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芪参益气滴丸联合心脉通贴散对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凝血功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影响.方法 选择160例行PCI术的心绞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A、B、C组,每组40例.四组均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A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心脉通贴散;治疗B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芪参益气滴丸;治疗C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芪参益气滴丸及心脉通贴散贴敷,疗程均为4周.观察患者西雅图心绞痛量表[包括躯体活动受限程度(PL)、心绞痛稳定状态(AS)、心绞痛发作情况(AF)、治疗满意程度(TS)、疾病认知程度(DP)]、凝血功能[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hs-CRP和MPO水平变化.结果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各组治疗后PL、AS、AF、TS、DP评分升高,血FIB、血hs-CRP和MPO水平降低(均P <0.05),PT、APTT、TT均有不同程度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治疗后治疗各组PL、AS、AF、TS、DP评分均升高(P<0.05),FIB、血hs-CRP和MPO水平降低(P<0.05),且治疗C组优于治疗A、B组(P<0.05).结论 芪参益气滴丸联合心脉通贴散可以改善PCI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凝血功能,降低炎症因子(hs-CRP、MPO)水平.
作者:刘敏;张培影;王忠良;梁田;卢磊;张庆;夏伟;王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固本祛瘀解毒方联合西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肺肾两虚,瘀毒阻肺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双盲、随机对照的方法,将60例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予固本祛瘀解毒方及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应用西药常规治疗加模拟剂,疗程均1 0天.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主要症状体征评分、全血白细胞计数(WBC)、嗜酸粒细胞计数(EOS)、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清降钙素原(PCT)、血栓弹力图中R值、K值、α角、Ma值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变化及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86.67% (26/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3.33% (13/30),试验组优于对照组(x 2=4.037,P<0.05);试验组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体征评分、总积分及相关实验室检查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治疗后咳嗽、咯痰、喘息、发热、紫绀、胸闷胸痛、倦乏、干啰音、湿啰音、失眠、总积分、WBC、EOS、CRP、PCT、PaO2 、PaCO2及血栓弹力图中α角、Ma值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 0.05,P<0.01);试验组在改善咳嗽、咯痰、喘息、动则气短、倦乏、面色晦垢、烦躁、失眠、总评分、EOS、CRP、PCT、PaCO2、血栓弹力图中R值、K值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 <0.05,P<0.01).结论 固本祛瘀解毒方联合西药常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肺肾两虚,瘀毒阻肺证)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常规治疗.
作者:张文江;樊长征;张琼;郭德海;王冰;许宗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右归胶囊通过干预调节络氨酸激酶2/-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JAK2/STAT3)通路中关键因子JAK2、细胞周期蛋白D1 (Cyclin D1)及与通路相关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对高龄肾阳虚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患者卵细胞质量的影响.方法 64例高龄肾阳虚IVF-ET女性分为治疗组(右归胶囊+西药)和安慰剂组(安慰剂+西药),每组32例.另选非肾阳虚IVF-ET(男方因素)高龄女性32例为对照组.观察前两组肾阳虚证候积分变化和各组促性腺激素(Gn)天数及用量、绒毛促性腺激素(HCG)日血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孕酮(P)水平、获卵数、优卵率、受精率、获胚数、临床妊娠率;检测JAK2/STAT3通路中关键因子JAK2、Cyclin D1蛋白表达及与通路相关的SOD水平.结果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HCG日证候积分降低(P<0.01),且较安慰剂组积分低更明显(P<0.01).与安慰剂组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Gn天数及用量减少(P<0.01),HCG日E2水平、获卵数、获胚数、优卵率、受精率、临床妊娠率均增高(P <0.05,P<0.01),SOD水平、JAK2、CyclinD1蛋白相对表达量亦升高(P<0.05).结论 右归胶囊可能是通过JAK2/STAT3通路上调SOD、JAK2、Cyclin D1水平表达,从而改善肾阳虚症状,提高高龄肾阳虚IVF-ET患者的卵细胞质量,有助于改善IVF结局.
作者:连方;宋诗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总结陈可冀院士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用药配伍规律.方法 采集经陈可冀院士诊治后有效的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例,从中提取142个中药处方,建立医案数据库,采用无尺度网络方法配合频数分析以及关联规则,对药物配伍、药病关系进行数据挖掘.结果 共使用药物1 62味,其中使用频率前6位的药物依次为茯苓、甘草、黄芪、陈皮、麦冬、党参,无尺度网络分析显示常用方剂为六君子汤、生脉散、苓桂术甘汤和真武汤.结论 由上述常用药物及方剂可总结出陈可冀院士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治法为益气健脾、温阳补肾、活血利水.
作者:于林童;徐浩;段文慧;曲文白;夏君彦;林谦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飞针疗法联合口服氯雷他定片和鼻用糠酸莫米松喷雾剂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0例过敏性鼻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医治疗组(飞针疗法)、西医治疗组(口服氯雷他定片和鼻用糠酸莫米松喷雾剂)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氯雷他定片、鼻用糠酸莫米松喷雾剂及飞针疗法结合治疗),每纽50例,均持续治疗4周.观察各组儿童治疗前后症状评分、体征评分及治疗后随访3个月的复发率.结果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各组治疗后症状评分降低(P<0.05),西医治疗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体征评分减低(P<0.05).治疗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1.8% (45/49)高于中医治疗组[64.0% (32/50)]和西医治疗组[79.6% (39/49),x2 =11.4,P<0.05];随访3个月中西医治疗组复发率6.7% (3/45)低于中医治疗组[28.1% (9/32)]和西医治疗组[25.6% (10/39),x2 =7.31,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较单独中医或西医疗法能有效减轻鼻炎症状,降低复发率.
作者:何珊;丁丽凤;孙克兴;陈洁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补肺颗粒对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影响,并从调控血清白细胞介素-33(IL-33)/可溶型ST2 (sST2)轴及相关炎性因子表达水平阐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方法,将来自4家三甲医院的271例轻中度COPD稳定期患者按分层区组随机化方法分为治疗组(136例)和对照组(135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疾病教育与慢病管理,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口服补肺颗粒,对照组给予补肺颗粒安慰剂.每袋1 0 9,每次2袋,每日2次,疗程均为1 2周.观察患者COPD自我评估测试(CAT)问卷积分,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积分,中医证候积分,肺功能指标[包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萼(FEV1%)和FEV1占FVC百分比(FEV1/FVC)],血清IL-33、sST2、IL-4和IL-10水平.结果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CAT问卷积分,中医证候积分,SGRQ呼吸症状、活动受限、疾病影响单项积分和总积分,血清sST2水平降低(P<0.01),血清IL-33、IL-4和IL-10水平提高(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FEV1、FVC、FEV1%和FEV1/FVC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75.74%(103/136),优于对照组[9.63%(13/135),x2=120.929,P<0.01].结论 补肺颗粒能够有效改善轻中度COPD稳定期患者临床症状,延缓肺功能下降,提高生活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血清IL-33、IL-4和IL-10水平,降低血清sST2水平,增强机体抗炎能力有关.
作者:郭思佳;孙增涛;李月川;吴琦;封继宏;窦钊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中药调理体质对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21例阳虚质、气虚质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1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给予中药免煎颗粒调理体质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疗程4周,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4周及随访6个月时鼻部症状[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总评分、生活质量总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4周、随访6个月时VAS和RQLQ总评分均降低(P<0.05),随访6个月时对照组VAS及RQLQ总评分较4周时有升高(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4周及随访6个月时VAS总评分及RQLQ总评分均降低(P<0.05).治疗4周时及随访6个月时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80%、85.25%,对照组分别为76.67%、56.67%,与本组治疗4周时比较,随访6个月时对照组总有效率降低(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均提高(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出现鼻中隔穿孔、腹泻、腹痛、食欲减退及皮疹等不良反应.结论 通过中药调理体质治疗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任霞;宁云红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复方大黄素黄芩素组分配比的优方案.方法 健康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假手术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及治疗组.SAP组及治疗组模型制备均采用5%牛磺胆酸钠逆行胰胆管注射法.各组观察至12h分别处死取材,检测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和血清α-淀粉酶活性;筛选大黄素和黄芩素治疗SAP的有效剂量范围;研究大黄素、黄芩素联用治疗SAP的佳剂量、配比和复方大黄素黄芩素量效关系.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SAP组病理学评分和α-淀粉酶活性均明显升高(P<0.05).与SAP组比较,各配比治疗组病理学评分和α-淀粉酶活性均明显下降(P<0.05).配比一组(大黄素3.24 mg/kg+黄芩素7.12 rng/kg)病理学评分下降为明显,且优于二、三、四、五、六配比组(P<0.05).配比一组α-淀粉酶活性明显优于二、四配比组(P<0.05),三、五、六配比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大型药理学软件DAS分析,组方中大黄素的标化剂量为0.126,黄芩素的标化剂量为0.107.结论 复方大黄素黄芩素的优组方剂量为大黄素3.24 mg/kg和黄芩素7.12 mg/kg,佳配比为1∶2.2.
作者:李君;黄娜;任松;王娜;张澍;张爱军;袁秉祥;李宗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NF-κB、MAPKs信号通路在介导重组人热休克蛋白60(HSP60)诱导巨噬细胞(M(p)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探讨益气活血方宁心痛颗粒的抗炎机制.方法 采用人急性单核白血病细胞株(human acute monocytic leukemia cell line,THP-1)体外培养模型,结合血清药理学与中药组分配伍方法进行论证.将THP-1细胞诱导分化为Mφ,分为对照组(Mφ+培养液)、HSP60(10 μg/m L)组、黄芪多糖(APS,200 μg/mL)组、藁本内酯(LIG,20 μg/mL)组、APS(200 μg/mL)+LIG(20 μg/mL)组、含药血清(3%)组、辛伐他汀(15 μg/mL)组,各药物干预组以相应治疗药物预处理24 h后,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加入终浓度为10 μg/mL的HSP60.检测磷酸化的NF-κB(p-NF-κB)、MAPKs[包括p-p38、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ERK1/2)和c-Jun氨基末端激酶(p-JNK)]蛋白表达及TNF-α、IL-6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HSP60组的p-NF-κB及p-p38、p-JNK、p-ERK1/2蛋白表达和TNF-α、IL-6含量升高(P<0.01);与HSP60组比较,各药物干预组检测蛋白表达和TNF-α、IL-6含量均降低(P <0.05,P<0.01);与APS组比较,APS+LIG组、含药血清组和辛伐他汀组检测蛋白表达和TNF-α、IL-6含量均降低(P<0.05,P<0.01);与LIG组比较,APS+LIG组检测蛋白表达均降低(P <0.05,P<0.01),TN F-α、IL-6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含药血清组和辛伐他汀组检测蛋白表达及TNF-α、IL-6含量均降低(P<0.05,P<0.01);含药血清组和辛伐他汀组均较APS+LIG组蛋白表达和TNF-α、IL-6含量降低更明显(P<0.05,P<0.01),且辛伐他汀组降低蛋白表达的效果优于含药血清组(P<0.01).结论 NF-κB及MAPKs信号通路是HSP60诱导THP-1源性Mp发生炎症反应的关键信号通路,宁心痛颗粒含药血清、APS、LIG、APS配伍LIG可不同程度通过调控以上通路发挥抗炎效果,其中宁心痛颗粒含药血清的效果强.
作者:高颖;陈蕊;顾宁;何小丽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特女贞苷对过氧化氢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中p66Shc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作用.方法 采用H2 O2诱导EA.hy926形成氧化应激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H2O2)、特女贞苷组(H2O2 +5、50、500 μmol/L特女贞苷)、阴性对照组(H2O2 +5、50、500 μmol/L DMSO)、抗坏血酸组(H2O2 +5、50、500 μmol/L抗坏血酸).检测各组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β3-gal活性;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p66Shc、caspaseG活体剪切体、Bax、Bcl-2蛋白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法检测p66 mRNA含量.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及阴性对照组SOD活性、Bcl-2表达量及Bcl-2/Bax比值下降,MDA含量、β3-gal活性、p66Shc蛋白水平及m RNA含量、capase-3活性剪切体和Bax表达水平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特女贞苷组及抗坏血酸组SOD升高,MDA含量(除特女贞苷组浓度500 μm ol/L外)和β-gal活性降低(P<0.01),抑制p66Shc表达及mRNA水平(P<0.01);特女贞苷组Bax和capase-3活性剪切体(除浓度500 μmol/L外)表达水平降低,Bcl-2表达和Bcl-2/Bax比值升高(均P<0.01).与同浓度的抗坏血酸组比较,特女贞苷组对B ax、Bcl-2蛋白水平、Bcl-2/Bax比率、p66 mRNA的调节作用较明显(P<0.05).结论 特女贞苷可能通过抑制p66Shc削弱血管内皮细胞的氧化损伤及降低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
作者:顾闻;刘特;陈久林;申定珠;邢三丽;郁志华;陈川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通脉降浊煎剂含药血清(TDMS)对泡沫细胞胆固醇流出率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50 mg/L ox-LDL诱导巨噬细胞48 h,建立巨噬细胞源泡沫细胞模型,添加TDMS,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正常巨噬细胞),ox-LDL组(50 mg/L ox-LDL),β-环糊精(β-CD)组(50 mg/L ox-LDL +10 mmol/L β-CD),正常血清(CS)组(50 mg/L ox-LDL+等体积正常血清),TDMS组(50 mg/L ox-LDL +5% TDMS).检测细胞内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含量和细胞胆固醇流出率;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内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 (ABCA1)蛋白表达;Real-time PCR方法检测细胞内ABCA1、miR-33a、miR-33bm RNA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ox-LDL组细胞内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含量和胆固醇流出率均增加(P<0.05,P<0.01),ABCA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miR-33a和miR-33b 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P<0.01).与ox-LDL组比较,β-CD组与TDMS组细胞内总胆固醇和游离胆固醇含量均下降,胆固醇流出率增大(P< 0.05,P<0.01),ABCA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细胞内miR-33a和miR-33b 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P<0.01).结论 TDMS通过调节miR-33a/b和ABCA1表达,从而提高胆固醇流出率,降低泡沫细胞内胆固醇含量.
作者:田苗;王凤荣;张冰;王帅;刘英楠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健脾祛湿和络方(Jianpi Qushi Heluo Formula,JQHF)含药血清对嘌呤霉素氨基核苷(PAN)诱导的小鼠足细胞损伤模型标志蛋白Nephrin、Podocalyxin及mTOR相关自噬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体外培养小鼠足细胞为研究对象,除空白组外均以PAN(100 μ/mL)体外诱导足细胞,根据含药血清细胞培养基的不同分为空白组(10%空白血清),模型组(10%空白血清+PAN),JQHF低剂量组(10%低剂量JQHF含药血清+PAN),JQHF中剂量组(10%中剂量JQHF含药血清+PAN),JQHF高剂量组(10%高剂量JQHF含药血清+PAN),替米沙坦(TMST)组(10%TMST含药血清+PAN),醋酸泼尼松(PRE)组(10% PRE含药血清+PAN),雷帕霉素(RAP)组(100 μg/L RAP+10%空白组血清+PAN).CCK-8法检测足细胞损伤模型在各组血清作用后的活性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足细胞标志蛋白Nephrin、Podocalyxin及细胞内mTOR相关自噬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细胞活力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JQHF高剂量、TMST、PRE及RAP组足细胞活力上升(P<0.05);(2)与模型组比较,除JQHF低剂量组Podocalyxin表达外,其余各药物干预组Nephrin、Podoca-lyxin表达均增多(P<0.05,P<0.01);与JQHF低剂量组比较,JQHF高剂量、TMST、PRE及RAP组Nephrin表达增多(P<0.05);与JQHF中剂量组比较,JQHF高剂量、TMST、PRE及RAP组Nephrin表达增多(P<0.05),TMST、PRE、RAP组Podocalyxin表达亦增多(P<0.05);与JQHF高剂量组比较,TMST、PRE、RAP组Podocalyxin表达增多(P<0.05).(3)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干预组LC3-Ⅱ表达均增多(P <0.05,P<0.01),JQHF高剂量组、TMST组、PRE组、RAP组P-mTOR、P-4EBP1表达均减少(P<0.05),JQHF高剂量组、TMST组、RAP组P-P70S6K表达减少(P<0.01).结论 JQHF可以改善细胞内自噬水平,修复PAN诱导损伤足细胞,与上调细胞内Nephrin、Podocalyxin及LC3-Ⅱ的表达,减少mTOR及相关因子合成有关.
作者:王新慧;赵雯;李澎;梁莹;徐建龙;余仁欢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舒尼替尼、保肺定喘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糖尿病小鼠肺血管重构的影响及其是否通过调节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肺组织的表达而发挥作用.方法 将40只ob/ob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保肺定喘汤组和舒尼替尼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各纽小鼠在自制熏烟箱内被动吸烟14周,并在第1、14天于气道内滴入脂多糖.造模结束后舒尼替尼组予苹果酸舒尼替尼胶囊30 mg/(kg·d)灌胃,保肺定喘汤组予保肺定喘汤9.3 g/(kg·d)灌胃,均干预2周.于第0、14、16周检测空腹血糖水平.肺组织HE染色,观察气道重构并测量小气道基底膜单位长度的管壁面积(WAt/Pbm),肺血管重构并测量管壁厚度与血管外径比(WT%)、管壁面积与血管总面积比(WA%);Masson染色观察支气管周胶原沉积并测量小气道基底膜单位长度的胶原面积(WAc/Pbm);CD31/α-SMA/DAPI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肺血管平滑肌层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肺组织匀浆HIF-1α及VEGF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肺组织HIF-1α、VEGF mRNA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第16周空腹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At/Pbm、WAc/Pbm、WT%及WA%均增大(P<0.01),肺血管平滑肌层明显增厚,肺组织HIF-1α、VEGF蛋白表达和mRNA表达均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舒尼替尼组第1 6周空腹血糖水平降低(P<0.01),保肺定喘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肺定喘汤组及舒尼替尼组WAt/Pbm、WAc/Pbm、WT%及WA%均减小(P <0.01,P <0.05),肺血管平滑肌层重构均有所减轻,肺组织HIF-1α、VEGF蛋白表达和mRNA表达均减少(P<0.01,P<0.05).结论 舒尼替尼、保肺定喘汤可通过下调肺组织HIF-1α、VEGF表达进而减轻COPD合并糖尿病小鼠肺血管重构.
作者:杨宏宽;王芳;张佳颖;潘俊杰;童卫泉;夏婷婷;陈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益气温阳活血化痰方(Yiqi Wenyang Huoxue Huatan Formula,YWHHF)对大鼠低氧高二氧化碳性肺动脉高压的干预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 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常氧对照(N)组、低氧高二氧化碳(HH)组、YWHHF高剂量(YH)组、YWHHF中剂量(YM)组、YWHHF低剂量(YL)组,每组10只.除N组置于仓外,其余各组均置于常压低氧高二氧化碳氧仓中,每天8h,每周6天,持续4周.YH、YM及YL组在进仓前0.5h分别予益气温阳活血化痰方0.6、0.3、0.15 g/kg灌胃,其余各组大鼠分别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连续灌胃4周.采用右心导管法测量大鼠的肺动脉平均压(mPAP)、颈动脉平均压(mCAP)及右心室肥大指数(RVHI);光镜、电镜观察大鼠肺动脉形态学变化,测定肺动脉管壁面积/管总面积(WA/TA)和管腔面积/管总面积(LA/TA)的比值;采用RT-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大鼠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及mRNA(GRP78、CHOP、JNK、Caspase-12)的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各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凋亡指数(AI).结果 与N组比较,HH组mPAP、RVHI和WA/TA值增大,LA/TA减小(均P<0.01),ERS相关蛋白及mRNA(GRP78、JNK、Caspase-12、CHOP)表达量均升高(P<0.01),肺动脉平滑肌细胞AI减少(P<0.01);与HH组比较,YH、YM、YL组mPAP、RVHI及WA/TA值减小,LA/TA增大(P <0.05,P<0.01),ERS相关蛋白及mRNA表达量降低(P <0.05,P<0.01),YH组及YM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AI增加(P <0.05,P<0.01)RVHI;与YL组比较,YH、YM组上述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P<0.01).结论 YWHHF可通过抑制JNK、Caspase-12、CHOP降低大鼠低氧高二氧化碳性肺动脉高压,综合考虑以中剂量(0.3 g/kg)效果适宜.
作者:赵关平;张聪聪;张晶晶;应磊;钱小英;王万铁 刊期: 2018年第09期
证候是中医学特有的概念,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的核心.湿证是临床常见的中医证候,中医学认为“有诸内者形诸外[1]”,那么湿证的病理表现,必然有一定的物质结构来支撑[2],用现代医学理论来揭示中医学湿证理论中蕴藏的科学内涵,找到中医湿证产生的物质基础,将会有助于临床湿证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杨德才;徐玮斐;顾巍杰;刘国萍 刊期: 2018年第09期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严重威胁人类健康.CHD的发生、发展常伴随代谢障碍.代谢相关的危险因素,如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测CHD事件[1,2].精确且敏感的诊断方法对CHD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至关重要[3].代谢组学技术在CHD诊断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4],它是一门新兴的系统生物学学科,通过分析差异性代谢物可获得疾病潜在的生物标记物和受干扰的代谢通路及药物作用的代谢通路[5].中医学理论的“整体观”、“动态观”和“辨证观”恰好与代谢组学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动态性”的特点相吻合,这使得代谢组学技术在中医学研究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基于代谢组学的中医证候研究不仅能够提高中医辨证的稳定性,同时有助于探索辨证论治理论的科学内涵,促进中医药的现代化.笔者就近年来代谢组学及其在CHD和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赵琳琳;邱新建;李若梦;王东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心血管疾病是我国居民首要死亡原因.目前,基于“病证结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已经成为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治疗模式,中医药干预能够延缓心血管疾病的进程,改善生活质量和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然而,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靶点与机制还不够明确.研究表明,自噬对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是调节心血管疾病的“新靶点”.本文对中医药通过自噬调节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行述评,为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提供依据.
作者:王磊;姚妙恩 刊期: 2018年第09期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倾向于A型行为模式,A型行为与情志致病密切相关.中医学五行理论认为,肝为心之母,心乃肝之子.柔肝化瘀法符合母病及其子,子病治其母的中医学理论.A型行为患者在心理应激状态下产生相应的应激反应,导致体内释放炎症因子,炎症反应的激活导致粥样硬化性斑块的不稳定,诱发不稳定型心绞痛.心理应激与中医学情志致病理论一致,柔肝化瘀法可以达到心身同治的目的.
作者:崔静;牛春霞;汪涵;杨晓琳;崔维强;徐延敏;王洪礼 刊期: 2018年第09期
慢性咳嗽指咳嗽为唯一或主要症状、持续时间>8周,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者.在我国专科门诊中,慢性咳嗽患者约占1/3以上[1].慢性咳嗽属中医学“咳嗽”、“久咳”范畴,中医学认为咳嗽既是肺系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又是一个独立的病证.中医学对慢性咳嗽早有认识,在《黄帝内经》中即列有“咳论”专篇,后世认识不断发展,理、法、方药渐为丰富,积累了大量有效方药.中医药疗效优势也逐渐得到认可,在新版中国《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中即增加了中医药内容.慢性咳嗽病因病机复杂,常为临床诊疗难点,近1 5年来本团队开展了一系列有关咳嗽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风邪伏肺为慢性咳嗽的基本病机,其物质基础与气道炎症密切相关.现就此进行探讨,供同道参考.
作者:王颖;史利卿;季坤;马建岭;林彬 刊期: 2018年第09期
咳嗽是呼吸专科门诊和社区门诊患者常见的症状,在国内专科门诊中,慢性咳嗽患者约占1/3以上[1].陈如冲等[2]对广州地区1 087名大学生咳嗽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大学生咳嗽的患病率接近11.0%,尤其是慢性咳嗽的患病率达3.3%.因此,明确慢性咳嗽病因,规范合理诊治,不仅能够避免过度检查,减少抗生素及镇咳药物的滥用,而且很大程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
作者:贾明月;张纾难 刊期: 2018年第09期
2018年8月4日,中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论坛(中国心脏大会·中西医结合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病中心、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办,陈可冀院士担任主席,史大卓教授任执行主席,徐浩教授任秘书长.20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心血管及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就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领域新进展、难点对策进行了深入交流.大会分特邀报告、专题报告、青年创新、病例讨论和热点聚焦5个部分,内容精彩纷呈,讨论十分热烈.
作者:薛梅;徐浩 刊期: 2018年第09期
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作为一个运筹学方法,是解决具有多个投入、多个产出的同种类型部门或单位(决策单元,DMUs)的相对有效性评价和决策问题的有力工具.本文介绍了DEA方法的基本原理、常用模型及经济学价值等相关理论知识,并综述了近年DEA在卫生经济学评价、疾病风险预警、临床疗效评价与治疗方案决策及中医证候量化辨证分型等医学研究建模中的应用,同时对不同的拓展DEA模型在中医证候诊断及其复杂干预效果评价等科学问题中的运用进行了探索性分析.
作者:方锐;苏锦河;胡镜清;葛金文;许伟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基于中药新药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起草讨论会,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该指导原则中新药临床研究试验设计中涉及的几个关键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包括临床定位、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试验设计、疗效评价等.希望在新指导原则的指导下,制定出的临床研究方案不仅体现出科学性与合理性,验证中药新药的疗效与安全性,还能反映中药新药的特点和优势.
作者:吴文斌;裴小静;安娜;唐健元 刊期: 2018年第09期
Imamura S等[1]1971年首次报道婴儿腹部离心性脂肪萎缩/营养不良,主要发生于亚洲儿童,为局限性特发性脂肪营养不良,90%在5岁前出现症状[2].目前病因不明,部分研究认为脂肪组织凋亡异常参与该病发病,可能与遗传有关,部分患者起病前有挫伤、腹股沟疝等机械性刺激病史[3].该病主要特征为腹部及其临近部位皮下脂肪萎缩致使该部位凹陷;萎缩斑离心性扩大;周边可轻度发红和脱屑;3岁以前发病;其他部位的皮肤和器官无异常.其组织病理表现为皮下脂肪完全消失,可有表皮变薄,真皮胶原纤维减少但不变性,弹性纤维正常,少量淋巴细胞浸润.脂肪萎缩病分型复杂,患病率很低,近年有少数案例报道[4-7].该病需与神经性厌食症、糖尿病、偏身萎缩、斑状萎缩和进行性特发性皮肤萎缩,以及脂肪萎缩综合征相鉴别[8-12].
作者:张新光;时毓民 刊期: 2018年第09期
藏医学系列挂图(藏名“曼唐”,Sman thang)是藏族人民在公元1 7世纪编绘创造的一套医学教学工具,也是难得的文物、艺术珍品.全套共79幅,是五世达赖喇嘛时期(1617-1682年),由其摄政王第司桑杰嘉措所主持编绘的.十三世达赖喇嘛时期(1876-1933年)在复制这一套曼唐时,增加为80幅.20世纪末,著名藏医学家强巴赤列撰文提出,在罗布林卡的西藏文物管理委员会所收藏的此第80幅挂图是第司本人所主持绘制的,因为在此幅挂图的背面有第司本人所题诗句14偈,并加盖了他个人印章为证.然而,迄今世界上包括中国国内所出版的所有这套画册(其中就有西藏文管会所主编的一套),凡有第80幅者,均未能证实其为第司本人之作.此悬案仍有待深入探索.
作者:甄艳;蔡景峰 刊期: 201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