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杂志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国药科大学
  • 国际刊号:1000-5048
  • 国内刊号:32-1157/R
  • 影响因子:0.65
  • 创刊:1956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江苏
  • 语言:中文
  • 邮发:28-115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际药学文摘, 万方收录(中), 剑桥科学文摘, 维普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医学文摘,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 被评为首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 1992年荣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三等奖
  • 药学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杂志   2003年3期文献
  • 发酵液中重组水蛭素的分离纯化

    目的:建立毕赤酵母(pichia)高密度表达的重组水蛭素(recombinant hirudin-2,rHV2)分离纯化工艺.方法:高密度培养重组毕赤酵母并诱导表达水蛭素至胞外,发酵液经超滤、透析、离子交换层析,分离纯化rHV2目的蛋白;采用SDS-PAGE和抗凝血酶活力分别检测目的蛋白纯度和活性.结果:纯化样品经SDS-PAGE电泳检测为单一条带,重组水蛭素比活性为6000 ATU/mg,纯化收率达38.6 %.结论:超滤、透析和离子交换层析可用于发酵液中大规模分离纯化重组水蛭素.

    作者:邵雷;周长林;范维;赵明龙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近红外透射光谱法快速无损定量分析甲磺酸加替沙星注射液中的主成分

    目的:应用近红外透射光谱法快速、无损、定量分析甲磺酸加替沙星注射液中的主成分甲磺酸加替沙星.方法:用偏小二乘法建立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交互证实方法确定佳主成分数,所有样本都经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紫外数据用于建模,高效液相色谱数据用于与近红外测定结果比较.结果:无安瓿包装半成品和安瓿包装成品佳主成分数分别为3和4,回收率分别为100%和99%,回收率RSD分别为1.6%和1.8%.近红外光谱方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比较,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近红外透射光谱法是一种快速、简便、无损定量分析方法,该方法精密度和准确度都符合要求,完全适用于甲磺酸加替沙星注射液半成品和成品中主成分的含量测定.

    作者:孙美玲;相秉仁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吡啶磺酰脲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利尿和降压活性

    目的:寻找新的利尿和降压药.方法:以托拉沙得(Torasemide)为先导物,保留分子中仲氨基和吡啶磺酰脲基两个药效团,利用拼合原理,用取代苯乙胺基或取代苯氧烷氨基替换间甲苯基或异丙氨基.结果:共合成了两类14个新的吡啶磺酰脲类化合物,结构经元素分析和光谱数据确证,经初步药理实验表明,化合物Ⅱ2和Ⅱ3有一定的利尿活性,Ⅱ1和Ⅰ4有一定的降压活性.

    作者:唐伟方;陆涛;倪沛洲;张玉玫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褪黑素缓释片的研制及释药特性的研究

    目的:研制凝胶骨架型褪黑素缓释片,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HPMCK4M) 为骨架材料,根据设计的体外释药速率,筛选处方.结果:药物释放是骨架溶蚀和药物扩散的综合效应,释药速率不受pH环境的影响,受压片压力的影响,受机械搅动影响较小.结论:本文研制的褪黑素缓释片成型性好,具有工艺重现性,体外释放符合拟定的释药速率.

    作者:普考;龚明涛;张钧寿;胡林森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氯苄律定CPU-86017在小鼠静脉给药和脑室给药后通过血脑屏障的渗透性

    目的:研究小鼠静脉给药和脑室给药后CPU-86017通过血脑屏障的双向渗透性.方法:小鼠给予3.0 mg/kg CPU-86017(盐酸对氯苄四氢小檗碱)后,在5,10,20,30,60 min时用HPLC测脑、心、肾和血中CPU-86017的水平.结果:两种途径给药的CPU-86017在小鼠脑,心、肾和血浆中的大浓度基本上在10 min时都达到大值,在静脉给药组分别为0.83±0.335,25.13±4.17,56.0±19.69,2.23±0.97 μg/ml,在脑室给药组分别为23.68±4.2,15.9±10.24,7.93±4.68,3.32±2.3 μg/ml.小鼠血浆浓度很快减少.静脉给药后CPU-86017在肾中的大浓度是56.0±19.69 μg/g,脑室给药后,在脑中的大浓度是23.68±4.2 μg/g.静脉给药60 min后,CPU-86017在肾中和脑中的浓度没有显著性差异.脑室给药后,CPU-86017到达外周组织和血浆中的浓度每5分钟都会有变化,而静脉给药后,在20,30和60 min时,脑中的药物浓度仍不能被检测出.结论:CPU-86017通过血脑屏障的渗透可以通过两条途径:从血液循环到脑和从脑到全身循环.然而,这两条途径存在很大的不同.从血渗透到脑比从脑渗透到外周更困难.

    作者:查玛拉;林生;戴德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黄花倒水莲总皂苷对凝血系统及血栓形成的影响

    目的:本文观察黄花倒水莲总皂苷(PTS)对凝血系统和炎症血栓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于血栓性疾病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采用体外家兔血浆复钙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抗凝血酶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小鼠凝血时间的测定,考察PTS对内、外凝血系统指标的影响,并通过角叉菜胶致小鼠体内血栓及足跖肿胀实验,观察PTS对炎症血栓的影响.结果:PTS可明显延长体外家兔血浆复钙时间;显著延长凝血酶所致纤维蛋白凝固时间;显著延长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对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无明显影响.预先ig给予PTS显著延长小鼠凝血时间;减小角叉菜胶所致尾部形成血栓的长度,同时明显抑制其足跖肿胀.结论:PTS可能通过影响内源性凝血系统发挥抗凝血及抗血栓作用.

    作者:寇俊萍;李景峰;闫瑾;朱丹妮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贺兰山黄芪中的甾类和蒽醌类成分

    目的:对贺兰山黄芪的根进行化学成分研究. 方法:运用层析手段和波谱方法及相关物理常数对照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和结构鉴定. 结果:得到六个甾类和四个蒽醌类化合物:豆甾烷-3,6-2酮(1),5α,8α-二氧-(22E, 24R)-麦角甾-6,22-大黄素甲醚-3β-醇(2),豆甾烷-3β,6α-二醇(3),胡萝卜苷(4),β-谷甾醇(5),豆甾醇(6),大黄酚(7),大黄素(8),大黄素甲醚(9)和芦荟大黄素(10).结论:化合物1~3,7~10为黄芪属中首次发现.

    作者:赵明;段金廒;黄文哲;周荣汉;车镇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低分子聚谷氨酸的制备工艺研究

    目的:制备低分子聚谷氨酸.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方法,优化聚谷氨酸的酸降解条件,并用膜分离方法分离纯化,冷冻干燥.结果:确定降解佳条件为pH 3;温度80℃;时间8 h.选择膜截留分子量为1万,压力为0.06 MPa, 膜通量30.2 L/hm2.结论:此法可得到分子量为2万~5万的低分子聚谷氨酸.

    作者:陈国广;张钧寿;陈茂伟;徐虹;欧阳平凯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野马追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研究(Ⅰ)

    目的:对野马追地上全草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工业酒精提取、硅胶柱层析和重结晶等方法进行提取分离,化学和光谱法鉴定结构.结果:从野马追地上全草中得到6个化合物,即蒲公英甾醇乙酸酯、伪蒲公英甾醇、正十六烷酸、β-谷甾醇、槲皮素、胡萝卜苷.结论: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杨念云;钱士辉;段金廒;田丽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齐墩果酸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体外溶出度测定

    目的:为了提高制剂中齐墩果酸(OLA)的溶出度.方法:选择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泊洛沙姆188两种载体,用溶剂法制备齐墩果酸固体分散体;建立HPLC法检测固体分散体的体外溶出度;并进行差热分析和红外光谱测定以鉴别药物在载体中的存在状态和药物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使用HPLC法测定OLA的溶出量,结果准确可靠、稳定、无载体的干扰.制备成固体分散体能显著地提高OLA的体外溶出速度;PVPk-30载体的固体分散体溶出速度快于泊洛沙姆载体的固体分散体溶出速度.结论:可以选择PVPk-30作为载体制备OLA固体分散体有效地提高OLA溶出速度.

    作者:阮氏越秋;赵浩如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厚朴酚对趋化三肽激活的大鼠中性粒细胞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厚朴酚对趋化三肽激活的大鼠中性粒细胞功能的影响,以阐明其抗炎机理.方法:分别用酶标仪和荧光比色法测定超氧阴离子的生成、溶菌酶的释放以及β-葡糖苷酸酶的释放.结果:厚朴酚在1~100 μmol/L可以使中性粒细胞的超氧阴离子的产生增加,在大于10 μmol/L时可以明显地抑制激活的中性粒细胞β-葡糖苷酸酶和溶菌酶的释放.结论:抑制溶酶体酶的释放可能是厚朴酚抗炎作用机理之一.

    作者:李杰萍;梁统;周克元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醋酸亮丙瑞林一级结构的电喷雾质谱分析

    目的:醋酸亮丙瑞林的分子量及其一级结构的测定.方法:应用电喷雾质谱法(ESI/MS)及源内碰撞诱导解离技术对两端封闭的九肽药物醋酸亮丙瑞林进行测定,根据其典型碎片离子确证其氨基酸序列及分子量.结果:测得亮丙瑞林准分子离子峰(M+H)+ m/z 1209.7及(M+Na)+m/z 1231.6,(M+2H)2+m/z 605.4及(M+H+Na)2+m/z 616.5,表明亮丙瑞林的分子量为1208.7,与理论值一致.适当增加碎裂器电压,得到一系列典型的y及b系列碎片离子,证实亮丙瑞林的氨基酸序列为pE-H-W-S-Y-L-L-R-PNHEt.结论:亮丙瑞林的分子量及一级结构与理论值相符.

    作者:周红华;马仁玲;盛龙生;相秉仁;安登魁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黄花倒水莲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对民族药黄花倒水莲(Polygala fallax Hemsl.)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MeOH提取,经EtOAc萃取,用柱色谱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鉴定了8个化合物:1-羟基-2,4-二甲氧基NFDB1酮(I),1,2,3-三甲氧基NFDB1酮(II),1-甲氧基-2,3-亚甲二氧基NFDB1酮(III),1,7-二羟基-2,3-亚甲二氧基NFDB1酮(IV),6-羟基-1-甲氧基-2,3-亚甲二氧基NFDB1酮(V),常春藤皂苷元(VI),豆甾醇(VII),β-谷甾醇(VIII).结论:化合物I是新天然产物,化合物V是新化合物,鉴定的8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黄花倒水莲中获得.

    作者:朱丹妮;李丽;朱瑶俊;严永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浆中替米沙坦的浓度

    目的:建立测定大鼠血浆中替米沙坦浓度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血浆样品用乙酸乙酯提取,选用Lichrospher C18 (5 μm, 150 mm×4.6 mm,ID)为分析柱,甲醇-0.1 mol/L乙酸铵水溶液(70∶30)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对羟基苯甲酸丁酯为内标,检测波长297 nm.结果:替米沙坦线性范围为0.016~1.280 μg/ml,低检测限达5 ng/ml (S/N>3).样品平均回收率在90%以上,日内、日间精密度的RSD均小于10%.结论:此方法可用于替米沙坦血药浓度分析及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赵霞;许俊羽;刘文英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苦杏仁苷对实验性胃溃疡的作用

    目的:观察苦杏仁苷对实验性胃溃疡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束缚-冷冻应激性胃溃疡模型;大鼠醋酸烧灼溃疡模型;大鼠幽门结扎胃溃疡模型进行试验.结果:苦杏仁苷能够抑制小鼠束缚-冷冻应激性胃溃疡;促进大鼠醋酸烧灼溃疡愈合;减少幽门结扎所致胃溃疡的溃疡面积;降低胃蛋白酶活性.结论:苦杏仁苷具有较好的抗溃疡作用.

    作者:蔡莹;李运曼;钟流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人转化生长因子TGF-β3基因合成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目的:构建能高效表达长因子β3(TGF-β3)的基因工程菌.方法:用PCR方法扩增人转化生长因子β3的cDNA,将该cDNA片段插入表达载体pET3c的表达框架中,构建了表达菌株BL21/pET-TGF-β3.IPTG诱导表达.通过阳离子交换、变性分子筛层析纯化重组蛋白.用Western-blot杂交检测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结果:所构建的表达菌株,其TGF-β3的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25%以上.经纯化获得了银染一条带的重组蛋白.免疫学检测表明重组蛋白具有较强的抗原特异性.结论:人转化生长因子β3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高效表达,获得了具有免疫原性的重组TGF-β3.

    作者:黄亚东;苏志坚;郑青;赵文;许华;吴晓萍;胡晓辉;李校堃;刘丙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二硫戊环衍生物和类似物的合成及其iNOS/PAF双重抑制剂活性

    目的:研究双重作用的新型抗炎药物.方法:合成二硫戊环衍生物和类似物,研究这些化合物及选择性的PAF受体拮抗剂L659,989对PAF受体的结合,和对IFN-γ或LPS诱导的NO生成,以及对iNOS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合成了40个新化合物,其中19个在不同程度上抑制NO生成.选择3个活性高的化合物(2,19,20)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它们能抑制iNOS mRNA的表达,其抑制NO生成的效力从高到低依次为:19,20,2,L659,989,其拮抗PAF受体的活性从高到低依次为:L659,989,20,2,19.L659,989对NO生成和iNOS mRNA表达无影响.受试物的PAF受体拮抗活性与iNOS抑制活性之间无简单关联.结论:二硫戊环类化合物是iNOS表达的新型调控剂,其中一些具有抑制iNOS的诱导和拮抗PAF受体的双重活性.

    作者:张奕华;HUSSAINI Isa M;SHEN Tsung Y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5-HT3受体拮抗剂盐酸阿扎司琼的合成

    目的:改进5-HT3受体拮抗剂盐酸阿扎司琼的合成工艺.方法:以5-氯-2-羟基苯甲酸甲酯为原料,经硝化、还原等九步反应合成.结果:合成了目标化合物,总收率为40%,其结构经IR,1HNMR和MS确证.结论:合成路线及工艺较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作者:罗小川;陈国华;徐昌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选择性环加氧酶抑制剂研究进展

    本文综述了选择性环加氧酶COX-2基因表达调节的可能机制;COX-2在炎症反应、呼吸道、心血管、神经系统、骨骼系统以及肿瘤等疾病中的病理生理作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的研究开发现状与展望.

    作者:季晖;邓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磁性纳米粒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及其在肿瘤诊断治疗中的应用

    磁性纳米粒子是结合了纳米科技和电磁技术的高新材料,在生物、医药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概述载药磁性纳米粒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对磁性纳米粒在癌症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作者:周丽珍;吴新荣;陈玲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成纤细胞生长因子应用于冠心病治疗的研究现状

    缺血性心脏病是当代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对人类的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近年来,人们发现一些生长因子有促进缺血组织的血管新生和加速侧枝循环建立的作用,为改善心肌缺血,治疗冠心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就FGF(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的研究现状作相关的综述,国内外的实验研究表明,良好的冠脉侧枝血管可改善缺血心肌的血供,FGF对诱导缺血组织的血管再生改善血液循环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林灼锋;李校堃;郑青;黄亚东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苯扎贝特的合成工艺改进

    苯扎贝特(bezafibrate)是第二代苯氧乙酸类调脂药,主要用于Ⅱb、Ⅲ、Ⅳ型高血脂症的治疗[1],我国于2000年初投放生产.目前,国内的主要合成路线按专利[2]如下:该合成路线包括两步,即酰化与缩合,其中缩合一步由于经历卡宾历程,按原专利条件,该步反应主要存在下列问题:

    作者:吴洁;倪沛洲;唐伟方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L-羟脯氨酸用于减肥的实验研究

    L-羟脯氨酸(L-Hydroxyproline,L-HYP)是一种具有独特生理活性的氨基酸,1902年由Fischer 首先自白明胶中获得,化学式C5H9NO3,分子量131.13,白色粉末,无毒无臭略带甜味,易溶于水.L-羟脯氨酸是人体胶原蛋白的组成成分,也是肝和胆囊的成分,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与独特的生物活性[1].L-HYP可用作抗氧化、防腐和保鲜剂,用作许多药物(如抗生素、抗肿瘤、降压药及新型胃药等)的合成原料,用作饮料和化妆品添加剂等[2].动物脂肪中羟脯氨酸含量和脂肪细胞的分裂能力与生长能力有关,羟脯氨酸含量越高,脂肪细胞的分裂能力越强[3].L-HYP还具有增进肝细胞生长和促进糖原合成的作用,本文用L-HYP和常用减肥药安非拉酮对营养性肥胖大鼠的减肥效果进行了对比试验,并用昆明种小鼠对L-HYP的毒性进行了实验.

    作者:贾晓波;庞会从;赵瑞芹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加替沙星中主要杂质P-去甲加替沙星的分离、合成与结构鉴定

    加替沙星[1](gatifloxacin,1)是一种环丙基氟喹诺酮类药物,其C7位被甲基哌嗪取代,C8位被甲氧基取代,由日本杏林公司研制开发并转让给Brisol-Myers Squibb公司的广谱抗菌药物,是国际公认的第四代喹诺酮产品中的一个优秀品种.1999年12月获美国FDA批准,在美国上市.实验表明[2],C8位的甲氧基取代有利于加强加替沙星的抗菌活性和加强抑制拓扑异构酶Ⅳ.加替沙星在保持抗G-菌高活性的同时,更增强了抗G+菌的活性,耐受性好,无光毒性.目前中国药科大学研制的本品及其片剂、胶囊、输液、针剂临床实验已结束,即将上市.主要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对淋病、尿道感染以及皮肤和软组织感染也有显著疗效[3].

    作者:王秀珍;王新图;王尔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全球中医药科技发展呈现三大新趋势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