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少年期上、下中切牙的冠根角度,并探讨与其相关的硬组织测量指标.方法:对4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错(牙合)畸形患者的锥体束CT(CBCT)进行评估,应用MIMICS 10.0软件使用2种方法测量168颗中切牙的冠根角度,并对42例患者进行CBCT三维和头颅侧位片二维头影测量,应用SPSS21.0统计软件对两种方法定义的上、下中切牙的冠根角度与8项常用的硬组织测量指标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少年期,上中切牙crm角与8项硬组织测量项目间无显著相关性;上中切牙cr角与上中切牙唇倾度呈正相关,与SNA角呈负相关;下中切牙crm角和cr角均与ANB角和下中切牙唇倾度呈正相关.结论:头影测量中部分硬组织测量指标与少年期上下中切牙冠根角度有相关性,对临床具有参考价值.
作者:李媛;林汤毅;王珊;张正东;王林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对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诊断、病情疗程、预后分析的价值.方法: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60例在就诊初期和对症用药1、4周,采空腹静脉血和前列腺液,应用流式细胞仪定量测定前列腺液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同期进行外周血CRP测定.结果: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治疗4周组CD64表达量显著低于就诊初期和治疗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CD64佳临界值为3 096.48分子数/细胞时,中性粒细胞CD64对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诊断的敏感性91%,特异性73.7%,均优于CRP.结论:中性粒细胞CD64可作为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早期诊断的定量标准,是判断病情的可靠指标.
作者:刘小林;周彦;郭景景;刘成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心肌损伤指标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酸激酶(CK-MB/CK)、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的关系.方法:根据HbA1c水平,将251例T2DM患者分为5个组,1组(HbA1c≤6.4%) 60例;2组(6.4%<HbA1c≤7.1%)62例;3组(7.1%<HbA1c≤7.8%)33例;4组(7.8%<HbA1c<9.0%)37例;5组(HbA1c≥9.0%)59例;检测并比较各组CK、CK-MB、CK-MB/CK、hs-cTnT.结果:各组比较,3组CK-MB/CK比值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组hs-cTnT高,1、2、3组组间无统计学意义,与4、5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当T2DM患者HbA1c位于7.1%~7.8%时CK-MB/CK比值低,而hs-cTnT与1、2组(HbA1c≤6.4%;6.4%<HbA1c≤7.1%)无统计学差异,提示将HbA1c控制在7.1%~7.8%时可能存在小程度的心肌受损.
作者:任腾竹;张展松;陈珮芬;何雷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通过监测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分析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时机与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SAP患者入院后即行CBP治疗,CBP治疗模式为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ity veno-venos hemofihration,CVVHF),每天治疗12h,连续3d.根据CBP治疗距SAP发病时间,将33例SAP患者随机分为A、B、C共3组,分别在SAP发病0~24、24~48、48~72 h开始给予CBP治疗.在CBP治疗开始及结束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1、IL-6、IL-8、血淀粉酶(amylase,AMY)、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APACHEⅡ评分等指标变化.结果:3组SAP患者经过CBP治疗后,TNF-α、IL-1、IL-6、IL-8等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与AMY、CRP、APACHEⅡ评分等病情评估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比较3组SAP患者的AMY、CRP、APACHEⅡ评分等病情评估指标的降低幅度上,C组(48~72 h CBP治疗组)较A、B组(0~24、24~48 h CBP治疗组)明显减少;而TNF-α、IL-1、IL-6、IL-8等炎性细胞因子的降低幅度上,C组较A、B组明显增加.结论:通过CBP治疗可有效降低SAP患者炎性细胞因子的浓度,并改善病情.48 h内开始CBP治疗对SAP患者病情的改善幅度要优于48 h以后.
作者:张海滨;王旭东;史海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评价由两种不同合成树脂牙制作的可摘义齿的临床试戴效果,为新型合成树脂牙的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58例可摘义齿修复病例,以松风合成树脂牙为对照组,新型树脂牙为实验组,记录义齿在试戴初、试戴3个月、6个月3个时间点色泽、形态、耐磨性、黏膜刺激性、表面光洁度5个方面的评分值,SPSS17.0统计分析数据.结果:新型树脂牙与松风树脂牙制作的义齿临床试戴后效果评价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新型树脂牙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可临床应用.
作者:刘梅;胡建;屠苏;谢海峰;钱敏;张怀勤;王琛;陈刚;孙亚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对比剂剂量精准化在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4例可疑冠心病病例,根据体重指数(BMI)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采用不同剂量对比剂注射方案并应用Test-Bolus法进行64排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观察两组间血管强化效果差异.结果:两组在冠状动脉开口水平(ascending aorta,AA)、左主干(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LM)、右侧冠状动脉(right coronary artery,RCA)、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LAD)和左旋支(left circumflex,LCX)近段的血管强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增强效果无差别(P> 0.05).低体重组、标准体重组平均对比剂剂量,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排螺旋CT冠脉成像时,可以根据患者体重指数优化设计对比剂注射方案,减少对比剂的使用量,从而有效减少碘制剂对受检者的危害.
作者:彭飞;施海彬;唐立钧;黄德健;张小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肾动态显像和血清胱抑素C (cystatin C,Cys C)评价肾积水患者肾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5月-2015年5月72例影像学检查确诊肾积水患者和15例健康人.肾积水患者根据影像检查分为轻度肾积水组、中度肾积水组及重度肾积水组,以双血浆法测定的肾小球滤过率(rGFR)为标准,所有患者均行肾动态显像(获得I-GFR)测定CysC(获得C-GFR),考察其对肾功能的评估和联合应用价值.结果:肾动态显像诊断肾积水灵敏度和特异性高,健康人组、轻度肾积水组患者,I-GFR与rGF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略低于C-GFR;中度肾积水患者I-GFR (95.7±36.3)mL/min明显高于rGFR(79.7±11.8) mL/min,重度肾积水患者I-GFR(42.4±23.9)mL/min明显低于rGFR(54.7±11.8)mL/min,且I-GFR离散度大;对中、重度肾积水患者,C-GFR与rGF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肾动态显像可有效评估非积水肾脏GFR,联合C-GFR,可获得积水侧肾脏GFR.结论:核医学肾动态显像对肾积水患者GFR评价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对中、重度肾积水患者分肾功能,与Cys C具有较好的联合应用价值.
作者:梁凯;万辛;瞿卫;立彦;贾瑞鹏;邵国强;王自正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微炎症状态和氧化应激的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29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及14A例糖尿病肾病(DKD)患者,分为T2DM组和DKD组,比较两组血清炎症标志物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水平、一般临床资料(病程、血压等)和生化指标[胆固醇、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将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的相关性指标代入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分析hs-CRP和MDA的影响因素.结果:①DKD患者血清hs-CRP和MDA较T2DM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直线相关分析显示hs-CRP及MDA均与DM病程、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HbA1c、24h尿蛋白定量、同型半胱氨酸(HCY)呈正相关,此外,MDA还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均呈负相关.③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hs-CRP的影响因素是DM病程、UA、HbA1c、HCY,MDA的影响因素为DM病程、HbA1c.结论:DKD患者普遍存在微炎症和氧化应激水平的增高,DM病程、UA、HbA1c、HCY作为微炎症的影响因素,氧化应激的影响因素为DM病程、HbA1c,综合控制血糖、尿酸等可以更好地减轻DKD患者的微炎症和氧化应激状态.
作者:李萍;方莉;蔡秋萍;龚苏飞;冯曦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CD)与年龄相关的边缘供肝临床肝移植应用经验.方法:对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0月3例与年龄相关的边缘供肝应用于肝移植的临床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包括供受者双方的临床资料及受者术后短期恢复情况.结果:3例供者其中2例实施中国Ⅲ类即脑-心双死亡(DBCD)器官捐献,另外1例实施中国Ⅱ类器官捐献.3例供者中1例为7岁儿童,另外2例分别为79岁老年男性和83岁老年女性.3例肝移植受者术后恢复顺利,肝功能恢复良好,其中儿童供肝肝移植患者术后1个月出现幻觉、幻听及被害妄想等神经精神症状,经治疗痊愈.结论: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儿童和老年边缘供肝只要科学评估和合理应用于合适的受体一样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年龄不应该成为独立的肝移植禁忌证,在做好充分评估的基础上,与年龄相关的边缘供肝应用于肝移植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作者:黄新立;李国强;母小新;秦建杰;周澍;李梦芸;潘熊熊;谈珊柏;孙倍成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对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颈内动脉狭窄患者97例,将有发生脑梗死或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64例分为A组,无发生脑梗死或者TIA的33例分为B组.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Fuld物体记忆检验(FOM)和快速词汇测验(RVR)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对比术前3d内和术后第1个月、第6个月和第12个月患者的认知功能评估结果,同时对比不同颈内动脉狭窄率患者手术前后以及术前有症状和无症状患者的认知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术前颈内动脉狭窄率为(80.17±14.06)%,术后颈内动脉狭窄率为(20.83±6.19)%,术后颈内动脉狭窄率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第12个月的MMSE评分为(26.96±4.07)分,FOM评分为(18.41±1.18)分,RVR评分为(28.68±4.88)分,均显著高于术前、术后第1个月和术后第6个月(均P<0.05);术前颈内动脉狭窄率>70%而≤85%和>85%患者的△MMSE、△FOM、△RVR均显著大于术前颈内动脉狭窄率>50%而≤70%的患者,且术前颈内动脉狭窄率>85%患者的△MMSE、△FOM、△RVR,均显著大于颈内动脉狭窄率>70%而≤85%的患者(均P<0.05);TIA患者的△MMSE、△FOM、△RVR均显著大于脑梗死患者(均P<0.05);而B组患者的△MMSE、△FOM、△RVR均显著大于A组患者(均P<0.05).结论: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可有效治疗颈内动脉狭窄,同时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作者:缪伟锋;俞向荣;吴一平;羊正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冠心病患者每心动周期的冠状静脉窦充盈时间与冠脉循环时间的相关性分析,研究使用冠状脉静脉窦充盈时间评估冠脉循环时间的可行性.方法:对照组(54例)和冠心病组(56例)均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和冠脉造影检查,分别测得冠状静脉窦充盈时间和冠脉循环时间,对研究结果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和ROC曲线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的冠状静脉窦充盈时间[(0.34±0.08)s vs.(0.43±0.10)s,P<0.05]和冠脉循环时间[(4.41±0.82)s vs.(5.42±1.13)s,P<0.05]均明显延长,冠状静脉窦充盈时间和冠脉循环时间呈显著相关(r=0.843,P< 0.000 1).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冠状静脉窦充盈时间可作为预测冠脉循环时间(>5 s)延迟的指标,曲线下面积为0.915,敏感性为93.2%,特异性为87.9%;阳性预测值为91.9%,阴性预测值为89.7%,临界值为0.418 s时的准确率为90.5%.结论:每心动周期的冠状静脉窦充盈时间与冠脉循环时间显著相关,且是评估冠脉循环和冠脉瞬时血流测量的重要临床指标.
作者:张洁;樊继绪;任斐;刘燕;王燕;李艳;孙承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SD大鼠脂质代谢及血糖的影响.方法:将40只7周龄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①对照组(Con组);②假手术组(sham组);③去卵巢组(OVX组);④去卵巢+雌激素替代组(OVX+E2组).术后定期记录体重,给予相应处理,20周龄时测量空腹血糖并进行糖耐量试验,心脏穿刺取血,检测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同时取腹部脂肪称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OVX组大鼠体重明显增加,腹部脂肪重量增加,血浆中TC、TG和LDL-C含量明显增加,空腹血糖无异常改变,但存在一定程度的糖耐量异常.OVX+E2组使用剂量雌激素替代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体重明显减轻,腹部脂肪重量减轻,血脂无异常改变.结论:雌激素水平与体重呈负相关,雌激素水平下降可引起大鼠脂质代谢异常及胰岛素抵抗,补充雌激素后上述异常得到改善.
作者:奚玲;李璐;张日华;黄琼;刘梦兰;刘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心肌细胞衰竭过程中钙瞬变信号的变化及左西孟旦(levosimendan,LeV)对其影响.方法:培养SpragueDawley (SD)乳大鼠心肌细胞48 h后,分为对照组、去甲肾上腺素(NE)组、NE+LeV1 (0.1 μmol/L)诱导组和NE+LeV2(1μmol/L)诱导组.NE组以去甲肾上腺素10 μmmol/L诱导;NE+LeV1组先用NE诱导,再以LeV 0.1μmol/L干预;NE+LeV2组先用NE诱导,再以LeV 1 μmol/L干预.用Ca2+荧光指示剂Fluo-3/AM负载心肌细胞,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心肌细胞钙瞬变信号变化以及心肌细胞的搏动频率.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NE组心室肌细胞钙波分散、传导减慢、同步性较差,细胞搏动频率较快(26.7±4.3 vs.11.6±3.6,P< 0.01)、收缩期钙瞬变峰值下降(128.37±65.44 vs.155.33±61.77,P<0.05)、达峰时间(Ttp,0.413±0.324 vs.0.212±0.050,P<0.01)、衰减时间(Tau,1.162±0.524 vs.0.722±0.169,P<0.01)均延长,钙瞬变幅度(60.80±39.88vs.75.41±36.52,P>0.05)、谷值(67.57±42.59 vs.79.92±38.05,P>0.05)变化不大;②LeV处理后,钙波传导均匀同步,心肌细胞搏动频率及钙瞬变的峰值、幅度、谷值较NE组无明显变化,NE+LeV1组和NE+LeV2组Ttp分别为(0.212±0.044、0.205±0.062)、Tau分别为(0.735±0.269、0.753±0.152)均较NE组缩短(P<0.01);③NE+LeV1与NE+LeV2两组相比,钙瞬变峰值和谷值、钙瞬变幅度、Ttp和Tau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肌细胞衰竭过程中钙瞬变减弱变慢、同步性较差;LeV通过增加钙瞬变速度、改善钙瞬变传导形式,发挥正性肌力作用.
作者:杨玉青;卢新政;曹佳莉;邹花一阳;朱丽红;张辉;孙慧文;陈明龙;孔祥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构建lncRNA-uc.167心肌组织特异性转基因小鼠并对其进行表型分析.方法:采用SfiⅠ、Asc Ⅰ双酶切载体质粒pRP.ExSi-Isl1和目的片段uc 167-pMD18(R)-T质粒,回收连接,从而把uc.167基因克隆入心肌组织特异表达的Isl启动子的下游,构建转基因表达载体,将所得载体线性化后,通过显微注射法建立uc.167转基因小鼠,并利用特异引物PCR法鉴定转基因小鼠的基因型.通过心脏组织学和超声检查对转基因小鼠的表型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成功构建uc.167转基因小鼠;超声心动图显示转基因小鼠心脏结构及相关功能指标均未见明显异常;心脏重量指数也无明显改变;HE染色提示心室大小和室壁厚度均无显著性差异,心肌细胞大小也无明显改变,且未见炎症浸润、细胞水肿等异常现象;Masson染色表明转基因阳性和同窝阴性小鼠均未出现明显的心肌纤维化改变.结论:uc.167转基因小鼠并未出现明显的心脏发育畸形,心脏结构与功能也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陈玉梅;宋桂仙;李杏;范燚;吴丽洁;李华;张奇军;钱玲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MIN-6 β细胞经人工合成丝素-Ⅳ型胶原支架三维立体培养后用于移植治疗Ⅰ型糖尿病的新方法.方法:冷冻干燥法制备丝素-Ⅳ型胶原支架并检测,将MIN-6 β细胞种植于丝素-Ⅳ型胶原支架中三维培养,观察细胞定植及细胞活力.将种植有MIN-6 β细胞复合培养的丝素-Ⅳ型胶原支架移植入Ⅰ型糖尿病小鼠腹腔,监测对比其血糖变化情况和胰岛素的表达.结果:丝素-Ⅳ型胶原支架为不规则片层样与多孔相结合的结构,各支架三维培养组效果均明显优于传统二维平面培养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各支架复合培养组移植入糖尿病动物体内后的降血糖效果与作用时间均要优于无支架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物中MIN-6 β细胞胞浆内存在有特异性棕黄色受染区域,证实存在胰岛素表达.结论:丝素-Ⅳ型胶原支架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有利于MIN-6 β细胞的生长定植及功能表达.
作者:朱沙俊;袁骁祺;王雷;王志伟;钱海鑫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体外观察小鼠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SSCs)的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方法:体外构建稳定的小鼠SSCs系,利用EdU细胞增殖分析试剂盒检测小鼠SSCs体外自我更新的能力;利用活细胞工作站进一步观察小鼠精原干细胞体外增殖现象;运用TUNEL法检测SSCs凋亡现象;通过维甲酸(retinoic acid,RA)诱导小鼠SSCs,观察其体外分化的能力.结果:EdU孵育小鼠SSCs 2 h后,流式检测细胞增殖率平均为40.75%;活细胞工作站下可见正在分裂的干细胞;TUNEL检测显示干细胞中凋亡信号很少;RA诱导后,标记SSCs分化的基因(C-kit、Scp3和Stra8)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稳定构建的小鼠SSCs系与体内的SSCs类似,具有较强的自我更新以及细胞分化能力,为下一步开展精原细胞相关基因和蛋白功能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
作者:薛江阳;高亭亭;邵彬彬;郑皓宇;郑波;黄晓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Müller细胞胶质化激活对RGC-5细胞的影响及ATP与P2X7受体在其中的相关作用.方法:纯化培养Müller细胞、RGC-5细胞株,免疫荧光进行细胞鉴定,并观察加入DHPG后Müller细胞的GFAP表达情况.荧光素酶法检测加入DHPG后Müller细胞外ATP的含量变化;DHPG刺激后的培养液作为条件培养基加入RGC-5细胞株(RGC-5预先使用MPEP及MPMQ处理2h),TUNEL法检测RGC-5凋亡情况,预先加入P2X7受体阻断剂亮蓝G(brilliant blueG,BBG)后检测RGC-5的凋亡情况.同时使用Western blot检测抗凋亡蛋白及促凋亡蛋白Bcl-2和Bax的变化情况.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检测RGC-5上P2X7受体的表达变化.结果:DHPG激活Müller细胞后可以导致细胞外ATP的增加;激活的Müller细胞条件培养基(conditionedmedium,CM)可以导致RGC-5凋亡的明显增加.而BBG可以抑制RGC-5凋亡的增加,同时Western blot也显示与对照组相比CM显著降低RGC-5细胞上的Bcl-2蛋白水平,但增加了Bax的蛋白表达,而当预先加入BBG后再用CM处理则呈现相反的结果.另外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显示加入条件培养基后RGC-5细胞的P2X7受体蛋白表达增加.结论:Müller细胞的激活可以导致RGC-5细胞的凋亡,该现象可能与Müller细胞激活引起的ATP释放增加及RGC-5上P2X7受体有关.
作者:薛博;季敏;管怀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zoledronate,ZOL)对破骨细胞分化中钙调蛋白(calmodulin)和钙调磷酸酶(calcineurin)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小鼠RAW264.7细胞分为A、B两组,均用100 ng/mL核因子κB受体激活蛋白配体(RANKL)诱导4d;B组细胞在RANKL诱导第2天加入1×10-6 mol/L ZOL处理48 h.RANKL诱导4d后收获细胞,检测破骨细胞生成及calmodulin、calcineurin基因表达情况.结果:B组多核破骨细胞数、吸收陷窝数目及面积分别为(8.8±2.3)个、(6.7±1.2)个和(997.1±14.8)μm2,均显著低于A组的(19.7±2.9)个、(13.3±1.5)个和(1 676.9±24.9) μm2(p< 0.01).B组calmodulin mRNA及蛋白水平较A组分别降低了51.0%和78.7%(P< 0.05),calcineurin则分别下降了37.0%和69.5%(P< 0.01).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显示,B组calmodulin、calcineurin的荧光强度较A组也明显下降.结论:ZOL可显著抑制破骨细胞生成,并下调破骨细胞分化中calmodulin和calcineurin的mRNA和蛋白水平,而calmodulin、calcineurin可能参与了ZOL对破骨细胞形成和功能的抑制.
作者:阴露佳;林珏杉;温黎明;董伟;冯晓洁;孙红;戚孟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1型糖尿病(T1D)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通过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WanFang等数据库中获得有关VDR基因多态性与T1D易感性病例-对照关联研究的文献,计算相关基因位点的OR值和95%的可信区间(CI).结果:共纳入37篇,研究间有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Bsm Ⅰ和Apa Ⅰ多态性是T1D的易感基因(B vs b:OR=1.10,95%CI:1.04~1.18,P=0.003,AA vs aa:OR=1.24,95%CI:1.05~1.48,P=0.012),而FokⅠ和TaqⅠ多态性与T1D的易感性无关.按种族区域进行亚组分析发现,Bsm Ⅰ多态性是东亚和拉丁美洲T1D的易感基因(B vs b分别为:0R=1.52,95%CI:1.33~1.74,P<0.01;OR 1.51,95%CI:1.25~1.82,P<0.001),ApaⅠ多态性是东亚T1D易感基因(AA vs aa:OR=1.99,95%CI:1.20~3.29,P=0.007).结论:Bsm Ⅰ和ApaⅠ多态性是东亚T1D的易感基因,且Bsm Ⅰ有可能是拉丁美洲T1D的易感基因,而FokⅠ和TaqⅠ多态性与T1D易感性无关.
作者:王国凤;徐宽枫;杨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miR-210高表达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CNKI等数据库中关于miR-210高表达与乳腺癌预后关系的文献资料,按纳入标准筛选出相关文献,提取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无复发生存率(recurrence-free survival,RFS)和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的风险比(hazard ratio,HR)及其95%可信区间(CI),用Stata软件进行分析合并.结果:按标准共纳入文献6篇,病例数585例,meta分析显示:和低表达组相比,miR-210高表达组OS的合并HR值为2.29 (95%CI:0.89~5.91,P=0.086);miR-210高表达组DFS/RFS的合并HR值为2.81 (95%CI:1.35~5.87,P=0.006).结论:以现有相关研究结果的meta分析显示,miR-210的高表达是乳腺癌临床预后的不良因素.
作者:陈慧;莫淋;徐晓帆;顾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为评价早期微量喂养对我国低出生体重儿的相关影响.方法:主题词交叉联合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中国学术期刊全文、万方、维普数据库.获得建库以来至2014年相关文献,检索MEDLINE以发现国内研究者在非中文期刊上发表的非重复报告.结果:共纳入24个临床试验,①早期微量喂养组达全胃肠时间短于对照组(WMD=-5.73;95%CI:-6.68~-4.78;P<0.01);②早期微量喂养组每日体重增长高于对照组(WMD=3.64;95%CI:1.85~5.44;P< 0.001);③早期微量喂养组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短于对照组(WMD=-2.59;95%CI:-3.35~-1.83;P< 0.001);④早期微量喂养组新生儿坏死小肠结肠炎(NEC)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OR=0.70;95%CI:0.35~1.41;P=0.32);⑤早期微量喂养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OR=0.38;95%CI:0.24~0.60;P< 0.001);(⑥早期微量喂养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OR=0.19;95%CI:0.10,0.35;P< 0.001).结论:早期微量喂养患儿在达足量肠内营养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体重增长等方面优于静脉营养组;同时可减少低血糖、NEC、喂养不耐受等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潘晶晶;王荣;丁桂霞;胡毓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运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建立IL-15基因敲除的MGC-803胃癌细胞株.方法:针对IL-15基因作用的功能域,设计了靶向IL-15基因Exon2的gRNA.构建PX458-gRNA重组质粒并转化感受态细胞Stbl3,筛选出重组子后进行测序,通过测序确认了所设计的gRNA的有效性.并进一步通过流式细胞分选以及ELISA法检测筛选出的MGC-803胃癌细胞株IL-15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测序结果显示敲除质粒构建成功,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转染PX458-IL-15-gRNA质粒组IL-15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利用CRISPR-Cas9系统成功构建了IL-15基因敲除的MGC-803细胞,为后续研究IL-15在肿瘤中的作用机制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作者:俞静;孙丽;孙晓仙;陈志红;钱晖;许文荣;朱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是表观遗传学中控制基因表达的两个重要方式.UHRF1 (Ubiquitin-like with PHD and ring finger domains 1)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与细胞生长有关的核蛋白基因,是表观遗传学调控的“核心蛋白”,是连接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的重要纽带,可以通过其特殊的结构域识别表观遗传学标记并结合相应的催化酶,保证表观遗传标记从母细胞稳定遗传到子细胞.研究表明,UHRF1在多种肿瘤中表达异常,参与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本文重点介绍UHRF1调控表观遗传标记的分子机制,在肿瘤中的异常表达情况以及其在肿瘤诊治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桂珍;严枫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carcinoma,NSCLC)组织中c-Myc基因的表达,探讨沉默c-Myc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基因治疗中的前景.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84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c-Myc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通过脂质体LipofactAMINE2000将c-Myc基因siRNA瞬时转染至非小细胞肺癌H1299癌株细胞中,顺铂(Cisplatin,cis)药物毒性实验验证c-Myc基因沉默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效果.应用RT-PCR检测H1299细胞中c-Myc基因RNA的表达,CCK-8法检测抑制细胞的效果.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c-Myc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yc siRNA瞬时转染后的H1299细胞中,c-Myc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将c-Myc基因沉默和顺铂联合使用,还可以显著提高顺铂对H1299细胞增殖的抑制效果(P<0.05).结论:c-Myc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相应癌旁组织,沉默c-Myc基因能显著提高顺铂抑制非小细胞肺癌H1299细胞增殖的作用,c-Myc基因有可能成为NSCLC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王亚勤;刘翔;吴晨;唐义虎;吴延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miR-145对胃癌耐顺铂细胞株SGC7901/DDP顺铂耐药的影响.方法:应用QRT-PCR检测miR-145在胃癌组织、细胞中的表达水平;MTT法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活性与增殖能力;荧光素酶实验验证miR-145的靶基因;Westem blot、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实验检测相关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耐药细胞对顺铂诱导凋亡的影响.结果:miR-145在胃癌组织、各种胃癌细胞株中呈低表达;在胃癌耐顺铂细胞株SGC7901/DDP中,miR-145呈低表达,IGF1R与IRS1呈高表达;上调miR-145增强SGC7901/DDP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证实IGF1R与IRS1为miR-145的靶基因;上调miR-145显著降低靶蛋白表达,抑制SGC7901/DDP细胞增殖,促进顺铂诱导的凋亡.结论:上调miR-145通过靶向IGF1R与IRS1逆转胃癌细胞对顺铂的耐药性.
作者:朱明霞;周鑫;黄泽波;王同杉;朱伟;束永前;刘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清miR-148a作为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uantitative real tim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HCC患者血清miR-148a水平,并与良性肝病组以及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HCC患者血清miR-148a水平明显低于良性肝病组及健康体检组(P< 0.001).ROC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结果显示HCC组vs.良性肝病组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666,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为0.581~0.744,诊断灵敏度为67.7%,特异性为59.2%(P< 0.001);HCC组vs.健康对照组的AUC为0.746,95%CI为0.663~0.818,诊断灵敏度为43.6%,特异性为96.1%(P< 0.001).血清miR-148a与HCC患者肿瘤大小(P=0.011)及TNM分期(P< 0.001)有关,而与其他临床参数无明显相关性(P>0.05).HCC患者术后血清miR-148a水平与术前相比明显升高(P=0.023);而术后出现复发或转移的HCC患者其血清miR-148a水平明显下降,并且低于术前水平(P<0.05).生存曲线分析显示血清miR-148a低表达的HCC患者其总生存率明显低于血清miR-148a高表达的HCC患者(P< 0.001),Cox回归分析进一步显示血清miR-148a可作为HCC预后评估的一个独立决定因子.结论:HCC患者血清miR-148a明显降低,并与HCC病情、恶性进展及预后相关,可作为HCC诊断与鉴别诊断、病情评估、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的指标.
作者:王峰;孙慧玲;应后群;何帮顺;潘玉琴;王书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一般人群血清维生素D和甲状旁腺激素与心率收缩压乘积的关系.方法:在前期横断面研究的基础上,抽取苏州市621名年龄≥40岁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分析和广义线性模型分析不同25-羟基维生素D[25(OH)D]、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分组下的心率、收缩压及心率收缩压乘积(RPP)的关系.结果:25(OH)D <10 μg/L组与≥20 μg/L组相比,心率增快(5.0±1.2)次/min(P<0.01),RPP增加(754.3±187.8)次/min·mmHg(P< 0.01).当PTH处于高水平时,25(OH)D<10 μg/L组与≥20 μg,/L组相比,心率增快10.7次/min (P=0.001),RPP增加1 279.4次/min· mmHg (P=0.011);调整多个因素后,心率仍增快8.2次/min(P=0.017),RPP增加1 041.8次/min· mmHg(P=-0.06).当PTH处于低水平时,25(OH)D<10 μg/L组与≥20 μg/L组相比,心率增快3.7次/min (P=-0.018),RPP增加639.5次/min·mmHg (P=-0.007);调整多因素后RPP仍增加595.7次/min· mmHg(P=0.012).结论:维生素D缺乏者心率加快、RPP增加、心脏做功增加,尤其维生素D缺乏与高水平的PTH同时存在时对以上效应可能起到协同作用.
作者:许倩;彭浩;张秋;马庆华;李红美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