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


  •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1007-4368
  • 国内刊号:32-1442/R
  • 影响因子:0.64
  • 创刊:1956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28-61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双效”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   2016年6期文献
  •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并发非甲状腺疾病综合征的预后

    目的:探讨非甲状腺疾病综合征(non-thyroidal illness syndrome,NTIS)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leukemia,CLL)患者中的发生率、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检测78例CLL患者的甲状腺功能,结合临床资料分析NTIS发病的可能诱因、临床表现及发病后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结果:78例CLL患者中14例并发NTIS,NTIS与疾病晚期(Binet C期)(P=0.021)、血红蛋白减少(P< 0.001)、血小板计数减低(P=0.012)、低白蛋白血症(P=0.叭8)和高C反应蛋白水平(P=0.007)显著相关.生存分析显示,伴NTIS患者的中位OS明显短于无NTIS者(P< 0.001).结论:部分CLL患者伴发NTIS,推测其原因可能与CLL患者全身炎症反应或营养状态恶化有关,伴NTIS提示预后不良.

    作者:陈睿泽;夏奕;吴佳竹;梁金花;王莉;范磊;李建勇;徐卫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在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效果评价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 binding protein,RBP)在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效果评价中的意义.方法:2013年9月-2014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68例ICU住院患者作为实验组,计算入院时及入院营养支持7d后APACHEⅡ评分,测定入院时及行营养支持7d后血清RBP、白蛋白、转铁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65例门诊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入院时血清RBP、白蛋白、转铁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01),经过7d营养支持,血清RBP水平较入院时显著升高(P< 0.001),转铁蛋白及血红蛋白较入院时升高(P<0.05),而白蛋白水平较入院时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RBP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血清RBP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危重患者营养支持的效果,同时可以动态评估古病情变化.

    作者:韩涛;阙军;曹权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伴发急性尿潴留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目的:评估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holmium laser enucleation of prostate,HoLEP)治疗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ehyperplasia,BPH)伴发急性尿潴留(acute urinary retention,AUR)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7月-2015年2月收治的236例行HoLEP治疗的BPH患者,其中伴有AUR的BPH患者88例(37.3%),非AUR患者148例(62.7%).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资料以及术后随访6个月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post-voiding residual,PVR)、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ic symptom score,IPSS)以及生活质量评分(quality of life,QoL)之间的差异.结果:AUR组患者术前尿常规检查尿白细胞阳性率明显高于非AUR患者组(P<0.01).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手术前后血红蛋白下降值、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天数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随访两组患者Qmax、PVR、IPSS及QoL评分均有明显提升,但两组之间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oLEP术治疗BPH伴发AUR患者安全有效,术后效果良好.

    作者:王成明;陶俊;曹强;李普;秦超;李杰;宋日进;张炜;唐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尿TNF-α排泄的影响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metformin,Met)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尿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 factor,TNF)-α排泄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121例T2DM患者(DM组)根据抗糖尿病治疗方案分为胰岛素(insulin,INS)组和磺脲类(sulfonylurea,SU)组,再根据是否联合Met各分2个亚组(INS-Ⅰ组,INS未联合Met,INS-Ⅱ,INS联合Met;SU-Ⅰ组,SU未联合Met,SU-Ⅱ组,SU联合Met),同期选择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体检中心24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比较DM组和NC组及DM各亚组间空腹血浆葡萄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OGTT试验2h葡萄糖(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PBG)、糖化血红蛋白A1c (glyeated haemoglobinA1c,HbA1c)、病程、体重指数、血压、血肌酐、尿白蛋白、尿TNF-α排泄的变化.结果:①DM组FBG、PBG、HbA1c、尿TNF-α肌酐比(urinary TNF-α/creatinine ratio,UTCR)、尿白蛋白肌酐比(urinary albumin/creatinine ratio,UACR)水平较NC组明显升高;②与INS-Ⅰ组相比,INS-Ⅱ组UTCR和UACR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U-Ⅰ组相比,SU-Ⅱ组UTCR和UACR明显降低(P<0.05);③T2DM患者UTCR与UACR呈显著性正相关(r=0.73,P< 0.01).结论:Met可减少T2DM患者尿TNF-α的排泄,该作用可能与其肾脏保护作用有关.

    作者:戴晓康;叶山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284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Epley法和Semont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方法:284例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随机分成A组143例和B组141例,分别使用Epley法和Semont法复位治疗.比较2组治疗1周和1个月后复位法的有效率.结果:治疗1周后Epley复位法和Semont复位法的有效率分别为88.t%和87.9%,两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个月后随访Epley复位法和Semont复位法的有效率分别为95.1%和95.7%,两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Epley复位法和Semont复位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均有良好效果,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作出相应选择.

    作者:王志斌;苏琳;穆守杰;陶祥明;李东海;陈秀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对食管癌根治术单肺通气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对食管癌根治术单肺通气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食管癌根治术患者40例,ASA分级Ⅱ~Ⅲ,性别不限,年龄45 ~65岁,体重指数18~25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C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每组20例.D组入室前2h经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负荷量预处理,以0.2 μg/(kg·min)持续输注至麻醉诱导前10 min调整为0.6μg/(kg·min),关胸后恢复为0.2 μg/(kg·min)至拔除气管导管;C组给予等容生理盐水.记录患者入室前(T1)、诱导前(T2)、气管插管即刻(L)、切皮(T4)、单肺通气30 min(T5)、术毕(T6)、拔管后(T7)心率、血压、血糖变化;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肾上腺素(epinephrine,E)、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浓度.结果:与C组比较,D组患者术中心率于T2~T7时减低、收缩压、舒张压于3~T4时降低,血糖自T3~T7时降低,血浆E、NE于T2~T7时降低(P<0.05).与T1时比较,C组患者心率T3~T5时增高,平均动脉压于T3~T4时增高,血糖于T4~T7时增高,血浆E、NE于T2~T7时增高明显(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可有效降低食管癌根治术单肺通气患者应激反应.

    作者:张全云;张晓群;孟凡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双导丝边支保护技术在冠心病真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双导丝边支保护技术在冠状动脉真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对边支的保护作用及远期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法将138例冠状动脉真分叉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单导丝组(n=68)和双导丝组(n=70),比较两组患者在主支血管支架置入后边支血管即刻闭塞和狭窄加重的情况、完成导丝交换的时间及边支需要植入支架的情况;9~12个月内复查冠状动脉造影观察主支血管再狭窄和边支血管闭塞发生情况.结果:双导丝组边支血管即刻闭塞率和边支开口狭窄加重情况比例、完成交换导丝时间和边支需植入支架的患者比例显著低于单导丝组(P< 0.05);9~12个月复杏冠脉造影示两组间主支支架内再狭窄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单导丝组边支闭塞率高于双导丝组(P<0.05).结论:双导丝边支保护技术在真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可以明显减少边支的即刻(及远期)丢失率,预防边支开口狭窄加重,减少边支需要植入支架的概率,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同时,双导丝技术可以减少远期边支血管丢失,更好改善分叉病变患者的预后.

    作者:张喜文;杨伟伟;王继鹏;马树人;严山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直肠癌体素内不相干运动MR成像参数与TNM分期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直肠癌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MR成像参数与术后TNM分期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32例直肠癌患者,行术前MR扫描,其中IVIM序列采用12b值(0~1 200 s/mm2),所有患者均行直肠癌根治术,并进行术后病理分期,分析直肠癌术前IVIM参数(标准ADC、D、f、D *值)在不同T分期、N分期及TNM总分期中的差异及其与分期的相关性.结果:直肠癌术前IVIM各参数标准ADC、D 、f、D*值在术后各T分期、N分期及TNM总分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且与分期无显著相关性(p均> 0.05).结论:直肠癌术前IVIM各参数在不同TNM分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严陈晨;陈刚;何健;陈万;潘霞;李茗;周正扬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癌的外科治疗及临床预后分析

    目的:研究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basaloi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esophagus,BSCCE)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44例BSCCE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和生存回访资料,其中13例患者行扩大根治手术,31例行传统手术,分别研究与手术方式和生存预后相关的因素.结果:肿瘤部位、淋巴结切除总数与手术方式相关(P<0.05).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23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8.94%、62.82%、56.54%.影响其生存预后的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肿瘤浸润深度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手术方式和辅助治疗对患者预后影响有限(P> 0.05).结论:BSCCE是一种恶性程度高并具有侵袭性的罕见肿瘤,根治性的手术切除结合术后辅助治疗值得推荐.其佳治疗方案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作者:戚晓通;周悦;王伟;骆金华;陈亮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非小细胞肺癌源性外泌体提取方法探讨

    目的:比较3种提取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培养上清中外泌体(Exosomes)的方法,为获得高质量的Exosomes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采取超速离心法、进口ExoQuick-TC提取法、国产Ribo提取法提取A549细胞培养上清中的Exosomes.利用透射电镜进行形态学观察,2,2-联喹啉-4,4-二甲酸二钠法进行蛋白定量,Western blot检测Exosomes表面标志物CD63表达.结果:3种方法均可提取到Exosomes,电镜下可观察到圆形膜性囊泡结构.进口ExoQuick-TC提取法及国产Ribo提取法提取样本浓度显著高于超速离心法(P<0.05);3种方法提取样本均有Exosomes特异性标志蛋白CD63表达,超速离心法CD63表达高.结论:超速离心法、进口ExoQuick-TC提取法、国产Ribo提取法均可成功分离Exosomes,超速离心法获得的Exosomes纯度较高,应用试剂盒方法获得的Exosomes浓度高.

    作者:晏芾;于韶荣;曹海霞;井昶雯;马蓉;冯继锋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干扰AURKA基因表达对人骨肉瘤细胞系U2-OS细胞增殖与细胞周期的影响

    目的:探讨AURKA基因表达下调对骨肉瘤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方法:脂质体瞬时转染法介导AURKA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处理骨肉瘤U2-OS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转染前后AURKA mRNA和蛋白表达,CCK8实验检测细胞活力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细胞增殖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AURKAsiRNA作用U2-OS细胞后,AURKA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显著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对照组间AURKA表达无明显差异;下调AURKA表达后,细胞活力降低,且作用72 h后抑制率高,约为(36.63±2.38)%;细胞周期中S期细胞比例下降,G2/M期细胞比例增加,与正常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存在G2/M期阻滞,S期细胞增殖率下降(P<0.05),周期相关蛋白D1 (Cyclin D1)表达水平下降(P<0.05),周期相关蛋白B1 (Cyclin B1)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结论:下调AURKA表达可抑制骨肉瘤细胞U2-OS的增殖,同时导致细胞阻滞于G2/M期.

    作者:马方方;陆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高良姜素对臭氧所致COPD气道炎症的影响

    目的:研究高良姜素对臭氧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32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PD组、COPD+高良姜素组、高良姜素单独给药组.COPD组和COPD+高良姜素组反复给予臭氧吸入,每周3次、1次3h,共12周;对照组吸入空气.取肺组织切片行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气管旁及血管旁炎性细胞浸润;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BALF中炎症因子水平;实时荧光定量(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肺组织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erythroid relatedfactor 2,Nrf-2)及Keap1(Kelch-like ECH-associated protein1,Keap1)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OPD模型组小鼠气道内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明显,BALF中炎性细胞亦明显增多;BALF中白介素(interleukin,IL)-6、IL-8及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 factor,TNF)-α水平显著增高(P<0.05);给予高良姜素可显著缓解炎症严重程度并抑制IL-6、IL-8及TNF-α分泌(P<0.05).同时高良姜素可使COPD组肺组织Nrf-2水平增高而Keap1未见明显变化.结论:高良姜素可以有效抑制COPD小鼠气道炎症的发生和进展,其机制可能与Nrf-2-Keap1抗氧化系统有关.

    作者:王晓月;葛爱;孙培莉;曾晓宁;黄茂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人源全分子抗c-Met抗体的制备及对鼻咽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目的: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全分子人源抗c-Met抗体,分析该抗体免疫学特性,并观察该全分子抗体对鼻咽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设计引物扩增抗c-Met Fab抗体的重轻链可变区序列,将其分别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FUSE-CHIg-hG1和pFUSE-CLIg-hκ中.转染真核细胞,表达产物用Protein A柱纯化.通过ELISA、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等方法鉴定该抗体的免疫学特性.CCK-8检测抗体对人鼻咽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分析抗体对人鼻咽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结果:成功重组全分子人源抗c-Met抗体的表达载体,获得的全分子抗体保留了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活性.CCK-8实验中结果显示全分子抗体能抑制c-Met阳性鼻咽癌细胞CNE2和HONE1的增殖.细胞划痕和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全分子抗体能抑制c-Met阳性细胞CNE2和HONE 1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人源全分子抗c-Met抗体,该抗体有明显的中和活性,为探索鼻咽癌分子靶向治疗奠定了基础.

    作者:白璐月;刘金荣;唐奇;熊四平;陈雅;杜银娟;周荧;朱进;陈仁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miR-146a前体多态性对宫颈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通过转染miR-146a前体(Pre-miR-146a)多态性真核表达质粒,观察miR-146a多态性对miR-146a表达情况和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PCR扩增含多态性位点的Pre-miR-146a目的片段,连接入pcDNA3.1(+)质粒表达载体得到Pre-miR-146a-G及Pre-miR-146a-C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转染宫颈癌HeLa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miR-146a的表达,CCK8法检测HeLa细胞的增殖情况,real-time PCR以及Western blot检测miR-146a靶基因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激酶-6(TNF receptor-associated factor 6,TRAF6)的表达.结果:成功将miR-146a多态性前体片段克隆入pcDNA3.1(+)真核表达质粒,获得Pre-miR-146a-G及Pre-miR-146a-C重组质粒;转染重组质粒能够在HeLa细胞内高效和特异地表达miR-146a(P< 0.05),且转染Pre-miR-146a-C质粒组miR-146a表达量较Pre-miR-146a-G质粒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eLa细胞转染重组质粒48 h后,其细胞存活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细胞内TRAF6的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 0.05),但TRAF6的mRNA水平无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e-miR-146a多态性位点能影响成熟miR-146a表达,过表达miR-146a可能通过下调TRAF6基因抑制NF-κB信号通路,从而促进HeLa细胞增殖.

    作者:胡启明;丁波;崔毓桂;周德兰;梁佳乐;韩男男;韩素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人源特异性抗狂犬病毒二价Fab094-DDD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目的:利用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PKA)调节亚基(R亚基)的二聚体化功能结构域(DDD)的二聚化功能,制备具有中和活性的人源特异性抗狂犬病毒二价抗体.方法:优化合成linker-C-DDD序列,设计引物扩增抗狂犬病毒抗体Fab094的Fd段和轻链可变区序列(Vκ),通过overlap PCR将Fab094的Fd段和linker-C-DDD基因重组为Fd-DDD,将其和Vκ分别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中,共转染293Free style细胞,表达纯化该抗体.应用SDS-PAGE 、Western blot、ELISA、免疫共沉淀、亲和力测定及免疫荧光试验检测该抗体的免疫学特性,用荧光抗体病毒中和试验检测其中和活性.结果:成功构建了全人源抗狂犬病毒二价抗体Fab094-DDD的真核表达载体,获得的二价Fab094-DDD抗体与抗原保持着较好的亲和力,能特异性结合狂犬病毒,中和效价为213.2 U/mg.结论:成功制备了抗狂犬病毒二价Fab094-DDD抗体,具有较高的中和活性,为进一步研发狂犬病治疗性抗体药物奠定了基础,对于其他疾病双表位人源特异性抗体的制备也具有借鉴作用.

    作者:耿以如;熊四平;唐奇;张晓;陈雅;徐亚如;周荧;仇镇宁;冯振卿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人白细胞介素-33在胶质瘤中高表达并能促进胶质瘤细胞U251的侵袭作用

    目的:探讨人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33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在胶质瘤细胞U251侵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16例正常脑组织及86例不同级别胶质瘤标本IL-33蛋白的表达情况;应用Transwell小室检测IL-33对U251侵袭的影响;应用Western blot检测IL-33对胶质瘤细胞NF-κB及其磷酸化状态的影响.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IL-33在胶质瘤组织中表达高于正常脑组织(54.65%vs.6.25%,P<0.001).IL-33在低级别胶质瘤(WHO Ⅰ、Ⅱ级)和高级别胶质瘤(WHOⅢ、Ⅳ级)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7.4%和68.3%(P< 0.001).体外胶质瘤细胞的功能试验中,IL-33能促进U251细胞的侵袭(P<0.05),并伴随NF-κB蛋白表达上调(P<0.05).结论:IL-33在胶质瘤中高表达,IL-33可能通过促进胶质瘤细胞NF-κB磷酸化,从而促进胶质瘤细胞的侵袭能力,对IL-33作用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将为胶质瘤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作者:章建飞;曹文达;汪璟;王清;鲁晓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17β-雌二醇降低大鼠慢性低灌注诱导的空间记忆损伤及其分子机制

    目的:观察慢性低灌注3个月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及17β-雌二醇(E2)的长期保护作用,揭示血管性痴呆进行性病变的分子机制.方法:永久性结扎成年雄性SD大鼠双侧颈总动脉,诱导慢性低灌注模型,并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安慰剂(placebo,Pla)组及E2处理组;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或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海马CA1区神经元及突触相关蛋白的变化,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记忆能力.结果:①Morris水迷宫结果显示,Pla组大鼠发现水下平台所用时间与sham组大鼠相比无显著差异,而探索试验中在平台原所在象限探索的时间较sham组大鼠显著降低;②与sham组相比,Pla组大鼠海马CA1区NeuN阳性染色细胞数及微管相关蛋白(microt ubule-associated protein,MAP)-2的蛋白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而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2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③Pla组大鼠海马CAI区突出后致密蛋白95 (post-synapticdensity protein 95,PSD95)及突触小泡蛋白的蛋白表达水平较sham组显著降低;④长期给予E2可显著治疗双侧颈总动脉结扎造成的以上变化.结论:双侧颈总动脉结扎3个月可导致大鼠空间记忆能力降低,长期给予E2可能通过上调海马CA1区神经元MBP2、PSD95、突触小泡蛋白的蛋白表达,从而阻断血管性痴呆的进行性病变.

    作者:朱莹;李宁;代永鑫;唐慧;王瑞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中脂代谢的改变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对肝细胞脂代谢酶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胰岛素刺激HepG2细胞,建立肝细胞IR模型;用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及胞内脂滴形成;应用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中TG含量;Real-time PCR检测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A carboxylase,ACC)、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iver-type fatty acid-bindingprotein,L-FABP)、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LPL)、肉碱棕榈酰转移酶(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 1,CPT1)、微粒体甘油三酯转移蛋白(microsomal triglyceride transfer protein,MTP)等脂代谢相关因子及转录因子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terolregulatory element-binding protein-1c,SREBP-1c)、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d,PPARα)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用浓度1×10-4 mool/L的胰岛素刺激细胞36 h后形成IR.IR细胞内脂滴增多,TG含量增加;IR细胞内脂合成相关的ACC、SREBP-1c的mRNA水平较对照组升高;LPL、CPT1、MTP、PPARα的mRNA水平较对照组降低;UFABP mRN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结论:IR通过提高肝细胞脂合成、降低脂氧化过程,导致肝细胞内脂质异常堆积.

    作者:周楠;蒋维维;刘娟;戴焱焱;杨帆;李晓南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抑制NF-κB活性对TNF-α联合IFN-γ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趋化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抑制核转录因子-κB (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kappa B,NF-κB)活性对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factor,TNF)-α联合干扰素(intefferon,IFN)-γ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趋化因子的影响,及过氧化小体增殖剂激活型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gamma,PPAR-)激动剂15-脱氧-△(12,14)-前列腺素J2(15-deoxy-△ 12,14-prostaglandinJ2,15d-PGJ2)抑制趋化因子表达的机制.方法:将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分为空白组、TNF-α联合IFN-γ刺激组(刺激组)、NF-κB的特异性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yrrolidinedithioearbamate,PDTC)干预组及15d-PGJ2干预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趋化因子CXCL9、CXCL10、CXCL11 mRNA的相对表达量;ELISA检测各组上清液中趋化因子CXCL9、CXCL10、CXCL11的蛋白分泌量;Western blot检测空白组、刺激组及15d-PGJ2 干预组中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65、IκBα及其磷酸化蛋白p-p65、p-IκBα的表达量.结果:TNF-α联合IFN-y刺激HK-2细胞后,CXCL9、CXCL10、CXCL1 1 mRNA表达量及蛋白分泌量显著增高(p<0.05);而经PDTC预处理后,趋化因子CXCL9、CXCL10、CXCL11的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下降了85.44%、45.94%、45.03%(P<0.05),蛋白分泌量分别下降了60.87%、47.59%及53.42%(P< 0.05);15d-PGJ2预处理后,CXCL9、CXCL10、CXCL11的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下降了93.87%、92.40%、86.81%(P< 0.01),蛋白分泌量分别下降了49.74%、67.13%、62.39%(p<0.01),且Western blot结果显示HK-2细胞中p65及IκBα蛋白的磷酸化水平与刺激组相比明显降低(P< 0.01).结论:抑制NF-κB活性使HK-2细胞分泌趋化因子CXCL9、CXCL10、CXCL1 l减少;15d-PGJ2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下调趋化因子CXCL9、CXCL10、CXCL11的表达.

    作者:林滢;祝先进;黄丽华;廖娟;秦雪君;林青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重组质粒pEGFP-N2/Pim-3转染对胰腺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重组质粒pEGFP-N2/Pim-3转染对内毒素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引起的大鼠胰腺AR4-2J细胞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实验分为4组:A组(正常对照组),B组(5μg/mL LPS处理组),C组(空载质粒pEGFP-N2转染+5μg/mLLPS处理组),D组(重组质粒pEGFP-N2/Pim-3转染+5 μg/mL LPS处理组).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处理24 h后细胞凋亡情况.处理0、6、12、24 h后分别提取各组总RNA及蛋白,RT-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Pim-3、细胞间黏附分子(intercellular celladhesion molecule-1,ICAM-1)、紧密连接蛋白闭锁蛋白(Occludin)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处理24 h,各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A组(7.85±1.14)%、B组(53.13±5.73)%、C组(51.76±5.17)%、D组(21.13±4.15)%,D组细胞相对B、C组凋亡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Pim-3表达与A、B、C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处理12 h后B、C、D组ICAM-1高表达,24 h达高峰,相对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D组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处理6h后,B、C、D组Occludin高表达,12h达高峰,相对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D组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丝/苏氨酸激酶Pim-3能够抑制胰腺细胞炎症反应和胰腺细胞凋亡,可能与上调闭锁蛋白和下调细胞间黏附分子的表达有关.

    作者:简捷;黄缘;刘利珍;李双;邓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达沙替尼导致1例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可逆性肺动脉高压、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达沙替尼治疗所致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及胸腔积液的临床特征、诊断、转归及治疗.方法:分析了1例Ph阳性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Ph+-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Ph+ B-ALL)患者达沙替尼治疗所致肺动脉高压合并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的临床特点及诊疗经过,并进行了相关的文献复习.结果:1例Ph+-ALL患者接受化疗联合达沙替尼(100 mg/d)治疗15个月后出现静止状态胸闷气喘,血脉氧下降.胸部CT显示炎症和双侧胸腔积液;超声心动图显示右房右室增大,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肺动脉收缩压80 mmHg,少量心包积液.考虑双侧胸腔积液及PAH与达沙替尼相关,停用达沙替尼,给予西地那非、利尿剂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胸腔积液迅速减少,2个月后心包积液和胸腔积液消失,4个月后肺动脉收缩压降至33 mmHg,心脏内结构恢复正常.结论:PAH是达沙替尼诱导的严重、致命但可以逆转的不良反应,一旦出现PAH需立即且终身停药.所以达沙替尼治疗前和治疗期间需监测肺动脉压.

    作者:李骥;赵慧慧;李砚如;朱雨;卢瑞南;张晓燕;李建勇;钱思轩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基于TCGA数据库挖掘肺腺癌预后相关的甲基化位点和基因

    目的:通过对TCGA(The Cancer Genome Atlas)数据库的数据挖掘,扫描全基因组范围内的肺腺癌预后相关的甲基化位点.方法:采用2016年4月从TCGA网站下载的肺腺癌预后数据及基于Illumina Methylation 450芯片的全基因组甲基化数据,经过数据连接,纳入同时有临床预后信息和甲基化数据的肺腺癌患者232例.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各位点甲基化水平对肺腺癌总生存率的影响,并评估其与对应基因mRNA表达的相关性,进一步评估mRNA表达对肺腺癌预后的影响.结果:纳入的232例肺腺癌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4.823±9.300)岁,平均生存时间为(20.217±17.067)个月.本研究发现肺腺癌预后相关显著的甲基化位点为位于基因EHBP1区域的cg03955927(P=1.98×10-7),对应的HR值及95%可信区间为0.605(0.501~0.731).筛选的肺腺癌预后关联性强的前20个甲基化位点中,17个位点的高甲基化水平为肺腺癌预后的保护因素,其他3个为危险因素.5个甲基化位点的甲基化水平与对应基因的mRNA表达相关,其中cg12013757对应的KRI1基因的mRNA表达与肺腺癌的预后有关(HR:1.316,95%CI:1.109~1.561,P=0.001 6).结论:本研究通过对TCGA数据库的挖掘,初步发现KRI1基因的甲基化位点的甲基化水平对肺腺癌的预后有影响,可以作为为肺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可;赵荣仙;杨素莲;孟瑜;魏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Hedgehog信号通路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广西地区人群肝细胞癌易感性的关系

    目的:探讨Hedgehog(Hh)信号通路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广西地区人群肝细胞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以1 041例肝细胞癌患者和1 074例非肿瘤对照者为研究对象,应用Sequenom Mass Array基因分型技术检测Hh信号通路基因启动子区的9个潜在功能性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并分析各多态性位点与肝细胞癌易感性的关系.结果:在调整年龄、性别、吸烟、饮酒以及HBV感染等因素后,携带STK36基因rs34237608 AG基因型者罹患肝细胞癌的风险降低(0R=0.67,95%CI=0.47~0.95;P=0.025);GG基因型与肝细胞癌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显性模型下,rs34237608位点AG/GG基因型可降低罹患肝细胞癌的风险(OR=0.67,95%CI=0.48~0.95;P=-0.025).本研究未发现其他候选位点多态性与肝细胞癌易感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TK36基因rs34237608位点多态性可能与广西人群肝细胞癌易感性有关联.

    作者:邱模勤;杨丹;于祥远;秦林原;贝春华;王倩倩;谭盛葵;曾小云;仇小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基于核磁共振的食管鳞癌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目的:食管鳞癌是一种在我国高发的恶性肿瘤,不易被早期发现且缺乏临床早期诊断分子标志物.因此,本研究拟使用基于核磁共振的血清代谢组学方法来寻找食管鳞癌相关的代谢分子标志物.方法:使用基于核磁共振的代谢组学方法比较了发现组(29例食管鳞癌患者和31例正常人)血清样本中代谢物的差异,进而在验证组(20例食管鳞癌和21例正常人)中验证了相关结果.使用主成分分析、小二乘法得到了和食管鳞癌相关的代谢组学指纹图谱.结果: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我们发现脯氨酸和谷氨酰胺为食管鳞癌相关血清代谢标志物,并使用聚类分析对这两个标志物进行验证.这两个代谢物含量分析结果显示,脯氨酸和谷氨酰胺在食管鳞癌患者血清中的含量显著低于正常人.结论:基于核磁共振的血清代谢组学方法是一种潜在的食管鳞癌早期诊断方法.

    作者:唐小虎;童雷;杨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外周血相对端粒长度与头颈部鳞癌死亡风险的关联研究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端粒长度与头颈部鳞癌患者死亡风险的关联.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241例头颈部鳞癌患者外周血DNA端粒相对长度,结合临床信息和随访资料,进行端粒长度与头颈部鳞癌死亡风险的关联分析.通过Kaplan-Meier方法和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时间差异,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估计风险比(hazardratio,HR)及95%CI.结果:将头颈部鳞癌病例按照端粒长度的三分位数分为3组后,端粒长度由短至长的第1、2和3组的平均生存期显著增加(分别为40.46、41.76和46.18个月,趋势性P=0.009).与相对端粒长度<1.19的患者相比,相对端粒长度>1.49的患者死亡风险显著降低(HR:0.40,95%CI:0.20~0.80).分层分析结果表明,较长的端粒长度与头颈部鳞癌患者死亡风险的关联在<62岁的患者、女性、不吸烟者以及不饮酒者中更为显著.结论:端粒长度可能与头颈部鳞癌患者的预后存在一定关联,还需要其他更大样本的研究进一步验证.

    作者:余成啸;许冲全;王礼华;马红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端粒长度与肿瘤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维持染色体完整和基因组稳定的重要串联重复序列结构.端粒长度可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定量或相对定量检测,反映机体在细胞水平的衰老程度和健康状态.端粒酶能够以自身模板序列催化合成端粒并使之延长.端粒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端粒长度可作为一类分子标志物指示肿瘤发生发展风险.近年来,许多研究对端粒长度及其相关因素与多种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发现其在不同肿瘤中可能发挥不同作用.本文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和汇总.

    作者:解翠薇;薛文杰;杜江波;靳光付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