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杂志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国药科大学
  • 国际刊号:1000-5048
  • 国内刊号:32-1157/R
  • 影响因子:0.65
  • 创刊:1956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江苏
  • 语言:中文
  • 邮发:28-115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际药学文摘, 万方收录(中), 剑桥科学文摘, 维普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医学文摘,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 被评为首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 1992年荣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三等奖
  • 药学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杂志   2010年1期文献
  • bFGF/胶原蛋白复合海绵的研制及体内外药理学研究

    目的:研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胶原蛋白复合海绵并对其体外活性和体内过敏性进行研究.方法:以新鲜猪皮和bFGF为原料,制成bFGF/胶原蛋白复合海绵,并检测其理化性质,采用MTT法测定其浸提液对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3T3小鼠细胞的体外促增殖活性,采用迟发型超敏反应封闭贴敷试验研究其体内过敏作用.结果:高低剂量bFGF/胶原蛋白复合海绵的表观密度等理化性质指标与空白海绵比较均没有显著性差异;电泳检查结果表明复合海绵在约18 kD处具有明显的条带;体外活性检测表明高低剂量bFGF/胶原蛋白复合海绵生理盐水浸提液均对3T3细胞具有明显的促细胞增殖作用,与PBS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在过敏试验中,高低剂量bFGF/胶原蛋白复合海绵组以及生理盐水浸提液组动物在诱导和激发期间均未见过敏症状,病理检查结果表明,动物皮肤未见炎症病变;而阳性对照2,4-二硝基氯苯组动物过敏反应发生率为100%,且具有明显的炎症病变.结论:bFGF/胶原蛋白复合海绵理化性质较好,具有明显的促细胞增殖活性,对皮肤无过敏反应,有望开发成为新型外用治疗创伤的材料.

    作者:李燕梅;黄亚东;项琪;曲红艳;苏志坚;赵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4种附子配伍方给药后大鼠血浆中3个乌头类生物碱的药动学比较

    目的:研究大鼠灌胃给予含附子汤剂后乌头碱、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药动学.方法:4组大鼠分别灌胃给予四逆汤(药液a)、附子水煎液(药液b)、附子加炙甘草水煎液(药液c)及附子加干姜水煎液(药液d),用LC一MS-MS方法测定大鼠血浆中乌头碱、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浓度,采用DAS2.0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4种不同配伍方给药后,乌头碱、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药动学参数有差异.与附子水煎液比,炙甘草与附子配伍,使乌头碱、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3个成分的tmax延迟,MRT0-t延长,且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出现多峰现象;由干姜及炙甘草配伍附子的四逆汤给药后tmax延迟,MRT0-t缩短.结论:药材配伍对相同成分的药动学行为有影响.

    作者:何雷萍;狄斌;杜迎翔;严方;刘华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熊果酸抑制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研究熊果酸(UA)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对p38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高糖(葡萄糖,25 mmoL/L)诱导VSMC增殖为模型,MTY法检测UA对细胞增殖的影响,Cell-based ELISA测定uA对p38MAPK磷酸化水平变化,采用SABC免疫组化法测定UA对细胞c-fos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UA(20,40μmol/L)能抑制高糖诱导的VSMC增殖作用(P<0.05).UA组p38MAPK的磷酸化水平明显低于葡萄糖模型组(P<0.05),且c-fos的蛋白表达水平较模型组也明显降低.结论:UA可以抑制大鼠VSMC增殖,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p38MAPK信号传导通路激活,从而下调c-fos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王建梅;向敏;吴萍萍;张雅琴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ent-贝壳杉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

    目的:以甜菊苷为原料合成ent-贝壳杉烯类目标化合物.方法:构造了以exo-亚甲基环戊酮为特征的药效基团结构,同时对C-4位的羧基进行了修饰,以改善目标化舍物的活性,并通过MTY法检测目标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和结论:合成的13个ent-贝壳杉烯类目标化合物结构经~1H NMR、ESI-MS和FI-IR确认.MTT法显示部分目标化合物对肿瘤细胞BEL-7402,HO-8910,MCF-7和HL-60有较好的抑制活性.

    作者:张大永;汤湧;王可;吴晓明;华维一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内标校正法在中药栀子多成分同时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目的:建立一种方便实用的中药栀子的质量评价方法.方法:建立西红花苷-1与其他西红花酸类成分的内标校正因子(f_(km)并考察其系统适应性,测定西红花苷-1的含量,用f_(km)计算其它西红花酸类成分的含量.结果:内标校正法计算与实测分析结果无显著差异.结论:内标校正法在中药栀子定量分析中具可行性.

    作者:毕志明;周小琴;汤丹;吴茜;齐炼文;李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临床分离MRSA中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磷酸化酶的克隆表达与活性测定

    目的:从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中克隆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磷酸化酶基因并异源表达,建立其磷酸化反应的体外测活方法.方法:考察临床分离MRSA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敏感性,从中克隆磷酸化酶基因,并连入pET28a构建表达载体和菌株,将表达的重组蛋白以亲和色谱分离纯化;使用ESI-MS以及抗菌活性实验测定其磷酸化酶活性.结果:药敏实验表明临床分离的6株MRSA均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不敏感,重组表达克隆到的磷酸化酶,表达产物纯化后的纯度大于90%,体外催化试验表明,重组磷酸化酶2 h内可以催化反应体系内的卡那霉素B完全磷酸化.结论:异源表达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磷酸化酶具有很好的活性,体外测活方法可靠快捷,为建立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磷酸化酶抑制剂筛选模型打下基础.

    作者:陈俊升;苏敏;陈代杰;李继安;阚士东;邵雷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林荫千里光的化学成分

    为了研究林荫千里光Senecio nemorensis.的化学成分,从林荫千里光中分离鉴定了12个已知化合物,分别为烟酰胺(Ⅰ),香草醛(Ⅱ),丁香酸(Ⅲ),丁香醛(Ⅳ),3-乙酰基-4-羟基苯甲酸(Ⅴ),4,4-二甲基-1,7-庚二酸(Ⅵ)3-醛基吲哚(Ⅶ),咖啡酸乙酯(Ⅷ),对-甲氧基桂皮酸葡萄糖酯(Ⅸ),(6S,7E)-6-hydroxy-4,7-megastigmadien-3,9-dione(Ⅹ),Annuion-one D(Ⅺ)和(1'S,6'R)-abacisic acid(Ⅻ).

    作者:石宝俊;侴桂新;王峥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固相萃取-LC-MS/MS测定鸡蛋中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鸡蛋中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培氟沙星、环丙沙星、洛美沙星、迭氟沙星、恩诺沙星、沙拉沙星、二氟沙星残留的固相萃取-LC-MS/MS测定方法.方法:鸡蛋样品经乙腈沉淀蛋白质和正己烷脱脂后.过HLB固相萃取小柱净化,LC-MS/MS分析,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13:87),色谱柱为岛津Shim-pack VP-ODS C_(18)柱.结果:建立的固相萃取-LC-MS/MS选择性好,灵敏度和准确度均良好.结论:建立的方法可作为多种药物残留检测的常规方法.

    作者:田媛;张尊建;李静;李文静;陈沄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苦参素微孔渗透泵片的研制

    目的:制备苦参素微孔渗透泵片,并进行处方优化和释药机制考察.方法:采用湿法制粒制备苦参素微孔渗透泵片芯,然后用薄膜包衣法进行包衣,通过释放度测定来考察影响因素;采用中心复合设计优化佳处方;并对其释药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成功制备了苦参素微孔渗透泵片,工艺操作具有重现性;实验发现溶出介质pH、转篮转速、片芯硬度及衣膜中增塑剂用量对药物的释放均无显著性影响;片芯中氯化钠含量,包衣膜中致孔剂含量以及包衣增重对微孔渗透泵片释放速率具有显著性影响;所制备的苦参素微孔渗透泵片12h内释药具有零级释药特征,释放机制以渗透压为主.结论:以渗透压为释药机制的苦参素微孔渗透泵片有望成为上市缓释制剂.

    作者:吴晓丽;王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长春碱PCL-PEG-PCL纳米粒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目的:制备负载长春碱的PCL-PEG_(6000)-PCL纳米粒,并研究其理化性质及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开环聚合法制备PCL-PEG_(6000)-PCL三嵌段元共聚物,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长春碱的PCL-PEG_(6000)-PCL纳米粒,并测定其形态、粒径及多分散度、粒子产率、载药率和包封率、体外释放度,采用MTT法考察长春碱纳米粒对人白血病细胞耐药株K562/A02的细胞毒性.结果:透射电镜结果表明:得到了具有核-壳结构的球形粒子,并且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185±2.7)nm,栽药率和包封率分别为28.83%和86.52%,体外释放研究表明:长春碱从纳米粒中的释放量(9 h)达70%以上,24 h释放基本完全.负载长春碱的纳米粒对K562/A02的抑制率比同浓度下长春碱溶液组显著增加.结论:PCL-PEG-PCL纳米粒可以作为长春碱的栽体,所得粒子形状规则,包封率高,性质稳定,药物释放缓慢.长春碱经过PCL-PEG-PCL纳米粒的包裹后,对K562/A02的细胞毒性显著增强.

    作者:孙敏捷;张乐洋;平其能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海洋真菌多糖YCP的酶法降解及其产物分析

    目的:研究海洋真菌多糖YCP经酶法降解后理化性质及免疫活性的改变,探讨其结构和活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人唾液α-淀粉酶降解海洋真菌多糖YCP,经凝胶色谱分离纯化;通过HPLC、红外光谱以及薄层色谱等对其理化性质进行分析;通过小鼠腹腔巨噬细胞NO诱生实验,中性红吞噬实验以及与巨噬细胞表面YCP相关受体竞争性结合实验分析其免疫活性的改变.结果:海洋真菌多糖YCP经人唾液α-淀粉酶降解后得到相时分子质量约为6.6 × 10~3的单一组分,该组分的单糖组成以及红外光谱特征与YCP相同,对巨噬细胞分泌NO以及吞噬中性红的能力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YCP与巨噬细胞表面相关受体的结合几乎不产生抑制作用.结论:海洋真菌多糖YCP经人唾液α-淀粉酶部分降解后免疫活性显著降低,说明YCP的完整分子可能对维持YCP的免疫活性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严薇;任敏;姚文兵;金磊;高向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黄芪甲苷对小鼠实验性心室重构及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对小鼠实验性心室重构的保护作用并从基质金属蛋白酶方面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连续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14 d诱导小鼠心室重构模型,同时以黄芪甲苷(40,80 my/kg)和阳性对照普萘洛尔(40 mg/kg)灌胃给药;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IDd)、左室收缩末期直径(LVIDs)、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HE染色光镜下观察心肌组织的病理学改变;RT-PCR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及其抑制剂TIMPI、TIMP2的mRNA表达,明胶酶谱法分析MMP2、MMP9的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LVIDd、LVIDs均显著升高,EF、FS均明显降低,心肌有纤维化样损伤,表明发生了左室重构;另外,模型组MMP2、MMP9 mRNA表达和酶活性均显著增高,而TIMP1、TIMP2 mRNA表达在各组均无明显变化.与模型组相比,黄芪甲苷可显著降低LVIDd、LVIDs,增加EF、FS,减轻心肌损伤,下调MMP2、MMP9 mRNA表达和酶活性.结论:黄芪甲苷可通过抑制MMP2、MMP9表达及活性,有效逆转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

    作者:许晓乐;季晖;谷舒怡;黄秋菊;陈艳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聚乙烯亚胺/DNA复合物处方工艺优化及体外转染效率

    目的:考察聚乙烯亚胺(PEI)相对分子质量、氮磷比(N/P比)、溶剂、离子强度等对PEI/DNA复合物形成、表面性质以及细胞转染效率的影响.方法:制备不同相时分子质量PEI/DNA复合物,通过凝胶电泳和紫外吸收检测确定PEI与DNA的复合能力(N/P比),测定不同溶剂、离子强度下的粒径和Zeta电位,考察复合物在HepG2细胞中的转染情况.结果:PEI与DNA的复合能力与PEI的相对分子质量呈正相关,不同溶剂、离子强度会影响复合物的表面性质,以磷酸盐缓冲液(PBS)为溶剂、PEI(25 kD)为载体、N/P比为12~15时,PEI/DNA复合物细胞转染效率明显优于质粒DNA,仅略低于阳性对照组.结论:经优化的PEI/DNA复合物可显著提高DNA在细胞中的转染效率.

    作者:李飞燕;周建平;吴向明;关丽叶;邓祖媛;谢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治疗疼痛新途径: 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拮抗剂的研究进展

    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PV1)是一种非选择性的阳离子通道,能够被辣椒碱、热、质子等激活.TRPV1在神经炎症应答的起始和疼痛的转导过程中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其拮抗剂作为新的镇痛药物能够抑制炎痛、神经疼痛和癌痛.不同制药公司研制了许多结构类型不同的TRPV1拮抗剂.但是近研究发现,不同化学类型的TRPV1拮抗剂会产生体温过高的不良反应,这成为阻碍TRPV1拮抗剂用于临床治疗的潜在问题.本文主要介绍TRPV1拮抗剂及其产生体温过高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作者:戴冬艳;张惠斌;钱海;黄文龙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肿瘤微环境:多糖抗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肿瘤微环境是在肿瘤生长过程中,由肿瘤细胞、免疫细胞、内皮细胞及细胞外基质等共同构成的局部稳态环境,在肿瘤演进的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其作为多糖抗肿瘤治疗新靶点的提出,为多糖类药物的研发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本文总结了近几年来有关肿瘤微环境的研究进展,并对多糖在肿瘤微环境调控过程中存在的机制进行了综述.

    作者:张先;高向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非传统抗心律失常药物对房颤的治疗

    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但是由于存在较高的心律失常复发率和潜在的致心律失常作用,传统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不能令人满意.近年来,随着对房颤发生、发展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及大量临床试验和动物试验数据的支持,抗炎治疗、抗氧化应激、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调节、细胞间缝隙连接蛋白功能的调节等有可能成为房颤治疗的新靶点.本文综述了上述几种过程可能涉及的分子机制,以及一系列相关的非离子通道阻断荆的临床试验结果,希望能为抗心律失常药物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陈磊;杨劲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定量药理学在新药研发及临床治疗药物监测方面的应用

    定量药理学是上个世纪末在传统的药动学基础之上形成的新型学科,其主要运用数学及统计学的方法定量描述、解释和预测药物在体内的作用行为.近年来定量药理学中涉及的模型化和仿真预测在新药研发、治疗药物监测和临床个体化用药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研究.本文主要从新药研发和临床治疗药物监测这两个方面综述了定量药理学国内外研究进展.

    作者:尚德为;王曦培;邓晨辉;毕姗姗;管峥;周田彦;卢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新信息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书讯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本刊讯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投稿须和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1期