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徐州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2096-3882
  • 国内刊号:32-1875/R
  • 影响因子:0.39
  • 创刊:1979
  • 周期:月刊
  • 发行:江苏
  • 语言:中文
  • 邮发:28-156
  • 全年订价:22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 1992年徐州市科技期刊一等奖
  • 医药卫生综合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2005年3期文献
  • 经皮经脾穿刺行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治疗消化道大出血

    目的评价经皮经脾途径穿刺脾静脉行门静脉造影和胃冠状静脉栓塞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价值.方法3例重度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患者采用经皮经脾穿刺脾静脉成功后行门静脉造影,明确出血部位后使用弹簧圈栓塞胃冠状静脉.结果经皮经脾穿刺脾静脉均获成功.3例患者栓塞胃冠状静脉后上消化道出血即刻停止.2例于2周后行TIPSS治疗,门静脉复查造影发现门静脉与胃底食管曲张静脉之间出现新的交通支.结论脾脏增大为经皮穿刺脾静脉和门静脉提供了便利.经皮经脾穿刺行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是抢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祖洁;李国均;尹忠诚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小剂量L-T4治疗中、老年女性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中、老年女性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亚甲减)患者给予小剂量左旋甲状腺素(L-T4)替代治疗后血脂等的变化.方法筛选45例40岁以上女性亚甲减患者,检测血清游离T3(FT3)、血清游离T4(FT4)、血清促甲状腺素(TSH)、血脂,给予L-T4 50μg替代治疗2个月后复查上述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2个月后,患者TSH降至正常范围,血脂分析中各指标均下降,以脂蛋白a下降为明显.结论小剂量L-T4替代治疗亚甲减可降低患者血脂,减少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减少冠心病的发病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王昭玲;陈德志;火焱;胡浩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宫颈病变的液基细胞学和组织学诊断分析

    目的评价ThinPrep液基细胞学检查诊断宫颈上皮病变的准确性.方法对64例宫颈病变受检者均行液基细胞学薄片检查,并采用双盲法与宫颈活检进行比较,细胞学诊断采用描述性诊断系统(TBS).结果64例液基细胞学检查与宫颈活检比较,液基细胞学检查对不同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鳞状细胞癌(SCC)3/3;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HSIL)17/18,其中宫颈上皮内瘤变Ⅲ(CINⅢ)11/11,宫颈上皮内瘤变Ⅱ(CINⅡ)6/7;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LSIL)15/18.结论ThinPrep液基细胞学检查准确性高,尤其对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其检出率达100%.

    作者:柏涛;周强;闫东霞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脾静脉血流动力学多普勒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及脾静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其与临床诊断的关系.方法50例肝硬化患者及50例非肝病者于空腹静息状态下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门静脉系统.结果肝硬化组的门静脉内径明显增宽,血流速度明显下降,血流量参数增大;脾静脉内径明显增宽,血流速度稍增快,血流量参数明显增大;QSV/QPV明显高于非肝病组.结论检测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对诊断肝硬化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鹿皎;崔建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不同糖耐量人群胰岛素敏感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危险因子的相关关系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糖耐量人群胰岛素敏感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危险因子的相关关系.方法319例健康体检者餐后2小时血糖>6.67mmol/L者,行OGTT检查,根据1997年ADA糖尿病诊断标准,分为糖尿病(DM)组、糖耐量低减(IGT)组、空腹血糖受损(IFG)组及正常糖耐量(NGT)组.测量身高、体重、腰臀围、血压,测定血糖、血脂、血胰岛素及尿微量白蛋白,计算体重指数(BMI)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IGT组、DM组的平均年龄、平均收缩压明显高于NGT组,IFG、IGT、DM组的ISI明显低于NGT组,DM组的ISI低于IGT组.IGT、DM组的平均胆固醇(CHO)明显高于NGT组.多因素回归分析:BMI、餐后2小时血糖、餐后2小时胰岛素、甘油三酯(TG)与ISI呈负相关.结论ISI随着NGT向IGT、IFG及DM的发展逐渐下降,冠心病的危险因子也伴随出现.对于DM及其大血管并发症的防治,应从IGT和IFG阶段开始.

    作者:陆美琪;张淑贵;龚莹;焦亮;蔡可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快速静脉注射ATP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评估

    腺苷及三磷酸腺苷(ATP)已经被列为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首选药物,但在实际应用中,其在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方面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与其使用方法不当有关.我们采用快速静脉注射ATP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5例,效果满意.现结合笔者临床实践,对快速静脉注射ATP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进行讨论.

    作者:张金鸽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不同浓度氯化钠溶液静脉注射对家兔血压的影响

    目的观察NaCl溶液与家兔血压的关系.方法采用拉丁方设计,给家兔静脉注射NaCl溶液,观察并记录每次注射后家兔血压的变化.结果NaCl溶液静脉注射可使家兔血压明显升高,且注射NaCl溶液浓度越高,升高血压的作用越大(P<0.01);而家兔个体差异与给药顺序的差异对血压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NaCl溶液静脉注射可使家兔血压明显升高,且呈剂量依赖关系.

    作者:史艳华;徐坤;吴瑞;王声;戴体俊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酚糖脂-I(PGL-I)多克隆抗体在麻风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采用酚糖脂-I(PGL-I)多克隆抗体检测皮肤活检标本中PGL-I抗原对麻风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PGL-I多克隆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0例麻风病、9例其他分支杆菌和真菌病以及10例非感染性皮肤病皮肤活检标本中的PGL-I抗原,并与BCG抗原检测和抗酸染色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PGL-I抗原:20例多菌型麻风全部阳性,30例少菌型麻风中27例阳性,9例其他分支杆菌、真菌病以及10例非感染性皮肤病均无表达.BCG抗原:20例多菌型麻风全部阳性,30例少菌型麻风中28例阳性,9例其他分支杆菌、真菌病中8例阳性,10例非感染性皮肤病未见表达.抗酸染色:20例多菌型麻风全部阳性,30例少菌型麻风中18例阳性,9例其他分支杆菌、真菌病中7例阳性,10例非感染性皮肤病全为阴性.结论采用PGL-I多克隆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皮肤活检标本中PGL-I抗原,其检测麻风杆菌的特异性显著高于BCG抗原检测和抗酸染色(P<0.01),敏感性显著高于抗酸染色(P<0.01),为麻风病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作者:方先勇;刘彦群;张荷香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对抑郁模型小鼠强迫游泳实验方法的探讨

    目的研究小鼠强迫游泳实验方法的条件,探讨在不同条件下小鼠对这种抑郁模型的敏感性是否有差别.方法采用ICR雄性小鼠,分为给药组(盐酸丙咪嗪)和对照组,通过强迫游泳实验,观察预先训练、体重和水深对不动时间的影响.结果经过游泳训练的小鼠给药组的不动时间比对照组短,未经游泳训练的小鼠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体重20~24g的小鼠中,给药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体重24~28 g的小鼠中,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水深为10 cm时,大剂量(10 mg·kg-1)、小剂量(5 mg·kg-1)给药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水深为6 cm和15 cm时,仅大剂量(10 mg·kg-1)给药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小鼠强迫游泳实验以选择体重20~24g的ICR雄性小鼠、经过训练、水深为10 cm为宜.

    作者:马行;库宝善;姚海燕;徐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41例外科治疗分析

    目的总结和探讨常见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及其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的分类及外科治疗.结果肝血管瘤18例,肝囊肿6例,肝脓肿5例,肝包虫病3例,肝细胞腺瘤2例,硬化性结节2例,肝平滑肌瘤1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炎性肉芽肿1例,局限性脂肪增生1例,结核1例.手术治愈率100%.并发症发生率12.2%(5/41).结论肝切除术是治疗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的安全、有效方法.

    作者:侍阳;李向农;李文美;温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模拟网吧环境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目的观察模拟网吧环境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建立模拟网吧环境,进行水迷宫实验,实验分为模拟网吧环境组(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n=15),检测、比较小鼠找到迷宫平台的时间.结果实验组小鼠2次实验找到迷宫平台时间分别为(34±20)s和(35±18)s,对照组分别为(13±8)s和(14±8)s,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结论模拟网吧环境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有明显抑制作用.

    作者:徐坤;吴瑞;陈超;戴体俊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酸性环境对蟾蜍骨骼肌的影响

    目的观察酸性环境对离体蟾蜍腓肠肌收缩力和兴奋性的影响.方法采用BL-420E生物实验仪,监测和记录不同酸性环境下离体蟾蜍腓肠肌的收缩力和兴奋性.结果酸性环境下,离体腓肠肌的收缩力降低、兴奋性升高,而且这种改变是可逆的.

    作者:张国栋;高允;孙亚玲;郑小玲;王刚;武静茹;曹红;戴体俊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自发性气胸首次胸穿抽气时机的选择

    目的探讨首次胸穿抽气时机的选择对自发性气胸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64例首次经胸穿抽气术治疗的自发性气胸患者,其中发病后首次胸穿抽气时间<3天29例,≥3天35例,对2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3天组治愈12例(41.4%),≥3天组治愈27例(77.2%).≥3天组自发性气胸治愈率与<3天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恰当地延长首次胸穿抽气时间可以提高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斌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穿刺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的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引导下穿刺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的治疗效果.方法彩超引导下经腹穿刺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45例,注入无水乙醇保留5 min后抽净.结果随访1年,45例中2例复发,43例治愈.结论彩超引导下穿刺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是一种微创、疗效高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诺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二氮嗪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延迟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二氮嗪(DE)进行药物预处理能否模拟缺血预处理(IPC)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延迟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70%肝脏热缺血再灌注(IR)损伤模型.实验共分为5组:IPC组以肝缺血5 min作预处理;DE组以静脉注射DE作为预处理;DE+5-HD组是在DE组基础上再予静脉注射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mitoKATP通道)选择性阻滞剂5-HD进行预处理;对照组(C组)以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作为预处理;上述4组均在预处理24h后行肝缺血1 h再灌注3 h;假手术组(S组)仅行二次开腹手术,不作处理.在完成预定实验操作后分别取下腔静脉血进行肝血清酶(ALT、LDH)检测,取肝组织进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与丙二醛(MDA)含量及肝组织湿重/干重(W/D)的测定,并行肝组织的显微结构观察.结果C组ALT、LDH、MDA及W/D的水平明显高于S组(P<O.01),而SOD活性明显低于S组(P<O.01),肝脏在光镜下的显微结构损伤明显;IPC组与DE组的各项肝组织损伤指标均明显好于C组(P<0.05及P<O.01);而DE+5-HD组的肝损伤指标均差于DE组(P<O.05及P<0.01).结论使用DE进行药物预处理能够模拟出IPC效应,对大鼠肝脏IR损伤具有延迟保护作用,其发生机制可能与诱导肝脏SOD活性增加、提高肝脏的抗氧化能力,以及改善肝组织微循环、减轻肝脏水肿有关.

    作者:史卫海;李文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重型颅脑损伤35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3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5月~2004年4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存活29例(83%),其中恢复良好21例(60%),中残6例(17%),重残1例(3%),植物状态1例(3%),死亡6例(17%).结论尽早大骨瓣减压、清除颅内血肿、早期降温、呼吸机辅助呼吸、维持内环境稳定及防治并发症等措施可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作者:陈习;吴玉勤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红景天口服液对小鼠游泳存活时间的影响

    目的观察红景天口服液对小鼠的抗疲劳作用.方法将小鼠分为2组,对照组给生理盐水,实验组给红景天口服液.灌胃1天后,比较2组小鼠游泳存活时间的长短.结果实验组小鼠游泳存活时间较对照组延长12%.结论红景天口服液对小鼠可能具有抗疲劳作用.

    作者:万磊;符宏宇;施琼;莫进海;戴体俊;曹红;武静茹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前列腺素E1脂微球注射液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脂微球(Lipo-PGE1)注射液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0例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0例单用综合治疗,治疗组20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Lipo-PGE1治疗.结果治疗组在退腹水的显效率、总有效率、症状改善时间、肝功能改善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Lipo-PGE1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袁如彩;朱炳喜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葱汁与蜂蜜共同灌胃对小白鼠的毒性

    目的观察葱汁与蜂蜜配伍灌胃对小白鼠的毒性.方法50只小鼠分为5组,给小鼠以每20g体重1.5ml葱汁蜂蜜混合溶液灌胃,观察葱汁蜂蜜不同混合比例组小鼠死亡例数.结果葱汁与蜂蜜以不同的比例昆合灌胃后可以造成不同程度的小鼠死亡,其中葱汁与蜂蜜1:1组小鼠死亡率高.结论葱汁与蜂蜜合用对 小鼠有毒性作用.

    作者:张辉;范姗姗;谢剑英;张稳稳;戴体俊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20例肺栓塞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肺栓塞的临床特征,以减少其漏诊和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结果20例肺栓塞患者中11例有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病史,7例放射性核素显像有肺叶灌注缺损,11例X线或CT影像见肺内渗出性阴影,6例超声心动图均示右心室扩张.存活的19例患者经溶栓或抗凝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结论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易诱发肺栓塞.放射性核素显像及X线或CT检查可协助诊断,早期积极溶栓及抗凝治疗可望改善预后.

    作者:奚珏;毛筱芬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卵巢癌Her-2/neu基因扩增和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目的研究卵巢癌中Her-2/neu基因扩增和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实时PCR检测69例卵巢癌组织中Her-2/neu基因的扩增状况,免疫组化检测Her-2/neu蛋白表达情况,将结果与临床病理特征相联系.结果本组卵巢癌组织中Her-2/neu基因扩增率为15.9%,蛋白过表达率约为29%;基因扩增率在黏液性囊腺癌和浆液性囊腺癌组织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Her-2/neu基因扩增在卵巢黏液性囊腺癌组织中较为常见,其预后意义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作者:张迎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整合素β1表达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生物学意义

    目的研究整合素β1(integrinβ1,INTβ1)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作用和意义,探讨垂体腺瘤侵袭性可能的病理机制.方法选取手术切除的新鲜垂体瘤标本12例,进行原代细胞培养,利用Boyden小室侵袭模型,分别加入INTβ1抗体以抑制INTβ1活性,观察干预后垂体瘤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用免疫组化法和原位杂交方法,观察干预后INTβ1和INTβ1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在加入INTβ1抗体后,INTβ1和INTβ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同时伴随细胞侵袭率的显著下降(P<0.05).结论INTβ1与肿瘤细胞的侵袭行为密切相关,抑制其表达,有助于阻止垂体瘤细胞的侵袭性生长.

    作者:范月超;万峰;雷霆;舒凯;张华楸;牛洪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溶血磷脂酸通过Gi通路促进卵巢癌细胞转移的初步研究

    目的研究溶血磷脂酸(LPA)对卵巢癌细胞转移的影响.方法建立测定卵巢癌细胞转移的实验模型,用Transwell板测量0.05、0.5、5、50、100μmol/L 5种浓度的LPA的趋化作用,用化学抑制剂初步确定介导LPA促进卵巢癌细胞转移的通道.结果细胞发生大趋化作用时的LPA浓度是50 μmol/L,Gi通道抑制剂百日咳毒素完全阻断了LPA对卵巢癌细胞迁移的促进作用.结论Gi依赖型信号通路对LPA促进卵巢癌细胞的转移起重要作用.

    作者:王进胜;李国红;滑玮;谭小燕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BSO逆转人肺腺癌细胞株多药耐药性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谷胱甘肽(GSH)合成酶抑制剂--BSO对人肺腺癌多药耐药细胞株A549/DDP细胞内GSH含量影响;探讨BSO逆转多药耐药(MDR)作用机制及逆转效果.方法GSH还原酶循环法测定BSO对细胞内GSH含量的影响.MTT比色法测定经BSO预处理后顺氯氨铂(DDP)、阿霉素(ADM)对细胞50%抑制浓度(IC50)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BSO对MDR细胞内柔红霉素(DNR)荧光强度的影响.结果耐药细胞A549/DDP细胞内GSH含量较人肺腺癌A549细胞内GSH含量明显增高.BSO在一定浓度范围内(50~200μmol·L-1)对A549细胞和耐药细胞A549/DDP无明显细胞毒性作用(抑制率均小于10%).BSO呈剂量依赖性非线性抑制细胞内GSH的合成,其对MDR细胞内GSH合成影响较为显著,而对A549细胞内GSH合成影响较小.BSO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降低DDP、ADM对A549/DDP细胞的IC50,而对A549细胞的I50无明显影响.A549/DDP细胞内DNR荧光强度较A549细胞显著降低,能不同程度提高A549/DDP细胞内柔红霉素荧光强度,均较未处理组显著提高;与未经BSO处理的A549细胞比较,细胞内荧光强度轻度增高,但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结论BSO能有效逆转A549/DDP细胞的MDR,其机制与降低MDR细胞内GSH含量有关.

    作者:万一元;贾正飞;仲琴;张敬川;王绪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低剂量5-FU联合化疗治疗老年晚期消化道腺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低剂量5-氟尿嘧啶(5-FU)联合顺铂(DDP)、四氢叶酸钙(CF)和羟基喜树碱(HCPT)方案治疗老年晚期消化道腺癌的疗效.方法第1通道:5-FU 188 mg/(m2·d)持续静脉输注,每天不少于18 h,每周5天.其他药物经第2通道静脉输注:DDP 5 mg/(m2·d),1 h,每周5天;CF60mg/(m2·次),1 h,隔日1次,每周3次;HCPT 3.3 mg/(m2·次),1 h,隔日1次,每周3次.连用3周休息1周为1个疗程,以上方案连用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21例中PR 15例,CR 0例,NC 4例,PD 2例,RR为71.4%;未见Ⅲ~Ⅳ度的不良反应.结论低剂量5-FU持续输注联合低剂量DDP、CF、HCPT方案治疗老年晚期消化道腺癌是高效低毒的化疗方案.

    作者:赵晶;赵利红;王红兵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选择性COX-2抑制剂罗非昔布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研究选择性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罗非昔布(rofecoxib)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比色分析法测定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分别在1×10-5、1×10-6、1×10-7、1×10-8、1×10-9、1×10-10mol/L的罗非昔布作用72 h后的增殖及凋亡情况;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罗非昔布对胃腺癌细胞SGC7901增殖的影响;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1×10-5mol/L的罗非昔布对SGC7901细胞c-myc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1×10-5~1×10-9mol/L的罗非昔布对SGC7901细胞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以1×10-5mol/L浓度的抑制作用为显著,其抑制率为35.46%;1×10-5mol/L罗非昔布作用后SGC7901的PCNA表达明显降低;c-myc的表达自用药6 h时起显著升高,12、24h明显.结论罗非昔布可抑制人胃癌细胞株SGC2901的生长,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之一为诱导细胞高表达c-myc基因.

    作者:李小翠;凌桂琴;王琳;王绪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经腹经纵隔手术治疗高龄贲门癌

    目的探讨经腹膈肌切开,经纵隔贲门癌切除的围手术期安全性和价值.方法自1995年2月至2004年12月,共施行贲门癌手术367例,其中27例高龄体弱、不能耐受经胸而经腹吻合困难患者,采用经腹经纵隔径路.27例中25例正中切开膈肌,2例同时正中劈开胸骨下段.对手术方式及围手术期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死亡1例(3.7%),治愈26例(96.3%),发生吻合口瘘1例(3.7%).结论经腹经纵隔切口适用于高龄、心肺功能差、不能耐受经胸而经腹不能切除的贲门癌患者.此切口有助于扩大手术适应证,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术后生存质量.

    作者:崔进才;曹翠文;彭沛;王大方;王乃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AHH诱导力与肺癌易感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芳烃羟化酶(AHH)诱导力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AHH直接测定法,检测44例肺癌患者(肺癌组)、24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AHH的诱导力.结果①肺癌组高诱导力者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以AHH低诱导力者患肺癌的比值比(odds ratio,OR)为1.00,则中诱导力者OR为1.98(95%CI 0.72~7.60),高诱导力者OR为7.00(95%CI 1.34~27.25).②AHH高诱导力的OR为3.40(95%CI1.49~7.76),与腺癌及其他组织学类型无明显的相关性.③吸烟能增加肺癌发病的相对危险度,并与AHH高诱导力型之间有协同作用;以AHH低诱导力非吸烟者患肺癌的OR为1.0,则AHH高诱导力吸烟者患肺癌的OR为9.00(95%CI 1.07~75.90).结论①AHH诱导力存在个体差异,与肺癌的相对危险度有关.②高诱导力型主要增加肺鳞癌发病的相对危险度,与吸烟有正协同作用.

    作者:章龙珍;唐天友;曹远东;杜秀平;张旭光;朱振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艾迪注射液对荷瘤小鼠的抗瘤效应及免疫调节作用

    目的研究中药艾迪注射液对荷肝癌H22小鼠的抗癌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建立荷实体型肝癌小鼠模型,观察艾迪注射液对小鼠体重、瘤重、胸腺重量和脾脏重量的影响,以及对NK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艾迪注射液可增强NK细胞的活性,降低瘤体的重量,而不影响其他指标.结论艾迪注射液在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同时,又具有抗瘤效应.

    作者:陈杰;张先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芬太尼透皮贴剂止痛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和处理晚期癌症疼痛患者使用芬太尼透皮贴剂(多瑞吉)的不良反应.方法80例晚期癌症疼痛患者局部皮肤每次敷贴多瑞吉5~30mg,持续72 h后更换,从开始用药即观察其不良反应并给予相应处理.结果呼吸抑制6例(7.5%),恶心呕吐11例(14.7%),便秘10例(12%),头晕7例(8.6%).所有患者经适当对症处理后症状均消失.结论局部皮肤敷贴多瑞吉有恶心呕吐、便秘、头晕、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可消失.

    作者:赵利红;赵晶;高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直肠癌术后近期局部复发临床分析(附43例报告)

    目的探讨直肠癌首次术后1年内局部复发原因.方法回顾分析近5年来收治的43例直肠癌首次手术后1年内局部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局部复发以盆腔骶前及会阴部为主(38例),占88.4%;首次手术以传统手术为主(37例),占86.O%,全直肠系膜切除者6例,占13.9%;施行综合治疗者仅11例,占25.6%,所有病例无新辅助治疗.再入院手术肿瘤切除11例,5例结肠造瘘,余综合治疗.结论降低直肠癌术后近期局部复发必须合理正确选择术式及规范施术,正确实施以手术为主的个体化综合治疗.

    作者:王连臣;陈德兴;单远州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NMDA对氯胺酮催眠小鼠ED50的影响

    目的观察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对氯胺酮催眠小鼠ED50的影响.方法30只小鼠随机分成2组:一组由侧脑室注射NMDA(实验组),另一组经侧脑室注射人工脑脊液(空白组),5 min后分别经腹腔注射不同浓度的氯胺酮,用序贯法分别测出两组氯胺酮催眠小鼠的ED50.结果实验组氯胺酮催眠小鼠ED50比空白组氯胺酮催眠小鼠的ED50高.结论NMDA能拮抗氯胺酮的催眠作用.

    作者:宋翠侠;袁燕平;王聿加;陈洪飞;张燕燕;曹红;段世明;戴体俊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不同剂量肾上腺素对抗布比卡因心脏毒性作用的比较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肾上腺素对抗布比卡因心脏毒性的作用.方法制作布比卡因致家兔心脏毒性模型,给予不同剂量的肾上腺素,记录心室内压的改变.结果不同剂量的肾上腺素对抗布比卡因心脏毒性的作用不同,小剂量(0.2 mg)不足以对抗布比卡因心脏毒性,大剂量(0.4 mg)易诱发心率失常,中剂量(0.3 mg)的效果好.结论中等剂量肾上腺素具有对抗布比卡因心脏毒性的作用.

    作者:潘小燕;印洁敏;宋来青;崔恒洁;方强;武静茹;曹红;戴体俊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七氟醚对缺氧无糖损伤大鼠海马 NR1亚基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七氟醚对缺氧无糖(oxygen and glucose deprivation,OGD)损伤大鼠海马NMDA受体NR1亚基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海马脑片随机分为3组(n=3),用RT-PCR方法检测对照组、缺氧组及七氟醚组大鼠离体海马脑片OGD损伤14 min恢复氧糖供应孵育l、2、4 h后NMDA受体NR1亚基mRNA的表达.结果恢复氧糖供应1、2 h后NR1亚基mRNA的表达3组无明显差异,而缺氧组4 h后NR1亚基mRNA的表达增高,七氟醚组恢复氧糖供应后4 h NR1亚基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结论七氟醚可通过下调OGD损伤引起的NR1亚基mRNA的表达发挥脑保护作用.

    作者:张宏金;王志萍;于常州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多次氯胺酮麻醉对发育早期大鼠空间辨别学习记忆与海马CA1区突触长时程增强的影响

    目的观察分别单次或多次给予发育早期大鼠腹腔注射氯胺酮70 mg·kg-1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发育早期大鼠70只,随机分为5组.Con1组:大鼠单次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 ml.Con2组:大鼠每3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ml 1次,共5次.Ket1组:大鼠单次腹腔注射氯胺酮70mg·kg-1.Ket3组:大鼠每3天腹腔注射氯胺酮70 mg·kg-11次,共3次.Ket5组:大鼠每3天腹腔注射氯胺酮70mg·kg-11次,共5次.末次给药7天后,分别运用水迷宫实验(n=8)及电生理海马脑片细胞外记录技术记录海马CA1区突触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n=6),观测发育早期大鼠每3天分别腹腔注射氯胺酮70mg·kg-1(1、3、5次)7天后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结果发育早期大鼠单次或多次氯胺酮70mg·kg-1腹腔注射7天后,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单次应用氯胺酮后大鼠海马脑片CA1区强直刺激后群峰电位振幅(PSA)与LTP诱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多次用药后强直刺激后PSA与LTP诱发率均明显降低(P<0.01).而水迷宫实验大鼠达标所需训练次数、逃避潜伏期、进入盲端次数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次氯胺酮腹腔注射可能引起7天后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损害,但此学习记忆的损害并不表现为大鼠空间辨别学习记忆功能的损害.

    作者:武云飞;王志萍;江山;曾因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DNA甲基化与妇科肿瘤

    DNA甲基化是哺乳动物表遗传机制,也是哺乳动物DNA惟一的自然化学修饰方式.但异常甲基化则为肿瘤发生的重要因素,在人类多种妇科肿瘤中都可以发现不同程度的DNA异常甲基化现象.本文介绍了哺乳动物DNA甲基化的特点及其抑制转录、表达的机制,DNA异常甲基化与妇科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甲基化的检测方法及展望等.

    作者:姚春凤;王秀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肺癌动物模型的制作概况

    动物模型是肺癌诊疗研究的手段之一,但肺癌动物模型与临床结果一直存在差距,以晚期模型更为明显.国内外学者通过不同方法建立了多种肺癌的动物模型,本文就肺癌动物模型的动物选择、制作方法及存在的问题作一综述.

    作者:彭鹏;杜秀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和高血压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日益给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目前已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卫生组织的高度重视.人们对高血压的发病、诊断和治疗均进行了深人系统的研究,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11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11β-HSD)与高血压的关系近年来备受关注.

    作者:蒋文龙;陈清枝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血脑屏障对颅内肿瘤综合治疗影响的研究进展

    颅内肿瘤统称为脑瘤,分原发和继发两大类.原发的颅内肿瘤占全身所有肿瘤的2%,在各系统的肿瘤中居第11位,在儿童中其所占比重更大,约为全身肿瘤的7%[1].

    作者:曹远东;章龙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临床应用进展

    上世纪90年代,法国Masquelet[1]、巴西Bertdl[2]、澳大利亚Taylor[3]等,先后研究了皮神经营养血管与皮肤血供的相互关系,证实任何一条皮神经必然伴行一条皮动脉轴,同时指出,在深筋膜上,皮神经伴行血管在营养神经的同时,发出许多皮支供养相应区域的皮肤.伴行血管口径细小,有时还呈丛状分布环绕神经走行,因此不能将血管从神经旁游离作为岛状皮瓣供养血管,临床上将神经同伴行血管一并游离作为岛状皮瓣的血管蒂,这就是皮瓣可以成活的理论基础.

    作者:刘宏滨;宋一平;张发惠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COX-2与肿瘤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包括结直肠癌、胃癌、胰腺癌、前列腺癌、肺癌等多种人类肿瘤中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的表达明显增高,而抑制COX-2表达有可能预防和逆转肿瘤的发生,表明COX-2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对COX-2的研究将成为肿瘤防治研究的一个新靶点.所以研究COX-2与肿瘤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就COX-2致癌机制的研究进展及COX-2选择性抑制剂在肿瘤防治中的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作者:凌桂琴;王绪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