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医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逐渐实现了中医人才培养的规模化、专业化,中医院校已成为培养中医人才的主渠道,针灸专业教育也随之逐渐完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中医教育模式,尤其是针灸专业的教育教学模式已与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因此,改革传统的针灸教育体系已势在必行.
作者:马文珠;马惠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中医方剂学是中医理论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医学类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为中医药院校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因此,方剂学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今后临床各科的学习,关系到中医药人才的专业素质水平.
作者:文乐兮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中医医院管理学是高等中医药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在教学和管理实践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涉及广泛的知识领域,内容十分丰富.90年代以来,医院管理理念不断更新,相关理论研究进展很快,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与医院管理密切相关的卫生改革政策,只有将这些内容融入到教学中才能更体现出其时代性和实用性,从而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并将其运用到管理实践之中则是本门课程教学的核心所在.
作者:赵丽娟;王志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医古文课作为高等中医药院校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发挥着独特的、不可取代的作用,它直接的教学目的虽然在于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运用中医古籍的水平和能力,而实际上,医古文课的教学还是培养学生综合文化素质、中医专业素质及医学职业道德素质的一个重要手段,对培养全方位、高层次、德才兼备的中医药人才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作者:孙中堂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在中医院校作为一门主干课程被列入了教学计划.随着我国加入WTO和中医中药逐步走向世界,中医中药整体品位提升已势在必然.为了尽快适应这种变化,人体解剖学理应为这一变化而铺路搭桥,进一步提高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力争高起点、高质量为中医药学术服务.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解剖学的教学工作进行了一些探索.
作者:何文智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不能满足跨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为了提高本世纪人才的整体素质和全方位能力,高等教育的责任重大.为了培养高素质和全方位的合格人才,在教学中,我们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与尝试,其目的是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是传授学习方法、思维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及运用知识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终为创造新知识、新理论奠定基础,使学生学有所用,成长为高素质、全方位的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有用之才.
作者:郑广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1目标激励目标激励就是帮助学生树立各个时期的目标,并激励他们实现这些目标.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确立足以激动人心的目标,激励学生们齐心协力地去实现.目标的制定,必须符合时代的要求,内容要充实合理,方法也要得当,应该使学生感到既可望又可及.
作者:孙英梅;高松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在中医药院校的各办学层次中,尽管近几年在发展高层次教育方面加快了步伐,但本科教育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仍然是大的人才来源.因此,重视本科教学,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成为高等中医药教育的根本要求.
作者:王绵宁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市场经济中生产的内涵不只局限于物质产品的生产,第三产业、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活动也被承认为生产.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高等教育产业化运营的启动都为高等中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应该如何去看待目前的体制和高等中医教育本身?改革后的高等中医教育应该以什么作为合宜的评估标准?本人拟从经济学角度出发,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作者:龚学忠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人类社会已经迈入21世纪,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和综合国力较量,事实上是人才的竞争,在某种意义上讲,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具有优势.因而,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也不断地发生变化和更新,现代高等教育打破了传统高等学校封闭的办学模式,呈现了新的发展特征.
作者:成信法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前,中国已经正式加了WTO,中医药作为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将大规模走出国门是无庸质疑的.一般来说,业内多只注意到中药出口有三道门槛:重金属、农药残留量超标和野生动植物的限制,却忽略了另外一个重要问题,即中药(包括中成药)的质量控制及其疗效的评价标准问题.
作者:李戎;闫智勇;李文军;徐涛;覃仁安;潘玲;李咏梅;马亦龙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在中医药现代化进程中,几乎所有的科技工作者都深感到创新的重要,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支持中医药创新的体系不健全,缺乏对创造教育的认识和重视.因此,已到了对此进行深刻的反思与理性思考的时候,且必须马上进行相应的变革,才能够保证中医药现代化的顺利推进,为此,我们结合创造教育的研究进展和中医药教学的实际进行如下的探讨.
作者:张红;盖国忠;马丽;盖凤春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中国传统医药学具有数千年的历史,是我国的宝贵遗产.加人WTO(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的工业、农业、贸易、金融、服务等各行各业将面临巨大的冲击和严峻的挑战,高等中医药教育也不可避免地将受到深刻而重大的影响.
作者:陈志勇;冼绍祥;李健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已故著名中医学家方药中先生(1921年-1995年)不但是一位杰出的中医理论家、一代名医,同时他还以毕生心血从事中医教育工作,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中医教育家,中医研究生教育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值得我们探讨、珍视、继承和发扬.
作者:许家松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人类知识根本的来源是实践,验证主观想法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可靠办法仍然是实践.外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外科实践教学薄弱,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杨仁和;杨敬博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护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应用型学科,操作部分占了很重要的地位.以往基础护理操作课的教学存在着学时少,内容多,教师少,学生多,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我们对基础护理操作课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对课堂优化设计进行了实践和探讨.
作者:许虹 刊期: 2002年第02期
随着我国加入WTO,世界经济、电讯与高科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发展,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在质与量及种类方面急剧上升,尤其是对英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极大地推动了社会各界对英语的重视与投入,也加快了英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沈艺 刊期: 2002年第02期
针灸学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在我国大多数高等医学院校的临床医学专业中都设有针灸学课程.从以往的教学效果来看,目前的教学设置仅能使我们自己培养的现代医学人才的对祖国医学有所了解,根本谈不上系统认识与应用.
作者:俞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中医药是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着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而且蕴含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中医药的传统教育,自古有重视人文教育和涵养医德的传统,历代著名的医学家中,不少具有宽厚的文史哲等人文功底和高尚的医德风范.因此,对中医药人才的文化素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魏建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我国高等中医教育已经有了很大发展,并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中医学专业高等人才.但是,高等中医教育中教学模式的深层次问题也逐渐充分地展现了出来,一个众所周知的客观事实是,现高等中医院校教育培养出来的中医师,临床诊疗疾病的中医学技能普遍不高,能成为中医学医术高超的名优医师不多.
作者:瞿延晖;罗华;谭功恩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中医临床基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99年上半年为中医学新设置并命名的一门二级学科和硕士学位授予专业,具体是将自开办中医学院以来一直为中医专业设置的<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三门课程合并而成.然而,迄至目前正在编写的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却依然三门分列而无法蔚为一体,由此足以表明新设置的本学科徒具虚名而无实际意义,故有必要就其设置、命名、出路等问题作一辩析.
作者:丁荣光;张笑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中医基础理论>教材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世纪之初呈现出一个较新的面貌.近来,新世纪高等中医药教材编写在即,这是中医药教材发展的可喜之事.作为一线教学的教师,在高兴之余,又有些挂心,就是如何才能编写出体现本学科发展水平、实用性强而又较少遗憾的教材.故笔者不揣浅陋,就<中医基础理论>教材的编写,提出自己的意见,供编者参考.
作者:潘毅;严灿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中医专升本是中医专科后继续教育,属于学历教育.各院校成人教育开办这一层次教育时间较短,教学改革起步较晚,没有成型经验.在新世纪开始的时候,积极开展这一层次的教学改革研究,探索改革新思路,对于办好这一层次的教育,培养高质量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仅就专升本临床教学改革中的几个问题提出设想,与同道共同研讨.
作者:张洪昌;赵景和;丁惠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对成教学生所开展的英语教学,一般教师都认为难度较大,往往教师投入很大精力,但收效并不明显,有些时候英语课甚至形同虚设.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不够了解成教英语教学的特点,在教学中没有采取与之相对应的对策所造成的.下面就这一问题,谈谈我个人的一些体会.
作者:赵霞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