浓度CTE诱导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CTE显著抑制Hela细胞增殖,呈浓度及时间依赖型,处理48 h的IC50为3.94 μg/mL.经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见随着药物浓度增加细胞出现明显离巢凋亡.Hoechst 33258染色后发现,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核固缩、核碎裂等典型凋亡改变的细胞数目逐渐增多,呈浓度依赖型.Annexin V/PI双染流式凋亡检测示,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凋亡细胞数量逐渐增加,药物处理组(1.25、2.5、5.0μg/mL)的凋亡率分别为14.73%、29.75%、53.3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药物处理组细胞增殖相关蛋白PCNA蛋白表达降低(P<0.05);促凋亡蛋白Bax、Bak、Bid表达增加,2、5、5.0 μg/mL组Bax表达及1.25、2.5、5.0 μg/mL组Bid表达有效期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抗凋亡蛋白Bcl-2、Mcl-1、Survivin表达降低(P<0.05),Bcl-XL表达无显著改变;凋亡蛋白激酶Caspase-3蛋白表达下降(P<0.05),而Caspase-3底物凋亡相关蛋白PARP出现明显切割带,Cleaved-PARP蛋白表达增加(P<0.05).结论 CTE显著抑制Hela细胞增殖,诱导Hela细胞凋亡,其可能机制与下调抗凋亡蛋白、上调促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相关.

    作者:次旦旺久;赵相轩;王晓明;卢再鸣;林坤;张强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黄蒲通窍胶囊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海马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凋亡途径的影响

    目的 探讨黄蒲通窍胶囊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予以腹腔注射D-半乳糖联合双侧海马注射Aβ25-35建立AD动物模型,期间给予不同剂量黄蒲通窍胶囊干预28天,同时设立假手术组和多奈哌齐阳性对照组.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各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变化,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海马Bax表达,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谷胱甘肽(GSH)含量,比色法检测大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Western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细胞色素C(Cyt C)、Bcl-2、Caspase-3含量.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海马神经元损伤严重,GSH、Bcl-2含量和SOD活性明显降低,MDA含量和Cyt C、Bax、Caspase-3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蒲通窍胶囊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海马神经元损伤较轻,GSH、Bcl-2含量和SOD活性明显升高,MDA含量和Cyt C、Bax、Caspase-3表达明显降低(P <0.01,P <0.05).结论 黄蒲通窍胶囊对A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有明显改善作用,可减少AD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减少氧化应激和抑制线粒体凋亡途径有关.

    作者:蔡标;谢道俊;王艳;李静;汪婷婷;叶树;华如鹏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低氧环境下黄芪甲苷促进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细胞相关因子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在低氧环境下,黄芪甲苷能否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血管内皮样细胞分化,提高BMSCs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分化后的血管内皮样细胞的功能.方法 将人BMSCs分为4组:对照组(单纯人BMSCs培养)、VEGF组(含VEGF载体的腺病毒的完全培养基加入人BMSCs)、黄芪甲苷组(含黄芪甲苷粉剂加入人BMSCs)和联合诱导组(含黄芪甲苷粉剂和VEGF载体的腺病毒的完全培养基加入人BMSCs),5% O2干预2周,对分化的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CD31和CD105的表达,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VEGF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因子的含量,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内皮素(ET)和前列环素(PGI)的表达.结果 (1)2周后,镜下观察对照组与黄芪甲苷组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VEGF组和联合诱导组细胞似铺路石子样生长.(2)流式结果显示,对照组与黄芪甲苷组细胞不表达CD31,高表达CD105;VEGF组和联合诱导组细胞高表达CD31,低表达CD105,且VEGF组CD31表达高于联合诱导组(P<0.05),而CD105低于联合诱导组(P<0.05).(3) ELISA检测发现,与对照组比较,各干预组的VEGF及eNOS因子表达均增高(均P<0.05),且大小顺序为VEGF组>联合诱导组>黄芪甲苷组.(4) 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发现,与对照组比较,各干预组ET水平均升高(P<0.05),PGI表达量均降低(P<0.05);且联合诱导组ET蛋白表达水平高,VEGF组PGI表达量低.结论 在低氧环境下,黄芪甲苷促进人BMSCs分泌VEGF相关因子;黄芪甲苷联合VEGF可以促进VEGF诱导分化后的血管内皮样细胞分泌ET.

    作者:胡继宏;贾佳;路娟;王秋萍;赵静苗;金华;靳利梅;赵翊;李金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中药辨证干预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细胞色素氧化酶Ⅰ、Ⅱ、Ⅲ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中药辨证干预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肝细胞色素氧化酶(cytochrome oxidase,COX)表达的影响机制.方法 取SPF级Wistar大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分为5组,即:正常组、模型组、对照药物组、药物A方组、药物B方组.采用高脂饲料诱导大鼠制作NAFLD模型,4周后对照药物组、药物A方组、药物B方组每天分别予相应组方中药1 mL/100 g灌胃给药,第12周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各实验组肝细胞COXⅡ、COXⅢmRNA表达,Western blot测定肝细胞COXⅠ蛋白表达.结果 各组NAFLD大鼠肝细胞COX表达均降低,经过药物干预后,各药物治疗组COX表达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对照药物组、药物B方组COXⅡmRNA表达增高(P<0.01);且药物B方组COXⅡmRNA表达高于药物A方组及对照药物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对照药物组、药物A方组、药物B方组COXⅠ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且药物B方组COXⅠ蛋白表达高于药物A方组及对照药物组(P<0.01).结论 在NAFLD病程的后期阶段,运用化痰消瘀、清热利湿、补益肝肾的中药,可提高大鼠肝细胞COX表达水平,并显著优于其他治疗措施.

    作者:黎运呈;曾芳;丁贤君;郑迪;杨喆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复方健耳剂干预庆大霉素耳毒性致豚鼠毛细胞损害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中药复方健耳剂干预豚鼠庆大霉素(gentamycin,GM)耳毒性致外毛细胞损害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选择杂色成年豚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GM对照组、复方健耳剂+GM组(简称中药+ GM组),每组16只,其中正常对照组按常规饲养至第11天期满;GM对照组按200 mg/(kg·d)剂量,每天分2次连续注射9天,第11天终止饲养;中药+ GM组按3.994 g/(kg·d)剂量(1/2人工灌服,1/2自动饮用),预先服用复方健耳剂10天,然后在继续服用中药同时开始注射每天同等剂量GM,连续9天,第11天终止饲养.所有动物期满取出耳蜗,其中每组10只动物用于全耳蜗基底膜铺片,琥珀酸脱氢酶染色,进行耳蜗毛细胞形态学观察,另外每组6只动物,利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耳蜗组织硫氧还蛋白(Trx)-1、Trx-2、凋亡信号调节激酶1(apoptosis signal-regulating kinase 1,ASK1)mRNA表达量.结果 全耳蜗基底膜检查显示,正常对照组各回三排内、外毛细胞形态正常,数量完整,排列有序;GM对照组各回三排外毛细胞损毁严重,绝大部分细胞出现严重崩解不全,或凋亡缩小,第1回比其他各回损害较重(P<0.01),但内毛细胞仍基本存在;中药+GM组各回三排外毛细胞除少量和散在崩解不全外,大多仍存留可辨,形态如常,内毛细胞仍保持完整,各回外毛细胞损毁状况明显少于GM对照组(P<0.01).中药+GM组Trx-1、Trx-2 mRNA表达明显高于GM对照组(P<0.01),ASK1 mRNA表达则明显低于GM对照组(P<0.01).结论 一定剂量GM连续使用可造成豚鼠耳蜗外毛细胞严重损害,并以第1回明显,而且以外毛细胞为主要损害靶细胞.复方健耳剂具有防治GM耳毒性外毛细胞损害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调控硫氧还蛋白系统,阻止ASK1依赖的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宣伟军;黄力毅;韦瑀龙;陈壮;宣毅;陈思仲;唐俊波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淫羊藿苷促前成骨细胞MC3T3-E1成骨分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淫羊藿苷(icariin,ICA)促进前成骨细胞MC3T3-E1成骨分化的机制.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10-10 ~10-5 mol/L)的ICA干预前成骨细胞MC3T3-E1 3、6、9天后采用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活性检测试剂盒测定ALP活性,确定ICA适促分化浓度.适ICA浓度干预前成骨细胞MC3T3-E1 7天后应用实时定量PCR法(real tim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分子(BMP-2、Runx2、β-catenin、cyclinD1)基因表达.ICA分别与BMP、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剂(Noggin、DKK-1)联合干预前成骨细胞MC3T3-E1后,茜素红钙结节染色观察钙化程度以及Western blot检测BMP-2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ICA促进前成骨细胞MC3T3-E1成骨分化,且10-9mol/L ICA促进分化的能力强.与对照组比较,ICA能明显上调BMP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分子(BMP-2、Runx2、β-catenin、cyclinD1) mRNA表达(P<0.01).Noggin或DKK-1能抑制前成骨细胞MC3T3-E1钙化,且两者联合作用时抑制更加明显.与ICA单独作用比较,ICA与DKK1联合干预后BMP-2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1).结论 ICA可能通过Wnt/β-catenin/BMP-2信号通路调控前成骨细胞MC3T3-E1的成骨分化.

    作者:陈旭凤;喻澜;夏秦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血根碱对紫杉醇耐药卵巢癌A2780/Taxol细胞生长及TGF-β1/Smad通路抑制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血根碱对紫杉醇耐药卵巢癌A2780/Taxol细胞生长及TGF-β1/Smad通路和紫杉醇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将A2780/Taxol细胞分为对照组、血根碱组、紫杉醇组、血根碱联合紫杉醇组(简称联合组),对照组加生理盐水,其余3组分别应用2 μmol/L血根碱、2μg/mL紫杉醇,2μmol/L血根碱+2 μg/mL紫杉醇处理.48 h后应用倒置显微镜观察A2780/Taxol细胞形态、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法检测Caspase-3、TGF-β1、Smad7蛋白表达.结果 对照组细胞贴壁生长,边界清楚;血根碱组细胞体积缩小,贴壁数减少;紫杉醇组见细胞呈圆形脱落;联合组上过变化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3组均可显著抑制A2780/Taxol细胞增殖,上调Caspase-3、Smad7蛋白表达、下调TGF-β1蛋白表达,联合组作用为明显(P<0.05).血根碱组对细胞周期无影响,紫杉醇组及联合组G0/G1期、S期细胞减少,G2/M期细胞增多.结论 血根碱通过抑制TGF-β1/Smad通路,促进Caspase-3表达抑制A2780/Taxol细胞生长,促进紫杉醇药物敏感性.

    作者:张素仙;王妍妍;张琴;杨丽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洗心汤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突触功能相关蛋白及受体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洗心汤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海马CA1区突触超微结构和突触功能相关蛋白及受体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洗心汤方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8周龄雄性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分为模型组、盐酸多奈哌齐组、洗心汤组,另以同窝阴性小鼠设立空白对照组,每组15只.连续灌胃给药6个月后进行相关指标检测.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观测APP/PS1转基因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透射电镜观察小鼠海马CA1区突触超微结构;分别采用免疫荧光法及免疫印迹法检测APP/PS1转基因小鼠海马CA1区突触后致密物质-95(PSD95)、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NMDAR2B)、髓鞘碱性蛋白(MBP)、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逃避潜伏期延长,在目的象限游泳距离与穿越平台次数的百分比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洗心汤组小鼠逃避潜伏期均值总体下降(P <0.01,P<0.05),在目的象限游泳距离及穿越平台的次数占总路程与总穿越平台次数的百分比显著增加(P <0.01,P<0.05).电镜结果表明,洗心汤组较模型组神经元细胞密集,细胞核多为圆形,核内染色质轻度凝集,核仁可见;细胞质内线粒体轻度肿胀,粗面内质网轻度扩张,游离核糖体丰富,脂褐素颗粒少见,突触结构基本清晰.免疫荧光结果表明,海马CA1区PSD95、NMDAR2B、MBP、GAP43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 <0.05,P<0.01),免疫印迹实验中其含量亦呈现高表达水平(P <0.05,P<0.01).结论 洗心汤对APP/PS1转基因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功能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影响小鼠海马突触结构,提高小鼠海马突触功能蛋白及受体表达有关.

    作者:高彦斌;第五永长;唐学成;古赞;杨珂;翟家明;李婷;邵怡然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活血消异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粘连大鼠TGF-β/Smads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影响

    目的 观察活血消异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盆腔粘连大鼠TGF-β/Smads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造模大鼠自体子宫内膜移植于肠系膜上建立EMs盆腔粘连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简称C组),术后第1天中药给药组(简称D1组),术后第3天中药给药组(简称D2组),术后第5天中药给药组(简称D3组),术后第1天西药给药组(简称E1组),术后第3天西药给药组(简称E2组),术后第5天西药给药组(简称E3组).中药组予活血消异方灌胃,西药组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肌肉注射.连续给药28天后,开腹进行盆腔粘连评分,再分别取造模大鼠粘连腹膜组织、空白组(简称A组)和假手术组(简称B组)正常腹膜组织,采用免疫组化、反转录酶-聚合酶链锁反应(RT-PCR)检测腹膜组织中TGF-β1、TGF-β3、Smad3、Smad7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 与B组比较,C组盆腔粘连评分显著升高(P<0.05),与C组比较,D1、D2、D3、E1、E2、E3组盆腔粘连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D1、D2组盆腔粘连评分显著低于D3组(P<0.05);E1组显著低于E2、E3组(P<0.05);C组大鼠TGF-β1、TGFβ3 、Smad3、Smad7 mRNA及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B组(P<0.05);D1、D2、D3、E1、E2、E3组TGF-β1、Smad3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C组(P<0.05),TGF-β3 mRNA和蛋白表达均高于C组(P<0.05),Smad7 mRNA和蛋白表达均与C组相当(P >0.05);D1、D2、D3组间TGF-β1、TGF-β3 mRNA和蛋白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1、E2、E3组间TGF-β3 mRNA和蛋白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Ms可导致大鼠严重、广泛的盆腔粘连;活血消异方能过调控TGF-β/Smads信号传导通路相关因子的表达,改善EMs盆腔粘连程度,且中药干预越早,改善盆腔粘连程度疗效越显著.

    作者:李田田;孙伟伟;赵瑞华;余燚薇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子宫内膜癌变的研究进展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是复杂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月经异常,生育能力低下,子宫内膜增生甚至发生癌变,同时伴随危害健康的肥胖、心脏疾病等问题.1949年Speert H教授[1]首次提出PCOS是子宫内膜癌发生的高危因素.Fauser BC教授[2]在ESHRE/ASRM第三届共识讨论会提出PCOS相关子宫内膜癌的高危风险逐年增加.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专家们发现子宫内膜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与PCOS发病的危险因素极其相似,均具有家族遗传性、肥胖、糖尿病等特点,现对PCOS相关子宫内膜癌变作一综述.

    作者:刘逸超;丛晶;胡佳裕;韩凤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针刺疗法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

    针刺疗法在中国存在着悠久的历史,它是针灸的一种治疗方法,指用不同型号钢针(毫针、耳针、电针等)通过穴位刺人皮肤和皮下组织产生一系列局部、全身反应,继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除传统手针以外,当给钢针接上电流后就演变为了电针和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or,TENS)等.针刺疗法广泛用于各类镇痛,现对针刺疗法的镇痛机制及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陈欢;屈强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miRNAs与类风湿关节炎炎症因子相关性及中药对其干预的研究进展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累及关节滑膜、软骨以及骨组织的炎症性疾病,可导致关节破坏、致残以及全身多器官的受损.RA的发病过程涉及复杂的细胞因子信号转导通路网络,这个网络通过免疫炎症过程来调控RA,炎症性细胞因子参与免疫炎症过程,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IL-6、IL-17、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等与RA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如何控制RA炎症、阻止病情进展,从而达到改善RA患者病情的作用是目前研究的重点.从新近研究中可以发现多种微小RNAs(microRNAs,miRNAs)在RA中呈现异常表达,同时miRNAs能够影响RA炎症因子的分泌,并且在疾病的不同阶段都会有不同特异性miRNAs介导不同的因子产生,炎症因子也可反向影响miRNAs的产生.中医药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是RA治疗的手段之一,近年来研究证实中药复方及单味中药中的有效成分能够抑制RA炎症,并对miRNAs具有调控作用.针对国内外研究,笔者就miRNAs与RA主要炎症因子的相关性及中药对其干预做一综述.

    作者:何奕坤;杨光辉;郑玥琪;吴辉辉;潘新;胥晓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羚羊钩藤汤辅助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观察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感染所致的,临床上以儿童多见的,以手足口局部皮肤黏膜出现多发性水疱为特征的急性全身性传染性疾病,本病流行于全世界[1].近年来我国HFMD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都有逐年递增趋势,给防治工作带来许多压力,控制HFMD病死率已经成为全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2].研究表明,HFMD病毒感染后,出现脑膜炎、脑炎、脑干脑炎、脑脊髓炎或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危重病情,是导致患儿病死的重要原因[3].有神经损害的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速,危及生命安全,单纯用西医治疗效果欠佳[4].血清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B)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增高与神经系统感染损伤有关,S100B、NSE动态变化与重症HFMD的进展与转归密切相关[5],中医学认为HFMD属“温病”范畴,因患儿正气虚弱,HFMD病毒乘机而入,邪毒缠体,化火入心、肝,痰热闭窍,出现神昏、抽搐,可危及生命,治疗上应清热解毒、熄风定惊[6].为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HFMD患儿的疗效及其与患儿的神经系统、肝、心和胰岛应激功能损害的关系,笔者选取重症HFMD患儿31例,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羚羊钩藤汤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肌钙蛋白(cTnl)、空腹血糖(FPG)、S100B和神经元NSE水平变化,并与常规西医治疗的对照组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黄月艳;柳国胜;韦叶生;李强;黄云峰;李清锋;黄肯;韦爱伯;游金勇;黄致敬;罗秀状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桃红四物汤辅助治疗泛发性神经性皮炎疗效观察及其对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的影响

    泛发性神经性皮炎(generalized neurodermitis,GND)是以全身泛发苔藓样变及剧烈瘙痒为特征的一种顽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病多从瘀论治[1],近年来研究发现在其发生过程中存在着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A)的显著升高[2].为了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笔者观察桃红四物汤辅助治疗68例GND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SCCA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叶静静;陈宁刚;叶姝;胡致恺;张恋;徐豪亮;王慧;钱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特应性皮炎中西医发病机制的比较与思考

    本文旨在探讨特应性皮炎中西医发病理论的共性与差异.笔者从遗传、免疫、肠道菌群和皮肤屏障功能四个方面阐释了中西医观点间的交融、差异与启发,发现中、西医对特应性皮炎发病机制的认识有诸多相似之处,中医学理论对特应性皮炎的现代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作者:王海燕;陈达灿;晏烽根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中医典籍中无形之象翻译的问题与对策

    “象”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也是中医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中医学和中国传统哲学中所谓的“象”即可指具体的、可感知的现象、形象,也可具有某种象征的抽象的含义.通过取“象”来表达深奥的含义是中国传统哲学和中医学中较为常见的语言手段.《周易·系辞上传》云:“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1].王前和刘庚祥认为“中医的思维方式比较集中地体现中国传统抽象思维的特征”[2].中医学的抽象思维模式使得中医学中充斥着大量抽象且文化内涵丰富的概念.刘时觉曾明确指出“中医著作的一大语言特色是:明确的特定词汇往往表示不确定的多变的概念……使具体描述人体生理病理的,具有充分物质性、实体性的专门词汇,变得无形无状,有着明显的抽象性”[3].

    作者:王翔;王彬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中医隐喻英译:原则与策略

    中医学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自身独特的语言特点、文化内涵和认知模式,在“取象比类”的背景下有着大量的隐喻式概念,隐喻在中医药语言中无处不在[1].中医文化是基于隐喻的文化,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中医文献文字优美,文化内涵丰富,哲理性强,隐喻大量存在.对中医隐喻的英译原则和策略进行探讨,有利于加深对中医隐喻的理解,并为中医翻译提供一定的借鉴.

    作者:周恩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采用调泌针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1例

    调泌针法是谢长才教授通过对前人著作进行挖掘整理,归纳总结出的一套针法,从中西医结合角度,将针灸学与内分泌疾病的诊治有机结合,在临床治病过程中采用“肾—天癸—冲任—胞宫”与“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两轴共调,笔者自2016年10月-2017年3月跟随谢长才教授学习进修,采用调泌针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1例,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郁洁;陈嘉欣;邱创臻;王智娟;谢长才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周仲瑛教授辨治恶性肿瘤的中西医学契合观

    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简称周老)辨治恶性肿瘤的传承研究工作已展开[1-4].由于恶性肿瘤中医辨治体系建立过程中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特殊性,周老认为:选择性地借鉴与移植现代医药学理论、手段、方法、理念对解决这些问题是必须的.笔者试从研读周老学术文献,并结合师从所学,将周老在恶性肿瘤辨治理论与临证实践过程中对现代医药学的借鉴运用综论如下,以启迪读者汲取运用.

    作者:赵延华;赵智强;吴勉华;徐力 刊期: 201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