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神经再生素抑制PC12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和RT-PCR,观察神经再生素对无血清状态下PC12细胞Caspases-3活力及Bax、Caspases-3 mRNA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神经再生素可抑制无血清培养的PC12 细胞Caspases-3活力,并可使Bax、Caspases-3 mRNA的表达减少.结论:神经再生素可以通过抑制Caspases-3基因表达和活化,而发挥其抗凋亡作用.
作者:柯开富;张琦;丁斐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稳定且具有活性的截断型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shaFGF)的构建、表达及纯化.方法:以含全长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cDNA的质粒pUC-haFGF为模板,设计一对引物,PCR扩增获得shaFGF cDNA,将其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c中,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0.5 mmol/L IPTG诱导表达,通过离子交换和肝素亲和层析纯化目标蛋白,MTT法检测促分裂活性.结果:shaFGF的表达量约为25%,纯化的shaFGF的促分裂活性与haFGF标准品相当.结论:BL21(DE3)/pET3c表达系统能高效表达shaFGF,纯化得到的shaFGF可供下一步的药学研究.
作者:吴晓萍;苏志坚;郑青;黄亚东;李校堃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人参白虎汤不同配伍组别及活性部位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肥大心肌中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 T4)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大鼠ip STZ(60 mg/kg)造成糖尿病模型后,随机分为9组,治疗组用人参白虎汤不同配伍组别及活性部位治疗共75 d.动物处死后取心肌组织,提取心肌组织总RNA,逆转录得到cDNA第一链,以此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DNA银染技术分析心肌组织中Glu T4的基因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肥大心肌中,Glu T4基因表达下调.经人参白虎汤不同配伍组别(除人参知母组外)及其活性部位治疗后,心脏指数和心室指数与模型组相比均明显下降,Glu T4 mRNA表达上调.结论:人参白虎汤及其活性部位能上调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心肌中Glu T4 mRNA表达,防止糖尿病心肌病变的发生.
作者:丁选胜;戴德哉;叶波平;边杉;吕正兵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苍耳茎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并用NMR和MS等方法解析其化学结构.结果:从苍耳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它们的结构分别被鉴定为:β-豆甾醇(1)、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2)、羽扇豆醇十六酸酯(3)、麦角甾醇过氧化物(4)、东莨菪内酯苷(5)及二十七酸(6).结论:化合物3~6为从本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作者:张晓琦;戚进;叶文才;赵守训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以光谱技术的方法研究在不同酸度条件下,左氧氟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分子间结合作用的机制.方法:荧光猝灭方法.结果:根据荧光猝灭双倒数图计算左氧氟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结合常数,根据Fōrster能量传递原理计算出左氧氟沙星在牛血清白蛋白上的结合距离为4.41 nm,并根据热力学参数确定了左氧氟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作用力类型.结论:牛血清白蛋白与左氧氟沙星分子间有较强的结合作用,且结合力以范德华力为主.
作者:严琳;严拯宇;邵秀芬;姜新民;胡育筑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对位取代苯酚氧苷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在对对位取代苯酚氧苷类化合物结构-活性研究中,我们进行了对乙酰氨基酚葡萄糖苷及其类似物的合成工作.方法:采用相转移催化合成法,由溴代葡萄糖与对羟基苯酚合成了对硝基苯基葡萄糖苷,再经5%Pd-C催化氢化还原为氨基苯基葡萄糖苷,然后经氨基酰化、脱乙酰基得到对乙酰氨基酚葡萄糖苷.采用常规方法制得其类似物.结果:从葡萄糖计算,对乙酰氨基酚四乙酰葡萄糖苷总收率为46.0%,所得到的产物的结构经1HNMR、IR、元素分析证实.结论:该方法为首次报道此化合物及其类似物的合成方法,进一步的活性研究正在进行中.
作者:李雯;刘宏民;尤启冬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胰岛素吸入粉雾剂,建立粉体性质评价指标,对吸入粉雾剂进行考察,并对各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00版附录X H的装置测定粉末的体外有效部位沉积量,扫描电镜观察粉末的粒子形态,激光粒度测定仪测定粒度分布.同时测定粉体的固密度和平均粒径从而推算粉末粒子的空气动力学径.测定粉末的休止角,水溶性,雾化特性以考察粉末的流动性,安全性等.结果:制备各粉体的粉末性质有较大差异,其中有效部位沉积量与粉末粒子的空气动力学径成良好的相关性,同时也受粉末雾化特性的影响.结论:所建立的各个评价指标可有效反映粉末的个体及整体特性,对吸入粉雾剂的处方筛选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作者:朱慧;朱家壁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建立犬血浆中舒巴坦浓度的LC-MS测定方法,对Beagle犬单用和与头孢他啶注射剂合用后舒巴坦血药浓度进行定量研究,考察头孢他啶对舒巴坦药代动力学行为的影响.方法:血浆中加入内标地高辛,用乙腈沉淀蛋白,取上清液进行LC-MS测定.色谱柱为Shim-pack ODS 5.0 μm,250 mm×2.0 mm I.D.,流动相A:500 ml水+20 μl三乙胺+0.6 mg氯化铵,流动相B:甲醇.以0.2 ml/min的流速进行梯度洗脱;动物实验采用三交叉实验设计.结果:舒巴坦线性范围为0.31~80.00 μg/ml,低检测浓度为0.31 μg/ml,方法回收率大于90%,日内日间变异系数低浓度小于20%,中高浓度小于15%.应用本法测定9条Beagle犬单用和与头孢他啶合用后舒巴坦的血药浓度经时过程,静脉注射13 mg/kg的舒巴坦与26 mg/kg头孢他啶合用后,估算的AUC360、t1/2, Cl和Vd分别为3865.29±1115.13 μg·min/ml,57.72±6.37 min,3.50±0.85 ml/min/kg和0.29±0.09 l/kg,与单用13 mg/kg舒巴坦的AUC360 3669.89±922.17 μg·min/ml,t1/2 66.98±11.07 min,Cl 3.56±0.75 ml/min/kg和Vd 0.34±0.08 l/kg 相近.结论:本方法可用于犬血浆中舒巴坦的浓度测定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头孢他啶不影响舒巴坦的药代动力学行为.
作者:梁艳;谢林;刘晓东;胡育筑;王广基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建立了测定犬血浆中醋氯芬酸浓度的HPLC方法,研究醋氯芬酸缓释片在犬体内药代动力学及其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样品采用正己烷提取,HPLC-UV法测定,紫外检测波长为276 nm.流动相:甲醇-三蒸水-冰醋酸(77:23:0.3)组成.流速1.5 ml/min.色谱柱为C18,10 μm,柱长300 mm×4.6 mm I.D..结果:血浆中杂质不干扰样品峰,方法的回收率大于90%,低检测浓度醋氯芬酸为1.65 μg/ml;线性范围为1.65~100 μg/ml.犬单剂量ig 200 mg醋氯芬酸缓释片后,估算的末端相半衰期为6.03±1.95 h,峰时间和峰浓度分别为5.0±2.7 h和61.36±20.75 μg/ml,MRT 为9.79±1.71 h.其t1/2、tmax、MRT显著大于普通片(P<0.05),峰浓度显著低于普通片(P<0.05).结论:本文建立的HPLC-UV法适合用于醋氯芬酸的临床研究;缓释片具有缓释特征,与市售普通片吸收程度生物等效.
作者:刘承统;黄开合;谢林;刘晓东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不同修饰程度和不同浓度的壳聚糖-EDTA轭合物(CEC)包覆胰岛素脂质体的性质和口服降血糖作用.方法:用壳聚糖合成CEC;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胰岛素脂质体,用CEC对胰岛素脂质体进行包覆;用透射电镜和光子相关光谱及激光多谱勒测定仪测定其形态、Zeta电位和粒径;用HPLC法和超速离心法测定包封率;用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溶液实验考察CEC包覆脂质体对胰岛素的保护作用;用酶-苯酚法测定小鼠血糖值.结果:当壳聚糖的D-葡糖胺亚单位与EDTA的摩尔比为1:10时,CEC的粘度高.在CEC包覆胰岛素脂质体中,随着修饰度的增加,Zeta电位和粒径稍有下降;随CEC浓度增加,Zeta电位和粒径则相应有所增加.包封率与CEC修饰度和浓度相关性不大,形态均为球形或近球形.在胃蛋白酶溶液中,CEC对胰岛素溶液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用CEC包覆胰岛素脂质体对胰岛素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中以CEC2的保护作用佳,且随浓度的增加而有所增强.在胰蛋白酶溶液中,CEC本身对胰岛素溶液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但用CEC包覆的胰岛素脂质体反而加速胰岛素的降解.CEC包覆的胰岛素脂质体均具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以CEC2包覆的胰岛素脂质体降血糖作用佳,并呈浓度依赖性,其中2%CEC2包覆的胰岛素脂质体的大降血糖值为初血糖值的39.3%,维持38.8%以上的降血糖值达4 h以上.结论:CEC对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都有抑制作用,并可促进胰岛素口服吸收,CEC修饰度和浓度对其包覆的胰岛素脂质体降血糖作用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吴正红;平其能;宋赟梅;李建英;蔡鹏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滨蒿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et kit.化学成分,阐明其药理作用物质基础.方法:薄层层析,硅胶反复柱层析,波谱分析技术和理化常数对照.结果:从8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7-甲氧基香豆素(7-Methoxycoumarine,Ⅰ),Isosabandin(Ⅱ),6,7-二甲氧基香豆素(6,7-Dimethylesculetin,Ⅲ),6-羟基-7-甲氧基香豆素(7-Methylesculetin,Ⅳ),7-羟基-6-甲氧基香豆素(Scopoletin,Ⅴ),茵陈色原酮(Capillarisin,Ⅵ),绿原酸正丁酯(Chlorogenic acid butyl ester,Ⅶ),Isoscopoletin-β-D-glucopyranoside(Magnolioside,Ⅷ),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Ⅸ).结论:化合物Ⅰ、Ⅱ、Ⅵ、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化合物Ⅶ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根据HMBC首次对Isosabandin(Ⅱ)和茵陈色原酮(Ⅵ)的碳谱数据进行了归属.
作者:谢韬;梁敬钰;刘净;王敏;魏秀丽;杨春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建立黄花倒水莲中Reinioside C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对其总皂苷部位的指纹图谱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RP-HPLC-ELSD法,用C18色谱柱,以乙腈-0.1%冰乙酸水溶液梯度洗脱 .结果:两点校正,自然对数换算可弥补ELSD线性应答差的不足,方法学验证此法可获得准确测定结果.结论:HPLC-ELSD法测定Reinioside C的含量及药材总皂苷部位的指纹图谱可用于黄花倒水莲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洪兰;冉启琼;刘峻;朱丹妮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研制伊维菌素聚乳酸微球.方法:初步实验考察不同分子量聚乳酸、乳化剂和油相介质对微球成球性的影响,比较溶剂挥发法与溶剂萃取挥发法以及温度对微球性质的影响,以微球粒径为考察指标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设计筛选处方,SAS统计分析得出优化处方工艺.结果:制备得的微球外观光滑圆整,体积平均粒径为7.962±0.18 μm,载药量16.8%±0.5%,包封率(82.4±1.7)%.结论:本实验研制得的伊维菌素聚乳酸微球成球性佳,粒径均匀,重现性好.
作者:夏晓静;周建平;王翔;高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建立复方地巴唑氢氯噻嗪胶囊中5种有效成分的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ypersil ODS色谱柱(200 mm×4.0 mm,5 μm);0.14%己烷磺酸钠溶液(含1%冰醋酸,0.1%三乙胺)-甲醇(1:1) 为流动相,用前经0.45 μm的过滤膜,超声脱气;流速为1.0 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58 nm;柱温为35 ℃,进样量20 μl.结果:氢氯噻嗪、地巴唑、磷酸氯喹、氯氮NB022、盐酸异丙嗪检测限分别为0.4,0.5,0.3,0.1,0.2 ng,线性范围分别为1.00~98.80,0.96~96.00,1.06~106.40,0.86~85.60,0.84~83.60 μg/ml,平均回收率均在98.65%以上,精密度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0.57%.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重复性好.
作者:邓富良;饶均明;周平;陈本美;陈国华;梁绍先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考察几种冻干保护剂对载药SLN冻干过程中的保护作用,并筛选出佳的配方.方法:通过测定载药SLN冻干前后的载药量和粒度变化,来评价保护效果和优选配方,并通过TEM和AFM进行了形态学观察.结果:浓度为20%的海藻糖可以对载药SLN起到较佳的保护效果,试样的包封率高达79%(冻干前88%),粒径247 nm(冻干前109 nm),并且多分散系数0.121大大低于冻干前的(0.246),为SLN载体系统的建立稳定剂型和长期保存开辟了前景.结论:选用合适浓度的冻干保护剂在合理的冻干条件下可以获得令人满意的载药冻干SLN试样.
作者:侯冬枝;谢长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合成和分离对氯苄基四氢小檗碱的四个异构体,寻找优良的抗心律失常活性新药.方法:以小檗碱为原料进行还原制备四氢小檗碱,并用(-)/(+)二对甲苯甲酰酒石酸对其拆分得到(-)S、(+)R四氢小檗碱,然后每一单一异构体再进行季铵化,分别得到两个非对映异构体,后进行柱层析分离制得对氯苄基四氢小檗碱(CPU-86017)的四个光学异构体.结果和结论:四个光学异构体经IR、1HNMR、13CNMR、MS、元素分析及在参考有关文献的基础上确证了其结构和构型.
作者:张灿;林云;华维一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了一种快速、可靠的清醒大鼠间接血压测量方法--BESN多通道尾动脉测压实验系统.方法:系统由计算机、多通道尾动脉测压仪、尾部加热器、脉搏传感器及加压尾套、动物固定盒及放置架、超级恒温水浴组成.采用尾脉搏间接测压法,设计出只对尾部加温的加温装置,改进后的脉搏传感器的灵敏度有了明显提高.采用曲线拟合的方式处理数据.结果:本系统在开始测压后100 min内可获得平稳的血压、心率数据,结果不会随测量时间的延长而产生明显偏差.所获得数据与大鼠麻醉后的血压、心率直接测量结果相一致.结论:该测压方法结果可靠、稳定,允许的测压时间长,测压速度快,测压过程简单、快捷,具有明显先进性.
作者:傅继华;骆益民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比较复方双黄连颗粒剂和黄芩单味药材提取物中黄芩苷在大鼠胆汁中代谢的差异.方法: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液质联用技术检测黄芩苷的代谢产物种类和数量,并初步确定其结构.结果:从给药后的大鼠胆汁中,发现了几个主要代谢产物并初步鉴定了其化学结构.黄芩颗粒剂和复方双黄连颗粒剂中黄芩苷经肝脏代谢后其主要的相同代谢物为5,6,7-三羟基黄酮-6-O-葡萄糖醛酸苷-7-O-葡萄糖醛酸苷,5,6,7-三羟基黄酮-6-O-硫酸酯-7-O-葡萄糖醛酸苷和5,7-二羟基-6-甲氧基黄酮-7-O-葡萄糖醛酸苷,胆汁中,黄芩单方代谢有原型黄芩苷和5,6,7-三羟基-6-O-葡萄糖醛酸苷,而复方双黄连颗粒剂则无.结论:黄芩颗粒剂与双黄连颗粒剂在黄芩苷的代谢产物存在明显差异,复方配伍促进了总黄芩素在胆汁中的排泄.
作者:狄斌;冯年平;刘文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采用气质联用仪分析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的主要成分及杂质. 方法:毛细管柱为PE-35(30 m×0.32 mm,0.1 μm),柱温100 ℃(1 min)以10 ℃/min升至280 ℃(7 min);传输线温度290 ℃,离子源温度260 ℃,进样口温度290 ℃,载气为高纯氦气,流量为1.0 ml/min.对样品在分子量为40~450的范围内进行全扫描.结果:在所检测的12粒摇头丸中,发现有1粒MDMA纯度较高,对这纯度较高的摇头丸进行谱图解析发现8种与合成途径相关的杂质.结论:对这8种杂质的存在进行理论解释,确定此粒摇头丸中MDMA的合成方法是胡椒醛为原料还原胺性法.
作者:吴国萍;蔡锡兰;相秉仁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柔性纳米脂质体对皮肤角质层结构的改变.方法:将等渗磷酸盐缓冲液(pH 7.4)、柔性纳米脂质体、胆酸钠溶液分别应用于人离体皮肤角质层和小鼠在体皮肤表面,应用扫描电镜观察角质层的结构.结果:离体条件下,柔性纳米脂质体处理过的人角质层,角质细胞间隙明显增宽.在体条件下,小鼠皮肤表面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离体条件下,柔性纳米脂质体在角质层中的转运可能以融合扩散为主,在体条件下以穿透机制为主,且并不改变皮肤结构.
作者:郭健新;高凤艳;平其能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核磁共振技术在方法学和硬件上的迅速发展,使其成为化学和结构生物学中重要的波谱技术.特别是生物核磁共振技术在药物研发过程中,提供从药物设计结构信息到基于NMR技术进行配体的筛选的广泛应用,使得生物核磁共振技术在药物研究领域地位不断加强,成为药物研究的基础工具.本文综述了生物核磁共振技术在药物设计中的方法与应用.
作者:林克江;尤启冬;林东海;吴梧桐;叶波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普来可那利(pleconaril)是由美国Viro Pharma与Aventis Pharmaceuticals公司共同开发的抗鼻病毒和肠病毒的药物.
作者:吴艳俊;朱崇泉;张奕华;王巍 刊期: 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